•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一个母亲的复仇

    一个母亲的复仇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印度2017

    主演:诗丽黛玮,阿克夏耶·坎纳,萨佳·阿里,阿德南·西德奎,纳瓦祖丁·席迪圭 

    导演:拉维·德耶瓦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跛豪

    • HD

      偷拐抢骗2000

    • HD国语

      盲山

    • HD中字

      狂风飒飒

    • HD

      不可饶恕2021

    • HD

      蚯蚓2017

    • HD中字

      极恶非道

    • HD

      河边的错误

     剧照

    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2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3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4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5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6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6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7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8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19一个母亲的复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改编自震惊印度的“德里黑公交案”。艾莉亚(萨佳·阿里 饰)在一次派对活动后遭到强暴,面对凿凿证据,四名罪犯却被法庭判为无罪。艾莉亚的继母,戴维琪(希里黛玉 饰)伤心欲绝,在走投无路后愤然决定亲手为女儿寻求正义。一场高能高智商的复仇大戏拉开序幕。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

     长篇影评

     1 ) 作为爽片的悲哀

    (原载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印度电影是不怕揭短的。

    光是近年在国内上映的《摔跤吧!爸爸》《起跑线》《神秘巨星》《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等等电影,就对竞技公平、教育体制、家庭暴力、卫生安全种种问题,进行了不加粉饰的曝光与反思。

    而且,这些电影跟《一个母亲的复仇》一样,对女性处境会有更多灼热的关注。这种关注连绵不休,就像是盯着同一具身体,惊骇又悲恸地发现上面竟有那么多从不见愈合的创口。

    故事总是痛得不知往哪呼吸。阿丽娅(萨佳·阿里饰)才18岁,就因为在一个派对上冲撞了所谓的男性尊严,结果被四个男人绑到车上轮奸,事后还被遗弃到臭水沟里。那一身血红色的礼服泡在污水里,把人衬得比鬼还凄厉。

    这些禽兽的行径叫人齿寒,何况行凶者还包括她的同班同学,年纪同样不过18而已。

    但这样的罪行,最终被法院以证据不足的理由,一笔勾销了。反倒是阿丽娅的父亲阿南德(阿德南·西德奎饰)在愤怒之下锤了被告一拳,被扭送到牢里。

    继母戴维琪(希里黛玉饰)看透了这荒唐的现实,悲哀地明白司法体系与警方势力极其不可靠,而背后那些看不清底细的权钱势力随意兴风作浪起来,即便是他们这些中产阶级也难以招架片刻。更何况在印度,大多数人活得比他们更加不堪。

    悲痛不已的她决定私下复仇,以暴制暴。

    她在染布坊高悬的红色布匹间穿行,风把布匹吹成了战旗,而她将手刃敌人,用那去势后的鲜血献祭。她吃鲜红的苹果,夏娃启智一般地想到提取果核中的氰化物制毒,一石二鸟。从红色到红色,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红色的报复计划。

    协助她的私家侦探DK(纳瓦祖丁·席迪圭饰)总爱说,“上帝会安排好一切”。戴维琪则回应,“上帝不是无所不在的”。而DK说出了非常有意味的一句话,“所以才有了母亲”。

    这里的“母亲”,不仅意味着生活上的那个角色,而且暗含了一种超越为母则刚的能量,也就是说,当孩子惨遭毒手,你愿意为了她寻求遥不可及的公义,而走得多远,付出多少。

    而且,电影恰恰是关于一个母亲的复仇。当生父还在祈愿法律程序能够带来最终的公正审判时,是她这个继母不惜让双手沾满了污泥与鲜血。

    给她的爱加持的,是那种聪慧、果敢与稳重。印度电影中的女性再一次站得比男性要高大,要威风。

    对比女性地位比男性低下的糟糕现实,电影多少带有传奇的色彩。而戴维琪长驱直入的复仇,更是这传奇的极大加成。

    所谓传奇,多少有点让人仰仗的虚构高度,这种高度能够最大化地挤压出控诉的、减压的、释怀的势能。在生活中见证了太多比电影还残酷的事情之后,哪怕靠传奇来回血,那也是足够心满意足一回了。

    所以,《一个母亲的复仇》能够成为爽片。哪怕它在一些逻辑问题以及现实可能的考虑上做得不够周全,在叙事节奏上还差点被最后一部分的失衡拖垮,但它就是冲着大快人心奔去的, 粗糙,却因为有力,还是能够引发振聋发聩的呼号。

    而我们也要看到,这部电影作为爽片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爽,竟然要靠一个快意恩仇的传奇来提供,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对司法体系以及背后看不到的权钱势力感到不信任,甚至害怕,因为假如同样的遭遇砸下来,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讨一个公道。

    印度的情形让人格外不寒而栗。要知道,它还背负着臭名昭著的“强奸大国”恶名,而首都德里,正是“强奸之都”。很早之前就有数据统计,说是每22分钟,印度就有一宗强奸案发生。

    《一个母亲的复仇》就号称改编自2012年震惊全球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

    那年12月16日,23岁的乔蒂跟男朋友看完电影回家,误上一辆公交后,他们被上面的6个男人频繁施暴。最惨的是乔蒂,被轮奸之外,还被用铁棒虐待,连95%的肠子都被拖了出来。

    他们躲过了施暴者的毁尸灭迹,但13天后,乔蒂还是不幸去世了。这故事,今年Netflix推出的印度剧集《德里罪案》就有非常震撼人心的揭露。

    而《一个母亲的复仇》面对这样一起悲哀至极的事件,通过一段传奇的打造,做了一个温柔的幻梦。

    毕竟在现实中,“黑公交轮奸案”很可能会跟同类案件一样,因为法律体系破漏、审理制度滞后、犯罪成本不高、民众思想落后、女性地位低下等等盘根交错的缘由,落得个从轻发落甚至不了了之的结果。

    当电影迫使戴维琪不得不面对黑暗现实的时候,赋予了她足够的手段与运气,对穷凶极恶而且不思悔改的行凶者,进行了让人解气的以牙还牙。

    公义缺席了,伤痛也无法挽回了,这电影就像把很多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脑中的畅想给呈现出来一样,让戴维琪越过一切束缚,酣畅淋漓地使他们被阉割、被下毒、被嫁祸、被枪杀,以最惨的状态,迅速迎接早该降临的报应。

    电影里,痛不欲生的阿丽娅不是躲在拉近窗帘的房间里,就是在浴室里发狠地擦拭自己的身体。直到看到不法之徒遭到惩罚,才一点点拉开房间以及精神世界的窗帘。

    她走出来了。而我们多么希望,更多遭受到这些暴行的人都能够驱散阴霾,而且不用行使极端的私刑。

    当然,更希望再没有人需要经历这些。

    那在痴人说梦之余还是要讲,在大多国产片不得不风和日丽的时候,我要感激大银幕上至少能有这些反复袒露各种脓包并且成功写下警世寓言的印度电影。

     2 ) 《一个母亲的复仇》三观不正?当正义注定无法到来,你会怎么做?

    大家好,我是龙套夏一条。

    印度剧情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已经登录国内院线。

    上映首日票房967万,预测最终票房6696万。

    对于一部间隔两年才引进的影片来说,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这部电影质量如何?

    是否值得影院观看?

    下面小编就来聊聊自己的观影感受,为各位同学提供一个参考。

    剧情概述

    戴维琪是一位生物老师,落落大方,温柔善良。

    艾丽娅是一个18岁少女,亭亭玉立,天

    尽管戴维琪对艾丽娅视如己出,但和大部分的重组家庭一样,她们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

    一天晚上,艾丽娅和同学去参加派对,但直到深夜仍迟迟未归。

    第二天,焦急的戴维琪在医院看到了躺在重症监护室,满身伤痕的艾丽娅。

    经医生告知,艾丽娅曾被多人殴打,轮番侵犯。

    警察迅速逮捕了涉案的四位嫌疑人,但法庭却因为证据不足将他们无罪释放。

    艾丽娅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整日闭门不出,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戴维琪看着女儿如此痛苦,想到凶手逍遥法外自己却毫无办法,心中无比愤恨。

    于是,一个母亲的复仇,开始了。

    真实事件改编

    印度电影一直以来给国内观众的印象是揭露,探讨,反思。

    这部影片的前半段剧情就取材于印度黑公交案件。

    2012年12月,一名女大学生在一辆公交车上惨遭6名歹徒侵犯,伤重不治。

    这起案件震惊印度全国,最终在民众的强烈呼声下,犯罪分子被处以极刑。

    虽然影片选取了这样一个沉重且敏感的题材,但并没有就此深入挖掘。

    整体看下来的感觉是借用了一个极有话题性的案件背景,用商业化的剧情设置向观众抛出另一个延伸主题——当正义无法伸张,你会怎么做?

    摩诃婆罗多

    电影中,戴维琪和私家侦探在画廊见面时,有一段关于《摩诃婆罗多》的对话。

    《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古印度两大梵文史诗之一,被称为“印度的灵魂”。

    这部史诗所写的故事是弱小对强暴、受伤害者对施加伤害者的斗争。

    虽然贯穿史诗的哲学思想是告诫人们要依从正法,恪守道德,但其中也有大量篇幅论证了一个观点,就是不能教条地按照规则行事,有时需要运用智慧。

    其中《危急法篇》讲,正义与非正义只是理论上截然分明,现实中并没有一道明晰的界限。

    当正义的一方处于弱势,如果片面讲求“法”,正义就无法战胜邪恶。

    我想,这就是影片要表达的精神实质。

    电影总评

    这部影片很清晰的分为女儿艾丽娅遭遇不幸和继母戴维琪复仇两个部分。

    前半段比较有感染力,你可以切实感受到那种揪心和无奈。

    这主要归功于戴维琪的饰演者希里黛玉,她把一个母亲的绝望和悲伤演绎的入木三分。

    希里黛玉被称为宝莱坞女皇,四次获得号称印度奥斯卡的Filmfare奖最佳女主角。

    然而遗憾的是,2018年2月24日,这位印度传奇女星因心脏骤停在迪拜逝世,享年54岁。

    《一个母亲的复仇》是她的最后一部电影。

    除了希里黛玉的出色表演,这部影片在其他方面只能说差强人意。

    146分钟的时间里,节奏略显冗长,剧情较为平淡。

    如果说后半段的“复仇”太过儿戏尚可接受,那么结尾警察的立场反转和艾丽娅的情感融化就太过尴尬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可以一看,反正五月中旬的档期里,影院可选的片子也不多。

    以10分记,小编举牌6.4。

    小编思考

    神明并不是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影片中戴维琪为了替艾丽娅讨回公道动用私刑,虽然大快人心,但这样的行为是否可取?

    我们再回到上文所讲,当正义无法伸张,你会怎么做?

    我是龙套夏一条,欢迎关注豆瓣和公众号:夏君放映,下期再见。

     3 ) 关于电影的一些个人观点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球,什么都想展现,每条线都涉及一些,导致都不深入。人物性格和关系的塑造前期都没塑造好,就直接展开了后面的故事。所以对于后母对女儿的爱,感觉有些突兀用力过猛。

    如果前期再多一些铺垫就更好了。包括侦探的塑造也很扁平,同意帮助女主也很生硬。前期真的就是给我的感觉,就剧情很卡顿,情感的表达上让人没有深入感。走进不了人物。比如后母真的很疼爱女儿,但是剧情前面只表现了女主担心女儿安全,让女儿注意安全嘱咐等。如果再多一些对女儿生活或者细节的关注就更好了

    后半段最后的反派出现,剧情的戏剧性和对立性增强。让人随着主角的行动而紧张。这一段真的被带进了剧情,心跟着镜头走

    但是在后半段,女儿的走出阴影,重新生活,可以从色调变为暖色,镜头更加温和看出。但是女儿在和后母的关系上去,并未看出任何缓和,反而更加恶化。这就让结尾,感觉是为了煽情而做。没有任何铺垫,仅凭知道后母为自己做的事,突然醒悟叫“妈妈”。

    但是影片的意象手法用得很好。禁闭的窗户表现着女儿封闭的内心。随着一个个犯人被“处决”,而慢慢打开自己的心

    女主在复仇中摔伤的右脸和女儿受伤的左脸形成的照应

    感觉影片也想表现出,人物在正与邪之间做出惩罚与法律的矛盾。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影片每一面都想兼顾,导致每一面都不深入,不深刻。

    以警察为例,虽然他在正邪之间有过徘徊。是将“处决”坏人的女主抓捕,还是让其去实行正义的事。但是影片就像蜻蜓点水,看不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所以,这部影片给我的感受并不深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要想更加了解这部电影网,还是自己去看感受为好

     4 )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MOM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电影头条(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10175438/

    有的朋友认为这个电影给印度的强奸事件降级了,认为没有表现出这个严肃的社会现象,这是我的一些想法,如下

    这部电影的名字就是MOM,就是讲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对政法的不公和对孩子的伤害而做出的反抗啊,还有你所说的侦探,影视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侦探调查的过程没必要在电影里表现出来,能表现出结果就可以了啊。印度强奸案的高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但是在本部电影里反应的侧重点不在于受害的女孩儿被伤害的多么惨烈不在于法庭上的唇枪舌剑,而是在印度律法不公不能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情况下,受害的家庭不得不以暴制暴来维护正义,让强奸犯得到他的惩罚。

    这是电影作品,这不是纪录片。

    我记得有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德里黑公交案“印度的女儿”。

     5 ) 去你的迟来正义

    一周一片 《一个母亲的复仇》影评 “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 最初听到这句话是在《请回答1988》里,而在这部影片中听到这句话,所带来的感受却截然相反。 一、本片改编自震惊印度的“德里黑公交案”,看完影片之后确会让人们更加关注这类案件,而除此之外,能够体会到的就剩下母爱,或者说是女性对于女性的同理心。在盛行厌女的印度,女性本身即为原罪。影片中第一个被报复的歹人在醉酒时对着另一个男人洋洋自得的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为,轮回几世方能生为男人,而每一次轮回都有可能生为女人。生为女性,是最为无奈的宿命。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女儿(严格来说是继女)复仇,不如说是一位女性为另一位女性所做的抗争。且不说,这里作为中产阶级的家庭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语现象,仅从父亲与母亲的反应对比中就能发现,在父亲通过种种正常法律手段为女儿讨回公道而最终无果之时,能够发现父亲在最后无能为力之余,也逐渐失去了想要夺回正义的想法。哪怕深爱,终抵不过无法感同身受,没有人不想生活能够安宁一些。 作为继母的女主角所采取的行动却是截然相反,在认定所谓的法律、警察终究无用之时,她选择自己寻求正义。同为女性,她更能理解女儿的痛苦,在第一时间得知噩耗之后,她紧抱双臂,一手痛苦的抠住腹部,声嘶力竭,她能想象得到女儿的痛,更在于对于丈夫的承诺,她失信了,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同理心让她无法置身事外。而这是父亲无法体会到的,父亲的一切反应都体现出一种距离感。 二、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这是朵帕蒂在用杜西亚的血洗头发,《摩诃婆罗多》,最古老的复仇故事。” 影片大量运用红色的服饰以及画布等,构成视觉上的冲击与强烈的暗示:罪行、暴力、鲜血,更与“复仇”、以血还血相映衬。 母亲在第一次复仇之时经过染坊色彩浓重的染布构成的画面,极具冲击力。以及最后一个高潮部分之前,母亲站在山上以孤独的身影面对电闪雷鸣,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而母亲则像是被神化了,以仇恨为矛,以肉躯为盾。在摄影以及灯光等方面,值得被夸。 三、 本片固然在逻辑上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漏洞也百出,但仅从观影感受来看,本人看来并不比同类型的《三块广告牌》要差。强烈的戏剧冲突配上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很抓人,连观影必睡的小伙伴,也难得的清醒着看完全场,还不时讨论下剧情(尽管讨论的是其中的逻辑bug 哈哈) 要说漏洞,就说几个过于明显的,即侦探的动机,仅依靠有与女主角女儿同样年龄的女儿就对这起案件生出如此之大的关注,甚至最后以致自己被射杀,背景支撑过于单薄。此乃其一。 警察在处理案件之时,面对即将被害的四个罪犯以及女主一家,所采取的措施也着实令人费解,与常理不符。不禁怀疑,是导演为方便女主作案而如此设计,或是为体现法律之漏洞、警察之无能? 尽管俗语常言:“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话虽如此,但迟到终究并非好习惯。

     6 ) 女儿被性侵,看这位印度母亲如何反击

    在大家的眼里,印度电影的歌舞片是他们国家的一大特色。

    具有民族风格的洗脑音乐配上地道的舞蹈,每每还是让国内的观众有些接受不了。

    但随着近些年印度电影大量的被引进国内,我们也对印度“宝莱坞”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而这一次现实题材的《一个母亲的复仇》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印度这个国家的“另一面”。

    原来他们国家除了歌舞片,还有同样让人揪心的现实题材电影。

    《一个母亲的复仇》改编自2012年震惊全球的“德里黑公交案”。

    一名女子在深夜误上黑公交后,遭到了包括司机在内6人的轮奸施暴,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来到影片中,受害者叫阿丽娅,一名还在青春年华的女高中生。

    同样遭受到了“黑公交”的暴行,但不一样的是,还好阿丽娅最后活了下来。

    然而,法律并没有替阿丽娅伸张正义。

    虽然,警方很快的将罪犯全部抓获。

    但是,他们居然聘请律师推翻阿丽娅的证词,得到了当庭无罪释放。

    他们甚至还要在出狱后前来挑衅,没有丝毫的愧疚和歉意。

    这一切,对于阿丽娅来说,又是一次更残忍的打击。

    戴维基面对伤痕累累的女儿,面对法律在狡猾的罪犯面前的无力,她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女儿复仇。

    她和私家侦探DK合作,在他那里获得各个罪犯的情报。

    用一场场“完美犯罪”宣告着对于罪犯的讨伐,以及作为一名母亲的复仇。

    在被誉为“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地狱”的印度,平均每3分钟就会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60%的印度女性曾遭遇强奸……

    而更让人气愤的是,印度男人的对于“强奸”的态度。

    在“德里黑公交案”之后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叫《印度的女儿》,采访了案中施暴的罪犯。

    在他们眼中女性只是他们的玩物,不知悔改发表的一系列言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坐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我们无疑是幸运的。

    在我们国家女性可以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最起码人们对于强奸都是嗤之以鼻的!

    我们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可以化妆,可以打扮……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切,在世界的某些的角落,有些人还在拼命的争取。

    让人寒心的是,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在印度遭到了全国禁播,“德里黑公交案”被判死刑的罪犯至今依旧没有执行

    那个强奸受害者两次,将其肠子从体内拉出的少年犯,也早已经得到释放。

    所以,所谓的正义呢,真的就让这些罪犯继续逍遥法外吗?

    这么看,真的可以理解影片中母亲戴维基的绝望与反击了。

    很多小伙伴在看完电影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江歌妈妈。

    唯一的女儿在日本遭受了无辜的杀身之祸,朋友刘鑫却在紧要关头反锁房门。

    更可气的是,刘鑫并没有丝毫的感恩。而是回到国内后,在江歌妈妈的伤口上疯狂的撒盐。

    奈何江歌妈妈可以和戴维基一样的坚强,也抵不住这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

    真的很怕江歌妈妈最后会像戴维基一样,选择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女儿伸张正义。

    影片中扮演母亲戴维基一角的,是“宝莱坞最后的女皇”希里黛玉。

    获奖无数的她,在影片中依旧奉献了精彩的演技。

    每一次母亲绝望的哭泣,每一个复仇坚毅的眼神,每一步都是视死如归!

    提前观影的小伙伴们,也都被希里黛玉的演技所折服,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而遗憾的是,这一部《一个母亲的复仇》其实是希里黛玉的遗作。

    这位传奇女演员在2018年的时候突发心脏病,不幸地离开了我们。

    回过头再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希里黛玉这一次母亲的诠释显得更具张力。

     7 ) 重现震惊世界的「印度黑公交案」?这爽片也太三观不正!

    2012年12月,一名就读于印度德里大学医学系的23岁女大学生Jyoti,在与男友看完电影回家时,误上了一辆不当班的公交车。

    车上包括司机在内有6名男子。男友被殴打后关押在驾驶室,女生则被轮番施暴。

    被送进医院时,女生体内的肠子只剩下不到5%,13天后不治身亡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印度德里黑公交案”

    更是,印度诸多黑暗面的冰山一角。

    也因此,外界一直将受害者称为“印度的女儿”

    2015年,英国BBC将此案拍成纪录片,就以《印度的女儿》命名。

    拍摄角度很全面

    加害人,受害人父母,加害人父母,受害人老师,正、反方律师,法官,进步人士,都接受了采访。

    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警方——

    德里是个非常非常安全的城市,和其他国家的首都一样安全,就是普通意义的安全,现在甚至更安全。

    政客——

    印度是一个非常民主非常自由的国家。

    罪犯的辩护律师——

    我们有最棒的文化,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人的位置。如果我的姐妹被玷污了清白,我会亲手倒上汽油烧死她。

    罪犯本人——

    女人比男人的责任更大。

    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IMDb 8.2,豆瓣评分8.9。

    但在印度本土,却遭到禁播。

    两年后,一部根据此案改编,由女性导演执导的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在印度本土上映了。

    上映首周,印度本土票房就突破1.4亿卢比票房,国内外总揽63亿卢比票房。

    和高票房相匹配的,是居高不下的超高口碑

    女主希里黛玉,更是凭此片在印度第65届国家电影上斩获最佳女主角奖及特别奖,被评为“印度电影的高级女祭司”

    希里黛玉被视为印度电影的“第一位女超级明星”“女版阿米尔·汗”现已去世,《一个母亲的复仇》是其第300部作品也是最后一部。 为了感谢她对印度电影以及社会的贡献,印度政府以国葬的规格为她举行葬礼。葬礼当天,上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为她送行。

    上周五,《一个母亲的复仇》开始在中国大陆公映。

    先看豆瓣分数,不太行。

    再看电影,条姐心情复杂。

    它不像《摔跤吧!爸爸》,在歌颂女性力量的同时,能够用跌宕起伏的剧情套路,能让观众较为愉悦地度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长。

    整部电影的气质,甚至可以说是割裂的。

    它很像,某部著名禁片的复仇情节,加上某种套路化的警察刻板印象,某种日式热血正义侦探的形象,一个复仇的母亲,和“德里黑公交案”搅和在一起后,生下的畸形产物。

    另一方面,结合印度女性地位、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禁播的BBC纪录片,条姐也能够理解,这部电影不够正确的三观,为什么能在本土挑动情绪和力量,反过来为电影赋值。

    先聊聊剧情和案件对比

    毕竟,这是被它写在脑门上的最大看点。

    你会发现,它为了迎合本土观众的落后文化,做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

    基础操作:混淆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基本矛盾。

    德里案——

    陌生人作案,受害者是完全无辜的成年女性,天降横祸,本土落后文化是罪魁祸首。

    电影——

    加害者是情人节当天,向受害者求爱受挫的男同学+受害者母亲班上的学生,是缺乏父母管教的富家子弟,熟人作案

    前半段,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受害女生(电影没明说,但应该是未成年)尖锐带刺的态度。

    对待教师职业的继母,冷眼冷面,在家只叫“老师”不叫“妈妈”。

    对待不喜欢的男同学,不耐烦+嘲讽。

    简言之,是一个被惯坏、叛逆期的富家少女形象。

    甚至受害者母亲(继母)和罪犯也有矛盾

    就在案发前,罪犯在课堂上传不可描述小视频给女同学,被正在上课的受害者母亲发现后,手机被丢出教室并被叫家长。

    案发现场也隐隐透露出受害者有罪论的味道。

    少女回避问题,半蒙半骗,向父亲讨得情人节派对的参加许可。

    那其实是一个纸醉金迷,充斥着药品、酒精、热舞的场所。

    案发当晚,她准备向喜欢的男生表白,打扮十分美艳。

    当喜欢她的男生(罪犯)前来邀请她跳舞时,她“高傲”,“不给面子”。

    男生求爱受挫,回到卡座向狐朋狗友发脾气,男生的表哥自告奋勇,让表弟“学着点”。

    表哥端着一杯下了迷药的酒接近少女,谁知同样被怼,酒也被少女的朋友误喝,表哥一肚子火。

    和受害少女结伴的有两个朋友:一个男生,临时被家里人叫去机场;一个女生,喝了加料酒后不省人事。

    十二点半,落单的少女走出大门,打电话告知继母正准备叫车回家。

    就在打出租车电话时,被拒的男生和狐朋狗友们将她打翻绑架上车,离开派对现场。

    女生在车内反抗,被殴打

    车内情形没有继续展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凝重、漫长的俯拍镜头

    德里案——

    侵害过程中公交车继续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受害者和男友被扔下车后,罪犯试图碾压他们毁尸灭迹

    凌晨,两人被路人发现后送进医院。

    受害者体内脏器严重受损,肠道被拉出体外,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靠呼吸机维持生命,13天后不治身亡

    电影——

    车开到偏僻之处,一动不动的女生被扔下车,罪犯一脚将她踹进污水沟后驾车离开。

    第二天早上,满脸血污、看上去跟死了没区别的受害者被晨跑的人发现并送进医院。

    身体侵害被严重弱化,几乎没有通过台词交代伤情,住院一段时间后即伤愈出院。

    德里案——

    6名嫌犯,1人在狱中自杀,1人(案情最重者)因为未成年被判3年徒刑,现已经刑满释放

    其余4名嫌犯,因为不认为自己有罪,一直不服上诉,经过四年的扯皮之后,被判处死刑。

    电影——

    案件引起举国关注,却因为法医取证时间是在案发后72小时,受害者体内证据受损,4名嫌犯均被无罪释放

    法庭辩论被简化到几乎不存在,“没有证据”的说法逻辑不成立,完全回避真正的司法讨论。

    好了,罪案“改编”部分到此结束。

    从基本矛盾到犯罪的文化根基,改得大刀阔斧,根本就是脱胎换骨的“再创作”。

    还有一大半的时长,被接上了一部4分复仇爽片的剧本。

    满分是10分,它离合格还有段距离,因为漏洞百出

    一个正义的私家侦探,向愤怒的继母伸出援手,如同一个天降柯南,继母就这样掌握了罪犯的住址作息癖好家里钥匙在哪等隐私信息。

    继母大开金手指,合纵连横,请到身手了得的女性帮手,对第一个嫌犯实施诱惑绑架阉割一条龙后,放人回家,也不怕人家报警。

    编剧也怕嫌犯报警,于是安排他在浴室一头栽倒,干脆摔死,死无对证。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继母化身野生化学家,买了一袋苹果,在自家厨房里剁吧剁吧,用果核提取氰化物,目测提取了得有两斤。

    投毒将一名嫌犯毒成瘫痪后,又将投毒嫌疑嫁祸给另一个嫌犯,双杀完成,警察表示证据确凿,没有疑虑。

    只有一位智商在线的正义警察,在案发现场捡到了继母遗落的眼镜,但却正义感上线,没有上报,伙同其他人将被栽赃的“投毒犯”投入监狱捡肥皂。

    可能是一切进行得太顺利,怎么都拖不够时长,最后一个嫌犯被强行升级,设置成了罪恶累累的杀人惯犯。

    也不管这种人为什么会跟上中学的富家子弟称兄道弟,根本没有道理

    杀人惯犯很没脑子,不仅不跑,还跑去杀侦探,杀完侦探还从天而降,去杀正在度假的女主全家。

    爸爸被秒杀,杀人惯犯肌肉男vs继母和伤愈出院的女儿,场面一度一边倒,直到正义警察从天而降,控制住了局面。

    大家拿着枪围成圈圈一顿叭叭叭,警察对母亲:

    “不要开枪!如果你开枪,他会死,你也会成为杀人犯!……

    (条姐:港得没错!)

    ……如果你一定要开枪,就用正确的枪!”

    说着就将自己的配枪递给了母亲。

    (条姐:……)

    躲在树后听大人们叭叭叭的大女儿,此时终于知道手刃仇人的就是自己一直抗拒的继母,叛逆少女终被母爱感动,飞奔出来喊了全片唯一一声“妈”。

    母亲十分感动,当着女儿的面开枪处决了罪犯。

    全片结束。

    德里案,是人性和文化的恶行。

    却被一再扭曲,一再降维,否定恶行背后的文化根基,否定法律在社会生活之中的作用,降维成了一部讴歌母爱和私刑的复仇爽片。

    最大矛盾,被降维成离异重组家庭的母女关系。

    道德败坏的富家子弟,成为无知、反智者的背锅侠。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复仇》,和它在国内连7分都没得的原因。

    失望是肯定的,但并非不可理解。

    电影是大众文化产品。

    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一个母亲的复仇》选择了向愚昧的本土观众妥协,选择了迎合受害者有罪论、推崇私刑者的价值观。

    作为商业电影,在本土,它获得商业+名声的双重成功。

    这并不代表,它的价值观可以被另一片土地接受。

    其实就在最近,网飞也新出了一部关于德里案的作品。

    片名——《德里罪案》

    口碑——IMDb 8.7,豆瓣评分9.0。

    站在《一个母亲的复仇》的反面,《德里罪案》客观、细致、条分缕析、不偏不倚,不为迎合观众做任何“戏说改编”。

    那才是条姐心中,审视恶行的正确态度。

     8 ) 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复仇者联盟”故事(5月12日晚更新)

    这个后妈替女儿复仇的故事看起来似乎很爽,得道者多助,复仇者找到联盟,但是只要稍微审视一下,就会发现故事太过简单粗暴。

    1.第一个被惩罚的酒鬼坏人自己“封口”了

    这个男人弱小又醉酒,被两个女人劫持也算合理,对他处以宫刑(估计是布坊那位大姐操刀),也是很解气的惩罚。然而,这个活口毕竟可以报警、提供线索,是个会导致女老师暴露的潜在威胁,怎么办呢?天公有眼,这坏人直接滑倒脑袋撞阀门上死了。

    2.片中印度警察办案都不动脑的

    女老师提取苹果里的氯化氢毒害肌肉男坏人,然后栽赃给中学生生坏人,做法有二:一个是在中学生家里提取苹果籽,一个是用中学生电脑查询作案方法。警察们看到这样证据乐坏啦,一口认定中学生就是嫌疑人,哪怕安给他的作案动机太牵强。然而,只要仔细看看,就能发现电脑系统时间和自己手机、手表时间不一样,只要有点怀疑精神,就会想到这么精心地谋划犯罪还把苹果留在家里是多么不合理。

    3.号称自己很专业的私家侦探没看出哪里专业

    第一,他应该意识到,随着四个坏人逐一被惩罚,警察会怀疑是小女孩家人蓄意报复,那女老师迟早会被警察盯上,他没有,被警察发现了。第二,他跟踪坏人应该小心谨慎,起码换个衣服换个车吧,他没有,被坏人发现了。第三,被前科坏人发现后,他在抵赖不奏效后,就特别有英雄气概地刺激对方,说女老师会报仇的,然后挨了枪子。这子弹可能是躲不过的,可是至少可以套话,让前科男人亲口承认他们四个对小女孩做了无耻的事情。这样眼镜摄像机录下来后,可以作为证据让真相大白,指控活下来的中学生坏人。但是侦探没有。第四,侦探和女老师通话时,明明看到前科坏人来了,可以告之女老师自己已经暴露、要注意安全。但是他没有。

    4.马修警官立场转变太快

    他发现女老师遗留在中学生坏人家里的眼镜后,主动告之女老师,等找到证据会逮捕她,好一个义正言辞。他发现侦探和女老师私下谋划,把侦探逮到警局,还威胁将棒子伺候,怎么看都是女老师复仇路上的绊脚石。可是当影片最后女老师持枪面对前科坏人犹豫不决时,他竟然主动怂恿女老师用自己的枪实施私行。这个立场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一点没看出来。

    5.女老师背着家里报仇,却给侦探留座机号码(此处按豆友提醒,在存疑的情况下去掉“家中”二字)

    第一,侦探打座机给女老师,可能会导致她丈夫的察觉。第二,前科坏人正是通过回拨这个电话号码,确定了侦探在帮女老师。第三,女老师如果留个手机号,着急出门旅游也可以保持联系(偷偷发短信也行)。即使坏人用侦探的电话打过来,她也不会傻到自报家门。

    要不是看到主题深刻,这剧情真想给两星了。

    ~~~~~~~~~~~~~~~~~~~~~~~~

    5.11晚更新

    针对一些豆友的留言,我在此集中说几点

    1.一部电影不能因为主题高大上,就可以在情节方面为所欲为。即使主题正确,也不能弥补逻辑的漏洞,不能解释剧情的不合理,不能掩盖故事的简单粗暴。

    2.本电影说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但是还原度有多大?从我网上查找的介绍看,故事情节、背景、人物命运真的非常不一样。根据百度资料显示,影片《一个母亲的复仇》改编自2012年印度德里“黑公交”案,此案中受害者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电影在印度上映的同年,印度最高法院下达了终审判决,对四名罪犯判处死刑。但是直到今天,罪犯仍被关押在监狱并未执行死刑,参与犯罪的一名未成年人甚至已于2015年被释放。

    我下面简单截个图,是百度百科印度“黑公交”案的第一段,大家自己可以详细查询一下。

    3.针对一些情节,我提出了自己的改编思路,在回复留言时有详细讲解。至于我的版本好不好,大家能不能接受,其实不那么重要,至少我在质疑别人的同时给出了我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只会否定。

    4.有豆友认为我说的有道理,但是过于苛刻,那我们看看这剧是怎么宣传自己的。

    影片简介标榜“高能高智商”,有些媒体、影评还用了“完美犯罪”的字眼。对于这么“自信”的电影和多方“抬轿子”的宣传,我觉得有必要认真审视剧情。

    ~~~~~~~~~~~~~~~~~~~~~~~~

    5.12晚更新

    希望来本文留言的豆友就事论事,就电影说电影,理性讨论。

    ★那些过来搞人身攻击的人★,说我杠精、肤浅、喷子,建议查下杠精是什么意思。

    杠精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人不对事”。

    讽刺、弯酸不会显得很高尚,既然如此喜欢本片,有来怼我的时间还不如去写影评12345列出来,好好赞美一番,帮电影拉拉分,并体现下自己的水平和内涵。

    另外,做人不能双标,不能像某网友那样一方面说我肤浅、只会找错误、只停留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她自己就可以给《流浪地球》一星(怼我的某网友这样做的,不是我),理由是“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逻辑混乱”。

    截自某说我肤浅的豆友的主页,她给流浪地球一星

    自己都是个看重剧情的人,就没必要对我冷嘲热讽。

     短评

    纯粹的女主戏,探求法律之外的正义,印度对女性权益侵犯的案例太多,法律又滞后,本片的出现也算是一种声援与反抗。结尾处母亲手刃侵害女儿的凶徒的一幕,看的人揪心泪目,只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缅怀早去的希里黛玉女神。

    3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镜头语言还成,故事漏洞百出,还有配乐真是神烦,铺那么满瞎煽一通,服了。希里黛玉RIP.

    6分钟前
    • SleepWalker
    • 还行

    题材尖锐,但拍片水准不敢恭维,说不好听的就是又臭又长。要不是演员,真看不下去,两星片,给女主角加一星,希里黛玉RIP。不太值得看,但如果对黑公交事件感兴趣,推荐网飞剧《德里罪案》,9分大作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从现实新闻大胆取材,进行商业化包装之时,其内核依然直视了印度社会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不论从女性角度来看,还是从复仇这个古老母题,本片都有值得讨论的空间,片子的故事很有意思,既保留了社会新闻的锐度,又兼顾了商业片的诉求。教育问题、性别差异、家庭矛盾、女权议题……,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电影不甘人后,拍了很多扎根现实的题材,本片建议和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起对比观看,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启示。

    1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一个母亲的复仇,法律做不到的,只能自己来讨回公道,女性本柔,为母则刚。

    15分钟前
    • Tone调的悲伤
    • 推荐

    人性的全面复苏,法理的彻底破产,明明是爽片的发展势头,看完后却让人心中压抑,感觉憋闷难抒:如果总是要让受害的一方自行执行正义,法律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至于剧情则有过度理想化之嫌,母亲的力量感天动地,但谁都知道现实中想要报仇雪恨岂会如此顺风顺水?当然女主的演技还是值得赞许的,配合导演的炫技式摄影,展露了圣洁的母性光辉,雪山风景尤其恬静动人,看的老衲有旅游的冲动了

    20分钟前
    • Tina
    • 还行

    真心可怕。女孩夜里出门真的要有互相照顾的意识。好危险。

    21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上帝并非无处不在......” “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希里黛玉的表现就俩字儿:惊艳~!!!!!!

    25分钟前
    • 大号煎饼
    • 力荐

    我们都知道在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之下仍旧有太多无法被实现的正义公平。所以那些自觉没有收获到正义的人,往往会自己拿起武器通过反击报复来取得个人角度的正义。结尾跟朱迪福斯特《勇敢的人》如出一辙,警察帮助母亲杀死了强奸女儿的人。将犯罪的人伏法,但自己永远陷入了犯罪的定义之中。《勇敢的人》里女主在形式自我正义的过程中经受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而她的惩治罪犯的举动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报复。而本片仍旧停留在报复的简单层面。也只是依靠重组家庭的母女关系来推动犯罪动机,显得很单薄。

    29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在一个几乎满座的东北影厅里时不时听见的“肏他妈的”、“整死他”、“干死这王八犊子”等粗鄙之语倒正符合相应情境;对比大部分时间的宝莱坞式奔放,某些场景——尤其是车行轮奸一场——的克制让人眼前一亮。

    3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再次见证了点映观影群众素质之低,心态之麻木…… 全程大声议论,结尾居然给我笑,真是想问下,那种情形之下你是觉得笑点在哪里?

    38分钟前
    • ```
    • 推荐

    天朝自己拍的话怕是过不了审。引进的都是些老电影,月月都是国产保护月。

    42分钟前
    • 老伴儿
    • 推荐

    印度版“告白”。优缺点都很明显。有些冗长了(叙事形式的差异:其下半幕本身也是个三幕剧结构,而西方电影则会让上下幕共同构成三幕剧),视听上不如告白,但三观很正,它并未赞同以暴制暴的方法,即使最后的开枪也赋予了司法的外衣(尽管同样是违法的)。

    47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正好在母亲节看了一个母亲的传奇。所谓传奇,多少有点让人仰仗的虚构高度,或许可以直接说,这就是爽片,一些逻辑问题与现实可能被遮掩后,它只冲着大快人心奔跑。必须说,任人物走向极端后,幸好第三部分的拉扯,没有把情绪毁于一旦。但它竟会成为爽片,其实非常悲哀,因为我们的爽要靠一个快意恩仇的传奇来提供,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对司法体系以及背后看不到的权钱势力感到不信任,甚至害怕,因为假如同样的遭遇落下来,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讨一个公道。在大多国产片不得不风和日丽的时候,我还是会感激大银幕上至少能有这些不忌惮揭短而且成功写下警世寓言的印度电影。最近在看Netflix的印剧《德里罪案》,这电影真是一个情绪的豁口。人美戏好的希里黛玉,RIP. 三星半。

    4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当法律都不能制裁强奸犯时,一个后妈为女儿所能做的事,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杀掉那些畜生。近两年来,印度电影大都围绕着女权主义。敢想敢拍,把想要表达的呈现给观众,是人类的进步。这部戏最大的败笔在于时长:冗杂。虽然罪犯得到了应有惩罚,但这种方式过于极端。以暴制暴也不是解决问题唯一的途径。

    50分钟前
    • 影人疯
    • 还行

    阿三拍片真是又臭又长

    52分钟前
    • 米兎愛唱片
    • 还行

    该暴力的不暴力,该色情的不色情。

    55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看的我泪流满面,MOM!!

    60分钟前
    • 绯色_神仙
    • 力荐

    论印度强奸案背后对于女性,人性的思考,本片不如《女生规则》,论女性复仇故事的惊心动魄和高智商犯罪本片不如《无畏之心》,但论及母爱,批判体制以及催泪效果,本片略高一筹。以天朝价值观来说,此片三观极其不正,把以暴制暴当成正义在印度片中却是司空见惯。BTW,本片几乎再现了印度公交轮奸案

    1小时前
    • 小舞舞
    • 推荐

    这种快意恩仇的东西做得这么复杂冗长,梗都快拖没了。而且值得细拍的点都做得不够细致,最后更像是歌颂母爱的狗血剧。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