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乾隆下扬州

    乾隆下扬州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78

    主演:刘永,岳华,张瑛,王沙,王莱,矮冬瓜,詹森,张照,张石庵,张作舟,姜南,金军,金天柱,冯敬文,黄培基,葛萍,顾文宗,雷达,李昆,梁心,西瓜刨,沈劳,曾楚霖,徐发,惠天赐,惠英红,王清河,王憾尘,吴杭生,杨志卿,元彬 

    导演:李翰祥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 HD

      吃人井

     剧照

    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1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2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3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4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5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6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16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17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18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19乾隆下扬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中国历史上的208位皇帝之中,乾隆(刘永 饰)89岁最寿,而这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生性风流,喜好与大臣逗趣。主持编撰《四库全书》的刘墉(李昆 饰)机智过人,频频用连珠妙语解开乾隆的刁钻问题。乾隆、刘墉与鄂容安一行微服下扬州,一路上,鄂容安怂恿乾隆与刘墉对赌,后者巧舌如簧令皇帝无法得胜,恰巧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岳华 饰)拒绝为皇帝作画,乾隆遂难为刘墉取得郑板桥墨宝,不想刘墉再次得手。乾隆与鄂容安独自出行,于路为歌女大凤(惠英红 饰)解围后又巧遇神算子,种种奇遇之后,乾隆又得到了难为刘墉的新办法……

     长篇影评

     1 ) 琉璃翡翠玉

    1.君臣略有爱啊窝操2.旁白大好3.不为名,谁肯早起啊?不为利,又何必奔忙呢?4.郑板桥喜爱男优...吃狗肉混蛋5.难得糊涂6.古琴瑟瑟7.我图愉悦,彼在囚牢8.激萌!!!9.高天赐10.一掉在土里,白字上的王字,您是皇11.惠英红!12.镜头移动略怪,有凸凹感13.武打快镜头14.皇桑你尊棒15.扬州人骂人好牛逼16.皇桑好脾气17.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18.哈哈好聪明19.伴君如伴虎

     2 ) “乾隆皇帝”刘永与邵氏电影公司的“乾隆系列”

    乾隆皇帝应该是在影视作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皇帝之一,因为他绝对是在整个华人世界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国皇帝之一。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还写了约43000首诗——这已经接近整部《全唐诗》的量了。他身边的重臣,纪晓岚、和珅等,也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且,他在位时间极长——若算是当“太上皇”的三年,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多次御驾亲征平定边疆,又数度“下江南”,在皇宫之外流传的他的故事,也是多不胜数的。

    如此,乾隆皇帝不成为影视创作的“香饽饽”才怪呢。不止是“正剧”(如《乾隆王朝》【2003】等)、“戏说剧”(如《戏说乾隆》【1991】等),在“宫斗剧”中,乾隆也是“当红炸子鸡”(如《延禧攻略》【2018】等)。

    郑少秋、焦晃、聂远等人都塑造了各自的“乾隆范”,或风流,或严肃,或多情,各有千秋。但在我心中,以“帅”和“风流倜傥”两个尺度来看,邵氏电影公司的影星刘永才是最佳人选。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邵氏电影公司一共拍摄了五部“乾隆电影”,均由刘永饰演乾隆皇帝。

    刘永18岁从影,早年曾在《唐山大兄》(1971)等片中出演配角。刘永有着非常俊朗的外表,也有武术基础,还会弹钢琴,但他早年星运不佳,在影坛摸爬滚打了六、七年,始终没有红起来。1976年,刘永加入邵氏电影公司成为基本演员,出演了《乾隆皇奇遇记》(1976)。这是刘永第一次饰演乾隆皇帝,但限于影片本身的水准,刘永塑造的乾隆皇帝的形象并未深入人心。1977年,刘永在李翰祥导演的《乾隆下江南》(1977)中再次饰演乾隆皇帝,终于一炮而红,并且正式确立了“刘永范”的乾隆皇帝。

    刘永主演的另外三部“乾隆系列”影片是:《乾隆下扬州》(1978)《乾隆与三姑娘》(1980)、《乾隆皇君臣斗智》(1982)。

    五部影片中,后四部都是李翰祥自编自导的。如果说刘永是乾隆皇帝的“代言人”,那么,李翰祥就是乾隆皇帝的银幕塑造者。

    我一直以为,邵氏电影公司的“乾隆系列”是李翰祥所独有的,没想到王风(《乾隆皇奇遇记》)也拍了一部,而且比李翰祥的《乾隆下江南》还要早一年!

    王风执导的邵氏电影,我还看过两部“陈梦吉系列”和一部《老夫子奇趣录》。他导演的作品几乎都是轻松、搞笑的喜剧,《乾隆皇奇遇记》当然也不例外。影片中的乾隆皇帝,是有点“漫画化”的,和李翰祥所塑造的“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有着明显的差别。

    王风虽然先于李翰祥拍乾隆皇帝,但说李翰祥跟王风的风实在有点冤枉,因为两人拍乾隆皇帝的手法和趣味截然不同。李翰祥拍古装片的功力是有口皆碑的,很可能是王风的第一部没有达到六叔(邵逸夫)的预期,在拍第二部时,六叔果断把导演换成了李翰祥。李翰祥果然不负众望,打造了一个名垂影史的“乾隆系列”,而刘永也因此成为了影史最佳“乾隆皇帝”——此处比较,不含电视剧。

    李翰祥除了能够把乾隆皇帝的故事讲得趣味盎然和雅俗共赏外,在布景、美术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制作水准明显比王风的“第一部”高出不少。

    在“乾隆系列”之前,李翰祥已经在邵氏片厂内拍摄了《倾国倾城》(1975)和《瀛台泣血》(1976)两部经典的清宫大戏。为了拍出皇宫的气势和格局,六叔(邵逸夫)特许李翰祥把两个摄影棚打通来搭景拍摄这两部影片。相对于《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这样的鸿篇巨制,“乾隆系列”不过是李翰祥信手沾来的“小品”之作。但“小品”有“小品”的味道与特色,我们从中也能品出李翰祥对历史掌故和民间故事的举重若轻。

    “乾隆系列”结束后,李翰祥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导演机会——到故宫实景拍摄《火烧圆明园》(1983)和《垂帘听政》(1983)!这两部影片也许算不上李翰祥最好的作品,但在场面、格局、服化美方面,都算得上是登峰造极的。

     3 ) 乾隆下扬州

    在中国历史上的208位皇帝之中,乾隆89岁最寿,而这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生性风流,喜好与大臣逗趣。主持编撰《四库全书》的刘墉机智过人,频频用连珠妙语解开乾隆的刁钻问题。乾隆、刘墉与鄂容安一行微服下扬州,一路上,鄂容安怂恿乾隆与刘墉对赌,后者巧舌如簧令皇帝无法得胜,恰巧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拒绝为皇帝作画,乾隆遂难为刘墉取得郑板桥墨宝,不想刘墉再次得手。乾隆与鄂容安独自出行,于路为歌女大凤解围后又巧遇神算子,种种奇遇之后,乾隆又得到了难为刘墉的新办法……

     4 ) 乾隆下扬州

    在中国历史上的208位皇帝之中,乾隆89岁最寿,而这位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生性风流,喜好与大臣逗趣。主持编撰《四库全书》的刘墉机智过人,频频用连珠妙语解开乾隆的刁钻问题。乾隆、刘墉与鄂容安一行微服下扬州,一路上,鄂容安怂恿乾隆与刘墉对赌,后者巧舌如簧令皇帝无法得胜,恰巧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拒绝为皇帝作画,乾隆遂难为刘墉取得郑板桥墨宝,不想刘墉再次得手。乾隆与鄂容安独自出行,于路为歌女大凤解围后又巧遇神算子,种种奇遇之后,乾隆又得到了难为刘墉的新办法……

     5 ) 乾隆下扬州

    乾隆下江南的续集,令人惊奇的是不仅是王沙,杨志卿和王莱都说起了扬州方言,王莱不是很清楚,但杨志卿绝对是本人发音,那句山东人吃麦冬,一懂也不懂让人笑破肚皮。之前两个评弹女子的矫弦子也是精致入微,只有真正懂评弹的人才会加入这个细节。 片中王沙扮演的剃头师傅比上一集的堂倌更出挑,极尽喜笑怒骂,剃龙头,剃狗头,剃龟头,剃死人头,这一段非常舞台化,应该是根据舞台剧改编的,而且王沙的角色非常完美的演绎了扬州人那种心急口快,说话凶巴巴的样子。 介绍一下王沙,原名王锦清,广东潮州人,早年在上海一家马戏团表演,后来受伤,转而考取银月歌舞团,到新加坡演出,留在当地夜总会做龙套,七十年代与野峰搭档演诙谐戏,由于两人特殊的外形加上丰富的表演形式,在当地极受欢迎。1974年加入邵氏,野峰以阿牛系列电影出名,王沙最出名的是老夫子系列电影。王沙会很多种方言粤语,潮语,闽南话,上海话和英语,还学过评剧,京剧和艺术歌曲,这些学习对于之后诙谐剧的表演都大大有益。 郝履仁最后一部电影就是乾隆下扬州,他有三个女儿,平时很爱喝酒,文笔不错,会给一些电影杂志投稿。以前在做过韩复渠的警官,之后来到香港,一开始在永华制片厂做警卫,后来被李翰祥发现,在电影雪里红里演一个老头,其实当年他才三十多岁。之后演了三十多年老头。妻子去世后比较孤单,常以酒消愁,后住进了养老院,1978年去世。

     6 ) 群口三人组

    李翰祥不愧为大师级!他的才华,学识,以及流淌于片中的幽默与智慧,还有拍片时认真严谨的态度,都是现在的导演不能比的,乾隆系列以群口相声的形式,寓闲情野趣民间文化与历史科普中,加上导演个人的见解,可谓部部都是精品!君臣三人组里我最喜欢李昆的刘慵,看似憨厚,其实是个腹黑老狐狸,奸臣鄂容安的扮演者同是邵氏老戏骨姜南,说得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方言也是成为乾隆系列的亮点之一,还记得下江南里那个一口苏北腔骂了无数遍“婊子养的乾隆”的茶馆伙伴么……?噗哈哈哈哈~~~刘永的乾隆,既有帝王的贵族气质,又有那么一股子不着调的纨绔感,走出来就是一翩翩浊世佳子,最意外地发现郑板桥竟然是岳华演的,吼吼,郑板桥形容自己“老且丑”,可我肿么觉得华叔好帅啊!

     短评

    拳脚功夫力助歌女抗扰,金口玉言难挡神算归天,刘罗锅再赢下去个人总资产将直追富可敌国的和中堂。扬州怪才郑板桥有三好:骂人男风与狗肉。感觉对于现代观众而言,第二项所带起的意外之喜兴致骤燃,旋即被第三项兜头一盆冰水彻底浇灭……

    5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乾隆系列继续,段子李继续插科打诨,这几部算是大大满足了李老师对野史的热情吧。

    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此为《乾隆下江南》的续集,上集最精彩的捉弄纪晓岚的好戏,这集换作刘墉智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7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看的第一部邵氏,大大的惊喜!简直是小年夜的精品甜点一枚啊。各种欢乐元素。皇桑好俊逸优雅温油,刘大人和鄂大人PK很萌嘛,趣味无穷,令人非常之舒心,果真,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真是,太喜欢了。见《琉璃翡翠玉》

    8分钟前
    • 穆如初
    • 力荐

    被我老婆一说我才意识到我果然是老年人了吗。。。竟然很喜欢看。。。

    11分钟前
    • jim
    • 推荐

    扬州茶楼的店小二,不断介绍扬州美食以及地方方言俚语典故(比如“老太爷啊”,比如喝荤茶),太逗了,吸引得我几乎无法换台了。现在的电影,很难有这么细致的内容了。太有意思了。可惜没看到头。

    14分钟前
    • 小涛
    • 推荐

    1李大师的野史趣闻小段子总是妙趣横生。2慢说的扬州话和南京话有些发音相似,有亲切感。3惠英红茶馆显身手。4算命一段很有趣。5郑板桥三好:骂人、男优、狗肉。5星/百度视频

    15分钟前
    • 明少
    • 力荐

    李翰祥的乾隆系列:都是小故事,还有地道的江浙话,蛮有意思的

    16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78年此剧里的扬州话可比98年《海上花》里的上海话地道得多,妙趣横生。

    20分钟前
    • 油尖旺任赢赢
    • 推荐

    我幾次以為要演完了幾次它都沒完。惠英紅出來的時候我想起戲說乾隆續集里的罔市。鄭板橋好男優這種事都能在ccav播了,真是。

    25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虽然是下扬州很多地方依然是照搬天桥套路,银桂金桂上来先调弦子结果拍出来的咸湿暗示其实化用老李说的天桥大鼓妞儿的段子,满街带大拉翅的实在是哪儿跟哪儿啊。老李混剧校的时候肯定没少进书场,但要单凭弦子这段就说看过评弹倒也未必,北方大鼓书同样要调弦子,不过北方鼓书用书弦,南方评弹用曲弦,大小音色区别略大(那时候还没有短杆大三弦这些改良的)。“山东人吃麦冬”是苏州评弹里常说的笑话,说的是山东人到苏州做客,席间吃到麦冬便问主人是什么,主人告知“麦冬”(莫冬/没懂),山东人以为主人没听懂反复再问。麦冬是南方植物,山东人自然“不懂”,但评弹里这段也是借以嘲笑山东人大老粗的,传统曲艺无论南北这种方言“地图炮”还是很多的。王沙是新加坡人,主要演粤语闽南话喜剧,但他这个扬州剃头匠演得不盯嘴是看不出来的。

    26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李翰祥喜剧,下江南的续作,这样一部喜剧电影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十分难得。全片四个段子组成。刘墉智骗郑板桥,借机讥讽乾隆的诗平仄不分,字有肉无骨,贬损鄂容安更是骂人不带脏字的教科书,缺德带冒烟。算命先生被封永不归西,却归了东。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的店伙计和剃头匠,扬州土话甚是入味,'实不相瞒,鄙人姓钱名龙',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妈妈的,你是条母狗'。

    29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不带这么挤兑郑板桥的哈哈哈哈,张亚东无辜中枪真可怜。

    33分钟前
    • CobraCB
    • 还行

    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剧在这部电影面前只能称弟弟了,乾隆刘墉鄂容安三人组分分钟笑到我肚子疼,岳华的郑板桥好有意思,红姐的客串也好吸睛。ps:猝不及防在里面听到扬州口音的台词,邵氏老片的惊喜可真多。

    36分钟前
    • 烨明
    • 力荐

    今天竟然在潇湘电影频道看到这个片子,它竟然还能吸引我看完了,还竟然让我觉得好看,最后出字幕时看到“邵氏出品,必属佳品”时恍然大悟,对,没错没错,哈哈,所有演员都不认识,只有惠英红出场时一眼就认出了。这种没心没肺的老港片还真是有味道

    37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这个外景也是景福宫拍的吧,勤政殿屋角是大红大绿的配色,就是《营造法式》的配色。”“景福宫很大吧,山君不知道《山中传奇》有一个镜头是在景福宫哪拍的,山君最喜欢山中传奇里的房子。”“是的好看,F君后来研究那些宋代建筑,反而觉得不好看。中国建筑僵直凝重的多,就是感觉有牌坊般的鬼气。其实并不亲民,更适合拍鬼故事。《乾隆下扬州》这个故事呢,其实李翰祥是抄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就是我刚认识你时和你提到的《秋灯夜雨录》里的雅赚,和《萧翼赚兰亭》一道说的,后者他拍成了《风流韵事》。大鼓书一看就是把《老残游记》里的金妞银妞拿出来了。”“那自然,李有几个原创,就没有原创!李翰祥近百部电影,都是改编人家。”

    41分钟前
    • Farolito
    • 推荐

    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李翰祥扯起蛋来总是妙语连珠。

    4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这个系列太有意思了,这部也很绝,尤其是最后一个刘罗锅骗赌坊的故事,看了拍案叫绝,刘墉、郑板桥骂皇上和鄂荣安那段也很有趣。还有剪头发那段,原来现在网上“剪个b头”的段子这么早就有了。李翰祥可太棒了。

    48分钟前
    • 萌 . 李
    • 力荐

    台词妙哉!借古讽今,乐而不淫,俗而不腻。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开始一段歌功颂德,马上删之

    55分钟前
    • 有鱼氏
    • 很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