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吹响悠风号

    吹响悠风号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日本2015

    主演:黑泽朋世,朝井彩加,丰田萌绘,安济知佳,寿美菜子,早见沙织,茅原实里,石谷春贵,津田健次郎,小堀幸,藤村鼓乃美,山冈百合,日笠阳子,沼仓爱美,久川绫,樱井孝宏 

    导演:石原立也,山田尚子,木上益治,武本康弘,北之原孝将,藤田春香,河浪荣作,山村卓也 

    猜你喜欢

     剧照

    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1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2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3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4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5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6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16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17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18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19吹响悠风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北宇治高中,黄前久美子(黑泽知叶 配音)刚刚踏入校园,对于未知的高中生活,久美子充满了憧憬。加藤叶月(朝井彩加 配音)是久美子的同级生,在叶月的极力劝说之下,耳根软的久美子在半推半就之下加入了学校的吹奏乐部。曾经,吹奏乐部有着十分辉煌的历史,然而,在换了顾问之后,吹奏乐部渐渐落寞,如今,音乐老师泷升(樱井孝宏 配音)作为新的顾问新鲜赴任,他对重振吹奏乐部,进军全国大会有着极大的信心。   个性乐观开朗的川岛绿辉(丰田萌绘 配音)、理智冷静的高坂丽奈(安济知佳 配音)、大姐头田中明日香(寿美菜子 配音),在这些前辈们的陪伴和指导之下,久美子快乐的高中生活就此拉开序幕。

     长篇影评

     1 ) 为京阿尼点赞

    《吹响!上低音号》:为京阿尼点赞

    《吹响!上低音号》是根据武田绫乃的小说《吹响!悠风号~欢迎来到北宇治高中吹奏乐部~》改编的电视动画,制作公司是大名鼎鼎的京阿尼。

    究竟是叫“上低音号”还是“悠风号”,只是译法问题,译作“上低音号”是依据乐器的属性,而“悠风号”则是根据乐器的外语发音音译的,相比较而言,个人还是更喜欢“悠风号”这个译名一点。因其围绕吹奏乐部展开叙事,又是由京阿尼制作,所以宅友们也将其戏称作“京吹”。可见京阿尼之深入人心。

    驾驭慢热作品的娴熟技巧

    “京吹”的剧情总体上来说属于慢热类,就像那种需要小火慢炖,精心烹制的肴馔。此类作品你一旦看进去了,将会是无比愉悦的享受,当然前提是它真的是“慢热”,而不是像某些作品那样的只慢不热。但这类作品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若前期处理不当,平缓的剧情节奏极易让观众厌倦、疲劳,乃至弃番。

    在看《吹响!上低音号》的第八话之前,我就从B站的评论得知,这一话给人的观感相当惊艳,宅友们赞不绝口,开玩笑说这是一话封神系列。我点开视频,突然意识到,居然不知不觉都到第八话了。一部慢热作品能够让人轻轻松松,毫无压力就坚持到了动画中期(总集数:13话)实属不易,其得益于监督石原立也对整体叙事节奏的恰当把握。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主线剧情伴随着精致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徐徐展开,细腻的人物刻画,明朗的叙事线索,使得“京吹”整体基调舒缓而不乏味,日常而不琐碎。

    因此,到了第八话,前期的情感铺垫、剧情伏笔都派上了用场,故事自然而然地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第八话以一个节日庆典为叙事背景,这种祭典文化元素在日本校园动画中屡见不鲜,大部分动画都将其处理成一个与主线故事关系不大,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欢快小短篇。然而京阿尼打破常规,将关乎剧情走向的重要矛盾冲突与愉快的节日氛围完美糅合。叶月的表白失败,久美子与高坂的山顶合奏,看似在讲三角恋,实际上熟悉京阿尼风格的观众都清楚,哪里有这么简单呢。将少年人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情感,用更加模糊与朦胧甚至还有点莫名其妙、不明觉厉的手法加以表达是京阿尼的惯用伎俩。它的表现重心在于成长,而非爱情。

    从吹奏部员们的懒散到认真、从叶月对吹奏训练的厌倦到感受到演奏的乐趣,从部长对管理的失望到重拾信心,从久美子与高坂的情感隔阂到互诉衷情,我们均能看到人物的成长,其中既有个人自身的努力,也不乏外部世界的助力。奋斗、友情、坚持等创作理念完美融合于作品之中,使人感受到当下校园动画中少见的青春活力与热情。其中与剧情相契合的插科打诨、卖萌调笑如同调味料,使整体剧情不再乏味,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重音卖萌

    《吹响!上低音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是音乐题材,同是京阿尼制作的《轻音少女》,因此也有人戏称其为“重音少女”。虽然是玩笑,但“京吹”无论从总体基调、主题内容及表现手法来说都比《轻音少女》“重”不少。

    吹奏部员的人心涣散,吹奏水平的参差不齐,全国大赛目标的遥不可及都让观众意识到这不是一部每天在活动室里喝喝下午茶,卖卖萌就能得到万众赞誉的动画。我这里当然不是在黑“轻音”,《轻音少女》我一样很喜欢。只是题材不同,表现方式自然要换,同样要卖萌,轻音式的萌必然不适用于“重音”,它需要新的“萌style”。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非得卖萌,就不能好好讲故事吗?”其实在如今这个万物皆可萌化的时代,萌不再是单纯的“可爱”、“漂亮”的代名词,它的含义在不断延伸与扩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与悲剧美相对立的,另一种打动人的力量。因此、在一部关于少年少女成长历程的青春校园动画中,萌元素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但好的作品不会将萌与故事割裂开来,分别呈现给受众。它会将其融于叙事之中,让观众意识不到其存在,却会被其感动,这才是高明的做法。否则,只能沦为“废萌”。

    幸运的是,制作《吹响!上低音号》的是一家拥有成熟制作机制的优秀动画公司。其中萌元素的展现完全是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相契合的。没有脚底一滑就能和女同学摔成各种姿势的浮夸桥段、没有“傲娇”、“呆萌”、“软妹”等标签式的卖萌表演,萌融入了人物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融入了剧情的起承转合、主题思想。所以说,萌并不是迎合观众审美趣味的万能药方,卖萌也是需要技术的。

    为京阿尼点赞

    近两年来,我动画看的不多,新番也是越追越少,但京阿尼制作的动画我基本都会看一下。我对京阿尼动画的品质还是比较放心的,即便不喜欢也不会太倒胃口。

    从《吹响!上低音号》作画的精细程度就能看出,京阿尼这一次是相当用心的。没有傍名作者的大腿,也没有炒冷饭。新的选材,新人声优,但制作班底是绝对的老牌。监督石原立也对表现细腻情感与展现青春活力的校园题材驾轻就熟,镜头语言丰富精致。系列构成花田十辉一向擅长对少年男女的性格刻画。京阿尼聚集许多这样业界大神,也因此它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京阿尼总是能带给人惊喜,它的“京都脸”虽然常常被人调侃,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京阿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有风格是不错,但也不完全是好事。作为普通观众,我们自然是希望京阿尼能坚持自己的风格,但又不拘于风格;考虑市场因素,但又不要过于迎合市场;照顾到观众情绪,但也不要太惯观众。

     2 ) 这并不是什么影评

    是的,这不是什么影评,只是我相当主观的感想而已。

    该怎么去表达我对这部四月番的感情为好,这种微妙的纠结从我两天内看完所有13集之后一直伴随着巨大的空虚感存在于我心里。在四月初的时候,以为这只是下一部京都的废萌作、像轻音一样披着音乐外壳的青春鸡汤的我,并没有看这部新番的打算。加上并不如京都以前作品那般讨喜的人设,恐怕那时候我对京吹的期待度是零吧。
    但是在看完最终话后,我才意识到,这恐怕是自凉宫春日的消失之后,京都完成的艺术度最高的一部杰作,一剂青春的毒药。

    动画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两年里我偶尔会质问自己。从初中的入宅,到高中的痴迷,身边都伴随着几个可以分享我从动画中所得到的快乐、忧伤的好友,即使这些动画里有很多在今天的我眼中看来并没有什么意思。进入大学后的两年,一直是一个人在看动画,然后每个季度能入眼的越来越少,直到一年只看完两三部的程度。
    渐渐地不喜欢夸张做作的卖萌风格,不喜欢故作深沉的暗黑风格,不喜欢中二的一往直前的男主角,不喜欢没有脑子只会一直哭的女主角。而自己喜欢什么,却不会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直到看完京吹,我开始抓到了一些什么,那些存在于我心里,唤作“美丽”的事物。

    人设

    京吹的人设并不“出彩”。我指的是与包括京阿尼其它作品的动画作品作比较。这里头没有每集脸红很多次的傲娇,也没有面目冰冷的三无角色,也没有什么平地摔的天然呆,或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整个ACG圈,从漫画到轻小说,角色都戴着脸谱,除了样子长得不同之外,实际内核都是一个样子的,只要有个画得好的原画人设,走红都在意料之中。
    但是京吹却不是这样的。

    叶月放在别的动画里,应该会是个元气的单纯笨蛋角色(前两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在这里,她是个会说“大号嘛,就是在他人身后默默支持着”的开朗得令人心疼的角色;

    绿子或许会是其他动画里的小个子吉祥物之一,但在这里,她的信念之坚定或许在本作里只有丽奈才可以相比,而且还有一颗敏感又温柔的心,不止一次的成为叶月和久美子身后最大的支持者。

    丽奈作为本作的黑长直角色,不出所料地外在高冷,内在却可能是最为炽热的一个。“我要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山上的一番表白,可能是在将近十年前的凉宫与虚在铁道前的对话之后,最让每个痛恨着自己为何离梦想越来越远、心中一直有团火燃烧着的青年内心开始沸腾的一段片段,而且在后劲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凉宫是神,而丽奈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普通的平凡人罢了。

    而久美子……可能是我所见过最最平凡而又不凡的女主角,一个几乎找不到模板的所在。如果只说久美子成长的大概过程,其实就是从一开始的优柔寡断、无欲无求的普通少女,到后来得到了丽奈这样一生只需要一个的知己,直到终于找到自己的信念这样一个似乎是王道少年漫的发展。但并不仅仅是这样的。在这段成长当中,过程实际上相当平稳,在第八集之前是整个吹奏部的变化,第八集到十一集是属于丽奈的矛盾,几乎到了故事的最后,久美子才真正直面属于自己的问题。如果是少年漫的一般套路,遇到困境的主角通过不断的锻炼,已经到了鼻血滴落也没有察觉的程度的时候,那么最后一定是成功地迈过了那个难关,超越了自己。可是久美子最后还是倒在了这里。她不如明日香那样有才华,也不如丽奈那样一直在努力,尽管她是主角,但她还是失败了,就如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久美子的卷发不怎么好看,马尾虽然好看一百倍但是也很难和当今的萌王们相比,可我却是那么那么的喜欢她吧。这里还要说一下黑泽的完美演出!不管是对秀一的青梅竹马方式的冷里带热的声线,还是回应老师“我能吹好”的坚定,都十分出色。尤其是和丽奈在山上的一段对话,完全就是给你一种“那个内心略微腹黑的久美子应该就是这样的啊!”的感觉!特别是丽奈说完“hentai”后的笑声!自然又会心,很有说服力地表现出久美子此刻已经剥下自己的面具了。更别说丽奈solo之前,久美子说的“我不愿看到丽奈输”,那略略的破音真是太棒了!

    更不用说其他看似配角、其实作用相当于群像剧里的角色一般的配角们了。即使是配角,也找不到她们的标签和模板!没有任何一个灵魂空洞的卖萌角色,却又每一个都十分有魅力,这种角色的塑造力,恐怕在这类型的动画里已经很难找到了吧。尽管不会在任何一个“萌王”的评选里得到票数,但是其实每个角色都早已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配乐

    完美。只能这样评价了。看过那么多电影和动画,一直对ost无感,这是我第一次听完一整张ost。不提那些剧情需要的管乐部分,单纯说插曲,都与动画完美地契合,不喧宾夺主也不显得多余,而且单独拿出来还依旧好听,瞬间让我眼眶湿润……意識の萌芽,運命の流れ,一直在循环中。

    细节

    各路大神都分析过了,我就不说了……京吹的细节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例如十三话的牙膏印……

    感情

    我不是很喜欢把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的感情称为百合。看看现在的被称为百合片的动画是怎样的吧,只是一群可爱的女孩子一起玩耍而已。而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的爱的告白是怎样的呢。“我愿意为你成为恶人,愿意为你而死,因为你我想变得与众不同。”“如果我背叛你,你可以杀了我。”“我想撕下你乖孩子的面具。”“如果是久美子的话,一定会懂我的吧。”这不仅仅是友情罢了,也不是什么称为百合的东西。我一直在想,爱情作为这个世上最为伟大最多人为其歌颂的感情,这之间关系到的性别是可以被忽略的。在给其打上BG、百合、腐什么的标签之前,还不如先鉴别这到底是不是所谓的爱情。
    我不是什么百合党,也很喜欢BG结局。只是在丽奈和久美子之间的这种感情面前,在没有给出秀一和久美子之间有什么其它除了认识时间长之外的羁绊之前,原作的青梅竹马结局并不能让我信服。

    所以我说京吹是京阿尼的一剂青春的毒药。青春不是什么喝喝茶吃吃蛋糕就能玩自认为是“摇滚乐”的乐队的青春,也不是身边会有宇宙人、未来人、超能力者那样奇妙的社团经历的青春,不是感情各种纠纷贵圈真乱的青春,也不是明明很简单的日常生活里会发生什么出彩的不可思议的事件的青春。青春只是一段内心的信念在萌芽着、恋爱的气氛在蔓延着、然后自己忽然有一天醒悟过来自己成长了的过程。京吹用层出不穷的细节、精美至极的作画、老练的节奏把握,在生活的现实主义和虚拟的理想主义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这是动画最初的本心,正是当初让我爱上动画、如今却慢慢冷淡下来的原因。

    ——————————————————

    没有好好地组织语言,也没有修改,其中的语言和逻辑有太多没表达好。我只是单纯地想发泄结束观影后的空虚。
    也许很长时间里也不会有超越或达到京吹这个水平的作品了,能超越的或许只有京阿尼自己。让我们来期待续作,不管是第二部或者剧场版也好,我希望能再次见证。

     3 ) 七月之初奏响四月最高的乐章!

    一开始,我想多数人是不会想到吹奏部会如此优秀。可能又会是惯例的打着音乐旗号的卖萌。但是京阿尼的动画质量实在高,姑且看看吧。

    就京密的本人来说,也是没有想到这一出。“只要做出养眼的开心日常就好。”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句话似乎成了我心里对京阿尼唯一的期待。然而《響け!》,却在强番如云的四月中悄然登上顶峰(个人心中),在七月之初奏响了四月最高的乐章!!!

    第一话,女主以一个事不关己、摇摆不定、略显冷漠的形象登场,也基本确立了本篇“沉稳”的风格。从这里开始便有了质疑,以这样一个路人般的存在为中心,能否顺利的推动故事的展开呢?到第十二话止,证明了这是一处前后呼应的绝笔!久美子因为自己摇摆不定的性格,易受他人影响而重新拿起了悠风号,加入吹奏部。随着大家一起,以全国大赛为目标不断努力。因为自己有基础,有能力,所以不用担心;就在目睹了许多不断努力却被淘汰的人们、或是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放弃的人之后,她开始意识到了自己能够握住手中的悠风号是多么的不易。渐渐确立了自己的归属,目标。她开始努力,前所未有的专注。当久美子发觉的时,自己已经从一个无法对任何事物抱有激情的略冷淡且存在感稀薄的人变成了一个为目标不懈努力,甚至会留下不甘的泪水的,好胜且存在感爆表的人了。人会失望是因为有了期望的感情啊。在自己那样努力过后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这可能是她人生第一次尝到的“苦涩”。不过投入的热情越多,最后收获的喜悦也是无法比拟的,久美子也终于体会到了那最甜美的感觉了吧。

    这部动画的出场人物众多,但是把每个人的性格都表现得如此到位还真不简单。观众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吧,就人物性格描写来看,个人眼中第二出彩的就是优子。这个角色一开始出现的时候真可以说是不讨人喜欢,甚至有点讨厌。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学姐身后。在通常作品里出现的这种角色应称之为反派路人吧?这里就不得不夸京阿尼厉害啊,它仅用了两话,就把优子的形象整个翻转过来了。第十、十一话,表面是丽奈与香织学姐的独奏竞争。我的眼里看到的却只有优子(好吧,学姐百分之三十)。她对于前辈的憧憬,非常纯粹,单纯的希望她好。香织是前辈,本来也人善良,却也被这些东西束缚着,不能把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优子,就像香织学姐心中的一面镜子,帮她争取,替她不甘,甚至在最后落败的时候替她哭泣。身边有优子这样一个朋友是何尝幸福?真正的朋友是什么,坚定的站在自己这方,而不是用道德衡量、用理性判断(说点个人看法,在这里我认为优子和部长比明日香够朋友)。若不是优子“胡闹”一番,就不会有那次再竞选,香织学姐也不会得到释怀。未争取就结束,恐怕就会带着这个永久的遗憾毕业吧。

    最初喜欢上京阿尼是因为,细腻的镜头、场景切换,加上精致的作画,能够将角色的心理描写的桥段刻画到一种极致。穿透心灵般的代入感。然而近年的几作中,虽然画面依旧犀利,却总感觉它略显空洞,无法代入。也不知是演出无力还是剧情苍白。好在作为京粉的那份坚持,终于还是盼出了全力京!!这回的气氛可谓冰面下的暖流。严肃之下,以节奏取胜、靠细节爆发!平淡吗?我觉得燃爆了!

    在本已精湛的作画下更加精益求精。几乎每一个镜头、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能感受到制作组的良苦用心和热情。比如香织学姐的不安,吹号前那瑟瑟发抖的嘴唇与坚定不移的丽奈的嘴唇对比;发表全国大赛名单时,大家无声的表演,怎样的性格流露出怎样的表情,让透过画面让屏幕前的我都跟着紧张、激动。大赛上,丽奈独奏时,香织学姐那略显不甘的眼神,仿佛听到了“如果现在在独奏的是我······”的声音;到后来欣慰的表情——果然她才是最棒的啊,独奏由她来吹真是太好了。虽然这都只是个人揣测,但这确是画面带给我的直观感受。最后明日香学姐的一番话也倒出了观众的心声,就这么一直继续下去该多好。

    所谓最好最好的小说,是让人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脑海里浮现出相对的画面;动画反之,能够让人从画面和镜头中感受到文字是最妙不过了。我觉得,今次,京阿尼的这部动画,便是达到了这种境界。诚意之作,感动之作。今天,只是今天就好,让我们京吹尽情的吹个够吧。

    秀一和久美子最后的感情刻画大成功,并未刻意凑对,但也别白铺垫了。剧场版、第二季哪个都好,快出吧!

    次の曲、もう たまらない——
     

     4 ) 伤逝

    作为一名日常写实系动画的爱好者,<冰菓>之后最打动我的,除了<白箱>和<玉子爱情故事>,估计就是这部悠风号了吧。前期的开展稍有温吞,对演出显露钝感的观众反响未见明显波澜,但是Ep8的爆炸剧情成功引爆了争论cp的狂潮。

    不过说到底这只是表面的纷争,躺在床上看完最后一话,仔细在脑中反刍剧情,才敢说对悠风号真正的内核有了些许触碰。 群像是青春的佐料:   葵因为学习和社团内部的争斗选择了放弃;叶月在和朋友的合奏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秀一对竹马的情愫与鼓励以及在失落中不懈地练习;夏纪对于失败的释然和对于竞争者的鼓励;优子为了前辈不惜自做恶人的努力;香织对于梦想不轻易放弃的执着;明日香对于人际关系的圆滑和对音乐纯粹的喜爱;晴香对于部长一职的烦恼和责任感;泷老师对于工作的“喜欢”和严厉。    无数的配角并非只是过人,他们一起构成了这幅青春的浮世绘,格式塔一般的细部组合拼接,在最终的演奏里,这些情感和意志都化作了对梦想的追求,升华了之前大大小小的“零部件”。 两名主角对彼此的珍视: 尽管悠风号有着诸多元素糅杂在一起,但是最原初的滋味却是两位女生之间的友情=引力。   久美子一直不能坦率地喜欢上上低音号,内心冷漠却总做出迎合世事的行为,这类女生也不少见,内心对着外界总是进行着反向的调和阻碍,但又害怕自己的不入世会受他人白眼。丽奈则不同,她的本质其实与久美子殊途同归,但她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真物,也更想得到它,不愿自己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失去呐喊的能力。 人是群居的生物,丽奈被内心同类的她所吸引,这里是引力的体现,也对久美子的不争充斥着不满(等同于一个未开拓的自我),久美子亦是如此,她对于早些时候自己的轻言而后悔,想要去致歉,却愈加被这名“德米安”所吸引,将自己的本性一步步付诸行动。 处在这种暧昧的关系里,世界开始发出了第一声鸣啼。

    最佳集数:   我最喜欢是第8集和第12集。 前者不需多言,祭典的灯火、恋爱的美好、失恋的酸涩。不愿为世妥协的人以及唯一能理解她的人,以及划过鼻尖的食指。似幻似真的氤氲里,比吻更加美丽与色情。 第12集,当久美子在得知自己因演奏不力而被淘汰时,奔跑时的恸哭令我心酸不已,京阿尼的跟镜美得不可方物,泪水仿佛一串音符从奔跑的轨迹里滑出。音乐的世界是这样的,充满了无奈的青春之色,被集体抛弃的丧失感,和不甘想要飞得更高的理想。       信口说点: 必须承认京阿尼确实有卖百合钓鱼等地方,不过希望不要只看到这些,是“只”。优秀的作画,音乐,背景,分镜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山田尚子都把它们明明白白地交付给你们了。 最后感谢悠风号三个月的陪伴,它和冰菓尽管色调不同,一暗一艳,但是共有的那一抹略带苦涩的美丽青春值得我永远回味。

     5 ) 吹响吧!上低音号

    吹响吧!上低音号

    第一眼就被这个番名吸引住了,本身对音乐有关番就喜欢,再加上是京都制作,细致的画风、背景……

    京吹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何为青春,久美子本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被丽奈 和吹奏部的人与事改变了态度,学会了当仁不让,和丽奈一样立志成为一个特别的人。

    京吹的剧情和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加上吹奏乐的BGM,简直完美,京吹好几处的细节都令人惊叹。

    京吹的人设完美到随便一个人都能单独拎出来做主角。动漫中刻画的吹奏部每个人都是富有个性。

    久美子努力又可爱(让我难以忘怀的是12集在桥上哭着跑喊着想演奏的更好)

    「うまくなりたい、うまくなりたい!」

    丽奈的高冷傲娇又可爱

    晴香部长既亚撒西又爱哭

    香织前辈为了团队放弃独奏

    铠冢霙小天使好看又纯情

    斋藤葵的无奈与犹豫

    这无不一一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更想进一步去摸索她们的性格

    最后:

    我永远喜欢高坂丽奈

    我永远喜欢黄前久美子

    我永远喜欢铠冢霙

    我永远喜欢小笠原晴香

    我永远喜欢中世古香织

    我永远喜欢京吹!!

     6 ) 日常动画的跨度:从《冰菓》到《吹响!悠风号》

          公历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午夜,完结撒花。
          《吹响!悠风号》在播出的这一季度里在动画圈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关注,在完结之际,我们发现它不是最初猜测的另一部《轻音少女》,仔细看也和《冰菓》不太一样。实际上它既不同于京阿尼历史上任何一部作品,又继承了京阿尼一贯的风格与意趣。

    从《冰菓》到《吹响》

          《吹响》的一大特点被总结为“人间真实”,这种真实超越了《冰菓》,让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群像剧。
            对比之下,《冰菓》的不真实首先体现在其角色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真实(或者说不平凡)的属性。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很小的概率在高中遇到推理高手和富农家的大小姐,还有环游世界的女强人和天才漫画家。在《冰菓》的故事体系中,他们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推动剧情,让这部在内涵上超越了校园和推理题材的作品能顺利地完成主题的阐释:集体与个人,呐喊与牺牲,天才与庸才,执念与释然……即使是受众年龄较高的日本动画也很少翻拍这样一部作品: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把主题扩大到历史与社会的层面,在叙述中加入大量的哲学思考,表达创作者的理想与诉求。
            《冰菓》是托物言志,《吹响》则是对日常生活的回归。
            《吹响》的舞台是京都府宇治市北宇治高中吹奏部,这个社团有63名社员,一名指导老师,一名顾问老师,共计65人。故事设定上除了久美子、叶月、绿辉、丽奈四人是主角外,秀一、明日香、夏纪、后藤、梨子、优子、香织、晴香、葵、泷指导、松本老师、麻美子等人都有不少的戏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物语,并且时刻同身边的人发生互动,形成多线交织的局面。这意味着继SOS团,轻音部,古典部,魔法研究与午睡部,游泳部之后,京阿尼史无前例地扩大了校园故事的格局,挑战一种从未有过的叙事方法。
           而从动画的演出效果和观众的反应看,这种挑战成功了。各种铺垫自第7集开始逐个引爆,线索繁杂但叙述井然有序。第1集与第13集完成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同时,画质精良不输《冰菓》,分镜配乐无比考究,声优的演出非常到位,几乎一切要素都为讲好这个故事服务,而不是成为出格的商业卖点,使得每一个登场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高度还原。《冰菓》的人物或许有成为原作价值观的传声筒之嫌,吹奏部的成员们则只是成为了现实生活中每天朝夕相处且知根知底的友人,是萍水相逢却各有故事的路人。
           你看高坂丽奈够独特够高傲了吧,白裙凉鞋目空一切的她,一提到暗恋着的泷老师,就立刻恢复了女孩的本性。
        你看明日香够才貌双全了吧,但了解了她的家境,她演奏的动机后,我们只能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处来自原著第二、三卷,动画止于第一卷)
           你看泷老师不是风度儒雅么,他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短板。(第11集前情提要中,丽奈坦言道“我喜欢泷老师”,下一个镜头便切换成了老师,但不是帅气的老师,而是因选拔纠纷而消沉,正叼着吸管喝牛奶一脸中二残念的老师。瞬间感受到京阿尼的恶意……)
           还有小绿,天资聪颖,出身富贵,但在故事中始终处于中心事件之外,更像是每天一起放学回家的那种朋友。
           还有吹双簧管的蓝发姑娘,她在这季动画中一句台词也没有,可出境次数比一些有台词的角色还多。因为她是小说第二卷的关键人物,也是身在一个集体中可能会邂逅的“有故事的人”。(期待动画第二季吧)
           以及有着各种琐碎烦恼的普通人。
           不能更真实了,不是吗?

    高扬感与青春的价值

           《吹响》的内涵,其实ED部分闪回的无数个词句已经全部概括了,其中最耀眼的是“青春的价值”和“高扬感”。“高扬感”在日语中的意思大概是情绪高涨,形容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体验。我觉得,它可以是大家出征Sunfes时焕然一新的面貌,可以是叶月初次品尝到的合奏的喜悦,可以是香织坚毅地决定重新选拔,可以是久美子大大方方说出“我喜欢悠风号!”,也可以是第13集全体尽情演奏的12分钟。
            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总有想成为特别之人的愿望,就像悠风号因为位居低音部而不起眼,却不甘于躺在器材室中沉默。有像丽奈这样毫不怀疑自己目标的人,是“直率的小号”。也有如久美子一般经过了曲折的心路历程,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初心。而葵学姐和姐姐麻美子经历的则是青春中的遗憾,现实制约和心境压力都不允许她们捡起曾经的爱好了。吹奏部这个有着自身底蕴与特色的庞大社团造就了其中的每一个人,而他们也用行动重塑着社团。于个人来说,少男少女们有的已经作出了选择,有的坦然接受现实的不完美,更多的人仍然处在纠结中。他们的烦恼才刚刚开始,他们的故事远未结束。
           京阿尼这次想做的,应该是从日常中来,又回到日常中去。同时借助“青春”这个主题在立社30周年之际为自己“代言”。它专注于为每一个角色赋予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魅力,不做讨巧的商业包装,也不堆砌人文关怀。这是从未有过的决绝,一点都不温柔,却反常地牵动观众的心。
           不知是出于二次元宅们天生的热情,还是中国实在是没多少优秀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似乎一时间大家都聚在B站、贴吧和NGA讨论这部动画。国外各论坛也从第8集兴奋到现在。纵然“百合大法好”的高烧始终没有退去,仍然有一大群观众留下来继续“吹学”的研究,总结“沃金”的历史,担忧动画的销量,猜测续作的有无。为这些可爱的人点赞。在这个最终话播出的夜晚,不知有多少人在体验“天涯共此时”的激动与惆怅。
            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尽相同,可看过动画的许多人的感受大概都是:这就是青春啊。
        
    下一曲是什么?

           或者说京都动画的高扬感是什么?它志在何方?来看看京阿尼近几年几部校园日常大作在内容/内涵上的“走势”:

    《凉宫春日》:脑洞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革命性的动画作品。
    《轻音少女》:美丽的邂逅,理想的生活。
    《日常》:真•日常(其实还没看,但早有耳闻)
    《冰菓》: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和事,强者与弱者的警示,天才与庸才的思辨。
    《中二病》:接受那个自己曾想要遗忘的自己。
    《FREE!》:(额,这个也没看)
    《吹响》:普通人的成长物语,京都的自我证明之作。

           京阿尼的动画一直都在进化之中。准确的说是朝多样化发展。
           以《凉宫》→《轻音》→《日常》→《冰菓》→《吹响》看,作品在逐渐剥离浪漫主义色彩,关键词是我们常说的“情怀”“良心”。
           以《凉宫》→《轻音》→《中二病》→《FREE!》看,作品继续商业上的征战,制作水准也在提升。
           此外,还有《境界的彼方》这样的实验性作品,可惜完成度不高。《玉子》《甘诚》则是脱离“校园”这个藩篱的尝试。
           商业驱动?情怀使然?可知的是,京阿尼一直在寻求改变。后轻音时代至今陷入的苦战,承受的批评,也逼迫它作出改变吧。
           但另一方面,京阿尼会继续坚持它所擅长的日常向动画,以石原的老成,武本的沉郁,山田尚子的细腻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京阿尼还会是我们熟悉的京阿尼。如果《吹响》真的处处体现京阿尼的自我证明之志,那么成为动画界特别的存在,在变与不变之间不断取舍,追寻一家动画公司的价值,就是京阿尼的高扬感。

    -------------------------------------------------------------------------------------------------------------------

    2015.7.3. 后记

    1、追番是件痛苦的事,准确来说是追一部喜欢的番的过程无比痛苦。每星期指着周
          二午夜那20几分钟的恩赐,然后经历一星期郁闷的等待。莫非异地恋就是这种感
          觉?

    2、上文《冰菓》部分的论述引发了一些争论,让我对文章做了小幅的修改。感谢评
           论中的几位和贴吧的一位吹友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我没看过《冰菓》的原著,
           只是这部动画对我入宅的影响太大了,而且从《吹响》第2集开始我就隐约感觉它
           有挑战《冰菓》的野心。我很高兴此生遇到《冰菓》,更高兴的是《吹响》没有
           模仿《冰菓》。

            这篇《新时代的招隐之歌》对《冰菓》的人文关怀解读的很棒。感谢作者给予的
            启发: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67207/

            这篇影评本身就很有故事,评论区也有些看点。经历过类似的佳作和渣作之争人
            都懂: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38346/

    3、“吹学”也随着动画的播出悄然兴起了。原著的内容,制作人员的配置,镜头语言的
           运用,层出不穷的彩蛋和伏笔,激发了广大吹响er们的发掘热情,也出现了不少
           有趣的文章和帖子。

           小说1-2卷点评(无剧透):http://tieba.baidu.com/p/3821761245

           小说第3卷疯狂剧透:http://tieba.baidu.com/p/3825168281

            NGA二次元论坛吹响楼96页1910楼,这位层主在未看过剧透的情况下(当时原
            著剧透还没人发表)对双簧管学姐的考据,还原度已超神:
            http://bbs.ngacn.cc/read.php?tid=8021263&page=96#pid156797609Anchor

            吹响!悠风号OP、ED STAFF分析:
            http://tieba.baidu.com/p/3687643497?fr=frs

            名为“兔子山”的豆瓣小站,专注研究山田尚子的导演风格,此次对《吹响》每一
            集的演出做了解析:http://www.douban.com/doulist/39014187/

            知乎-如何评价四月新番、京阿尼新作《吹响吧!上低音号》?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396569

     7 ) 回归初心的上低音号

    京都动画是一家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京称颂它那傲视业界的作画水平与入木三分的青春礼赞,京黑则反感它那一成不变的脸谱风格与单薄随性的故事剧本。但不管是粉还是黑,大概都会不会不承认《吹响吧!上低音号》是京都动画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回归初心、返璞归真中,继《冰菓》问世三年之后的京阿尼试图在观赏性、故事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令人满意的平衡——事实上也确实做到了,使得京吹完全有资格称为京阿尼在延续和挑战自己美术与叙事风格上的集大成者。

    这部作品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如精细的作画、丰富的细节、完美的还原、海量的外景、对光影的运用与镜头的把控,这一切都在精雕细琢都中呈献了一部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但更重要的是,京吹在叙事上一扫不是太单薄就是太文艺的老毛病,成功地讲述了一个合情合理、有血有肉的故事,而这一大半都要归功于找到了一本无比契合自身风格的优秀原作。

    在京吹中,没有《凉宫春日》里的反人类宣言,没有《K-ON》里的喝茶卖萌,没有《日常》里的并不日常校园,没有《冰菓》里的富农千金和推理高手,没有《Free》里的基情四射,也没有《中二病》里的邪王真眼,有的却是随波逐流的黄前久美子,高冷而闷骚的高坂丽奈,活泼热血的加藤叶月,全程助攻担当的川岛绿辉,以及由无数性格各异的配角交织而成的青春物语——这是因为北宇治高校吹奏乐部的故事都是基于作者自己学生时代的亲身经历。作者武田绫乃在受访时表示,写作的过程中会不时地和当年吹奏部的朋友叙旧,以及跑去母校实地取材。正是因为来源于生活经历与真情实感,所以动画中的人物与故事才会格外地真实与亲切,而不会有刻意脸谱化或标签化的弊病。

    这样一部重视“真实”的原作,配上京都动画炉火纯青的画面表现能力,在珠联璧合下达到的完美融合了写实性与艺术性的巅峰,让动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无不使人由衷感叹,这才是青春应有的面貌。

    京吹的两季动画无疑都在讴歌“青春”这首诗篇,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季着重表现了朝着目标奋斗的“高扬感”,第二季则更多地描绘了人与人的友情与羁绊。与我而言,印象深刻的镜头和带来的触动有很多,但久美子的一句“うまくなりたい”(想变得优秀)和丽奈的一句“特別なりたい”(想变得特别)则是我认为的动画所希望传达的核心情感。

    为什么要吹小号?为什么要坚持社团活动?为什么要为全国大赛拼尽全力?也许随着毕业的曲终人散,很多人进入了普通的大学、跨入了社会,再也不会接触乐器和比赛,并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是那份希望变得优秀、变得特别的炽热心情,却是终生难忘的珍贵财富。

    第12集中,被排除在演奏之外的久美子带着眼角的泪花飞奔过宇治桥,当梗咽着向夜空高喊“うまくなりたい”时,她终于理解了当初的丽奈咬着牙说出“悔しくって死にそう”时的那份不甘。回家后,面对姐姐“你又不上音乐大学,一直待在吹奏部又有什么意义”的质问,心绪未平的久美子脱口而出了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答案——因为我喜欢上低音号。

    “我不想勉强自己跟不感兴趣的人交好,只要和别人一样就能安心,这样的想法太蠢了。我不想自己被掩埋在随波逐流的人群中,虽然很难全部做到,不过你能理解的吧,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

    ………………

    “是啊,只要喜欢,就够了吧”。

    带着同样的表情,穿着同样的衣服,做着同样的事情,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要抵抗这种一成不变、“理所应当”的人生,你愿意付出怎样的觉悟与努力?

     短评

    融贯的舒展的,不器用太阳。

    6分钟前
    • ample
    • 力荐

    (8/10)《配角们的故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515529/

    10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一开始我以为要走k-on的日常卖萌路线,看到一半又以为是TARI TARI的励志鸡汤路线,最后才发现全都不对,故事的剧情现实而紧凑,人物的刻画细腻而合理,完全超乎预期!最后我想说,黑长直,我只认京阿尼。

    14分钟前
    • 藏锋飞白
    • 力荐

    “我想那个夏天永远不结束就好了”——>可是细节却告诉我们即便是如此完美的夏天也终究不是完美的。于是努力和回忆到底为了什么呢?因为说出来的事情就即便办不到,离办到终究进了一步。失望永远是追求希望的副产品,有失望的夏天,才是希望的夏天。

    19分钟前
    • Biomass
    • 力荐

    想起来小学的时候,我们那个破小学七拼八凑整出来一个鼓号队,每天都在山坡上制造噪音,可是指挥小姐姐好可爱呀,就像一颗脆生生甜津津的雪梨,笑起来眉眼弯弯,胳膊上三道杠也惹人羡慕。啊,明日香是我童年永恒的理想型!

    22分钟前
    • 力荐

    #8:无人的山上小径。如夜色清丽的长裙。被挎包带勒出的胸部。细带凉鞋。脚的特写。扎马尾的眼神。提箱子的动作。预先下载好的APP。听到并不是在意秀一时的微笑。平静说着因为明天还要上学微微的叹息;颤抖的唇角。地上成双的鞋子。天上成双的星星。脚下的灯火像银河。愛を見つけた場所。——何谓风情

    23分钟前
    • 百城千世子
    • 推荐

    高坂さんの真っ白いワンピースと少しひんやりとした青い空気にみとれて…不安を感じながらもその美しさに惹かれ命を落としてしまう気持ちというのはこういうものなんだろう…

    27分钟前
    • blacktea
    • 力荐

    敲响三角铁 人与人为什么要互相戕害 生命不息 撕逼不止 现实代入感超强 副部长活得像个尼姑 反而比较轻松 作画棒极了 偷偷用了很多3D 配乐真辛苦 还得故意走音 毁掉自己兴趣最简单办法就是把它竞赛化 风水轮流转 你跟他说公平 他跟你说正义 论武功俗世中不知边个高 待我心世間始終你好 还是爱最重要

    32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真心佩服那些吹上低音号,大号,打击乐的人,这些乐器不适合独奏,所以一定要在乐团中生存,选择这些乐器的人,不是为了自我表现而存在,是真正因为喜欢吧!

    33分钟前
    • 保小罗
    • 力荐

    不爱这种类型的请不要评分,同期横向对比给5分,甚至一年内对比也是五分。

    36分钟前
    • LittleScissors
    • 力荐

    1期,通过时间的沉淀,证明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百合故事。

    40分钟前
    • 南條艾草
    • 力荐

    自冰果之后最京阿尼的一部动画了。这回挑战了与以往不同的人物性格,一般像是存在于主角身边的路人角色。以这种性格的女主怎么作为中心推动故事的展开实在有趣。演出气氛可谓冰面下的暖流。严肃之下,以节奏取胜、靠细节爆发!最初喜欢上京阿尼也是因为这些,能够将心理描写刻画至极致。

    43分钟前
    • 樹海Ryuu
    • 力荐

    肉感,动感,性感,距离感。这就是商业番的极限。

    47分钟前
    • Bejdlxl
    • 力荐

    无论是剧情还是节奏,都完爆同期的所谓成本高昂特效良心的FSN—-ubw。画面是不可或缺的决定动画成败的因素,但那只是之一,ubw的空洞无味,导致了这个版本的无比失败,也侧显出了京都的又一次成功。

    52分钟前
    • 本月少女的糕糕
    • 力荐

    一种被切碎的、片段化的情绪,京吹极为精准地捕捉到了数个属于个体之间的「瞬间」,即便它们在整体的发展中显得如此无关紧要,却也正是由于这些「此刻」,我们得以看到属于这些吹奏部女孩们蓬勃的生命力。应当对标的作品不是《轻音少女》(京吹远非怠惰的反义),而是零九版《凉宫春日的忧郁》,后者通过八月篇从反面展示了「瞬间」的可贵:正由于美好时光仅是短短一瞬,烟花、浴衣和夏日祭才得以为我们所纪念,成为共同的珍贵回忆。凉宫之外最爱的京都作品。

    54分钟前
    • OreoOlymLee
    • 力荐

    “这个夏天永远继续下去就好了。”这样孤注一掷的努力,这样温柔包容的友谊,这样欲说还休的情愫,这样闪闪发光的青春,永远继续下去就好了。

    56分钟前
    • PooomBooom
    • 力荐

    如果忽略故意卖百合的不良居心我原先还真是低估它了,最后几话隐隐有冰果的风骨。明明不是百合硬要拍成百合到头来还是不是百合,所以反而百合的部分我不喜欢。讨论天赋和努力,执着心和安逸心的那部分更有味道,主角代表的一年级主线很明媚,学姐们代表的三年级副线很沧桑

    58分钟前
    • 纳斯提
    • 推荐

    京都動畫有自知之明,它們的細膩太適合這樣一份原作,這種改編選擇保守但著實有效。音樂也好競賽也罷,團體生活一有目標就有歧異,在交好交惡,牽制心結,鬥爭與被鬥的二律背反情境之後,不論終點何方都不會盡如人意;夢圓或夢碎,其實在交響競賽前就注定了。另,我他媽才不信女主沒被女二掰彎!

    1小时前
    • 焚紙樓
    • 推荐

    京阿尼一生推

    1小时前
    • LD
    • 力荐

    中二时在管乐队里吹过一点木管乐器,所以片中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就已被勾魂摄魄。当年也算差点就成了艺术生,久美子与丽奈的苦恼与困惑真是再明白不过了。青春、美少女与音乐,在我这个社会人肥宅看来,真是变成了一个伸出手却再也触摸不到的,遥远的梦啊。

    1小时前
    • 淡島百景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