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恐怖片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

    评分:
    0.0很差

    分类:恐怖片印度2021

    主演:Nushrratt Bharuccha,Mita Vashisht,Saurabh Goyal 

    导演:Vishal Furia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切勿擅动

    • HD中字版

      近亲交配

    • HD中字

      诊所惊魂

    • HD

      僵尸海狸

    • HD中字

      恐怖游轮

    • HD

      魔鬼名校

    • HD

      忌怪岛

    • HD

      魔鬼圣诞树

     剧照

    克罗地亚 剧照 NO.1克罗地亚 剧照 NO.2克罗地亚 剧照 NO.3克罗地亚 剧照 NO.4克罗地亚 剧照 NO.5克罗地亚 剧照 NO.6克罗地亚 剧照 NO.16克罗地亚 剧照 NO.17克罗地亚 剧照 NO.18克罗地亚 剧照 NO.19克罗地亚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Eight-month pregnant Sakshi must save herself and her unborn child from the evil within society and from the fear that lies in the paranormal world.

     长篇影评

     1 ) 我不赞同,但我尊重你的选择

    在RYB事件爆发的第二天看到这部电影,想起某大v号下面有人留言:恋童癖和同性恋一样可耻。在亵童这样的肮脏罪行面前,竟然有人把同性恋与其相提并论,而且那条留言,竟然还有不少人点赞。作者狠狠回击:你不是蠢就是坏!

    看到这片里面,男主人公病榻上的父亲、自视甚高的大学生、路边的小青年…他们都在以一套“自认为正确”的世界观来看待这个世界和对待身边的人。在他们眼中他们认定的错就是错,他们主张的对才是对。他们不认可的、看不惯的,就要坚决打击,却从来不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

    说回这部电影本身,感谢前面豆友的评分,才让我对这片有了观看的兴趣,看完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部佳片。小语种,平凡的卡司,讲述着一点都不惊心动魄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平淡细致,才最打动人心。

    片中那位光头大个子塞族警察,看起来不是很友善的面孔,但却有一颗平等、包容、善良的心。是全片最闪闪发亮的角色。

    这个世界上,有普世价值、也有各种偏见。人生而平等却又生而不同。有一些恶,是真正的恶,作恶的人对别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这是一个健全的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分辨的!而有一些,仅仅因为你没见过、看不惯、无法接受就对抗、排挤甚至不齿、诋毁、加害,这就是偏见。你可以不赞同这样的生活方式,但请你尊重选择这样生活的人们。

    生而为人,应该如此吧。

     2 ) 一些背景

    米洛拉德·帕维奇在写《哈扎尔词典》这本书的时候,除了玩弄许多文学上的技巧之外,还在书里塞了大量的政治隐喻,想引起世界对塞尔维亚内战的关注。当时就觉得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两种语言除了字母之外一模一样,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只需要按照字母表一个个替换过去就可以了,任何人都可以是信达雅的翻译家。然而事后想想,这种东西可不仅仅是有趣那么单纯,既然这两种语言那么相近,算作一种语言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分成两种?如果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那应该有两种不同的语言啊,怎么可能这么精准的翻版?事实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可能非常残酷,才导致了这种不共戴天但又密不可分的局面。这个具体原因后面再说。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地图。左上是奥匈帝国,右下是奥斯曼帝国

    当然这里不是要谈《哈扎尔词典》或者塞尔维亚的内战(对不住帕维奇同志了),而是要谈这部电影《克罗地亚宪法》。一开头电影就展现了一个动乱、暴力、勉强拼合但破碎不堪的社会,而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矛盾至深。那么,两个民族到底有什么矛盾呢?

    两国历史都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不断被大国侵略反复易主的过程,巧的是这两个国家挨着,但占领这两个国家的却是两个大国,大国之间彼此敌对,那这两个小国家可谓首当其冲,国民不断对抗和迁移,受尽战争折磨。

    塞尔维亚主要被奥斯曼帝国霸占,克罗地亚则被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不断拉锯,虽然近代多半在奥地利控制之下。一战之前,塞尔维亚独立,但部分土地还被奥匈帝国——也就是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合体占着。一战爆发的导火索就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爱国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于是塞尔维亚首当其冲,被匈牙利和德国占领全境,直到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之后才重新复国。但是呢,这个时候克罗地亚还是奥匈帝国的小弟,奥匈帝国大军中有近十分之一大概五十万人是克罗地亚人,肯定跟塞尔维亚人有不少冲突,双方印象都不怎么样。一战德国战败,奥匈帝国解体,塞尔维亚松了一口气复国了,克罗地亚也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这两个国家居然尽弃前嫌联合周边一帮国家组成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这个王国听起来怪怪的,但是它是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

    这个新成立的王国呢,内部矛盾肯定不少。塞尔维亚人当时可能占优,居然在新国家里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我看了都不服,跟大东亚共荣圈似的,怎么可能。一方面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另一方面还不承认南斯拉夫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觉得大家都是南斯拉夫民族;既然都是南斯拉夫民族,还处处排挤克罗地亚人,这不是逼人造反么。当然,只有一个南斯拉夫民族的说法也可能就是取消克罗地亚自治权的借口。

    克罗地亚肯定不服,就不断反抗,不断被镇压。后来有个人,叫做帕维利奇,借外国人的帮助建立了克罗地亚护国军,后来被铁腕镇压,逃到国外去了。二战爆发之后,南斯拉夫被法西斯瓜分,这家伙又回来了,成了德国在克罗地亚的代言人。这个人就是电影里出现的一个背景人物,电影的主角是个历史学教授,在跟学生们讲课,二战之后帕维利奇为了躲避反法西斯主义者,逃到了国外,而这个国家再次落入了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的独裁统治。从电影里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克罗地亚人对帕维利奇的态度是很复杂的。首先,克罗地亚护国军的诉求是克罗地亚独立,其次这个组织是个极端组织,种族主义者,屠杀了大量的犹太人和塞尔维亚人,是法西斯主义者。二战之后这个组织肯定是失败了,虽然打败了法西斯是个好事,但克罗地亚又失去了独立建国的机会。

    克罗地亚失去了独立建国的机会

    失去了独立建国的机会好理解,那么为什么说再次陷入了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的独裁统治呢?原来在二战期间,在党的领袖铁托的领导之下,当地共产党组成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之下,当地就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战后当地原来的联盟就形成了新的南斯拉夫国。其实,在铁托统治的前期,由于跟苏联闹翻,取消集权通知,权力下放各地,整体发展还不错,只不过后来中央和地方权力不均衡,出现各种利益冲突,可能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为主的各民族又升级了各种矛盾。克罗地亚人呢,要求更大的自治权,可能因为大塞尔维亚主义还有余威,也可能因为塞尔维亚人比克罗地亚人本来就多,也可能因为联盟的政治中心在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人主导的联邦就不同意,以分裂国家的名义打压克罗地亚人。越往后越闹,事情越来越大,也不搞发展了,就成天恐怖。这就是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的独裁恐怖统治。

    当然,这肯定是新政府对旧政府的定性。后来,终于克罗地亚决定自己搞,脱离联邦,发动独立战争,一步步收回了原克罗地亚的土地和权力,成了现在的克罗地亚国家,也是电影中的克罗地亚国。在这个过程中,克罗地亚国土上的塞尔维亚人处境就比较尴尬了,期间还声称怕受到二战期间的法西斯式打压,因而退出克罗地亚国议会,准备脱离克罗地亚而建立一个国中之国,这样无意义火上浇油,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大。

    因此,电影中的塞尔维亚族的警察要背的新克罗地亚宪法,首先就是克罗地亚共和国的主权不可剥夺、不可转让、不可分割。

    这个电影之所以好看,就好看在这些背景里,好看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人的不完善和部分的人性里。

    男主是个同性恋,是个历史学教授,男主的父亲是个瘫痪的法西斯遗老,因此男主跟父亲都可谓是隔了两个水火不容的朝代了,父亲宁愿杀了这个儿子,也不愿意承认这个同性恋的儿子。这个儿子虽然是个教授,生活在新时代的克罗地亚共和国,但对父亲依然有深厚的感情,在教历史的时候都能看出对帕维利奇的同情;同时对塞尔维亚人有着深刻的偏见和仇恨,第一次跟塞尔维亚警察的冲突其实是他先挑起来的,虽然骂他基佬打他的人并不是塞尔维亚人。他以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面对一个塞尔维亚警察,因为在他古老的意识里,他小时候和他的母亲就常受到塞尔维亚警察的欺压(除了大塞尔维亚主义,很可能跟他法西斯的父亲也有关系),而当时警察大部分都是塞尔维亚人,虽然时过境迁,警队已经25年没有接收过塞尔维亚人了。

    反观塞尔维亚警察虽然粗俗无知,却不失为一个热心肠朴实的男人,虽然不喜欢同性恋,但更有一种普世的邻里正义感。可能也正因为此也才能被他的克罗地亚妻子看上。而这对儿夫妻最大的缺点并不是偏见和歧视,毕竟现在他们才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最大的缺点是他们并不完美,他们内心深处贪图教授的钱财和房子。虽然这是所有人都可能有甚至更多人更直接的欲望,但这对儿夫妻这样的设定还是很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跟教授的交往并不纯粹,但正因为如此也更真实有力。

    双方并没有更过分的动作,但这种深刻的个人偏见和欲望比那些引发更深刻社会现象的情况还突然。在电影《羞辱》里,同样是宿仇的本地人和难民之间爆发的冲突更激烈,也更显戏剧性,但同时某种程度上美化了作为个人的敌对的双方。的确,《羞辱》中的双方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放下冲突,但是本来政府最好就不要接收那么多难民。而本片中,一切都是纠缠不休的历史宿命,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普通人和见证者,他们看起来那么突兀的偏见和欲望恰好是真实世界的个人注脚。

    最后就是语言的问题。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其实是非常相似的语言,双方能自由通话,其实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但是这个语言又出现过很多种写法,其中克罗地亚人主要用拉丁字母书写,塞尔维亚人主要用西里尔字母书写,而两种字母一一对应,能相互精准转换,可以理解为繁字体简体字吧。如果两个民族没什么矛盾的话,都可以通用两种字母。但是两个民族之间冲突不断,用哪种字母就成了政治问题。当年南斯拉夫为了保持各民族间利益的平衡,规定在拉丁字母与西里尔字母具有同等地位。但由于塞尔维亚首府是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联邦共和国政治和军事中心,因此塞尔维亚人同时使用这两种字母,毕竟面子要做足。而在克罗地亚,尽管学校里也教西里尔字母书写的文学作品,但其大量的出版物及报刊杂志几乎不使用西里尔字母。冲突越多,克罗地亚越要求独立,越拒绝使用西里尔字母。现在,大部分的塞尔维亚年轻人两种字母都认识,毕竟拉丁字母还算是国际通用字母;但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再认识西里尔字母,虽然其实就是一种语言。

    最后的最后,克罗地亚现在发展的还不错,跟中国关系也不错,希望越来越好。哦当然了,还有帕维奇的塞尔维亚,虽然别人的事儿是内战还是独立战争咱们不好评判,总还是希望和平安定。


    首发同名公众号。

     3 ) 关于爱与歧视,这部豆瓣8.2分的电影,用四个性格迥异的人佐证

    片名/克罗地亚宪法

    导演: 拉伊科·格尔利奇

    编剧: 拉伊科·格尔利奇 / 安特·托米奇

    主演: 内博伊沙·格洛戈瓦茨 / 德扬·阿西莫维奇 / 瑟妮佳·马林克维奇 / 博兹达尔·斯密贾尼克 / 玛拉登·赫仁 / 玛蒂贾·希吉尔 / 兹登科·杰尔克 / 罗伯特·乌格里纳 / 泽利科·科尼斯内特 / 伊莲娜·乔瓦诺娃 / 卢卡·德拉季奇 / 达丽娅·洛伦西 / 泽利科·杜夫尼亚克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克罗地亚 / 捷克 / 斯洛文尼亚 / 马其顿

    语言: 克罗地亚语

    上映日期: 2016-09-03(蒙特利尔电影节) / 2016-10-06(克罗地亚)

    片长: 93分钟

    又名: The Constitution /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IMDb链接: tt5545674

    剧情简介:

    影片围绕住在同一楼却性格迥异的四个人物所展开。弗耶科是一名研究克罗地亚历史的高校教授,因一晚被一群恶徒所伤而在医院里偶遇了住在同一栋楼的护士马娅。在弗耶科离院后,她依然悉心照料着他和其年迈卧床不起的父亲赫尔沃耶。为了报答马娅的恩情,弗耶科则去帮助马娅身为警察的丈夫安特通过克罗地亚宪法的考试。由于种种诸如信仰、宗教等因素,相互之间的摩擦无从避免。但同时,他们却在逐渐地因这些摩擦而发现了人性的美好,并且相互敞开了心扉。

    |本文一共1567字,你数一数看对不对

    平凡人的故事才是好故事,这个世界并不是整天都有着太多的名人或者豪强存在的。那些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或许更加的精彩。而我们去发掘这样的故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但是依旧是会有很多的导演去关注这些人,或者会将目光集中在这些人身上。因为任何一个故事,只要你肯发掘,那么背后显露出来的那些让人惊讶的部分会是叫人难以遗忘。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着让人难以提及的过往。或者一个光鲜亮丽的人的背后,永远都是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故事,但是故事的主体却是因人而异的。楼上楼下,教授警察。这些我们所常见的身份背后,总是会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楼上的教授,这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人。这样的人群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地方都会有着一定的地位。正如这个教授一样,他最后依旧是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帮助楼下的警察在今后的工作中变得更加的顺利。但是对于这样的人,谁又能想到他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性别错乱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性恋呢?看似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但是总是有着另外一面,让人感觉到惊讶的身份。

    白天是受人尊敬的教授,但是夜晚却变身一个浓妆艳抹妖娆的异性。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尊贵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抑郁会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在于它的学生交谈中提及了自己时常会有自杀的冲动。抽屉里的小手枪印证了这不是一句空话。但是教授却依旧是坚强的活着。因为这个世界总会有美好的一面的。我们不能总是用黑暗来压抑光明。

    教授的父亲,一个长期瘫痪的人,对于生活也是有渴望的。他也有正常的需求,也会在和别人进行接触的时候涌现出来一些冲动。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被生活抛弃了的人,但是总是会有人在极度苦困的情况下求生。这似乎是比教授更加悲催的人设。但是即使是自己年事已高,但是依旧会保持着不错的精神。最后的最后我相信这位父亲是在安静中辞世的。弥留之际必定不会太过于冰冷。

    楼下的警察其实是一个我们站在教授角度看的底层的人。干着我们平日里看见的一些琐碎的事情,但是却没有放弃生活。他虽然是教授口中被排斥的异族人,但是依旧是用自己的能力努力的活着。为了一次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测验,也几乎是动用了自己的能量去全力以赴。

    或许他比不上教授这样有才华,但是依旧是有着不错的品性。对于教授的事情总是会用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或者这就是这个小警察的感恩。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教授会使用自己的政治观点去抨击警察,但是依旧是没有打消,警察的那颗惩恶扬善的心。

    警察的妻子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和警察一见钟情之后,却没有迎来一个幸福的结局。意外让她丧失了成为一个母亲的权利。因此生活中虽然也算是美满,但是缺少了很多的温存。丈夫的酗酒以及家里缺少孩子的笑容使得她渐渐的失去了自己美丽的面庞。岁月没有放过这个可怜人。但是她却是依旧没有轻易的向生活低头抱怨,而是勇敢的努力的向前。

    她会屈尊去照顾一个瘫痪的老色鬼,只因为教授给的酬劳多一些。她会为了自己的丈夫的前途去对一个曾经侮辱过丈夫的人家政服务。原因仅仅是为了改善现有的生活环境。不幸的躯体之下总是会有着一个不放弃的灵魂。当教授给她自己的母亲的衣服的时候,能看得出来,她是发自内心的欢欣。

    四个性格迥异却又不放弃希望的人,聚集在了一起,然后发生了很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故事。或许这就是生活本身。当你走进别人的世界的时候,你所看到的并不仅仅都是欢乐的一面,或许会和你之前所认知的所有的行为都焕然不同。这才是正常的人,正常且普通的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所能够接纳的却不尽相同。

    四个性格迥异的人,四个平凡的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都是不尽相同。结尾处的每一个人的欣喜或许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开始,或者又会和昨天一样。但那又有什么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需要学会接纳那些自己所不喜欢的成份。生活或许并不冰硬,或许你所不知道的地方还留有余温。

     4 ) 以小说大,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大小世界

    首先要呼喊一声的是:千万不要被电影的名字吓到了!不要害怕!乍看名称第一感觉就是个宏大叙事的电影,(就如《革命之路》一样,还以为是一场血雨腥风的社会革命!),实则是一个小而深的故事(一个以小见大的电影)。

    海报

    说起克罗地亚,除了最近的世界杯,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还能想到什么?「克罗地亚之春」? 历史、文明、冲突纷争这东西,广袤的大中华有,有人类存在的土地上一直都有,只是大家的语言不一,宗教不一。

    克罗地亚这个早在史前就有人类居住的地区,如今大部分的居民为克罗地亚人(大部分信奉天主教),而塞尔维亚人(大部分信奉东正教)与其他少数民族整个占比约10%。

    而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的民族对立,自南斯拉夫王国时代(1929年成立)就已经存在。直至当代,克族人与塞族人因民族对立依旧会引起战争,比如「克罗地亚独立战争」(1991年-1995年)。

    巨型破裂镜头雕塑

    先看看导演何许人也:拉伊科·格尔利奇 (Rajko Grlić 有没有朋友告诉我他的名字该如何发音吗?Google 太弱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今年71岁,也可以称作是爷爷了。 )克罗地亚人。

    其作品《大师太棒了》( Bravo maestro) 提名了1978年戛纳金棕榈,而对于很多西方媒体来说,让他被家喻户晓的电影是《荒唐军令》(2006年,Karaula)(再说一遍,不要被名字吓到。)《克罗地亚宪法》沿袭了《荒唐军令》的特征:小故事,大格局。

    Rajko Grlić

    探讨的议题也相似:历史、民族对立、人类个体在如此环境下的命运。

    可能有朋友就会说:哦,《明月几时有》也是如此,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命运。我打包票,它们之间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不信你去看。

    这是一个邻里之间的故事。两个家庭,楼上楼下,主要人物3-4人。

    楼上住着耶克斯拉夫(克罗地亚人)和他需要照顾的年迈卧床的父亲(曾被囚禁于布莱堡,请维基「布莱堡屠杀」)。白天他是一位非常有社会地位的教授,夜晚则异装为女性(名为卡拉琳娜)出行。因其同性恋的身份不被父亲接受,被街头小混混群殴受伤,楼下的护士玛雅主动予以帮助。她希望的回报就是教授帮助她有阅读障碍症的丈夫「安特」(是位有塞尔维亚血统的警察,曾参加过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复习《克罗地亚宪法》,以通过考试。

    照顾父亲

    因是同性恋被群殴

    安特在耶克斯拉夫家学习

    《克罗地亚宪法》的考试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玛雅与耶克斯拉夫逐渐成为朋友,而安特与耶克斯拉夫却因民族、个人偏见发生争吵,最后耶克斯拉夫的父亲去世,生无可恋的她(已异装)去往爱人波波自杀的长椅准备了却残生。

    耶克斯拉夫送玛雅自己做的衣服

    玛雅照顾 耶克斯拉夫

    父亲去世了

    它同性恋题材的标签,但它并未耽溺于「同性恋」本身。同性恋的标签使耶克斯拉夫饱受歧视,生活艰难,内心煎熬,但同时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弱势者,他带着自己的偏见与执念:同性恋这个标签带来的伤害、克族人与塞族人之间的长久对立带来的创伤战战巍巍地生活着。他的生命看似坚强,实则脆弱无比,他随时准备着用子弹结束这些负担。

    耶克斯拉夫

    耶克斯拉夫因同性恋被群殴了之后,跟病床上的父亲说支撑不下去了;在他与楼下的安特发生激烈的争吵后他看着抽屉里的枪发呆;之后他回答学生说着黑暗的日子似乎伴随一生,但他还是愿意相信生活的美好,也正是因为这些美好让他放弃在长椅上饮弹。

    自杀长椅

    楼下的夫妇过着平常的生活,养了一条黑色的小狗。他们喜欢吃,喜欢骑摩托。身为警察的安特一直在寻找在香肠里塞玻璃渣的虐狗份子,一面也在寻找攻击同性恋的神经病,同时他面临着《克罗地亚宪法》的考试。由于此前的战争导致孩子流产,玛雅无法生育,夫妻俩一直梦想着能领养到孩子。故事最后他们赶到自杀长椅,请耶克斯拉夫做他们未来孩子的教父,并且都已经想好孩子的名字,耶克斯拉夫或者卡拉琳娜。

    玛雅与安特

    玛雅与安特

    生活内容与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类都大同小异,楼下的夫妻梦想着领养小孩、喜欢飙车、梦想着住更大的房子、想要抓到虐狗的变态,甚至只是想要通过一个考试;楼上的只是想要得到父亲的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做自己喜欢的衣服化喜欢的妆。

    故事设计小而巧,日常的生活看起来点滴琐碎,实则生活在克罗地亚的人们背负着历史与民族,这些都是现下人们之间互相伤害的武器。

    玛雅做了个甜点与耶克斯拉夫一起品尝,他津津有味的吃着,而当知道是有关东正教的食物时,他不由自主地放下手里碗;小时候被塞尔维亚警察起伏的创伤与愤怒留在耶克斯拉夫的记忆里,使他对安特恶语相向……

    但让人欣慰的是,导演(也是编剧)给了观众一个温暖阳光的结尾。这应该也是老爷爷希冀的:无论同性恋异性恋,无论克族人还是赛族人,都是自由与平等的,如克罗地亚宪法里所描述的。

    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女性具有爱与温暖的强大力量,女性能挽救世界。(😝)

    一些思考:

    《太平轮》、《建国/建党大业》、《南京、南京》、《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等这类关于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感觉目前的中国导演思维倾向还是「以大叙大」,「表小表大」(好像是要说战争或者时代对于个体命运的影响,表现形式确实无论是大时代还是小人物都流于表面化,更多的是在渲染一种气氛,而这种气氛留给人的还是「大」的感受,而非深入个体,对于个体与时代/历史有所思索。)


    最最后,关于一直在变动与修正的克罗地亚宪法,有兴趣就读一下吧:

    克罗地亚独立前,曾有过3部宪法:

    * 1947年宪法,确认了克罗地亚作为南斯拉夫联邦成员国的地位;

    * 1963年宪法,规定克罗地亚人民共和国改为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74年宪法,规定上自议会下至社会各领域都普遍实行代表团制。

    由于克罗地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南斯拉夫国家的一员,所以有必要提一下南斯拉夫通过的各项宪法:1918年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成立,1921年通过宪法;1931年亚历山大国王为实行独裁统治颁布了新的宪法;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次年颁布了宪法;1953年第二部南联邦宪法产生;1963年颁布第三部南联邦宪法;1974年颁布第四部南联邦宪法。

    1990年7月25日,克罗地亚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改了国名、国徽和国旗。目前的克罗地亚共和国宪法是于1990年12月21日经议会通过后,于次日正式颁布的。

    2000年初,斯捷潘·梅西奇当选总统。他在大选前承诺,将修改宪法,加强议会民主,削减总统权限。在他当选总统后,便于当年3月初组成了修宪专家小组并于4月初向议会提交了宪法修改草案文本,但因总统、议会、政府各方意见难以达成一致,直到11月修改宪法的决议才获得议会两院2/3议员通过,而且关于取消议会州院的建议因州院议员反对仍需继续协商。

    2001年3月28日,克罗地亚议会代表院通过第三次宪法修正案,决定撤消议会州院,实行单院议会制。

    (资料来源:《克罗地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010年04月19日)


    【完。】

    文丨BY 岳漟 图丨影片截图/网络

    本文原载于「添糖电影院」(微信号:BrilliantFilms)公众号,欢迎关注,第一时间打开新的电影世界。

    电影那么多,你在看什么?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添糖电影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5 ) 在薄情的世界里依旧深情地活着

    全片融合了克罗地亚的政治、居民出身背景、民族、宗教信仰和性取向等各种有形、隐形的社会及个体冲突,宪法所叙述的人人平等的条例仅仅是生冷的印刷文字,而宪法的实施与否则由人性决定。

    痴情的同性恋男教授痛失爱人近一年,白天是学校里一本正经的知识分子,也耐心照顾着残疾瘫痪的老父亲,夜晚则将自己精心打扮为美丽妖娆的贵妇,听着生前担任乐团首席提琴家爱人录制的音乐黑胶片,用酒精麻痹自己失去他的现实。若不是被街上激进的反同性恋分子打伤至医院,他与楼下地下室的邻居夫妇便不能由陌生人般地礼貌招呼变为前期冲突不断、后期互帮互助的友善邻居,最后成为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挚友。

    邻居妻子与丈夫相亲相爱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对话的细节里,教授将自己母亲的遗留的漂亮裙子和自己的口红赠送给邻居妻子,并教她如何提高化妆和服饰搭配技巧;邻居丈夫时刻惦记犯案致伤教授的嫌疑分子,最终缉拿归案;教授在老父亲去世后对生活完全失去念想准备轻生之夜,邻居夫妻即时找到了他,鼓励他继续好好一起活下去,因为无论生活多么破碎不堪,但依然有美和爱在其中。

    基调悲伤的电影里源源不断地涌出人性之真善美,最是令人感动落泪。

     6 ) 睦邻如街坊,睦邻友好就是淡化扯不清的相互伤害的陈年往事,将关注焦点放到今天的基于普世价值的人性共通上来


          生活在同一栋大屋内的街坊,他们是与瘫痪父亲相依为命的老gay教授和一对喜乐的底层夫妻(警察和护士),他们原本没有任何交往,却因为男主人公遭遇了仇恨同性恋青年暴徒的殴打而展开了邻里互助。

          男主人公是占国家人口80%+的克罗埃西亚族的上等阶级、高知分子、教授克罗地亚历史,和大部分克罗地亚人一样,他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死后遗产全部捐赠教会。

          其父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现已瘫痪在床,从剧中人称其父为纳粹可知,他应服务过二战期间德国在克地组建的傀儡政权克罗埃西亚独立国(约等于汪精卫系吧),由于“克奸”污点曾在战后遭到南斯拉夫共产党政府迫害,彼时铁托领导的塞族权力机构对克族压迫也是民族矛盾又一笔血债。前尘往事伤心泪,经历了60年代的“克罗地亚之春”的区域抗争和90年代的东欧解体、和历时数年的独立战争,终于获得了独立国家地位的克罗地亚拥抱西欧,积极入约入盟,如今在前南斯拉夫分裂出的诸国中克罗地亚经济最好,已跻身世界高收入国家之列。与历史进程相对应,男主人公在独立后也被“落实政策”,成为了有钱的富人,且凭贵族家荫能与高层门路,以血统身份看原本应是稳稳的拥护民族国家的社会主流之代表(他家显眼处高挂的托里斯拉夫一世像,系克族历史首位国王)然而在个体生命方面,他又是少数族裔,是被唾弃的同性恋者。

          与之相对的,他的底层邻居夫妇,一个是警察一个是护士。

          警察是个粗人,爱喝酒、会动粗、学习能力差(通不过宪法考试),但他有爱心(爱狗如子)、凭淳朴的人性天然维护人人平等(不歧视同性恋)、有正义感(出手帮邻居赶走骚扰者),哪怕吃力不讨好。

          就是这个老粗警察,其实是占国家人口仅4%的留在了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由于了铁托时代塞族政权的劣史,塞族被排斥在警察系统之外,这是他的身份之困。可是有一颗正义心的他是多么渴望当个手肯定的警察呀。

          警察的老婆是个护士(身份象征),她成为了四人之中的软化剂。

          她因为爱情嫁给了塞族人,出于热心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邻居,她请求教授辅导老公学习,在两人发生冲突时从中说项,她与老gay成了闺蜜,学着他的样子也把自己打扮起来。



          她因故不能生育(克罗地亚被评少子化国家世界第一),她积极申请领养无论男女(鼓励移民的开放政策),她有一个三口之家在大房子生活的幸福梦想,但并没有为了追求幸福去做坏事伤害人,她甚至阻止了男主人公在父亲死后(完成了仅剩的任务)随仙逝的爱人殉情,她给了他一个当教父的新任务。有句话怎么说的?世界和平靠妇女。

          大屋好似克罗地亚其国,不相往来的邻里就如国内的族群分隔,有钱的克族邻居与没钱的塞族街坊,核心人物关系稳健地切中作品主题,后续只要写人物写人情就可轻松以小见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睦邻如街坊,睦邻友好就是淡化扯不清的相互伤害的陈年往事,瘫痪(失去机能)的老父亲(历史)终将死去,中坚一代应将关注焦点放到今天的基于普世价值的人性共通上来,比如一部将人人平等写在头条的《克罗地亚宪法》。由此,大家(前南斯拉夫地区合作共荣)才能携手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养父母和教父仨人一起养孩子)。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正能量满分。
    舞台剧演出剧照

          影片《克罗地亚宪法》,先有舞台剧,后改编电影,在简单的戏剧关系基础上,隐喻出克罗地亚社会现状的方方面面。一些细节:治不住的虐狗人代表这个世界总有控制不住的疯狂变态的恶;天主教的男主拒吃东正教的美食之前也赞叹“真好吃”呀,美食无国界;先富起来的克族教授教文化水平低的塞族警察学宪法(现代国家秩序),虽然傲慢但也是事实;左拳牢记右拳调取,左右互搏才能相得益彰……说到底,核心戏剧性要扎实,复杂的隐喻才能无论怎么埋都合理。

     7 ) 摇摆人弗耶科的情绪//

    实在让人感叹啊
    表现至阴至阳的男主弗耶科在镜头捕捉间所表现的气质让人感觉恍若两人
    作为传授政治学的高校教授以及极其硬派的面部轮廓
    都很难让人联想到其身穿古典裙式与丝袜的场景
    最为印象的镜头或许在弗耶科发现其父在病床死后
    弯腰头抵着头发出 "Papa"的啜泣声
    当发现幼年的弗耶科身穿母亲内衣时
    虽然父亲的默不作声
    但也暗示着默认的态度

    这部围绕”政治 宗教 性向”充斥的矛盾与复杂到最后克族与塞尔维亚族、东正与天主教人的矛盾和解

    引用片中的话说 "古希腊的帝里斯有一对由同性恋组成的精英部队,当他们上场杀敌的时候,他们清楚,他们不仅为国家而战,也是为爱人而战“。

    他们理当想清楚了,当信仰天主的弗耶科答应为信仰东正的邻居孩子做教父的时候,无论信仰如何,他们奋战且生活在同一个国土,而任何一个人,也都不能因为性向失去爱和失去爱人的能力。

     短评

    我们都是从多小的窗户望向这个世界

    2分钟前
    • tunight
    • 推荐

    非常巧妙,你能想象有部片子叫你国宪法吗

    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歧视未必是心存伤害,而是心存差别。被流氓殴打的异装癖同性恋教授饱受社会歧视,而他本身却在歧视生活在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籍警察。父亲深深藏起的纳粹军服、男人悄悄剪裁的女性裙装、变态偷偷放置的玻璃香肠、警察默默背诵的国家宪法、女人暗暗幻想的富人之梦。这个世界歧视遍布,请给异类一丝包容。

    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195946/

    13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推荐

    难以抹淡的偏见 一个弱势群体歧视另一个弱势群体 人人平等的克罗地亚宪法却能熟稔于心 口号式的宣言听起来有多耳熟 这部电影就有多讽刺

    17分钟前
    • 办公室摸鱼冠军
    • 推荐

    安特:你到底怎么想的就要自杀,别这样,你总能再找一个啊,你知道这世上有多同性恋吗?我们每天晚上都能抓到,我可以把他们的档案拿来,你随便选,管他是高的、矮的、瘦的……是要多爱一个人、用情多深?才会在其离开人世,依然恋恋不忘、铭记于心?弗耶科如此,《火车司机日记》里的伊利亚亦是如此。

    2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竟然会有这种直白简单又好看的政治家庭片。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兼受歧视的同性历史教授,一个竟然替克罗地亚独立而参与过八月风暴行动的“塞奸”警察(而今塞族在克不足4%)。同性异装癖教授老爸是将死的前法西斯乌斯塔沙战士,而警察老婆也算是爱上敌人的“克奸”。试问街上的萨格勒布小混混,是先打死死基佬呢,还是先打死抓他们的塞族警察?第一次去萨格勒布,我还偏偏住了个不敢在单位出柜的中学历史老师家,全圣日那天,带我去墓园看他爸妈,他也顺带对着图季曼墓碑鞠躬。感觉几乎是对着这个沙发主故事拍的。电影中的民族主义同性恋,辩称,古希腊底比斯就曾有过一个强大的同志军团,既为自己而战,更为爱人而战。故事也是按能想象的和解温情方向发展,似乎巴尔干困境就只能靠少数派来慢慢解决。

    25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同性恋与塞族人是克罗地亚的少数群体,对彼此却也抱有最深的偏见,偏见源于对差异的不理解,它带来恐惧,恐惧引起仇恨。父亲的纳粹军服、男人的女性裙装、虐狗犯的玻璃香肠、女人的富人之梦,在基于“自由”与“平等”的宪法的荫蔽下,不可杀死。

    28分钟前
    • 子弹
    • 力荐

    举重若轻,不多不少,细节里见真章。这部电影仿佛是克罗地亚社会的一个病理切片,故事挖掘到这个深度,我给满分

    33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非常喜欢这个节奏,几个人物立体饱满。男邻居准备宪法考试为主线,开始是克族和塞族的历史矛盾,到最后请教授做孩子的教父为两个民族的和解(或者说编剧的一种美好愿望)。谷歌一下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历史恩怨会比较有帮助。教授的异装癖故事为辅线,寄托了克罗地亚未来对LGBT更包容开放的努力方向。

    35分钟前
    • 花果山望妻石🎩
    • 力荐

    超乎意外的好看 感谢电影节 SIFF

    37分钟前
    • ABCD的D
    • 力荐

    原来亨德尔可以这么悲伤,原来人类关系可以这么美丽可爱。我觉得我要爱死爱死爱死这部电影了,它几乎把克罗地亚社会的绝大多数问题,关于宗教同性恋历史种族矛盾都冗杂在一起讲了,但是却一点一点都不浅层!可爱的笑点,沉默的泪点,看完鼓掌到手红泪流满面!就像片里的台词,这是我们共同的亲爱的国家

    39分钟前
    • 小清明
    • 力荐

    角色很少,矛盾很多,好在是暖心的,看得舒服。(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满嘴脏话的少年,什么都没经历过的他,何以心中充满如此多元的仇恨?这样的新一代,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的都是什么样的故事?)

    44分钟前
    • 哔呣咣啵の哸啐
    • 还行

    本来对如此题材的影片兴趣不大,但此片拍得相当有趣。通过两个并非典型的克罗地亚相邻家庭,展现克罗地亚社会的现实。导演对一些敏感话题均有所涉及,但度拿捏得很好,不让人讨厌,而且影片诸多幽默的桥段,让人体会到一种真诚与感动。

    4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看到了萨格勒布大教堂

    53分钟前
    • 糖紫
    • 还行

    影片围绕住在同一楼却性格迥异的四个人物所展开

    55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边缘题材啊,是我们大陆没有办法去创作的,真希望,我国也能拍些这种类似的电影,宗教,同性等等

    57分钟前
    • 儒家颜路
    • 推荐

    我们被自己的过去牵绊,却仍放不下对他人的偏见。

    1小时前
    • 康报虹
    • 推荐

    所有深情都从容,不把任何议题(同性恋、民族、宗教)当做煽情噱头,最后俗套地回归到情节剧式的主题上,反而有一种难得的质朴感。痛苦永远无法摆脱,但是“毕竟世上还有那么多美男呢”。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

    一栋楼,两户人,折射出克罗地亚的各种社会现象。 有宗教、民族和性向,有偏见、误解和包容。善恶美丑皆是生活,活着才能感受生活。配乐很有格调...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