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穿普拉达的女王

    穿普拉达的女王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艾米莉·布朗特,斯坦利·图齐,西蒙·贝克,艾德里安·格尼尔,翠茜·索姆斯,里奇·索莫,丹尼尔·逊亚塔,大卫·马歇尔·格兰特,詹姆斯·诺顿,蒂波·费德曼,丽贝卡·麦德,Jimena Hoyos,吉赛尔·邦辰,乔治·乌尔夫,约翰·罗斯曼,斯特芬妮·斯佐斯塔克,Colleen Dengel,Suzanne Dengel,海蒂·克鲁姆,瓦伦蒂诺·加拉瓦尼,布里姬特·豪尔,伊 

    导演:大卫·弗兰科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我的天堂城市

    • 正片

      惊魂加油站

    • HD

      孤独的美食家2022除夕特别篇

    • HD

      手2022

    • HD

      油鬼子

    • HD中字

      国王的演讲

    • HD

      回忆之盒

     剧照

    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1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2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3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4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5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6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16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17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18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19穿普拉达的女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初涉社会的安德丽娅•桑切丝(安妮•海瑟薇饰)来到了著名时尚杂志《RUNWAY》面试,以聪明得到了主编米兰达•普雷斯丽(梅利尔•斯特里普)的特许,让她担任自己的第二助理。开始的时候安德丽娅感到十分委屈,就算自己多努力工作也无法得到赞赏,经一位老前辈的指点便重新改造自己。工作越来越顺,甚至取代了第一助理在米兰达心中的地位,决定带着这个聪明的女孩前往法国。可安德丽的改变让她失去了男友及朋友的爱,令她非常矛盾。  到达法国后,她得知了米兰达的地位不保了,没想到米兰达竟然牺牲自己多年的好搭档保住了自己的地位,此事令安德丽娅深感失望,有了抽身离去的想法,到底安德丽娅会何去何从?

     长篇影评

     1 ) To be professional or not It‘s a problem

    和Andy一样,两年前刚毕业的我拿着简历到处面试。
    机缘巧合,只经过一次面试我得到了一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
    天知道我有多么吃惊,为什么是我?

    上班的第一天,我照旧穿着大学时候买的洗的发白的牛仔裤,一件来深圳后在东门服装批发市场买的20块钱的白衬衫,脚上是去年暑假去山东妈妈给我买的一双凉拖,对,就是凉拖,差不多是拖鞋的那种,老实说,跨进公司庄严的大门,别笑,当时我真的怀着很神圣的心情跨进办公室的。墙上三个熠熠生辉的英文字母,仿佛宣告着我的未来将会如同它们一样,也会熠熠生辉。还有一丝不安,这儿真的需要我吗?我能做什么?一切如同未解之谜,充满了诱惑也让我不安。

    mentor带我办理onboard的手续,我拎着我那为了上班从市场上买来的30块钱的黑色公文包跟在他身后,他叫我把包放在桌子上吧,我很傻地问了句,安全吗?他笑着说当然安全了,没关系的。于是我不安地放下了包,无比担忧地记挂着包里的钱啊,手机啊,担心他们会不见。虽然两年后,我能像在家一样把手机随手甩在办公桌的任何地方。然后他告诉了我很多分机号,领电话的,领电脑的,领柜子钥匙的,HR的,我巨细无遗地记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可惜我一次也没有用过。因为当时我是真的没反映过来,这些分机号和我会有什么关系,等我反映过来的时候我发现钥匙啊,电话啊什么的已经有人帮我领好了,再次感谢所有宽容我的人,包容我的后知后觉,包容我的天真无知。

    第一天的工作是翻译,跨进会议室,只见一个年轻人在那讲些什么东西,不时在玻璃板上写写画画,底下坐着七八个人,后来他们都成了我朝夕相处的同事们。一屋子电脑,一屋子人,讲课的年轻人日英语夹杂着讲,至于内容,完全没有概念。当我能很明确地理解其中的内容的时候,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我不知道怎么翻,脑袋里没有一点关于计算机的概念,那个时候我对计算机的所有知识仅限于大二时买的笔记本电脑,病毒,上网,聊天,可以安装各种好玩的软件,就这么多。不过我仍然用上了所有的脑细胞去听那个日本人讲话,然后告诉我的其他同事们我的理解,尽管对于内容真的是一无所知。但是我不要当传话器,这个愿望一度非常强烈。我承认我不是个合格的翻译,我常常会忘记上一句是什么,只好非常抱歉地麻烦他们再说一遍,我经常会对内容做出过分的联想,因为我真的很想知道里面的真正确切的意思,在大脑里面google,所以经常会忘记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把日本人的意思转述给我的同事们。

    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那个负责培训也是招我进来的安岛问我愿不愿意做系统工程师,我当时很吃惊,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告诉他我高中学的是文科,大学学的是语言,我没有一点理工科背景,现在想来这是很幼稚的话,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呢?但是那时候的我对自己真的很没自信,即便是自己的专业,因为我是那么那么地厌恶一成不变。他告诉我说四年前他还是helpdesk,自己学的是生物,也不是计算机,他花了两年时间勤奋学习就变成了SE,他希望我考虑看看,我想自己当时一定有点手足无措,专业,这个字大学的时候对我来说就等于厌恶,所以我没有花很多时间,所以我堕落着,以消极的方式拒绝接受,所以,专业这个词语几乎消磨了我所有的自信。

    即便是跨进公司的大门,我仍然不知道什么叫做 自信 。

    我问安岛,你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他的话我仍然记得非常清楚,扩展自己的一切潜能。

    自分の可能性を広げること。

    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只是隐约觉得是对的。是符合我的某一部分理念的。至今,这句话对我仍然有非常大的震撼力,这是经历过怎样思考和体验过生活的人才能得出的真知灼见。

    抱歉,对电影的评论居然只字未提,反而成了一篇反省贴。我承认自己一直不够积极,面对生活,我一直像andy一开始一样,拒绝穿职业装,对加班心存疑惑,有什么事情不能明天做?工作为什么要影响到我的生活?为了晚上赶得上WOW的组队,每到下班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办公室去做公交车到网吧。

    那个时候,WOW和上班具有一样的意义。

    不可否认,在WOW里我要专业得多。作为一个法师,在副本开始前我会自觉地做好面包和水,并且刷屏告诉大家来我这里拿;我会专业得给所有有蓝职业加上智力;我会在奥城里买好副本的一切法师必需品,比如药水,比如开门的符文,比如群加智力的材料等等;副本开始打了之后,我会集中注意力自己的跑位,在不OT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输出最大伤害,每次伤害的排名统计我都在前三位,我感到很满意,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足够认真。我的装备并不是什么顶尖的,我只是抓住了每一个能输出伤害的机会做到尽力。而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至今我仍然想不明白,为什么在WOW里我会那么专业,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对任何事缺乏做到专业的能力,只是很多时候,我好像真的很吝啬,哪怕付出一点点的专业态度。

    当我是个学生的时候,后桌在毕业纪念册里戏称我是自己上课的人。
    语文课我在做数学,数学课我在做英语,英语课我在做文综......
    我很惊讶这样的评价,因为从小到大这好像一直是我习以为常的事情,被人一直看在眼里并且被告知好像有点突兀和不知所措。

    没有存在感的人是不是都这样?

    老板曾很明确地告诉我,如果要加薪升职我应该怎么做,我很清楚,不用他告诉我也很清楚。

    但是我希望是一条自己的选择的道路,我会按他说的去做的。
    而不是为生活所迫,或者金钱。这些对我好像一直没有太大的诱惑力。如同一份在世界500强公司的工作和wow里的一个小法师,对我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而我不想让自己离可以自由选择的道路越走越远。

    现在我在努力,我想努力融入每一样事情,我在思考融入的方法,我希望自己可以尽力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理想工作,为目标立计划。告诉过去的自己,你也可以做到很专业,只要你愿意。


    You can be professional,if you wish。

     2 ) 成为自己的女王

    “你知道吗?也许你觉得奇怪,但能让你随时接电话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

    没有一个女人能够随随便便强大到没有任何阻碍。生活和事业,只能择其一。 “当你的私生活一团糟的时候 ,意味着你该升职了” 影片中安吉丽雅从一个安安分分的时尚圈菜鸟助手华丽变身成为时尚达人首席助手。 一开始,她很努力却到处碰壁,一直达不到狠厉主编要求的高度。她泄气,想放弃。

    “没有努力,只是在抱怨,不管喜欢与否,选择了就必须竭尽全力。this is your job. ” 她又变了,自信,漂亮,时尚,高效,真正地成为了时尚圈的一颗星。

    结果在她距离时尚顶层只有一部之遥时,她选择了不忘初心,转身离开。

    坚持不懈地追求高度也好,不忘初心远离权位也罢,人生是自己的,方向自己选择,要学会成为自己的女王。

     3 ) [影评]时尚女魔头:办公室政治和存在主义

    很久不看喜剧,这次随手抓到了这一张碟,看的真是兴趣盎然。看来艺术片看久了偶尔愉悦一下身心还是很不错的。这部片子可算是规矩的作品,部分快速剪辑的地 方还很出彩。站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来看,还是满正确的。有评论说这是一部白雪公主和后妈的故事,大致是如此的,不过我还是倾向于从题目所写的两点切入。

    穿Prada的是谁?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这个扮相真有趣,从女性形象的角度看,这个人物形象不属于“女巫-地母-牺牲-荡妇”四元系统之中,因为这个米兰达分明是一个男人。无 论是她造成的威慑力还是行事方式。而她与安德莉亚之间的“命名”之争也很有趣,可是最后安德莉亚选择的“Andy”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她男性化的愿望。这两 个人物其实是相互对应的,平民和贵族的对立,身份的改写和回归,典型的戏剧方式。而看完之后,穿Prada的“Devil”既不是米兰达也不是安迪,而是 一个词叫做“时尚”,它代表的是《Runway》或者《Vogue》杂志的调调本身:一种贵族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是“Devil”是因为它在用金钱来换人 们的灵魂。无论是米兰达或是艾米丽,或者是一度“迷失”的安德莉亚。那么从这里面彰显出的办公室政治又一次向我们表明,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是多么可贵。

    不曾迷失的安德莉亚

    上一段中“迷失”用了引号,是因为安德莉亚并没有迷失。她始终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女人,即使她做出的改变,也都是基于自己的选择,虽然她总是号称“我没得选择”,但这只是借口,存在主义教导我们:“即使你放弃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安德莉亚选择的是保住工作并证明自己,在有些人看来她是钻营(艾米丽),有些人看来她是堕落(莉莉,男友),有些人看来她是聪明(米兰达),然而这些都不 是她的本意。她只是为了自我实现,即使是出轨和最后看似醒悟的辞职。这个看起来是浪子回头的关于改变和拒绝改变的故事中,其实根本不存在迷失的浪子,只有 一个不断为自己选择的坚定的中产阶级成员。

    仍然并非女性主义

    在这样一部女性为主角的影片中,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一看便发现,女人仍然处在一个被“凝视”的地位,唯一具有行动力的女人米兰达实际上是个男人。安德莉亚 这个人物除了用来当衣服架子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像一个女人,反倒是她的男友更有怨妇气质,无论是被放鸽子的生日party还是晚上等安德莉亚睡觉的时候。如此看来,安德莉亚更有代表中产阶级仰望贵族生活的小人物普遍性,艾米丽的妒嫉才更是一种女人的行为方式。由此我知道,这部片还是卖给那些美国的中产阶级的 大老爷们儿们,他们才是最大的票仓。

    最后提提演技。海瑟薇演的不错,《断背山》里不巧当了杰克的女人,于是没法展现怨妇的一面,然而那一袭红衣确是惊艳;在这部片子里,麻雀变凤凰那一场甚是抢眼,然而她时时刻刻都在笑,殊不知她笑起来虽然好看,却不及其实并不如她漂亮的斯特里普在板了90分钟脸之后露出的那一瞬笑容那般倾国倾城。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301862/

     4 ) 时尚解读《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穿普拉达的女恶魔(The Devil Wears Prada)》(又名:时尚女魔头)应该是去年比较受关注的一部电影。它为什么会受到关注,因为和时尚有关,而时尚总是让人疯狂的。
        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本书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6个月,并在27个国家出版;而电影上映两周突破一亿美元的票房。原著作者劳伦·魏丝很大程度上在这部小说里在讲述自己曾经的亲身经历。在书中,她毫不隐讳了描写了自己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而书中写道的那个号称来自地狱的老板的形象,亦是直指现实生活中的前《Vogue》主编安娜·薇托尔。
        
        AnnaWintour(安娜·薇托尔),她曾经拥有在时尚圈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权力。书中把她描绘成一个时尚媒体暴君,不可一世专横跋扈,而其余的时尚从业者,只是这个时尚文化专制体系下的唯唯诺诺的奴隶。时装发布会要等她到场才开始,设计师和模特得到她的垂青才能发达,她说潮流往东就不会往西,她说IN的就不会OUT,她年薪百万美元但对属下既苛刻又吝啬……当然她的确是个“狠角色”,当人人都觉得是在影射她的这本小说要拍成电影时,她就向在剧中饰演她本人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委婉地表达:“咱俩算是结下梁子了!”,接着她又警告时尚界的“知名”人士不要参加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
        不过,当你看完这部电影后,就会发现,传言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点。这部电影其实是部很老套的轻喜剧:一个对时尚一窍不通的女孩安迪偶然进入了一家全世界顶级的时尚杂志社,然后又因为受不了这里的复杂冷酷而尖锐的竞争而离开。甚至这个结局,可以看到淡泊淡薄名利的道德教育,只不过披了个时尚的外衣,但这外衣却足够光鲜亮丽,光彩照人。
        这部电影的导演和服装设计都是著名的时尚电视剧《欲望都市》的原班人马,自然对时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所以没把这部电影拍成平面化的、人们以为的挖苦时尚界的肤浅的电影。我觉得导演对时尚界的反映是非常客观深入的、没有美化也没有丑化,只是展现出在时尚界生存的这些人的客观生存状态,而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这个行业必须或是不得不这样做的。所以,在电影首映式上,当人们以为安娜·薇托尔会恼羞成怒破口大骂时,她却堂而皇之地穿着一身PRADA飘然而至,接着在编辑部大摆宴席,宣布自己将开始写自传。
        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对时尚的围绕和解读比较多;后半部主要围绕者女主角的心态变化。我手中的这碟(LJ版)对一些时尚名词翻译的相当糟糕,把美国著名的设计师Oscar de la Rent翻译成什么奥卡德拉医院,差点昏到~~;不光这部电影由于有太多的时尚语言,更主要是这部电影的上半部,对时尚有很深入的解读,但是对于普通人很可能因为对时尚的不了解,而忽视了其中的一些精华的细节。我就把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出来的这些细节,在这里做个不完全的解读。
        
        首先要说,时尚是靠挑剔生存的,不要把挑剔看成时尚的原罪。时尚界的成功人士,那些设计师杂志编辑,都是对细节非常挑剔的,有时候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但这是专业要求,是他们的专业要求他们必须样做。时尚是件非常精致和敏锐的艺术,是离不开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的,套句流行的话:“细节决定成败”,这对时尚是生存规则。而往往,他们会把这种对艺术的尖端追求带进日常生活来,就成为了下属眼中的恶魔。
        
        好,我们回到电影,说说我对其中的一些细节的解读:
        
        1:安迪第一次进入杂志社,艾米丽看到她说:很好,人事部真是缺乏幽默感,说的是安迪的着装。我们可以看到安迪的着装是和杂志社的人格格不入的,她很土。杂志社的人各个都很时尚,而且很高傲,很盛气凌人。其实,很难讲是人盛气凌人还是衣服盛气凌人,实际上的是,盛气凌人的是时尚,可以这样说:时尚就是盛气凌人的。时尚通常不是拉近和大众的距离,而是拉开。这就是为什么时尚是身份和档次的代表的原因:一套时装,可以拉开阶层的差距;不同的档次的时装,更可以拉开不同人的地位。我可以说,当一个人穿着浑身的高级时尚服饰的时候,他看别人的眼光一定和之前不同,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最起码的,会有面对他人的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如果简单的类比话,就和自己穿了一套很漂亮的衣服走在人群中的感觉一样。这就是时尚给人的感觉,它可以给人一种在人群中的向上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时尚的魔力。而在别人看来,就是盛气凌人。
        
        2:安迪第一次上班,虽然她尽心打扮了,但是一点也没有达到行业要求。纳秋好心的给她一双高跟鞋。高跟鞋,是这里的必须职业装备,是默认的行规,在这个行业就要穿这个。而安迪不懂,非要米兰达给了她一个很深的眼神后才明白。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看到安迪怎么逐步转变的。
        
        3:安迪第一次接电话,她问对方:戈巴纳怎么拼?对方挂了电话。对方当然要挂电话,在一家时尚杂志里,居然不知道戈巴纳是谁?这怎么可以被容忍!没摔电话就是态度很好了!戈巴纳,就是著名时尚品牌D&G的G:Stefano Gabbana,意大利著名的时装设计师。Dolce&Gabbana这个品牌是以这两位设计师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共同命名的。
        
        4:第一次上班,米兰达就对安迪交代了一大堆话:我要10-15个卡尔文·克莱的裙子样品;还有提醒乔斯,我需要的那些配饰是马克装在小马上的;给迪玛西尼电话等等。
        这段话提及很多名人:美国的CK(CALVIN KLEIN)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牌子;她提到的马克,就是马克·雅各布斯,著名的美国设计师,路易威登的设计总监;而最后米兰达强调的迪玛西尼:PATRICK DEMARCHELIER, 世界顶级的法国时尚摄影大师。注意,米兰达叫他的姓:迪玛西尼,而艾米丽叫他的名,后来一次关于他的电话,这次安迪知道了他是谁,也叫他的名:派克崔。对于这样的一个世界级的大师,多少设计学院展示他的作品作为教材,竟然不当回事的直呼其名,可见这些小女生们怎么的目中无人了;而米兰达这个时尚媒体暴君更是把这一大堆的世界级名人当手下一样呼来唤去。
        
        5:安迪去CK的路上,艾米丽打电话给她:米兰达需要你去香丽大厦(就是爱马仕Heimes),米兰达和莫扎尔(Meisel)见面,她回来时要喝热咖啡。
        这里的梅塞尔,史蒂文·梅塞尔(Steven Meisel)是美国著名的时装摄影师。他同时为意大利版的《VOGUE》和美国版的《VOGUE》拍时装故事。意大利版的《VOGUE》是公认的最有艺术水准的杂志,能为它拍摄照片,是件很荣耀的事。他和迪玛西尼有出现在影片后面的瓦伦蒂诺的发布会。
        
        6:吃饭的时候,纳秋对安迪暗示减肥的问题时候,安迪问:她们不吃饭吗?纳秋说:自从2变4,0变2后。安迪说:我穿6号的。纳秋表情诙谐的说:那就要变成14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自从时尚开始向瘦里流行,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再瘦一点再瘦一点。服装的2号和4号是小号和加小号,但是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太胖,2号看起来是4号,就算是穿到了2号,还是恨不得自己是穿0号的(0号是不存在的)。所以当安迪说自己是穿6号(中码)的时候,纳秋很夸张的告诉她,在这个圈子里,6号看起来和穿14号的肥婆没什么两样。
        安迪开始的时候不觉得她穿6号有什么问题,一般人你都不会觉得穿中码的衣服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时尚界,她太肥了。所以米兰达第一次看到安迪就问艾米丽:那个减肥没成功的是谁?而在她和纳秋去杂志社的仓库时候,纳秋高诉她:这里的服装号码只有2号和4号,也暗示了安迪的身材在时尚的门外。而后面还有纳秋在安迪向他抱怨的时候说:醒醒,6号。实际上也是有奚落的意思,意思是她还没有认识到她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就象她不是穿4#或是2#的人。这个行业的都是穿4#和2#的)。
        在米兰达的招待会的时候,安迪穿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走到门口,艾米丽有点嫉妒的说安迪看起来很漂亮,结果安迪只是随口说:你看起来很瘦。注意看,艾米丽的情绪一下子就变了,从一脸病样变得神采飞扬起来,兴奋激动着对安迪说她是怎么减肥……可见,瘦对时尚人士是怎么的敏感。而快最后,安迪在纳秋告诉她米兰达给他一个新机会的消息时候,对纳秋说:我穿4号的了。表示她终于从行为上彻底的融进入了这个圈子。
        
        7:在试装会上,当安迪的同事拿出那两个腰带说:他们非常不同。安迪笑了,她觉得两个腰带没什么不同。这是典型的外行。这两条腰带虽然颜色一样,但是它们的腰带头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着不同的搭配感观,搭配同一件衣服会有不同的效果,而区分这些差异,找出最好的搭配,这就是时尚的细节的微妙之处。安迪不懂时尚搭配是一件很精细的事,设计师们津津计较的那些细节,虽然在普通人眼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差异,但是在设计师的眼里却是截然不同的,这点就是专业眼光和非专眼光业的差别;所以米兰达看得出来有些恼怒,觉得她的无知玷污了这里的专业氛围。接下来她说的话就很狠,很赤裸裸的羞辱了安迪对时尚的无知:
        比如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认真的选出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实际上它是天蓝色的,而你从没搞清这个事实;而实际上你也不知道,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 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然后我记得,伊夫·圣·朗洛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的,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然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事实上,这种天蓝色,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还有为之付出的难以计算的心血……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这段话太经典了,米兰达深刻的说出了时尚是怎么影响这个世界的。这段话说出了流行如何从它的尖端高级时装如何一步步的普及到每个普通人身上的过程,这也是整个时尚界主宰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的过程。时尚界是怎么主宰你的生活的呢?
     每个季度,设计师们都会发掘一些新点子新创意新颜色。这些东西,都是从许许多多的灵感和资料中提取出来的。比如那个天蓝色,就是从色卡上近百种蓝色中,从数十个它的相近色中,选定出来的;然后设计师做出衣服,推广这个颜色;如果这个被其他的设计师注意到,就会达成尖端的小面积的流行;然后,媒体(杂志)会在每季数不清的发布会的作品中,判断出可能会流行的东西,那么这个蓝色就会被他们注意到;然后,他们向大众传达这个蓝色要流行的讯息,这些讯息就会迅速传播,各大卖场也会迅速跟进,这就行成了流行趋势。如果这个蓝色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就是代表着它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那么在当季的流行的东西中,总有些还会继续深入,这个蓝色在时装上形成流行后,还会纵深发展,比如出现在内衣家饰上,继而成为普及颜色而固定下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穿用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而你在你的生活中的选择这些颜色,从不会想到到它是怎么出现在你面前的,不会想到它们都是时尚的剩余产物。安迪身上的毛衣的颜色,就是这样的。所以米兰达说:不要以为你和时尚无关,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时尚的产物;而你所有的选择,其实都是在别人提供的选择的基础上选择的。而往往,一个设计师或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的选择,就决定了你能穿到什么样的服饰。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纳秋怎么向安迪这本杂志的,并要她理解的:“你不知道你工作的这份杂志,刊登的都是最好的艺术品?那些涉及大师的作品,简直超出了艺术所能达到的的想象,因为那些东西能进入到你的生命……你以为这些东西只是杂志而已?这些不仅仅是杂志,对于某些人它是亮着光的灯塔,你不知道这本杂志曾经创造了多少的传奇?更糟的是,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地方有这么多的人为了他而奉献了一生。”……
      米兰达的这个试装会,是时尚链上关键的一环。她的取舍,决定了设计师作品的是被忽略还是成为流行;而很大程度上,还决定全世界大多数人的下个季度的穿戴,主导了全世界的潮流方向。这就是握有主导时尚的权力的魅力。
        
      8:安迪回家了后,向男友抱怨:怎么大家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敬若神明?
      每个季度设计师们都会发布大量的作品,但是设计师们很大程度只是提供,究竟哪些是流行的是决定在台下的时尚编辑和大买家手里的。从一大堆的作品中挑出流行的东西,是一件很敏锐的触觉考验。不是好看的东西就会流行,流行的东西是新鲜的有特质的东西;但也不是所有的新鲜的有特质的东西都会流行,它必须能在全世界引起最大的关注焦点,还不止这点,它还必须引起人们的强烈的追捧购买欲望;而一个时尚编辑,必须从这几万件美丽的衣服中准确的判断出其中哪些是时尚的最尖端,会带来最广泛的流行和最多的利润,而且不能出错。时尚业是个残酷的行业,这里容不得一次以上的失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米兰达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刻薄或是心狠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对时尚的一次次的准确的判断上的。这种时尚敏锐,绝大多数是不可学习的不可效仿的。
      米兰达每次成功的在杂志上推介一件时尚产品,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的利润在产生,如果她打了水漂,就代表同样的利润的流失;更主要的是,时尚是主导潮流的,一旦你不能主导潮流,失去了对流行的准确判断,你就会立马被淘汰,这就是时尚业的残酷性。能在这里坐到高端的位置的,都不是简单之辈,没点本事是做不下去的,而这点本事,就是你的时尚敏锐度,对流行的判断准确度。当你从几千件衣服中选出一件,成为流行带来成千上万的利润;或是慧眼识英雄,把一位名不经传的设计师发掘成能带来巨大利润的人,创造一个新的传奇,谁不对你崇敬有加呢?就算你是个魔鬼。
        
      至今,安娜·薇托尔还是《Vogue》主编,后来《Vogue》还从自己的角度拍了一段关于她的工作的纪录片,也发到了网上。但是同期的很多设计师,却退出了江湖,象瓦伦蒂诺和加里阿诺。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电影里说的:人老了,感觉会逐渐迟钝,带不来更新的东西了,而人们不断需要更新更刺激的东西,所以早晚要被淘汰的。这就是时尚业的残酷所在,每个人都会变老的,但是时尚是永远年轻的。这也是为什么从事时尚行业的人特怕老的原因,他们更能体会什么叫岁月无情。安迪至今还在这个行业,是因为她有极大的权力欲望和踩在别人头上前进的手段,以及审美天。天分很重要的,在这个行业是不可替代的,不是努力就可以弥补的。
      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好的时尚教育课,就算理解不了那么多,还可以作穿衣搭配指南,里面有很多的漂亮的时装以及饰品,关于里面的衣服的介绍,这里于一篇文章写得很多,就不单独介绍了,给个连接,有兴趣的自己去看:http://www.mov8.com/dvd/freetalk_show.asp?id=40107
        这本书有中文版的,但是目前全国缺货中。

     5 ) 别让梦想中的世界因为一个逗号而死去

    “我梦想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因为一个逗号而去死”
    本文标题的原句本应该如上陈述。第一次看到这个句子,是在法国人贝格伯德那本以揭露广告圈内幕著称的小说《99法郎》中。而这个句子的原作者、罗马尼亚裔作家E.M齐奥朗并不被大多数人熟悉。有生之年里他有意识地以离群索居的方式与世人隔绝,始终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他拒绝一切功利和诱惑、把荣誉视作粪土,被称作“时间之外”的作家。不过在他归于尘土之后,世界还是破坏了他有生之年坚持的生存法则:他的作品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并受到越来越多人推崇,已经无话可说时荣耀却为他戴上皇冠。
    荣誉并非齐奥朗渴望获得的,他在书中把自己定位于永远处在“句子的中央”:他要做的不是开拓者,也不是终结者,而是一个永远象征着未完成的“逗号”。一篇文章中每一个逗号都代表着这个故事未完待续。在这里齐奥朗的话可以理解为他立志为未完成的梦想献身并且无怨无悔。这样的时代不需要太多人扮演伟人,而需要更多人无私地选择逗号的角色,选择为实现梦想而战斗。这样的逗号精神是值得人们记忆和尊敬的,
       看《时尚女魔头》的时候我不由联想到了齐奥朗那个关于逗号的宣言,只不过此处的逗号被赋予的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影片中女主角安迪曾经获得过布朗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为了实现自己到《纽约客》工作的梦想她却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个机会选择了康奈尔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这个朴实的乡下女孩以不修边幅的邋遢形象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次面试,还因缘巧合得到了一份众人梦想中的体面工作,误打误撞成了一家蜚声世界的时尚杂志社的主编第二助理。在其他人看来安迪得到的是她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机会,但对于安迪自己这无异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委曲求全。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之后,安迪不得不开始习惯给自己的每一次陈述加上一个逗号。比如说
    是获得一个机会,也是放弃另一个机会;
    选择了《天桥》杂志,也意味着失去了所有可以选择的选择;
    终于要升职了,但为此付出的是所有私人空间;
    认为自己没有选择,但实际上是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我原来叫安迪,不过现在我的老板给我起了个新名字叫艾米莉。
    ......
    安迪也曾意气用事地打算在这个骇人的时尚圈子里做个过客,但最终这份自己曾经不屑的工作已经不再仅仅是通往《纽约客》的跳板 。世界上没有什么与自己是无关的,偶然出现在心中的面孔时间会带走它们的幻像,就像那的些天真的梦想。安迪终于默认了这个逗号给她带来的改变,并乐于把它当作一个良好的人生契机来看待。 小小一个逗号的力量如此强大,它不阻挡什么但又的的确确是界限。从真实到另一种真实,有谁能够跨越呢?
    安迪曾经有一个梦想中的世界,不过现在这个世界似乎正在因为一个逗号而濒临坍塌和崩亡。加上一个逗号可以让一个句子的逻辑层次更加分明,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显示出的是作者在“成熟”中学会越来越清醒地分析一件事,甚至颠覆句子本来的意思。安迪的生活在改变,追求在改变,她的衣着品味乃至衣服尺码也在随之改变,她不可自拔地被卷入了一场虚妄却没法停止的竞赛,与时间、与生活、与金钱、与无数难以记述、难以辩驳的必然理由竞赛。也许她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面前这个穿普拉达、满头银发的女人正在无休止地向她发出命令。就如电影里台词说的,“那个让你每次都接电话的人,才是你真正在乎的人。"因为她,安迪已经一头钻进了时尚圈,且下意识地开始决定要牺牲掉曾经那些不成熟的想法。
    《时尚女魔头》并不是一部很深刻的电影。作者过于理想化的情节设置或多或少让人觉得幼稚和不真实。不过它所反映的确实是现代生活的常态,相信每一个曾经在梦想和现实中徘徊过的人对安迪在牺牲与追求之间的犹豫都感同身受,也经历过在心灵的挣扎中因为一个逗号的转折在一念之间做出抉择的过程,就此舍弃最初的梦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梦想被一丝丝抽离、若有若无失落的时候,也许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终这些所获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们值不值得为这样一个逗号心甘情愿让曾经心心念念的梦想死去?
    如今这个年代倘若到了安迪那个年龄你还在谈梦想谈追求是很难被人理解的。你明明生活在原本被定义为风华正茂、穷狂极傲的阶段,现在却身不由己、理所当然地必须做出一脸沧桑、满目风云的姿态。不谈幸福,你觉得那是少男少女们要斟酌的形容词;不说梦想,如今这样的词眼较之于一个逗号来说显得过于臃肿和矫情。你甚至还会满含自嘲地反省,曾经未泯人世沧桑,年少轻狂地追求风花秋月的自己多么傻。想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小小一个逗号的强大?它不是哲学,却是不存在的存在;至于梦想,你怕它无力负载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我梦想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因为一个逗号而去死”。
    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时光中,很难找到通向这个逗号的道路。因为如今逗号正在我们的脚下扮演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载体角色,护送我们到达一种理智的世界观和目标。然后你目睹到的是无数个安迪和内特在昔日美好回忆中互道珍重彼此告别,在这个高度物质的社会里,理智的男男女女之间滋生出的真挚爱情从萌芽、灿烂到最终凋零都是不需要理由的。你会看到你身边曾经热爱文学的少年,在填报志愿的时刻颤抖着写上那些更容易让社会高度认可、公司迅速录用的专业名称。每次我们抱怨环境带来的压力,把选择的权利推卸给社会氛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承认自己对于诱惑、对于虚荣和世俗的不可抗拒。
    没错,即便这么承认也并不可耻。如果是我,很可能也会和安迪作出一样的选择。而且我始终觉得故事的结局过于公式化。更加合理的情形是:安迪坐在车里,如同她刚刚来到巴黎的时刻那样看着这个都市的繁华在眼前哗啦啦地流过,安迪想念着那些已经被抛在身后的景色如同那些曾经的梦想,却永远不会再回头。内特不会原谅安迪,尽管感伤无奈,爱情还是在他的心中渐渐消失,转身之际一切正在忘却,尽管离开她如此艰难。
    不过如果是我,放弃梦想和真爱同样也是会后悔的。因为我相信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还是对最后那个把手机扔进许愿池,潇洒地离开白发魔女的安迪怀着憧憬的。我们的目光还是对那个重新找回记者之梦的女孩充满赞美的。即便有人会说,生活,要比电影难多了.....
    是的,生活比电影难多了。所以要抛开自己眷恋的梦想和爱情变得理智也没有那么简单。那个说出自己梦想的少年,那个爱上爱情的女孩,他们还能记得在妈妈子宫里呼吸的心态,他们还葆有邂逅爱情的战栗,他们还拥有留下一行泪水的权利。就算会失望,会受挫,会感伤......可是对待感情所做的抉择不就理当感情用事吗?至少在面对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和事,你仍然真诚和善良,勇敢和自由。
    让梦想的世界逐渐死去的那个逗号,其实不过是我们的自私、贪婪和懦弱造成的绝境,这种绝境不是痛苦,而是较之更糟糕的麻木。恶魔从来都不是那个银发的女人,而是她身上那件叫做普拉达的衣裳。

     6 ) 没有女王,没有魔头,只有那些向往prada的女人




           没读过原著小说,尽管一年多前这个小说粉色的封面时常出现在我视线的边缘。我不知道编剧改编了原著多少,也无从揣测当时读原著的女人心里所想。我只知道的是,劳伦·微丝的故事和我经历过的有着太多类似。局促的空间,劣质的生活,徒劳的努力以及那段急剧变化疏离的关系,唯一不同的是结局。因为有了太强的个人感受,我不断被隔绝于电影那些娱乐元素之外,被迫用别样的眼光去解剖,电影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无关成长,无关品德,无关对错,只是关于一段失去平衡的生活。虚荣是原罪,女人以穿的上prada为荣,男人以送的起prada为荣,都是一路货色。与虚荣并列的罪是嫉妒,当做不到荣光的主人,便成了嫉妒的仆从,这也是放之四海的真理。这两样罪过都关乎自尊心,自尊心失了衡,人就不一样了。得志的女人开始排斥男人的无能,失意的男人开始批评女人的堕落,于是生活也失衡了。失衡的生活只会导致死亡和疯癫,所以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平衡点。这不仅是编剧的逻辑,也是人生的逻辑。

           这时,重归平衡的方式无外几种:要么女人辞职回家过苦日子,要么男人一夜暴富成了款爷。大家都不是弱智,都知道这都太不显示,所以通常的结局是一拍两散,本是南辕北辙,何不分道扬镳?但是好莱坞就是好莱坞,生生给安置一个中庸的结局,男人有了新工作,女人认识到行业的可悲,卖方提高了质量,买房降低了需求,为了自圆其说,还加上了老板感情不幸的前车之鉴。好吧,时尚行业就是一个制造奇形怪状性生活不协调心理变态欧巴桑的大染坊,这下大家满意了吧?那些买不起prada的男男女女们?高挂替罪羊头,兼卖高价狗肉,这就是好莱坞的生财之道。可这不是生活,It's fiction。

           人生是个等价交换的过程,要得到就要付出。要别人的尊重,你得有成绩,要感情幸福,你得放低工作,要德艺双馨,你得付出超人的时间和艰辛。于是我们知道,感情不幸,职场倾轧这些乌七麻糟的事情跟行业无关,只跟职业有关,跟你交换职业成就的代价有关。换句话说,去报社也好,做厨子也好,都得拿出提前搞到哈利波特的劲头,都得学会笑眯眯踩过别人的脑袋。因为只有做得好,那个讲上帝的幼儿园阿姨才会奖给你一块小手帕,并且绣上prada字样,让你忘记伤痛,恣意炫耀。

           明白这个道理对很多人是如此的痛苦,要经历如许的纠缠和挣扎,和我一样。于是人们把这种理解称之为成长,把那些被抛弃的感情和回忆称之为growing pains。多么显见的一个伪命题。因为你根本没有成长,你只是在自我安慰。就好像被抛弃的男人哭诉自己多么的忠贞,多么的伟大,企图用道德的伪善面具掩饰自己无能的事实。什么才是成长?不是你理解规则之后被规则控制,美其名曰适应社会,而是在充分理解规则利用规则坚持自己,不抱那些君子固穷的教条,也不沦为营营苟苟的实用主义臭皮囊。于是在你看来,那个圈子没有女王,没有魔头,只有那些向往prada的女人,仅此而已。

           又于是,下一次你爱的女人在你眼前眉飞色舞,憧憬着那个行当华贵斑斓的行头和前程。你没有鄙夷,也没有亢奋,只是静静的聆听,礼貌的附和,只顾着欣赏那对眸子透出似曾相识的神采:有盼头的人生真是美好……

     7 ) 只有魔鬼的小助理知道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时不时会想到自己在IBM的三个月。同样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老板,经过一个短短的面试,冒了一个险,把助理的位置给了一个初涉职场的女孩子。理由么,可能是原来的那些都不怎么如意,何不试试初生牛犊?
     
    就这样,安迪得到了那个成千上万个女孩子都想得到的职位,成了头号时尚杂志《Runway》主编的2号助理。这个主编就是片名中那个穿着Prada的魔鬼米兰达。

    米兰达有两个助理,首席助理负责日程安排,2号助理负责其余一切杂物,从买咖啡到几小时内帮她的双胞胎女儿搞到尚未出版的最新一集哈利波特,甚至在暴风雨之夜设法让她从迈阿密飞回纽约。在小助理应对这一切足以导致心脏病发作的mission impossible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尖细的高跟鞋一边打手机一边在任何地方奔跑。在一系列失败和考验之后,安迪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几次置死地而后生的胜利,和她不屈不挠的精神被米兰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的,米兰达开始把首席助理份内的事也交给她做……
     
    影片进行到这里,它的用意才真正显现出来,这其实是一部为魔鬼翻案的影片。这就让他比原著高了那么一点点。也怪不得,梅里尔-斯特利普愿意接下本片,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
     
    片中对小助理“悲惨遭遇“的描写颇为让我感同身受,比如上班第一天,老板一边和人谈话一边歪过头对助理说“给我接XX的电话”,然后接着和他人谈话,留下小助理一头雾水。我也曾经经历了这小小一幕,记得首次见面的老板对我说“Get XX on the phone",这个XX是个印度人,名字比长江还要长,根本不认识,更遑论电话号码了。没办法,只能凭着零星的记忆问同事:“你们认识那个谁谁谁么?” 好不容易搞清楚身份,还得上网查他的联络电话,一查只有办公室电话,打过去没人,只能打对方助理的电话,问来手机号码,老板已经在隔壁叫“where is XX, I need to talk to him!“ 没办法,一边擦汗一边拨手机,电话接通了刹那,对方一声"Hello"听着比亲娘还亲。
     
    尽管影片的前半部着力描写了魔鬼的种种苛刻,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也看到了魔鬼的身影不仅仅披着名牌,还在工作,要不就是是奔波在工作的路上。剧中有一幕米兰达卸了装在旅馆房间里吩咐安迪工作,气若游丝,那时的她简直一下子苍老了10岁。这让我想到了我的那位IBM的VP,在一次长途出差回来后倒在椅子里对我说“I'm tired, I'm so tired!" 那一秒,这个我们私下公认的酷似Brad Pitt的德国老帅哥,用我中学某男同学的话讲,瞬间激发了我的母性,让我想上去好好抱抱他。
     
    在外企干了那么多年,有一个体会就是,从CEO到前台,都是打工的。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没道理多拿钱不干活的。职位高也意味着责任大,没有儿戏。米兰达作为头号时尚杂志的主编,一言一行要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不是天赐的,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凡事有得必有失,关键是每个人的取舍。
     
    影片最后两人在汽车后座上的交谈,其实让人感到了一种温暖。米兰达其实已经把安迪认定为自己的心腹,流露出些魔鬼不齿的真情。也正是这一席话,让安迪看清了自己究竟要些什么。汽车到达目的地,车门外蜂拥的记者和相机包围中的米兰达又变回了那个不可一世的魔鬼,而安迪第一次没有跟随左右。
     
    盗版枪片画面质量不咋样,字幕一塌糊涂,很多对话没听懂。但是我相信,安迪之所以苦苦支撑了一年,是在等一个肯定,当她最终从米兰达口中确认了这一点后,一切都不再值得留恋。所以片尾选择离开的她,前所未有的自信。相比之下的我,当年着实有点狼狈,逃也似地走了。要不是老帅哥临走那天送的一大束粉红色的玫瑰花,我真觉得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而所谓魔鬼,其实是外人看见的,魔鬼心中的苦,只有魔鬼的小助理知道。

     8 ) 写给我心中的女魔头

            对时尚一窍不通的学霸女孩Andy偶然得到令时尚界人士艳羡的工作机会,进入世界顶级的时尚杂志,为业内呼风唤雨的女主编Miranda当助手。影片讲述了一个初入社会的女孩子的成长故事,并通过Andy的视角,反映了时尚界的生存状态。如果要给影片贴标签的话,轻喜剧、励志、时尚、星光闪耀。

            我最喜欢的女星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饰演只手遮天、高高在上、专制老辣的冷面“女魔头”Miranda,与之前走出非洲里温婉的卡伦大相径庭,可谓气场逼人,女王十足。难得的是不像所谓学院派那样夸张地滥用演技,她的演绎方式没有丝毫过火,言行举止自然适中,在细微的表情神态中,骨子里透出“女王”的威严震慑。女强人背后的孤独凄凉,同样拿捏到位,动人却不见丁点矫情虚假。

           最喜欢的两个片段:
           
           1、女王首次的出场。
           
           出场前通过旁人的表现反衬女王的不可一世,吊足观众胃口,究竟女王是怎样的?
          
            收到Miranda即将提前到办公室的简讯,Miranda的秘书惊慌失措,一个Oh my god,连着三个NO。在紧张的音乐节奏中,迅速通知所有人女王即将到,所有人像突然上了发条一样迅速行动。这厢秘书一溜小跑,在颇为考究的玻璃杯中倒好饮用的水,那厢一双PRADA高跟鞋优雅地从轿车上走下来(这个经典桥段后来被各大影视剧反复引用),镜头一步步往上移动,没错,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时尚女魔头。只见Miranda手中捧着杂志彩样,身上穿着Dennis Basso黑色皮衣,手上戴的Armani手套,手拎灰白色Prada皮包,身姿挺拔、健步如飞地走向杂志社,此时镜头还只是给到背影和侧影。办公楼里所有人慌张地整理东西,换高跟鞋、擦口红。当她迈入《Runway》编辑部大楼的电梯,同梯的超模赶紧说着“对不起”夺门而出。这时才出现了女魔头的正脸,白色短发、表情严肃淡漠、挑剔鄙夷的看着地面。电梯门再次打开时,女魔头巨酷地取下太阳镜,径直走向办公室,路上的人迅速让路,直到秘书接驾,开始批评工作。所有镜头一气呵成,紧张感十足,Miranda的亮相令人印象深刻。

            2、女魔头首次讲述时尚的意义。
           
            Miranda和她的团队在讨论服装搭配的时候,为两条看似相同的蓝色皮带的选择而头疼时,身穿廉价的蓝色线衫,对时尚完全外行的Andy对她们的吹毛求疵感到不可理喻而忍不住笑出声来。Miranda如是说:“某期我们的杂志在封面刊登了某设计师设计的天蓝色礼服,后来在几个设计师的发布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天蓝色礼服,然后它在全世界的各大高级卖场、百货公司、中低价货摊发扬光大,所以,有一天,你才在连锁店的减价堆里,买到了身上这件蓝色线衫。你以为你跟时尚无关,时尚不重要,事实是,在许多季以前,这间房里的人,早已替你做了选择。”

            她的这段话让我肃然起敬。看上去她是这么挑剔,以致令人难以忍受。然而她是真正的敬业和专业。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并不是那么随便就能获得的。时尚是件非常精致和敏锐的艺术,是离不开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的,这也是时尚圈的生存规则。而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高大上的设计其实深深地影响着普通大众的衣食住行,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据说Miranda的原型是Anna Wintour,《Vogue》的主编。一个驰骋时尚圈的女强人,值得尊敬。当然写这个影评还是为了Meryl Streep,我心目中的女王,感谢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角色。

     短评

    所谓的觉醒,就是因为做了份自己男友不喜欢的工作然后跟风流浪子上了床之后内疚的抛下工作跑路?如果这称之为觉醒的话她什么工作都还是不要做好了

    5分钟前
    • Zephyrance
    • 推荐

    从前看的时候质疑过换一身行头就能在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上有这么大的改善么,再看才感受到,换行头是Andrea对于所处行业的接纳,她不再认为自己只需要做好事务性工作而不需要主动研究吃透这个产业,这种工作态度的转变才是她处境改善的根本。另一个观感上的变化是,从前觉得Andrea放弃工作和男友重归于好很可惜,再看能感觉到,女主本身不是能够为了事业而搁置他人感受的性格,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男友,而是Miranda伤害了Nigel的感受。而且Andrea始终没有产生对于时尚产业发自本心的热爱,她的新闻理想和创作抱负从未熄灭,以她的职业规划来看,这份工作的价值在于能够结识更多的出版资源,最后在Miranda的推荐下如愿进入新闻机构工作,恰恰是求仁得仁。佩服Andrea这样不忘初心且有能力守护初心的人。

    7分钟前
    • 露苑
    • 力荐

    当你众叛亲离的时候 那就意味着你该升职了

    8分钟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很喜欢结尾,我倒是希望最后andy背负着一切的无奈成为了新一个米兰达。 因为everyone wants us. 奋进就是需要那么多的无奈心酸。但也许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10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其实蛮好看的,但是我总觉得电影在教育我们追求梦想,但现实往往告诉我们放弃梦想。

    1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well,不要说我势利,我就是更喜欢变身后穿着CHANEL 和 JIMMY CHOO 的Andrea .

    16分钟前
    • Miss Lucky
    • 推荐

    3.6星,如果结局是女主人公不是离职,而是逐渐变成Miranda的翻版,这片子也许会更震撼。

    17分钟前
    • Elact
    • 推荐

    本来觉得平平,想留到以后大学毕业工作时再好好研究。后来发现是一部没有太多职场营养的片子,但是。。。故事发展到最后20分钟。尤其是最后马琳达和安迪的街头偶遇,马琳达最后的表情实在是戳中了我的泪点兼笑点。不管工作怎样努力,都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和想要的生活,小心被一些花草迷了眼睛。

    20分钟前
    • 蒹葭灿灿
    • 力荐

    商业片做的我这么喜欢的``真难得!

    23分钟前
    • 宿宿
    • 力荐

    “等到你的生活一团糟,你的工作就成功了”

    2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郭敬明的小时代完完全全就是模仿这部电影,不过他本人貌似忘记了结局的十分钟。那句“我们还给互相梳了头发,就像电视剧里那样”真的笑死我了。

    30分钟前
    • 已注萧
    • 力荐

    很想跳进电影里跟安妮.海瑟薇说:你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

    31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女性拼职场要比男性狠十倍牺牲得更多才能活得与之一样的地位。

    34分钟前
    • 慕詩
    • 力荐

    大学毕业生必看,可以重塑职业观。真正的时尚电影、职场电影。有关曲线救国,有关不忘初心,有关工作对生活的破坏性,有关勇于放弃得到的和追求想要的。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可能是外人难以承受的不堪。双女主的形象饱满极了,她们都故作坚强、掩饰脆弱,但区别在于是否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39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故事很老套,但Meryl Streep真不愧是老戏骨,光芒万丈!

    4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呵呵这不是关于时尚而是关于努力、迷失和找回的故事

    4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片中的残酷是真的,理想是假的。

    50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为了把到Anne Hathaway,我愿意每天工作24小时。这是真的。

    52分钟前
    • 奎斯Chris
    • 推荐

    梅姑向我们展示了哪怕在一部爆米花的商业片里她也能贡献出神入化的演技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职场丑小鸭的故事。极具讽刺意味。编辑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在什么圈子里,就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就穿什么样衣服,干什么样的事情。再变态也没办法,因为他们停不下来。又有几个人能以此为乐呢?绝对的精英!其实这种经历,只要有体验,就足够了。谁又能保证这样就是幸福呢?

    59分钟前
    • 猫猫eko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