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南方车站的聚会

    南方车站的聚会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中国大陆,法国2019

    主演: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奇道,黄觉,曾美慧孜,张奕聪,陈永忠,李志鹏,刘畅,常嘉豪,常嘉壮,陈子杰,邱文洋,汤清松,付小仙 

    导演:刁亦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不可饶恕2010

    • HD中字

      跛豪

    • HD

      偷拐抢骗2000

    • HD国语

      盲山

    • HD中字

      狂风飒飒

    • HD

      不可饶恕2021

    • HD

      蚯蚓2017

    • HD中字

      极恶非道

     剧照

    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2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3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4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5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6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6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7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8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9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南方某城市,重案队长刘队(廖凡 饰)重金悬赏在逃罪犯周泽农(胡歌 饰)。陪泳女刘爱爱(桂纶镁 饰) 、周泽农曾经的好友华华(奇道 饰)、五年未见的妻子杨淑俊(万茜 饰),各色人等各怀心事,相继被卷入这场罪与罚的追击旋涡。冒险与爱情,人性与救赎,这场特别的“聚会”该如何收场?善恶有道一念之间。   中国导演刁亦男曾凭借前作《白日焰火》获第 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凭本片入围第 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长篇影评

     1 ) 夜行动物

    多数影迷知道刁亦男,大抵是因为《白日焰火》。对淘碟看下载年代的,却是《制服》与《夜车》。一堆片子看起来,感觉地下导演们,对公检法系统意见很大。

    《南方车站的聚会》最有趣的地方,是刁亦男保留了他在独立时代的电影趣味。趣味反映在故事所发生的城中村和黑夜场景,同时圈划下几位主角,你也会发现,警察,陪泳女,犯罪嫌疑人,依然是“警察JI女小偷”的熟悉配方。

    我喜欢的几个片段,有摩托车交流大会,与警察任务布置大会、拆迁整改动员大会的前后对照。一家亲段落,出现了许多面孔,他们大多没有姓名,不然就是让你无法记住,以至于怀疑就是同一拨人。浮现的人脸,形成了一个长江动物园的电影场。这些人在画面上穿行走动,上一次动用如此多群众演员的艺术类电影,我已经想不起来是哪部片子了。

    也看到有人说,《南方车站的聚会》没啥特别的啊,就是另一版《地球最后的夜晚》。一个危险的男人带着一个神秘的女人,他们走啊走的,这啊那的。霓虹灯更多,夜色更温柔。

    然而,就像偷车大会的培训讲解,不乏幽默趣味。另一方面,他放开手脚,去开枪打死人。好比那个为了场面好看,渲染暴力可怖的开伞画面,并不符合物理学理论。或许有人会拍大腿,靠,尺度如此都能过啊。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这样想,在不设标尺的禁区面前,电影就应该这样大胆拍。

    胡歌饰演的悍匪周泽农,叫我想起来《天注定》的第二段故事。不少人认为《南方车站的聚会》的人物,没有深度,缺乏灵魂。表面上,周泽农确实是从局子里出来,许多年没有联系过家里。因为上了悬赏通缉,他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在躲闪,只有跟刘爱爱发生着关系。他不仅孤独,命运已被宣判。换言之,这个人物一出场就差不多玩完了。

    你会发现,作为嫌疑犯的周泽农,没有办法与更多人发生关系。当然,电影是可以通过闪回,内心独白,去深入交代这个男人的灵魂思想。但我认为,这不是《南方车站的聚会》所要追求的东西。

    周泽农,是一个不真实的人。就像你对着电线杆子上的人头照,冒出来的也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这个不真实的人,被放置在一个过于真实,有海量警察围堵,有牛蛇混杂城中村,眼线与监控挟制的环境(电影似乎调整了发生年代)。

    我在这里,想对比下《星际探索》。皮特饰演的宇航员,他是一个真实的,不断与自己进行对话的,孤独的男子。你知道他的想法动机,他的家庭关系。结果呢,他从一开始,就被悬挂在一个不真实的,迥异于地球(家)的环境——太空宇宙科幻片。那之后,他几乎没有能停下来过,一站接一站的,一直前往海王星。我有不少朋友,异常欣赏《星际探索》,却没有对《南方车站的聚会》点赞。即便他们承认,二者在电影感,包括声音设计,动作设计上,不乏亮点。

    我认为问题出现在如何看待《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空间。许多人不相信占据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绝不是占据了话题主流的北上广深),而正是这类城关村。这种地方的存在,正如那些霓虹灯,它们在审美上,并不指向美感,而会让人感到排斥,混乱,不容易产生认同。

    电影讲一个犯罪嫌疑人在脱逃过程中的绝望挣扎。这是一个剑拔弩张的故事,砰砰声不断,栽头倒地者众多。一上来,它并不是你在商业类型片,常见的快速剪切,大头接大头,交代事情经过、人物过场。恰好相反,它慢斯条理,用长镜头来交代一件并不复杂的犯罪事件。

    一旦你适应长镜头和演员走位的调度,等眼球适应了漆黑昏暗,欣赏那一大片野鹅湖(塘),电影未免过于从容悠哉。

    不妨借用下低徊趣味这个词。它指迷上了某一个事物,对其怀有特别的,或是会联想到的兴趣,时而从左看看,时而从右看,抵达事物真相的过程。

    从开场的高架桥墩柱,到车站候车室,再到人头蛇身美女的空房间,周泽农和刘爱爱转悠了许多地方,从城中村到野鹅湖,终于感觉无处可去。以高架桥段落为例,观众会跟着镜头,绕转,移动,从胡歌的脸,到桂纶镁的影子。路过的车灯,手上的烟支,洒落的雨水,挑动起观众的通感,观察,端倪,推测人物身份,拼贴事件始末。放置到全片,虽然伴随凶杀,但看多了犯罪类型片的观众,“也不过如此”,那《南方车站的聚会》的趣味,慢慢释放到它的环境之中,也就是整个电影的场——从建筑,车辆,人群,湖水到天色。它们,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主角。

    还有说方言的问题。

    颜丙燕在《万箭穿心》的武汉话很标准?

    好像不是的。健健(陈刚)才是一口武汉正宗鸭脖味。

    这并不妨碍,影迷赞美颜丙燕在电影里的表演。

    所以,我听胡歌和桂纶镁说武汉话方言,障碍并不会大于普通话群体,在戛纳对着英文字幕。

    语言,是个问题,但也不是问题。观众会在电影之外,知道《南方车站的聚会》在武汉周边取景,而不具名的湖区城市,可以指向中国腹地的广袤江泽。正如《少年的你》的重庆,《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大武汉被模糊处理了。

    它被描述成一个磅礴有大湖,混杂有棚户,会令警察搜索队迷失,更有马戏团或夜行动物出没的城乡结合部世界,或者就是你所熟悉的,曾无意闯入或生存其间,新世纪中国特色的城中村建筑。

    城市不断通过起高楼,修筑高架桥地铁车站,制造出一些钉子户,还有更多的拆迁财富神话,吞并乡村。用另外一个词汇来描述,就是一系列无可阻挡的变形繁殖,制造光怪陆离,奇形怪状的结合处面貌,呈现出不城不乡的畸态面貌——到处都是还在动工敲砸的犬牙交错模样,不然就是无人收拾,等候发落的地盘(结尾像“七十二家房客”的那处老宅楼)。

    刁亦男并不避讳他对一些影史名片的爱慕,以至于《南方车站的聚会》有如此多的影子,电影的致敬影子,还有夜戏和低照明的暗影浮动。从欣赏习惯来说,观众吃大夜戏,是和看黑白电影一样,会产生视觉疲惫的观影挑战。另一方面,对于塑造人物,游离在故事身上的不确定可能性。那片罪恶与阴谋的滋生之地,就应该潜藏在灯下黑,草丛边,破屋里,高架下。某个角落背光处,倏忽几条影。

    与黑暗对应的,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说是光污染的中国霓虹色。这种颜色往往是刺眼的,刚入黄昏就早早亮起,扎破夜空。它不适合作为审美对象,却只为挑逗路人,引起注意。《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环境,并非来自选择与搭建,而是导演和摄影师,像电影人物一样,意外闯入其中。看起来,它们不用特地去调整色温色差。闪闪发亮的方块字与彩灯条,也会出现在你居住城市的照明工程里,透过玻璃幕墙的反射,忽闪又亮的霓虹色,爬在树上,穿过绿化带,越过护城河,到摊贩的招牌,甚至叫游人别在头顶上。

    警方第一次设伏,华华和爱爱隐匿在闪光鞋广场舞团中,摩的司机,路边摊食客,鱼龙混杂,面目难辨。这次行动败露,搞得草木皆兵。对经常置身类似空间场所的观众,不少人会产生异样的感觉,摄影机的移动,似乎过于淡定从容,而现实中,无需赤色杀机,这些场所理应嘈杂混乱,音响炸裂,野生围观,需要手持加晃动带混剪。

    显然,电影美学在这里产生了分歧。《南方车站的聚会》找了胡歌和桂纶镁,但它不乐意提供刺激撩人,喂养直给的娱乐节奏和悬念。正如它也没有把城中村的夜生活,拍成人生一串深夜食堂。犯罪嫌疑人是这样的吗?真有陪泳女这种操作?警察办案如此狼狈?带着这些疑问,在“好狂”的结论中,电影结束了。

    虚幻的霓虹,真实的中国

     2 ) 剧情武德充沛,风格原始丰饶

    风格化不是问题,王家卫、昆汀老师都。问题在于杂合了几个相悖的调性,不能成为一个有机体。

    可能最大的冲突,本片还是一个剧情片的底子。通缉犯想让老婆拿到自己的悬赏,在警察拉网式搜捕,家属重点布控的情况下,这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任务。

    还有别的主体介入,三十万悬赏成为一个行话说的“卖高分”,华华和陪泳女、马哥、猫兄弟的行为都围绕其展开。

    理论上甚至能拍成一个烧脑片,在警/匪眼皮底下取物、取人,也是推理的经典套路。本片不是这个方向,至少保证叙事逻辑。但是显然为风格牺牲掉了。

    并且整个剧情其实发生在三?天之内,搜捕的力度,落网只是时间问题。但观众感受不到紧张,同样是风格,大段缠绵和荒诞,消解了。

    当然风格和死线不是完全不相容,还是看编导调度。《不夜城》也是三?天的故事,还周期打出时间加压。歌舞伎町各帮派的博弈,交代地很清楚,也能确立颓靡的风格,在步步杀机间歇还不停地叉叉。《重庆森林》的第一个故事,也有张弛的转换。

    参考同类作品,协调的办法有两?个,要么把风格作为因果链的背景板,要么突出动机,为什么要这么做,人的欲望,适合表现风格。那么怎么做,做不做到就不那么重要了,最后让路人甲领赏也可以。

    本片这两个方向都不足。没有完整的叙事逻辑,也就串不起统一的风格,可盐可甜不是同时。

    如果都是叉车断头,雨伞插人,就是部B级cult片,那我们也多半在院线看不着了。据说电影节上昆汀老师看嗨了,但他擅长的暴死,是和风格化的叨逼叨配套的,有屙屎的快感。而如果看齐本片别处大段的湿漉漉,那应该死地隐晦一些。

    作者自称师法雷弗恩,还有很多地方看着像毕赣老师,有黄觉和毕老师的姑父出镜,有时像王家卫老师,以我有限的观影经验,还有一些眼熟,说不出名堂。日本爱情动作片有种大群p类型,看起来占便宜,一次给你这么多老师,但看的是每个老师的特色,满屏老师不知道看啥。

    本片也没交待动机。动机来自过去,也就突破三天,可以慢慢daoˊ。特别是五年不回家,却想把悬赏留给老婆,这两件事是矛盾的。是真有感情,还是临死觉得这辈子太撸蛇了,想找个意义寄托。

    所有人物都平。桂纶镁上一部《白日焰火》入戏,这部并不像一个陪泳女。三天怎么够建立信任,就凭给口么?还是没时间了,只能赌一把?

    陪泳女最后把悬赏给了老婆,是对农哥有感情,还是两个女人原本就认识。廖凡在上一部《白》很立体,这部就是个工具人,不停开关灯暗示他想上犯人家属么?这暗示也太暗了。

    既然有剧情的底子,就不能不讲,合理性的bug很严重。偷摩托车团伙人手一杆枪火并,这也太武德充沛了。

    偷摩托车、偷电瓶是轻罪,薄利,不入流的毛贼。不在政府的优先级,政府想起来弄一下,我就躺平让弄,出来接着干,要恰饭,不至于反社会。走街串巷,也适合当警方的线人。但要是涉枪,天朝自有国情,政府就非neng死你不可了。

    争地盘也是菜鸡互啄。本片上来就爆腿爆头打警察,哥你都这么悍匪了,还要什么摩托车。不觉得屈才么,城中村这个舞台太小了?还能吸引胡歌这种大帅逼就业,图啥呀,傍富婆卖屁股不比这挣得多?

    杀警是要案的要案,警察也有兄弟情,某种程度与帮会相通。整个警队炸毛,要为兄弟复仇。小偷开会的人那么多,谁扛得住打,监控录到周泽农中枪,说明还有人有枪,按现实有司的效率,早被一锅端了。

    匪首马哥猫兄弟,应该早被武警按在地上摩擦,甚至物理超度了,居然还在街上没事人一样转悠。就算个别侥幸漏网,能跑多远跑多远,想什么呢,还惦记那三十万?

    刚看《群星》也有偷车团伙的情节,存在同样的问题。劫持土方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这活用膝盖想也不能接啊,拿话稳住他,立马报告政府。

    如果按照作者定的基调,我来写这个故事:五年?前,悍匪杀警跑路,悬赏六十万,本片三十万略少。警员因兄弟挡枪,幸存者内疚,凶狠地向匪妻施压,如剧中廖凡。女人崩溃求饶,某一瞬间的凄美,打动了警员,悻悻而去。

    警队重点布控,在对面租房。警员出身好,能力强,是警队的明日之星,已经调出专案组,升职,仍然经常回来顶替学弟监控。同僚也谅解他的心结,给予配合。

    警员最初绷紧弦,随着时间流逝,和警队都松弛下来。女人对于常年被监控,由不爽也渐渐麻木,双方都成为一种习惯。

    在这种松弛的情境下,警员由熟悉女人的生活,产生代入感,微妙的感情。出身中产家庭,一直傻白甜黑长直审美,有一个这款的女友,现在被异质的女性吸引。

    一体相关,警员从最初,隐藏在国家机器对城中村的俯视下面,中产对底层的俯视,转而喜欢上这里的生活。警队退租时,他出于复杂的心态,偷偷续租,不时来住,继续所谓的任务。

    可以搞个主观视角的长镜,周末下班,出办公室,和社会各色人等打招呼,虚与委蛇,接女友告知出差并撒娇的的电话。换下制服,走出很远,推出隐藏的摩托车,出城,越走越偏,进巷,买小吃,和城中村各色人等热络地打招呼,喂散养的狗…上楼进屋,葛优瘫,到某个时间,起身从窗边望下去,目标从幼儿园接女儿回来。

    这样的人设,廖凡不如段奕宏。都闷骚,廖凡更腹黑,段奕宏更情种,中产气质。

    有一天,警员注意到,女人看上一条裙子,询价太贵,每次经过艳羡地看,随后也询价,每次经过也注目。

    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常受人欺负。警员最初冷漠旁观,见惯世态,有了感情,渐渐不能忍。有一天,家具城的小老板把女人堵在车里欲行强奸,警员冲出来,一言不发施以毒打。女人的表情从惊恐转向暗喜,认出监视者。警员把老板打得怀疑人生,一言不发离去。

    这晚又窥视女人,以往洗澡遮掩,此时按作者的风格,拍一段几分钟的袒露出浴,慢慢洗,以示答谢。下一段拍一系列,从直接自慰,以《堕落天使》李嘉欣自慰戏为范本,到猫叫春暗示自慰,和剪刀手博弈。

    警员默默观看,回家路上又可以搞一个长镜,面无表情地骑摩托,突然被轿车刮倒。车主是个逗逼,大骂民工不长眼。来了一个交警,发现是自己人,开始训斥车主,警员微笑制止,算了算了。车主有点害怕,说些有的没的,警员不理他,跨上车发动。

    第二天警员去买了那条裙子,放进一个角落的柜子,还挂着一件牺牲兄弟的衣服,暗示等所有事情了结,送给女人。

    小孩渐长,女人想买学区房没钱,通过过去的小弟,向在外亡命的悍匪求助。悍匪也跑累了,想让老婆举报得赏金。女人拒绝,称不想让孩子记恨一辈子。

    于是悍匪潜回家乡,亲自办。在野鹅湖包下一个陪泳女,住她的出租屋,躲避旅店查身份,不方便外出活动,雇她做触角。

    陪泳女创造机会接近女人,塑料姐妹情,发现一个奇怪的“追求者”,女人神情暧昧,欲言又止。悍匪听了,觉得有问题,亲自窥视确认是警察。也发觉女人微妙的反应,着意打扮,但并没有亲近的男人。决定利用警员达成目的。

    悍匪回来的消息泄露。五年过去,野鹅湖的江湖已经变样。老兄弟吓得跑路,因为曾经出卖大哥,被大哥截住,已无心追究,要他散布消息,回来就是打算给老婆一笔钱。

    新起的帮会头目想领赏,牛逼哄哄地把前辈堵在屋里。但在大一统的挤压下,本地帮会已费拉不堪,前辈传授你一点遗失的武德,如本片雨伞插人。新头目吓尿,跪地求饶叫爸爸,前辈却悠悠地讲起自己的恋爱故事,不认真听抽嘴巴。

    警员已几乎淡忘,想起最初的目的,开始追索悍匪。收到消息,又找到新头目,于是又跪地叫爸爸。警员啜着枸杞茶,就想听悍匪的爱情故事,记不清抽嘴巴。

    傻白甜女友翻出那条裙子,试穿,嘲笑警员的品味变低俗,警员把女友按倒用力搞。女友喘着气说,原来你喜欢这调调,我以后多穿给你。

    警员对上悬赏的钱数,明白了悍匪的心意。悍匪见妻子最后一面,警员追来,知道悍匪躲在草丛某处,于是喝令女人举报悍匪的藏身之处,正是五年前交火的地方。女人一呆,下了决心,拨出电话。

    悍匪悄悄离开,奔赴自己的结局。警员第一次正面女人,一言不发地抽烟,毫不顾忌地视奸女人,也是看最后一次。抽完走人,女人伸手拉警员,这一拉可以是为悍匪,也可以是为警员,也可以都。警员挣脱走了。

    赶到五年前兄弟牺牲的地方,喊叫悍匪出来,你老婆已经把你供出来了。悍匪出现,开始半真半假的追逐搏斗。

    增援的警车逼近,搏斗动作更大。悍匪把警员压在身下,狂笑:你没吃饭么,你不是吹牛逼,要弄死我么,你来呀……一声枪响。

    同僚围上去合影,警员在一旁落寞地抽烟。尸体抬走的时候,仍然睁着眼,警员给他合上。同僚露出惊奇的表情,警员尬解释:死了,都算了…

    女人买了学区房,搬走了。警员在出租房呆了一夜不眠,第二天退租。陪泳女收起悍匪给的五万块钱酬劳,洗手不干,回老家。

    某一天,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举行两场婚礼,一个是警员和傻白甜,一个是陪泳女和老家找的老实人。不同的中产和乡村风,同样的中国式喜庆,新娘都幸福地哭了。

    完。

     3 ) 以为是场聚会,其实所有人都等着他死去,最后好散场。

    因为我个人的看法,对于刘队这个角色我认为在电影的表演中有其他含义,所以把看法打出来了,没想到很多人都跑题了,我不想跑题,也不想导致廖凡这种好演员被讨论的是我个人问题所导向的无关话题,所以我删除了自己的言论。

    ——————

    以下为正文:

    以为是场聚会,其实所有人都等着他死去,最后好散场。 一直到后半段都非常压抑,到最后,周泽农吃面的那一刹那,前面的压抑一扫而光,换来的是悲哀。 他知道他要死了,所有人盼着他死。警察,猫眼那边的人,华华,陪泳女,包括他的老婆。 警察为了破案,手指在电源开关上来回不停。 猫眼为了30w,更为了杀周泽农灭口。 华华为了不被猫眼对付,为了钱,让陪泳女出卖了周泽农。 陪泳女也为了钱,当然最多的是她爱(有爱有感激,感激大于爱)上了这个杀人犯,帮他完成最后一件事而已。 他老婆,为了安宁,为了30w,前期举报,后期默许,最后和陪泳女心照不宣地走在一起。 周泽农他是必须死的,无论在哪一方,是哪个原因,他都得死。 陪泳女去付了钱,却没有回来。 对于警惕性十分高的他,怎么会不知道她去哪里了。或许是他让她去的,或许是陪泳女自己去的,不重要了,对于他来说,时间不多了。 他知道他一定会死,只是没想到他在这一瞬间已经体会了死亡的恐惧,默默地看着她的面,拿过来想吃下去,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口。 咽不下去,所以要有反抗,枪打完了,挨了三枪,想爬向湖边,想做最后的挣扎。 最后半个脑袋在水里,死透了,终于散场。

    但是周泽农是想活着的。 像是在对陪泳女说话,其实更多的是自言自语地忏悔:早知道他俩是警察,我就不开那一枪。 他想说的是,我要是没开那一枪,该多好。 陪泳女问他,有没有想过逃跑。 他却回答,跑?能跑到哪里? 如果他一开始就决心受死,会回答,没有,我没想过。 他知道自己跑不掉,枪伤在身,溜到火车上,怎么换药,怎么躲避巡警的排查,如果真的被盯上了,才真的跑不掉。 所有人都盼着他死去,不管什么原因,他自己又跑不掉,只好开始筹谋自己的死亡,怎样才能让利益最大化,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妻儿有下半辈子。 但是他后悔吗。 后悔。 后悔开出了那一枪,可他的忏悔,只是他一个人的。 他的死亡,才属于大家的。 南方车站的聚会。 南方,对于他来说是生机。 车站,却是死亡的开始。 聚会,最终不过聚了又散。 他最终不过做了个饱死鬼而已。

    ——————————————————————————

    有很多回复说周泽农那里是故意开枪打完了子弹,我再看了一遍,的确倾向这个说法。但是这篇影评是我第一时间看完给我无数冲击感而写下来的,周泽农带给我的只有无奈悲哀,和他的那一碗怎么也咽不下去的面,他想要反抗但是反抗不了,最后默默地死亡,我的眼泪蓄在眼眶里始终没有留下来,所以才会感觉后劲十足,因为当时无处发泄。所以这篇影评关于周泽农子弹的问题我是不会更改的,因为第一视感带给我的就是如此,尽管应该是周泽农是故意打完的而已。

    还有关于刘爱爱到底爱不爱周泽农,有人说她不爱,我感觉她是爱的,她最后和杨淑俊相视一笑的镜头后,杨淑俊的镜头是微笑,也许是拿着这赏金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开始,但给到刘爱爱的更多是茫然,惆怅,有一种欲语还休的意味在里面,她爱上了周泽农吧,我想。

     4 ) 一条专访导演刁亦男:越是黑黢黢的人,身上越有光

    专访刁亦男导演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今年戛纳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昆汀·塔伦蒂诺看得不亦乐乎,“这是我近几年来看过最美的电影”。导演刁亦男,擅长罪案、黑色、爱情元素的结合,5年前,《白日焰火》一战成名,在柏林电影节上擒得金熊。

    《南方车站的聚会》讲述了一个逃犯被警方通缉,一路逃亡,保全性命的同时,他有更大的目标:将通缉自己的30万赏金,送给5年不见的妻子。

    胡歌饰逃犯周泽农

    逃犯由胡歌饰演,此前,他已经近2年没有接戏,正处于职业的迷茫期,胡歌说这次把自己变成了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去接近一个边缘小人物的内心和气质。

    一条专访刁亦男导演

    一条参加了金鸡电影节《南方车站的聚会》首映,专访了导演刁亦男,“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狂野的东西,特别是边缘的人、弱小的人,他的梦也许更强大,电影应该去展现这些人非同寻常的举动。”

    自述 刁亦男 撰文 倪蒹

    南方车站的聚会

    和5年前的《白日焰火》相似,《南方车站的聚会》延续着一个内核,边缘人物怎样重新找到自己的尊严和存在。

    片子的英文名是《野鹅塘》(The Wild Goose Lake),故事发生在武汉野鹅塘湖区,那是一个鱼龙混杂、管理失序的城中村,胡歌饰演的周泽农是当地电瓶车盗窃团伙的一位领头,他的团队与另一方爆发火拼惨案,周泽农背上人命,遭到警方通缉追捕。

    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逃走。他在夜色中流窜,只是试图让5年没见的妻子,拿到悬赏缉拿他的30万赏金,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影片非常风格化,可以说是一部悬念环环相扣的警匪片,有85%是夜戏,霓虹灯和夜晚建筑的轮廓,勾勒出舞台般的效果,胡歌饰演的逃犯像是舞台中的困兽。

    胡歌回忆起刚拿到剧本,就发现它的可读性非常高,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悬疑小说。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评价:“电影没有拘泥在中国电影的传统之中,而是对黑色电影和警匪电影在美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制服》

    迄今为止,刁亦男只拍过四部电影。但是每一部都狠狠地往前走了一大步,是一个拥有强大自我进化能力的作者。

    第一部作品《制服》,还在模仿现实主义电影。第二部作品《夜车》,刁亦男真正找到了个人风格,描写在夜晚出没的边缘人物,城市的背景不再重要,转而抽取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南方车站的聚会》

    第三部作品《白日焰火》,不像《夜车》那样沉迷于冷硬的自我表达,而是把个人风格和黑色犯罪类型片结合,是一部商业片包裹的文艺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最高荣誉金熊奖。

    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在自我表达的同时,在类型化上做得更彻底,影像上更加黑色电影风格化。同样着迷黑色电影的昆汀·塔伦蒂诺在戛纳电影节看了首映,说这是他近几年看过最美的电影,看完第二天越想越喜欢。

    剧本刁亦男写了2年,结构来源于《一千零一夜》,一个人给国王讲故事,如果他讲得不好,国王不满意,他就会被当场杀掉。第一场戏,就像是《一千零一夜》的开头。一对陌生男女,胡歌饰演的逃犯和桂纶镁饰演的陪泳女在雨夜相遇,胡歌开始跟她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影片在讲故事和两人躲避追捕中交织进行。

    胡歌和刁亦男在金鸡电影节首映现场

    首映现场,胡歌多次表达刚接触这个角色时的惶恐。周泽农是胡歌出演的第一个电影男主角。原先他掌握的演戏技巧都用不上了,比如电视剧里说台词的方式、一些套路化的肢体表达。他需要从内在接近这个边缘小人物。

    “在进组之前,我和导演有一次彻夜长谈,那晚主要是喝酒了,我把内心的顾虑、不自信、忐忑都跟导演表达了,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胡歌为了感受武汉城中村的环境,在网上定制了一套保洁服,背后写着“泽农保洁”(他演的角色叫周泽农),穿上之后在外面乱逛,就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甚至还有人走过来问:我刚扔在这的病历卡你看见吗?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桂纶镁和万茜

    主演桂纶镁也是提前3个月住到了武汉城中村,学习方言,“她真的跟邻居相处得很融洽”。

    “我看万茜(饰演逃犯的妻子杨淑俊)刷墙的那两下,几秒钟的镜头,她不练一个星期出不来。胡歌他中途肯定不能去出席任何活动,一走,人物的形体就回不来了。看电影就知道,这些演员,进了组,他们就出不来了。”首映结束后,演员张颂文说。

    胡歌和桂纶镁在拍摄湖上的戏

    影片采用了大顺拍的方式。绝大多数电影为了节省成本,会集中把同一场景发生的戏、同一个演员的戏一次拍完。刁亦男却坚持完全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拍摄,这非常难,但能让演员的表演状态更准确,也让创作更自由,不会说结尾一早就拍好了,没法调整。

    电影幕后,刁亦男和胡歌

    刁亦男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他上学的时候沉迷先锋戏剧,曾和孟京辉一起计划在中戏操场的煤堆上演《等待戈多》,后因校方干涉而取消,无从发泄的几个年轻人就穿着军大衣,在图书馆门口和煤堆之间走来走去念剧本。

    编剧出身的刁亦男,被形容为电影圈的“隐士”,朋友圈很少看,也没有微博。在跑电影宣发的路上,刁亦男带着一本厚厚的《战争与和平》,“最近刚刚把《战争与和平》看完,写得非常棒。我想让宣发的生活和阅读平衡一点吧,否则宣发完了,我会觉得心里很空落。”

    以下是刁亦男导演的自述:

    这个故事在《白日焰火》之前就有了,2012年我在听一首音乐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想起来这样一个故事。歌词听不懂,但是旋律非常浪漫、非常伤感,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被追捕通缉的逃犯,我值几十万赏金,在不可能求生的情况我把它送给谁呢?送给我爱的人吧。

    当时觉得有点矫情,记录了一下就扔在一边。直到2014年,我看到一个新闻,东北有一个逃犯被通缉,他躲在了村子附近的小山上,周围都是追捕他的警察,他知道自己肯定是逃不出去了,而且天气冷到他已经不能抵抗。他发现小卖部旁边贴着一张通缉令,自己值十万块钱,他就决定把这个钱兑现,想办法让亲人去举报,钱最后给了他的小姑还是堂叔。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当中真的发生了,让我重新审视之前的胡思乱想。

    剧本里面,逃犯周泽农已经5年没有回家。也许因为觉得给不到老婆孩子好的生活,他每天生活在边缘底层,不抱有任何希望地活着。直到他知道自己的命值30万的时候,他给了老婆孩子继续活下去的支持。

    他用这种特别极端的手段来完成自己对人生的最后一个祈愿也好、救赎也好,在那里获得了可以和生媲美的死,也拯救了自己的过往。

    越是黑魆魆的人,身上越能看见光

    桂纶镁饰演的是一个陪泳女。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陪泳女这个职业,我在广西的时候真的接触过,北海市的一个银滩上面有很多游客,就有很多陪泳女去拉客。她们都是来自边缘农村或者小城市的女孩。

    我想用镜头去记录这样一种职业的边缘女性的生活。女性本身就是一个秘密,希区柯克说,一头金发就是一个秘密。我认为这是女性的魅力所在,女性的另外一个魅力是可以不动声色地把你背叛。

    桂纶镁饰刘爱爱

    陪泳女和逃犯,这一对男女萍水相逢,带着各自的目的。在逃犯逃亡的过程中,陪泳女是他唯一可以和世界产生联系的一个人,也是他完成赏金计划的唯一途径。两个人都是孤单的灵魂,没有明言对对方的支持,而是用行动,我觉得这样的关系是迷人的。

    他们不是一种纯粹的恋爱关系,也不完全是一种敌我关系。陪泳女的温暖温柔,恰恰给这个男人带来了某种障碍,他要去克服这些温暖柔情的、像水一样的东西,去迎接非常冷硬的死亡和暴力。

    这部电影始终对爱、友情、道德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同时又赞美了上述所说的这些东西。往往越是黑魆魆的人,身上越能看见光。在他们两人相处的过程中,闪烁着一些人的微光,最后一刻都完成了各自的约定。

    万茜饰周泽农的妻子杨淑俊

    周泽农的妻子也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她被警察要求配合调查,但她最后发现自己的丈夫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作为一个女人,她本能地选择了不配合。从法律上来讲,她是不被支持的,从人的角度来讲,她又是特别合乎逻辑、合乎人性的。

    情与法,会在这个电影里面做各种博弈,那么总是人性的力量占上风。

    在武汉找到了电影里的“江湖”

    故事设定是发生在野鹅塘,一个三不管地带,一个湖泊旁的城中村。拍电影之前我们四处寻找合适的空间,广东和银川都去找过。武汉是百湖之城,它的湖水样貌非常多,有不同的景观和湖水结合在一起,所以最终选择了这里。

    武汉是一个码头文化的地方,人的性格都比较彪悍、非常火辣,演员都学习了这里的方言,这也是他们进入角色的一把钥匙。武汉方言带给了电影强悍的气息。

    我们把武汉所有能拍的城中村都拍到了。全片动用了2000个群众演员,因为我们拍摄本身是实景,所以就地去挑选的演员。

    比如说在廉租楼里面,我们晚间拍摄要开枪,非常怕扰民,我们的制片部门就很聪明地选择了楼里面的居民当群演,这样他们本身也参与到了电影里面。

    拍小偷团伙的时候,选择当地的一些“小混混”来扮演,你从外面找别人来演,他们会不高兴的。而且他们扮演得都非常准确。

    “小偷大会”

    电影里的小偷大会也不是我编的,2012年的时候,武汉真的发生过“全国小偷代表大会”。当时来自全国各省的小偷代表都在武汉聚集,把一个快捷连锁酒店的一层包了下来,互相交流经验、分地盘,也搞盗窃比赛,后来他们被举报了。

    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觉得特别适合排一出舞台剧,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用进来了。

    胡歌以为自己拍到一半会被换掉

    想到找胡歌来演这个角色,是因为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胡歌的一张照片,那个形象特别地打动我,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叛逆和不羁的胡歌,那张脸后面有很多故事。

    我去上海找他,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可以合作、容易合作的演员。剧本发给他之后,很快他就回复我了,说他看完剧本,消化了一整天。

    他其实是有些不确定,因为跟他之前演的角色差别非常大。他说:导演,我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的。在进组之前,我们有过一次彻夜长谈,聊得非常开,包括塑造角色、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一个导演和演员合作,首先要彼此信任,坦诚地交朋友。

    每次顺利完成需要两人默契配合的戏份,就会有一个击掌的动作

    进组之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比如不自信、焦虑,他把这些情绪都保留下来,因为这种不安感和周泽农是非常吻合的。

    他甚至想过拍到一半就会被换掉。有一天拍完他的戏收工,晚上我是有别的事,就说胡歌,我去你那找你一下,结果一进门,他就很紧张地看着我,我说你怎么了,他说导演你知道吗,你刚给我打这个电话,我以为你来是要让我离开剧组的。我说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我给他看了安东尼奥尼、布列松的电影,和他聊表演。表演只是画面里的一部分,是趋于中性化,趋于透明的感觉,生活中我们不会时时刻刻吹胡子瞪眼,比如坐那儿发呆,别人看不见内心的翻江倒海,但这个人突然冲到楼下,你才会从这个动作回想他刚刚的安静状态有点问题。

    这次85%是夜戏,演员经常工作到凌晨,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胡歌遇到困难的时候始终是一个状态——非常平静,有时候让我觉得他是一部表演的机器,不停地去执行一条一条的要求,那时候我觉得他内心一定有某种动力支撑他去完成那么艰苦的拍摄。

    拍完他和小镁(桂纶镁)在湖上的戏,那天我觉得终于完成了一些重要的拍摄,回去的路上,就把这首诗发给了他:

    什么也无需诉说,

    什么也不应该教别人,

    这颗黑色的,野兽的心

    多么忧郁,多么美好

    什么都不想教别人,根本就不会说话

    在世界灰色的深渊中遨游

    像一只年轻的海豚

    这首诗的作者是曼德尔施塔姆,它是我这个剧本的座右铭,我写剧本的时候偶尔会在心里面默念这几句诗,它就是剧本里人物的精神状态。

    《白日焰火》剧照

    世界是丛林,我们是动物

    《白日焰火》上映的时候,媒体说这个导演筹备了8年。实际上,我也不想筹备8年,只是因为找不到投资。

    当时花了一两年时间,一方面是大量的看片,一方面是疯狂的阅读,阅读了大量的电影理论史。我发现商业作者电影在美国新好莱坞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部商业片也可以融入作者的风格,像科恩兄弟、大卫·林奇等等。

    《白日焰火》原先是一个相对文艺的版本,后来受外力的影响,又结合了黑色电影、黑帮片的类型元素,这些东西恰好也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何乐而不为呢。

    找到了黑色电影美学之后,内心其实就很踏实了。相比《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影像上做得更加彻底。比如通过影子来讲述,很契合黑色犯罪类型片的调调。黑夜把一个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这个人,所以我们感觉到了某种神秘诗意和梦的气氛。

    片子里的暴力趋于日常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用刀和枪,有时候一些日常的物件突如其来地让暴力降临,所以更加恐怖。

    日常生活当中的暴力很多,每分钟都会发生,我们不能去回避它。我们可能会用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去观看暴力,同时跨越它,让我们内心对自己,对人有更清醒的认识。

    世界在这个电影里面被描述成丛林,人物像丛林里的动物,呈现出他们本能和所谓生猛的一面,以及动物的无辜、神秘、柔情的一面。

    在我小时候,我们有一个全城都知道的逃犯越狱跑了,警察围捕了很多天没有抓到他。一年之后,他终于落网了,警察就问他你当时是怎么躲过我们追捕的,他说他是躲在动物园的大象馆里,和大象同吃同住,将近两周的时间,就这样躲过了追捕。

    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就让片中的逃犯也躲进了一个动物园,警察这些更凶猛的“动物”就去围猎他,动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混杂在一起,都很焦灼,都要求生。

    虽然是一个黑色电影,但我不太喜欢纯讲故事,那就是一个骨架式的结构。我更喜欢故事周围连带出来的碎片,不是只想给观众一个故事,还想给观众一个世界。

    《南方车站的聚会》

    我想拍边缘小人物强大的梦

    我是在西安电影制片厂里长大的,父亲是电影厂的文学编辑。我成长的上世纪80年代,是文艺思潮非常澎湃的一段时间。西影厂那时候在吴天明厂长的带领下,涌现了很多年轻的导演,而且他们也没有经过体制的漫长等待,直接就可以作为导演或者摄影去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所以非常有活力,那个气氛让人非常留恋。

    西影厂每周都会有电影看。武侠片是从小就喜欢的,比如胡金铨、楚原。《白日焰火》里,男女主角在电影院看了一场老片,放的就是楚原的《侠女十三妹》,我们国家第一部武侠片,1983年的。

    后来我很喜欢日本的黑泽明,还有小林正树、篠田正浩,他们都有独特的暴力美学,我潜移默化地在电影里面重新解构这些东西。

    周泽农很像楚原武侠片主人公,沉默寡言,不说身世,行动很有形式感。楚原电影里没有一个男主角是叽叽喳喳的,都是不说话,出场下着雨,戴个草帽,要杯酒,沉默寡言。

    《南方车站的聚会》结合了地理空间上对江湖的概念,以及我内心深处对江湖的理解。他们虽然是边缘的小人物,但是有着非常强的道德判断,文明世界里往往是复杂的计算,可是在他们身上是特别本能的,毋庸置疑地去完成他们认为对的事情,非常简单,但非常珍贵和高贵。

    我觉得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狂野的东西,特别是边缘的人、弱小的人,他的梦也许更加强大,那电影也应该是去展现这些人非同寻常的举动。

     5 ) 胡歌的蜕变

    刁亦男自编自导,胡歌、桂纶镁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当前票房已经2亿元。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文艺气质的作者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能够取得这样的票房成绩,殊为不易。

    胡歌与《南方车站的聚会》相互成就。对于演员胡歌来说,《南方车站的聚会》会成为他演艺生涯一个里程碑式的代表作;而对于电影而言,胡歌所具备的市场号召力,以及他的精彩表演,也成全了电影的艺术完整与更好的市场前景。如果将“周泽农”放置于胡歌饰演的角色走廊里,我们会更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南方车站的聚会》角色海报

    李逍遥时代

    1996年,14岁的胡歌便成为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小主持人,2001年,胡歌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专业。2003年底,还在念大三的胡歌被选中出演《仙剑奇侠传》,饰演李逍遥。

    《仙剑奇侠传》中,胡歌饰演李逍遥

    作为古装玄幻鼻祖,《仙剑奇侠传》一炮而红,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经典。而当时青涩、率真、少年气十足的胡歌,也与李逍遥高度契合,之后,“李逍遥”就成了胡歌的另一个代名词,胡歌也因为李逍遥成为古装偶像剧的第一人。爆红之后的胡歌,戏约不断,大多是古装戏,且形象多与李逍遥贴近,比如《新聊斋志异》中的宁采臣,《天外飞仙》中的董永,《少年杨家将》中的六郎杨延昭,《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神话》中的易小川,《轩辕剑之天之痕》中的宇文拓……

    可以说,从2003到2012这10年,胡歌都处于“李逍遥时代”中。当然,从少年气十足的李逍遥,到亦正亦邪的宇文拓,胡歌也始终在不断拓宽自己的表演领域,但因为市场对他的刻板印象,李逍遥仍是当时大多数观众提起胡歌首先想起的角色。

    《轩辕剑之天之痕》中的宇文拓

    后来胡歌在采访中提到,他在家看电视,先是看到《神话》,换台,看到《仙剑3》,看了十几分钟,又换台,看到了《仙剑1》。一个晚上看了自己三部不同时期的作品,胡歌心情沉重,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是在《仙剑1》中演得最好。

    胡歌想要突破。如果市场没有好角色供选择,他就主动停下来。所以2013年,胡歌投入了话剧《如梦之梦》的演出。

    5号病人的转型

    话剧非常考验演员,也非常锻炼演员。毕竟话剧表演时没有彩排,不能NG,直接面向观众,大段大段台词……长久的话剧训练,对于演技提升大有帮助。演艺圈很多老戏骨,是资深话剧爱好者和参与者,比如倪大红、何冰、廖凡、郝蕾、秦海璐、袁泉等。

    但鲜有当红演员会放弃影视剧选择话剧。一则,露怯,对自己演技的不放心;二则,话剧表演强度极大,除了大量彩排外,一场话剧两三个小时下来,对于演员体力、精力都是消耗;三则,对于当红演员来说,曝光率是“红”最重要的指标,相较于影视作品,话剧的受众面窄,花边新闻也少。

    但胡歌还是大胆做出选择。

    《如梦之梦》中5号病人这个角色,与胡歌之前的角色截然不同,他是高度生活化的,他遭逢家庭巨变,孩子因病离世,妻子人间蒸发,而自己染上怪病,时日无多,他决定去环游世界……而最终在一场盛大的梦中,5号病人寻得属于他自己的解脱。

    胡歌在话剧《如梦之梦》中饰演5号病人

    胡歌推掉商演和戏约,完全将自己沉浸在话剧舞台上。就像导演赖声川说的,“胡歌是我合作过最敬业的演员之一,从来没有请假、迟到、早退,对于做什么也从来没有任何意见。在我们合作的话剧《如梦之梦》中,下半场开演之前,他需要在舞台的病床上躺约20分钟,但身上并没有戏,只有饰演医生的演员在旁边,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因为这就是导演需要的。每天的排练或演出他都带来最正能量的工作态度和气质。在排练《如梦之梦》的过程中,经常没有他的戏的时候,他都会来到排练场,就静静地旁观其他演员表演。”

    《如梦之梦》大获成功,胡歌饰演的5号病人也让观众牢牢记住。2013年,他凭借此角获得第二届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最佳男演员奖。同年,胡歌出演了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凭借徐壮图一角获得上海文化广场年度最受欢迎男主角奖。

    沪剧《永远的尹雪艳》,胡歌饰演徐壮图

    2014年,胡歌在抗战剧《四十九日·祭》中饰演陆军少尉,还在都市剧《生活启示录》中与闫妮上演姐弟恋,角色更为多元。而《琅琊榜》的制片人侯洪亮也经由《如梦之梦》认识了胡歌,胡歌等来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个重磅角色——梅长苏。

    梅长苏的涅槃

    事实上,不太想重回古装剧的胡歌一开始对于《琅琊榜》是持观望态度的,后来读了小说,他才笃定了参演的想法。因为梅长苏这个角色的命运,与胡歌的生命经历,高度契合。

    2006年胡歌在拍摄《射雕英雄传》时,遭遇了一场致命的车祸,胡歌的颈上、脸上、眼上缝了100多针。死里逃生的胡歌对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就像他在《幸福的拾荒者》里说的,“我想要在拾荒的旅程中找回自己,却无意中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重塑的同时也在不断颠覆。人很多时候都在惯性中生活,没有办法也没有愿望去真正认识自己。车祸把我撞离了原本的轨道,让我能够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

    戏里的梅长苏,死里逃生,涅槃归来,戏外的胡歌,也有过相似经历,并且经过岁月积淀,他对于人生有更多思考,他也希望出演一些更有厚度的角色。如果说李逍遥的演法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放”,梅长苏则是“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的“收”,他背负苦难、沉默寡言、忧郁沉重又心怀天下。胡歌将他的生命经历灌注在梅长苏身上,他与梅长苏合二为一。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

    梅长苏让胡歌再次爆红。胡歌将将一系列重磅电视奖项收入囊中,比如国剧盛典的“最佳男演员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优秀男演员奖”提名、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的“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最具人气男演员奖”……

    周泽农的再出发

    《琅琊榜》与同年的《伪装者》的大获成功,公众还以为胡歌会趁热打铁,多拍戏,或者赶紧上综艺圈钱。但顶峰时期的胡歌,却拒绝接戏。因为李逍遥的爆红,让胡歌被困于少侠这一角色类型中,梅长苏的爆红,让胡歌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就不希望自己重新又陷入到那样的一个循环里,所以我宁可停一停。”这一停就是两年。直到2018年,胡歌等到了《南方车站的聚会》,等到了周泽农。

    这是胡歌第一部担纲主演的大银幕作品。胡歌很早就涉足大银幕,但大多是以配角形式出现的。这部电影代表着胡歌真正“进入了电影艺术的殿堂”。

    虽然都是拍戏,但电影和电视剧还是有所差别。就像胡歌说的,“电视剧台词比较多,演员相对是用台词的语速、节奏和语气变化来表现情绪和情感。但电影里台词很简单,演员就需要用动作,甚至眼神、呼吸来传达情绪。最精准的时候,导演连眨眼的次数都有要求。”电视剧表演会有一些制式化的东西,比如因为电视荧幕小,所以演员表演幅度都比较夸张,像哭戏就是呼天抢地。这种表演不适合电影,因为电影银幕可高达15米,演员的表演不走心,幅度过大,投射到大银幕上就会显得浮夸。所以电影表演对精准、内敛、沉浸等要求更高。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个高度风格化和个人化的作者电影,相较于情节性,导演更注重的是电影的情绪。它对演员的表演要求更高,演员必须去除掉自己的一切标签,融入到这情绪中去,成为情绪的一部分。

    胡歌饰演的周泽农,融入了电影的情绪中

    电影中的周泽农是一个亡命之徒,同时也是一个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他的身上求生与求死,罪孽与救赎,暴戾与柔情混杂于一体。他只不过是这个如梦如幻的末世情绪一个缩影。在拍摄过程中,胡歌彻底摈弃了表演惯性,捕捉到人物的内心与情绪,并选择让这些情绪留下来。在周泽农身上,观众看不到胡歌以往任何角色的影子。

    演员胡歌

    从李逍遥,到梅长苏,再到周泽农,很多人说胡歌的运气好,每一次转型都刚好踩在点上。可这与其说是胡歌被动地等待运气,毋宁说,胡歌走的每一步,是他作为一名演员的自省、自觉的主动选择。在胡歌的演艺道路的每一个转折路口,明明都有着一条更容易走的路,但胡歌总是选择那一条更难、却更准确的路。

    就比如这一次《南方车站的聚会》,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一部文艺片啊,胡歌为什么要选择小众的文艺片?他为什么不从那种商业大片开始,票房可以更高,“实绩”看上去也会更好看。

    但年少成名,早就名利双收的胡歌,深知他最大的对手是他自己,如果他想要在演技上有更进一步精进,他需要的是那种去模式、去类型、去套路的作品,需要的是那种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角色。周泽农正是这样的角色。

    与此同时,一直以来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演员(胡歌这么多年来一直默默投身公益事业),胡歌也在思考着,作为一个成名演员,“通过这个职业还能创造什么,实现什么”。在今年的FIRST青年影展上,胡歌免费去担任主持人,并且有非常精彩的主持。他在台上向台下的新导演们喊话,自己“便宜又好用”,请新导演们多给机会。

    胡歌在今年FIRST青年影展上,请新导演给自己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何尝不是胡歌以另外一种方式在扶持这些新导演呢?虽然这一次与刁亦男合作,刁亦男已是大名鼎鼎的导演,但《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部文艺片,胡歌加入后,他的名气与流量也有助于电影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打开更宽阔的市场。所以开篇说,胡歌与《南方车站的聚会》相互成就。

    “周泽农”不是演员胡歌的终点站。演员胡歌始终在路上。

     6 ) 《南方车站》的3次开会,一次比一次黑

    撰文/空山

    提醒:全文剧透

    太史公说过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两千年后,他老人家在《为人民服务》中也引用过此千古名言。

    这话可算中国人的至高生死观,一个人可以选择如何死,以及死的价值。

    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一个叫周泽农的男人决定去死,并决定以死为妻儿换取30万现金。

    电影开场,他站在光线昏暗的桥下,头顶的列车仿佛刁亦男安排的命运车轮,一次次呼啸碾过,不远处警方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

    社会败类、底层渣滓、万恶的偷车贼周泽农,已无处可逃,挤在夹缝里,但他偏偏能选择怎么死,能践行中国人的至高生死观。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使广大人民群众忘却了十年前的30万有几多价值。

    在周泽农杀警的2009年,30万可在武汉市汉阳区买套60平米的房,大产权。

    一条命,换一套房,他愿意。

    买命的钱由公安局提供,正规、干净。话事人马哥、偷车贼猫眼兄弟、拉皮条的华华纷纷流露出兴趣。

    因而这场死亡交易格外复杂,前后还经历了3场重要会议——小偷动员大会、警察动员大会、拆迁动员大会。

    彼此交叉,奉献了一出野鹅塘的“红与黑”。

    很多观众从生理上反应,《南方车站》是“红(血)”的突破。

    飞车割头,让人想到《遗传厄运》里脑袋碰电线杆子上的小女孩。雨伞杀人,让昆汀在戛纳电影宫里看的嘎嘎乱笑。R级血腥、暴力美学和Hollywood接上了轨。

    感官刺激要靠西方的红,文化底蕴还是得看东亚的黑,《南方车站》没准接上了中国观众一向羡慕嫉妒的“韩国电影黑”。

    开了仨会,一次比一次黑,黑的很全面,黑的很大胆,也黑的不动声色。

    因此,以下文字纯属胡说。不一定代表导演创作意图,一定不代表本文作者的真实想法。

    01小偷动员大会·可疑的偷车贼形象

    这场会议令社畜惭愧。

    夜已深,还有一群人在努力工作昼夜不分。

    经验丰富的前辈,站在车旁传授伪装技巧。资历深厚的马哥,摊开地图分配业务区域。

    偷车贼们认真学习,领悟精神。甚至为了KPI打断同行的腿,这是什么热爱工作的拼搏精神?

    经过一场热火朝天的打斗,话事人马哥决定召开一场业务能力大比拼。偷车贼们骑上摩托,成群结队在黑夜中奔赴作案现场。

    一人一车去,一人两车回。手法娴熟,效率神速。

    尤其是出狱不久的周泽农,能力超出了一般偷车贼的业务范围。

    他能迅速拆装枪械——在宾馆随手把黄毛的枪拆解,放到床垫下。

    枪法精准——在高速行驶、视线模糊的情况下,一枪击毙警察。

    了解警力分配——在火车站的咖啡馆,安慰刘爱爱郊区车站不会有几个警力。 反侦察能力很强——及时扔掉手机,数次成功逃脱,将背包放在山上,牵制警方视线。

    反应迅速,逻辑清晰,了解警方办案思路——在妻子无法举报的突发情况下,制止刘爱爱在车站举报自己,转移到湖边,并把带有自己血迹的钱,交给刘爱爱当证据。

    身手敏捷,战斗力惊人——在肩部负伤、饥肠辘辘、遭遇埋伏的情况下,以一敌三,捅死猫耳、打死马哥,逃离302,冲出警察包围圈。

    他究竟有什么历史?经历过怎样的职业?受过什么训练?为什么展现了好莱坞电影中退役特种兵/FBI/CIA的过硬素质?

    为什么一个小偷,拍的那么像警察?

    02警察动员大会·矛盾的执法者刻画

    违法者铺垫完,执法者该出现了。

    杀警事件发生后,局长敲着桌子问,72小时了怎么还没抓到人?!

    于是各地警力调至一处,从这开始,警察和小偷,两股势力的行动越来越“像”。 都拿出地图划分负责范围,都骑着摩托车集体出动,都有伪装方法——小偷系鞋带,警察穿荧光鞋。

    也都有好胜心。偷车贼比赛偷车,画正字分高低。警察击毙嫌犯,掏出手机,留个勋章。

    为什么一群警察,拍的那么不像警察? 小偷们都彼此熟悉,也了解业务水平,警察们还得再互相认识认识,有位大哥还说没怎么用过枪。

    要说刁亦男没有调侃和讽刺,我是不信的。他还设置了另一个隐藏剧情,违法者和执法者,两股势力貌似互不干扰。

    周泽农之后回忆,如果知道前面是警察就不会开枪了。言外之意是,如果杀的是小偷,就不会有后面的通缉和追捕。

    现成的例子,小偷黄毛死了,脑袋整个被割掉,但死了白死,没人找,没人查。

    宾馆楼上住着旅客,这群小偷就敢在地下室直接开枪,血就流在大堂地板上。他们规模庞大,常常作案,开会地点固定,但依然放心大胆。

    似乎没有人来追查过他们。

    雨夜,两名警察发现了偷车贼,追踪过程中为什么把车停了下来?为什么不开警灯?为什么不继续追踪?

    直到一颗子弹,从小偷的手枪里,射进了警察的身体,两股势力才开始交锋。

    可以“三不管”,但如果受到威胁,全部警力出动,让你感受感受什么叫铁拳。

    03拆迁动员大会·强暴底层人的闫代表

    有点追求的中国导演,谁不拍拍拆迁?

    战狼脚踹地头蛇,娄烨围堵唐主任,贾樟柯举锤砸砖墙。

    刁亦男就比较冷静了,开会、抽签。广大人民群众都选择的权利,而且看起来很公平,机会均等。一套操作充满权谋智慧,但实际上,“早晚都得搬”。

    很多人认为黄觉的这段戏多余,一点都不多余,形象代表都凑齐了。

    第一次开会的是违法者,第二次开会的是执法者,第三次开会的是两者之外的群体——在中国,“拆”字一般关联民和商,以及中国土地唯一的合法拥有者。

    被迫抽签的是平头小民。主持拆迁大会的是闫哥,可以被视作某种力量的执行代表,拥有权力、金钱和地位。

    他拦住了刘爱爱,打算白嫖,实际上是强暴。这时,万恶的偷车贼周泽农突然出现,打倒了闫代表,拯救了被强暴的刘爱爱。

    经历了谈判、暧昧、出卖、对抗,直到最后一刻的拯救,刘爱爱和周泽农,一个妓女,一个小偷,才真正消除芥蒂达成了合作。

    闫代表的侵犯和侮辱,让两个底层人站到了同一战线。

    他们要利用执法者的规则,共同制造骗局,用必死的生命换回最后一笔收益。

    最后的晚餐,周泽农在吃面,刘爱爱走出去付钱。

    风吹动了塑料的窗帘,周泽农知道自己即将身死,他大口吃面,留恋最后几分钟的生命。然后举枪冲出,演完了一个悍匪的最后一程。

    他的尸体倒在水边,那个说要试枪的警察,打死了他。

    刁亦男呈现了一个真正混乱的底层世界。这里是荒地上生长出的城镇,一个地图上并不存在的地方,秩序混乱、鱼龙混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个偷车贼被拽掉了假腿,一个陪泳女被拽掉了假发。稍微掀开一点点遮挡,你都能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

    南方车站的聚会结束了,刘爱爱抱着袋子里的30万和周泽农的妻子并肩走在一起。阳光是很好的,水管里突然喷出的水溅到她们脸上,我总觉得那是周泽农搭在湖里的手,突然撩了一下水。

    身后迟疑的警察,终于停下了脚步,决定不再跟下去。

    但有一行渐渐出现的字幕,提醒我们什么才是最大的真实。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7 ) 专访 | 桂纶镁:要成为什么样的大人,我一直在思考

    2018年的夏天,桂纶镁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以下简称“《南方车站》”)剧组里,因自己的表演是否恰当而困惑、被武汉闷热的天气所困扰,五个月的拍摄期大部分都是夜戏,她鼓起满腔情绪配合导演复杂的调度完成拍摄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个晚上过得可真难啊”,身边的胡歌听得到她费力的喘息声。 2019年的夏天,作为唯一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南方车站”的主创走上红毯,桂纶镁牵着导演和廖凡的手百感交集,又骄傲又充满崇敬,数次红了眼圈。

    时间回到2000年的夏天,还在念高中的桂纶镁被选角导演发现成为电影《蓝色大门》中的女主角孟克柔,稚嫩素净的面孔和青春的校园成为所有人心头对于夏日的最好诠释。

    好像一个是飘在空中一个是光脚踩在地上,当观众还将桂纶镁视作代表着青春片、代表着文艺女青年时,她却把自己放入了武汉城中村,进入陪泳女刘爱爱的角色里,为自己的夏天增添了不一样的记忆。

    更难的,是进入刘爱爱的身体里

    桂纶镁很委屈也很困惑,到现在她都不确定观众是否能够接受她这样的表演。

    “南方车站”里,桂纶镁饰演周旋于男人之间的陪泳女刘爱爱,导演刁亦男说,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湖北的群演,角色又是底层社会一般平常人,如果演员操着普通话会非常违和,说武汉话会帮助电影的质感提升。桂纶镁就提前两个月学习武汉话,要求自己能完全掌握这门语言,即使临时改戏也不会因为语言而阻碍表演。

    更难的,是进入刘爱爱这个角色的身体里。虽然刁亦男一贯的顺拍方式对演员在情绪和演绎上都有很大帮助,但来自底层社会的刘爱爱和桂纶镁的个人生活相去甚远,她一直找不到诠释的最佳方式。

    导演要求演员要有更多的肢体表演而不是心理变化,这对桂纶镁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忐忑不安的尝试。“每场戏只是完成单场想要表达的东西,是点状的不连贯的表演,最后由导演去组装。每场戏都有一个基调和中轴,但绕着这个中轴会有不同的诠释,比如导演会说你这条黑色一点儿,下条棱角少一点儿,用这样的抽象形容词让我在现场表达。”

    电影里,有很多刘爱爱揣着复杂情绪走过街头的场景,桂纶镁在准备角色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街头巷尾去走动——在筒子楼里住一个星期,亲耳听着居民们的说话方式,在城中村暗黑油腻的巷道里体会单身女子刘爱爱会有的情绪。

    导演觉得她的身形容易散发大家熟悉的气质,因此不停地提醒她垮点儿,再垮点儿。桂纶镁很委屈也很困惑,觉得自己已经整个贴到地上了,为什么还是表达不出那种垮的感觉。直到拍了一段时间后才从自己设计的鸭子步走路方式和身体姿态里慢慢找到了感觉。到现在她还不确定观众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表演,只是觉得这是当时能找到的唯一方式。

    武汉炎夏闷热的天气和焦虑的情绪让她的身体不断发出警信,常常发着烧顶着大太阳拍摄,回想2018年的夏天,“可能就像导演说的,这种对于生命的顽强刚好体现在刘爱爱身上。”

    也有无数美好的时刻。

    整部电影里桂纶镁觉得最美的是船上的情欲戏,和《白日焰火》中跟廖凡在摩天轮上的情欲戏一样,导演将整体风格压到非常干净和理性,桂纶镁没有丝毫犹豫就投入到了感情里。“那场戏很重要,它又不仅仅是表达情欲,它是两个人身体的交织,可是内心活动又非常丰富,好像把自己交给了对方,又好像只是一场交易,蕴含的内容非常多,在演绎过程里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复杂性。”

    拍完“南方车站”,桂纶镁跟导演开玩笑说,冰冷的冬天和闷热的夏天我们都拍完了,不如像侯麦一样凑齐四季系列吧,下次拍一部秋天的电影,充满秋天雾气的电影。

    告别“夏日女友”,让表演回归纯粹

    “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该改变自己对电影的认识,靠近所谓的主流一些。”

    去年10月,《蓝色大门》中的重要场景拍摄地师大附中游泳池要拆除,学校请到了桂纶镁和陈柏霖回来做最后一次露天放映。

    那天晚上桂纶镁在微博上写:“我们曾经在这里度过炎热的夏天,做过最青春的梦,17年后再回到这里,和观众一起,和回忆一起,百感交集。干净的电影,单纯的初衷,青涩的模样。”

    桂纶镁还清楚地记得结束《蓝色大门》拍摄的当天,她从来没有哭得那么伤心过,以为这辈子都再也遇不到剧组这些相处了好几个月的朋友。“当时觉得好难过好难过,不停地在哭。奇怪怎么那时候会有那么天真的想法。”

    “这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我演员之路的开始,甚至是我电影之路的开始,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我才开始认识我自己,我才开始问关于自己的问题。那时候我才17岁,好像就是跟着所有的体制和期待去前进,因为孟克柔这个角色和易智言导演,打开了我对于人的认识,我好像之前都没有关于一个人既定样子的框架。背负着她(孟克柔)很美好,我也期待未来能够有跟孟克柔相同分量的角色出现。我很感谢这部电影,它奠定了我对演员这个职业的尊重和对电影的纯粹热爱,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我现在仍然期待在工作的状态里是饱有纯粹的热爱和尊重的,不把任何一次机会随意运用,我非常尊重我的工作。”桂纶镁说道。

    《蓝色大门》承载着很多观众的青春时光,孟克柔的青涩、倔强、执拗、害羞,被桂纶镁演绎得生动真实,其中有她的本色在。

    同样让她难以忘记的电影,是和刁亦男导演第一次合作的《白日焰火》。在这个剧组桂纶镁度过了自己的三十岁生日,也跟固有的形象做了告别,曾经台湾文艺片中的“夏日女朋友”成长为沉默不语又有致命诱惑力的东北“蛇蝎美人”。

    《白日焰火》全程在哈尔滨拍摄,最低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片中有个镜头是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在冰场滑冰,雪花细细地洒在她的发间,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小颗晶莹的光芒,桂纶镁抬起脸来,是一张冰冷透明的脸,却将无尽复杂的内心也躲藏在背后。在台北生活的桂纶镁形容哈尔滨夜晚的冷,常常令肌肉僵硬,台词都说不出来,可就是让她念念不忘。

    拍摄期间恰逢其主演的电影《女朋友·男朋友》拿下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从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回到金光熠熠的颁奖礼,桂纶镁很想让自己融入到颁奖礼的氛围中,可是满脑子想的都是好想回到东北继续拍戏。

    “那个时候大部分人拿完奖都会做很多采访,我非常庆幸自己可以回去拍戏,我觉得那是作为演员真正重要的事,又刚好我很热爱这个剧组和角色。”到现在得奖这件事好像都没有落实在桂纶镁的生命里,一直飘浮在半空中,跟她没有什么关系。

    “《白日焰火》对我而言真的像廖凡说的,是一次非常幸福的拍摄过程,也是一份大礼,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专注热爱电影的工作人员,虽然条件艰苦,经常冻得发疼,但是因为热爱,我们所有人一起很单纯很专心地完成了它。好像没有一点跟利益相关的想法,就是很单纯的艺术创作过程。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该改变自己对电影的认识,靠近所谓的主流一些。可是那时候我发现我碰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他们可以花五六年的时间准备一部作品,那时候我知道了,嗯,我可以继续走这条路。”

    现在的自己,就像一杯白开水

    “很淡,几乎没有味道。但你可能会从看似无味的东西里体会一点点甜、一点点咸,那是要静下心来的。”

    17岁的时候穿着肥大裤子顶着一头乱发的桂纶镁在西门町换乘捷运,因为和男朋友吵架而臭着脸,却刚好被《蓝色大门》负责选角的副导演一眼看中,从此成了孟克柔。之后在《不能说的秘密》《女朋友·男朋友》等电影里,桂纶镁演过了无数种女学生和文文静静的女孩子。

    很多观众认识桂纶镁,都是通过《蓝色大门》中的孟克柔、《不能说的秘密》中的路小雨。透明质感的清新角色奠定了桂纶镁在观众眼中代表着青春片、代表着文艺女青年的身份。而与小清新路线截然相反的,是她那些独特甚至有些神经质的角色:《巨额来电》里她饰演反派女骗子,心狠手辣却也有相信爱情的一面;《美好的意外》里她演欧阳娜娜的母亲,没有女演员的矜持和不甘,顶着泡面头教欧阳娜娜如何演哭戏;《龙门飞甲》里画着诡异的文身满脸杀气。

    桂纶镁把这些截然相反又好像全然自洽的角色形容为是比例程度不同的自己。其中都有着相同的东西一直留存。“清新的形象是我过往角色的累积,我很感谢观众因为我的一些角色而留了下来,我其实并没有想要抹去它,但我还是一个好奇心比较重的演员,对于一些大家想不到的角色我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我总是说我不太愿意让自己在一个框架里面,我反而期待我的观众跟我一起去冒险,一起去体验全新的角色,像玩耍一样。”由于片量不多,桂纶镁觉得每个角色对她来说都像宝贝一样重要,她花了很长时间去跟她们相处,也不愿刻意去告别每一个角色。

    当年拍《蓝色大门》中的吻戏全程陪同,跟导演要求只能点到即止、最多拍三条的爸爸,看着女儿把一部一部的作品展现在面前,在某个时间截点里突然发现桂纶镁是真心喜欢表演,也渐渐理解她作出的选择,明白她不是一个没有来由去诠释这样戏份的演员,理解了情欲戏在电影里如此关键的原因,终于变成了现在不需要做过多解释就达成的全然信任。

    《蓝色大门》中的台词“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大人”被好多人引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桂纶镁说:“我现在还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你不定义自己是大人,就还是会想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大人,总是在不同的时期不断询问自己,可能你就会慢慢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她形容现在自己的状态像一杯白开水,很淡,几乎没有味道——讲到一半忍不住笑场,说“我这样讲自己是不是有点自大哦——可是又对一些人来说是必需的”。

    “我还是会顺着性格走,这也会是一种特质吧,倒不是大家既定的一定要特别有味道、某一种味道,你可能会从看似无味的东西里体会一点点甜、一点点咸,那是要静下心来的。”

    离开角色后,桂纶镁沉浸在安静的状态里,问了自己很多问题,然后在下一次选择的时候有了更接近自己的判断。

    本文首发于新京报,系作者本人

     8 ) 南方车站,以及第六代导演们的集体漫游

    在接受一条专访时,刁亦男解释为何选择武汉作为取景地——

    “拍电影之前,四处寻找合适的空间,广东和银川都去找过。武汉是百湖之城,它的湖水样貌非常多,有不同的景观和湖水结合在一起,所以最终选择了这里。

    武汉是一个码头文化的地方,人的性格都比较彪悍、非常火辣,演员都学习了这里的方言,武汉方言带给了电影强悍的气息。”

    一个多月前,《少年的你》让另一个城市重庆成为热点。沙滨路、中山四路、南滨西路、魁星楼、苏家重庆铁路中学、铜元局地铁站、坝立交桥、筒子楼……重庆的空间感和魔幻色彩让该剧组毫不犹豫,“本来是要走几个地方,第一个来了重庆,都觉得不用再看了。”

    《南方车站》取景武汉

    两个剧组目的相似,但呈现出的艺术意旨大不同。《少年的你》侧重的是一种“现实”,而《南方车站》是更深层次的景观社会的“真实”。

    最典型的不同是,重庆被高度明确,地标分明,而武汉的面目模糊,标志性的“野鹅塘”是个虚构的名字,甚至还嫁接了一些来自其他地方的风物,创造了一个让人熟悉又异域色彩浓重的环境。

    刁亦男有组合标志景观的习惯。在高铁时代到来的前夕,《夜车》敏锐地展现了铁路沿线景象,工厂和烟筒,车站和车厢,审讯和监狱,马车和手套……与破碎的人性碎片交织在一起。取景于哈尔滨的《白日焰火》更是将意象集中到煤和雪上。

    《白日焰火》里的雪和煤

    影影绰绰,是形容这部电影风格最适合的词语。影片里,灯光和布景变成不可忽视的内容要素,影子是贯彻始终的重点。

    声音则更让我惊奇。在戛纳电影节看完片,很多媒体纳罕声音是否尚未完成,人物对白时常被环境音淹没,听不清晰。犹记得剧组也曾回应是没做好,但目前国内上映的版本依然没大变化,影片对声音的处理是有意为之。

    周泽农和刘爱爱的对白,像是呢喃,被头上的列车淹没,时代之嘈杂让人语变得清晰难辨。

    高架桥社会

    多个场面让我印象深刻。周泽农领衔的偷车团伙划分地盘,黄觉领衔的旧厂房拆迁抽签,廖凡领着队友破案、抓人,陪泳女陪泳场面……这些社会奇景的切片散落在电影里,带着实验性,像一幅幅被参观的标本。

    地下聚会

    有景观,则必有观景,眼睛无法绕过。镜头对眼睛的捕捉成为最重一笔。周泽农进入动物园时动物的神情,和筒子楼里躲在暗处旁观的人们,在神态上相互呼应,并无区别。

    影子、围观者和聚集的人群,暴力、拜金主义和无边的黑暗笼罩,人性被暴戾的动物性挟持,现实让位于真实,《南方车站》创造了一个冷漠、单调、没有希望、被历史压抑着、充满离奇死亡且神秘、梦幻的景观社会。

    梦境营造
    梦境营造

    【第六代导演的“漫游”梦】

    《南方车站》的风格化让整部影片凌驾于现实之上,呈现出“兔子洞”般的“景观”真实。

    把周泽农当作一个逃难的大侠,它就成了一部颇有现代性的武侠片。我更愿意把他当作爱丽丝,整个观影过程都被一股强烈的“漫游”感牵引,跟随着周泽农脚步,欣赏一路所见所闻,走入兔子洞最里面,那里藏着结局。

    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人们会把刁亦男归到第六代阵营里。从创作上看,也的确该如此。这种“漫游”感不是独他一份,对第六代导演们而言,记录时代比讲好故事更为迫切。

    “南方”剧组

    为了讲明白,不得不简单概括一下——

    贾樟柯是“漫游”故事的集大成者,观众跟随赵涛走过了大江南北,几乎所有贾樟柯的影片都在强调迁徙之感。在《三峡好人》里,他把镜头对准建设和拆迁的三峡废墟,而十年后又回到那里,拍摄高峡出平湖的后废墟样貌。

    科长的人物喜欢游离于画面之外,在《江湖儿女》开头,镜头仔细打量着一辆公交车上乘客的面貌,“在路上”和背井离乡是当代人的重要状态。

    谈论10年代的贾樟柯,绕不开《天注定》,影片根据那几年最火热的四则新闻事件改编,当姜武哼唱林冲,一种独特的新闻景观被放置在历史、文化情境里,四个故事产生了共振。

    《天注定》剧照
    两部作品里的三峡
    特色楼房

    娄烨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电影创作者。改开后上海的地铁标识、马达声远处的城市天际线,还有南京和北平……截至目前,故乡上海是他拍摄最多的城市。

    娄烨的上海大多存在于两个时空,解放前和改开后。尤其是改开后,以《苏州河》《在上海》为代表,把这座改开的标志性城市记录在银幕上。

    相比其他人,娄烨的独特在于情欲的景观化,同性的、异性的、扭曲的、正常的、美好的、丑陋的……直到《兰心大剧院》,这份情欲画卷已足够丰富。

    美人鱼,消费时代的景观喻体
    几乎所有作品都有的耳鬓厮磨

    王小帅是相对最善于讲故事的一个,也是最衬演技的一个。为了再造历史情境,他的作品往往需要在环境上做最细致的风貌还原,在对白上也做精细的打磨。

    吕中饰演的独居老人究竟在忧心什么?王景春为何时刻都在紧锁眉头?面对历史的梦魇,人像俨然作为一种时代画像而存在了。

    王小帅的故事里,主角必须从北京到贵州寻找答案。
    肖像画电影
    咏梅
    肖像感强烈的镜头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尽管各有侧重,弱化人性几乎是第六代导演们的共同点,想要借着贾樟柯、娄烨的电影拿演技奖或许很难。从欧洲电影吸取营养,他们的理念像《绿野仙踪》导演金-维多所说的那样,“在好莱坞,灯光打亮明星,在欧洲,灯光打亮布景。”

    在演员选择上,《南方车站》是10年代几部第六代导演作品里最极致的一部。桂纶镁的形象有一点雌雄莫辨之感,清冷,扁平,却让人记忆深刻,是一张景观化的脸。

    不需要深刻人性层次的周泽农,也是个景观化的人物。背着偶像包袱的胡歌,努力表演而不可得,其演技上的稚拙,恰也是周泽农的真实困境(在故事开始,他占据核心地盘,但能力并不服众),赋予人物另一层真实。

    周泽农
    刘爱爱

    导演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在《樱桃的滋味》一书中写道:内容是电影的根本,形式服务于内容,但是,当一个导演把形式玩到了极致,那么形式足够成为内容本身(大意,非原文)。

    《南方车站》把重点从故事和人物转移,让渡给景观社会呈现,剧情便也不应再是电影的核心评判标准。最合理的标准或许是,它的形式是否足够极致、足够系统。

    该如何理解形式背后的美的秩序呢?比如说,对于咬了一口的苹果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它不是残缺的,一种是它是经过几何设计的苹果LOGO,一种是把10个咬了一口的苹果并排在一起。

    看似黑色,却不够黑色;看似是武侠,又不明确;看似是悬疑,却又不营造反转;人物刘爱爱性格呈灰色状,不正不邪,外表胡金铨式女侠造型,行为上又是一个告密者。

    观众无法再用类型片的典型特征批判,它便成功构建了另一种奇特的风格,用武侠反黑色,用黑色反武侠,自成一种美的秩序。

    《夜车》剧照

    居伊·德波曾指出,景观本质上不是影像的积聚,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科技时代,当人人都举起摄像头,强调银幕和观众关系的观影行为,必会成为景观社会的重要症状。

    用伞杀人是一种浪漫化的表达,有网友指出了它的源头,上个世纪一部古旧类型片,在那部电影里是血浆和杀戮的体现。当它被使用在《南方车站》里,则呈现出一种光影的极致体验,它将仅仅作为一种景观被观众观看,不掺杂复杂的人性和动机。观众像影片中躲在暗处围观的住户,一起被编织到这幅奇景里。

    因此,《南方车站》带有一定的挑衅感,电影的干瘪正是观众的干瘪,它对一系列旧电影风格的拆借,都归于一点——

    离开人性和人的现代性,电影艺术集体呈现出为观看而特意制造景观的倾向,刻意、浅薄,就像是影片里的那首《美丽的梭罗河》,听起来高亢、清亮,但声音却发自一个活的畸形“装置”,那么这歌曲和主角、观众该是什么关系呢?

    【从卡里加里到布努埃尔】

    当我们审视景观时,该怎么理解?

    例如:偶像和粉丝。一群粉丝跑到机场,围堵在四周,看着偶像走出来,她们把镜头怼在偶像脸上噼里啪啦一顿拍摄。

    或者,一个偶像到一家办公室里送礼物,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争相围观,和偶像做游戏,让偶像拍合照、签名、直播、回答问题。

    这时候,被围观的偶像和围观偶像的粉丝,彼此都很干瘪,动物性和社会性几乎是远高于人性的。偶像将自己商品化,没有人性,粉丝也聚拢成一群,也没有人性。威令与服从,崇拜与被宠爱,性别的不对等作为真实被这个场面呈现出来,正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景观风貌。

    如果艺术家为了展现扭曲时代,试图为其添加人性,按照健康时代的方式创作,不免成了“说谎者”。若想要呈现真实,他们必须再造某种风格化的形式。

    假设在你的脑海里有一个粉丝围观偶像的画面,那可能是一个混乱的局面,然后对比奥逊·威尔斯《审判》里的工厂场景,让二者重叠。相比现实里的场景,站在卡夫卡原著的高度,从现实提取真实,奥逊·威尔斯只是将画面中的事物秩序化了。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启发了奥逊·威尔斯的创作。我们同样也可以把粉丝围观的画面,借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重新排布序列。

    奥逊·威尔斯《审判》
    某男星到访一家公司引来围观

    《南方车站》的塑料感会让我想起《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这是一部犯罪类型片,暗黑、诡异,它的一切都显得非常廉价和虚假,就像《大都会》里的那座城市一样。

    那个时代,德国刚刚经历了一战战败的屈辱,一切都极度混乱,人们对秩序化无比渴求,纳粹主义正被酝酿,《诺斯费拉图》的影子笼罩,死亡遍布,人们哀伤、绝望、痛苦、压抑。

    《诺斯费拉图》里的影子
    《南方车站》里的影子

    《南方车站》对影子和无意义死亡(割颅、躺死、莫名中枪)的展现,让我猜测,表现主义电影或许会是它的源流。而另一方面,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受表现主义影响,超现实主义风格——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不妨简单把《白日焰火》和《白日美人》的剧情梗概放一起,两部作品的概念有相仿之处:

    “心结未了的张自力主动接近吴志贞,却飞蛾扑火般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个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渐从惺惺相惜到相爱,随着更加亲密的接触,张自力发现了五年前的真相。”

    “从最初的抗拒到完全的解放,在过程中,塞芙丽娜结识了职业杀手马塞尔,后者为这位白日美人的美艳与神秘所吸引,却也将彼此带入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混乱之中。”

    《白日焰火》里的情欲戏

    与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相似,布努埃尔生于1900年,赶上了西班牙内战,经历了残酷的佛朗哥独裁统治和严苛的宗教氛围,见惯了不正常、混乱无序的社会图景,故而,他的作品离奇、破碎且严肃、高深。

    布努埃尔给观众带来的挑衅感,是我在观看《南方车站》时最深的感受之一。在梦境里“漫游”的体验,或许也与布努埃尔有很大关联。

    【反抗与重建】

    相似的历史和人的境况,正在拉近中东欧艺术与国内艺术家的距离。

    另一边,消费图景和物质主义影响着观众的取舍。相比好莱坞、类型片创作者,戛纳系和已被封神的现实主义创作者,无论是表现主义电影,还是布努埃尔,都显得过於沉重、晦暗、无趣,曲高和寡,很难在国内的影迷中被普及。

    把对“景观社会”的展现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集体特征,是成立的。布努埃尔的超现实主义(《六欲天》),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以及后来者贝拉·塔尔(《大象席地而坐》)等等,或许在为年轻创作者们提供更恰当的参例。

    当创作者集体呈现一个征兆时,谈论《南方车站》就不能孤立来谈,亦不能割裂于时代,故而,目前不少苛责的评价和观点显得非常聒噪。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这些作品,它们与我们息息相关,包括但不限于——

    刁亦男:《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

    娄烨:《风雨云》《浮城谜事》《推拿》

    王小帅:《闯入者》《地久天长》

    贾樟柯:《江湖儿女》《山河故人》《天注定》

    王兵:《方秀英》《三姊妹》《苦钱》

    不妨试着建设性的整体观照,它们为我们“铭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图景?

    这些电影肯定不是完美的。布努埃尔曾说,“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真正目标并不在于鼓励一种新的文学的或艺术的,甚至哲学的运动,而是在于推翻社会的旧有秩序,并使生活脱胎换骨。”

    这句话帮我解释了观看《南方车站》时的不满足感:出身学院,饱读文学,自带高冷气质,显得很高高在上,颇有“炫耀”之感。还有贾樟柯对符号“堆砌”感,娄烨关于情欲的“悬浮”感,王小帅的“中庸”感。

    因为时代带来的局限,加上审查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炫耀、堆砌、悬浮、中庸成为他们各自不得不面对的短板。

    换句话说,除了将自己置身于电影博物馆,刁亦男没别的路走;贾樟柯无法深入构建人的关系,只能简单堆砌;娄烨敏感于政治符号,并没有落地的机会;王小帅已习惯于妥协。既然无法否定自我,只得与之共存。

    没有了反抗性和锐度,他们目前也只存在于对个人艺术风格进行构建的层面,遑论承担让现实“脱胎换骨”的重任了。

    不过,他们才刚刚步入创作高峰期,一切也还言之过早。FIN

     短评

    土耳其阿达纳电影节展映中,除了我的回顾放映外,就只有这一部参加过戛纳竞赛的中国电影,国内还没放,就去看了。现场对白声音小,又是说的湖北话(开始还以为是四川话),许多地方听不清,还得看英文字幕理解,没怎么看好。外国观众倒是很多,看后说像好莱坞的犯罪片。导演拍黑色犯罪片的技艺是很不错的,只是几个主要人物都单薄、空泛了些,血腥、杀戮、色情虽多,也无法给片子增加分量。

    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电影没有沉浸在传统中国电影模式中,在美学上有创新。也被角色吸引,胡歌作为电影新人这份答卷交得不错。

    5分钟前
    • 艾肉克
    • 推荐

    坐在电影院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回了家,而不是在戛纳。电影里的街道都看见了童年

    7分钟前
    • 我可我可我可
    • 推荐

    题材很有突破性,对导演和演员都是一次挑战。刁亦男上次柏林拿了金熊,今年作为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不是没有道理的。

    10分钟前
    • 吓死了
    • 推荐

    野鹅塘湖区,一场由电瓶车引发的惨案,鼓噪出小镇一隅柔黄湿粉的浮世绘。恃凶者贪于汇聚、稽查者享于汇聚、甚至连路人都乐于汇聚其中,谁也无法置身罪案之外。刁亦男用近乎执拗的视觉光影,为暴力着上如梦似幻的脚注,更制造了专属于他的血腥奇观。

    13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如果生命注定是场失败,如果崩溃必将到来,我们便尤其赞赏那些自觉地选择了这失败并彻底承担起这一失败的人。” ——写给周泽农

    17分钟前
    • 奥利奥麻薯
    • 推荐

    7分吧,风格很突出,华语片挺难得。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对《白日焰火》的一次呼应,或者说,以这种方式,给《白日焰火》中的桂纶镁一次补偿。影像上则更风格化,也是最考验观众的一环,光影是黑色电影式的,非常人为的布光,各种对影子的使用,一个被阴影覆盖的城市。之前也曾考虑胡歌和廖凡角色可以互换,但还是这样更好,因为胡歌出演这个角色,才会让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感情更为复杂,而非好与坏的二元对立。同时,借角色的逃亡,去环视那些光怪陆离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刁亦男的美学向来自成一体,这次居然更加极致,雨夜追逐可以入选年度最佳镜头。影片本身充满了导演语境下的疏离感,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所有角色的挣扎与和解都令人唏嘘。刁亦男调教演员功力令人叹服,在他的镜头之下,桂纶镁一如既往绽放着缥缈的美丽,而胡歌拥有了破碎的梦幻色彩。

    19分钟前
    • Cyril
    • 推荐

    不及白日焰火。由于镜头和叙事都太僵硬,导致优秀的布景和灯光塑造的氛围都让人觉得虚得泄气。表演一般,胡歌的角色可以演得更好,并不是沧桑扮相就能显得有演技,他的情绪传达还是有欠缺,不灵也很难动人。三星给美术,枪战,和个别不错的令人捧腹的台词。

    23分钟前
    • 布鲁克林大竣
    • 还行

    真是观感特别奇特的电影,一方面光影和镜头登峰造极,氛围奇佳,另一方面又分分钟想问导演:为啥偏偏选了这么两个人来演?大概是史上最不像逃犯的逃犯和最不像鸡的鸡,每五分钟都要分神脑补这要是曾慧美孜和廖凡就好了,一切情节都会合理化一万倍,包括那一坨口型都对不上的塑料武汉话,真的,不是演得不好,就是不合适

    26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这部作品里变得极为重要,人物并不是扁平,而是人物被环境融化(戏剧脸谱化)了。尤其在满墙的报纸和新闻图片里,与剧情无关的旧新闻挟持了男主角的痛苦。我们不得不考虑艺术家有限的表达空间,从而肯定这部电影在强化个体和时代的关系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更或许男主角和女主角走走停停,背后或许有贾樟柯的影子的,而美丽的梭罗河又是一腔内在的姜文(黄秋生弹唱)情怀。当时代的列车在头顶上呼啸走过,桂纶镁、胡歌、你、我或者谁的“呻吟”和“呢喃”便都听不清了……

    29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4.5;不无匠气的高度纯净形式美,讲究到刻意的视听语言,全世界都流行的(乡土)霓虹美学搭配大量夜戏低调布光,无论从文本剧作还是镜头拍法,均搭建出地道黑色电影模式和骨架,啊真希望国内多几位这样会拍的导演!三场会议令人印象深刻——黑帮、警察、拆迁队,构成类全景式的「聚会」,横剖社会生态面,荒诞讽谑,轻触社会议点又点到为止。「南方」真是一个绝好意象,潮湿暧昧犹疑未知,雨夜笼罩的宿命走向(更有梅尔维尔之味)。高光场面不少:1、塑料大棚内外的影子互映;2、决战段落楼梯上下的影子:3、墙上旧闻的剪辑;4、几个凶杀和情欲的段落;5、两人对话时被雨声淹没(故意消音)。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不喜欢《白日焰火》的人大概率不会喜欢这部,胡歌付出的所有努力就是把自己给搞成了一个二手张鲁一,桂纶镁的角色更加莫名,而且整个人越来越像小男孩了(要真是小男孩那故事可能还好看点)。当然最好笑的还是黄觉,专门跑来演一场〇〇戏,上一部是廖凡这一部是黄觉,刁亦男下一部准备再找谁来〇〇桂纶镁啊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和《无人区》《荒蛮故事》异曲同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演变成命案的故事。本来这件事都翻篇了,黄毛还要去开一枪,不仅导致自己被爆头,还连累周泽农被追杀,才有后来的把警察看成了猫眼、猫耳将其误杀。猫眼、猫耳是典型的不在乎杀人坐牢的人,招惹了他们,要么他们把你打死,他们坐牢,要么你把他们打死,你坐牢,赢了输了都没好下场。宁愿吃点小亏,也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这就是垃圾人定律。要是黄毛不开那一枪,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当然,如果不发生这件事,周泽农也不会发现所谓的义气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只需30万,就能让任何一个出生入死的兄弟出卖你。被常朝出卖,被华华出卖,被刘爱爱出卖……他知道这次逃不掉了,反正横竖都是被卖,不如卖给家人孩子。这世界太现实了,凡事都有一个价格,甚至连人命都明码标价,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3.5星: 感觉像贾樟柯拍的武汉,廖凡很帅武汉话也正。总之,冲着片名来的,没想到名字比电影本身出彩。

    40分钟前
    • unlords
    • 还行

    比预期还惊艳,绝对要看最好的大银幕!塑料城市CBD幕下的城中村飞地挽歌,极其绝妙而高级的双层猫鼠互文游戏。如果说白日焰火是对逝去年代的悲情感怀,那南方车站则是聚焦最为当下的,被驱逐的,多余的人与事,堪称非遗性的影像保护。

    43分钟前
    • 水怪
    • 力荐

    开了无数枪,死了十个人。大概是这么多年最凶狠的国产片,很难得!

    48分钟前
    • Mirror
    • 力荐

    刁亦男似乎把他平生所见所学一股脑堆在了电影里,但真的只是堆在了电影里。

    5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就说说个人的观感吧,优缺点都很明显:视觉很类型风格化,南方的潮湿和错杂很亮眼,动物园一幕尤其喜欢,动作暴力戏码也很有温丁风格。但成片有些粗糙,段落之间也不太连贯,剧作的细节也需要打磨,人物没有立起来,听完讲创作意图也觉得欠思考,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5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那只给面加醋让时间暂停的手,是命运对他最后的温柔。

    56分钟前
    • 木由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