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剧 烟雨蒙蒙

    烟雨蒙蒙

    评分:
    0.0很差

    分类:台湾剧其它1986

    主演:秦汉,刘雪华,勾峰,赵永馨,李天柱,曾亚君,邹琳琳,范鸿轩,谷音,文国华,张玉琴 

    导演:刘立立 

    猜你喜欢

    • 第16集

      完全省钱恋爱手册

    • 已完结

      终极一班3

    • 全24集

      因为你如此耀眼

    • 更新至第10集

      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2

    • 已完结

      热情仲夏

    • 明若晓溪

    • 完结

      天师钟馗

    • 30集全

      终极一班2

     剧照

    烟雨蒙蒙 剧照 NO.1烟雨蒙蒙 剧照 NO.2烟雨蒙蒙 剧照 NO.3烟雨蒙蒙 剧照 NO.4烟雨蒙蒙 剧照 NO.5烟雨蒙蒙 剧照 NO.6烟雨蒙蒙 剧照 NO.16烟雨蒙蒙 剧照 NO.17烟雨蒙蒙 剧照 NO.18烟雨蒙蒙 剧照 NO.19烟雨蒙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陆依萍(刘雪华 饰)与失宠的母亲相依为命,靠父亲的赡养费过活。但最近好几个月父亲都没送过钱来了,面对家里已经揭不开锅的状况她前往陆宅,但钱没讨到的她,反而被父亲毒打一顿,一切都是因为后母雪姨的教唆,站在烟雨蒙蒙中依萍发誓一定要报仇。  当依萍发现如萍中意的男子何书桓时,便利用手段接近书桓,其实她不必如此,因为书桓一开始就爱上了她,在交往中依萍被书桓情意打动,真正爱上了他。然而当依萍想把一切告诉书桓时,书桓发现了依萍的报仇意愿,骄傲的他不能接受自己是依萍的复仇棋子,他马上向如萍求婚。  但当他看见失魂落魄的依萍时明了自己的心意,然而这突然的变化对如萍打击极大,如萍自杀了。这对依萍和书桓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由于他们的任性而枉送一个善良姑娘的生命。他们的感情在这样的良心谴责下还能维持下去吗?

     长篇影评

     1 ) 论石天冬与何书桓的相似性

    会将《都挺好》和《烟雨蒙蒙》联系起来,纯属偶然。然而一旦把这两部剧放在一起,发现还真是有颇多可供比较之处。 譬如两部剧中的家庭,都以父亲功能缺失和资源分配不均为冲突的开端。再有呢,就是两个被错待的女儿——苏明玉和陆依萍——身边都有个苦口婆心劝她们化解同其他家庭成员怨恨的男朋友。 直听到令王源痛哭失声的歌词,我才为两位穿越半个世纪比肩而立的男朋友找到了症结所在: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 任你与母亲一起被父亲和得宠的姨太太无情地赶出家门缺衣少食十数年,每月上门领抚养费都要受尽白眼和恶语,稍一顶撞就被军阀父亲的马鞭打到遍体鳞伤;任你从小就没看过母亲向你展放过哪怕一个笑脸,没听过一句温言暖语,被哥哥欺负得再狠也只能得到母亲的呵斥父亲的漠视,家里卖房父母割肉供两个哥哥上学找工作,你的房间只会被占被卖,接受好教育的机会被剥夺,全凭打工赚生活费念完大学… 那又如何呢? 石天冬和何书桓除了一开始表现出对苏明玉和陆依萍境遇的同情,后面都在女友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的时候,选择了圣母一样的立场。 我从小就千百次地想过何书桓为什么不能理解陆依萍,对她的言行态度总是横加指责,以至于两人渐行渐远?随着自己一年年的成长,我逐渐能明白,以何书桓的出身,倒不是说多富裕,关键是有个给他无穷温暖的父母、家庭,所以他就算最被依萍吸引的时候,也从没有真正对依萍感同身受过。 如今看到以上的一切,都如同历史重演般地在石天冬身上复现,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既是得意自己判断精准,又是痛心自己理解通透。 我们在无数场合讨论同感共情,探求同理心,呼吁换位思考,不过是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地痴人说梦罢。 白天不懂夜的黑。苏明玉没有长歪,最后与家人和解,和石天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不折不扣的成人童话。由此我反而更加悲伤地认识到,何书桓最后选择了离开一无所有的陆依萍,是琼瑶诚不我欺的一次深刻书写。 可惜了,现在还有几个人会记得,会认可这位言情教母曾经的现实笔触。 谨以此评,献给我爱的刘雪华版的依萍,并致敬书版《烟雨蒙蒙》。

     2 ) 一个父权社会崩塌的寓言

    早期的琼瑶小说是带着很浓的反抗意识的。台湾不像大陆解放后就马上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和推动男女平等同工同酬,而是长期处在男女尊卑极度不平等的状态(白先勇的小说里体现得更清楚)。依萍的复仇,也是一个女性对父权式旧式家族的反抗和破坏,结合时代背景,这个权威的父权家庭从大陆到台湾就是一个不断削弱和崩塌的过程(陆振华从在东北的万贯家财权倾一时妻妾成群到撤退来台蜗居台北的小公馆且只有财力供养一个太太)。而最终陆振华家庭的彻底破裂也象征着那个代表着前现代中国的封建传统父权家庭的彻底崩溃。旧的制度崩溃,就需要新的制度重建,而琼瑶在当时那个戒严和白色恐怖的台湾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专制集权不可撼动的父权社会)其实也根本看不到一个新秩序建立的希望和可能。(这种可能大约到七十年代初才在台湾社会渐渐显影)所以她的主人公也被这股崩溃的力量所冲击和伤害,她所破坏的那一切也是深刻内在于她自身情感结构之中的重要组成。所以在复仇成功后,是依萍自己受到最大的情感和精神的伤害。书桓离开台湾前往美国(一个想象中现代的,新秩序的代表)表明了对台湾本土或者“中国”的失望和放弃,而留在台湾的依萍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陷入彻底的迷惘(精神崩溃)。

     3 ) 这或许才是角色们该有的样子

    还记得当时看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画面像素特别感人,在背景音乐和拍摄手法上不太符合现代人的观看节奏。

    赵薇翻拍版本更适合现代(唯美)主义者,毕竟经过修改后的整部剧的色调,服装和打扮更讨喜欢;而刘雪华版本的角色更贴近那个年代和那个背景。

    从第一集开始,刘雪华就带着依萍骨子里的那种倔强劲儿映入眼帘,即使被陆振华打成那样,也压不住她的傲气,这也正是陆振华对依萍改观的开端,如同看见了当年的自己一般(新版依萍在打戏上相对柔弱了一些)

    依萍,大概是女性独立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她的性格和她老爸一样刚烈,当她和母亲为房租而担忧时,她的另一些亲人们却在用着几千块的手镯,听着最时髦的音响,换作谁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心里都有不甘,由于家庭的分离,依萍和他们的关系也不亲密,直到她惹怒陆振华被鞭打,看着一个个亲人对她的冷漠,这才狠下心决定报复,首先是肆无忌惮地要钱,让雪姨心里不痛快,后来得知茹萍和书桓暧昧,展开了抢男友的计划,甚至后来把可云的事情也抖了出来,她的报仇计划似乎都成功一半了,可是她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们流着同样的血。好不容易获得父亲的爱,没过多久去世了,因为自己的恨,没有及时解救梦萍导致她不能生育,因为自己的恨,一直把茹萍的热情拒之门外,她死了,也是对自己的惩罚,而对于书桓,依萍已经不会在意他爱的是谁了,毕竟茹萍的死已经让他们无法面对这份感情,依萍的结局,是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压力,她的母亲想帮助她,却只能无奈地看着她在铁路上发疯。

    茹萍,有人说这个角色很绿茶,但个人觉得,如果你生活在那个环境里,没有被雪姨同化就已经很珍贵了,具体可以参考梦萍。从头到尾,茹萍很少在情感上有所宣泄,任何事她都藏在心里,别人也摸不透她的心是喜是悲,因为从没有人关心过这个女孩,没有人在意她,就仿佛一无是处,以至于陆振华在茹萍自杀以后说:她的枪法居然和我一样准。

    在这里,我并不觉得他是在夸茹萍的枪法,因为对着脑袋根本不会用到枪法,他只是借此表达自己对于茹萍的疏忽,一直以来,他把爱给了依萍,给了尔杰尔豪,甚至梦萍,根本没人关心茹萍承受了多少,当她哭在书桓的怀里时,观众只想到她绿茶,却没人提起当初是依萍故意耍手段抢书桓,对于她而言,观众的语言暴力也如同当时环境下她所承受的压力一样,没有人会去理解她,她的存在就连她自己都感觉不到任何价值,所以最终选择了自杀。

    书桓,出生于书香世家,不仅心理素质高,而且很有才华,对于茹萍,一开始他是有好感的,有过几次暧昧,但后来依萍的出现,那种刚烈的性格还有神秘的身世和故事把书桓深深吸引,他想要一探究竟,了解这个女孩身上的秘密,于是两个人迅速开展了一段恋情,中间和依萍吵架时,他短暂性地选择了茹萍,他不愿意看日记剩下的内容,是因为他怕自己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害怕原谅依萍,害怕放弃茹萍,更害怕自己会受到内心道德的谴责。

    梦萍,故事的结局她也没有和依萍重归于好,这两个人的生活背景和性格差异太大,即使没有分离家庭的影响,她们两个也很难成为朋友。在父母的娇惯下,她刁蛮任性,无理取闹,直到打了胎,被小纪的爱感化,逐渐变得成熟稳重。

    尔豪,典型的花花公子哥,喜欢交女朋友,喜欢去舞厅消遣,但方瑜的出现彻底收了他的心,在这部剧中,他从没因为方瑜而对依萍改观,或者他一开始就非常了解依萍的为人,以至于后来在茹萍的灵前,他问依萍:你报仇了,如你所愿了,你开心了吗?并没有。联合剧中多个场景的交集就会发现,尔豪心里是有依萍这个妹妹的。

    文佩,她是一个非常善良柔弱的女人,只可惜陆振华只给了她三年恩宠,失宠后,她还是如同以前一样那么贤良顺从,或许是因为她太过于顺从,陆振华才会厌倦这种生活,他不了解文佩,可是从头到尾,只有文佩真正了解他,打心里敬佩他是个英雄。对于雪姨,她也是用包容去对待,因为两个人的内斗,只会让陆振华夹在中间难堪,因为爱,所以一切都顺从天意,而母亲的过于弱势,才使得依萍衍生出强烈的倔强,这是环境造就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陆振华,他早年认识了将军的女儿萍萍,当他从军回来,萍萍已经在父亲的安排下改嫁他人,见到陆振华后,以死来证明自己的心。也导致这成为了陆振华一辈子的心结,他找的九个老婆里,每个人都有萍萍的影子,要么是眉毛,要么是嘴巴,或者性格,最终搬往台北,他只带了八姨太和九姨太,在他心里,萍萍是他真正的妻子,而文佩是他最重要的女人,雪姨,则是适合他过日子的女人。他花心吗?是的,他专一吗?也是的,对于这种人格上的矛盾,是刻画陆振华这个人物最难的一点。

    雪姨,整个人尖酸刻薄,而且没有教养自以为是,有点小聪明还喜欢斤斤计较,直到最后她被别的女人比了下去,才明白当年能赶走文佩并不是因为她有多聪明多高明,而是对手根本不屑于和她内斗,直到她进了监狱,低声下气地问了一句:依萍还好吗?

    方瑜,是一个明白事理而且会站在客观角度上思考的女孩子,思想同样独立,充满理性又不失天真和烂漫,这或许是最吸引尔豪的品质。

    邓超,剧中一直像一个小丑一样的存在,非常渴望拥有女朋友,见到了温柔优雅的茹萍以后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还是那句话,如果书桓没有依萍,他和茹萍会过的幸福,如果茹萍没有书桓,她或许不会死心塌地爱着书桓,而是尝试着接受邓超的爱,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心都很脆弱,也最接近,后期更能互相理解和安抚对方,非常适合生活过日子。

    以上我只是对人物主观地进行了一些描述,至于电视剧要表达的东西,我觉得不算很深奥,但看完也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那种滋味在心里压抑得不是滋味,我们感叹着各个角色的结局,但这更是当时分离式社会家庭的一个缩影,如今我们生活在幸福安康的社会里,大家要懂得感恩生活啊。

     4 ) 谈谈这部我喜欢的烟雨蒙蒙

    初看此剧还是初中时代,在秦汉和刘雪华的固定搭配剧集中,这部应该是我看的相对完整的了,尽管因为上学的原因看的也不是那么连续,复看却发现头头尾尾不少画面甚至台词是熟悉的。只是复看时,才发现年少时是被情节所吸引,三十年后再看又多了很多情感的共鸣。

    刘雪华真是演技好,依萍出现的部分很是吸睛,很带动我陷入她的情绪里,我相信她是好的对手演员,她的演技肯定能将对手演员也带入情绪中。当然,也听说她本人是比较捣蛋的性格,或许也没少在对手演员陷入表演情绪时偷偷捣乱。

    秦汉是最近又莫名奇妙关注的,过去总觉得他有点老气,了解了一些当年的拍摄背景发现原来他当时已经年过四十,那就怪不得了。不过,他的颜值很经得起岁月考验,想起曾经听于正说正小生很难得,私以为秦先生应是正小生的代表人物了,他的双眼大又深情,带着似笑非笑,深情的时候带着忧郁,我总是忍不住魂穿对面的角色,心想真正有这么个帅哥对着我含情脉脉我怕是要晕倒吧?秦的演技不错,表演下来,角色的表现是符合角色内心的。表演瑕疵也有,一是台词,一是表情管理(当然他不是鼻孔教的那种问题,而是有时说话时双脸有些不对称。)。琼瑶剧特有的戏剧感,和夸张外放的情绪表现,真正能拿捏得较好,能让观众接受的,我眼里女星只有刘雪华,男星空缺,但是表现最好的还是秦汉。

    很喜欢剧里的主线情感情节,两个人的相识直到在一起,再因为种种误会分开,再和好。很多恋人之间的小细节表现得挺真实,初始在一起恋爱很热烈,却又随意说分手。比如说被尔豪骂作有毒的依萍,在尔豪离开后气愤地问书桓,我真的有毒吗?书桓当时多爱她啊,立马俏皮地说有毒有毒,然后撅起嘴闭上眼说,请你赶快毒死我吧。还有一次,记得是在依萍家门口楼梯上又是吵架,忘了谁又开始说分开了,然后依萍的眼泪忍不住出来了,正在吵架的书桓看到依萍眼泪汪汪地望着他,火气瞬间消失,将依萍拥进怀里说舍不得分开,作为第一线的吃瓜群众,都要融化在他们的爱情里了。

    有些台词写得不错,对于人性的思考也会在台词中呈现,多年以后复看此剧的我有时会觉得有思路被打通的感觉。但是剧中也不乏错用的成语和谬误的读音,不细说了。

    那个年代的同期声表演还是能看出制作水准的,同时对演员的要求也更高。插一句,最近刚好也看到了同时期的中视作品(一剪梅,情义无价……),不得不说中视的同期声优于华视,现场收音的效果清晰度让我刮目相看。华视的棚内,地板声,狗叫声,记得当初看赵雅芝版京华烟云时也是印象深刻,后来发现原来也是华视拍摄的。也许就是这样,吵架时更显嘈杂,吵架时的大喘气声,话剧式的叫嚣式表演,都让人对琼瑶剧留有大吵大闹的印象吧。

    刘雪华是难得的台词和表演都优秀的演员,家庭教育的要求奇迹般地支持了她的演艺生涯,让她拥有了很标准的国语,以至于我曾经很久都以为她是台湾的演员。秦汉的台词就逊色不少,也许早期台湾影片的配音风潮让他忽视了对台词的提升吧,顺便说一句,同时期的林大美人也是,她口音相对正一点,但是很多读音也缺乏精准。网上搜到的信息,秦汉从小家里一直说四川话,也难怪秦帅哥说话一股子川普口音,在几度夕阳红里更为严重,不过多看几部能看得出后期的每一部剧都在改进。关于台词,突然想起一段,应该是书桓和依萍第三次见面吧,依萍从陆家跑出去,书桓跟在后面追,口里叫着,陆依萍,陆依萍,陆依盆……我不知道导演为什么没cut掉这段,反正恶趣味的我笑喷了,还反复观赏了好几遍。

    当然,琼瑶剧的格局还是有些限制,爱情刻划的细腻感是它的优势,更大的时代背景略显吃力,至于两千年后的情深深雨蒙蒙版本就更显牵强,强行加上家国情怀,反倒画蛇添足。看过有人称情深深雨蒙蒙是86烟雨蒙蒙的二改产物,深以为然。时代背景强大的叙事底下,需要更深刻的生活化叙事去映衬时代背景带来的悲欢离合,让一个纯言情的故事来匹配需要很强的剧本能力,这个挺难的。琼瑶的故事本身又跟生活相去甚远,所以连接和映衬更难。比如烟雨蒙蒙里的人似乎只有爱情生活,主要角色里除了尔豪书桓和纪曜,其他人都没有职业,生活真的不空虚吗?尔豪和书桓说起来有职业,但是不分早晚地在谈恋爱,比如依萍欲跳桥那段后面昏迷了几天,书桓衣不解带地守在依萍床头,我却一直在担心他这样工作不怕被炒鱿鱼吗?按照剧中人的说法,从第一次依萍被鞭打到梦萍出事再到雪姨逃出最后到如萍自杀,这也才一年,这么多的戏剧冲突在一年间发生,这实在跟日常生活不够符合。

    不过,这不影响我对这部剧集的喜爱,它的爱情部分实在让人沉迷,依萍的性格也让我有种释放自我的淋漓感,这个作品有不少戳中我心底最深处的细致之处,这就足够了。

     5 ) 新雨霏霏,旧烟濛濛

    想不起《情深深雨濛濛》后来怎样。 这《烟雨濛濛》的结局倒是记忆犹新。 或许是怀旧情愫的作祟,总觉得老电视剧的落幕似乎拍摄得更含蓄更有余韵,叫人难以忘却,有尘埃落定而余情难收之感,更添眷恋与遐想。 无论是新雨还是旧雨,皆是点滴凄清。我最喜欢陆振华的故事,所有的烟雨都是由他开始。 《烟雨濛濛》里把陆振华和八夫人文佩的感情展现得深刻多了。都那么痴心都这么伤心也都这么无怨无悔。 尔豪和可云的故事也没有像《情深深雨濛濛》里这么拖沓。方瑜几乎像个圣女。宗教信仰的力量在《烟雨濛濛》里是很珍贵的片段,方瑜把感情的负担交托仰望上帝,这才是最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人之常情。谁不是在最迷惘最无助最痛楚的时候,苦苦寻求和呼喊苍茫宇宙间冥冥之中那一位主宰?每次方瑜去看望可云,一遍遍唱着赞美诗,柔柔地直抵内心,轻扣心房的悲悯与怜爱。可云疯得什么都不清楚,却能把同一首赞美诗清楚地细细地轻轻地唱出来。《情深深雨濛濛》丢弃了这份温柔宁静,变成了大队人马大张旗鼓地帮助可云找回忆,太刻意了,所以失真。 我也偏爱《烟雨濛濛》把依萍和如萍两个角色塑造得彻底不同。如萍是完全的柔软,完全的没有个性,甚至没有才华,连笑容都透着忧愁的薄雾。她是完全的哀伤。注定有悲惨的结局。而《情深深雨濛濛》的如萍是优秀的,柔情才情兼备,有甜美阳光般的微笑。注定有属于她的幸福圆满。 依萍,个性的代名词。赵薇演得不错,刘雪华更入木三分。有了如萍完全的对比和烘托,更脱显依萍的十足个性,雪亮夺目。何书桓,在秦汉的时候明明浓浓书卷气难挡,到了古巨基的时候怎么就变味了呢,怎么看都觉得他像摘掉了黑框眼镜的哈利波特。 旧烟淡去新雨来,新人总把旧颜替。秦汉和刘雪华是不可逾越的,到了赵薇和林心如也还是好看的。据说,《新烟雨濛濛》要来了,只感慨,何必烟雨。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雨濛濛。

     6 ) 关于反父权,三年前写的文章被删除了,看看现在能不能发出来

    刘雪华版是原著精神:我要抢走书桓,这是我对雪姨的复仇的第一步。 赵薇版:如果我抢走了书桓,不是正好可以报复雪姨他们吗?我要不要这样做,我被诱惑了。 2000年版本的反抗父权制度精神远远比不上1986版,更谈不上比起原著那个男主逃离的阴暗结局(这才是真实的男人,看占不到便宜了,要有责任了,赶紧跑,远离麻烦)。现在一打开情深深雨蒙蒙的相关视频,全屏几乎都是在骂茹萍是绿茶。对于温柔、善解人意、有性魅力(又纯又欲)类美女的恨意要溢出屏幕了。原著里的陆如萍没有赵与林两位演员这么漂亮,她其实是承受最大恨意的角色。(再次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真相,承受最大恨意的角色,绝对不是因为她坏,而是因为她软弱没人保护,最好被欺负) 1986版的茹萍,在方瑜第一次来陆家做客时,因被雪姨疯狂地阴阳怪气羞辱而崩溃,事后她对尔豪道歉,让第一次带方瑜来家里做客的哥哥丢人了,尔豪表示其实你发泄出来也是好事,因为你平时太压抑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用父亲的枪自尽,依萍抱着她的尸体喊着“我把书桓让给你”(这才是真实的女性关系,男人远远没有他们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不过一个男人而已,只有男作家男导演眼里女人是非要为他们要死要活勾心斗角的),陆振华一直嚷嚷着“她是第一次用枪,从来都没有人教过她,她就用的这么好,一颗子弹就打中自己,她到底是我的女儿”,看到这段,不由得想起心理学家们所说的,茹萍这个姑娘平时是被压抑太久了,压抑了她真实的天赋,环境对她太恶劣,让她毫无价值感,而真实的她其实是有自己的优势与优点的。老版的烟雨蒙蒙里的女性角色更加鲜活真实,不像2000版那么完美不食人间烟火都青春偶像剧感觉。 还有旧版的真实感情节:依萍只是上了一天舞女的班,没有再去上班,是一直拿陆振华的钱,一直用父亲的钱过日子的。就是you know who in Germany所说的理论,子女成年后应该用父母的钱,而不是光屁股靠自己去社会打拼。赵薇版依萍在舞厅当歌女,也就是在偶像剧里能有所谓的男朋友为自己保驾护航,自己只唱歌,清清白白,没有任何其他肮脏现实了。真实的男权社会,女孩子去做歌女舞女的悲惨下场,在刘雪华版里借傅文佩之口指出,会如何陷入泥潭不可自拔,这种环境力量之大,不是你光凭着个人意志坚定就能抵抗的。 这点我非常不喜欢赵薇版,将琼瑶小说船里的内容转接到了依萍身上。让依萍衣鲜靓丽的在舞厅唱歌,还能有白马王子守护,清清白白挣钱。现实生活中的女孩,只会遭遇赵薇版依萍第一天上班后的部分情节,唱歌结束后,被老板暴力甩耳光,强迫她继续加唱,以后会进一步提出更可怕的要求,让她一步步陷入泥潭,这才是继续做歌女舞女的下场,这不是一条会让人心怀羡慕的,自以为只要自己行的正就不会走歪的路,这是堕落无间地狱之路,是惨烈到了没法选择的时候才会被迫选择的路。 还有陆依萍身上有一点,又是you know who in Germany说对了,父母亲最爱的孩子是那个能站起来反抗自己,能打自己的孩子,所以陆振华最后身边最爱的孩子是小豹子陆依萍,是这个浑身是刺,想着阴暗报复的孩子,而不会是其他孩子。 不过我比琼瑶进步的一点,是我讨厌何书桓这种所谓的伪善夫权,在我看来,陆依萍陆如萍她们的悲剧根源都是父权与夫权压迫。 可云这个疯子,小时候看徐璐版,因为演员太漂亮干净,让我以为疯子疯女人这种没什么冲击力。看了86版,才让我感受到一些现实,精神崩溃的人,她发起病来,身边的亲人是真的非常受折磨,精神病人的力量爆发,是真的会威胁他人安全的。 依萍怀疑可云怀孕,是被自己父亲性侵了,因此她去陆家吵架“干坏事会遭报应的”,去试探陆家的态度。她想为可云讨回公道,何书桓在做什么?一直拦着她不让她去查询真相。是啊,在何书桓这种所谓的完美男友看来,一个疯了的女人,又不是什么有钱人,疯了就算了,吃过亏就算了,哪里比得上现在大家假装的若无其事的平静重要呢?依萍怀疑自己父亲,这段让我感受到了琼瑶作为女性作家,对待女性的同理心,只有女性才能理解的心情,会担心的女性安危。 真相揭露出来,是可云与年纪相仿的陆尔豪情不自禁偷尝禁果造成的后果,这段让依萍内心是有如释重负的。 然后就是陆尔豪,我从小就讨厌的角色,即使觉得高鑫这个演员当时很帅都阻碍不了这份厌恶。他对可云有的只是害怕,想要推脱责任。小时候觉得他可恶,但是现在意识到,恐怕是琼瑶写得比较真实的男性形象了,这才是真实的男人形象,只想占便宜,不想担责任,有什么责任都推出去,坚决不背锅。同样张爱玲笔下的沈世钧也是,可以轻松放下爱的女人,转身娶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继续舒服的日子。 让我感动的是清醒过来的可云,真诚地告诉陆尔豪,我是你人生的一个小插曲,你对于我也是一样,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只是男权社会,男女付出的代价实在相差太大太大了。就算可云失去孩子发疯这段,有按照宿命论,是替父受过(李副官当年帮着陆振华强强民女),付出的代价也实在太大了。陆尔豪还能找一个比自己小很多岁的年轻女孩方瑜做女朋友,这段我真心厌恶,我还厌恶方瑜劝依萍要放下,直到方瑜自己去过陆家做客,见识到了雪姨陆振华,自己受过伤。但是我也感动,方瑜在自己经济窘迫的时候想办法接济依萍母女。看到方瑜,就像我看到现在身边依旧围绕与维护父权制度的女性朋友,既有感动又有愤怒。 以上是我目前能写出来的一点思绪。 主题曲里唱着:找不到根源,看不到尽头。其实根源就在打破父权制度的压迫统治,不沾♂才是正道的光。让何书桓之流也滚,不需要与他缠绕才是正道的光! (日记里提到的电影:烟雨蒙蒙)

     短评

    和小燕子版的比起来,这部剧更悲壮更糁人

    6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推荐

    自从看过这个后,我就不觉得《情深深雨濛濛》有多么好了。

    7分钟前
    • mysticark
    • 推荐

    比情深深雨蒙蒙好多了。如萍就是自杀了,依萍也没有跟何书桓一起。

    9分钟前
    • 吕秀菱
    • 推荐

    其实还是这老版本的好看!刘雪华我太喜欢了!!

    10分钟前
    • 环境卫士小飞熊
    • 力荐

    新版的结局比这个好,还有多年对比几个主角各有特色,但新版雪姨真的是完爆老版

    12分钟前
    • 安然
    • 还行

    比赵薇版的强不是一两颗星

    17分钟前
    • 春盏🍓
    • 推荐

    儿时陪伴长大的老台剧,和新版完全不是一个基调,整篇都是很惨烈的,刘雪华的依萍要比赵薇的有更多骨子里的倔强,所以才会真的疯了,如萍死了之后戛然而止的整个故事无论多少次回想都觉得倍感虐心,何书桓渣中渣,如果接触过小说的可以尝试按一下老版。

    22分钟前
    • 泉 博樹
    • 推荐

    我妈看时老说,看秦汉,多帅啊!比那个扁扁嘴的古巨基强多了!

    24分钟前
    • 田螺螺
    • 还行

    看完古巨基他们的,才发现这部拍的有多好……后知后觉啊!!!!

    25分钟前
    • 千千千葉
    • 推荐

    刘雪华演技甩赵薇几条街,赵永馨饰演的陆如萍让人生怜。

    26分钟前
    • Aviva
    • 还行

    重看新版后竟发现B站上有老版!跳看了几集尴尬症都犯了…杜飞比徐超可爱太多太多,还有黑豹子也少了很多硬气。惊现苏培盛版尔豪!和原版结局的如萍自杀相比,新版本如萍参军和杜飞结婚要好太多,个人觉得这个故事放在战争时期更合适。

    31分钟前
    • 较差

    原來這個版本如萍自盡了。除了年代背景 依萍的歌和杜飛 台詞幾乎都是照搬來的。“傅文珮你開門吶”那一集和現在王琳這版一個字都不差。

    36分钟前
    • 花兒·あおい。
    • 还行

    我们问过的问号,前人都问过了。我们都不擅长活着,前人也是,不过他们给了一些不错的建议。1962年,台北,摩托车,出租车,中产阶级,野餐,牛排,眷村,复式,永和豆浆,舞厅,读大学,托尔斯泰,托马斯曼,阳明山,相机,夜市……

    37分钟前
    • 微果儿
    • 还行

    这绝对是我幼儿期有印象的第一部琼瑶剧,不知为何印象超深的一直是如萍开枪自杀的那段情节。

    41分钟前
    • 浣熊小姐
    • 还行

    劉雪華年輕時候也極品!

    42分钟前
    • T.V.Zoe ி
    • 还行

    以前很喜欢跟着妈妈看的琼瑶剧

    45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喜欢这版多于赵薇那版,整部剧都透着一股压抑劲。新版中何书桓我还看不出来有多渣,但是这版中简直渣上天了。看到弹幕有吐槽说书桓和依萍一言不合就赛跑哈哈哈哈哈哈

    49分钟前
    • Tequila.MC
    • 还行

    我会说这一版演的最好的是雪姨吗?!谷音比王琳对这个角色的诠释靠谱的多。九姨太就该是这样笑里藏刀,而不是泼妇骂街。书桓可惜了,秦汉的年纪不适合这个角色,言情剧男主不迷人还玩蛇。

    50分钟前
    • Philotes Lip
    • 还行

    一口气看完40集,感觉刘演得依萍倔强骄傲得很自然,里面每个人都演得很深情,不会像情深深总感觉是照着台词在念,不由得会让人觉得肉麻恶心

    54分钟前
    • 苏若然
    • 推荐

    这个依萍的个性更为鲜明。是后看的这部,才知晓琼瑶最初创作的本是以悲剧结尾。

    59分钟前
    • 蒹葭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