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德国2014

    主演:汤姆·希林,埃利亚斯·穆巴里克,沃坦·维尔克·默林,汉娜·赫茨施普龙,崔娜·蒂虹,李奥那多·卡劳,小安托万·莫诺特,利奥波德·霍尔农,卡塔琳娜·马茨,阿尔恩特·施韦林·索瑞 

    导演:巴伦·博·欧达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不耻真相

    • HD

      一天2017

    • HD中字

      十二公民

    • HD中字

      燃烧2018

    • 嫌疑人

    • HD中字

      上帝的笔误2022

    • HD

      狄仁杰:长安变

    • HD中字

      寻仇阴阳界

     剧照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1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2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3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4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5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6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16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17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18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19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杰明是一个这样的人:三次元现实世界中,他是一个十足的屌丝&Loser,难以找到存在感,没有时尚感、没有朋友,也没有女朋友。但是二十五岁的他却是一个的电脑极客,拥有对数字技术不可思议的天赋。而影片中另一位主人公马克思是一个渴望“黑客世界”的潜在革命者,他注意到了本杰明在 网络方面的惊人才华,马克思、本杰明和神童斯蒂芬以及保罗私人组建了黑客组织CLAY,并且为了正义入侵国际安全系统。他们凭借高超黑客技术的所为引起了德国秘密警察组织、欧洲刑警组织的重视,并且一个邪恶的黑客将他们视作威胁,想要将他们除去。本杰明因此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并且他们的目标似乎不值得他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长篇影评

     1 ) 我为什么说这是“时代佳作”

    昨夜看完,欣喜。在手机上简短地写了一些字词,今早起来翻阅,还能感觉到自己的激动:完美,精致,艺术品。打破学科壁垒,打破电影类型。收放自如,节奏恰当。时代佳作。

    真的很容易在情绪上陷入过誉的迷狂。然而即便稍作冷静我还是觉得这些评价不为过。想来德国朋友不过是将民族中严谨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将故事讲得比较圆满,就在叙事上轻松碾压了一票所谓的美国大片。
    在众人阅片量都是几千起步的这个时代,谈佳作很容易心虚。要么是神片看的不够,要么是被一部片子中某个特殊的点戳中从而放大其他部分。而《我是谁》并没有特意在哪个方面使劲炫技,其实社会工程学也没那么费解,黑客的生活也没那么诡谲,甚至面具的使用令人想起V字仇杀因而也没觉得多么惊艳。就算是一波一波的反转,也不过是戏法的反复推翻和重演。
    然而它依旧是超酷的。酷在它运用了所有青春商业片的元素,却在100分钟的螺蛳壳里说了太多面向的可能性。就像是本杰明一开始提醒我们的,这是一张网,而非一条线。

    节奏上,说实话,我是挺惊讶的,这是一部时长为标准院线配置的影片,不是那种留待导演或编剧施展个人思想慢慢叙述的偏艺术类作品。悬疑或剧情片近年来似乎有不上两小时怕烧坏观众脑子的潜意识,像《跟随》那种七十分钟内干净叙事的作品越来越少见。但《我是谁》就证明了:只要这个故事内部人物之间的维系足够别致与紧密,我们完全有可能在没有废话的表达中完整呈现人物的成长轨迹与心理构建。
    最近我是很警惕的,角色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定型。当然,稍有技巧的编剧都会在人物身上设置几个面向的表现,但这种设置只是为了保证人物丰满,还是在性格与背景上就在试图建立与整个故事的关联呢。汉娜的过往是她的软肋,也是她最后放走本杰明的合理之处。她很容易被刻板成冷硬女王,加上过往又容易两面,但最后她其实是知道本杰明的真相的吧,笑而不语,是这个人物更深的面。
    同时警惕的还有人性的局限,不能用几个词就涵盖的人物才是好人物。最好的,当然是每个角色都不能在大面上以善恶来站队,你说本杰明是坏孩子还是掌控者?他已经不需要用什么正反角色来定义了,这里不需要讨论正义与邪恶,这是唯智力至上的世界。而更有意思的事,它又不完全以智者为王,双方实力相当,最后倒成了比任何鸡汤都有效的人心退让。缘何悲喜剧被称为正剧,就是以人生而言,故事的结局就应当是各得其所,无人被惩戒。
    也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会觉得这是一部满分青春片。与卯足劲儿拼贴青春元素与青春故事的那些校园打闹恋爱相比,《我是谁》恶狠狠地吐出一朵烟圈,往所谓大人的脸上,往整个成人世界。虽然还是显得很幼稚,但是你会发现,这些小子已经有了时代最好的头脑,他们所做的事,哪怕极恶非道,哪怕难以置信。可这才是,真正的心内无碍。

    让他们无碍的是这个时代。因为此前在《超能查派》里讨论过机器人三定律消失后的荒谬,因此在看到此片里试图提出的三条定律时感到格外有趣与亲切。——但这种好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立刻认识到,这里的三条,其实不是边界性的,而是一抹坏笑:我们致力于,打破边界。
    这才是真正的后现代啊。凭能力做事,抛弃道德约束,尽情使用才华,反社会,多重人格,只留下部分情感。足够冷,足够青少年。
    有时候导演们是太胆怯了太懒于动脑了,整天指望着用什么人间有大爱之类的东西来扑灭人性邪恶,客观现实里,这样的思维是至善,可也远非万能。可能也只有德国之类经过某些特殊邪恶的民族能够将对恐怖的理解化为每个人生命中都必经的历程,直面,然后用同等智慧来解决。
    不需要指望这是什么神片,我们对神片的追逐也是过度了。拆分来看,片中的许多元素也是在向各类前辈致敬。没有必要试图建立整个新世界,既然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既有的碎片拿来搭建新的故事。其实这样反而更自然,更能同时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穿越。
    就好像在任意一幕刑讯场景里丢入一列雪国列车,又在任何一个帮派片里丢入一个扮猪吃老虎的清秀少年,难得的是这一锅汤除了味道更丰富,并没有变得烂乎乎。就像是其他评论里说,地铁场景的设置聪明地用几秒钟清晰地表达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都说不清的意思,这片的镜头语言拿捏着实已经到了精致的地步,那些叙事切换的恰到好处,黄金分割的画面,整体色彩的调配,还有我迟钝到后半程才发现的音效把握。大部分时候从整体而言它是很像最最主流的那种商业片,但当不时地有自然的画面切换,节奏舒缓以及人物情感流露,就能让人意识到,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爆米花作品。它有它的心,有全部做到足的细节。

    这就是诚意了。我们欣赏电影也消费电影,并不希望每部片子都带来什么震撼心灵的冲击,踏踏实实地讲一个故事,能把特殊的职业讲到感觉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是这个时代扁平化的一种优秀表现。

     2 ) 说结局反转的应该都没看懂

           这部电影确实值得回味,也就是说你看一遍,是不能完全理解导演的意图的。大概的剧情很多影评都写了,我这里不在赘述,只是看到很多人说最后剧情反转,针对这个我想说下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主角的确是有精神分裂症的,这也是我不支持说结尾剧情反转的原因,主要证据我说三点吧
           1电影的52分58秒到59秒之间,是本杰明看到麦克斯和绯闻女友在热吻,大概有0.1秒的时间,一个闪现的镜头(空格键快被我按坏了有木有)是本杰明自己在和女友热吻,看电影细心的观众一定想到了,这个手法在《搏击俱乐部》里面多次用到,也就是在皮特的角色没有出场的时候,皮特本人以很怪异的站姿在镜头中多次闪现,以至于不认真看根本看不到,可以说不用读帧根本看不到,同样的手法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其实是主角本杰明在热吻。
             2电影1小时三十秒,女主来找本杰明,而本杰明以为她是来找麦克斯 ,而女主对此却是一头雾水,正印证了前天晚上和女主热吻的正是本杰明本人。
          3电影37分四十五秒,马克斯打电话给收音机的精彩节目,回答问题,他回答之前自报姓名确实本杰明,可能有人会认为这只是马克斯故意为之,但是,以他的性格这种事情肯定不会让别人抢功,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这个节目最后是要兑现奖金的,男主只能用自己的真名,马克斯是不存在的。
        4电影52分,男主出完药,面对镜子,竟然是看到自己的后背,这个和电影最后医生墙上的画交相呼应。
           电影我也只是看了一遍,其他疑点我稍微解答一下
          最后男主又分裂出一个人格,那就是他女友,在他在1小时三十秒的时候赶走女友以后,女友下次出现是在他很无助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他的家中,也说明这个女友是幻想出来的,不然一个不肯跟他在豪车上接吻的女生怎么会最后跟着他乘船出海,就此隐姓埋名。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男主已经和分裂的人格形成一种共存的生态,相互之间是互助而非对立,在1小时36分27秒,胖子说你是我们的一员的时候就是很好的印证。所以,他的多重人格一起想出了这个办法,就是故意引导女警察发现他是一个人格分裂者,而只能通过让他去黑系统免受起诉,这是一个不同于《致命id》最大的地方,致命id的人格是相互斗争的,而这个是互助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港剧《心战》,大概是郑少秋为了揣摩陈豪的想法,不知不觉人格分裂出一个陈豪的人格,而且很快被陈豪这个人格全部占据,此时,如果医生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陈豪,那医生就会发现他的病情,但是这个人格升级了,他明确知道自己是一个借了郑少秋躯壳的人格,所以在医生问他你是谁的时候,他会说我是郑少秋,其实他确实是郑少秋,但是他自己却认为自己在撒谎,为了骗过医生。 这个就和本部电影很类似,就是分裂人格反过来影响主身,主身并没有要抛弃分裂人格的想法,他们已经形成一个真正的team。其实致命id也是在医生的药物引导下,不同人格才出来斗争的。
          先写这么多吧,大家有问题可以交流一下,第一次写影评,文笔不好,多多见谅!

     3 ) 近年来最靠谱的黑客题材电影了吧

        
        双重反转真是有点没想到,第一次反的时候我以为是致命ID重现,第二次反尤其是变戏法的那段真是亮得不行,4 -> 1 -> 4 的两次变换表明一切都只是障眼法,你能看到的真相只是魔术师或者黑客让你看到的冰山一角罢了。

        还有细节方面,国外真的是比国内同题材大片专业... 看国内的就是特么一个对话框能把全世界的系统都黑了,偶尔出现对话框的情况大抵就是“DIR溢出”吧... nmap、backdoor以及后面都有涉及到相对真实的命令,至少没有什么尿点。仅此一点我觉得就是5星满分了~
       
        最后,人类真是最大的漏洞,以后会不会发展成基于social engineering对人类的神经网络进行智能级别的渗透攻击呢? 那也许会很有趣呢。

     4 ) 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悬疑题材一直是我的最爱。 今天说说这部黑客题材的悬疑电影——《我是谁》。 电影以男主角本杰明回忆的方式展开。其实从整部电影来说,这是高潮部分。虽然一开始看起来平淡无奇,男主角对着女警官在回忆自己不幸的家庭,悲惨的遭遇,失败的人生,前十几分钟,甚至会让人想放弃。 家庭不幸,导致他自卑,懦弱,有喜欢的人却不敢表白,然后沉溺在网络,在现实社会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实际上这些也是女警官汉娜不想听的,只是汉娜并不知道,此时此刻,自己已经开始被眼前这个他认为的失败者,即使作为黑客,也没有什么太大威胁的黑客入侵了。 电影的名字说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在本杰明讲述的前几个CLAY小试牛刀的黑客攻击里,最终得手,都是因为先突破了人,才成功的。 比如发起钓鱼链接,基于德国情报中心工作人员对于朋友的不设防,比如骗取糕点店的蛋糕,是突破了员工的息事宁人,比如进入欧洲警察办公区是突破了安保人员的同情等等。 因为人身上有很多弱点,或者说这是人性的弱点。虽然我们把对朋友的信任,同情这些称之为人性的弱点似乎并不恰当,但是对于无所不用其极的黑客来说,这些就是屡屡得手的东西。 而在本杰明进行这些无关紧要的讲述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突破警官汉娜的弱点,汉娜已经被停职,他急于要证明自己,要抓住那个他一直认定的BOSS——MRX,她此刻最关心的就是这些,所以她把自己的弱点毫无保留的展示给了本杰明这个社会工程学的高手。 成功的突破了汉娜的第一个弱点之后,本杰明发起攻势,继续对汉娜发起攻击,利用了汉娜的第二个弱点,就是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和自己母亲年纪相仿的女人,却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的弱点,那就是母性的泛滥。 所以本杰明在讲述的过程中,突然提到了这些,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编剧为何加上这样一段对话。直到第二次看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这是黑客的第二次入侵。 此时的汉娜已经被这个故事吸引,她从一开始的不太关心,甚至打断本杰明的回忆到再也没有打断过,而是静静的聆听,到被本杰明道出心事,心里防线再一次被突破,本杰明说感觉到了汉娜的孤独。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容易得到的结论。单身,未婚,无儿无女,人到中年,怎么可能没有孤独之感?尤其是一个女性。 可以说,这部电影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基本就要与开头衔接到一起了。也就是我说的,高潮真正的来了。黑客突破了计算机主机并不是结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需要植入一个程序进去。 汉娜曾经的男朋友认为本杰明的话漏洞百出,不可以相信。其实,本杰明的描述里,确实如此。有许多细节,只要稍加验证就可以否定。甚至于有些不需要亲自去验证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而为什么汉娜却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呢?因为,本杰明植入的木马程序已经开始运行。就像被黑客入侵的电脑已经开始失灵。 离开工作单位的汉娜选择了去追查“真想”。而这个追查“真想”却恰恰是这个木马的关键一环。如果没有继续的追查,本杰明前几个木马就全部白植入了,因为木马放在那里,不去动它,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而本杰明这样的顶级黑客高手自然明白。 直到汉娜查到了本杰明所说的烧毁了的秘密基地,也就是他奶奶的房子,这件事是假的。进去之后发现,原来那些所谓的别人带走的纪念品都躺在本杰明的住处,也就是说这些事是别人做的也是假的,找到了本杰明的暗恋对象,得到了他所谓的和暗恋的女生发生的种种也是假的,到医生那里了解到他妈妈的多重人格的时候,才理所应当的认定,本杰明只是患有一种遗传的精神病。 而这一切,都是本杰明的木马。本杰明想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汉娜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这是本杰明没有植入木马而发现的一个漏洞,那就是汉娜的自负。电影结尾的时候有一句台词我觉得值得玩味,在他们商量对策的时候,有个人说:不要让她有被操纵的感觉。 像汉娜这样有着丰富经验的网络犯罪首席调查员,常年和各种黑客打交到,侦查反侦查的能力都很强,一旦本杰明的木马过于强烈,一下子就会被汉娜的杀毒软件给灭掉。所以这件事需要恰到好处的拿捏住分寸。 根据本杰明零散的回忆,根据她自己的“侦查”,此时,汉娜觉得已经掌控住了局面——本杰明是一个原生家庭不幸,导致了性格的缺陷,又遗传了母亲的精神病而产生了分裂人格。面对这样一个人,一个应该和自己儿子年纪差不多大的孩子,一个社会低层的失败者,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的病人,汉娜的母爱,同情之心瞬间爆发,这也是本杰明所有的木马一起奏效的时刻,也就是电影的高潮部分。 前面那么多的讲述,那么多的铺垫,实际上,都是为了此刻,本杰明怎样在一个死局里,逃脱升天。 直到本杰明进入了欧洲警察的系统,植入了证人保护计划程序的时候,意味着自己已经完成逃脱升天的那一刻,汉娜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被攻破。 而最终,本杰明的一句:所有的戏法知道真相以后,都会很失望的。彻底点醒了这个梦中人,只是此时的汉娜已经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人从眼前溜走。 黑客题材的电影并不少,但是这部仍然推荐给大家看,主要是这部电影有别以往黑客题材电影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拿出些普通人看着觉得很牛逼的木马程序作为卖点,而是将黑客这个存在于虚拟网络的事件与现实生活拉在一个水平线上。 什么样的系统不能突破?没有。 最难入侵的系统是什么?其实不是多么高级的防火墙,而是人性的弱点,包括我们的需求,愿望,自信,自负,以及操纵欲,控制欲,同情心,甚至是善良。 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是这样,又有什么系统是不能被突破的呢? 或许电影中间骗披萨的时候,无意间的台词给了我们答案:人的脸皮足够厚,世界就在你的脚下。

     5 ) 黑客高境界

    前几天QQ有人加我,问我贴吧账号还用吗?不用的话,她用一个新ID跟我交换。我很奇怪她居然这样问话,于是礼貌性地回答百度账号和许多其它账号绑定的,所以还是不必了。然后她告诉我她知道我贴吧的密码。我有些警觉,问她知道我的ID是什么吗?她说,这几天她买到一个社工软件,有我账号和密码的信息。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果然在许多社工网站上可以查到我泄露的密码和曾经加入的QQ群信息。虽然在乌云爆出类似巨大漏洞时,我及时更改了密码,但想起来不免有些后怕。在互联网时代,似乎每个网民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信息,对于MRX这样的黑客而言,只是信手拈来的东西。泄露,也是迟早的事。

    这部电影属于看起来让你心潮澎湃,看完回味也就那么点东西的类型。

    黑客大神MRX,FR13ENDS,CLAY。现实社会中的卢瑟,在戴着面具的网络世界横行无阻。伴随Macbook黑白屏幕以@root开头的命令行,一串串代码不停地print,整个网络世界如同待拆的包装品。敢做就敢赢,没有一个系统是安全的。而人就是整个系统中最大的漏洞。

    由此故事将主题升华到黑客的至高境界:社会工程学。

    社工学本质在于欺骗,精髓在于让被骗者在经过思考之后陷入设计好的圈套。假设被骗者是有智慧和思想的,而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却总是在你的掌控之内。

    卢瑟whoami在现实中是个送披萨的,不善交际,在人群中也不起眼。不过偏执的whoami热衷电脑技术,擅长寻找系统中漏洞进行攻击。whoami为喜欢的女神v黑进了大学的服务器,窃取到考试题目,小试牛刀,但仍然没有获取女神的芳心。

    在进行社会公益劳动时,whoami认识了同样热爱电脑技术的马克斯。马克斯热情开朗,夸夸其谈,虽然只懂得复制+粘贴,但前期他成功地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同样热爱技术的Geek,并将whoami及另外两位软硬奇才笼络在一起,组建黑客团体:CLAY。

    CLAY在网络世界攻城略地。

    CLAY虽然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但黑客界神的存在MRX对CLAY的成就嗤之以鼻。在记者询问MRX对CLAY的看法时,MRX反问:CLAY是谁?

    天生骄傲的马克斯被彻底激怒,他决定带领CLAY完成一项举世瞩目的攻击:袭击德国情报局。

    whoami找到德国情报局的漏洞,以@root敲击几行代码,窃取到服务器数据。whoami把这段数据发给MRX(证明自己多厉害)。MRX将数据出卖给俄国网络黑帮,俄国网络黑帮根据德国情报局的这份数据得知黑客Krypton原来是替政府卖命的。俄国黑帮杀死了Krypton。

    引上杀身之祸的CLAY如梦方醒,一个个大呼小叫怎么办?

    只有找出MRX的真身,CLAY才能摆脱干系。可是黑客大神MRX岂是那么容易上当的。whoami决定放大招:攻击欧洲国际刑警组织,窃取数据,在数据中嵌入木马后转送给MRX。

    CLAY再次攻破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库,成功窃取到数据。在将数据交给MRX的那一刻,MRX识破CLAY的阴谋,当场破坏数据,发现隐藏其中的木马。CLAY的这次网络攻击也让他们成为欧洲刑警组织的通缉犯。女干警汉娜顺利抓获whoami。

    whoami在审讯室复述CLAY犯罪整个过程,协助汉娜通过木马找到MRX——一个19岁的天才少年,并将之缉拿归案。whoami的复述让S隐约感觉到whoami是个多重人格患者,CLAY团队其实只有他一个人,其他人都是出自whoami的想象!

    通过调查汉娜更加确信自己的想法。

    证人保护计划是无法保护到精神病患者的。出于道义和极高的责任感,汉娜对whoami网开一面,授权他进入欧洲刑警证人保护数据库修改,列入证人保护名单。

    这就是人的BUG。社工学。

    最后whoami和他CLAY的伙伴们又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电影在处理黑客之间的交流比较有意思。比如戴面具的黑客,藏在木马中的木马和敲碎小黑屋的铁锤。

     6 ) 这部剧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有很多BUG

    看了几篇长评,无非是两种,一种就是夸这部剧的反转很吸引人,再有一种就是分析帝各种分析BUG。
    我在看完整部剧下来,似乎觉得并没有什么BUG,就在今天早晨蹲厕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主角只是一个心理障碍的loser,他不会有蒙混过心理医生的能力,其实本剧结局有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说法,“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那么这句话同样适合坐在电脑前面的观众,最后你看到主角的teammate都活着,其实真是这样吗,他们依然是主角的人格分裂,对于一个孤僻的天才,他在被放走了以后,自己却为自己编出了另外一个与现实相悖的剧情,这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的电影,编剧是很厉害的,他不是骗过了女警察,而是骗过了这么多观众,大家都是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主角其实就是因为得了病,被女警察同情了,放了出去,但这样一个天才,就如同影片开头一直说的,主角想成为超级英雄,他一直想把自己当作超级英雄,于是,他被以一个loser的身份放出去以后,他并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在另一个空间为写出了另外一种故事,这个故事里他成了聪明绝顶的天才,而这个空间就是主角人格分裂的大脑!
    这只是我对这部影片的理解,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理解会让影片显得更有预谋,因为编剧想骗过的就是观众。如果有不同理解的网友,不要喷。有共鸣的网友,给个赞。

     短评

    根本除了中二只有中二啊

    3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看完第一件事用胶布封住摄像头;社会工程学、剧情反转、BGM以及幻想的黑客世界设置简直帅炸了;如《救猫咪》里面写的贯彻了一直提到的原则,而且几乎没什么多余的情节。

    7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最后开始各种反转就有点假了。。。

    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撩妹是社会工程学的必考课题。

    9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分两段刷完。能忍受节奏如此糟糕而故事性又如此糟糕的剧情直到最后反转会出于感情点个合格的。巧合过多,就显得拉低智商。黑客方面的内容让人眼前一亮,但不够丰富。PS:我还想过大反派是男主呢。。

    10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还行

    为了精分特地找了个山寨诺顿。。。

    13分钟前
    • 爱装逼
    • 推荐

    2015年5月3日看过的,优秀德国电影,该电影非常好的讨论了网络世界的含义,编剧的质量也很不错,值得玩味。

    14分钟前
    • 理性批判
    • 力荐

    结局反转得不错……但是因为之前对于德国的印象基本都停留在古典哲学、反思忏悔、强大的制造业上,突然看到他们国家的年轻人这么时尚、有活力、懂科技,一时之间接受不了,看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19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前:搏击俱乐部,后:一级恐惧。就酱~

    21分钟前
    • 此账号不再使用
    • 还行

    看了20分钟就关了,这种自以为很酷很叛逆其实很傻很幼稚的中二叙事让人看着就心烦。

    22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BGM棒!

    26分钟前
    • 影观
    • 力荐

    算是年度惊喜系列的一部了。前戏很精彩,也给足了铺垫和安排,结尾的从搏击俱乐部式的人格分裂再到骗中骗的两个反转,一下子就让人嗨到了。档次一下子提升了不少。最后,“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

    2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没有一个系统是安全的,而人类是最大的安全漏洞。所有黑客手段中最有效的,最伟大的幻象艺术便是社交工程学。

    29分钟前
    • 希声
    • 推荐

    劲到爆的德国小片,极富创造力的视听语言与流畅到死的节奏,cool~

    3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片名取的太烂,扣一星。

    3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自以为牛逼的编剧,逻辑上仍然有不少漏洞。尤其最后的结尾结束,前面的整个故事立刻变的生硬刻意,主角的黑客技术远比不上他的演技。导演的叙事水平也有待提高。最大的亮点是黑客交锋时的灰色场景呈现~

    39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搏击俱乐部和一级恐惧的完美结合

    43分钟前
    • 🐋
    • 推荐

    SONY→索尼黑客事件;面具→《V字仇杀队》;看到本杰明手上的钉伤时,我瞬间想到的是《致命ID》;而后汉娜警官去他家调查时看到《搏击俱乐部》的海报,我发现我联想错对象了;但是如果真是多重人格的梗,本杰明脸上的伤是怎么来的?结尾就这样来了个“情理之中,预料之中”但依然觉得挺棒的反转!……

    4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有点儿黑客朋克版搏击俱乐部加谍影重重的意思,剧情设置了多次反转,前后呼应细节精巧,叙事流畅,节奏感也很强,片子里真就放了张搏击俱乐部海报做彩蛋。这种以赛博犯罪为题材的片子反倒是德国北欧拍的更六,大卫芬奇可翻拍啊

    49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最后柱子后面的身影着实有点困扰了我。

    50分钟前
    • 一头装睡的白马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