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黑天鹅

    黑天鹅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美国2010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米拉·库尼斯,文森特·卡索,芭芭拉·赫希,薇诺娜·瑞德,本杰明·米派德,克塞尼亚·索罗,克里斯汀娜·安娜波,詹妮特·蒙哥马利,塞巴斯蒂安·斯坦,托比·海明威,塞尔吉奥·托拉多,马克·马戈利斯,蒂娜·斯隆,亚伯拉罕·阿罗诺夫斯基,夏洛特·阿罗诺夫斯基,玛西娅·让·库尔茨,肖恩·奥哈根,克里斯托弗·加廷,黛博拉·奥夫纳,斯坦利·B·赫尔曼,库尔特·弗勒曼,帕特里克·赫辛格,莎拉·海伊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中字

      危险人物2021

    • HD

      活着(美版)

    • HD国语版

      枕边有张脸

    • HD中字

      九人禁闭室

    • 更新至1983

      阴阳错

    • HD

      午夜微博

    • HD中字

      鬼屋脱身

    • HD

      乘客2023

     剧照

    黑天鹅 剧照 NO.1黑天鹅 剧照 NO.2黑天鹅 剧照 NO.3黑天鹅 剧照 NO.4黑天鹅 剧照 NO.5黑天鹅 剧照 NO.6黑天鹅 剧照 NO.16黑天鹅 剧照 NO.17黑天鹅 剧照 NO.18黑天鹅 剧照 NO.19黑天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纽约剧团要重排《天鹅湖》,因前领舞Beth(薇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饰)离去,总监Thomas(文森特•卡索尔 Vincent Cassel. 饰)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要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Nina(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饰)自幼练习芭蕾舞,在母亲的细心关照下,技艺出众。这次,她希望可以脱颖而出。然而,在竞争中,她发现心机颇重的Lily(米拉•库妮丝 Mila Kunis 饰)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在选拔中,她的白天鹅表演的无可挑剔,但是黑天鹅不及Lily。她感到身心俱疲,回家还发现了背部的红斑与脚伤。她一个人找到总监,希望争取一下。总监趁机亲吻她,却被她强硬拒绝。结果,总监居然选了她。队友怀疑她靠色相上位。在酒会上,Beth甚至当众发泄。这种压力外加伤病,一直影响着她的发挥。总监启发她要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

     长篇影评

     1 ) 《黑天鹅》她是自恋又自我厌恶的

    我对某些状况的归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与敏感。“好人难做”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立场,但没听谁说过“坏人难做”的,但我觉得它们是相斥共存的关系,不过是个找谁代言的问题,就像天使与恶魔,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最专业,只是不要试图混合它们。其实,人类不知不觉遗失的恰是一份“纯粹”,想要驾驭社会又想要迎合别人,自己把自己矛盾成了矛与盾。所以人们看到,好人欲转型成坏人,他便苦恼了,坏人真难做!因为要跟良心斗,要摆脱掉坚守美好的紧箍咒,对好而言,坏,不只是个跨栏的动作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带来被毁灭的最后结局,被谁毁灭?自我毁灭,因为高洁的灵魂最终是无法忍受堕落的躯壳的。反向而言其实也成立,立地成佛不是不可能,但几千年来,本性难移,也是人们的共识;另外真心立地成佛的有几人呢。 《黑天鹅》主要说的虽不是表象上的人的好与坏,我却要在一开始就把它向这个方向诱导。继而一层一层剖解出我所理解的,这部文艺悬疑片内藏的无形无状的核。因从天鹅湖的故事里选择“黑天鹅”来做电影名字,所指引的讨论方向——邪恶,就已相当明确了;又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太遥远的距离,就如戏里戏外幕前幕后无法合并成皆大欢喜式人生。你会发现电影想要讨论的是人性,它让善良与邪恶,自然地登上了PK的擂台,不论载体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讽刺的是,“善良、努力的人终有好报”,如此甜美的话语,很多的时候,往往就像墓碑前告慰逝者的鲜花,苍白得毫无意义。而《黑天鹅》中所臆想的一切阴谋、灾难,如若真实上演,同样的结局也根本无需怀疑。 关于电影《黑天鹅》的剧情,简单说来,就是因“压力”诱发的精神分裂的个案。通过一个才华横溢的芭蕾舞女演员Nina,讲述一个正常善良人被心魔毁灭的故事。而复杂说来,本剧充分表现了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才华,结合他之前成就的《梦之安魂曲》《摔跤手》《真爱泉源》,还能深切地体会到他脑海中呈现的思想花园的光怪陆离。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对生命观测的激情,在《黑天鹅》的创作延续中依然强烈。 不是蛇蝎心肠,也做不了铜头铁臂之人,不拿自卑搪塞,不找被父母过分保护的借口,就是忍受不了肮脏虚伪的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这样呐喊,或许就包括你和我。那么,一个天真善良的人,在无法继续对抗内外负荷的身心状态下,一经遭遇诱发疯狂的特殊事件,伪装成健康的心态就一定会蓄势爆发,完全扭曲,彻底崩溃。《黑天鹅》的影像这样解析了矛盾的人性。 你一定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王子出游打猎,爱上了一位只能在夜间现出人形的,被“囚禁”的白天鹅公主。王子邀请公主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晚宴,届时他将告白欲娶公主的爱情宣言。可是被邪恶魔法师施咒的白天鹅公主,最终未能出席,代替她的反而是化身成白天鹅公主模样的另一个女人——魔法师的女儿,只是穿了黑色礼服,像只黑天鹅,迷惑了王子的心。结局是,王子看破阴谋,重回白天鹅公主身旁,却被邪恶的魔法师陷害,白天鹅公主随大浪卷走的王子而去,坠入湖海而亡。之所以引用《天鹅湖》的故事,是为更好地解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也为电影戏中戏情节设计找到同一根链条。这是芭蕾舞剧,其实这也是电影主人公Nina精神世界里的真实生活。 电影的故事脉络大概就是这样,沿着闻名遐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情,采用另一种巧妙复杂的“戏中戏”模式,结合时下全球蔓延的“抑郁症”瘟疫话题,把医学领域的幻听、幻觉艺术加工成诡异的视觉感受、跳跃的思维方程式,以“谎言”的特殊魅力达到论文、资料无法展现的生动与神秘。 前面说了人的好与坏,接着说人的压力与动力。话说动力与压力是两个概念,却紧密相连。施者称之为动力,受者视之为压力,不容易把握尺度,一线之隔,可以呈现两片天。显然在《黑天鹅》幻化的通篇意境中,Nina无处释放的压力,这是全部灾难的源泉。电影开始,从Nina的梦境,获得天鹅皇后一角的渴求中,泄露了无意识状态中神经紧绷成弦的危险信号。这一段,实际也影射了各种类型全民海选比赛中,入围选手为一夜成名,过关斩将,超负荷心理压力得不到纾解,已经形成的社会健康心理问题。 Nina也将面对这样的挑战,但她背负的重大压力似乎有更多来自平常人无需考虑的因素。母亲在很年轻时为Nina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母亲寄新的人生目标于Nina的未来,过分保护、照顾,这些施加在Nina身上的爱的压力又是另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我已不再是12岁的Nina了!”那是她挣脱母亲,希望摆脱“压力”,证明自己长大的呐喊。暗示的镜头中又有耐人寻味的信息传递,母亲似乎很嫉妒Nina即将拥有的一切,而且也会惶恐于Nina有天会摆脱自己的现实。这样,复杂的母女情感加重了Nina的思想重担,她幻想母亲会攻击自己,于是私藏棍棒,与母亲正面冲突,去酒吧喝酒、被灌药、乱搞,不但方法不对,状况也越来越糟。 Nina过于纯净无污染的生活,使她缺少了一份世俗的激情,从小到大一直是乖乖女,她没有朋友,平时不喝酒不抽烟,也没性生活,简单得就像滤好的纯净水。这份“简单”在演绎芭蕾舞时成为了无法摆脱“自己”的最大障碍,达不到黑天鹅的“失控”状态,越想抛去负担表现越僵直,这种压力在Tom否定的挫败感中愈发令她憎恶、愤怒。 新人笑旧人哭的行业换血规则,无形中也敲打着Nina的小宇宙。前一任天鹅女皇在Nina心中是最完美的,Nina偷走她的口红表露她心底里的敬仰与羡慕。可是那女人被抛弃的遭遇及撞车后凄惨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Nina的脑中倒带重播,那份压力转化成了内疚、自责、恐惧,折磨着她,甚至到后来完全暗示自己,是她毁掉了别人的人生,是自己陷人于不义。 除去上面的简单分析,Nina的压力还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不断抓伤自己的梦魇,无法摆脱黑天鹅幽灵的无助,幻听幻觉在她意识中真实存在的恐怖,不懂得如何处理情感却要表现成熟的自我怀疑等等。压力创造了Nina身体里不可思议的黑天鹅,同时又是压力夺走了Nina继续生活的勇气。 最后说说双重人格,Nina有这性格特征,完全服务于整部剧双重人格特点的需要。肯定能看出来,Nina拥有成为芭蕾皇后的潜质,又能感觉到Nina终将毁于一旦的气息,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对前因着墨不多,一切不正常集中在参选“天鹅皇后”这个点上,然后加以追踪,但故事细节刻画别有用心,就是自然而然地外露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 地下通道里戴着白羽毛围巾的Nina遇见穿着黑色衣服的自己。被选为新一任天鹅皇后的Nina最后拒绝色诱Tom,却看到镜面上用口红写着的“妓女”,让人匪夷所思,其实这段相对真实的画面我还很愿意把它想成是Nina的又一幻觉。说起来,之前Nina去Tom的办公室争取天鹅皇后角色,用偷来的口红把嘴巴涂成鲜红色,就像黑天鹅的红色喙,她似乎已有了“堕落”的准备,只是终究在吻戏中戛然而止,心理冲突打乱计划。Nina可以完美跳出白天鹅,却因找不到“失控的感觉”而无法跳好黑天鹅,三次不同场景但重复出现练习黑天鹅舞步,及最后演出时最震撼的黑天鹅表演。这些相互矛盾、冲突的对立画面,在Nina摇摆的双重人格中,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在pub里看到Lily往酒杯里放迷幻药,Nina在并不坚定的独立人格中选择了放纵,像豁得出去一切的黑天鹅。但遗憾的是,至始至终Lily这个女孩子都没有真正伤害过Nina,一切罪恶都是她的幻觉,最终都在无形中强大了邪恶的力量。 对于弱者身份的Nina而言,黑天鹅的灵魂跑进她的身体里,让她的自我变得无比强悍,无人能伤害,是出于本能。只是她的力量微弱,无法做到真实的堕落、厚颜无耻。加之又没有征服社会的自信与能力,所以只能向自我伤害的精神分裂发展。在她单纯的行为举止中,她像正常女人那样拥有的情感——自私、嫉妒、诽谤、报复、反抗,证明她并不弱智白痴,她的思想中存在很多肮脏、龌龊的社会剪影,那是人类排泄的异物,不隔绝于世,必然受熏染。这也是她把Lily塑造成魔鬼的智能条件,当然也算社会生活常识。 即便得到了天鹅皇后的角色,依然怕自己不够完美,怕自己被冷落,怕天鹅皇后的位置被有心计的女人觊觎,这些常人能理解的担忧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了枷锁。Nina重新塑造了Lily,现实生活中无法洞悉把握的在Nina的意识里渐渐清晰,但纷繁复杂,在Nina的臆想中出现了与她有同性爱关系的Lily,置他于死地的Lily,还有可爱豁达愿意分享她成功喜悦的Lily,但是无论做了哪些事,Lily是假想中不可低估的敌人,Nina摆脱不掉不安的情绪,她必定要用全部“黑天鹅”的黑暗势力除掉Lily。 当然,结局告诉我们,邪恶永远是善良的手下败将。哪怕用死来换取它的名。最后算不算开放式结尾呢?随便怎么想,反正又要契合《天鹅湖》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版本了。你希望Nina抢救及时化险为夷了,那就活了,可是后面还有受不完的罪等着呢。如果她一句“这就完美了”,在天堂续来生,那就真的完美了。事实上,白天鹅真的死了。 娜塔莉波特曼真是位让人喜爱的可儿,更是一位演艺界的千变女郎,奥斯卡上分一个奖杯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不过最近报道因违反音乐评分原则,而被取消奥斯卡音乐奖的角逐资格,对《黑天鹅》多少有点遗憾,但对其他应该没碍。说回到波特曼小姐,努力减肥到标准的芭蕾身板,跳舞练到开拍前半年多每天五个小时的强度,在这部戏里不仅抢尽了风头,连文森特卡索、薇诺娜瑞德看起来都中规中矩了。剧中意外惹眼的倒是天鹅湖里的王子,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本杰明.米派德,即现实生活中娜塔莉波特曼的正牌男友。两人的默契从波特曼的精湛舞步中完美展现了。 另一个最值得嘉奖的肯定是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他可真知道中庸之道,双重人格,两极分化等等相生、相斥的游戏规则。Nina及《黑天鹅》的故事,Nina是“自恋与自我厌恶”的(导演达伦在访谈中提到),故事是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整个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但情节紧凑,逻辑推理性很强,加之巧妙的构思编排,浑然天成一般。 想来道具、音效在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教程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黑天鹅》中镜子、剪刀不仅干扰了视觉感受,还起到了惊悚的效果。最后登台演出时,融入进音效中Nina急促喘息的声音,推送剧情到了最高潮。这只白天鹅就是一块易碎的瓷娃娃。 Nina的故事的确有现实意义。这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将孕育更多“无事生非”的新新事物包括新新人类。“眼见为实”也要加上双引号特别备注了。被抑郁扫荡的滚滚红尘,若没有可见证的人,你就不要那么坚信你所看到的一切,你眼中的世界也并非一定是客观真实的世界。据说在日本,“一懒无娱”的宅神逃避的正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几乎放弃了人与人交流交往的念头。几米蜗居,一床头漫画,拒绝恋爱,拒绝结婚生子,这又是极端的。不想被伤害,不愿劳心费神地对付志向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可是相比较逃避,不如练就笑看一切的淡然更有益处。这话说完,我就后悔了,哪那么容易,想互不干扰,偏偏有很多人就喜欢打扰别人,总之这个自带各种暗器的社会大熔炉它还没发展至大文明,柔弱的个体依然是最易被伤害的,特别是那些想要保有个性的真实的人,这类人似乎不得不防守了,所以迎合求得大同可能是最糟糕的。

     2 ) 转自《外滩画报》:娜塔莉-波特曼,美丽有时很无趣

          J=Jan Janssen

      N=Natalie Portman

      “我以前对自己太过苛求”

      J:娜塔莉,为了在《黑天鹅》中饰演芭蕾舞女,你都做了哪些必要的准备?

      P:我从一年前就开始训练(芭蕾舞),到了电影开拍前的六个月,我更是开展了“魔鬼训练”,每天有五个小时进行芭蕾舞和游泳的交叉训练。那的确是非常疲惫的一段日子,但某种程度上,我也很享受那种刻苦修炼的生活。但是直到我听说导演因为财务问题要延期开拍,我恨不得对他说:“你要让我再吃一个月的胡萝卜和杏仁吗?”(笑)

      J:这部电影试探了精神领域的一些极端界限,你是如何做到的?

      P:我喜欢这部电影将人推至极致的感觉。导演Darren第一次告诉我他关于这部电影的想法还是在八年前,我还在读大学(哈佛)。这个概念一直让我感到焦虑恐慌。它非常的极端,在电影中的精神处于一种迷幻的紧张、专注和痴迷状态。能够最终出演这样一个在我脑海中幻念多时的角色,让我觉得劳有所得。我也很高兴Darren最后拿到了足够开拍的钱。

      J:你有没有觉得你近年来的这些作品,标志着你正努力在艺术成就上更上一层楼?

      P:这并不是一种刻意的想法,因为你总是希望能不断找到更好的角色。不过,我对我现在作出的决定非常满意,我现在不像以前那么拘谨了,变得更加开放,更愿意尝试不同的想法。

      J:这是一种让自己变得更自信的方法吗?

      P:我觉得是这样。我以前对自己太过苛求了,过了很久才摆脱这种自我束缚的状态。作为一个创意工作者,你的每一次工作都会伴生忧惧。每一次,你都会将自己摆在任人评判、任人丢弃的位置。我努力试着不去想这些,所以我比以前更加有所准备,乐于尝试不同的事情,尽我所能,勇于创新。

      J:还有没有其他电影也像这样影响了你?

      P:“盗火线”对我而言也是一部相当艰难的电影。当时我只有14岁,去演一个割腕的女孩。(拍完)一年以后,我和我妈妈打了一架,割伤了自己。我此前从来没有这样的举动,此后也没有过。我想在电影里割腕流血的场景一定对我的精神造成了影响……所以,就像你在现实中的感觉会影响你的表演,你的表演也一定会影响你的现实生活。

      J:还有其他电影对你产生重大的影响吗?

      P:很可能是《偷心》里面的Alice。这个女人的脆弱和冷漠吓到了我。Alice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她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伤害,当我在进入这个角色时,我从中感觉到了浓烈的悲伤和畏惧。不过这也是让我接下这个角色的理由。我觉得我之前一直在心理上小心翼翼地自我保护着,不让自己进入那些黑暗的世界。但当时我就想刺激一下自己,证明我也能演好那样的角色。这个例子里,我对角色的畏惧让我作为一个演员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不仅给我的工作,也给我自身增加了很多的自信。

      “美貌有时会变成一种累赘”

      J:你有没有觉得,在媒体的包围下长大,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之一,会让你更难相信自己的才能?

      P:这是被称作“美女”的女人非常容易掉入的心理陷阱。你会以为自己获得的所有关注都是因为你的外表,而不是你的人格、智力或者成就。这会让你整天质疑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进入哈佛对我来说如此重要,当我在一群天赋超群的同伴之中,我觉得我可以摸到真实的自己。

      J:你有没有觉得美貌有时会变成一种累赘?

      P:会的,尤其当别人觉得外貌就是你的全部,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时。同时我也意识到,外表吸引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因素。

      但美丽有时也会很无趣,尤其当你和一个整天只关注你或者他自己容貌的人在一起。我知道有很多男演员完全沉醉于塑造一个自己的外形,不管是很精致还是很粗犷。但我完全不介意男人的外表。我欣赏的男人是那些有着男子汉自信,用不着每天锻炼肌肉,也不会每天摆弄自己的容貌或者担心又重了几斤的人。我喜欢明确自己人生目标的男人。

      J:你也提到过你在一些电影里演裸戏时候的矛盾感觉?

      P:这个话题其实很无聊,我不该挑起这个话题,我对裸露身体并没有刻板的观念。

      我对于在某些电影中赤裸出镜并不感到后悔,在艺术层面上,我并不介意裸体。我只是不怎么喜欢那些镜头在某些黄色网站被转来转去。我不想在街上走的时候,觉得其他人因为看过你的胸部而记得你。(笑)

      J:你有没有想过要组建自己的家庭?

      P:我想过要生些孩子,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首先你需要开始一段长期稳定的感情,让你有安全感,能一起构建未来。那时你才能真正开始考虑孩子。这不是你能够计划好的,你只能等待生命中这样的机会降临。

      J:你出演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受到了批评,你有没有为此痛苦?

      P:(笑)我知道我在那些电影里的演出评价并不高,可能我受到那些科幻冒险剧情的过度影响,我很难把我和它们联系起来。我也不知道,至少我并没有对自己失望。我是那种把批评当作前进动力的人。

      J:如果一个人并不了解真实的你,只是从你的电影或者报道中得到你的印象,那当他和真实的你接触时会有什么吃惊的地方吗?

      P:(笑)很可能因为我其实并没那么严肃,但我在电影里常常出演严肃的人。我有非常严肃非常正经的一面,但我也很喜欢开玩笑,喜欢演唱会和舞会。我很喜欢和演艺圈外的朋友一起参加聚会。我们经常在每个人的住所,或者一些不会遇到狗仔队的地方聚会。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少和其他演员聚会,也很少去夜店这种会让我登上明天小报头条的地方。总的来说,我现在已经很少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所以我现在相处起来更加有趣——至少我希望是这样!(笑)

      “我总是在自信和不安全感之间徘徊”

      J:你从很小就受到大量的关注,这样过于早熟的成功(12岁就出演吕克贝松的《杀手莱昂》)是不是造成你现在非常自省和敏感的原因?

      P: 我觉得这的确让情况加重了。我的性格趋向内省、被动和恪守成规,因为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当你的工作给你带来了这么多的关注,你会非常在意你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你会学着控制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这种状态会让你变成你努力想要表现出来的样子,而不是简单地做你自己。

      庆幸的是,我的很多出格和放纵行为都没有被媒体抓住,所以我避开了很多尴尬场面。我有段时间天天泡夜店,喝酒。幸运的是,当时的媒体对我还不算太苛刻。我对此感到很欣慰,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年轻的演员因为私生活被曝光在媒体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J:你是不是这样的女孩:十几岁的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隐藏到人群之中躲避视线?

      P:我一直是那种想要取悦别人的类型,想和别人相处得来,不给他们留下我经常独自消化工作中所有的困惑和抓狂的印象。

      当我在哈佛大学念书时,我在很大程度上褪去了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一面,虽然这仍然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仍在学习如何做自己,少戴些面具。当然,你可不能忘了我骨子里是个演员。(笑)

      J:演艺工作有没有让你更加集中地发现自己的感情和精神状态?

      P:是的,从很多方面。想象另一个人的生活,让我能够看清我的内心深处,更好地理解我自己。你会看到很多东西,直面自己的内心矛盾和隐秘欲望。

      当我回头看看我过去在人们面前表现的样子,我很高兴现在能够抛弃那种假象。那时,我做别人想让我做的事——我的父母、我的朋友和整个社会。我想要让每个人都高兴,不让任何人失望。现在,我不再是那样了。

      J:你说过你曾经一直困扰于自我怀疑,这种不安全的感觉是否仍然影响你目前的精神状态?

      P:没错……我总是在自信和不安全感之间徘徊。我会认为我没法完成一件事,但我仍然会去做,因为我会觉得失败也没那么糟糕。尤其是对于我的工作来说,失败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如果我演砸了,可能只是“好啦,有人要损失一小笔钱了”,这对某些人可能是桩大事,但至少没人因此死掉。

     3 ) 殉欲者•殉舞者

    入评理由:一个人与自己的角力,可以这么狂乱而优美。 片 名:《黑天鹅》 导 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主 演:娜塔丽•波曼、米拉•库妮丝、薇诺娜•瑞德、文森特•卡索、芭芭拉•赫希 上映时间:2010年12月 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 料不到年末竟有这样一个小高潮。 《黑天鹅》横空出世,广大文艺青年遂蜂拥而上,玩赏之,解析之,推崇之。 而这部电影的确艳惊四座,反正至少,它惊着了我。 故事很简单,关于一个芭蕾舞者如何艰难而疼痛地召唤出她身体里那只黑天鹅。 —— 舞者尼娜(娜塔丽•波曼饰)已经二十八岁,技艺无可挑剔,却始终只能跑跑龙套。 她的艺术总监,法国人托马斯告诉她,“四年来,你每一次舞蹈都毫无瑕疵,但我从未见你失控,从未见你释放自己。” 所以,尽管后来她终于有机会在《天鹅湖》中一人分饰黑白天鹅两角,成为当仁不让的女一号,她却始终惴惴不安。 不错,白天鹅的矜持、优雅和无害是尼娜本色,完全不成问题,但事情的关键在于,她要如何化身为邪魅而妖冶的黑天鹅。 一人分饰两角的尼娜,在现实中也日渐分裂。 她难以突破多年来“妈妈的小女孩”的角色,黑天鹅几番挣扎破茧,却又几番遭到压制。 托马斯布置给她的那个作业“抚摸你自己,投入地抚摸你自己”始终无法完成。 此后,电影的气氛趋于惊悚。尼娜被幻觉和欲念折磨到几近疯魔。 这个状态,在我看来,基本可以概括为一个尼采式的术语:迷狂。 如果说白天鹅代表着日神精神,强调适度、节制、美德和优雅;那么,黑天鹅所代表的酒神精神则更为原始、更为蛮夷,却也更逼近本质,它追求的是忘我之境,致力于摧毁日神式的戒律清规,是生命与其本质的全面融合。 穿越此种酒神式的迷狂,生命便可达至一种从心所欲的澄明之境。 而这个境界,尼娜最终达到了——付出生命为代价。 标志是那一场黑天鹅之舞。 尼娜面罩黑纱网,眼影孔雀绿,浓烈,妖丽,斜飞入鬓,杀机四伏。 她浑身闪烁着欲念,逡巡,环顾,世间都是她的领地,世人都是她的臣仆。 每一次伸足与展臂,都有千言万语:“来爱我,不准爱别人;来吻我,不准吻别人”,那么专横,那么魅惑,她是不可违抗的。 当尼娜做完著名的三十二周挥鞭转,双臂扬起如巨大的黑翼扬起,四面八方,投下魔魅般的暗影,我听见耳畔有风呼啸而过,浑身一凛,低头看时,只见一臂汗毛倒竖。 啧啧啧,那种邪美,真令人望而生畏。 真正的美,多多少少带点魔意,令人有芒刺在背的不安。 《源氏物语》中,桐壶天皇就曾因爱子光源氏过分的美丽,而下令各处寺院诵经,为其消除魔障。 因为美与毁灭仅一步之遥,这是美之为美的宿命。 最令人吃惊的是娜塔莉•波曼,我简直认不出她了。 在电影的前八十分钟里,她懦弱、娇嫩、担惊受怕一如白鸽,将一身妖气藏匿得那么好,以至于我完全可以忘记她曾是杀手莱昂的玛蒂尔达,那个坐在楼梯口抽烟的十二岁小妖精。 演员这个职业的妙处正在于此,她出借自己的身体,让角色潜入,获得另一个灵魂,借由一部部电影,她屡次还魂、变身,而我们看着她,恍若隔世,两个钟头,过尽凡人的一生。 影片中的三次自慰,被波曼演绎得隐忍、热烈而逼真,似目睹海潮般黑暗的情欲一浪高过一浪。 我们的先民当中,最早的舞者,是巫。 巫扭腰摆臀,模拟与天地交媾,在生殖性的欢愉与疼痛当中,告诉凡人下一年的来龙去脉,灾厄与吉凶。 所以当舞者在舞,她们其实正介于神与人之间,是祭品一样的存在。 潜意识里尼娜知道,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于是她就杀了这个自己,让第二重人格,即,黑暗人格妖艳地上了位。 这个世界上,不疯魔不成活的,绝不止程蝶衣一个。 只要还有艺术这回事存在,那么,艺术家的疯狂就会千秋万载地存在下去。 而且,必须如此,必须穿越酒神式的迷狂,才有可能最终抵达美的本质。 亦幸亦不幸,舞者尼娜跳了一场最本质的舞,因为她把自己,舞成了祭品。 2011-1-4

    我的微信公号:逍遥兽

     4 ) 白羽黑翼,疯魔了小青衣

    一、意象: 1、颜色和衣饰 颜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显。 白色、粉色:白天鹅、妮娜。黑色:黑天鹅、母亲、莉莉、贝丝。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 白色:妮娜的枕头是黑白花纹的,在多个梦醒的俯看镜头中,她的头颅都正好搁在黑色藤蔓花纹盘绕纠缠的中心;她的雪白围巾,呈绒毛状,既是白天鹅羽翎的象征,又像是雏鸟新生未丰的遍体软茸。(以这种绒毛状服饰象征纯洁,不久前在《单身男子》中也见过: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的代表救赎天使的肯尼,就穿着这样的软绒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间几乎全部布置成粉色;开场的第一个早晨,母亲端上来的早餐是切成两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机多次出现,可以看到她的手机屏幕上出现“MOM”字样时,底色是粉红色的。 当妮娜独自蜷坐在甬道中练习手臂动作时,围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选为“天鹅皇后”之后,那条绒毛状的围巾就不见了,即雏鸟褪毛的象征。 ——不过,当妮娜受到托马斯诱惑又被抛闪后,曾坐在镜前哭泣。彼时绒毛围巾再次出现,应是喻意她此际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缩雏鸟的状态。 灰色:当她频频出现幻象之后,她练舞时穿的上衣从白色变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渗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给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药物后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彻底变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时期”,她的鞋子是圆钝、无侵略性也无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与她形成对比的是“黑天鹅”莉莉那冶艳的黑色皮靴。 2、天鹅 天鹅是个复杂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纯洁,却也可以是肉欲的化身:众神之神宙斯,为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之妻丽达的美貌所倾倒,变为天鹅与其野合。天鹅雪白的胴体、柔媚的长颈、软滑的羽毛、饱满肉感的身躯,亦可看做女子性征极致的组合。 天鹅的另外一个象征意是艺术家的诗意唯美化身,圣桑的《天鹅之死》、谚语“天鹅之歌”,都用这个意义。 本片中天鹅的意象无处不在,贯穿始终的《天鹅湖》音乐令全片像一部音乐剧,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机铃声、带有《天鹅湖》节奏和芭蕾舞小人儿的八音盒等。 我认为最重要的天鹅意象,出现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时候(第50分钟)。观者可以看到镜头右边一只小盒子,盒子上用色点镶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鹅的图形。就在这天鹅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镜头中只有她闭目呻唤的面孔,和那只天鹅图形。这其实是“丽达与天鹅”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鹅图形那边抛去一个妩媚的眼风!但最后,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惊醒。 片中多名女子带有黑天鹅的特质。 第一只黑天鹅,当然是莉莉。 第二只黑天鹅是贝丝。 第三只黑天鹅,是妮娜的“另一个自己”。 需要说明的是:黑天鹅并不是彻底的邪恶象征。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黑天鹅唯一的原则是追求快感的原则。 (27分钟时,一位黑衣舞蹈教师教授妮娜如何饰演黑天鹅,镜头长久凝视着这个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皱缩的皮肤下艰涩滑动,这是只不能再飞起的老天鹅。) 3、指甲与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梦境之后,第一次发现肩胛处有伤痕,并且她闪躲着、砌辞掩饰,不愿母亲过多注意;后来,抓痕频繁出现;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马斯把天鹅皇后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发现指甲处开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间里,试图剥掉甲沟处脱离的皮肤,让人心悸的是她顺势一撕,撕扯下一长条带血的表皮,但当她喘息着在水流下冲净血迹,发现伤口消失了;后来,妮娜的母亲把她拉到洗手间,阴沉着脸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鹅”挣扎出茧的武器。母亲的动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装”与镇压。种种表象,暗喻妮娜身体中另一个自己越来越急迫地要破茧而出,要挣脱这个清洁的、严肃的、死气沉沉的躯壳。 从处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仪式。无处不在的血污,象征着妮娜性意识之逐渐觉醒,在心灵上从处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并非处子。她曾在托马斯的强迫下面对这个问题。然而当他问“你喜欢欢好么”,妮娜脸上露出的不是对美好事情的缅怀,而是不得不勾起丑陋回忆的憎厌。若她不曾领略到欢好的快感,从精神角度上说,她便仍是处子。 妮娜试图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悬空出现的自己的脸惊吓,浮出水面,发现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来自慰的手。亦即“抚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鹅”。 而在浴室镜子前剪指甲时,试图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镜子里恶笑着令她把肌肤剪破、淌出血来的,则是要迫切要破壳出来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处有黑色纹身,粗看像是铺开的羽翼,有张牙舞爪之势,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图案是两朵并蒂开放的花,象征善与恶的并蒂。 莉莉出现的这天傍晚,妮娜在归途中首次与遍体黑衣、长发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见。这是她潜意识中的“黑天鹅”首次出现,暗示妮娜其实对风情迷人的莉莉十分钦羡。 莉莉把妮娜带到酒吧作乐,在从酒吧回去后,妮娜最严重的一次幻象出现了。 仔细观看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导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着进门时,她的身影出现在多面镜中,被分裂成无数个“妮娜”,暗示此时的她已呈分裂状态;母亲出现,没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时,可能会当做母亲对莉莉的不满或故意忽视,但返回去看便知进门的从头至尾只有妮娜一个人);而此处有更明显的暗示(1小时06分钟):在镜子里一个妮娜的身影后闪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着蹑手蹑脚地走开,这表示莉莉就是从妮娜脑中分裂出来的。随后,妮娜“拉着莉莉”跑回自己的卧室,当她把母亲关在门外时,可以清晰地看到门上悬挂着灰色镶嵌粉边的外套——灰色已经是主要色调,粉色退居边缘。 母亲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际的妮娜确已不是母亲的女儿,她归属于自己、臣服于欲望。 当“莉莉”与妮娜以同性方式欢好,由于别致的姿势,观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异扭动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纹身:从并蒂花变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鹅再次出现。 此际两种弦乐——阴险的大提琴与纤细忧伤的小提琴,交织在一起。映衬着妮娜面庞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纹的枕头,而是暧昧艳丽的肉粉红色枕头,其上饰有彩色圆形图案,象征交合圆满——浅粉色象征纯真少女,肉红色便是肉欲的象征。“莉莉”的面目始终埋在妮娜双腿之间,惟有一种“破茧”的撕裂声传来。当妮娜从高潮中醒来,她发现“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当妮娜在最后一天排练结束后,发现托马斯与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欢好,然而恍惚间,那张放荡快活的面孔却是自己的,而御于自己身上的人,却也不是托马斯而是剧中的黑魔王。与托马斯的欢好,当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躏,则是她真实心灵现状的物化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背景交响乐中混杂了一种奇怪的、禽类的“格格”叫声,这应当是妮娜心底“黑天鹅”急欲破体而出的声音。在妮娜受惊飞奔开去时,更有鸟类展翅扑棱的声音。 5、母亲: 永远一袭黑衣的母亲,有一张禁欲者的长面孔,苍老的手像鸟爪一样抓在女儿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该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脉,妮娜在公司的举动和表现,她都可掌握。 母亲的爱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画画,她描绘的是自己年轻时的样貌,以及妮娜的脸——画像上的女子颊上有一颗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过去:曾经辉煌,因沉湎情爱,生下私生女断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认为肉欲和性爱是毁灭性的,强迫女儿停留在十余岁的懵懂之中。对女儿怀有不正常的控制欲和爱。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亦渲染此类畸形母女关系。) 6、妮娜与托马斯的三个段落: A、在托马斯的门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丝不苟的发髻(发髻象征禁欲与严格自律),对唇上鲜红的胭脂膏子(唇膏来自贝丝)还不大习惯,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际她心中是矛盾的:为了得到梦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启用长久以来忽略的、性别的魅力,做最后一搏——她其实意识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终不屑于张扬和运用,这仍是某些中学女孩子在性别差异萌发时的心理:努力勒紧肿胀的胸部,为性征感到羞耻。 当她对着托马斯时,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孩子面对手拿她的糟糕成绩单的老师。随时准备哭出来的急促气息、这个时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来争取角色,竟像请求老师给予补考机会,始终喃喃说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过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当托马斯夸奖她“美丽、优雅”的时候,妮娜脸上并未出现释然和些微欢喜,目光甚至更焦虑,慌乱地躲闪开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说出了“完美”这个词(舞者大多是完美主义者,扑朔迷离的“完美”,往往令他们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马斯扳过她细巧的下巴,恶狠狠地吻着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运津咀华,顺势往来一番,然而竟有妮娜这等不晓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说托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为白天鹅,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锻造她的过程,或可说在妮娜的咬啮中,托马斯看到了她并不懦弱、甚至有些凶狠的一面,于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时候,灰色托马斯的举动,会引人误解他是个想把妮娜潜规则的上司,其实他绝非心地龌龊,他看出这女孩有如浑金璞玉,希望通过爱欲的打磨,令她升华到更高境界。 所有艺术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实都是模拟性快感。因此,不懂得爱与性爱的艺术家,永远无法到达最高境界。她们需要先捉摸、领略过那个园中果实的异香与甜美,才能在舞台上模拟一二,以此引领观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从托马斯的办公室出来后,妮娜盘坐在墙角(她总是独个儿坐在墙角,是胆怯小女孩的表现),狠狠地将散发再次绑起,这意味着她后悔方才的“放荡”,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欲的壳子去。 (在影片45分钟时,妮娜第一次在练习舞蹈时拆散了发髻,旋转时,长发在空中飘散出曼妙曲线,喻意她内心的“黑天鹅”的风情初露。) C、托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发出性的魅惑,要让观众爱上你。 他亲自与妮娜共舞,用手掌娴熟地抹过女子的敏感处所,成功地唤起妮娜的迷狂。背景弦乐逐渐加强,危险而充满诱惑,黝暗的练功房恍如亚当夏娃的园子,托马斯反复说“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渐情动,扬起手反抚住托马斯的头颈,与他唇舌交缠。这是她的性意识被彻底唤醒的关键时刻。 (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赢得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后,他轻声说:“你听到了吗?他们爱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楼梯上向托马斯哭诉。他仰头看着她,看着她那张凄楚小面孔上的珠泪盈盈——是他把她托举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方。 7、地铁 地铁是个奇妙之处。嘈杂昏暗、狭小拥挤的空间,不得不亲密贴紧的无数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门窗,凄厉的呼啸风声,车厢像是一个盛满梦魇的巨大铁盒。 妮娜第一次涂口红,便是在地铁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马斯曾问妮娜的男伴舞:“你想与她欢好么?”——此时妮娜全无性方面的吸引力。当妮娜的性意识觉醒后,地铁中一个老者对着她大做猥琐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荡荡的车厢中有许多空位——地铁的场景出现过很多次,惟有此次车厢几乎是空的,导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换座位,但她既未没露出异样神情,也未更换座位,只是平静地转开脸去——她其实并不厌恶,甚至暗暗喜悦自己具备了这样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会结束后,妮娜在大厅中等待托马斯,厅心有一尊奇异的雕像。当妮娜对牢雕像凝睇,音乐阴郁奏响,提醒观者注意。雕像有如梦魇中的妖魔,吸引满脸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涂成惨白的人脸,手臂断折不见,只有两只翅膀高扬,两腿紧并,身体以耶稣受难的姿势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征。 这个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抛弃双臂,等待受难。 ——下体的男子性征,喻意不明。或暗喻“合体”? 9、贝丝: 妮娜在被贝丝砸得乱七八糟的化妆间中,偷取了一只唇膏。这表示她其实暗暗期望像贝丝一样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贝丝的小刀象征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鹅潜意识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担心的:贝丝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觉中看到贝丝/自己疯狂地将刀子向脸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话: “她内在的激情还未苏醒,她真正的、深处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热的激情激发之后,他才能真正蜕变,绽露出蜷缩的翅膀。就像选手在竭尽全力冲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滞的休眠期里积蓄着力量,犹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喷发,将地动山摇。”(《苏格兰玫瑰-断头女王斯图亚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压力达到峰值,近乎崩溃,眼中的幻象也越来越血腥:她看望贝丝时看到疯狂毁掉容貌的自己(象征对年老色衰的恐惧);画像变成蒙克的呐喊者(母亲的囚禁力几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伤的地方迸现黑色的羽毛(黑天鹅已经迫不及待要挣脱白天鹅的肉身。但此段太像《变蝇人》),她的眼睛变得血红(血的意象),双腿折断变成禽类的腿,用门掩伤母亲的手(手,又是手),最后昏晕过去。 在她从昏迷状态醒来之后,在镜头中始终没出现母亲的右手,令观者疑虑: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当妮娜为了抢回门闩,捏住母亲受伤的手,才明示昨夜的争执其实都发生过。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亲,为何一反常态,锁了门不许她去参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远不曾当上天鹅皇后,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时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衬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鹅之死 一切来到最后关头,反而变得简单多了。妮娜心事重重,从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见的莉莉与男舞伴“密谋”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从后面情节来看应当是她臆想出来的。当妮娜回到化妆间,“黑天鹅”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镜子上,镜面破碎,白天鹅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杀死了“黑天鹅”。 镜子,是镜子。镜子不复存在,镜像亦香消玉殒。 这一段戏也颇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鹅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体战栗,但音乐渐强,令她逐渐安下心来(迷茫时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对音乐的下意识依赖),双眸再次变为血红——黑天鹅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灵与肉。 妮娜化身黑天鹅之后的一段舞蹈,音乐节奏急促,时时伴有翅膀扇动之声、喘息呢喃之声。后一种声音暗喻着欢好,而欢好之愉悦亦有人形容为“飞”,比如老三(《山楂树之恋》)。 可以看到身着黑衣的男舞伴将惊艳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应对了前面托马斯那一问(你愿意与她……吗?)。音乐暂停,妮娜回到幕后,表情仍像沉溺在欢好之后的余韵中。 最后一段独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两臂滋生出天鹅的毛羽,在雪亮的灯光里,黑色羽翼应和着音乐疯长,旋转挥舞,越来越圆融,越来越忘我,越来越嚣狂,越来越恣肆,越来越美。最后那一势,巨大的天鹅影子与昂首的舞者交相辉映,心魅、灵魂、肉体、渴求、欲望,均在这一刻得到最自在无碍的完满。 这一舞完成后,黑天鹅隐去——标志是妮娜的一对瞳仁回复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变回白天鹅。亦即黑天鹅只为这最华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独舞,便是“天鹅之死”。 但白天鹅亦不再是从前的白天鹅:妮娜在掌声中回到侧幕,激动快慰的托马斯正在众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树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挟着隐隐风声,像一次凶猛的袭击,像天鹅从云端俯冲而下,像他当初吻她一样霸道。然则,她仍被邪魅所魇?宛转柔媚的音乐浪涛一样澎湃而起:不。黑天鹅确已死去,不再复活;白天鹅摄取了黑天鹅的悍勇、情致与佻达,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结束后,素常镇定的托马斯也禁不住显出神魂颠倒的痴笑,目光微微无措羞赧却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应对了他在练功房中说的:“下一次,你来诱惑我。”徒弟出师了,被迷醉难以自拔的换成了师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不过,悬念仍未解开:化妆间中还有一只死去的黑天鹅。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挡住门缝里渗出的血泊,却惊见莉莉推门道贺,悬念之弦被绷上了最紧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谁?镜子确实碎裂一地,但门下并没有血……弦乐始终阴森急促地迫在空气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头,从小腹一起一伏的伤口中拿出了折断的镜子碎片。真相大白。 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丰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绝望、悔疚、无措、忍痛、坚忍……层次感极强的表演毫不脱力地支撑起这个最高潮的情节。最后,她低泣着在镜前坐下,用粉扑抹去眼泪,肌肉受到被动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转换为微笑。黑天鹅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鹅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后一跃中,遍体雪白的妮娜终于带着黑天鹅的伤口,回归纯白世界(白色的海绵垫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经历灵与肉的双重磨难之后,黑天鹅与白天鹅在纠缠中合为一体,创造出完美的境地,俱获安宁。 当然,为什么观众始终看不到血渍?为什么众人围上来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白裙上的鲜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鹅》的故事,很像毕飞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来(莉莉),甚至最后一场演出的“迟到”桥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随。 二、戏与人生 毫无疑问,《黑天鹅》是一部奥斯卡级别的影片。精细得无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声音,简直像是无言的解说,令这部电影更加饱满,增添奇幻、妖异的魅力。画面多次着墨在妮娜的精致发髻、瘦削肩胛、天鹅一样优雅的修长脖颈,让人切实感到这就是职业芭蕾舞演员。妮娜时时迷惘、眉尖紧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稍显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鹅”上身时,魔力欠缺少许,好在黑天鹅的惊悚妖艳妆面提供助力,双眼圆睁那一亮相,仍令人心头一凛。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几眼,便觉优雅迷人、透骨而来,暗叹莫妮卡挑枕边人的眼光着实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处地有点肉欲色彩,时有媚气一闪,符合他在女人堆厮混的身份;他特殊之处是双眼生得有些开(钱钟书云:会略害相思病),感觉像《潘神的迷宫》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凑巧也是欲望的象征。 “莉莉”米拉-库妮丝,看过她的《忘掉莎拉-马歇尔》和《约会之夜》。她确实是能让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鹅的邪魅之美,算是选对了代言人——不过,映衬女主角一定要烟熏眼么?《穿Prada的恶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烟熏眼一次之后便星途坦荡,但愿米拉妞能为这条“烟熏眼定律”再做佐证。 薇诺娜的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其实若无当年一场偷盗波折,“白天鹅”这个角色由她担纲亦非不可能,然而心里的黑天鹅毁掉了她。白羽染皂,她再也飞不起来,如今只能看着年轻的波曼挟风直上,夷犹如意。戏中戏外之况味,不知何如? 舞蹈团中牙伶齿利、刻薄轻佻的维罗妮卡,肉脸厚唇,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女人的小团体中,是必定会有一个这般人物的。 更让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摄中结识该片编舞、舞蹈家本杰明-皮勒米,相恋订婚,如今已宣布有孕。 难道波曼与本杰明真的像妮娜与托马斯一样,在耳鬓厮磨、肌体交缠的共舞时,情愫滋生?戏中妮娜因一部《天鹅湖》醒觉了性意识,戏外波曼因《黑天鹅》得到爱情婚姻和胎儿。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即此谓也。

     5 ) 新瓶装旧酒

    一部电影想要行至中段的时候让观众们疑神疑鬼摸不到头脑是很简单的事情,结尾能否圆场才是判断高下的关键。幸运的是,《黑天鹅》至少还能自圆其说,遗憾的是,它自圆其说的方式是如此的偷懒而且毫无原创性。当然,结尾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差强人意的满足感,但是这更多的来源于感官的渲染而非理智的畅快。

    这部电影的剧中戏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讲述纯洁的公主被魔咒束缚于白天鹅的形体,唯有碰到王子的真爱才能回复自己。就在她以为自己即将获救的时候,王子却被黑天鹅迷惑而误许爱誓。而结局往往主要有两种:悲剧的王子公主双双投湖,以及大团圆的战胜魔鬼永远幸福。电影中选取的是悲剧结局。当然,如果用这部芭蕾舞剧的大团圆结局的话,那么整部电影都会站不住脚。

    和芭蕾舞剧有关的桥段是片中拍得最美的部分,特别是追拍女主角的舞姿,镜头一气呵成,想来摄影师和演员都演练了很长时间。加上改编版黑暗版老柴的音乐,实在是很震撼。只是这些大概一多半都应该归功于老柴,作为电影部分的情节和人物都实在有些单薄。

    导演Aronofsky在推销电影的访谈中说:“这片子的灵感来源于波兰斯基在1965年的黑白电影《冷血惊魂( Repulsion)》。”这简直就是最大的剧透,我没有想到他竟然几乎是完全抄袭了《冷血惊魂》的概念:片中开头的缓慢平静,女主角中期的失去控制,甚至最后的解释,从节奏到逻辑都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芭蕾舞演员的设定以及随之而来的追求艺术完美的动机。我从来不喜欢波兰斯基六七十年代的那些惊悚电影,总觉得它们太做作而故弄玄虚,但是因为我知道波兰斯基这个犹太人的童年是在纳粹占领下的波兰死里逃生地度过的,所以我可以弗洛伊德式地理解他的杯弓蛇影。对于后来好莱坞无数的模仿者,包括Aronofsky,只能说是庸才蠢材了吧。何况,波兰斯基的原作里面至少没有卖弄血腥和情色作为噱头,这更让《黑天鹅》显得有些江郎才尽而不值得尊重。

    情节毫无新意,人物也仅仅不过不失。女主角的母亲,前辈(感叹一下维罗纳的美人迟暮),以及竞争对手这三个女人似乎都有一点往事让她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又都欲说还休,不过既然完全以女主角的视角展开倒也无可厚非。舞剧导演倒是一个有趣的另类英雄,他不关心自己手下舞者的身心健康,只在乎如何驱动她们让自己的舞剧更加完美,他可以用挑逗诱惑作为刺激手下进步的手段,却从来可以控制自己不迷失其中。最后当然要说到娜塔莉,就像她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她对于白天鹅性格的把握明显强于黑天鹅性格。她唯一令人信服的黑天鹅表演是在结尾,而且那还是拜浓重的化妆所赐。她的气质长相,实在不能让人联想到诱惑和艳丽。

     6 ) 嫉妒的原罪

    《圣经》说人人都带着七种原罪(Original Sin)降生于世,升入天堂的前提,就是通过一生的忏悔行善,清涤七大罪:骄傲(arrogant)、愤怒(indignation)、不贞(disloyalty)、贪食(greediness)、懒惰(laziness)、贪婪(rapaciousness)、嫉妒(envy)。

    在创世纪篇,便有了对嫉妒的记载。

    4: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4:2 又生了该隐的兄弟亚伯。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
     
    4:3 有一日,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
     
    4:4 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
     
    4:5 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
     
    4:6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
     
    4:7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4:8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
     
    黑天鹅不是一个有着美好结局的童话。

    白天鹅本是美丽的少女,不幸被诅咒化成白天鹅,需要真爱解除诅咒。可心爱的男人被同胞妹妹黑天鹅勾引。于是只得选择自杀。

    嫉妒的隐喻,不言自明。王子只有一个。你能得到,我为何不能。

    高薪职位只有一个,获奖名额只有一个,第一名只有一个,得到上帝宠爱的,只是少数。争夺的道路是条独木桥,想要挤过去吗?拿出实力来。

    nina有着过人的舞蹈天赋。天鹅皇后的位置,是她的梦想。付出了刻苦的训练和汗水。却被告知,仍需释放情感。

    什么情感?嫉妒。

    因嫉妒,黑天鹅释放出了魅惑,释放出了野性,释放出了全部潜力,释放出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处处和白天鹅形成强烈对比,看那,我有的,你没有。王子是我的,不是你的。

    nina胆小,怯懦,压抑。身着素雅的白衣,淡色围巾,总是欲言又止的神色。而她幻想中的自己却是一袭黑衣,眼神凌厉,笑容自信,步履轻盈坚定。

    这种幻想给了她一些勇气,她主动去要求天鹅皇后的位置。怪蜀黍问,你为何从不释放情感。nina说,我刻苦训练,只想做到完美。

    可自从人类吃到了智慧果实,就永远不会得到完美了,因为他们太聪明,总是能发现不完美的存在,所以永远不会被满足。

    nina所追求的完美很简单,循规蹈矩,付出就会有回报,因为我训练得比别人刻苦,所以这个位置就是我的。

    就像她的处世态度,独善其身,没有多余的交往,拒绝发胖的食物。一心练舞。

    这本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偏安一隅,获得自己内心的完美。但nina没有,因为她的态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种刻意的压抑。她只是担心和别人交往,惧怕接触外界,在孤独封闭的内心里,她又渴求着外界的丰富多彩。

    这给了她一种负罪感,她用抓背惩罚自己,掩埋欲望。

    可扮演黑天鹅需要的不只是舞姿,更需要情感。需要的是一颗因嫉妒而变得不完美的心。有时候不完美比完美会更有冲击力,更值得艺术的歌颂。

    她咬了怪蜀黍一口,拒绝了他的潜规则。黑天鹅的性格中必定有着刚硬的成分。性格太软弱的嫉妒,只会落得自怨自艾。而不是奋起争夺。怪蜀黍发现了nina的潜力。

    于是歪打正着,nina如愿以偿得到了梦中的位置。

    一任群芳妒。nina怕了,她是得到王子的那只白天鹅,时刻担心着王子被黑天鹅夺走。

    她追求的完美,亦有人际关系的完美,她避免太多的交往,就是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带来不可避免的麻烦。简言之就是,我不犯人,你们也不要来犯我。还是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宣布她当选的时候,从来只有新人笑,旧人哭,可她表情却如此不自然,似乎亏欠了BETH和其他落选的人什么,好像这个职位不是通过正当手段得来一样。实际上她只是不想太过张扬,引起别人的嫉妒。

    这一刻nina还是那个怯懦的小女孩。她不知道,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取悦所有人,社会和竞争往往就是如此残酷。就像她看到的那座雕像,一个断臂的天使。其实是臂膀变成了翅膀。得到翅膀,就要付出胳膊的代价。

    黑天鹅跳的不好,怪叔叔大发雷霆,nina说对不起,可黑天鹅不需要说对不起。在黑天鹅眼睛里,王子本来就是我的,抢来不会有任何负罪感,就如同这个社会上的正当竞争一般。我抢得的,就是我的。我只想把王子保存得更久更久,让所有人都抢不走。

    看上去她似乎永远不会变成黑天鹅了。可是lily的出现,让她感到了危机。

    Lily性感,外向,魅惑,大胆。和她形成强烈的对比。久练不成的自卑,角色被替代的恐惧,让nina产生了更多幻觉。她脾气变得暴躁,敏感,多疑。

    她试图用轻柔的音乐让自己入睡,却变得更加烦躁。按照少女摆设的房间,不再适合她,她将所有象征童年的玩具熊丢进了垃圾桶。世界不再美好,她蜕变成了大人。

    这一刻 她终于开始向黑天鹅转变。有了一付大人理所当然的硬心肠。刺死了抢夺自己角色LILY,就像刺死了那个天真纯洁,理想主义,小心怯懦的自己。

    黑天鹅终于破茧而出。手臂化为魅惑的翅膀。

    这个世界不再完美,那又如何,只要能留下我的身影,让人们看到我的舞姿,即使沾了肮脏的鲜血又怎样,美就是美。我就是嫉妒又如何,因为我会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

    舞毕。白天鹅倒在血泊中,是黑天鹅刺伤的,还是它自己刺伤的,都不再重要。因为那都是她自己。

    百度之,有一个有趣的理论。即使你发现几百万之白色的天鹅,也不能得出“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一结论。因为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这个理论就会被推翻。

    即使nina内心再美好,只要有一小丝的妒忌,一根黑色的羽毛也会感染全身。

    黑天鹅就在我们的内心里,原罪之中。

    就连哈7也不再纯洁,曾经单纯的小男孩们有了成长的烦恼。罗恩也陷入了嫉妒的漩涡之中。然而友情最终胜利了。是个好结局。

    在各种典籍里,对人类本性的描写总是一针见血,少了多余的修饰和掩盖。那是我喜欢的。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和种种相由心生的魔障,穿越它,我们就会得到新生。

     7 ) 【黑天鹅】:丧失你自己!

    【黑天鹅】Black Swan 的开场始于Natalie Portman饰演的Nina于床上的一场幻想当中。在梦里她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世界顶级芭蕾舞剧新一轮演员中的天鹅皇 Swan Queen,即女一号,这不仅意味着她能扮演自己于现实当中就已经了如指掌的白天鹅,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她还能在台上行云流水般的演绎着黑天鹅,这是她在现实当中所无法力所能及的事情,原因则是她的性格太过于单纯和内敛。Nina只适合作剧中的白天鹅,至于黑天鹅的性感、邪恶、充满诱惑以及激情释放,Nina对此一直充满苦恼和担心。 眼看上一轮的女主演Beth ( Winona Ryder饰 ) 因被芭蕾舞团的领队Thomas ( Vincent Cassel饰 ) 抛弃而愤怒离去,Nina的内心深处终于有了一丝不确定的希望,她于Beth离开化妆间后又再一次潜入并偷走了其一枚唇膏,而这种事情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做了。Nina不仅拥有Beth的唇膏,同时还有Beth抽过的香烟、用过的香水、一把修指刀以及一对耳环,很明显,这是Nina内心深处觊觎黑天鹅已久而造成的,这同时也成为了Nina于现实当中的一种变相的精神安慰。 而就在Nina的白天鹅成功得到Thomas信任后,舞队突然出现了一位新面孔Lily ( Mila Kunis饰 ),这是Thomas临时找来的新演员,目的是顶替队中的一位舞伴。Lily的到来一下子又提起了Nina的注意和担心,因为从第一眼看上去,Nina就发现Lily身上有着自己缺乏的一种魅力和诱惑,那正是成为黑天鹅所必须具备的本质要素。Nina显然在心理上就已失掉了自信。随着上映日的临近,Nina的内心越发的陷入紧张与恐惧,她表面上依然不停的刻苦练习,但实际上早已失去了自我。眼看Nina对于黑天鹅的表现还是欠缺力度,领队Thomas也开始试图引诱并帮助她发掘内心深处的黑暗元素,他于办公室、晚宴结束和排练房内分别对Nina展开了性骚扰,Nina虽然反感Thomas的举动,但随后她却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这之后开始独自于家中尝试自慰,但她还是无法轻易的释放自己。原因则在于Nina的成长环境。 在片中,Nina的母亲一直是位崇尚禁欲主义和充满教条的固执女人。她非常溺爱自己的女儿Nina,但这种爱显然已经到了Insane的程度,Nina在她的抚养下就像一只被关在狭小粉色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和私隐,这也使得Nina每一次在厕所和房间内都会习惯性的用柜子或者木棍把门堵住,目的就是想逃脱母亲无处不在的身影和说教。 然而,无论是Thomas看似恶意的性挑逗还是Nina母亲的百般呵护和禁锢,真正给Nina瞬间带来致命影响的导火索还是舞队当中的Lily。Nina虽然在队中较为孤僻,但在舞队最后一次正式排练的前夜,她却因Lily的引诱被动的决定和她共同出去寻欢作乐,此刻的她显然已经被现实和精神双重世界逼迫的走投无路了。她也急需一场释放。Lily先是带Nina去用餐,之后则是来到了酒吧,Nina起初不愿意吃Lily给她的药物,但这之后她还是喝了下去,接下来,Nina和Lily开始了无道德约束享下的享乐,他们互相抚摸着对方的身体跳舞,不停的喝酒,色诱酒吧里的男生,并企图与他们发生性关系,Nina在这一过程当中显然逐渐的释放了自我并激发了内心深处的另一面,这正是Nina所想要的,这也是她从未经历过的。Nina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第二天,舞队正式排练,Nina由于前一晚的筋疲力尽而迟到,而就在当天的排练上,她又因为自己的精神濒临崩溃而痛苦不已,无奈之下,Nina来到医院看望之前因被Thomas淘汰而试图自杀身亡的Beth,结果,就在Nina试图告诉Beth自己有多么理解她当初的痛苦时,Beth自残的幻觉疯狂的打退了她。情急之下,Nina跑回到了家中,并再次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而就在Nina和母亲的争吵中,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后背正在蠕动,恐惧之下,Nina终于开始接近了她梦寐已久的邪恶黑天鹅 ...... 超现实主义 想必,如果说Darren的这部电影仅仅呈现的是以上内容的话,我们大可不必在这多此一举。【Black Swan】绝对称的上是Darren Aronofsky继【摔角手】之后的的又一部野心之作,原因之一则是片中惊世骇俗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这部电影中,倘若是欣赏过的人相信都能体验到,Darren对于这一手法的运用显然已经到了十分癫狂的地步,从一开场Nina背后的轻微伤痕慢慢扩大到之后于房间中两眼通红的拔下羽毛,并双腿后折所进行的突变 ( 大卫·柯南伯格【变蝇人】),再到影片结尾高潮处的原形毕露 ( 实在是震撼 ),Darren一直都力图通过黑天鹅附体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夸张方式展现Nina的自我毁灭。而这很容易的让人联想到Darren早年的作品【梦之安魂曲】中痴迷于电视的那位母亲Sara,同样是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脱胎换骨式的登上舞台,同样是最后无法挽回的痛苦命运,拥有着邪恶美感的【黑天鹅】显然要比前者更具艺术效果和吸引力。 镜子 在片中,Darren用到了大量的镜面元素来表现Nina的内心世界,虽然这早已是惊悚和恐怖电影的家常便饭了,但在Darren的电影当中可以说还算是正式的头一次。对于片中的芭蕾舞演员而言,镜子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 自我审视,从她们每天起床对着镜子查看形体到晨练,再到化妆间的妆扮以及排练房的集体训练,镜子可说占据着她们生活相当大的比重,这是无法逃避的东西,Darren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每逢Nina极度渴望在镜中看到属于自己的黑天鹅一面时,结果却都是由于她的压力和恐惧所带来的幻觉。 人格分裂 Nina在最后因人格分裂而彻底的歇斯底里,这其中的爆发点主要还是源自Lily,记得影片一开始,当Nina第一次坐地铁前往排练时,在地铁中错看到的那个“自己”正是Lily本人,至于原因,那是由于Nina内心里对黑天鹅的渴望所造成的,只要是于现实当中遇见的具有黑天鹅气质的人,Nina的潜意识里都会把它附在自己身上,而Lily正好就是Nina身边的的唯一人选,所以也就自然逃脱不了嫁接。起初,Nina还仅仅是偶尔将对角色的渴望投射到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身上(开头的夜晚过道),可当Lily在她身边不停的出现后,Nina对Lily的潜意识占据便越发变得不可收拾,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片中的Nina与Lily做爱,以及之后的Nina于后台化妆间杀害Lily的两段,实际上,那两场戏当中的Lily根本就只是Nina的另一人格而已,只不过需要区别的是,前者当中的Lily更多的还是代表着对黑天鹅的渴望和接受,而后者则是代表着对黑天鹅的嫉妒和占有。 性 还记得早在【梦之安魂曲】中,Darren就已经用片中的人物Marion沦为妓女的悲惨结局狠狠的虐了我们一番,这一次也果不其然。从Thomas在排练房内对Nina的强烈占有到Nina清早醒来于家中自慰,再到与Lily的疯狂做爱,Darren可以说清晰展现了性压抑以及性释放对于一位沉浸在戏中不能自拔的芭蕾舞演员的影响,这当中也有十分强烈同性文化存在( Nina与Lily ),因此正好验证了Darren在影片开拍前通过对一些老芭蕾舞表演者的交流中得知的关于这个行业的鲜为人知内幕 ── 毒品以及同性恋。 自虐 不得不承认,在Darren所有的电影当中,你都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自虐情节。【死亡密码】里的Max结尾用电钻朝自己的太阳穴刺去,【梦之安魂曲】中的Sara节食以及Marion的出卖肉体,【珍爱泉源】中的Tommy用钢笔在自己的手臂上刺青,以及【摔角手】中的Ram在台上与同伴配合着自残。而在这一部【黑天鹅】当中,Darren更是加入许多令人心惊肉跳的自虐镜头,例如Nina苦练芭蕾而导致的指甲劈裂 ( 受不了 ) 以及之后的撕扯甲沟、Beth的企图自杀等,这些镜头可以说成为了Darren电影的标志之一,也是其刻画人物内心的一个重要手段。 影片高潮 Nina最终成功将黑天鹅演绎到了极致,但却为此付出了代价,我们在这大可说她是为艺术献身,但这一过程确实又是极度扭曲的。在影片结尾处,Darren将天鹅湖的正式演出分成了三段上演:首先是白天鹅,可见这时的Nina已完全失去控制,并且这当中在她还不慎从舞伴的手上失误摔了下来,这仅仅是在为后面酝酿;其次是黑天鹅,这是Nina另一人格的爆发,而在此刻与此前的白天鹅的前后换装途中,Darren还特别插入了Nina捅死Lily的一幕,意在表现Nina被黑暗吞噬,并且在Nina演绎黑天鹅的过程里,我们可以惊讶看到 Natalie Portman 的双眼实际上是对着镜头在表演的,这很特别,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东西,相信此时电影已完全被Nina的舞剧所替代,而Nina华丽的蜕变也正是出自这一段;最后则又回到了白天鹅,此刻的Nina已在后台意识到她刚才所杀害的Lily实际上便是自己的事实了,这也正好和舞剧当中的黑天鹅导致白天鹅的自杀相辅相成。最终,正是由于Nina对于现实与舞台的难分难舍,她一方面在戏中丧失了自我,一方面又在现实中得到了白天鹅于戏中的解脱,Nina可以说永远的死在了天鹅湖中。 天鹅皇 最后,说到影片的主演,这绝对是Natalie Potman迄今为止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了。这也是她继【偷心】Closer 牛刀小试之后真正颠覆式的演出,想必,光凭Natalie在片中的芭蕾舞天赋,观众就已经会对其表演感到称赞,何况她还将Nina的各种情绪的转变呈现的如此完美令人折服,单是今年奥斯卡提名对于她来讲就已经算是绰绰有余了。至于影后,让我们拭目以待。力挺!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无可挑剔的大师级作品,影片有着美轮美奂的惊艳芭蕾舞剧,同时也有着毛骨悚然的心理惊悚剧,两者合二为一,加之经典的配乐,实在让人难以抗拒。Remember, lose yourself.

     8 ) 有一种美好是不属于人的

    天鹅湖我看过至少四次,每一次看都是不同的感觉。

    我第一次看是好像是初中,政治课上老师讲人民有钱了,就要搞搞精神生活,比如听听交响乐,看看天鹅湖。
    那时,觉得看天鹅湖是属于领导的摆谱装文化的招式之一,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遍,心理觉得自己算是有见识的人了。

    我第二次看是在大学时,那时自己天天梦想自己成为半调子的摇滚喷青,满腔热血的参加到谁是最伟大的音乐家的争论中。
    于是弄了张英国女王专场版的DVD,只当是文青功课。那场黑白天鹅是二个人。
    我发现自己挺喜欢这黑天鹅的。
    你说看了一场子的白天鹅,一个个都像道貌岸然的学生干部。
    黑天鹅多性感,多金属啊。
    看显示器上观众们热泪盈眶的激动,我突然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快乐。
    我为自己的另类而自豪。

    我第三次看时是在英国看的莫斯科团的现场。
    那时在英国漂了一年多了,
    满脑子的都没完没了烦心事,对付完了论文,便去看天鹅湖了。
    这次最大的感觉是恍惚。当我挤在场子的一角时,我己经不记得自己在哪了,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在显示器前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我是在看真人在跳舞。
    可是当我看真人跳时,我就觉得演员和剧院都像气体一样,我只是漂浮在其中。
    我徒劳的左右摆,觉得从不同角度看能看到显示器上的效果,从而断定眼前的不是真实的。
    可是,我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真人,是真实的表演,
    眼前的不是像素,是一个个会呼吸的真人,尽管让人觉得世界不真实。
    一连几天,脑袋里都像过幻灯片一样,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概念,像一团气体。
    至于世间的烦恼,早就忘光了。
    这一场,黑白天鹅是一个人演的。
    我看时没发觉出来,只是谢幕时找黑天鹅没找到,白天鹅谢了两次。

    我第四次看天鹅湖是在飞机上。
    家中出了大事,回国又被各行各业折磨了一烦。
    在回英的飞机上,烦得想冲人大喊大叫,砸玻璃从飞机上跳下去。
    那个时候所有的声音在我听起来都是刺耳。
    机上的一切娱乐节目对我都没效。
    只有天鹅湖这段能让我静下心来,因为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从中听出了孤独和苦难的味道来。
    以前我总觉得天鹅湖的故事只是一个老调的童话。
    可这次听来,我觉得其实老柴自己的故事。
    真正的白天鹅其实是老柴,王子其实是指你我一样的观众。
    悲剧其实是因为的王子。

    实际上我看黑天鹅的故事时,我觉得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帮我们理解天鹅湖。
    故事开始说女主能演好白天鹅,演不了黑天鹅。
    其实老实说,我觉得女主其实白天鹅也没理解多少。
    女主眼中的白天鹅只是优美,没有错误。
    对女主来说,演天鹅只不过是幸福中的一朵小红花而己。
    虽然很努力,但却不理解白天鹅身上厄运和苦难的一面。
    女主是在城堡里的白天鹅,而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一开始就是被恶魔控制的。
    有时我总觉得开始时的女主与说是天鹅,不如说是王子。
    与其说是天鹅的化身,不如说是初识公主的王子。
    王子被黑的引诱,女主也就一点点的理解了黑天鹅的魔力,一点点的理解了黑天鹅,黑天鹅演得越来越好。
    只有你理解了黑天鹅的魔力的时候,你才理解白天鹅的无奈和痛苦。
    女主最后所说的完美,我觉得不是说演好了黑白天鹅,而是它成为了完美的白天鹅,一只拼命挣扎的白天鹅。

    王子迷上了黑天鹅,失去了白天鹅。
    女主为了自己演好黑天鹅,杀死了白天鹅的自己。
    女主即是故事里的天鹅,也是故事里王子。

    我总是觉得天鹅湖之所以经典不是因为白天鹅多漂亮,而是因为它把白天鹅描绘成王子得不到的。
    有一种美好是不属于人的,因为人的智慧上的无知,因为人性格上的软弱。
    即便人拼命的挣扎,那种美好也只能留存世上一瞬而己。

     短评

    电影果不其然像极了《怪房客》《冷血惊魂》,达伦更像波兰斯基上身,用各种心理暗示的镜头讲诉了这个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故事。配乐剪辑特别是摄影自然没的说,波曼的表演更是精彩难忘,不仅让观众信服更是对角色心生怜悯。

    6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那一颗星星是被吓掉的

    10分钟前
    • Lou Lou
    • 推荐

    AMAZING.

    13分钟前
    • 小椅子
    • 力荐

    我讨厌惊悚片里面搀和着情色,情色片里面搀和着惊悚……

    15分钟前
    • kathyy
    • 还行

    镜子用多了,想不精神分裂都难。故事基本就是天鹅湖的变奏,与《摔跤手》一样的手持摄影,却少了摔跤手的写实风,多了些超现实的感觉与舞台味。女主、摄影、配乐、女配都很有实力。波特曼,好运!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则少女小品,抄今敏不要抄得太凶残。论情欲的舒展如何提升艺术造诣。没人想与一具僵硬、羞怯、充满抵抗的躯体做爱。伟大的艺术家要心怀fuck the world.控制欲强的长辈太可怕了。压抑得越深则痛感越强烈,不过爆发得也会越猛烈吧。trust yourself.

    20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旧酒无味,但新瓶子很美。

    21分钟前
    • jumbu
    • 推荐

    简直就是诠释演员如何成为体验派,影片太完美了!★★★★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完美主义的确是一种失败的人格学说,直接导致走火入魔丧心病狂。Portman演得好用力,看得我心里发毛。假如她凭此片拿小金人的话,不为过。

    27分钟前
    • Hao
    • 推荐

    在离成功还差一步之遥的时候请不要丧心病狂

    28分钟前
    • 晚晚
    • 推荐

    好看到呛着人,波特曼就是一直被过于标致的容貌给拖累的公主,这是要飞起来了,看到干巴成那样五官依然标致的前公主薇诺娜赖德又出来跑龙套好心酸

    31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演的太像戏,拍的很刻意,惊你妹悚啊

    33分钟前
    • sasasasa
    • 还行

    不配5星,至少20星。

    35分钟前
    • sabretooth
    • 力荐

    舞台上那段黑天鹅太惊艳了!!!!!!Natalie这牛逼演技!!!!!!

    40分钟前
    • XU
    • 力荐

    有点无聊 教育我们不要逼自己太紧

    45分钟前
    • 黄妖柒
    • 还行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啊!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黑暗啊!

    46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其实没想象中精彩,精神分裂的表现力度不太够,手法也比较陈旧,差出fight club几个档次,大半夜的愣是没让我有一丁点紧张或局促的感官反应。反倒是配乐和Natalie的精彩表演收服了我,整部电影在交响乐的烘托下活像一出慷慨悲壮的天鹅舞剧,Natalie美翻了

    4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我感受到了,感到了……完美。”一段用走火入魔来成就的完美,亦真亦假、亦实亦幻。影片从始至终都弥漫着黑暗的色调,很惊悚,很压抑,无论配乐还是摄影都极其吸引观众。娜塔莉·波特曼颠覆以往,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50分钟前
    • Q。
    • 力荐

    就是个外国版“不疯靡不成活”的故事,加那么一点《钢琴教师》的桥段,怎么说呢,虽然natalie很用力在演,不过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剧本如人,可能是神经太紧绷了,反就不容易好。

    55分钟前
    • jojo
    • 还行

    做三好学生不容易啊!

    59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