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我们的星球

    我们的星球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英国2019

    主演:大卫·爱登堡 

    导演: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猜你喜欢

     剧照

    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1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2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3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4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5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6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16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17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18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19我们的星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由大卫·艾登堡负责解说   这部八部分的剧集将探索自然世界的独特又宝贵的奇迹,由屡获奖项的剧集《地球脉动》的创剧人倾情打造。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我们的星球》采用了令人惊艳的摄影和技术,并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探寻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区域和那里的动物居民。这档耗时 4 年的大制作节目在遍布全球各个大洲的 50 个国家/地区进行过拍摄,600 多名工作人员共计花费超过 3500 个拍摄日,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和神秘的深海到广袤的非洲地貌和南美多样化的热带雨林,全面关注全世界生境多样性的广度。

     长篇影评

     1 ) 敬畏自然 爱护环境

    断断续续,今天终于把《我们的星球》这部纪录片看完了,如果要说观后感,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敬畏自然,爱护环境“八个字。

    从小到大,我经常听到或看到的一句口号是“人定胜天“。这些年来看到的种种环境变化,却让我从小时候豪迈地喊出这四个字转变成疑惑和不安。看完这部纪录片,甚至是在看完每一集的时候,我都反复问自己,我能为地球做些什么?我不想探讨里面美丽的镜头,因为那些美景是实实在在存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只需要技术手段去拍摄,而难点在于如何让他们持续存在于这个星球上。

    纪录片首先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做了整体介绍,然后分集介绍了冰雪世界、雨林、沿海地区、沙漠到草原、公海、淡水和森林等,几乎涵盖了地球的所有生境。当然,由于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于工具的纯熟使用,这些生境几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地球是一个整体且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某些方面受到了伤害,如果是具有免疫功能的个体,那自然会产生炎症反应,极端天气或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在最后一集介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地区的时候,为我们展现了自然强大的自愈能力。没有人类的干预,即使在核辐射如此强大的地区,生物都能蓬勃发展,可见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之强。人类只是也只是地球这一整体的极小部分,或许我们应该学习如何敬畏自然,与邻居们和谐共处,而不是肆意攫取地球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如果说人类是地球的毒瘤,那么迟早会被地球的免疫系统清除,或者跟地球一起走向灭亡。

    纪录片里地球的美景无需赘言,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在看到纪录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家园曾经如此美丽。

     2 ) 《我们的星球》里有哪些让你难忘的情节?

    ep1,关于火烈鸟,兰花蜂和北极熊,字幕整理( 字幕组:人人影视YYeTs):

    This vast salt pan in Africa is all that remains of an ancient lake.

    It's totally waterless and oven-hot.

    Few places on the land are more hostile to life.

    A few tracks cross it, made by animals searching unsuccessfully for water.

    But very occasionally , this whole landscape is transformed.

    A huge deluge drenches the salt pan.

    Triggered by some unknown signal, flocks of lesser flamingos arrive from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way.

    The algae that the flamingos feed on have lain dormant as spores in the dust.

    But most importantly, the birds are here to breed.

    Perfect conditions might occur only once in a decade.

    The birds nest on an island far from the shore.

    They build mounds of mud that raise up their eggs, and so keep them just marginally cooler than they would be at ground level.

    The water surrounding the island is so salty, that predators do not venture into it.

    So the nests are safe.

    Thirty days later, thousands of chicks start to hatch.

    But there is no shelter from the scorching sun. The water that once surrounded their island, protecting them, The last to hatch step out into a desperately harsh world. has now dried up altogether. Somehow or other, the growing chicks must find fresh water to drink. They cannot yet fly, so they must walk, guided by some of the adults. They may have to trek for 50 kilometers. Some... cannot keep up. The salt has solidified around their legs. Most of the chicks, in spite of everything, and having walked for days, eventually reach fresh water. It is the end of a long journey... but only the first of the trials that will be imposed on these flamingos, by the irregularity of the rains. If rainfall is more predictable and certain, then life can flourish more richly,, both in numbers and variety.

    这个位于非洲的巨大盐田,是古代湖泊的遗迹, 完全没有水,热锅一般滚烫,.是生存最不易的地区之一. 其中有些动物的足迹,来自徒劳寻找水源的动物. 但是这样的地貌偶尔会改变.大量的水淹没了盐田。

    收到不为人知的讯号,一群群小红鹳从数千公里之外而来。这些红鹳爱吃的藻类,孢子就潜伏在这尘土之下。但最重要的是,鸟儿们是来这里繁衍后代的。完美的状态可能十年才有一次

    鸟儿们在离岸遥远的一个岛上筑巢。它们堆起泥巴,让蛋升高,保持在比地面稍低的温度。

    海岛四周的水很咸,捕食者不会过来,所以它们的巢很安全。

    三十天后,数千只雏鸟开始孵化。但是,没有地方可以躲避强烈日照。

    海岛四周的咸水本来有保护作用,但现在全都干了,最后孵化的雏鸟面前只有令人绝望的恶土。

    然而,成长中的雏鸟必须想办法找到可以饮用的淡水。它们还不会飞,所以必须用走的由几只成鸟引导

    有时它们的队伍可能长达50公里。有些雏鸟跟不上队伍,盐分在它们腿上凝固。

    虽然困难重重,还要走上数日,多数的雏鸟,最终都能找到淡水。

    这是漫长旅途的终点,但这只是不定的降雨,对红鹳鸟设下重重考验的第一关而已。

    要是降雨比预期得多而稳定。不管是从数量或是种类上来说,生命便能更加繁荣。

    In places where rains fall abundantly throughout the year, forests grow, and in the warmth of the tropics, they support an unparalleled richness of life.

    Half of all the species of land-living animals,live in these stable worlds.

    The sheer diversity is breathtaking.

    We still have not catalogued all the species that live in the tropical fores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ll are multitudinous and complex.

    Plants often depend on animals to pollinate their flowers. And these intimate connections are just as important as the great global ones.

    These are traps. Flowers shaped like buckets, produced by an orchid. Each red bucket is filled with an oily liquid that drips from above.

    Male orchid bees need a rich perfume with which to impress their females, and the orchids provide it.

    But the bucket is slippery, and the liquid into which the bee has fallen is sticky.

    The only way to get out is through a narrow tunnel.

    As it emerges, the bee is gripped tight.

    And that gives enough time for the plant to glue pollen sacs on the bee's back.

    So the orchid has its pollen taken to another plant... and the bee is rewarded with a perfume, with which, when it recovers its strength, it can woo a female

    在全年雨量丰沛的地方就会长出森林

    在热带的温暖中

    它们能撑起无以伦比的丰富生命群

    世上一半的陆生动物物种

    都生活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之中

    森林的多样性令人咋舌

    我们仍无法完整纪录

    热带雨林中所有的物种

    生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繁复

    植物常常要依赖动物传粉

    而这些细微的接触

    与影响全球的庞大互动一样重要

    这些是陷阱

    一种水桶型的花朵

    是兰花的一种

    每个红色的小水桶都盛满了油性液体从上往下滴

    .雄性兰花蜂需要强烈的香气来吸引雌蜂

    兰花正能满足这个需求

    但是桶状的花很滑

    兰花蜂掉进黏稠的液体中

    能逃出去的唯一途径

    是一个狭窄的隧道

    兰花蜂想要逃脱,却被紧紧夹住

    如此一来,兰花就有足够时间

    把花粉囊黏在兰花蜂的背上

    兰花的花粉被带到另一株兰花上

    而兰花蜂则得到了香水

    等到它恢复体力

    便能用来追求雌蜂

    At the furthest polar extremes, lie the frozen wildernesses of Antarctica and the Arctic.

    Though they may seem remote to many of us, the stability of these icy wastes is crucial to all life on the planet.

    But in just 70 years ,things have changed at a frightening pace.

    The polar regions are warming fastert han any other part of the planet.,and the sea ice ,on which all life here depends, is disappearing.

    Polar bears

    specialize in hunting seals out on the frozen ocean.

    But that world is now, literally, melting beneath their feet.

    The sea ice breaks up every year, but now this is happening earlier, and the bears' limited hunting season is getting shorter.

    This is already having a profound impact.

    Cubs are growing up under weight,which reduces their chances of survival.

    Within the lifetime of these cubs, the Arctic in summer could be largely free of sea ice.

    It's not just the sea ice that is vanishing.

    The ice that lies on land is also changing fast.

    This is Greenland, a vast expanse of ice one-fifth the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glacial ice, together with the sea ice, protects our planet by reflecting solar radiation away from the surface, and so preventing the Earth from overheating .But the Arctic is warming dramatically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Store Glacier may appear to be motionless, but glaciers can move at up to 45 meters a day.

    Where this one meets the sea ,it towers 100 meters above the water, and continues downward for another 400 meters, beneath the surface.

    Over the last 20 years ,Greenland has been losing ice.

    And the rate of loss is accelerating.

    These massive icefalls from the top of the glacier, are just the beginnings of a far greater event.

    A stretch of the front face of the glacier over a kilometer long is starting to break away.

    From 400 meters beneath the surface, the hidden ice is surging upwards.

    The breakaway of an iceberg the size of a skyscraper generates a colossal tidal wave.

    Within 20 minutes,75 million tons of ice break free. Glaciers have always released ice into the ocean, but now this is happening nearly twice as fast as it did ten years ago.

    Around the world, ice is now feeding vast amounts of fresh water into the sea, raising sea levels, changing salinity, and disrupting ocean currents.

    Without the Humboldt Current, the coast of Peru would fall silent. The seabird spectacle would be no more.

    All across our planet, crucial connections are being disrupted.

    The stability that we and all life relies upon is being lost.

    What we do in the next 20 years will determine the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

    在最远的极区

    有南极与北极的冰冻野生世界

    虽然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感觉很遥远

    这些冰冻荒原的稳定存在对整个地球上的生命来说都很重要

    但是在短短70年内情况改变的速度非常惊人

    极区变暖的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区都快

    北极是冰冻的海洋

    这里一切生命所仰赖的海冰

    正在消失

    北极熊专门在冰冻的海洋中猎海豹

    但是现在这个环境真的在它们脚下逐渐融化了

    海冰每年都会分裂

    但是现在发生的时间比以往早

    北极熊原本就有限的打猎季节也随之缩短

    在过去20年,格陵兰的冰层不断流失

    让地球不至这已经造成深刻的影响

    小熊成长体重不足降低了它们的生存机会

    在小熊的生命中

    夏天时,北极可能就几乎没有海冰了

    正在消失的不只海冰

    陆地上的冰也变化得很快

    这是格陵兰

    广大的面积覆盖着冰层约是美国五分之一的大小

    这里的冰河跟海冰一起

    保护着我们的地球把太阳辐射从地球表面反射出去

    .于过热但是北极暖化得非常剧烈

    斯托尔冰河的前端也许看起来没有动静

    但是冰河一天可能移动最多45公尺

    延伸入海的部分伸出水面100公尺

    还有400公尺深入海底

    流失的速度也在加快

    这些巨大的冰块从冰河顶端落下

    只是更大事件的开端

    超过一公里长的冰河尖端

    已经开始断裂

    从水面下400公尺处开始

    过去看不到的部分开始往上浮出

    冰山断裂的部分有如摩天大楼大小

    造成超大的浪

    20分钟之内,7500万吨的冰断开了

    冰河一直都会释放冰块到海中

    但是跟十年前相比同样的过程正以两倍的速度发生

    在世界各处融化的冰将大量的淡水注入海中

    提高海平面,改变海水浓度打乱了海流

    要是少了洪保德海流秘鲁的海岸就会寂静无声

    海鸟奇景不再

    地球各处生物间不可或缺的连结正被打乱

    我们与所有生物都仰赖的稳定状态逐渐消失了

    接下来20年内我们的行动

    将会决定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未来

     3 ) Our Planet:人类的繁盛与星球的衰落

    五十年前,人类登月成功,这是人类史上往前一大步的象征。

    而在另一个象限里,我们在急速的走下坡路——近50年中,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了60%。我们在开辟宇宙的同时,正在毁灭我们自己的星球。

    《Our Planet》的开场就在这个意象当中展开,上山下海,从北极的冰川到热带雨林。

    David Attenborough低沉平静的诉说着一个个大自然生物之间的小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大自然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环环相扣,看似毫不相干沙漠和海洋都会互相影响。任何一环出错就会打破这微妙维系着的平衡。

    人类不经意的一举一动就会通过蝴蝶效应,给地球另一端的动物造成巨大灾难。

    跟大家分享一些尤其打动我的片段:


    1. 每一周都会有100只红毛猩猩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死亡。他们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她生活这篇丛林的地貌熟悉程度,所以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就会极大威胁到红毛猩猩的生存。

    2. 俄罗斯北部,超过10万只海象因为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只能到陆地上休息。

    3. 鲨鱼吃大鱼,大鱼吃小鱼。因为大量捕猎鲨鱼,大鱼数量增加,小鱼减少,于是珊瑚礁少了他们的清洁工。加上全球变暖,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死亡白化,于是珊瑚礁的灭亡又被称为coral bleaching。

    有许多海洋生物是依赖珊瑚礁生存的,而目前世界上一半的浅海珊瑚礁已经消失。

    4. 塑料污染对海洋的破坏固然令人担忧,但实际上,对海洋生物更致命的是过度捕捞。

    Bluefin tuna因为过度捕捞已经快灭绝,一条在日本可以卖到100万美金。而座头鲸就比较幸运,自从捕鲸被禁止以来已经快要恢复到原来的数量了。

    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十年的时间就能让因为捕捞而岌岌可危的海洋生态恢复。只要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经过保护的海域,长远来看能够让我们的渔民们花更少的力气,捕到更多的鱼。


    还有许多让我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会心一笑的瞬间:

    海獭在吃海胆(截图找不到了,图片来自网络)

    企鹅在五十万的小企鹅当中寻找自己的宝宝

    专门靠蝙蝠的💩加上雨水冲刷施肥生存的捕蝇草

    切叶蚁,觉得跟千与千寻里面锅炉爷爷的煤球好像(这个也没找到截图,图片来自网络)


    看Our Planet的时候我的感情起伏巨大,一会笑一会哭,从来没想过看一个纪录片能让我这么drama……

    一边被各种桌面级别的美景震撼,一边感受到大自然与国界无关,与国家利益无关。无论巴黎协议签与不签,遵守与否,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面前,我们人类的命运集体相连。

    我们种下的恶果,大自然的动物们正在替我们先尝。而导致气候变暖的因果报应在几十年后终会反噬,我们注定要共同承担。

     4 ) 9.8分都嫌低,它竟美过《地球脉动》

    回忆起小时候在科教频道的荧幕记忆,自然就是《走近科学》

    除了这样的科教节目,当然我们还能回忆起各式各样的自然纪录片。

    从《动物世界》到《人与自然》,美丽的自然世界是孩子的天然启蒙读物。

    而谈到国外的自然纪录片,有一部在这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BBC出品的纪录剧集《地球脉动》。

    作为“海外版的《人与自然》”,影片更进一步,通过深入人迹罕至的极地荒原、无底深海甚至极少被探秘的地底洞穴,呈现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奇观。

    这部神剧,第二季更是在豆瓣拿到了9.9的高分,成为了2016年评分最高的纪录剧集。

    而《地球脉动》原班人马并没有停止脚步。

    今年4月,这支金牌摄制组携手网飞共同推出了新作《我们的星球》。

    《星球》一经播出,就收到了观众如潮的好评,反响和呼声甚至超过了前作。

    好评如潮的《星球》是如何吸引到胃口被养刁了的我们呢?

    我们先来看看《星球》超强的卡司阵容。

    影片原声由曾为《蝙蝠侠:侠影之谜》、《指环王》系列做配乐的史蒂文·普莱斯操刀。

    电影配乐师普莱斯为纪录片配乐能够更好地煽情与助兴,又成功避免了BBC以往浮夸的风格。

    担任解说的则是“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DavidAttenborough)。

    作为BBC的御用解说,他的地位相当于解说《人与自然》的赵忠祥老师。

    93岁高龄的他,再度以经典之音带领我们进入神秘的自然奇观。

    此外,《星球》更是以超乎超人的工时和先进设备确保了影像品质。

    600多名工作人员,在超过3500个拍摄日里,走遍了各大洲的50多个国家/地区。

    全程使用4K超清格式拍制,保留了自然世界“高清的美”。

    每一帧画面美得像截图,色彩饱满,细节高度保留,分分钟想设成壁纸。

    由于过于清晰,观众时不时就觉得身处另一颗星球。

    水、光、雾混合的迷人质感在影片中随处可见。

    光只是清楚可还不够。

    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过: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星球》采用美军发明的空中摄影机拍摄,可从数公里外拍摄某物体的超清特写。

    因此,我们有机会接近了从未被如此近距离拍摄的各(奇)种(奇)各(怪)样(怪)的野外小动物们的日常:进食、捕猎、求偶、迁徙…

    有趣的小动物充斥着画面。

    一群粉红火烈鸟带娃迁徙,成年长官带着一个营的童子军噗嗤噗嗤向前进军。

    这只蠢萌笨鸟为了赢得放心,通过伸展羽毛摆出各种浮夸的造型,完成了一次“个人时装秀”。

    不过要想赢得雌鸟芳心,光摆空架子可不行。

    这只长须鸟别出心裁。

    先是特意叼走落叶,打扫出了一片干净的舞台,然后开始了表演。

    请欣赏“舞技不如生鸟系列”。

    而丛林中数量最多的切叶蚁群可以在24小时内切光一棵树。

    蚁群精密配合,全然无视沿途的动植物。

    《星球》做到了足够远,足够美甚至足够近,但这却不是最讨观众好评的。

    与十年前的《地球脉动》相比,我们看到了《星球》更浓郁的人文关怀

    《我们的星球》主题词写道:

    就在50年前,我们终于抵达了月球,并有史以来首次回望地球。自此之后,人类人口翻了一番的,而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60%。

    这一连串鲜明的数字掷地有声,通过对人类短短的现代历史的追溯,为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人类繁荣敲响了警钟。

    因此,《我们的星球》更像是文明预警

    做着一份环境恶化、极端气候、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阶段性报告

    然而这份有分量的报告并不沉闷。

    《星球》的叙事围绕着因果关系经由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观众目睹/介入了一次次“蝴蝶效应”的生发。

    比如,第一集开头讲到了秘鲁渔场富饶的凤尾鱼。

    通过片中一系列生态系统运作功能的展示。

    片末,观众不禁发现,如果没有风尘的迁徙、洋流的运动,也就没有秘鲁的优质渔场。

    这就是,“撒哈拉的一粒沙依然能够影响着世界”。

    沙漠里飘起的风尘滋润了遥远的南半球的秘鲁渔场。

    这样微弱却又深远的联系让我们明白,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一切正在发生,一切又已然发生

    就像在第一集“一个地球”中,拍摄组去到了极地最北的冰川。

    那些大量的冰川和海冰,通过将太阳辐射反射出去,保护着我们的星球,防止地球过热。

    在这个过程中,格陵兰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它终年被冰层覆盖,面积相当于9个英国大小。

    而在过去20年间,格陵兰岛浮冰数量持续锐减。

    融化的速度比十年前快了一倍。

    巨大的冰川更快地向北撤退。

    下坠的冰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震耳欲聋的声响在海与冰之间回荡。

    短短20分钟内,7500万吨冰融化,大量融化的淡水涌进海洋。

    提高了海平面,改变了盐度,扰乱了洋流。

    这只是开始

    第二集“冰冻世界”里,我们很快就看到了受害者。除了北极熊这样经典的“全球变暖代言人”之外,《地球》更是观照了较少关注度的海象

    由于全球变暖,海水退到了北方。

    海象为了在觅食地附近获得休息,扎堆涌上就近的海滩。

    于是,这里便赫然惊现了堆着10万只海象的海滩。

    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拥挤的海象群。

    这样的“象口”密度,造成了踩踏事件频发,海象的争斗不断。

    而一些海象为了避免争斗,设法去到了远离象群的岛礁。

    一吨重的他们艰难地爬上了80米高的峭壁。

    由于海象离开水,视力就变得极差,当他们因饥饿而试图下山时,一桩桩触目惊心的“坠崖”事件接连发生。

    一吨重的海象难以在岩石上形成很好的抓力,只要不慎踩空,他们就会坠下悬崖。

    巨大的身体像玩偶一样在石头与石头之间翻滚。

    他们摔在了堆满了尸体的滩头上。

    许多尸体已经腐烂、发臭。

    尚有一丝气力的海象悬置在海滩上,望着天空。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丧片”。

    剧集最后一段,摄制组作死地进入了「切尔诺贝利」。

    这是现代人类最悲惨的灾难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超过十万人立即撤离,整座城市瞬间变成一座鬼城。

    人们宣布,在接下来的2万年里,放射性尘降区不适宜居住。

    然而,尽管有辐射,情况到了现在已经有了显著的好转。

    不到10年,新苗就开始发芽。

    不到20年,野生动物数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甚至濒临灭绝的普氏野马出现在了切尔诺贝利。

    不到30年,灾区的野生狼群上升至禁区外的七倍。

    而现在,切尔诺贝利又重新被绿色覆盖,一派生机勃勃。

    这是我们星球的韧性

    但这更需要人类控制自己的脾性

    历史上爆发过多次生物大灭绝,地球依旧熠熠生机。

    我们保护自然救的不是这颗老星球,而是人类自己以及我们关于这颗星球所有美好事物的记忆。

    就像片中提到的:

    我们在未来20年的所作所为,将决定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5 ) 生而为人的那些不幸,跟它比实在太渺小

    纪录片哪家拍的好?

    行家都说就是BBC。

    由BBC纪录片小组在2006年打造的《地球脉动 第一季》,豆瓣最终评分9.7

    时隔十年之后,全新打造的《地球脉动 第二季》豆瓣评分,更是拿下前所未有的9.9

    其他BBC旗下的纪录片,像《蓝色星球》、《冰冻星球》、《王朝》……评分无一不在9.5之上的

    BBC纪录片的名号凭借着稳定高质量的输出,成为全球纪录片的领军者。

    同时,BBC纪录片御用配音戴维·阿滕伯勒也被全球观众所熟知。

    而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戴维·阿滕伯勒再度出山,与BBC、网飞(NETFLIX)合作带来系列完结篇——《我们的星球》

    它将和《地球脉动 第二季》以及《蓝色星球 第二季》组成BBC自然纪录片蓝光4K复刻计划

    4月5日更新之后,豆瓣开画9.7。每一帧都美的不像话!

    50年前,人类首次登陆月球。从而可以回望自己的星球……

    这一次在感叹自然奇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告诉人类,什么是我们必须保护的

    每一集都会带我们来到一个生态系统

    有天空▼

    有深海▼

    有极地▼

    有雨林▼

    有草原▼

    也有沙漠▼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着自己的生存规则。

    有的残忍冷酷,有的充满智慧;有的团结协作,有的满满温情。

    北极冰面消失的速度已经是以往时候的两倍,这也导致很多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方。

    海象每年夏季都会在海冰上栖息,但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他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

    于是他们来到了临捕食区最近的海滩,十万头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成为奇观。

    而同族的争斗也因为栖息地原因愈发的激烈,战败的海象不得不爬上悬崖寻求安生之地。

    等到饥饿冲昏头脑,绝望之下的海象就会纷纷从80米的悬崖跳下……

    海边一头头的尸体又成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奇观”。

    在相隔几千公里的亚马孙雨林,动物们同样面临着挑战。

    成千上万的切叶蚁,可以在24小时内将一棵树扒光,和一头大象没有差别。

    然而在复杂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之中,没有一个生物是占上风的。

    切叶蚁就被别的生物利用,做了“别人的嫁衣”。

    一种生物的数量越多,就越容易找到致命真菌冬虫夏草的侵袭。

    但正因为这样的制衡,才保证了雨林难以置信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的介入,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疯狂的缩减之中。

    只种植对人类有力的油棕,导致了多数生物失去家园,生物多样性正在锐减之中。

    和人类祖先最为接近的红猩猩,是唯一被发现会用工具捕食的灵长类动物。

    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极近濒危。

    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1500万顷的速度消失。

    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片片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更是这个星球上多样性珍贵的宝库。

    随着人类探索步伐的开展,对于地球以外的世界也越发的熟悉。

    然而,其实地球存在着未知还有很多,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海洋面积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但这只是表面积。

    在深不见底的海洋底部,那是一块等待被发现的未知空间。

    这一次BBC团队采用最新技术,拍摄到了海底将近十公里的珍贵画面。

    深海生物占全球生物总数的95%,然而大部分我们还叫不上来名字。

    十米长、自己会发光的皇带鱼;完全透明、可以隐形的异形虾;长着恶齿的巨口鱼;无数条须的深海安鱼……

    在没有光的深海,这是一个充满奇形异物的世界。

    而当摄像机到达底部的时候,所拍到的画面所有人还是被震惊了。

    深海的珊瑚叫做欧兰薇娅,有着将近四万年的历史

    虽然长在深海,但却同样遭到了人类的破坏。

    深海渔网会拖过海底,将脆弱的珊瑚礁变成瓦砾。

    一半的深海珊瑚已经被摧毁,而恢复却要几个世纪的时间。

    作为海底生物赖以生存的居所,对于海底生态平衡的影响可想而知。

    就像每一集开头,戴维·阿滕伯勒老爷子都会问大家的一样。

    介绍完了生态系统里的奇观现状,更重要的是想告诉人类应该做什么。

    以往的纪录片中,常常反映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很多动物濒危绝种。

    《我们的星球》中当然也会提及这一部分,毕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新鲜的地方,就是把人类意识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同样拍摄放出

    很多地方都设立的保护区,禁止猎杀捕捞濒危珍稀动物。

    慢慢的印度虎的数量、美洲豹的数量、蓝鲸的数量……都在趋于缓慢增长中。

    这说明,我们这么做确实是有用的。而且我们也必须这么做,不是吗?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一切。

    《我们的星球》中提到的每一种生态系统面积基本上都在减少。

    这不仅让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离我们还去,同时也在改变着全球的气候。

    从深海到陆地,从草原到沙漠,从冰川到沼泽……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不夸张的说,每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不起眼的生物,可能将是影响人类生存最直接的原因。

    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到底有多么的渺小?

    1986年,切尔若贝利核电站爆炸。让这座城市瞬间变成了“鬼城”。

    超过十万人撤离,将近两万年不宜人类居住。

    然而仅仅十年,这座城市已经恢复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有虫鸣鸟叫有猎食繁衍……

    所以,人类还要以“地球主人”的身份自居吗?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伤害,这是《我们的星球》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

    一个永远在消失,却同时永远再重生的星球。

     6 ) 我赌这9.8分顶级新片,马上要刷爆你的朋友圈

    要说拍自然纪录片的行家,BBC认第二,大概没人敢称第一。

    从早期的《冰冻星球》、《地球脉动》系列,到2017年火爆全网的《蓝色星球2》

    无一例外,都是名副其实的真·神作。

    前两天,又有一部每一帧都美得震颤灵魂的自然纪录片来了。

    我敢打赌,它即将刷爆你的朋友圈——

    严格来说,《我们的星球》(下文简称《星球》)的出品方并非BBC,而是大家熟悉的另一个流媒体巨头Netflix

    但是,它的制作方仍是BBC的金牌团队Silverback films.

    你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你一定听过它家的赫赫战绩——

    《冰冻星球》豆瓣9.7分,《蓝色星球2》豆瓣9.8分,《地球脉动2》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分。

    除了制作公司牛逼之外,《星球》的解说也大有来头。

    戴维·阿滕伯勒,是著名的自然博物学家,也被称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此前,戴维·阿滕伯勒和BBC合作了60余年,承包了几十部史诗级自然纪录片的解说。

    在英国一项民意调查中,戴维·阿滕伯勒更是打败贝克汉姆,获得“地球最酷男人”的称号。

    时光荏苒,戴维对自然世界的热爱依旧

    顶级团队+顶级解说,《星球》一开播就口碑炸裂。

    豆瓣和IMDb上,其评分都高达9.8。

    在《星球》的首映礼上,甚至还吸引了贝克汉姆一家,以及英国王室查尔斯王子父子三人等名人出席亮相。

    为何《星球》的口碑和关注度都如此高?

    一组数据给大家感受一下:

    主创团队历时4年,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各地区,动用600多名工作人员,累计超过3500个拍摄日。

    最终,才拍出了这部8集纪录片。

    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到神秘深海;从广袤的非洲平原到南美热带雨林。

    可以说,《星球》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自然界的“神奇动物在哪里”

    一个物种想要得以延续,繁衍问题至关重要。

    而动物间为交配而展开的求偶行为,也有五花八门的方式。

    比如孔雀开屏,座头鲸唱歌等等。

    对于生活在热带丛林里的娇鹟(音同“翁”)来说,它们的求偶方式则是跳舞。

    并且,不同颜色和类别的娇鹟,其舞姿也不尽相同。

    金领娇鹟,求偶时的舞步是跳跃和旋转

    金领·舞娘·娇鹟

    红顶娇鹟,求偶舞步是在树枝上滑行

    红顶·庞麦郎·娇鹟

    蓝娇鹟的舞蹈编排最复杂,需要有三名舞伴陪同。

    在反复练习多次后,它们才能在雌鸟面前表演,做出如旋转木马般轮流交替的花式动作。

    蓝·旋转木马·娇鹟

    你可能想不到,娇鹟的品种共有五十余种,每一种的求偶方式都不尽相同。

    为了繁衍后代,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

    当然,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光知道繁衍后代是远远不够的。

    在自然世界里,有一套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和生存法则。

    而每个物种适应自然法则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学会捕食

    比如,小甲壳类的磷虾,以海洋中漂浮的微小植物为食。

    而磷虾本身,又是(音同“青”)的食物。

    再往食物链的上端走,鲭鱼也会成为其他物种的盘中餐。

    而且这样的捕猎者还不止一种——

    海洋中的海豚,喜欢成群结队来捕食鲭鱼。

    空中的水薙(音同“剃”),也能冲进海里捕食鲭鱼。

    得益于身体的特殊构造,水薙鸟用于飞行的翅膀,也能在水中自在畅游。

    在捕食磷虾时,鲭鱼可以横行霸道。

    但在海豚和水薙鸟面前,鲭鱼却腹背受敌。

    一出海底世界的“丛林法则”,被这几种动物生动地诠释了出来。

    说起来,丛林法则的残酷,绝不仅仅在于“弱肉强食”。

    还有更加残酷的“物竞天择”

    为了找到适应生存的环境,自然世界就经常出现动物迁徙行为

    非洲的火烈鸟,通常会选择在远离海岸的小岛上筑巢产卵。

    这样的小岛有盐湖围绕,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捕食者不敢涉足。

    但是,这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饮用的淡水

    于是等小火烈鸟破壳之后,火烈鸟群就要举族迁徙,进行一次寻找新居住地的漫长跋涉。

    一次这样的迁徙通常超过50公里,历时数日。

    在此期间,一些体弱的火烈鸟幼崽或许会跟不上队伍。

    还有的双脚被凝固的盐渍禁锢,举步维艰。

    等待它们的,就是死亡的考验。

    幸运的是,哪怕迁徙的过程困难重重。

    但大部分幼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都能抵达有淡水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

    从捕食到繁衍,再到迁徙。

    《星球》的第一集就为我们介绍了动物族群为了繁衍生息,与大自然做出的抗争,干货满满。

    在后面的几集里,《星球》将逐一探索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以及那方水土所供养的生物。

    除了知识量相当丰富之外,《星球》的拍摄也值得一提。

    看过《蓝色星球2》的人就知道,BBC拍摄团队的敬业程度,绝对堪称业界良心

    为了拍摄海豚冲浪,摄影师一只手扛着高速摄像机,另一只手驾驶喷气式海撬在海面狂奔。

    在他身后,是如同猛兽般袭来的海浪。

    身侧是冰冷的海水,像扇巴掌似地拍打在脸上。

    《蓝色星球2》

    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BBC这群“亡命之徒”,可以说是把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在《星球》中同样如此,拍摄团队运用了最先进的4K摄像机,上天下海,无所不至。

    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自然界一幅幅波澜壮丽的图景——

    洁白无瑕的冰雪天地。

    色彩绚丽的咸水湖。

    宛如仙境的绿色森林。

    神秘瑰丽的海底世界等等。

    不夸张的说,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壁纸。

    当然,除了美景之外,《星球》中也少不了各种蠢萌的动物

    “目不转睛”小海豹。

    “突然出现”小企鹅。

    “蹦迪鬼才”天堂鸟等等。

    在《星球》每一集的开头,都有同一段旁白:

    就在50年前,我们终于冒险抵达月球。 人类历史上首次,我们回望自己的星球。 自此之后,人类人口数量已增长超过一倍。 这个系列节目,将欢庆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迹,揭示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确保人与自然能得以繁荣。

    发现了么,《星球》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记录下那些自然界的奇观。

    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图,就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改变“旁观者”的身份,转而意识到自己是地球存亡的“参与者”

    而导演通过镜头传达的,也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景。

    它用直白的事实告诉观众,我们所目睹的地球奇观,正受到人类行为的威胁。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组简单的数字就能窥见一二。

    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速度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

    这进而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提高海平面、改变海水盐度、扰乱洋流,甚至直接威胁极地动物的生死存亡。

    另外,由于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在过去的20年里,鹿的数量已经减少70%.

    在过去的50年里,野生动物数量平均下降60%.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都是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疮疤。

    为这部纪录片担任解说的戴维·阿滕伯勒,今年已经93岁了。

    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这么大还不退休?

    阿滕伯勒是这么回答——

    “我们对自然界了解得还是太少,而它值得更好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这部良心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界、以及我们所处这颗蓝色星球的理解和尊重。

    *本文作者:张不才

    < END >

     7 ) 这条小鱼在乎

    和以往看别的纪录片不同,《我们的星球》给我留下更多的不再是世界多壮丽,人类多渺小,而是一种无力感。小学的时候,我学完《只有一个地球》那一篇课文后,心中就有一个理想,我长大以后我要成为环保局局长,我将不使用机动车和空调,而是践行环保到底。我想会有很多观众看完《我们的星球》,就像小学时的我一样,心底生发出一份对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家园的责任。

    我觉得那时的我就像《这条小鱼在乎》中的小男孩,哪怕知道自己的行为微不足道,哪怕最后没有用,还是会坚持环保主张,因为这条小鱼在乎。但多年以后,我却成长为旁观的大人,我得到了太多相悖的信息,变成了虚无主义者,我依旧相信环保的正确性,但是不相信人类可以达成一致。

     短评

    当我们躺在沙发吃着薯片看着电视的时候,和我们同一个世界的蔚蓝海洋里正上演着一场场的饕餮盛宴,广袤荒漠中缓慢移动着一个个孤独只为生存的背影,生机勃勃的绿色草原上呈现着一次次的致命追逐,茫茫冰川正宛若庞然巨兽死亡般破裂消融…

    5分钟前
    • CUBY
    • 力荐

    大卫出品………金字招牌

    9分钟前
    • 见片鬼。
    • 力荐

    看后,我理解了灭霸的响指…

    14分钟前
    • 每天一颗白煮蛋
    • 力荐

    看到海象坠地那里流泪了,听到2040年北极夏天将不会结冰,我想自己大概可以看到人类的末日吧。

    16分钟前
    • 苏娃
    • 力荐

    担任解说的戴维·阿滕伯勒是BBC御用,今年已经93岁了。他一生与自然世界为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向戴维致敬,也羡慕他过了一个无数人羡慕,但又无力尝试的人生。

    20分钟前
    • 阿怪
    • 力荐

    比之前的planet earth还好看,我实在无法想象那些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尤其是海洋那两集。有一种为了这部纪录片换掉电视机的冲动。Netflix真愿意砸钱啊。

    24分钟前
    • Sophie Z
    • 力荐

    有一句政治不正确:越看到这星球的美丽,看到那么多生灵的可爱,看到大自然几万乃至几十万几百万年造就的鬼斧神工般的和谐与共存共荣,一想到她因为我们不加遏制的欲望而加速褪色乃至幻灭,我就特别想说,人类都原地爆炸吧。

    2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给你看什么是美。告诉你美将不存。

    31分钟前
    • 拔刀诀
    • 力荐

    切爾諾貝利的野生動物森林世界真是太魔幻了。

    35分钟前
    • 力荐

    其实也就还行吧,高清版Planet Earth 1,在拍摄技法和内容质量上讲跟近几年的BBC作品比其实差距挺大的,在干货上可能还不如PE1,看自然类纪录片多的人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40分钟前
    • 小驿
    • 推荐

    补充一句!有花絮!单独一集63分钟的花絮,被奈飞放到了“预告及更多咨询”里,b站up主可能是没找到,忘了搬运了。花絮比正片好看!拍摄品质不输bbc,姥爷解说听着还是如此舒适。the things parents go through to deliver a meal, if only they knew,这么诗意的词恐怕只有爱登堡能写出来。还提供了很多全新视角,包括沙尘暴如何影响海洋生态。都是奈飞拍的新素材,不像bbc,用老素材凑数。爱登堡老爷在预告里说希望新平台能带来更宽阔的传播,我怀疑还是原班摄制组,不过确实带来了更宽阔的视野。配乐简直太美了,改掉了bbc浮夸的臭毛病。

    41分钟前
    • Macavity
    • 力荐

    甚至比《Planet Earth II》好看!一口气看完。有趣的小细节特别多,会让人拍着大腿叫好大开眼戒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的那种。比如天堂鸟的求爱舞,猪笼草借雨捕食蚂蚁,泰国斗鱼的拥抱和泡泡巢,蝾螈抢老婆等等,甚至还去了切尔诺贝利。而且全程画面特别清亮透彻,Netflix 原生 app 支持的 Dolby Vision 4K 片源在 OLED 电视上放出来真是视觉享受,强过身临其境。美国戏份比较多,甚至还有加州大火,还挺有亲切感。保留节目幕后花絮从每集变成最后合集,不同喜好都一次看过瘾。花絮还发现 DJI 实力软广(标志性开机音)。再次表白一下 Netflix,把纪录片系列也扩展到老厂们擅长的动物领域,一出手就水平不凡,还大手笔把 BBC 大卫老爷挖来了,真是有钱有心任性,越来越有大厂风范了。

    42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力荐

    不看此片 = 白在地球上活一回

    47分钟前
    • Lucy
    • 力荐

    如今的纪录片已经出神入化到像是所有动物都拿了剧本一样,精彩刺激得很

    49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未来20年我们的行为,将决定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运。”

    52分钟前
    • DING
    • 力荐

    虽说原班人马 但是仍有不同剪辑更凌厉节奏更快 不浪费每一秒钟每集开头引子即惊艳Steve Price配乐一流 动作配乐和海洋主题最佳没有幕后花絮老爷子没露脸每集足够明确拍摄意图: 不仅记录 更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必须深入人心 更要落实到位

    54分钟前
    • mills
    • 力荐

    除了纪录片应有的美感外,这次配乐又到了新的高度

    59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力荐

    有点不敢相信这是人均排碳量全球第一和不承认温室效应的美国人拍出来的纪录片。技术和画面上实际比地球动脉更强,跟地球动脉相比可以说这是一部完完全全对全球变暖森林覆盖率锐减的负能量警示片。70%以上的解说都是负能量的报数字,什么时候北极冰川消失,什么时候野生红毛猩猩灭绝。这不是一部展示地球之美的纪录片,这是一部告诉你再不做点什么大家马上就全部玩完儿了的警告片!!

    1小时前
    • 螺蛳粉兔
    • 力荐

    最后一集切诺贝利点题:要是人类灭绝了的话,自然很快就会重新蓬勃起来。

    1小时前
    • 苏莫
    • 力荐

    看到第四集,五星没问题,随便一集挑个10分钟出来凭摄影就够了。评论里面有个人说故事性不够,想说声大自然故事你m,planet earth 小蜥蜴逃生的不是官方承认摆拍了么,要故事你看个JB纪录片。你只要知道现在人类做的事情千回百转之后能够让一帮海象被逼跳楼就够了,which might be the least concern among all the consequences. we are not losing the planet, it's losing us.

    1小时前
    • Jasonovski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