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第三度嫌疑人

    第三度嫌疑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日本2017

    主演:福山雅治,役所广司,广濑铃,满岛真之介,市川实日子,松冈依都美,桥爪功,齐藤由贵,吉田钢太郎,莳田彩珠 

    导演:是枝裕和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1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2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3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4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5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6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16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17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18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19第三度嫌疑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重盛朋章(福山雅治 饰)是一名律师,某日,他接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委托。被告人名叫三隅高司(役所广司 饰),他被起诉犯下了杀人的罪行,并且用火残忍的焚烧了尸体。为了使高司免于死刑的惩罚,朋章开始巨细摩遗的梳理起了案情。可是,让他感到疑惑的是,高司的杀人动机始终都隐藏在迷雾之中。就连高司自己对于动机的论述也屡屡发生着变化。  为了弄清楚案件的真相,朋章走访了死者的妻子美津江(齐藤由贵 饰),美津江奇怪的态度更加深了朋章的疑虑。咲江(广濑铃 饰)是死者的女儿,她的出现让案情终于有了头绪,然而这种种的蛛丝马迹却将案件的整个真相牵引到了另一条道路之上。

     长篇影评

     1 ) 是枝裕和的善恶实验

    一种关于“99.9%有罪率也有0.01%的可能性被推翻”的逆向思考。面部特写在玻璃前形成的双重曝光效果,使得眼中的泪水也不过成为了镜面中的虚像。善意和恶意可以在言语间轻易摇摆不定,就像媒体可以用舆论杀人,利用反复的谎言获取最大限度的信任或是揣测,最终成功让第三者改观印象、质疑真相、甚至判决生死。

    “有个人恩怨的杀人因为背后带有一定的因果故事情节”,所以就可以比“贪图金钱的杀人这种完全出于一己之利的做法”判处更重的罪行,种种荒诞的措辞却可以说服无知。

    虽然律师和检察官都受“法律”的制裁,但也可能因为相同的身份、相似的成长环就可以轻易动摇想法,最终被虚妄的正义感冲刷也成为了制裁生死的杀人凶手。

    「容器」作为一种只可读不可写的意象,接受着所有「盲人摸象」产生的正负面评价,最后在这种刻意制造的绝望中感受着「生而为人」的原罪。

    除了人物形象反差的戏剧化,片中几个重复镜头的前后呼应,使得是枝裕和的这部片有了电影感的蒙太奇效果:例如监控录像中役所广司在车尾的摇窗动作铺下的伏笔,与片末福山雅治在得知翻供后的归途中,同样的摇车窗动作,压抑的爆发只是对新鲜空气与善意的渴望。以及福山雅治走出法院的摸脸动作,意在和粘上鲜血的杀人片段相呼应,凶手各怀恶意,而律师也成了判决生死的「第三度杀人者」。

    最后, Ludovico Einaudi的配乐加一星,但是整体依旧用生活化的慢节奏拍一部悬疑题材的片,实验性强烈,但是也需要在逻辑上细细推敲才能完美。

     2 ) 是枝裕和的《迷魂记》?

    大师们总喜欢用自己的电影来探讨电影与现实的关系。George前两天二刷了《迷魂记》,忽然发现,如果套用《迷魂记》里希胖借用电影情节对“电影与现实的关系”进行的隐喻,来解读《第三度嫌疑人》,会有不同的发现。

    《第三度嫌疑人》的整个故事变成了一个隐喻。

    三隅(嫌疑人)————电影作者

    重盛(律师)—————影评人/观众

    咲江(死者女儿)———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重盛法官(律师父亲)—电影作者的学校

    按照上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结合电影情节,我们会发现,《第三度嫌疑人》实际上隐喻了“电影作者的创作与观众对作品的解读”这样一件事。

    三隅作为一个凶杀案的嫌疑人,在电影的前半段,基本上承认了每一询问着的问话。律师问他是否杀了人,他回答“是”;记者问他是否与死者的老婆有不正当关系/是否受她指示而杀人,他回答“是”。甚至最初检察官让他认罪,他就认罪。

    这就像是一个电影作者在电影院里面对观众进行Q&A时,对观众们说:“其实大家的每一个解读都是成立的”。三隅对种种“自相矛盾”的询问统统予以肯定,就像是电影作者对所有的解读照单全收。检察官、律师、媒体的受众等等,都代表了电影观众。这里体现了电影的多义和暧昧。

    重盛律师的父亲重盛法官在30年前受理了三隅的旧案,并帮其免受死罪。《第三度嫌疑人》2017年在日本上映,George调查了一下是枝裕和的资料,他于1987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30年前”是否隐喻了导演自己?而重盛法官曾经对三隅的帮助,是否隐喻了院校对电影作者的教育?

    观众“走入”作者的世界

    在查案过程中,重盛律师曾言“我们不需要和嫌疑人做朋友”。可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越来越难以看清事件的全貌,于是他决定去三隅的老家去调查,逐步“走进”了三隅,甚至在后来走入了三隅的“回忆”,与三隅、咲江一起打起了雪仗。这似乎隐喻着:影评人/观众想要真正读懂一部电影,需要深入地调查/了解作者的过去,甚至最终与作者成为了并无共同生活交集的“朋友”。

    而咲江的角色则比较暧昧,她既是演员,可以对电影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读(咲江称遭到父亲性侵犯,三隅“可能”是为了她才杀父亲);也是观众,她对电影的解读又受到了电影作者(三隅)的否认,三隅坚称自己没有杀人。这似乎隐喻了对于电影,演员只能管中窥豹,最终解释权,仍然在电影作者,也就是导演手里。

    两人的影像重叠在一起

    最终,《第三度嫌疑人》完成了这样一个比喻:电影只不过是一个容器,放进去的是什么东西,是由作者、演员、观众共同决定的。电影结尾,三隅和重盛的侧脸分别在玻璃的左右侧,而后调换位置,最后重叠在一起。是枝裕和用这样直观的镜头,把观众与作者放到了同样的位置,肯定了两者具有同样的分量:正是作者的创作与作者和影评人、观众的共同解读,才赋予了电影意义。

    以上分析仅为个人意见,稍显粗浅,仅供一笑。

    更多影评请扫码关注个人公号“电影知何处”

     3 ) 站在十字路口

    有幸在昨天的日本电影周开幕式上看了这部颇受争议的《第三度嫌疑人》,起初在豆瓣上看到6.6的评分后心凉了好一阵儿,因为,在我心里是枝导演是为8.5分以上的电影而生的。

    有人说这是是枝裕和走下神坛的一部电影,有人说这是是枝裕和一次失败的试水,也有人说作为一部悬疑剧,剧情、逻辑推理是硬伤,直到昨天看完后,才缓缓的舒了一口气,像福山雅治饰演的重盛律师一样摸了摸脸,这次依然是是枝裕和,依然值得五星推荐。

    影片放映完有个简短的导演和观众的交流会,不作美的是因为时间原因仅留给观众一个提问的名额,好多人像我一样举高着手臂表示希望得到这个机会,主持人点了一位前几排的姑娘,已经记不得那个姑娘提问问题的内容了,只记得旁边不远处一阵让人不适的哄笑,哄笑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觉得这姑娘的问题没有营养吧。

    今天中午一直刷着单向街图书馆的微博,等着单向君和是枝导演的微访谈,虽然这个微访谈的内容七零八碎到“让人发指”,但是看到“是枝裕和导演表示,他在拍电影的时候并不认为观众能够完全理解到他想表达的所有的复杂的观点;但反过来说,观众也能发掘出很多他无意识的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面相。所以说,影片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而他并没有想过去掌控这些。不过也恰恰是这种复杂性是非常有趣的”这条对谈内容后,心里简直yeah出了花,昨天想问的问题也有了答案。

    影片124分钟,依旧是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感觉是枝导演这次玩儿的特别高级,剧情建立在嫌疑人已认罪的基础上,只是犯罪动机不明,所以这部心理悬疑剧无需有缜密的推理、无需把真相讲的一清二楚,更何况真相永远是一个过去式的、相对的“真相”,当局者都无法百分之百的还原“真相”,更何况每个如同盲人摸象般的旁观者,每个旁观者仅是根据自己感官和认知做出“大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结论,悲哀的是大多数旁观者只会屈从于自己能接受或者愿意接受的“真相”,更悲哀的是有些人只说出权衡利弊后对自己有利的“真相”,也许还有各种结果导向主义倒推出来的更更悲哀的“真相”吧……就像这个信息井喷的时代,每天都会被各种热点事件“围攻”,各种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在乎、又有多少人会持续关注,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到“真相”的原本面目,刘鑫忏悔了吗?豫章书院关停了吗?每个热点事件都像一阵来去匆匆的龙卷风,裹挟着100000+阅读量的素材提供者和千奇百态的围观者……

    “没有人在乎真相到底是怎样?”或者“永远都不可能还原百分之百的真相”这大概是是枝导演所想表达的吧,就像役所广司饰演的“杀人犯”三隅所说的:重盛律师想了解的真相也只是有利于胜诉的真相。对于辩护律师来说胜诉永远大于真相本身,对于掌握审判权的法官来说,在审理期限内最终结案永远大于真相本身,对于控方检察官来说,嫌疑人认罪永远大于真相本身。法庭从来都不是一个还原真相的场所,而是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平台,也就是吉田钢太郎饰演的老律师在看到那位年轻实习律师在法官和稀泥时那张满是疑惑的脸后所说的“司法制度”。广濑铃饰演的瘸腿小女孩说“这里没有一个人说真话”,讽刺的是这就是赤裸裸审判游戏规则,被法律赋予审判权的法官根据控辩双方的“谎话”来审判一个说“真话”的人,在现有的法律规则下,而这个说了“真话”的人被判为死刑,自始至终没有人知道所谓的“真相”。

    法庭宣判后,被法警带走的“杀人犯”三隅做出了放生金丝雀的动作,眼睛里好像看到了恢复自由的金丝雀般欣慰。不管做这个放生动作,是三隅的真情流露还是故意迷惑重盛律师已经不那么重要,认罪——翻供——拒认罪,一次一次的改变口供,应该只有“杀人犯”三隅知道“真相”吧,不管他是为了救赎还是忍受了一辈子“被选择”后想掌握一次真正的自主,至少三隅这一次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选择。与其说是“被审判”、“被判死刑”,我宁愿相信这是三隅自己对自己的一次宣判,我宁愿相信他用石子摆了一个十字架埋葬金丝雀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准备,利用律师、检察官、法官来完成自己对自己的“审判”,向死而生完成对一个弱者(瘸腿小女孩)的救赎。

    很多时候会在想存不存在真正自由的选择,存不存真正的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很多事情都没有选择,每个人都是没有被征得同意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没有被征得同意就被带离这个世界。”所以,片尾曲响起的一刹那,每个观影人都像站在十字路口的重盛律师,然后摸一摸脸……

     4 ) 短评栏盛不下字数成“影评”了

    原本要打四星,豆瓣评分这么低,只好打满,拉拉平均值。

    以我入门尚不足的日语水平,也看得出是“第三次杀人”,何以翻译成这般读不通的片名?

    不知道是不是野心促使,一个不太认识的是枝裕和,捧出一场罗生门似的戏码。上来就是结局,一层层铺出去,一点点反转,却越看越不信任自己。苦难、愤恨、杀戮、审判、救赎、怀疑,以为是黑泽明附体。

    但还是熟悉的是枝裕和,互为支架,稳固的叙述线;绵密、饱满、也含蓄、会留白的台词,一如既往不多半句废话。还有旁蔓而去的各条支线,互相纠缠变成爬满一座大楼山墙的藤蔓,数不尽的话题。

    从女检察官、同所律师、退休法官、退休警官等等嘴里,不时蹦出一段金句,以为是要讨论的议题,然后发现只是质问和自问。

    更不用说双主角之一,作为话题围绕的杀人嫌犯,役所广司贡献的是出神入化、深邃不见底的神级表演。令人想靠近,又令人觉得恐惧。

    不太理解评论一直的声音是在说是枝裕和如何走下坡路。反正我看来,他的状态一直很稳定,且还在不断尝试新题材、拓展风格的外延。

     5 ) 《第三次杀人》类似于《四重奏》? ——是枝裕和与坂元裕二两大神级人物的对谈



    成功入围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日本电影《第三次杀人》,是由是枝裕和执导的心理悬疑片,福山雅治饰演律师,役所广司饰演杀人案中的被告,广濑丝丝饰演受害者的女儿。这是是枝裕和1995年凭《幻之光》获得金狮奖之后,时隔22年再次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威尼斯电影节将于9月9日结束并揭晓最终奖项,《第三次杀人》是否能够再次擒获金狮将是很大的悬念,而无论结果如何,影片将于影节结束的当天在全日本公映,同时面对日本本土观众的审视。
    昨天,为影片上映以及冲刺威尼斯造势,东京银座苹果店邀请了影片导演是枝裕和与人气编剧坂元裕二(出品《东京爱情故事》、《最高的离婚》与《四重奏》)以“透视”为主题进行了对谈,两人就《第三次杀人》与《四重奏》的相关性展开了交流。
    坂元裕二问是枝裕和:演员是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考虑了吗?“如果是我的话,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是枝先生呢?”“基本上是声音,根据声音去写”,是枝裕和导演这样解释用福山雅治演律师,役所广司演杀人犯时的考虑。
    是枝导演说:“我不太了解役所广司的性格,所以我把他设定为杀人犯;但我很清楚福山雅治是一个相当聪明与开朗的人,我把他设定为一个好人的时候,就想要加上一点坏的地方,让人讨厌的地方,这样故事发展会比较有意思。”
    还有,是枝裕和提到他第一次看到役所广司先生表演杀人犯的神级演技时,完全被震撼到了:“看到役所广司先生表演的一瞬间,我一度有不安,这真的是我写的那个人物吗?我再次审视了剧本,我不觉得是我写了这个剧本,因为看上去这就像纪录片一样的真实,役所广司先生作为一个演员好到让我觉得恐怖的地步。”
    坂元裕二也表示同意“在塑造虚拟人物的角色时,具有一定演技的演员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会爆发出相当有趣的演技,通过这些小小的积累,最后才会导出相当有趣的戏剧性。”
    然后是枝裕和导演也向坂元裕二询问了他最近的作品《四重奏》:“怎么样看《四重奏》中松隆子的演技?实际上,松隆子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是最厉害的,我想其实在电视上,她的能量是不太能够被释放出来吧,但是在这部戏中,她表现得非常好,在四个人中是压倒性的存在,这和她的背景悬疑很有关系,她也正是从这点出发去塑造人物的吧”
    坂元裕二也大赞松隆子,“的确,松隆子是日本最棒的演员,她笑起来能够让人非常的安心。”“松隆子是这样的演员,无论你给她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故事,她都能非常准确的反馈给你,所以从一开始,我在剧本中就完全不需要为她而去特意怎么写。”
    《四重奏》在播出时引起了网络上很大的话题性,是枝裕和问坂元裕二,“当时其他三个演员在剧集发展到后半段的时候,知道最后的结局吗?”坂元裕二回答说,“谁也不知道,这点和《第三次杀人》非常相似。”《第三次杀人》中役所广司扮演的杀人犯之谜,是枝裕和导演称“创作手法非常意外,从某种角度而言,非常类似于《四重奏》中塑造谜一样的松隆子那样。”

    事实上,是枝裕和曾经在以前的媒体报道中称自己早就是坂元裕二的迷弟,非常关注并喜欢他的作品,他此前曾拍过一部名为《DISTANCE》的电影,讲述奥姆真理教地下铁沙林事件后,作为加害者的教徒遗族如何继续生活的故事。但他拍着拍着发现无法驾驭这个议题,就搁浅了。当他看到坂元裕二2011年的电视剧《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时,发现坂元裕二把他做不到的事情以电视剧这样的载体完成了。






    《第三次杀人》
    这是一部以法庭为舞台的心理悬疑片,求胜心切的律师重盛(福山雅治扮演),作为辩护律师为杀人嫌疑犯三隅(役所广司扮演)进行辩护,三隅在30年前曾经有过杀人前科。这次被指控他杀死了解雇他的工厂厂长,并且纵火烧尸。三隅自己也认罪了,并且认为直到死他也不能忘记自己犯下的罪行,从一开始这就是一桩必败的辩护案件,但是当重盛面对三隅这个人时,总是觉得一定有隐情,三隅杀人的动机太不充分了,他为什么要杀厂长,他真的杀了厂长吗?当重盛将目光转到三隅身边的关系人之后,将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解开理清之后,事实的真相慢慢浮出了水面。这是一出震撼人心的法庭心理戏。
    影片的其他演员包括广濑丝丝、满岛真之介、市川实日子、松冈依都美、桥爪功、齐藤由贵、吉田钢太郎等。
    影片已经入围今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角逐金狮奖。
    日本公映时间为9月9日,日本院线当天与之对决的影片是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而黑泽清的《散步的侵略者》也是同一天上映。

     6 ) 《第三次杀人》中役所广司的“暧昧性”,是让人觉得恐怖的神演技! -------是枝裕和&坂元裕二对谈续

    8月25日,为影片《第三次杀人》上映以及冲刺威尼斯电影节造势,东京银座苹果店邀请了影片导演是枝裕和与人气编剧坂元裕二(出品《东京爱情故事》、《即使这样,也要活下去》与《最高的离婚》等电视剧)以“透视”为主题进行了对谈,两人谈及一些关于《第三次杀人》拍摄秘闻。
    影片讲述的是,信奉胜利至上主义的律师重盛(福山雅治扮演),对于具有杀人前科的犯人三隅(役所广司扮演)再次身陷一桩谋杀案产生兴趣而接案,面对这样一桩必败的案件,重盛如何翻案贯穿了整部影片,这是一部不断反转,震撼人心的法庭悬疑电影。



    是枝导演在拍摄期间一直对工作人员说,不要在意影片最后会去到哪个地步,这是一部是枝裕和导演自己也不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的电影。

    已经看了五遍《第三次杀人》的坂元裕二说,“越看越觉得有趣,”大赞“不由自主的被故事推动,悬念带来的不安感始终无法驱除。”

    是枝裕和在谈到役所广司时表示,役所广司当时对他表示“作为一个专业的演员,我们之间必须是不分胜负的对手。”是枝导演对这种说法表示了敬意。“虽然并没有做一个特别的角色,但无论演什么都能看到这个人物,就在我认为思考还过早的时候,在这个企划之前我收到的贺年明信片上面写着“差不多是时候了”让我觉得存在着奇妙的缘分。所以在最初的碰头会上,我就决定到最后也要保持这个人物的“暧昧性”。在第七次会谈戏剧性的时候,虽然自己认为是真的,但要把这个人物视作善良的时候,也许让他看上去像个恶人也可以。”


    影片最大的看点在于,重盛在不断接触三隅的过程中,三隅本应是一个杀人犯的事实越来越模糊起来。坂元裕二问道:“役所广司先生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明确的被指示杀了还是没有杀?”是枝裕和思考良久之后回答:“役所广司先生并没有这样问,另一方面,当时福山雅治也提出,从他的角度而言不知道三隅是否凶手自然是理所当然可以演的,但役所广司先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凶手也能够演吗?所以这非常有趣,我感觉自己沉迷在其中,对于福山雅治而言则具有双重的意义,当时的役所广司的确是个谜一样的存在。”



    当拍摄开始之后,是枝导演完全被役所广司的魔术一般的演技所折服,“我自己读了无数次的剧本,但当演完之后,我却感觉这不是我写的一样,演出的效果具有一种纪录片一样的真实感,产生了与我的剧本很大的距离感。”这样的效果简直让我目瞪口呆,我完全无法隐藏自己的惊喜。而且,役所广司先生做了很多预想之外的工作,“必须要演出这个人物怀着必死的心态绝望的状态。”“为什么这里需要笑呢?”考虑这个的时点,福山雅治先生也是这样的状态,役所广司回答“因为剧本就是有这样写啊。”哇,这真是太让人恐怖的敬业了!”是枝裕和导演笑着回忆役所广司的工作状态。

    另外,创造出三隅这样的人物,是否受到了坂元裕二编剧的电视剧《即使这样,也要活下去》中的年轻杀人犯的启发?“坂元裕二先生,恰恰是理解了那个年轻杀人犯,所以才写出了那样的角色,而我却是因为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而设计了重盛与三隅之间的关系来建构故事,当然毫无疑问,这是受到了《即使这样,也要活下去》的启发。”




    注:《即使这样,也要活下去》是坂元裕二2011年为富士电视台撰写的一部讲述因为少年杀人事件,而给双方家人带来巨大痛苦后遗症的社会派电视剧,瑛太、满岛光、田中圭、大竹忍、柄本明等主演,其中风间俊介扮演的三崎文哉即是文中提到的年轻杀人犯。



    《第三次杀人》,9月9日全日本公映。

     短评

    是枝裕和已经从小津安二郎2.0进化成了小津➕黑泽明混合体的2.0

    3分钟前
    • 亡招菌
    • 推荐

    作为是枝脑残粉,必然要满星推荐,超过预期。是枝绵密的风格对于这样的题材,不占优势,但电影就是容器啊,背后的态度才是最有价值的。以及,罪恶本身也是容器,我们审判它的结果不及审判它的方式,有时候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决定了它呈现的样子。

    8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谁说贴上了悬疑犯罪标签的故事,就必须有开头有结尾?很多牛逼的文艺片导演,从来不关心故事本身,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好好讲故事,他们只是借一个故事当容器,去讲他作为创作者想要表达并关心的东西。是枝裕和导演这次要讲的东西,跟HBO的美剧《罪夜之奔》第一季主题如出一辙,真实评分应参见美剧。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容器人”这个大招放出来,反转剧就到头了吧。关键是福山雅治这个角色立不住啊,遇到这种律师真是十脸懵逼,女儿也能骗他,罪犯也能骗他,这水平就别去和检方顶嘴了,丢人。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糟糕的观影体验,无论怎么掩饰逻辑缜密和气氛营造也无法弥补压抑到最后一秒钟的对真相的渴求。导演涉足了算是日本导演必修课的推理悬疑作为转型方向,悬念设置和节奏把控勉强及格,不少冗长无目的的镜头难以分辨是故意混杂观者还是无心。演技怎么也是建立在合理剧情之上的。给喜欢的导演送张票,仅此。

    19分钟前
    • Joywhen
    • 还行

    抱着零期待来看,没想到这次竟然回勇,处理高级,沉郁冷冽,把故事会渲染成水墨画,控制和反控制,徐徐渐进,影影叠叠,终于摆脱《海街日记》大俗和糖稀。

    2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还没机会看到导演刚刚获得金棕榈奖的新作《小偷家族》,先补他的前一部转型类型片。不很成功,但仍在水准之上。查,是枝裕和33岁开始独立导演,到今年56岁,23年中完成了15部自编自导的作品,在文艺片导演里可谓高产。电影是实践的艺术,不怕失败,多拍多实践是关键。

    26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让人不适的是枝裕和来了,如果没有役所广司完美到让人五味杂陈的演技,这部戏简直就是拖沓的灾难,至于悬疑推理片最重要的合理逻辑性,导演干脆通过模糊化处理将之回避,搞得像一切任由观众读解般假高级。

    28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后面思辨的部分基于前面很长的铺垫,叙事方式、场次和镜头语言有点无聊,虽然该有的都有了。是枝裕和的作品对于社会是愤怒的,但他的东西总会在愤怒变成暴戾肤浅的情绪宣泄之前,转变成更深入地观察了解和共情,说不清楚,但是枝裕和愤怒与平和共存的哲学很吸引人,educated

    31分钟前
    • .flv
    • 推荐

    算是《嫌疑人X的献身》的互文,和眼皮斗争了两个钟头,这音乐这节奏也太好睡了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是枝裕和完全抓不住悬疑片的节奏,以为含糊其辞就能把人性探讨高级了?

    3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较差

    小津的三分之一都没摸到 还敢提黑泽明 那条热评不是瞎了就是蠢逼/ 是枝裕和比较合适去给福山雅治拍情热大陆

    35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还行

    最後一幕「貌合神離」。

    37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道德是金丝雀,要么豢养要么放逐;正义是十字架,要么佩戴要么焚毁。律师犹如盲人摸象,每次摸到鼻子或耳朵,就以为真相确凿无疑;凶手是一件容器,容不下贫穷和愤怒,杀了两次人。道德的律师联手正义的法律,判决死刑,此乃第三次杀人。害怕麻烦的欲言又止,陷入迷雾的仰天长视,死亡是审判还是救赎?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值得庆幸的是,是枝裕和终于有了「电影」意识,多处模糊真实与谎言的双重曝光,信任与制裁的反向审判最终被虚妄的正义感冲刷,循环的拉锯战耗尽上帝自尊,盲人摸象接收到的「容器」反馈不过自欺欺人;还是家庭剧的拍法,充斥着太宰治附身的创作者自述,甚至引出「生而为人」的怨艾,只可惜观赏度不高。

    40分钟前
    • ChrisKirk
    • 还行

    放映前是枝裕和先道歉:“电影比较含糊,也没说清楚真相是什么,抱歉了”,果然一上来就告诉你凶手是谁,但一再反转,到了最后也不清楚真相。这就不是一个悬疑犯罪片,还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罪犯是一个空的“容器”,任不同立场的人放入不同的东西。没有家庭题材拍得好,但也不失望。

    42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为什评分这么低,看得我都快高潮了,一株人性和法律碰撞下的绝望之花啊。

    4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HKAFF. 與文盲搭配時的是枝就不再是大家認識的是枝了。說委婉點是刻意,說實在點就是做作。喜當爹如此,這部更甚。不斷反轉不是問題,但每次反轉要表達的東西都不一樣,什麼都想說但什麼都沒說好。文盲依舊帶著「福山雅治」氣,除了哭得快別無所長,與役所桑二人監獄對話戲被碾壓到慘不忍睹。

    46分钟前
    • 烏滌非
    • 还行

    是枝裕和靠着这部片子走下神坛,但不管如何,这是他自己的一种突破。

    49分钟前
    • 御姐控_光崽
    • 还行

    一个没有商标的小麦面粉是否要做假和使用,都能侧面导致一场凶杀案,日本的食品安全的良心问责比我们重视得不能再多……

    52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