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一百年很长吗

    一百年很长吗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黄忠坚,张雪菲,夏汉广,黎婉珍,阿合特,叶尔波拉提,乔龙,陈功完,翁景钟,苏瑞凤,翁碧茹,翁碧婷,翁碧华,沈佰和,李云鹤,李晓洋,李兆霖,廖凯艺 

    导演:萧寒 

    猜你喜欢

     剧照

    一百年很长吗 剧照 NO.1一百年很长吗 剧照 NO.2一百年很长吗 剧照 NO.3一百年很长吗 剧照 NO.4一百年很长吗 剧照 NO.5一百年很长吗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是一段传承的历史,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是鲜活的一辈子。十几组人物,十万公里的行程,一年的跟拍,《一百年很长吗》寻访了十余组古老的手艺、延续百年的小店,将目光聚焦在命运与手艺纠缠在一起的人身上,从他们同你我一样的生活中探寻手艺如何与生活为伴,支撑着一门手艺流传下去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长篇影评

     1 ) 人活在世间,我们应该始终努力追求些什么?

    一、观看目的与主要内容:

    一共九集,每集29分钟左右,一共有九个主人公的生活记录,而纪录片主人公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职业的手艺人。比如,马鞍制作者、酿酒师、舞狮、狮头制作者、琵琶制作者、卤肉饭制作者、文物修复者等等。

    ▪️一家五代都在坚持的翁记招牌——卤肉饭,爸爸因为生病,双胞胎姐妹放弃读大学,帮忙与回归家庭。在五星级酒店管理的大姐回来帮忙,一家人都在制作卤肉饭。大姐重视创新与宣传与双胞胎姐妹的坚持传统与简单发生了经营冲突。

    ▪️枇杷制作者李师傅,七十几岁了因为年龄大,决定制作最后一只琵琶。他的手工艺坚持终生包修,制作琵琶已经四十几年了,也得了一种粉尘的职业病。他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因为容易受伤,不能够赚钱而拒绝,又寄托在小孙女身上,希望她能够学习琵琶。

    ▪️马鞍的制作者,他的儿子都没有学习,制作马鞍是他的生存本领,他也因为小儿子结婚,欠了一些钱。后面,他买原材料有一种豪气与爽快。面对欠债人,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自尊。他的小儿子愿意给你堂弟捐肾,为此他的媳妇还和他大吵一架,他的捐肾理由,只是觉得如此年轻的生命太可惜。

    ▪️中专学历的黄忠坚,他出身农村,没车、少存款、没房,纪录片的镜头就是他和谈恋爱4年的女朋友准备结婚,岳母岳父不同意,他卖贷款车也是因为岳母觉得没面子。而坚持自己的梦想,弹吉他和武术的热情一直都是他的梦想,他上班的工作就是房屋装修。而生活的磨难接踵而至,他的孩子可能先天心脏病、后面克服过来了。他们登记了结婚,他们的结婚、舞狮子、唱歌也是他快乐的时候。(像极普通人的生活困境,更让引起我的共鸣。)

    ▪️一家人都是大沙漠中的文物修复的工作者,爷爷八十几岁仍然坚持工作,不仅仅儿子继承工作,孙子与孙女是博士文凭,也是坚持坐着文物修复的工作。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熏陶和影响特别大。

    二、经典语录:

    1. 一百年很长吗?它长成了一段历史,短

    成了人的一辈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为钱发愁,为命挣扎,但是每个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战着生活。他们窘迫,也曾得意,哭过,却还没有丧失笑的能力。

    2.一百年很长吗

    如果人生真的有

    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

    无非就是简单的两点

    有一个你爱的人

    有一件你愿意做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事

    三、获得与思考:

    ▪️人生观: 每一种人生选择都值得尊重 过去执着于成功的人生标准,并且瞧不起夕阳产业的落后,但更可贵的是——普通的薪水、全心全意的投入、高标准和高要求、巨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尊重多元与差异:一种金钱标准衡量一切是自己的狭窄 过去,总是有色眼镜和偏见看待“夕阳产业”。其实,你会发现不同产业的优秀手艺人都有些相同的特质:1.全心投入 2.高目标 3.大量的练习与实践 4.成就感和反馈

    ▪️人生总是酸甜苦辣咸,不要执着于甜蜜,接受生命中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少一些执念,你会活的更加幸福。

     2 ) 一天这么长

    一百年很长吗?(忍不住又想拔高了)小时候总觉得以后自己能建功立业,名留青史,再不济也能考上名校,长到现在这么大,慢慢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不得已,不顺、琐碎、鸡毛蒜皮,自己也不过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去发掘和体验生活中的小确幸,就已经非常珍贵了。作为天生就喜欢多想的人,看到片中的手艺人的生活,纵使父母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还是觉得非常遥远,这样日复一日对手艺的精进和脚踏实地的劳作,不会成为我的追求,但当我追求自己痴迷的事物时,也会有相似的精益求精和心满意足吧。 人生百态,百态里也有太多共性,不是职业、不同性格、不同遭遇、不同相处模式,也有相同的忧虑和幸福,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每个人也都有答案。“一百年过完了,发现它也不比一天长” “工厂体系的诞生事实上瓦解了工匠和他们事业的亲密关系,而这正好是工作伦理所追求的……在工厂所有者掌控的纪律之下,重塑全心投入、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作态度,以及艺术级的绩效。然而,这些追求,是过去的工匠在自己掌控工作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在想,现代化的发展,这些传承已久的技艺又该何去何从。

     3 ) 一百年很长吗

    一百年很长吗 如果说人生 真有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 无非就是简单的两点 有一个你爱的人 有一件你愿意做一辈子 也不厌倦的事 一百年很长吗 也不长 无非就是你喜欢做的事 能在后代的身上延续 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回荡 酒喝光了 和亲人们欢聚痛饮的记忆 却留下来 记忆比人的生命走的更远 带着喜悦做出来的东西 也许会在心里停留的更久一些 一百年很长吗 它长得像世世代代的守护 短得像昨天才遇见你 它长得像对手上活计的痴迷 短得像一辈子 它长得像追逐梦想的脚步 短得像一夜之间的成熟 一百年很长吗 怀着热爱走过的路 就不嫌漫长 一百年很长吗 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 跟动辄上千年的文物比 一百年短暂如同一个清晨 手艺人的生命 融入某个更广阔的存在 无名 然而坚韧的流传下去 虽然过来人告诉你一百年并不长 但是置身于自己的命运 每一个幽暗时刻 仍然需要自己奋力度过 一百年很长吗 它长得像一段忐忑未知的等待 短得像你脆弱时我拉住你的手 它长得像一段苍白困惑的青春 短得像一出古老的戏 它长成了一段捉襟见肘的日子 短如一个灿烂自信的笑容 生活的答案也许不在他处 可能就在这日复一日里 付出劳动 换回幸福生活本身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 我们寻访了一些古老的手艺 延续百年的小店 和小店相依为命的手艺人 我们也试图回答一个问题 手艺是什么 对有的人 手艺是养家糊口 对有的人 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 带着祖先的庇护 是生活下去的力量源泉 对有的人来说 手艺是个人生命融入无限的时空 对有的人来说 手艺是热情与梦想 超越平凡生活的支点 有人把手艺当做职业 相信付出就有回报 有人把手艺当做道路 试图走出困惑 而对于大部分手艺人来说 所谓的工匠精神 不过是匠人的自尊 自律和自我成全 手艺之道没有捷径 也异常枯燥 然而一直做下去 技艺就会从内部打磨着手艺人 使他们的人生在平凡中 散发出不一样的光

     4 ) 一百年只够一生

    特别的缘分让我看到这部纪录片,一部用问句做题目的纪录片。有的人很不喜欢问句,也许是因为明知道心里答不出标准答案,所以畏惧被提问,比如这个《一百年很长吗》,要我说,不长。要我说,所有的问句都没有标准答案,反问句除外。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一百年很长吗》导演也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这很风马牛不相及,这“一百年”拍得很无厘头,“故宫”就很端庄,很纪录,很科学。“一百年”给人轻松的感觉完全是因为导演本人为全篇做的旁白,而文案,和导演的解说很配,配到你以为根本没有什么文案,都是导演看着片子信口说出来的,就像这部九集的片子里面每一位出场的手艺人那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还有做黄酒的沈老头大晚上冲凉的片段。

    看这部纪录片的全程我都很亢奋,因为舍不得错过任何一帧镜头,九集的体量我看了很久。看完之后我很落寞,仿佛流水席的宾客散尽,喧闹和热情都只剩下空落落的棚子和失去舞台的残羹冷炙。为什么其他纪录片很少带给我这样的感触,我想一是我喜欢导演说话的调调,再一个就是我喜欢导演导筒下的这帮手艺人生活的调调。导演用了一百年很长吗的设问句,在每一集的片尾自问自答,每一集答案都不一样。在我理解就是长的是岁月的绵延,短的是人生的过客。即便人生几十年如一叶扁舟飘过时光长河的一小段,那也是生活的绵延,生趣的绽放。第一集就出场的年轻人黄忠坚,说不上是位真正意义的手艺人,这好像与全篇的基调有些些偏差,然而就是他,唯一一位贯穿九集的时而如草芥时而如草莽的普通人,跻身片中其他或操持百年老店或接受NHK采访或身怀绝技的花甲古稀耄耋老人不同,他磕磕绊绊走在他人生一百年的起步阶段,又好笑又好哭——我第一次看纪录片在真实人物经历上流泪。他玩得一手的好手艺就是“活着”。他犹如一根倔强的藤蔓,闪转腾挪,顽强地串起一部纪录片,我想对他说,小黄,好好活,我是你山顶的观众,虽远亦感动。

    如果人生果然百年,那我也已然跑到中场,剩下的部分,就向片子里的生活高手们学习,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这人世间奇妙的种种缘分。

     5 ) 不到500人看过,吐血安利这部新出国产良心片

    2016年,一部低调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没有明星、没有炒作、也没有噱头。

    但,它却以这个时代稀缺的匠人精神打动了无数人。

    豆瓣上,超过8万人评出9.4的高分。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说的正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时隔三年,其导演萧寒又带来一部良心作品——

    一百年很长吗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这部纪录片就出过电影版。

    主创团队用了一年的时间,走了十万公里的行程,寻觅深藏在茫茫江湖里的匠人。

    最终,在大银幕上为我们呈现了佛山的舞狮人黄忠坚,以及在新疆做马鞍的老爷子阿合特的人生故事。

    在这一老一少、一南一北,一动一静的两段不同人生里,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执着与感动。

    而这部新出的剧集版《一百年很长吗》,可以说是电影的扩充和升级版。

    它所到达的地域更广,捕捉到的人物也更多。

    目前豆瓣上不到500人看过,但评分也高达8.8分。

    和电影版殊途同归的是,片中的每一个主角,都在默默传承和守护者中国的传统手艺。

    1

    我在绍兴酿黄酒

    俗话说得好:“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

    作为绍兴酒的发祥地,东浦素有“酒乡”之称。

    早在宋代,东浦就已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

    近千年过去,东浦的酒更是享誉八方,名气甚至冲出了国界。

    被日本NHK电视台采访过的沈佰和,就是一个酿了几十年酒的“酒痴”。

    酿一坛好酒,要从选一个好的酒缸开始。

    每到酿酒的时节,老沈就会像收废品一样,去挨家挨户地上门收旧坛子。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收一个旧坛子要五块十块,而买个新坛子也就十五块,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

    这里面其实大有讲究——

    旧坛子虽然破旧,但是由于有包浆,所以用起来比新坛子更妥当。

    收回的旧坛子,要放在太阳下晒二三十天,这个环节叫做“露缸”。

    缸有“日晒夜露”的说法,被晚上的露水滋润和白天的太阳晒过后,才能正式用来酿酒。

    不仅酿酒的缸十分讲究,米也是要经过精挑细选。

    颇有名气的“香雪”酒,要用七月收割后的早稻。

    将晶莹剔透的糯米铺满箩筐,充分洗米、浸泡后,才能进入蒸米的环节。

    把糯米蒸至颜色发深,再浇冷水冷却至24至28度。

    随后对米进行发酵,40小时后出甜酒酿。

    当甜酒酿漫至一定程度,再放入麦曲,这就是前发酵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对于温度、计量的把握,并无其他工具辅助,全靠老沈多年的经验。

    “酒痴”的称号,绝对不是白来的。

    黄酒压榨后的酒糟,拌入谷糠发酵后蒸馏,就成了烧酒。

    在吊烧的环节,对于火候的掌控则显得尤为重要。

    而烧酒香不香,则和酒糟放置的时间长短有关。

    老沈的酒糟都放置了一年以上,制出来的烧酒才又香又醇。

    说起来,老沈一家的三个兄弟,都酿了一辈子酒。

    但即便是年纪最小的老沈,如今也已经74岁了。

    家中年纪最大的大哥,由于身体不好已经不再酿酒。

    唯有老沈在这个行当默默坚持,把酿酒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也正是在老沈这样的人的坚持下,才让手工酿酒的传统手艺,成为绍兴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我在苏州做琵琶

    72岁的苏州人李兆霖,做琵琶已经55年了,

    从17岁进入苏州民乐一厂开始,老李就开始了和琵琶相伴的一生。

    对于做一把琵琶而言,内膛是最难的部分。

    因为内膛是琵琶发音的关键部位,面板振动靠它反射,这也是做琵琶最重的活。

    然而,在整块木头凿出梨形内膛,需要面对各种微妙到难以标准化的弧度。

    不论深一点还是浅一点,对琵琶最后的品质的影响都极大。

    而此时老李能凭借的,也只有这几十年的经验所带来的直觉。

    内膛做好后,就到了面板制作环节。

    面板影响振动,从而对音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老李通常会选择把面板做得略厚,这样的琵琶经过振动弹开,才会有金石之声。

    粘合面板背板的胶水,也是老李手工熬制而来。

    比起化学胶水,手工胶溶于水后易于脱胶,修理起来才更加方便。

    其粘稠度、温度、使用的多少,都需要制作者的严格把控。

    老李说不出来什么名堂,但他把这种微妙的感觉叫做“分寸感”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做一把琵琶,耗费的是老李近一年的时间,并且伴随着腰肌劳损等职业病。

    而但凡经由老李之手做出的琵琶,他都实行终身保修,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不能彻底”退休“的原因。

    曾经有商人提出和老李合作,批量生产琵琶,但老李立马回绝了。

    不是他清高,而是因为手工制作本身存在局限,这也是这一行的金贵所在。

    由于粉尘职业病,老李做过两次手术,如今已经丧失嗅觉,身体也大不如前。

    他现在做的这把琵琶,很有可能便是他的最后一把。

    用老李自己的话来说:

    原以为做琵琶只是个普通的决定,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3

    我在敦煌修壁画

    李云鹤,中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级的人物。

    1956年起,李云鹤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

    在退休之后,他也已经返聘20年了。

    说起来,李云鹤进入文物修复这一行也是出于巧合。

    当年,国家号召内地青年建设大西北,李云鹤也是浪潮中的一员。

    到了敦煌后,他身边的同事都嫌石窟黑暗吓人,纷纷转去别的岗位。

    最后李云鹤无奈之下,只能从事大家挑剩的在石窟里的卫生工作。

    当他第一次进入石窟,就被惊呆了。

    从小就胆小、怕黑的他,不但没有害怕,反而被其美丽所深深震撼。

    自此之后,李云鹤就爱上了这份工作,与石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顶尖的壁画修复师,必须文武双全。

    文,要会修文物;武,要能蹲在地上和泥巴。

    壁画修复的工作,也并不是只和泥巴打交道。

    他要求修复者具有绘画、雕塑的功底,也需要掌握一些物理、化学、材料材质等知识。

    像老李这样的壁画修复师,既是匠人,也是艺术家。

    在李云鹤的职业生涯里,参与过莫高窟、榆林窟等多个地方的文物修复,足迹已遍布十多个城市。

    他是国内石窟整体异地搬迁复原成功的第一人,被誉为石窟类壁画修复界的“一代宗师”。

    此前,李云鹤还入选2018“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也是入选人物里年纪最大的一位。

    至今,他仍然以八十多岁的高龄,默默坚守在文物修复一线。

    像沈佰和、李兆霖、李云鹤这样的手艺人,在这部纪录片中还有不少。

    在镜头之下,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

    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从事着热爱的事业,传承者稀缺的手艺。

    并且在无声之中,也弘扬着这个时代所稀缺的工匠精神。

    回归这部纪录片的标题,它就像这部良心片抛给每个观众的一个问题:

    一百年很长吗?

    并不。

    一百年不长,跟动辄上千年的传统手艺相比,它短暂得如同一个清晨。

    一百年不长,因为每个为热爱事业所奉献终身的手艺人,都只活这一次。

    *本文作者:张不才

    < END >

     6 ) 一百年是短暂与漫长的对照

    纪录片就是一个见众生见自我的过程。这部片子剪辑流畅,可观看性高。

    一百年是一个人的时间历程,短暂与漫长的比对讨论,他者与自我的讨论。

    在“中间”哥的人生里,有热闹的江湖与现实的人生。他是一个逃避的形象,在面对生活一地鸡毛的时候,导演会把镜头给到他肢体的细节表达。有几个场景的表达都符合我所认为的纪录片的语法,现实的隔离开的景象。拜访不受待见的岳父家,二层阁楼,始终不见岳父的人像,只有对话传来,在“中间”的身上,他是不成熟的不完整的,年纪的增长并没有让他感觉到现实的恐怖,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只能如导演一样,站在镜头后,无法介入。如果可以,我想让“中间”哥一直留在广东的夜市里,但这也只是一种言情化的想象。

    时间会让人成长,现在的他每走的一步都是漫长的,时间如流水,但在这里流得格外缓慢,格外难熬。

    在绍兴的沈师傅身上,时间已过去大半。在人生的小后半段,如果只数着还有多少日子到达终点那该多么可悲啊。但是我很多时候都对生活产生无力与放弃感,那是因为我在混日子。沈师傅则不同,他的身上有一股傲娇之前,前辈们所特有的坚持与自律。那是在时间的洗涤之后,仍保存的可爱之心。

    收缸、拌酒曲等待酒的发酵,有时候是沈师傅在等酒,有时候是酒在等沈师傅。物的时间是相对漫长的,相比之下,人渺小得如尘土。也许是这份自谦,让人生过得格外欢快。从前靠酿酒谋生,但是现在仅靠酿酒却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生活,有人来学固然是好事,但是怀着幻想的人须得在未来有面对现实的实力。科技的进步,似乎隔离某些人在某个空间里,从而好将这些不追赶潮流的物象规训。

    最后文案是辣个少女哪吒的作者绿妖?少女哪吒的电影版,感觉故事细节的贴近感很高,于细节处见真实,但是故事结果比较狗血。

     7 ) 平民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真的可以让你笑到哭泣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捧红”了单馆长、王津老师以及许许多多在故宫做修缮工作的人,也捧红了许多来自故宫的宝贝们,每个人都开始谈论“匠人”这个词,开始关注传统手艺。

    2018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萧寒默默地又拍了一部记录匠人的片子,叫做《一百年很长吗》,光听名字,就随意的不行。

    (2019的剧集版甚至不能拥有评分)

    无论是主角还是镜头,亦或是被弹幕吹爆的文案,都极有默契的贯穿着这种极度舒适的随意感

    他们丝毫不讲究故事的逻辑,很多时候从一个匠人瞬间就跳到了另一个匠人身上;他们也不在乎拍到了什么,有喜怒哀乐也有逗趣拌嘴;就连第一集开始就备受争议的旁白,也带着一股说书的慵懒味道。

    最重要的是,被弹幕拼命夸赞的文案,是出自绿妖之手,充满趣味。

    就像片中沈师傅酿的黄酒,喝着开心,极易上头。

    现在只播到第三集的《一百年很长吗》,讲述了几个手艺人的故事(片子中的人物会不断增加,也可能突然不见,真的很随意了)。

    第一个主角是佛山的26岁青年黄忠坚

    他本人看起来跟片子主题没什么太大关系,看年纪肯定是没有一百岁,看家庭,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出来的小年轻,16岁到佛山,现在已经10年了。 但是,他学习蔡李佛,喜欢舞狮。

    不喜欢用冗长古典的方式讲述传统的东西,而是通过最贴近生活的镜头去记录。这大概就是《一百年很长吗》的特点吧。

    就像第一集中介绍黄忠坚是这么说的。

    前一秒还在介绍鸿胜武馆的辉煌历史,让你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武林之中,但是后一秒就把你拉回了现实。

    甚至在结尾的时候,文案还来补了一“刀”。

    第二位是绿妖第一个喜欢上的主角-酿酒大师老沈。以至于每次到老沈的环节,BGM就开始变的轻快,文案也变得十分有趣。

    曾经被NHK报道过的沈佰和,在《一百年很长吗》的镜头下,变成了“毫无偶像包袱”的老沈。

    是个会回收旧坛子,手机铃声是“我有一只小毛驴”、会让坛子表演“跳舞”。

    (5块钱买的坛子,还碎了一个...)

    会因为和老伴拌嘴,而自己在老屋独居,顺口抱怨下媳妇抠门。但是酿好的第一口酒还是会想着拿给她尝尝。

    去帮同样会酿酒的哥哥忙的时候,也会在有分歧的时候听话的不再争论。

    还有来自儿子的“真香预警”。

    这么一个可爱的老师傅也有自己坚持的东西。 就算是5块钱一个的酒坛子坏了,他还是会修。

    (人投入感情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去计算性价比的)

    帮别人酿酒的时候,十分的有原则。

    也许就是因为老手艺人的坚持,才能让传统得以保留吧。

    第三位主角是来自台湾新竹的卤肉饭世家-翁氏

    已经传了4代的卤肉饭世家,在第四代手中渴望改变。一家6口人,只有大姐和姐夫想要改变现状,他们研发卤肉包,参加比赛,希望能通过新的营销方式来推广店面。

    但是父母以及两个双胞胎妹妹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安于现状,虽然真的很累,可是始终认为传统就应该是这样。

    在新营销与守住传统之间,不断做着挣扎。 第四位是第三集新出现的来自江苏苏州的制琴师李兆霖

    他的出场时间不多,但是身上时不时的闪现出一点老匠人的自尊与傲娇感。

    全家都对于古典乐器毫无兴趣,唯有唯一的孙女在学习琵琶,就如同片中说的一样。

    第三集的最后,老李在饭桌上说的话,大家都没有留意,“但这却是一个手艺人,最隆重的承诺”。

    传统手艺人总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承诺。

    撰稿的绿妖在片子上线之后,在豆瓣上写了一篇回顾文章的最后写道。

    (来源:豆瓣·绿妖)

    匠人这个词,往往带着一点点的远离尘世的超脱感,想象中的他们会气定神闲的游走在山川绿林之间,一身浩然正气,大隐隐于世。

    练习蔡李佛拳的人绝对不是像黄忠坚那样心中满腔理想,而现实却是连10万块彩礼钱都拿不出的人。

    被NHK报道过的酿酒大师在想象中也必定不是这个会说俏皮话的老沈。

    百年老店的卤肉饭世家应该也不会因为坚持一种传统口味而绝对不做推广,不愿赚大钱。

    一身手艺的制琴师更不用说,在想象中绝对是到处都争着抢着的国宝级人物。

    但是他们偏偏都生活在俗世中,尽情享受着烟火气息与平凡生活带来的微小幸福。

    正是因为他们真实到如同你我身边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才让《一百年很长吗》如此吸引人。

     短评

    看到电影版以为是剧集版的,MD评分这么低,挺好的呀,肯定一些喷子才看一集就差评,细看原来是电影版,错怪喷子了。B站看的,弹幕多有意思,绍兴老爷爷是真可爱,蔡李佛拳小伙子很耿直啊,湾湾一家人我不喜欢但理解他们,旁白自带官方吐槽戏谑,有意思的纪录片,会追下去。

    2分钟前
    • 尼古拉·奥斯特洛
    • 力荐

    一百年很长吗?如果人生真有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无非就是你爱的人,和坚守的事。

    4分钟前
    • 痕迹
    • 力荐

    天呐 太可爱了 绍兴老爷爷好喜欢 台湾好有爱 广东也是逗比 一周一集根本不够看的啊🥰

    8分钟前
    • 安梦薰
    • 力荐

    本想睡前看一集,结果根本停不着来,还特意去充了大会员,第三集看完意犹未尽。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有质感的旁白来抬,一百年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我很喜欢对人物和故事的选择、叙事点的切入、很多细节的捕捉、和一些镜头特别出彩的展示,不过最喜欢的是旁白的锦上添花,能勾起酒的回味、琵琶的余音,勾得人心颤鼻酸。花絮今晚舍不得看了,明天再慢慢品味。另外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压缩成9集?没播出的素材还有重见天日的机会吗(╥╯^╰╥) 另一个是老沈家的酒外地有途径买吗?作为一个小时候无意中偷喝了父母临时放在我房间的黄酒从此倾倒的人,被封缸酒馋得不行了呀

    11分钟前
    • 水波不兴
    • 力荐

    第一集观看心路历程:aaaaa旁白声音好作?太出戏了!为啥选这个旁白?弹幕都在吐槽哎。看到片尾:呐尼???旁白就是导演本人???emmmmm怪不得呢囧

    16分钟前
    • mistygreyeyes
    • 推荐

    百年蔡李佛拳,百年酿酒技术,百年卤肉店,百年造琵琶技术

    21分钟前
    • 姜虢宇
    • 力荐

    人一生的支撑无非两件事,一个深爱的人以及一份热爱的工作。

    26分钟前
    • 我要过N1
    • 力荐

    每个人都努力的生活。

    29分钟前
    • Aspirin
    • 力荐

    “有时命运的石子硌了脚,手艺也会帮他们揉一揉,就像安静流淌的大河里,每一条小鱼都在用力的唱着跳着。”

    33分钟前
    • 假面骑士
    • 推荐

    “一百年很长吗,如果人生真的有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无非就是简单的两点,有一个你爱的人,有一件你愿意做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事”

    34分钟前
    • 力荐

    文案真的好,是那种你想用手记下一些什么的好!

    39分钟前
    • 三四
    • 还行

    这个纪录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名利是一种偶然,而这种日常才是生活的必然。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如果是一棵草,我选择春天播种,夏天发芽,秋天变黄,冬天死亡,我不去理会我身边的那颗大树,不会去管他的人生。

    43分钟前
    • 如果云知道
    • 力荐

    第一集后半段快进了,因为只要够快,眼泪就留不下来

    48分钟前
    • 西瓜君不吐籽
    • 力荐

    留着最后一集没看。一百年是时间的一种维度。人们用爱用艺术用石头用酒香用技艺去衡量它。最后全都变成记忆的一部分。一百年的爱与记忆不失,时间就会变得很短。

    52分钟前
    • 好样的
    • 力荐

    充满一种名为“匠人精神”的做作气息。

    55分钟前
    • 领导同事在天堂
    • 还行

    打动人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匠人精神”“文化情怀”而是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饱满的情绪,普通红尘中了千姿百态。

    59分钟前
    • 啊不啦多
    • 推荐

    对个人来说,一百年挺长的。对历史来说,一百年真的不算长。

    1小时前
    • 大水风
    • 力荐

    第一集雪菲要聘礼那段,我笑了小时候拼命证明自己可以不平凡长大后在不断说服自己平凡是真

    1小时前
    • stardust
    • 推荐

    再次和萧寒导演合作,我撰稿的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在B站、优酷上线,欢迎大家收看,王婆卖瓜地说一句:挺好看的。

    1小时前
    • 绿妖
    • 力荐

    “一百年很长吗?它长成了一段历史,短成了人的一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为钱发愁,为命挣扎,但是每个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战着生活。他们窘迫,也曾得意,哭过,却还没有丧失笑的能力。这些天南海北的手艺人,不约而同都说过一句话,我们学的行当就像一件烂棉袄,它不见得能让你风光体面,却能在最冷的时候为你遮风挡寒,也许你我都应该有这样一件烂棉袄,让你在苍白沮丧的日子里,尚有一腔热血去跟生活过招。”“一百年很长吗?如果说人生真有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无非就是简单的两点,有一个你爱的人,有一件你愿意做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事。”……

    1小时前
    • 非人类shang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