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敢死营

    敢死营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俄罗斯2015

    主演:Lesya Andreeva,玛丽亚·安东诺娃,玛丽亚·阿龙诺娃,Nikolay Auzin,马拉特·巴沙罗夫,Margarita Bychkova,Sergei Byzgu,Valeriy Degtyar,Aleksey Dmitriev 

    导演:德米特里·梅谢耶夫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HD中字

      异教徒2019

    • HD

      罗宾汉:起源

    • HD中字

      后裔2

    • HD中字

      老千3:独眼杰克

    • HD中字

      黑色城市

    • HD

      惊天破

    • HD中字

      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

     剧照

    敢死营 剧照 NO.1敢死营 剧照 NO.2敢死营 剧照 NO.3敢死营 剧照 NO.4敢死营 剧照 NO.5敢死营 剧照 NO.6敢死营 剧照 NO.16敢死营 剧照 NO.17敢死营 剧照 NO.18敢死营 剧照 NO.19敢死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17年春。二月革命改变了俄国的生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俄国皇帝退位。与德国的战争持续了不止一年。布尔什维克在战壕中进行宣传,并呼吁与敌军讲和。没有“士兵委员会”的批准,俄国军官们无权作出任何决定。军队处在最终解散的边缘。   为了提高士气,按临时政府的命令,组建了玛丽娅?博奇卡廖娃指挥下的女子“敢死营”。“敢死营”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勇敢和和谐的榜样,提升了士气,并证明,这些女英雄配得上“俄国英雄”称号.......

     长篇影评

     1 ) 总有一段特殊的历史让人总想遗忘

    俄罗斯的这段历史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当女人走上战场而男人却躲在背后的时候,这段耻辱就是洗刷不去,并令人总想遗忘的。

    一方面这做法这场景和德国二战电影《帝国的毁灭》《桥》中少男少女拼命抵抗,老兵却纷纷离开是何其相似,在大趋势下本来合理的事情也变得荒谬了,局中人并不知道,继续努力着,让荒谬更添一份悲凉。

    一方面根据已经揭露的历史,列宁是拿了德国全力资助才能推翻俄国沙皇的政权,然后马上宣布退出一战,保障了德国一战的侧翼。是不是感觉到岳飞报效国家时的心境,同样的悲剧也早已注定。

    从影片来说,没有神话女兵,很多时候你能看到他们很多弱点,不足,也因如此才使得他们更有辨识度,更有人性的光辉。尤其那场女兵请愿到劝退副手的那场戏,令人动容,能让人感受到《亮剑》里面所展示的那种军魂。

    这部影片对于女兵的死都处理的很干净,没有像之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的美感,一击致命,毫不留情,很多时候是因为一点点自己的疏忽,眼睛一眨自己已经死了,无论你美或者丑。

    女营长的塑造很成功,气场满满,撑住了整部电影,尤其是她处理训练营的士兵间纠纷的那种果敢,请联系当时的环境来理解,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2 ) 戰爭的反省是什麽

    挖掘那段歷史是考古學家的任務。

    其實本片與前不久的《這裏的黎明静悄悄》很相似,只是沒有那麽強的紅色背景。導演在片中時不時地用不抵抗者胸前的紅色黑一下布爾什維克,以至於我們中的另一些人又眼前放光了。
    拋開這部影片的政治取向不說(無論開場和結尾都有很強的暗示),影片到底對我們今天的幫助是什麽纔是最重要的。

    在昏暗不明的政治下,每一位國民到底該怎麼做?
    我想面對這樣貌似無解的問題,行動永遠比抽象的思考更重要。人生在世,沒有什麽事是讓人完全想好了準備足了纔去做的,很多事當下就得決定。

    那麽,看上去只有兩種選擇:
    要麽如那些男子般,毫不抵抗,等待敵人站在我們的土地上,天天享受著德國人的美酒和香腸;要麽如這些巾幗一樣,即便知道政治的骯髒,無人有心抵抗,卻仍要為了祖國,在《斯拉夫婦女送行曲》中奔赴沙場。

    如果看完了這樣的電影還在糾結,两场内战的“客觀”真假,卻絲毫不把自己放在那個時代去“主觀”行動,那麽我們就還是沒有從戰爭中學到真正的東西。

     3 ) 打鸡血

    不得不承认,老毛子拍这种给本国人民,打鸡血的电影还是拍的不错,电影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铺垫,那些妇女们不管是贵夫人还是农家子弟不管是千心小姐还是仆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够放下自己平静的生活,进行艰苦的训练,去上血与火的战场,最后流血牺牲,拍摄这个电影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赞美这些妇女,不如说是为了给俄罗斯民众打鸡血。

     4 ) 战斗民族的女团——战场上的SNH4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切瓜的猫格瓦拉,微信号:ilovechairmanMao


    影片名称:敢死营\ 原名:Batalion \ 片长:120分钟 上映日期:2015.2.20(俄罗斯) 产地:俄罗斯 \ 类型:战争片 \ 猫分(百分制):70分\推荐指数(五星制):★★★★(3又1/2颗,本主席真严谨)

    时值1917年春,二月革命改变了俄国的生活和一战的进程。俄国皇帝退位、与德国的战争已经僵持了一年以上。甚至到了布尔什维克在战壕中进行宣传,并呼吁与敌军讲和的尴尬地步。

    没有“士兵委员会”的批准,俄国军官们是无权作出任何决定的。军队处在岌岌可危的解散边缘。 为提高士气,依临时政府命令,组建了玛丽娅•博奇卡廖娃指挥下的女子“敢死营”。

    “敢死营”从最初的一群或柔弱或笨拙的女人逐渐进化成战场上的女武神,用自己的行动和一具具血肉之躯迎击着洗礼和牺牲,给全军做出了楷模,大大提升了士气,并证明“战斗英雄”称号是属于她们每个人的.......

    尽管不熟悉片中那段历史(下方会有转载的一部相关当时的历史,感兴趣的瓜友们可以瞟几眼),但看过后片中始终贯穿的战斗民族的昂然血性在浓浓的发酵着。

    影片给的分数不高,但为何还要切瓜呢?也许是那股力量、那种女团英气的感召,那种了解历史的好奇心(猫的好奇心?)。

    节奏略显凌乱和跳脱,只是那种骨子里散发出的英气是在是帅到爆,那股霸气侧漏是天生俱来的!但也就止于此,并没有过分的神话这群来自民间的女人们,即使在气场超绝的女营长的带领下也没法达到战神的程度,靠的也许仅仅是爱国。

    而撩起那群男人奋起的不再是荷尔蒙,而又是一种不再躲避于女人后面的男人自尊心的发现和作祟,面对战争,老爷们还是应该站在前面,毕竟杨门女将只是历史的传奇故事和戏剧的演绎升华吧!

    硝烟散尽,留在你心中的是什么呢?战争,还是不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即使出现了,能不能让女人远离呢?珍惜和平年代吧!

    俄罗斯,一个彪悍的战斗民族,也许血脉中流的就是那样的血,但那不是敢死的理由!只因为战争!

    再来几句题外话。

    现今活跃的女团,不管是日本的AKB48还是大陆的SNH48抑或其他各种48和样式繁多的女子偶像团体们都是和平年代人们的谈资和心灵寄托(小鲜肉和男团暂不提哦,因为今日瓜是:女团)。


    不仅仅是宅男喜欢,压力繁杂之后看看这些赏心悦目的青春小妹妹们的跳啊、唱啊,不失为一种放松和解脱,新时代的女团不是活跃于战场,而是让你的生活更多姿多彩,让你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美好(看来猫主席也是有颗宅男的心啊~)!

    又来几句题外话。

    揭秘俄罗斯一战“妇女敢死营”的悲惨结局(转载)

    1917年初,被一战拖累至崩溃边缘的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反战的情绪也在迅速蔓延。终于,在这一年的3月8日(俄历2月23日)爆发了“二月革命”,俄国人民推翻了帝制,之后诞生了一支“妇女敢死营”。

    头领是个“女张飞”

    建“妇女敢死营”的构想始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一名普通村妇雅什卡。因生活所迫,从5岁起,雅什卡就为地主家做活,因此生得肩膀宽大有力,据说能轻易举起90公斤的重物。

    16岁时,雅什卡嫁给了当地一名男子,开了一家小店,过着平淡的生活。

    正当雅什卡的生活开始好转时,一战爆发了,她的丈夫应征参军。不出一年,1915年6月,雅什卡接到消息,丈夫在战斗中死了。雅什卡决定赴前线为丈夫报仇。为此,她直接给沙皇发电报,请求参军,后得到了沙皇的批准。

    雅什卡在前线的两年里,将生死置之度外,像男人一样冲锋陷阵。在白俄罗斯境内的那拉奇湖战斗中,所有的军官都阵亡了,剩下的士兵畏缩不前。这时,雅什卡站了出来,端起枪向前猛冲。在她的号召下,男兵们开始发起冲锋,最后俄军取得了胜利。雅什卡也因此获得了沙皇颁发的圣乔治十字勋章。

    1917年,一战进入第三个年头,俄军中的反战情绪愈来愈强烈。雅什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认为只有勇敢作战,才能拯救祖国。5月中旬,雅什卡向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写信,请求建立一支“妇女敢死营”,到前线参战,以便“为全俄罗斯人树立榜样”。

    克氏需要树立这样的榜样,以消除人民心中的反战情绪。于是,1917年5月21日傍晚,雅什卡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征兵工作。在首都圣彼得堡的马里恩斯基剧场里,雅什卡涨红着脸号召妇女加入敢死营。雅什卡说:“重要的是要让男人们感到羞愧……一两个女兵足以为整个前线树立榜样。”

    在雅什卡的号召下,当天就有1500名妇女报名参军,后来又有500人报名。大多数人的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有女大学生、贵族女性、职业妇女和农民。她们参军的理由多种多样,根据当时的报道,有的人是因为“爱国”,有的人为了荣耀,有的人则为了摆脱家庭对自己的束缚……其中,更多的人像雅什卡一样,是为了给在战场上死去的亲人报仇。

    每天训练13小时

    人员确定下来后,雅什卡带领女兵投入了训练,来自临时政府警卫团的19名男兵担任了妇女营的教官。训练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些队列行进、打靶及夜间行动之类。针对女兵们力气小的特点,临时政府给她们配备了骑兵用的卡宾枪,这种枪比普通的卡宾枪轻5磅左右。于是,在此后的4个星期里,不管刮风下雨,这些剃成光头、穿着男军装的女兵从每天凌晨5点到下午6点都会出现在训练场上。

    为了让女兵尽快从柔弱的女性成为坚强的战士,雅什卡还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她鼓励大家抽烟、喝酒,甚至连笑也只能咧开嘴大笑,因为这样“看上去更豪迈一些”。

    6月21日,在圣彼得堡的圣艾萨克大教堂做过祈祷之后,“妇女敢死营”的300名女兵拔营起寨,赶赴前线支援西北战线的第10军525团。行前,每个女兵都宣誓“决不投降”,并领取了一颗氰化钾剧毒药丸,以备在被包围时服药自杀。

    女兵们在前线安营扎寨后,一群嬉皮笑脸的男兵就跑了过来,嚷着要“见见姑娘们”。哨兵一脸严肃地告诉他们,这里没有姑娘,只有战士。男兵撇撇嘴,说着不干不净的话离开了。从那以后,“妇女敢死营”的女兵们一直处在周围男兵的“关注”之下。

    虽有战绩也只是工具

    有一次“妇女敢死营”和德军遭遇,打光子弹后,雅什卡大吼一声,端起枪冲出战壕。在她身后,是一群嗷嗷叫的女兵。这种气势让对面的德军目瞪口呆,顿时乱作一团。“妇女敢死营”大获全胜,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也堵上了那些总是嘲笑她们的男兵的嘴。

    然而一时之勇并不能使她们在战场上屹立不败。1917年7月25日,“妇女敢死营”在白俄罗斯的斯莫尔贡遭遇德军,虽然最后在兄弟部队的帮助下打退了德军的进攻,并俘虏了200人,但她们自身也付出了伤亡50多人的代价。此后又经历了几次战斗,“妇女敢死营”减员达200多人,不得不撤回到俄罗斯境内休整。

    单纯的女兵们并不清楚,她们只是政客们继续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一部分燃料而已。临时政府为“妇女敢死营”涂脂抹粉,在报纸上吹嘘她们的“战绩”,并于当年8月开始组建第二支“妇女敢死营”,共有1200人报名,营长依然是雅什卡。

    女头领被苏维埃枪决

    9月底,约有400名第二“妇女敢死营”的女兵被送上前线,然而她们还没放一枪,“十月革命”的消息就传来了。“十月革命”时,雅什卡带领第二“妇女敢死营”的3个排女兵,作为卫戍部队,和哥萨克兵以及士官生一起驻扎在圣彼得堡的冬宫。

    11月21日,由于女兵们自己的请求,布尔什维克军事革命委员会下令正式解散“妇女敢死营”,于是女兵们又重新穿上平常的服装。“妇女敢死营”从开始组建到被正式解散,整整存在了半年时间。

    “十月革命”后,被捕的雅什卡拒绝与新政权合作,她逃到了美国,在那里寻求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的支持,甚至还拜会了当时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1919年,俄国爆发内战,雅什卡返回俄国,并组织了一支妇女医疗队,为白军将领高尔察克效力。高尔察克垮台后,她回到家乡托姆斯克,侍奉父母。

    1919年12月25日,雅什卡被契卡(即肃反委员会,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间谍组织克格勃)关押。1920年5月16日,根据契卡的指令,雅什卡在鄂木斯克被枪决。

    (转自铁血)



    走,一起组个女团去!


    切瓜的猫格瓦拉 ∣一个思索着的公众号

     5 ) 战争何尝让女人走开过

    战争何尝让女人走开过,中国古有花木兰、穆桂英、杨门女将,还有樊梨花......二战中更有一群战斗的女兵,至于战斗的民族的女人那不是用普通雌性可以形容的。
    近来,俄罗斯媒体又披露了一例这类爱情悲剧,悲剧的男主人公叫做蜂谷弥三郎,当年被关押在西伯利亚战俘劳改营,女主人公克拉夫季娅·诺维科娃是一名苏联妇女。尽管存在着民族差异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但他们始终彼此心怀真切的情感。后来,蜂谷弥三郎回到了日本自己第一位妻子蜂谷久子身边,蜂谷久子一直在苦等丈夫归来,因而始终没有改嫁。蜂谷弥三郎为此写了一本书---《为战争而哭泣的两个老婆》,来纪念他一生中两个最亲密的女人。

     6 ) 战争、女性与血性

    一战因为军事变革而异常血腥,新型武器投入使用,包括机枪、坦克、飞机,芥子毒气这样足以灼伤受害者的五脏六腑的生化武器。

    女性在战争大后方替代男性在农场、兵工厂或铁路上劳作,对胜利的贡献不亚于男性。不仅如此,女性还走上战场,她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有目共睹。

    一战期间,在抵御德国军队的入侵时,反战的情绪也在迅速蔓延。布尔什维克在战壕里发动宣传,没有士兵委员会的决定,军官的命令无法发挥作用。前线的团长近乎一枚光杆司令。俄国军人享受着德国人送来的美酒、香肠,却不知对方是糖衣炮弹的侦察军情的间谍。可恨呀。

    面对国破家亡的惨景,女兵营直奔前线,面对的却是饥渴得见了女人如狼似虎的俄罗斯士兵,面对的是流氓、败兵、土匪集于一体的抵抗军令的乌合军队,面对的是拒绝支援她们的军队,女兵营长玛利亚面对的是丈夫的毒打。她们,却仍然打了胜仗,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抵抗军令的这些乌合士兵却允许不是军官的军人通过他们的驻地奔赴前线阵地。于是,在彼佳等人的感召下男儿血性战胜了阵地宣传,乌合的士兵重新拿起手中枪,杀向敌阵,救出腹背受敌的女兵营。

    确切地说,是女兵营拯救了这些俄罗斯男人,使得他们血性焕发,御敌于前。残酷的战争,从没有让女人走开。

    影片拍得荡气回肠,促人思考,留下一段俄罗斯民族的集体记忆。从社会整体命运来看,女兵营的英勇作战是合理的、必然的,甚至是观众期盼的;但是从个体命运来看,她们又有一种悲剧和反抗秩序的正义。观看前了解一点俄罗斯的历史,对女兵营的坎坷命运有所认识的话,看起电影会更有代入感。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倒在国人的枪口下,出师虽捷又遭死,常使英雄泪满巾。

     7 ) 对抗布尔什维克的电影实在太少

    看到豆瓣很多人又抱着思考战争的深沉论调我真是蛋疼。

    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有字,freedom is not free。如果战争真的像这些人口中说的那样没有意义,那些为自由战死的人真是白瞎了。通过这个电影以及五位上将高尔察克,我要缅怀俄国历史上最先阻击布尔什维克崛起的沙俄贵族,他们虽败犹荣,今天他们的事迹已经得到俄罗斯人民的认可。他们的事迹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华沙之战1920最后波兰士兵面临红军机枪压制,神父无畏地举起十字架从地上爬起,顶着枪林弹雨踉跄前进,被感染的士兵纷纷爬起不要命的冲向红军阵地。高尔察克在面临布尔什维克鼓动的水兵哗变,要求交出自己的武器时,把佩剑扔在海里。这是遏制布尔什维克的绝响。

    没有荣誉,没有正义,只听到什么战争非正义。没有人希望战争,但是自由被剥夺的时候,你不站起以后只有当奴隶。巴顿将军二战结束前说应该直捣莫斯科,丘吉尔也说过同样的话。苏联的强大是因为自由世界的懦弱无能造成的。美国两个总统,威尔逊和罗斯福,在苏联诞生和崛起的关键点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想真正了解历史的人应该看看背景资料,比如当时的俄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的访谈录。

     短评

    说明看清局势有前瞻视觉的重要性,伺候一个没落的主子不值得,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好下场,而片中的男性们,虽然贪生怕死、懒惰懦弱、却较为聪明。

    10分钟前
    • 梦游者
    • 还行

    拍的一般,各种桥段都挺老套。想想以前的南斯拉夫电影,用得好得多。胜在是真实的事件,多少有些历史再现的感觉。而且,比国内拍得好太多了... ...适当加星

    13分钟前
    • 152****5540
    • 推荐

    这段历史还真是奇葩

    1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克伦斯基时代的那些事! 抛开那些男男女女,一群人民而言!克伦斯基,和列宁为同乡同校,一个最终成为伟大革命第一导师,一个,成为俄国十月革命,那个倒霉的临时政府主席! 时事造人,人造世事!

    20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斯拉夫女人送行曲

    22分钟前
    • 还行

    影2071:男人懒战。打起女人来毫不含糊。

    26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胖连长演员选得好,演得也不错。对布尔什维克的讽刺和对贵族式气质的宣扬都是对影片本身损害的地方。

    29分钟前
    • 李卜克内西
    • 还行

    2016.11.15.中国电影资料馆。这是一站时期吧!本想拽猴子去的,她因为17号的清唱会忙得要打人!后来小付子要去。这个片子吧……其实拍的让人感觉就是女性一直受欺侮,而且是受自己人的,然后被搁战场上完全没必要嘛就是送死!但电影就是一个窗口,让你了解更多历史。现实中的人与事,却往往更戏剧性

    31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战场临行母女离别很感人

    36分钟前
    • 夜带猫
    • 力荐

    挺不错。。。俄罗斯总算可以正面揭开某些德国间谍煽动十月革命的那点老底了。。。北伐也就是有样学样,好歹常凯申不是克伦斯基

    38分钟前
    • 逍遥容与
    • 还行

    杯具啊,毛子男人靠不住

    42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女兵营上战场,俄罗斯逃兵、士兵委员会阻拦作战是历史背景。值得一看。

    47分钟前
    • 歪C歪
    • 力荐

    其他都好,唯有意识形态有问题。

    49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给一星,俄罗斯版的抗战片,就差手撕鬼子了。

    54分钟前
    • 钅钅刂刂
    • 很差

    就女性和战争题材而言,此片非但涵盖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探索过的主题,在深度广度上更是远远超出。女营产生于历史转折口的吊诡、其中加入了士兵之间、士官之间的阶级冲突、反战和士兵苏维埃、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当然还有女性主义的油彩(博奇卡廖娃遭到丈夫毒打一场为高潮),编剧和导演的野心足够大,两个多小时也都比较从容地点到,结尾男兵大冲锋太弱,既然是双重历史悲剧,编剧可以更狠心点。

    58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历史从来都比电影更像电影

    1小时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推荐

    气势强过剧情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

    本是一段真实历史,如果拍得平实一些,还是颇有看点的。可惜,此片又是属于苏俄浪漫主义诗意电影那一路,太过于渲染了,太过于突出主题了,很多的细节也欠推敲,让人觉得不可信。看了一多半,实在无法容忍弃看了。

    1小时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一切因红毛起……

    1小时前
    • Attila
    • 推荐

    如果了解背景,再观注一些细节,这影片就很感人了。

    1小时前
    • 哗啦啦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