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恐怖直播

    恐怖直播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韩国2013

    主演:河正宇,李璟荣,全慧珍,李大卫,金弘波,崔正贤,崔代勋,姜信哲,韩成天,孙成灿,金素辰,金大明,金海仁 

    导演:金秉祐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TC中字

      陌生人:第一章

    • TC中字

      塔罗

    • HD

      虎纹少女

    • HD中字

      斯托克

    • HD中字

      密宗威龙

    • HD

      笔仙大战贞子2

    • HD

      德州电锯杀人狂

    • HD

      惊魂加油站

     剧照

    恐怖直播 剧照 NO.1恐怖直播 剧照 NO.2恐怖直播 剧照 NO.3恐怖直播 剧照 NO.4恐怖直播 剧照 NO.5恐怖直播 剧照 NO.6恐怖直播 剧照 NO.16恐怖直播 剧照 NO.17恐怖直播 剧照 NO.18恐怖直播 剧照 NO.19恐怖直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韩国首尔某个平凡的早上,广播电台Daily Topic节目的主持人尹英华(河正宇 饰)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大肆抱怨超高的电费和相关部门对他的威胁。尹英华颇不耐烦,以偏离主题为由强行切断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

     长篇影评

     1 ) 要句道歉那么难

    这部电影看过两遍,每次看完每次看完心里都会非常的难受,对政府的失望,对总统的失望,我想大部分观众都是这样的心理吧!
    在电影刚开场的时候,主角接到电话听到恐吓说有炸弹的反映其实正是反映出了正常人的心理,试问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不相信,谁会相信突然有一天一个恐怖分子打电话到广播台说要炸桥呢?
    而后桥真的炸了,但是主角这时候所想的并不是立刻报警,而是利用这次的事件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想恢复自己的职位,说白了是自私,但是,这又何不是任何人的心理呢?每个人都会自私,没有人会大气凌然的去为别人考虑,总统不也一样吗?
    随后主角和恐怖分子一直保持通话,现场直播,过程中桥又面临了第二次的爆炸,将退路完全堵死,利用人质胁迫总统道歉,这点上有人可能会说,这个人其实并不善良,为了一个道歉竟然去用其他人的生命去威胁,不值得同情,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小男孩的爸爸在当时因为政府的工作而死,而政府却没有任何的道歉以及慰问,小男孩要有多难受呢?多失望呢?一个国家的法律,又怎能让国家的元首去道歉去面对呢?所以胁迫或许是最佳的办法,虽然我个人也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但我理解!
    可是不管是警察还是总统,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丝道歉的意思,小孩也说的很直接,只需要一句道歉,说白了就是三个字,对不起!但是就因为这三个字,总统不能说导致了人质以及大批警察的死亡,尤其是警署,在直播中威胁男孩,让对方投降,态度非常坚决,他觉得一个人的恐怖袭击根本撼动不了国家,但是他却小看了这个男孩以至于最后被耳机炸弹炸死。
    在影片的最后,主角被秘书长打电话告知他会被起诉,贪污受贿,而且还将这次的恐怖袭击定在主角的身上,让主角去承担责任,在这点上,主角被微微激怒了,但为了求生的本能,他还是选择了对抗男孩,也就是恐怖分子,在最后男孩告知主角他的爸爸一直看他的新闻联播,说主角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的时候,主角醒悟了,在这个国家,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相信他了,而这个小男孩却依然相信着他,并且耳机炸弹也是假的,之前的秘书长通话中,秘书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觉得现在还会有人相信你吗?”正是这句话,让主角知道了这个社会的黑暗,即使为国家做的再多,之前再多的努力,也换不来一点点的回报,反而国家要将他抛弃,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贪污受贿被起诉,被定罪,我想主角并不会怎么样,正是因为秘书长说要他顶罪,没有人会相信他,才导致了他彻底的绝望,对国家的失望,再加上小男孩对主角说的话,在回想小男孩的种种故事,主角终于明白了,政府,永远不会支持自己,不管自己做的再出色,也无用,想起对讲机中那名女警说立即击毙的时候,主角想通了,也是在这时候,特警上来了,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击毙主角的,而且在小男孩被击毙的同时,狙击手也在寻找主角执行击毙,所以在影片最后,主角按下了小男孩最后的筹码,整座楼坍塌了。
    当总统义正言辞说匪徒被击毙的时候,在总统得意忘形说事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时候,他永远不会想到,一直在帮他的主持人,已然对他失望,对政府失望,成为了第二个“恐怖分子”,实行了最终恐怖袭击!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反映出了社会,政府,人情,心理,人性等等因素,是真实的,是值得让所有观众深思熟虑的,但是,就电影而言,如果现实真的出了一样的事情,我想,剧情一定和电影中出入不大,因为这就是社会,就是真实的世界!

     2 ) 如果我是总统。。。。


    刚开始看了三十分钟就觉得这是韩版的《狙击电话亭》,严重怀疑创意是从那里拿过来的。看完之后发现本片拍得比《狙击电话亭》还要好。《狙击》让观众眼前一亮,仅在于其新颖的创意,独特的视觉以及紧凑刺激的情节。这些本片都做到了。但是本片还有更深的思想内涵,能引发观众的思考。我自己的思考么,就是以下这坨。

    很遗憾地说,如果我是总统,我也不会道歉,更别说在直播间里现场道歉。所谓的道歉,如果仅从人道主义立场考虑,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政府或者国家元首,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是不可能仅用人道主义作为砝码的。最通俗地说,总统在,并且必须要,下一盘很大的棋。想想,如果你是总统,你会从什么角度看待这个事件?

    其一,朴鲁圭真的只想要一个道歉么?(是的,电影告诉我们,这哥们真的只想要一个道歉,他最后甚至都没摁下引爆器。但是记住,这里你是总统,不是观众)需要如此大费周章么?如果我真的到了直播间,形势就成了:他在暗,我在明,主动权在他手里。如果他拖着迟迟不让我道歉,而以别的方式诘难我,我很可能应付不了,对这哥们儿,政客的套话都不管用啊。更糟的是,如果他还要我做出别的承诺那怎么办?比方说,要我承诺不竞选连任?还有一个劣势:他是恐怖分子,话可以随便改,条件可以随意换;而我不行。

    其二,抛开上述理由,假设我是一位大公无私的总统,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政治前途。如果我妥协,我道歉了,这件事或许可以平息。但是以后呢?那将会鼓励更多的人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诉求。如此这般国家岂不乱套了?下次再有人这样做,还会像你一样这么善良么?很可能他一下手就是十几条人命了。

    其三,一个合理有序的政治制度下,每一级都会有明确的责权划分。每一级接受上级命令和指示,作具体化之后,向下级传达;同理,下级收集反馈,稍作整理,向上级传递。你要我下令彻查相关项目的涉及的贪污受贿,司法不公,没问题我可以做;但是你要我越级认错道歉,不可能。越级这个行为本身已经说明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漏洞。政治对手拿出来大吹特吹还是小问题,但是别国怎么看?三胖那边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吧。被爆头那位厅长说的“国家威信”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不是一个空洞的词。一个国家可以有苦难,但是不能失去威信。

    【以上观点从总统角度出发,不代表个人立场】

    朴鲁圭的立场很明确,就是要制造轰动,迫使总统出面,当面讨还公道。他和总统各自的立场,我都深表理解。他们谈判的失败,与其说是总统的冷漠,倒不如说是政治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古往今来,人类政治无不被这梦魇深深缠绕。


    顺便说说局长。

    此人相当老辣,准确地抓到了总统的心思;收视率目标达到之后,抽身离开危险之地,回家品着香槟准备升职了。这种为达到目的不惜运用任何卑鄙龌龊手段的人能上高层,似乎也只有这种人能上高层,这让我沮丧不已。

    但关于局长的线索还不只这一条。局长的动机只有一个:提高收视率。其手段是,不与恐怖分子妥协,让他继续炸(然后大肆渲染其十恶不赦,最终警察抓人收场)。但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手段能够提高收视率?为什么与恐怖分子谈判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导演在这里想表达的是:观众是冷漠麻痹的一群人,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桥上受困的人有过真正的同情心。他们渴求更轰烈的爆炸,更悲壮的事件来唤起自己内心早已死水一潭般的感情。然后?该干嘛干嘛去。总归,桥上站着的又不是自己。他们麻木,不会或者懒得理性分析,思维基本受所谓的播音员或者时评人或者专家抑扬顿挫以及煽情的句子摆布。

    这些都是人性使然。

    “如果不考虑人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最后,我相当绝望。

     3 ) 河正宇的摧枯拉朽

    -
    张小北老师说:「韩国电影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合适的时候叫『热血』,过量了就是『狗血』。但从来没见过不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实在说得太对。

    深夜看完,千言万语。刚刚起床,神清气爽,决定好生理上一理。
    这是一部看完以后让人大气不能出,嘴巴里只想冒脏话的优秀类型片。
    我愿意分三点来阐述我对「恐怖直播」的阐述。
    (本篇回答涉及本片的大量剧透以及「追击者」、「黄海」的部分剧透,请斟酌再看)

    首先,这是一部非常规范以至精准的类型片。
    开片基调明确得不能再明确:这就是一部好莱坞叙事的电影。
    扑面而来的人物,第一分钟出现并贯穿到最后的干扰事件,接踵而来的抉择,典型的包袱设置。在剧作上看,这部片子简直如同一本教科书里的范例。一个掐一个准的情节点,而偏生——你他妈还真不能全猜中接下来他要玩什么?
    四十分钟的情节点,你以为「绝对不能出现」的总统驾着防弹车来了,结果走下来一个咄咄逼人的警察厅长。七十分钟的情节点,你以为「绝对不能垮」的大桥垮了。这中间警察厅长身死,尹荣华被爆丑闻,总统到达,一个接一个招,全都是由人物推动事件,其手段之熟练,方法之高明,偏生又不落俗套,实在不让人不击节称快。
    实在是精彩,实在是规范。
    大量手持镜头,晃得让人窒息,踩着精准的节奏,人物迎来一个接一个来的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炸了还是没炸」这个大包袱贯穿前面整整七十分钟。直到你以为最大的悬念终于揭开了——桥还是炸了,紧接着,三分钟内,JC 塔炸掉,迎着电视台,轰然倒塌。人物好不容易撑过这一波,八十分钟,一个电话打来:「你耳朵里的那个炸弹,是假的。」
    步步紧逼,步步进逼。
    如果说在大桥蹋前,我还能空闲之余跟导演编剧斗智斗勇一下,直到此处,我已无法正常思考。我迫切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不想再揣测,因为足够精彩,足够牛逼。它真是如此规范,而且达到的不是八十分的「良」,是九十分的「优」。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能至如斯。管中窥豹,一个「成型」的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已经不是「能把我们甩出多少条街」这种事情了,而是这中间,真的隔了个鸿沟。

    作为出演空间压缩到演播室的一部电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单靠河正宇炉火纯青的演技撑起来的。
    至于河正宇本人,我对他的喜爱,简直让我恨不得通篇都拿来他叨逼。
    从「追击者」的初见,当时河正宇演一个变态杀人狂。懦弱、萎缩,沉默以至于窝囊。直到最后被保释,一路冷漠而去,直到拿着铁锤砸向女主角。
    骨子里的疯狂,内敛而暴烈。
    如果说在「追击者」中,因为人物维度的单薄而被金允石抢去了风头,那么直到罗宏镇第二部长片「黄海」,同样是罗宏镇金允石河正宇的金三角,正式担纲主角大旗的河正宇再一次将我惊了一把。如果说「追击者」中的河正宇只是把那种「内敛」演了出来,直到「黄海」,一个朝鲜族杀手,隐忍、残忍,还有骨子里那抹倔强,简直酣畅淋漓,印象深刻得让人想忘都忘不掉。
    而就在此片,我终于确定,河正宇是枚大材,前途无限。
    不同于「追击者」和「黄海」,还有金允石与之飚戏,在这部「恐怖直播」中,在河正宇身上,我终于得以正面地见识到他强悍的演技。
    再也没有切切实实的对手戏,一个小小演播室,多机位逮住河正宇,龌龊、镇定、势利、失态、落魄而至于最后疯狂,河正宇在九十分钟中把尹荣华这个主播演得如此有血有肉,以至于这个读起来一点不利落的名字让我记到现在。
    如果说片子的「好看」得益于他优秀的叙事,那么「他优秀的叙事」,功劳就归结到河正宇身上。没有河正宇九十七分钟的搏命演出,只怕此片分数要大减。
    「连头发都能用来演戏」,这句评语,真不是盖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是这部片子的「劲儿」。
    在片子前十分钟,我以为他会是部如「王牌对王牌」般的只为好看的类型片。
    而直到七十分钟处,大桥被炸毁,我突然发现我失去了方向,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会滑向哪里。因为我突然发现,「不对呀,乱套了。」
    按照好莱坞的套路来——「大桥炸没炸掉一定最后才告诉你」——「女主角一定在结尾有浓墨重彩的表现」——「主角一定身有光环拯救世界」。
    可是,高潮刚起,大桥炸了,女主角生死未明,而主角灰头土脸地在摇摇欲坠的演播大楼里,秘书长告诉他:「我们将需要一个替罪羔羊,就是你了。」
    就在那一分钟,我终于隐隐发现,这部片子还像不单是为了「好看」,他精准、规范、优秀,而且,好像背负着什么。
    紧接着尹荣华进行最后一次演播,而后与反派搏斗,一张之前警察厅长拿来威胁反派的纸张飘扬,包袱抖开,唯一的反派是一个青嫩的少年,满脸戾气,满脸委屈,满脸心酸。
    生死一线,炸弹的遥控在少年手里,少年高挂悬崖,深渊万丈。
    「找到目标,格杀勿论。」
    狡兔死,走狗烹。
    尹荣华这个龌龊、势利的主播捞起了少年:「为什么是我?」
    「因为他只看你的节目。」
    「为什么相信我?」
    「因为他说没有理由,就是相信你说的话。」
    两双手握在一起,碰的一声枪响。
    就在这一刹那,那股电影藏了很久很久的「劲儿」终于出来了,汹涌地爆发。
    你可以说是「对社会的控诉」,是「责任」,但归根结底,是一抹血,这抹血可以是在大桥上落下的父亲,可以是 SNC 优秀记者李智秀,同样可以是,落在少年身上的一声枪响。
    这就是「劲儿」啊。

    最后的最后,龌龊、势利的主播代替少年按下按钮。
    一切化为飞灰。

    为导演和河正宇鼓掌。

     4 ) 苦大仇深的韩国人

    没觉得该片能承受起8.6分的高分。但题材偏偏讨了苦大仇深的中国人的巧,便能从豆瓣赢得了无数好评。

    类似本片批判社会和政府黑暗面的电影不少,但看来多少令人遗憾的地方,在于此类电影多仅仅表达了民众单方面的诉求,却少了政府的诉求。如果民众和政府是对立的双方,现实应该是两方面相互摩擦和相互妥协的结果,现状并非绝对的黑暗,亦非完全的光明,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人民得到的不是理想的公平,也并非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政府不是没有革新的愿望,而革新的意愿被有权阶级的劣根性中和,久而久之到达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才令人绝望,因为固若坚冰,难以打破。绝大多数电影无法描绘出精英阶级的挣扎,而只发泄民众单方面的诉求,因此很难真正意义上引导人们理性且精细地思考,所以我很难承认这些影片深刻。最终这些片也只能煽起人们感性上简单粗暴的“绝望”。而本片很不幸的属于滥觞之一。例如,本片多次强调“总统不会道歉”,意图说明政府是冷漠、不近人情的,这就是一种很感性的论调。“为什么总统连简单的道歉都做不到?”若站在总统的角度考虑,不道歉肯定是有苦衷的。电影如果进一步剖析“总统的苦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有权阶级和普通民众之间互相不理解的对策,这个社会或许能增添更多的暖意。若要兼顾电影的娱乐性,不要过多的说教。那导演不剖析“其中总统的苦衷”也好,但至少影片要反映出来吧!导演想反映的就是政府和劳动阶级的矛盾,为何二分之一的主角——政府却不发声呢!那又谈什么深刻呢?连客观都算不上吧!

    第二点我觉得欠佳之处,在于故事夸张,而矛盾突出得并不尖锐。为了取得戏剧化的效果,夸张剧情激化矛盾可以让观众看得更过瘾,但感染力是不及平铺直叙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我不明白为何朴鲁圭的儿子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找回自己的尊严。社会从来都分有阶级,人人生来就有差别,绝对公平是不能做到的。社会的责任不是保证人人收入一样,保证人人拥有一样的权利。社会该保证给你提供向上的通道。既然朴鲁圭的儿子是个技术帝,若用于正道,最终会受到他人尊重,也能为家族挣得荣光,那又何苦做一名恐怖分子,争取一句毫无实际意义的道歉呢?总统即便向你道歉了,整个社会体制就因此而改变了吗?从此就不会出现朴鲁圭第二、朴鲁圭第三了吗?编剧应该加强“为何朴鲁圭的儿子一定要求总统道歉”,是其他的途径已经不能走了吗?是非得走极端路线才能维护普通人尊严了吗?这些点都很弱,经不起推敲。

    总之,批判政府总显得快意,却只是一时的意淫。导演貌似“深刻批判”,实则是在宣泄感情;想毁灭什么给你看,但又没什么建设性。有些网民采用多重标准评价政府的言论屡见不鲜。其实就是政府干什么都不对,管是不对的,不管也是不对的,管多管少都是不对。中国人自古就是感情动物,逻辑思维能力差。精辟的论证分析未必有多少人欣赏,煽情的电影、文学作品总特别容易被接受。

     5 ) 什么东西,根本逻辑不通好吗?!

    因为河正宇才找这个电影来看。然后发现脑回路有点不够用,这部评分巨高的电影,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完全看不懂,逻辑根本不通的吗?是不是我傻了。- -#。电影讲述一个发生在棒子国的恐袭事件。恐怖分子以电视台现场连线的方式,用人质和爆炸物要挟韩国总统对社会不公正事件进行现场道歉。电视主播受到炸弹威胁(耳机里有炸弹)不得已顺着恐怖分子说话。警方早已查到恐怖分子行踪,却想掩人耳目击毙犯罪分子,而不是抓捕带来后续公关上的麻烦,所以政府希望激怒恐怖分子让人质死掉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杀人了。结局是人质全死了。恐怖分子被杀,主播作为替罪羊被灭口。说实话韩国电影的政治尺度这么大,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不相上下。河正宇的演技精湛到其他人都变成路人甲。小投入电影,故事却很新颖。但并不足以弥补逻辑上的硬伤啊。就不说直播恐怖袭击,主播直接和犯罪分子对话这种事现实中有没有可行性。单说犯罪分子方面,犯罪分子是一个20岁左右的少年,他是水泥工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死于工伤,他质疑政府救援不力,心生不满,是没有背景的社会底层百姓。1.犯罪分子究竟是怎么威胁到主播的,炸弹如何植入到主播的耳机中?如何准确炸死警察局长炸伤女主播,除了有内线我想不出任何理由。2.少年怎样准备的大量炸药还有炉火纯青的定点爆破技术,他先后爆破了两个大桥墩一幢高楼,第一次爆破可以做到无人员伤亡,第二次爆破成功扣留16名人质。这是天才少年吗?3.主播受到生命威胁时,他没有试图对任何工作人员暗示他的不得已。不符合逻辑,也导致接下来的被误会。4.总统为何拒不道歉,电影中说为了政府威信,犯罪分子一再说道歉就自首。如果私下谈判到能理解,这可是现场直播,收视率达到87%,不道歉的结果导致人质全死,这样政府不是更失去威信和脸面吗?不懂。5.大厦将倾后,主播已知必死,为何与犯罪分子刚一碰面就决斗,还把他踹到掉楼下去,又开始后悔,要往回救。拉拉扯扯之际被特警爆头,就不能好好坐下来谈谈心,再直播一下未解之谜吗。6.人质既亡,犯罪分子已死,为什么还要搞主播。电影说政府要转移视线,拉替罪羊。可是这么大的事,主播能转移了吗。很多地方都莫名其妙。我觉得这个故事并没讲好,很可惜。

     6 ) 《恐怖直播》:小空间大格局,一个人的独角戏

    《恐怖直播》跟奉俊昊的《雪国列车》上映日期撞车,《雪国列车》以61.7%的观影预售率领先仅有11.1%的《恐怖直播》,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前者是国际大作,后者只是小成本电影,且剧情从前期看是吸引力较少的,除了主演河正宇也再没有亮点。但从电影主题上看,看完的观众应该都会承认这部电影带来的精神冲击力确实足够强大,目前票房持续走高,35亿韩元(约人民币2000万)的投入制作,上映6天就已经突破200万人次的观影,证明口碑才是硬道理。

    河正宇作为唯一的主演,在一间新闻直播室里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完美的表演。一间屋,小空间拍出了大格局,CG精致,惊险逼真;一个人,河正宇撑起了整台戏,多机位拍摄主角脸部情绪,密闭空间不无趣。恰如其分的音乐配合出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让小小的直播间充满惊吓与变数,但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犯罪片,主播尹英华跟炸弹匪徒思维清晰的对话下隐藏了太多的反社会情绪。

    拒不道歉的冷漠总统,利用独家新闻上位的受贿主播,漠视生命只要收视率的冷血上司,嚣张无能最后被爆头的警察局长,除了那个拼在前线报道的尹英华前妻外,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短短一个半小时把每个人的权欲人性展示的淋漓尽致,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立场和职位上极尽自私。但是尹英华这个角色有过渡型的改变,他最后的举动是意料之外,一开始为了上位,他也是漠视人质的生命,以事不关己的心态面对这件事,但是后面经历了上司的绝情抛弃,同事的背叛爆料,政府的人身威胁,前妻的悲情丧命,他从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最后变成了一名抗争者,最后那奋力一按,确实又在情理之中。

    作为韩国实力派演员的河正宇,从最初认识他的《追击者》到这部《恐怖直播》,他的演技一再的带给人惊喜,这次新闻主播一角,完全是靠外观形象和脸部表情来传递给观众情绪,从一开始的墨镜装酷,不修边幅,到希望利用独家新闻重回事业巅峰后的傲气自负,油头粉面,再到后面失控抓狂,眼红挠头,以致网友们吐槽道“河正宇已经神到可以用头发来演戏了”,这三个外形上的变化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带动着后段剧情发展的紧张惊险。

    自1984年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废除电影事前审查制度,电影内容的政治钳制大为减少,韩影继《熔炉》《假日》之后,《恐怖直播》再次把自己黑出翔,它在大荧幕上赤裸裸的对官僚冷漠的控诉,对人性黑暗的解读让人羡慕,结合国内最近的几起社会事件,这部电影让中国中枪无数,反看那些要炸机场要炸居委会的,他们要的只是自己应得的权益和保障而已,连一句“对不起”都没奢望过,《熔炉》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法律,可是我们连拍这样电影的资格都没有,这样一对比,真的是一把心酸,感慨万千。还是那句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7 ) 让炸弹说话

    《恐怖直播》是一部商业电影,很多人对商业电影有偏见,要么一桶爆米花,要么是东西往观众脸上砸。但如果据此认为,商业电影营养不高又不值一提的话,这样的判断也是错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观众陷入到看电影的误区,看艺术电影的认为自己比看商业电影的高端,看商业电影的又认为看艺术电影的装叉。实际上,一部电影只有好与坏,根本不需要区分商业和艺术,无所谓主流和独立。单就看电影这回事,学会“艺术地看电影”才是重中之重。    扯这么多,它当然和《恐怖直播》有关,这部电影不仅有话题和现象,更有创作者的艺术追求。除了开场不久的短暂离开和一些城市大全景,这部电影几乎把空间场景完全压缩和限制在演播室内,极其罕见。就连结尾爆炸的惊人一幕,主人公都没有离开过房间,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笑容。绝大多数商业电影都不敢这么玩,一来观众容易视觉疲惫,二来对剧作和演员的要求都很高。结果,《恐怖直播》做到了,用电视直播的镜头切换来完成衔接,用特写和声音来制造紧张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戏剧能量。    《恐怖直播》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片空白,更没有出现好奇又惊恐的街头看客。从广播节目开始,它就处于极端紧凑和忙乱不安的戏剧状态。对主播尹英华来说,这就相当于屏蔽了他所有过往,并且他最终也没有离开过镜头。他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正常人,他是中间调停方,需要和恐怖分子对话,个人私事也会被翻出来直播,哪怕只是充当阴谋论的一部分。但换话说,只有在镜头前面,一个媒体人才是真实、生动跟鲜活的。电影也告诉观众,媒体和媒体人无非是被后期加工编造出来的虚构形象,它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滤后的集体意见反映,一个标签和符号。表面上,媒体拥有足够多的话语空间,有批判曝光的自由,可面对国家机器,它终归是太过无力,任人玩弄。    很多韩国电影都翻出过陈年往事和无头悬案,借此来鞭挞政府,批判其专断独裁,草菅人命。骂政府、对官僚体制感到失望,这些确实已经不新鲜了,但像《恐怖直播》这么抽筋剥皮,恨之入骨的,那还真是少见。当走到恐怖袭击的地步,实际上,弱势一方已经放弃了对话的可能。《恐怖直播》偏偏苦等一个象征性的总统道歉,不禁让人想到台北街头的洪仲丘案件,再不然还有英剧《黑镜》里面对政客的挖苦嘲笑。    影片并没有一味的反体制,更不是一上来就追求无政府主义的冲突暴乱。很长一段时间内,尹英华都在努力尝试——哪怕这种努力是虚伪的,抱有媒体的天然嗅觉和功利心理,他还是希望能救下桥上的无辜人员(里头有他的前妻)。他也抛出过健全法律、改变体制之类的苦口婆心,无奈并不奏效。接连的挫败以及恐怖袭击和血腥场面的上演让他陷入心理崩溃,从而瓦解了他在一开始的固有人格,恢复到正常人的本性,同情、恐惧、机智、焦虑,五味杂陈,最后只能为自己说话。甚至,他代替总统说了道歉,但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也化身成一名恐怖分子。就像杨德昌在1986年《恐怖分子》里说的,再正常的社会人,无论其外貌再没有危害性,他都可能会变成一名恐怖分子。因为你实在不知道,灾难和厄运哪天会向你砸来。不同在于,杨德昌是对中产阶级和台北生活失望,而《恐怖直播》是对整个社会,并没有具体实指。    当高楼大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压向韩国国会,置身其中的人们恐怕都无法脱离干系。这也是周围现实常常上演的惨剧,所有人都坐在一趟疾行的列车,置身于一个火药桶,同时也面对一座即将坍塌的高楼。或许就像贾樟柯说的,这是天注定。你可知罪?【mangazine|名牌】

     8 ) 《恐怖直播》:拼接了什么,颠覆了什么。

    这个电影在技术层面当然有很多值得细读的地方。场面调度、剪辑、表演、剧本,都非常优秀。
    但是我更愿意从别的层面来唠叨两句。


    1)神话被讲述的年代。

    意识形态电影研究里有一句话是:重要的不是电影讲述的年代,而是电影被讲述的年代。
    比如,同样拍解放战争,对比分析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和《建国大业》,两者不同的视听、叙事、市场策略就理所当然地会反映出来我们所在的时代的一些很微妙的东西。

    即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去欣赏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强盗片,乐趣也会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恐怖直播》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我感兴趣的是,究竟是什么特别的东西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2)拼拼凑凑后现代。

    我不敢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步入后现代时代了。但是无疑的是,在电影生产中,很多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了。

    提到后现代主义,大概会说到这么些特征:融合、拼接、扁平化、去中心、反权威。
    不同于现代主义追求的深度和哲思,后现代主义导向的是一种暧昧、多意、无深度的文本。
    事实上,好莱坞电影的类型融合趋势就被看作是一种后现代表征。只不过,人家的类型融合都发展了几十年了,说起来一点儿也不新鲜了。

    举个就近的例子:《精灵旅馆》。形式是动画片。骨子里是个俗套到几乎让人倒胃口的成长故事。杂糅进恐怖元素、喜剧元素、歌舞元素一锅乱炖,居然还让人乍眼看过去觉得新鲜惊喜。
    除了融合拼接以外,对传统恐怖片也算是某一种颠覆。虽然只是借用了一些经典恐怖片人物,但是你依旧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反恐怖片。


    3)《恐怖直播》拼凑融合了什么?

    有人说《恐怖直播》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
    但事实上,《恐怖直播》不仅不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它甚至是一部反类型的类型片。

    这部电影是什么类型呢?灾难片。讲恐怖袭击的灾难片。
    可是,导演完全绕过了灾难片最重要的灾难场面、救援场面,将这两点从侧面表现。可以说,这是一部灾难缺席的灾难片。
    媒介即意义。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媒介进行表意创作,本身就会对最终的表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秉祐借用了灾难片这个类型外壳,进行了一次反灾难片、颠覆灾难片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灾难片作为类型媒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说《恐怖直播》只是停留在这种好莱坞融合类型、反类型的层面上的话,就太低估金秉祐的野心了。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玩儿的不是类型,而是媒介。


    最靠近电影的两个兄弟媒介是戏剧和电视。戏剧是哥哥,电视是弟弟。三者之间各有异同。
    《恐怖直播》作为一部电影,同时将戏剧和电视作为媒介融合进它的表意过程。

    戏剧的层面可能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我觉得可以说这是史上最适合、最容易被改编成戏剧的灾难电影。

    在先锋戏剧层出不穷的今天,《恐怖直播》作为一个可以玩儿时间玩儿空间的电影作品,竟然这么严格地死守古典戏剧三一律。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一个场景之内、服从一个主题。甚至连几乎大部分戏剧性动作都高度集中在河正宇一个人身上。
    这么做的结果,当然是故事本身被讲得很紧凑、很好看。

    同时,戏剧作为一种媒介,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电影的表意过程。


    电视的层面非常明显。整个电影的进程就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直播过程。

    当然,从技术层面,这么做解决了很多叙事和表达的问题。在严守三一律的情况之下,来自外部空间的电话和采访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承担了推进情节进展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设计,观众本身不再是被动接受电影故事的人了。观众也被整合进入整个电影的叙述过程。电视直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带来强烈的临场感和互动参与。那么在观看着这整个“直播过程”的我们,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的反应,虽然不能反馈给银幕上的河正宇,但是在我们对整个电影的意义进行构建和解读的时候,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再是电影故事的观者,而是参与者。


    同时将戏剧、电影、电视三种媒介糅合在一部一百分钟的作品里,让这个电影拥有了三个极为相异的层次。
    这三个层次构建、杂糅在一起,让整个电影成为了一个极为丰富、暧昧、多意的文本。
    它看起来很清晰,导演要表达的一切你都看得一清二楚。但同时,它背后似乎又隐藏着很多很多看不那么清楚的东西。
    我相信这个题主会问这个问题的原因。

    这虽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手法,但足以让人说:真牛逼!

    不过这就是全部了吗?当然不是。


    4)《恐怖直播》颠覆了什么?

    是,我们前面说过,这部电影用类型反了类型,用媒介融合了媒介。

    但是,形式始终要为内容服务。从内容和主体上讲,这部电影“反”了什么?究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讲述?
    不需要什么解读,每个人都能看出来,《恐怖直播》是有对政府的批判倾向的。但是你仔细想想,对政府又究竟批判了些什么?好像又没有什么。
    电影中那个韩国政府面对“恐怖分子”所做的选择,甚至不能说是错的。
    引起一切的那场修桥的事故,也语焉不详,没有被导演过分纠缠追问。

    在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我们所在的社会里,政治权力是和媒体权力紧紧地绑在一起的。
    即使是国情如此不同的天朝和美帝,在这一点上却好像差别不大。
    在《恐怖直播》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作为极有声誉的新闻主播尹英华,是被政府收买,最后又被政府决定灭口的。
    二是,在电影的前八十分钟里,两个关键人物始终是“缺席”的。“恐怖分子”只有声音出现,他是没有形象的。而被提到数次的关键人物总统,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席。而最后,总统终于出现在电视上,面对公众讲话,他的形象依然是被遮蔽的。我们看不到他的脸。而作为“恐怖分子”的男生,最后却以一个弱势的、鲜活的、人的形象出现。
    那么,也就是说,在导演金秉祐的观点里,不仅是政治权力与媒体权力紧紧勾结,甚至连政治形象都是被媒体塑造的。是虚幻的、不存在的。
    当鲜活的人,要面对和反抗这样不存在的权力形象的时候,悲剧是必然的。

    更进一步,媒体表面上是代表了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对政府起到监督作用。这是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希望并且相信媒体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影片的一开始,尹英华邀请民众一起探讨政府不公正的赋税制度。这个媒体是我们想象中愿意相信的那个形象。
    但是到了影片结尾,我们发现,不仅那个政府的形象是被虚构的,甚至连开场时的那个媒体的形象都是被虚构的。
    所以,不仅政治权力与媒体权力紧紧相连,媒体权力根本就是应该被颠覆和反抗的一部分。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永远面对镜头的主播尹英华终于第一次双眼直视着镜头。也就是终于开始直面作为观众、作为民众的你和我。
    他从一个被虚构的媒介形象回归成为一个自然的人。
    这算是一个悲剧结局的喜剧意象吧。

    至此,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导演金秉祐要选择这种媒介融合的方式叙述整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导演一定要坚持让观众直接参与到整个电影进程之中,一定要让观众参与到意义的构建过程之中。

    最后,《恐怖直播》究竟颠覆了什么?
    导演运用类型电影元素,颠覆了类型电影。
    导演将不同的媒介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最终又颠覆了媒介本身。

     短评

    一想到有生之年都无法参与这样的电影,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9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天朝刀客杨之韩国炸药版——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韩国人要逆天了,即使一听就知道那不是50岁男人的声音,即使任谁也安装不了如此犀利的炸弹

    12分钟前
    • 陈大乘
    • 推荐

    大失所望,就这水准也入豆瓣电影Top250,难怪豆瓣这些年都没落了。

    13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够狠哪!象征层面有国会旁的媒体大厦、桥梁、未完工的大楼、逐渐被剥去神性的演播间,情节层面,把恐怖袭击题材从美式中产阶级的虚伪道德绑架中解放了出来,失意主播不是官复原职夺回原配,而是被逼到了蓝领无产者一边,最后与官僚同归于尽。有种日本老电影的血气。

    14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放中国肯定是犯罪分子被感化自首了,不对,中国压根就没有恐怖袭击。

    17分钟前
    • 推荐

    有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有导演想传达出来的比恐怖炸弹还要严重的媒体、政治顽疾,还有河正宇超棒的表演(大势所趋,成影帝)。超喜欢最后一幕,河正宇摁下按钮,媒体大厦砸向国会议堂!!

    22分钟前
    • 多多以南夫斯基
    • 力荐

    总统道个歉真难呀

    2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底层无法发声。全网下架的原因:“这个国家像对待狗一样对待我。”

    31分钟前
    • 大天使加佰列
    • 力荐

    《狙击电话亭》的空间,《搏击俱乐部》的格局。天朝是改编电影的国家,韩棒却有改变国家的电影,甚愧!

    33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有点明白为什么全智贤说上午的理想型是河正宇了。尤其是脸上还烂,太有亲切感了。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一部戾气如此深重的影片,注定能在我朝获取广泛共鸣。

    39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只有在所有人质被杀光,歹徒被击毙后,总统才会带着“为了这个国家的自由和正义”这句鬼话而出现,片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自始至终,政府对待民众特别是恐怖分子都是藐视的态度,会加剧社会矛盾而不是缓和,最终受害的还是无辜民众,顶层人并不会收到影响。

    43分钟前
    • 笑笑朗爱豆瓣
    • 力荐

    小人物,大成功。低成本,高票房。热电影,冷导演。旧模式,新包装。雅追求,俗定位。内棚衬,外景托。熟表演,生情境。远特效,近手持。慢推入,快剪辑。有利益,无朋友。左警察,右悍匪。正势力,恶交锋。假道德,真和谐。恩未报,怨已结。问有主,答无解。单兵战,双人桥。哭邻国,笑天朝。

    4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爽,国内不可能有的剧情

    51分钟前
    • Lyra Vega
    • 力荐

    一个演播室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性的丑恶、传媒的势利、政治的可怕,美国都不敢这么拍。

    53分钟前
    • LJ
    • 力荐

    这种题材的电影有漏洞在所难免,但韩国电影能做到这一步值得称赞,几乎是一间房子中的故事,格局却相当大,节奏紧张,剧情张力太强,舆论、媒体与政治的黑洞令人反思,结尾比搏击俱乐部还激进,美国估计都不敢拍,但韩国敢拍能拍。河正宇的独角戏太强大,五星。

    5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韩国电影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合适的时候叫『热血』,过量了就是『狗血』。但从来没见过不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5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过于主题先行,细节和逻辑安排上都太粗糙,意图一眼看透,全没什么空间。

    5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出现了,《恐怖直播》恐怖直播,绝对五星。韩国人再次一人之力对抗政府,在几十平方的演播室内,闪展腾挪,河正宇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宛如911直播,悬念绷紧紧张到手心捏汗。韩国电影人用小成本好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故事为王,其余是浮云,好莱坞快去买改编权吧!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