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8

    主演:伊丽莎白·莫斯,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麦克思·明格拉,安·唐德,玛德琳·布鲁尔,约瑟夫·费因斯,乔丹娜·布莱克,阿曼达·布鲁盖尔,克里·杜瓦尔,O·T·法格本,切莉·琼斯,西德妮·斯威尼,萨米拉·威利 

    导演:麦克·巴克,卡莉·斯考格兰德,杰雷米·波德斯瓦,戴纳·里德 

    猜你喜欢

    • 第8集完结

      尝试 第二季

    • 第2集

      惊声尖叫 第一季

    • 第1集

      金斯敦市长 第三季

    • 第5集

      比利小子 第二季

    • 更新第01集

      金斯敦市长第三季

    • 更新至05集

      比利小子第二季

    • 已完结

      无声的证言第二十七季

    • 完结

      康斯坦丁2014

     剧照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4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5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6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6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7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8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9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确定2018年4月回归,总共会有13集。   这部剧凭借出色的第一季在今年的艾美奖上斩获数尊重量级奖项,第二季将聚焦奥芙丽德的怀孕,以及她为让即将出生的孩子脱离这恐怖的统治而做出的努力。

     长篇影评

     1 ) 让底层的《使女的故事》来打脸嫁给王子的人生赢家?

    最近,娱乐圈的热点新闻之一是,腐国王子娶了二婚灰姑娘,果不其然,各种巴拉新王妃逆袭王子人生赢家的鸡汤文再次攻陷朋友圈。作为一名坚持男女平权的猛女教人士,我是吃一盒德芙,也无法做到佛性观众的, 必须实实在在怼一下。

    我并不想各种巴拉王室新婚的两个人的前任现下,这方面的八卦小道消息相信已经够多了,只拿最近在撸的美剧《使女的故事》来聊聊吧,相信你看过这么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小使女的故事,会更深入了解上流社会的王妃的人生。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众人艳羡的成功女性的必备优点?

    很多人是说,是聪明,是气质,是真善美的心灵美。对此,我用脚投票给这几年很火的,颜即正义。

    不要着急骂我,优秀的姑娘各有各的好,那么只能从反方向来聊聊这些优秀姑娘,都无法回避的短板吧。

    先说,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界,屠呦呦大神厉害吧?为何不够火,因为就是正常的女学霸老了以后的一种人生,事业成功,长相普通的老太太。

    再说,权力顶端的女人们,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跟依靠貌美人设为父亲站队的年轻漂亮版伊万卡,谁的鸡汤文更多?

    第三聊聊,大家最爱的领域,钱界大神。我的偶像老干妈陶华碧,格力董小姐,试问,有多少姑娘宁肯活成老男人身边的饮料妹子,也不想做颜值不够金钱来凑的商界女王?

    所以,我太爱《使女的故事》了。因为现实世界里,王妃嫁给王子的故事,可能代表着女性可以依靠美貌好身材绝对的性吸引力在男权社会里,所能获得现实好处。但是,使女的姑娘,则展现了这件巧宗的阴暗B面,如果,一个女人的美貌和身材等绝对的性吸引力被抛开爱情的粉饰,婚姻制度的制约以后,所可能遭受的不公和厄运。

    你觉得你天使面孔魔鬼身材是吧?如果生活在绝对的男权社会了,女人没有正常的gongmin权利,工作机会,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出现。那么不管你是气质高贵的贤惠妻子,还是幻想爱情的纯情使女,跟荡妇俱乐部里赤裸裸出卖肉体的姑娘都是没差的,都无非是满足男人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玩物而已。

    为了配合理解,再举个例子。

    如果问一个男人和女人,有什么优点可以更好地活下去?

    作为姑娘可以非常坦然地说,我长得美啊。潜台词就是我谋生能力再差,也可以通过嫁得好生存下去,甚至秒杀那些纯靠自己双手打拼的“傻叉同类”。姑娘这样的回答不但自己觉得理直气壮,吃瓜群众也大约点头如捣蒜了,所以长得丑就成为所有阶层,所有身份姑娘都没法突破的魔咒。

    不管你是有贡献,有权力,有金钱,一句“可惜长得太丑”绝对可以作为人生憾事的重要依据。因为这意味着婚恋市场的不讨巧,而男权世界里,这比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拯救一个guo家,创作一个商业帝国,养活成千上万的家庭重要多了。

    而同样的问题,如果是个男人呢?试问,多么厚脸皮的男人会脸不红心不跳讲自己谋生的终极杀器是,器大活好腿长2米八块腹肌貌比白古?

    所以,如果一个女人不以美貌为荣,不觉得结婚是人生必选项,纯动物本能或者爱情角度去选择一个终身伴侣,那么,王妃并不值得艳羡,勇敢反抗的使女也会更值得不管男人、女人或者第三性的掌声。

    在人类文明都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方向的现在,我们的女性思潮还停留在嫁给王子、嫁给富豪、或者年轻时候拿身体换金钱年老色衰再去用老色鬼的钱包养小奶狗的阶段,实在是对不起无数为男女平权牺牲安稳人生甚至宝贵生命的无数女权前辈们。

    如同现在热播美剧里所演绎的那样,拯救人类文明,带领人类社会走向更美好未来的从来不只有Superman,也会有《权力的游戏》里所谓“预言之子”赢面最大的龙母,也会有《西部世界》里穿着白背心奋起反抗的德妹,也会有《使女的故事》里被QJ被夺走孩子万般摧残之下永不忘初心的June,而我们的影视剧里,所谓的改写命运,不过是从《我的前半生》终于被渣男前夫抛弃之后又遇见更高更帅更有钱的闺蜜男友来接盘后半生的饭票,要么就是东施效颦的《北京女子图鉴》生生忽略掉现代职场女性在男权丛林里苦苦挣扎的迷茫和不甘,拍成了一个北漂女人与11个男人的爱情小电影。

    不要怪我刻薄,

    因为面对据说女人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爱情和孩子,在经历丈夫胎儿双双横死和再无生育能力的龙母,选择成为众生的母亲,告诉我们一个女人的生活意义,不只有母亲和爱情两件事,我们或许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因为面对男人强于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永不可撼动的唯一主角,活在最黑暗、最残酷《西部世界》里的弱女子德妹,告诉我们,或许英雄的性别从来都是被忽略,甚至是被误解的,或许早就该出现一个词,叫英雌,或者superwoman。

    而关于女性=受害者的几千年的思想圈禁,不管是几年之前的《龙纹身的女孩》,还是《使女的故事》里的june,也许生理上,大部分女性无法反抗来自于男人的侵害。但是,如果跳脱了男权社会的贞洁观,强迫性的活塞运动又怎样?它也许是丑陋的,是罪恶的,是残酷的,但是,即使这具肉身被摧残到千疮百孔,你永远无法碾碎我们自由的灵魂。而女性绝地反击的力量和勇气,或许从来不逊于只能依靠贞洁洗脑、爱情圈禁女性的,所谓大男人。

    所以,让王妃滚蛋吧,如果二选一的话,我们宁愿做一个永不自废武功的可怜使女,正如june所言,我知道这条路很难,或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2 ) 看完13集之后的一些个人想法

    看完最后一集,觉得剧情很完美。

    最后为什么把小婴儿的名字从霍莉改为妮可,有很多种解释首先应该是琼和主教夫人在当时情景下同样作为母亲同样作为女性而产生的一种感同身受,其次女主被最后主教夫人的行为打动,最后可能是妮可和尼克的名字有些许联系,还有可能是觉得离开基列国之后,小婴儿和塞丽娜就再也没有关系了,以此作为一个纪念吧。

    至于主教夫人塞丽娜的转变并不唐突,可以说是层层推进的,去加拿大访问的经历,和琼一起起草法案结果被大主教惩罚,11集寻找琼时和大主教的争吵,伊登的死亡,包括最后大主教剁了她一根手指头,都在使她的心境发生转变。

    最后女主没有走是意料之中,整部剧的格局就非常大,聚焦反乌托邦和女权主义,而且要拍第三部,如果女主逃出去了第三部拍什么?拍女主和她丈夫的家长里短?女主丈夫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之前对他前妻的指责还历历在目,女主回去之后各种道德问题以及怎么接纳小婴儿的问题都一股脑涌上来是无法避而不谈的。但是女主留在基列就不一样了,她要拯救的可能不只她女儿一个人,还有无数被强迫的自由女性,以及已经有些许觉醒意识的那些主教夫人,她可能不仅仅只是为自己而战了,拍这些内容才能让整部剧的格局一下大起来。

    最后,感觉好像大家都不喜欢主教夫人塞丽娜,但是有些剧情我竟然在她和女主之间看出来cp感是怎么回事?希望B站多出一点cut。

    主教夫人也是个又可恨有可怜的角色,她一开始帮助起草那些反人性的法案,帮助自己的丈夫强奸女性可恨至极,但我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因为人要推翻自己曾经坚信不疑的认知是很困难的。之后无法成为母亲而极度想要一个孩子以及在照顾孩子时候那种有满腔的爱但是又不知道怎么给出的那种无力感又让我觉得可怜,剧中很多时候她也有很柔软的一面,最后一集含着眼泪说的"i tried"也是让人心碎,和女主琼的那些互动也很带感。

    最后,尼克好帅啊啊啊啊,又帅又温柔又深情希望不要领便当。

     3 ) 关灯拆电影 第二季今天回归,女人给了特朗普一记耳光

    一冰

    去年三部大女主剧刷爆北美。

    一部是美轮美奂的《麦瑟尔夫人》,点我复习

    一部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的《大小谎言》。

    还有一部就是今天要拆的《使女的故事》

    前两部的女主们基本上占尽了当代女性崇尚的一切优点——

    巧舌如簧,高贵典雅,育儿有方。

    方方面面皆玲珑,看得白领女士们高潮迭起,心说:啊,我要成为她!

    唯有最后这部《使女的故事》和这些优点全扯不上边,甚至背道而驰。

    每日口诵经文,穿着一样的制服,职责是为特权阶级生孩子,甚至连自己专属的名字都没有。

    作为人的权益全部丧失,一定没有人憧憬这样的女性角色……

    《使女》是三部大女主剧中最黑暗,也是颜值最不在线的一部,却于2017年狂砍5座包括最佳剧集,最佳编剧,最佳女主的艾美奖杯;以及最佳剧集和最佳女主2座金球奖杯。

    为什么使女能够战胜其他披着华丽外衣的大女主们,成为最大赢家?

    为什么向来崇尚娱乐至死,不爱费脑子看严肃题材的美国人,却对这部网剧情有独钟?

    只因它真,实

    纽约街头《使女的故事》公共艺术作品

    《使女》拍摄期间正值美国大选,川普被爆出污蔑女性丑闻,称自己是名人,可以肆无忌惮对女人上下其手。

    剧集播出后不就,川普上任便接连任命反对堕胎和支持削减反家暴项目经费的高官进入内阁。

    副总统彭斯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拟取消女性生产保险福利的会议照片,图中完全没有女性参与讨论。

    这一幕幕像极了剧中呈现的基列国政治体系。

    虽然《使女》原著小说作于上世纪80年代,里面的许多故事放在今天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据原著作者阿特伍德回忆,有一天摄制组看着新闻,忽然意识到自己拍的其实是一部纪录片

    也许是国人和政治的关系向来比较暧昧,《使女》在内地市场并没有大火。

    今天第二季开播,这一次请你一定不要错过。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一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女人们

    不远的未来,人类因为受到辐射生育率直线下降,走在灭绝的边缘。

    基列国将国家内尚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们圈养起来,成为使女。

    使女是一种身份,成为使女你将失去原有的一切,包括姓名。

    女主角因为被分配到了Fred大主教家当使女,因此获得了Offred的称号。

    Offred就是Of-Fred,Fred的从属

    换言之,如果她被派到别人家,或者有新的使女来到Fred家,这个名字都会被取代。

    在各种文化中,名字都一定程度代表了一个人的独立和灵性。

    如《千与千寻》里千寻被汤婆婆夺走名字,《西游记》里叫你一声敢不敢应……

    没有名字的使女当然也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主教们的附属品。

    使女不必承担家务,使命只有传宗接代一个。

    每个月排卵的几天Offred会和大主教在家里进行“仪式”,在妻子的见证下完成男女之事。

    如上图所示,除了特定部位外没有任何肢体接触。

    Offred将头枕在主教妻子的腹部,下身与主教连接,仿佛一条通道般勾连夫妻二人的肉体。

    镜头用上帝视角来呈现这个仪式,更突显宗教的意味。

    仪式完成后连接被切断

    每次仪式之前,主教和妻子都要进行一次诵经来肯定仪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他们吟诵的是《圣经》中雅各和拉结的一段,拉结因无法生育而要求使女辟拉为自己诞下子嗣,并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

    “仪式”中包含了许多为女权主义极力反对的元素,

    譬如物化女性——使女俨然就是长着腿的子宫,生育机器。

    改变自己,以取悦男性——每次仪式之前使女必须沐浴更衣。

    丧失性主导权——传教士体位,女士处于被动状态,承受男性的冲击。

    性别失衡已经成为创造使女制度的基列国的常态,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this is a man's world.

    忍受不了无趣性爱的主教Fred私下里和Offred玩些小暧昧当前戏。

    这里用了仰拍镜头,展现的是Fred心理那种自以为是的阶级优越感

    但也不是所有男性都在基列国里拥有如此权势,一些甚至会遭到处决。

    受处决的要么是帮人堕胎的医生,要么是同性恋者,尸首会被悬挂于高墙之上示众。

    这堵高墙在小说里曾是哈佛大学的围墙,作为美国最高学府之一,哈佛在建立之初曾是清教徒的神学院,也是宗教的象征。

    代表民主科学的学校回归宗教的支配,意味着历史的回溯、倒退

    许多人把《使女》看作是反乌托邦文学,而阿特伍德却定义为“悬测小说”,意思是未来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并且它们曾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

    基列国的概念同样来自于17世纪第一批从英国逃亡美洲大陆的清教徒,当时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摒除宗教异端的神权政体,在其他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呈现。

    《越狱三王》剧照

    阿特伍德将这个神权政体和中东某些地区对女性极端保守态度杂糅在一起,创造出这个使女的世界。

    正因如此,看《使女》时既觉得这些情节荒诞,又隐隐感到熟悉,是它最恐怖的地方。

    剧中男女性爱的体位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表现意识形态的手段。

    回忆中,Offred和曾经的男友采取女上男下意味着她过去有着激进的女权思想;

    男友表示自己一般都在上面,但是这次愿意试试躺着不动,象征着当时社会一种男强女弱的基本状况;

    进入仪式后被迫采用传教士体位,说明Offred处于被支配状态,是完全的被统治阶级;

    而和主教家司机偷欢的时候Offred尝试回归女上位,意味着她体内的反抗精神再次觉醒,也代表着她做好了抗争的准备;

    司机Nick默许Offred女上更是暗示他对基列国定下的男女关系另有看法。

    剧中已知的Nick,既是Fred家的司机,也是政府眼目的一员,类似于特务一样的存在。

    而书中对Nick的解释则是隐藏在Fred家的反叛组织五月天的成员。

    第一季最后政府眼目将怀上Nick孩子的Offred从Fred家中接走,Nick告诉Offred“听他们的话,跟他们走”,预示Nick五月天的真实身份将在第二季中揭示。

    至此小说的内容已经在第一季中基本交代完毕,第二季的故事线将是全新的创作。

    从已经发出的预告片来看,应该是Offred回归June(她的本名)的身份后开展营救其他使女,保护未出世的孩子的故事。

    预告片里出现了榔头的符号,以及Offred点火的画面,预示着革命即将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女主角本名June也有讲头,是中文六月的意思。

    前面讲到反叛组织名为五月天,这里的五月天既不是乐队,也不是某种网站(你懂的),而是法语“救救我”的意思,在英文里写作Mayday。

    六月之于五月代表着未来,代表希望。

    对比小说,电视剧中女主的形象更为激进,这和两部作品创作的时间脱不了关系。

    80年代阿特伍德在创作小说时正经历第二次女权浪潮,也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极端严峻的时刻,她对政权一夜瓦解,女性权益受压迫深有感触。

    书中Offred的母亲一角被设定为一位激进的女权领袖,而作为下一代的Offred则认为母亲过于激进了,没有继承前辈的反抗精神,甚至在和Nick擦出火花后愿意依附Nick,全无改变现状的斗志。

    母亲的角色在电视剧中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Offred被赋予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这和当下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女性浪潮是分不开的。

    川普上台第二天,白宫门口被参加粉色抗议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这场史无前例的女权游行吸引了全球680个地区的声援,其中一些标语招牌在第二季预告中也能找到一模一样的翻版。

    但是阿特伍德作为电视剧的创作顾问,也提醒观众警惕同胞,内部的敌人最可怕。

    在第一季的闪回中,导演告诉观众原来基列国以生育作为资源的国策是由Fred的妻子第一次提出的。

    为解决生育率直线下降的矛盾,原本作为女性研究者的主教妻子提出了这个假设。

    曾经她在自己的著作中还说出过:“不要把女性的温顺认为是软弱”这样的金句,而一转眼为了人类延续的“福祉”她成为了压迫女性的始作俑者。

    借着这样的逻辑,大主教对Offred解释道:“我们所做的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肯定无法让所有人过得更好,总有些人过得会更糟。”

    如此搬弄是非的逻辑自然有人买账,譬如Ofglen,在嗅到Offred的反叛意识后直接提出反对。

    集中管理使女的嬷嬷也把使女制度看作是女性自然身份的回归,是将女性解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一种方式。

    这让我不禁想起国内所谓的女德班,宣传相夫教子是女人最大美德。

    看来《使女》的讽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足够适用。

    为了“帮助”女人们更快适应使女的身份,嬷嬷会在红色感化院中进行集体培训,项目之一就是让女人们指责自己的同胞

    一个叫Janine的女孩被要求不断重复曾经被轮奸的经历,在嬷嬷的指示下其他人必须指责Janine,是她勾引了男性。

    女主角迟疑了一下,没有马上表明立场,立刻遭到了嬷嬷的一记耳光

    后景虚焦中这个嬷嬷正是由阿特伍德本人客串的,这记响亮的耳光期待打醒的正是荧幕前千千万万的看客——如果你不做什么,这一切将会成为真的

    在今天,我们把红色感化中心的残忍一幕称为荡妇羞辱,说女性遭遇电车色狼是因为自身穿着过于暴露就属于其中之一。

    在这种SB逻辑下,女性可以为一切罪责背黑锅

    嬷嬷的形象在历史上同样有迹可循。

    根据阿特伍德叙述,嬷嬷参照的正是殖民时期帝国主义利用当地人来管辖当地民众的历史。

    再次回到Fred主教那句,“我们所做的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肯定无法让所有人过得更好,总有些人过得会更糟。”

    实际上它针对的不是女人,而是全人类

    预告片中有个小提示,第一季坐在窗前背对阳光的原本是Offred,在第二季里变成了主教夫人。

    第一季

    第二季

    人物以剪影的形式出现等同于人物陷入囹圄

    实际上主教妻子的境遇相比使女也好不到哪去,她同样没有自己的名字,而是以丈夫的姓氏被人称呼。

    这一转变告诉我们,明哲保身约等于引火上身,如果选择做一个看客,那么火苗烧到自己的日子也不远了。

    外观上《使女》是一部绝对的女权主义作品,但是阿特伍德明确指出她写作的载体虽然是女人,但归根结底她们都是“人”

    用作者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它不是一个预言,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我应该说它是一个‘反预言’——如果这种未来可以被详细描述,也许它就不会发生。

    但是我们不能依赖这种侥幸。”关灯拆电影 第二季今天回归,女人给了特朗普一记耳光关灯拆电影 第二季今天回归,女人给了特朗普一记耳光

     4 ) Don’t settle

    看完《使女的故事》第三集,这一段我印象深刻。

    这集花了很多篇幅刻画女主和母亲的关系,June 的妈妈是个女权主义者,而 June 却只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踏实的婚姻。说实话我一开始非常不能理解妈妈对女儿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因为要怎么去生活毕竟是一种个人选择。但是打量现实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关女性的关键词是什么?

    爱情、化妆品、外表。所有的微博营销号都围绕着这三个词来包装女性,消费女性。感情树洞的投稿人总是为爱所困的怨女,“男友的求生欲”一类的段子层出不穷;口红好像成了女性人生唯一的目标,分辨不出不同色号的人都叫“直男”;由男权社会所定义的审美成了唯一美的标准,体重上了100斤饭都没脸吃了;“小仙女”的形象,要求男性“宠着”“让着”,通过自觉屈服于男权之下来获得一种凌驾其上的幻想——女性在这个社会是处在这样的位置上啊,我终于理解了女主妈妈说的话了,“看到你这么安逸我很生气,这个guojia迟早要灭亡,是时候走出去抗议游行,而不是只是过家家。”,爱情和化妆品(没有要贬低化妆作为一种爱好的意思)是中国女性的过家家,我们越是沉迷其中,任自己安逸,我们的生存环境就只会越来越差,这个社会留给女性的尊重只会越来越少。

    在国外的女性群体里,“we xxx people should unite and fight for our rights”, xxx 可以替换成 youtubers, models 等任何群体,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固定句型。虽然乍一听上去显得空洞,但是我们国家的女性却连这种空洞都没有,“争取权利”这四个字看似通过化妆品消费实现了,其实那不过是男权社会给女性消费力上升的一点甜头罢了。越在消费中沉溺,女性权利得到认可和保护的几率就越小,女权运动是通过发声和行动来实践的,在商业营销的鼓吹下清空购物车并不会有任何帮助。

    June 的妈妈问,你真的想把每一天都花在看别人的文章找错别字上吗?找错别字,这是女性职业,像 dog food 一样的印象。什么时候从事和爱好科技,体育,政治,医学等领域的女性才不会被称作“女汉子”,什么时候这些领域才不会被贴上“男人的爱好”的标签,什么时候护士、老师、银行职员才不再是“适合女孩子”的职业?媒体记者们会问 RDJ 是如何塑造角色的,却只把“时尚元素”这样的问题扔给斯嘉丽。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我不想看到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限制任何人对自己未来可能性的追求。

    不能走到大街上游行抗议,但至少走出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商业营销,走出那些给女性设下的限制和框架,你不需要上百种色号的口红和纤瘦的体态,你需要的是自信心和健康。Girls, we can do better than that, so don’t ever settle.

     5 ) 使女的反抗之战

    【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当June被送上车,驶往未知时,一段新的历程开始了。尽管在这样的国度中很难对她的前景怀抱乐观,但或许你和我一样都没想到,这段历程的开端竟是死亡。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的开端,编剧没有给观众预留心理铺垫期,直接将大家带入最深的黑暗中。高筑的绞刑架、一字排开的吊绳、刺眼的灯光,使女们如牲口般被带上口罩送往绞刑现场。从惊慌无措到绝望啜泣,大肆留下泪水,大量的特写细节让人直面死亡的面孔,感到窒息。而后远处灯光亮起,训导员走出,指出这场死亡体验的意义,让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为其残酷倒吸凉气。

    恐惧永不失效

    当人们以为第一季的基列国已经无比悚然时,第二季的首集告诉大家,那只是一个开始。第二季掀开了黑暗深处的另一角:除了肉体折磨和洗脑,独裁者还可以如此进行精神折磨。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著名的“恐惧从不失效”的论断,在此被利用到极致。用恐惧换取爱戴,先剥夺被统治者全部的自由,再给予少许自由,那么他们就会对所获得的那点自由感恩戴德,历史上独裁的统治者从来都深谙此道,基列国的统治者亦然。前段引起广泛关注的鸿茅药酒跨省追捕事件中,谭医生被释放后感叹自由可贵,某种程度上,那些追捕他的人也利用恐惧将他降服了。

    当那些镇压手法仅仅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书上时,人们感受到的冲击力是有限的。《使女的故事》尤为擅长将那些残酷的手法以言语、行为呈现出来,给人最直观的震撼。总有人说,该剧的观剧体验让人不适。但这种不适感恰恰是这部剧的意义所在——它像扎在人心底的刺,提醒着你,不要麻木,去抵抗。

    当时只道是寻常

    闪回镜头是《使女故事》惯用的表现手法。以一个独特的关联点,将过去与现实的场景进行对比,展现出一个逐渐又迅猛的历史演变过程,格外令人震颤。

    第二季第一集中,June与其丈夫在过去因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照顾,被教育应该成为负责人的父母,而现在她还未出生的孩子将诞生于这样扭曲的世界,这其中的倒退,令人唏嘘。

    新季一大亮点是新增了Emily这个人物的闪回故事线,走进这位基列国最为激进的反抗者的过往生活。作为大学教授,Emily有着极为独立的思辨力,她对自己权利被侵犯有着高度的敏感。乱世中的知识分子总是极度痛苦的一群人,他们有着清醒的头脑,对未来总有着积极推进的期望,却看着自己的世界被蛮横之徒无理地一点一滴占据,Emily也是这样。

    看着同性恋的同事被吊死,看着知识分子被肃清,看着法律朝令夕改逐渐沦丧,却无能为力。Emily在机场与妻子和孩子诀别那刻,她应该隐约意识到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灾难。机场中人山人海,她却孤立无援。那个瞬间让我想起齐邦媛在《巨流河》中那句,“灾难是无法比较的。对每个受苦的人,他的灾难都是最大的”。一段本来合法的同性婚姻关系,一个亲吻,这些当时寻常的事情,都随时可能变成不可能。Emily说她以为她们是因同性恋遭到不公待遇最后一代人,然而,她或许也没想到,历史并不总是向前,转弯和后退也是常态。

    Emily身上的悲剧,是社会悲剧的缩影,一个家庭的拆散,是固有秩序即将崩散的前兆。

    随着剧集的展开,这些使女过往的日常越来越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当June在旧址中翻出蒙灰的《老友记》光碟,并坐在角落端着杯子观看时,她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但是在她现在的世界中,连这点欢乐也变得那么难能可贵。在心生同情之时,也不禁感到担忧。我们世界中的娱乐方式也在一点点被蚕食:种种影视题材被禁止,有态度的节目被禁播,越来越多的书籍无法出版、音乐被下架……

    会不会,我们的未来,也会在一点点的变化中,换了天地?

    无处不在的墙

    一年前看这部剧第一季发出感慨时,总有人说过于杞人忧天。一年后接着看时,共鸣感却更强了。

    大学的整风、同性恋题材的禁止、权力对法律的操控,这些事件在这季《使女的故事》中均有体现,每每看到心里都不禁咯噔一下。尽管该剧并非时政类型剧,然而它对于社会政治的共性和本质的捕捉却是精准深刻的,它永不过时,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

    June躺在车中,隔着缝隙看着外面景致,嗅到自由的气息时心有戚戚地意识到,人们有多容易适应被奴役的生活放弃抗争。她努力挣脱这个牢笼,但对于未来却无不悲观,她想起训导员说“基列国无处不在,它甚至就与你同在”。

    当自由被逐渐剥夺时,很多人人往往不以为然:一种生活方式被禁止时,就立即换一种生活方式;某个群体受到不公待遇时,因自己并非那个群体中的人而庆幸甚至跑上去踩几脚。这些人意识不到整个社会是个共同体的存在,看不到墙堆砌起来的时候,封锁的是所有的人。基列国的确每时每刻都存活在这类人的身上。

    《使女的故事》是寓言,是警示,更是现实。对于不自由状态毫无知觉的人,终究成为奴隶。

    June剪掉耳朵上的印记浴血重生,我们有没有勇气钳掉身上的枷锁,向压迫说不?


    《使女故事》第一季剧评:通往奴役女性之路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6 ) 果然神剧,比情色片黄暴,比恐怖片惊悚

    在去年艾美奖上,横扫五大奖的神剧《使女的故事》终于出第二季了。

    能从《大小谎言》、《西部世界》的手里拿下艾美奖的“最佳剧集”,足以可见它的战斗力。

    第一季的剧情设定在未来的人类社会,由于环境严重污染,人类生育率大幅降低。

    极端宗教组织在发动暴力政变后建立了新的国度,名为基列国(Gilead)。

    这个国家奉行基督教的教义“政教合一”,《圣经》被视作最高真理。

    在基列国,当权者皆为男性,而女性皆被剥夺工作等各项权利,被划分为三六九等:主教夫人、嬷嬷、使女、马大、经济太太、荡妇

    在这个国家,女性的地位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剧中女主角“琼”(June),属于使女阶级。

    伊丽莎白·莫斯 饰演

    由于生育率剧降,当权者以《创世纪》拉结让使女比拉为雅各生子的故事为范本,将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关到红色感化中心,统一由嬷嬷训练。

    她们都会穿上血红色的斗篷,戴上可以遮蔽余光的白帽,被培养成为合格的“使女”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雅各对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上帝,我岂能代替他做主呢?拉结说,有吾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
    ——《圣经•创世记》第三十章1-3节

    使女活着的意义也很简单,就是为主教们(基列国的当权者)生孩子,生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行走的子宫”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此外,他们还有一套诡异的“受精仪式”,在使女排卵期时,让使女躺在主教夫人胯里,充当夫人的“阴道和子宫”,配合主教完成受孕动作。

    当使女成功受孕后,她就是“天使”

    生产过程也很质朴,没有医生和医疗设备,就在卧室里干躺着,一群使女围着要生产的使女,为她鼓励加油。

    此时,使女的主教夫人也要在床上,假装生孩子。一旦使女成功生下孩子,就给主教夫人送去。

    等孩子戒奶后,使女就要前往下一个主教家,继续完成生育任务。

    在整季里,女主“琼”这个名字统共出现不到几次,这是她在文明社会里的名字。

    当社会沦陷成“基列国”后,名字都成为她不配拥有的奢侈品。

    现在她叫奥夫瑞德(Offred),由英文介词of和姓氏Fred组成,弗莱德(Fred)是她所服务的大主教姓氏,这个名字也直接表明了两个人的从属关系。

    琼在成为使女之前,有老公和女儿,她和女儿是在逃亡过程中被抓捕。

    为了女儿,琼努力让自己活下去。她周旋于主教Fred和主教夫人之间。

    主教Fred是个十足的伪君子,尽管有主教和使女不能私下接触的规定,Fred还是邀请琼深夜去他书房,陪他玩拼字游戏、给琼看被禁的时尚杂志,最后带琼去荡妇俱乐部,滚起激情的床单。

    禁忌之恋这件事,Fred是老手了。

    而Fred的妻子更狠,明知道Fred可能不育,背着Fred让琼和司机瑞克完成受孕过程,只因为自己想有个孩子。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会发现她曾经还出版过《女性的地位》,写过“不要把女性的温顺认为是软弱”这样的金句,也曾因为女权的煽动被捕过。

    这样的一个人,恰恰也是基列政权最初的缔造人。在琼怀孕后,用琼的女儿威胁琼,让琼安全生下孩子。

    在大主教家里,还有司机瑞克的身影。

    他的戏份很足,直到第二季的开头,他仍占据非常大的角色比重。瑞克的身份,除了是Fred的司机外,还是“眼目”组织的成员。

    基列国遍布明面上的“眼目”,也有便衣“眼目”,来观察人民和主教的动向。

    据推测,他还可能是一个双面间谍。看起来是大反派的角色设定,却是暗恋琼的人设,在第二季带琼逃离基列国的控制。

    琼还有个小伙伴,艾米莉

    在基列国,使女外出时,都需要和人搭伴,两个人才能成行,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监督”。艾米莉就是组织分给琼的搭伴对象。

    她也是带领女性反抗的关键人物。因为第一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据说第二季会成为常驻角色。

    她是女同性恋,也是大学教授。因为有生育功能,才没有被送到殖民地当苦工。后来,她因为被发现同性行为,被判处割礼。

    随后,她奉献了全季最燃点:趁眼目不备,开车狂飙,最后还碾死了眼目。她也因此受到了惩罚:被送往殖民地。

    殖民地是什么地方呢?

    被发派到这里的人不仅要做着苦工,还会因为污染问题最终身体会受感染而死。

    能来到这里,就相当于被抛弃,判处死刑了。

    琼还有个黑人闺蜜,莫伊拉

    同样也被强征成使女,在红色感化中心时,就曾和琼出逃过。辗转下,莫伊拉进了荡妇俱乐部,当妓女。

    在上季结尾处,莫伊拉成功逃离基列国,和琼的丈夫成功会面。

    第二季的剧情延续了上季的结尾:琼被人带出Fred家,未来是重新开始还是堕入无边地狱。

    而新一季一开头给了答案:琼在神秘组织的帮扶下,成功逃出。她脱掉使女服并烧掉,还把自己耳后的耻辱标记用剪刀硬生生剪掉。

    另外,艾米莉在成为使女之前的生活,也在第二季得到更多的呈现。

    如果说第一季的女权色彩浓厚,那么第二季的野心格局更大。

    被迫害的群体延伸范围更广,不局限于女性群体上。而这季的剧本则完全脱胎于原著小说,完全靠编剧来发挥。

    当然,第二季的剧情深意是建立在第一季的基础上。上季改编自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1985年发表的同名反乌托邦小说。(反乌托邦意在揭露表面充满和平的社会底下掩藏的弊端和丑恶。)

    这类型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比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等。

    有趣的是,《使女的故事》创作时间是在1984年,所以不少网友称它为女版的《1984》

    截至目前,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上,它已经超过了《1984》。在特朗普上任后不久,小说的销量翻了好几倍。

    尽管小说和剧集都被定义成“科幻”类型,原著作者阿特伍德则强调:

    “切记,在这本书中我所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

    的确,那些看似荒谬和吃惊的设定,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有迹可循。如纳粹的生命之泉计划、德国焚书事件等等。

    荒唐吗?一点也不。

    剧集拍摄期间,川普被爆出污蔑女性的丑闻。

    那句“只要你是名人,女人会让你为所欲为”让人愕然。

    在上任后,他接连任命反对堕胎和支持削减反家暴项目经费的高官进入内阁。网络上曾流传着一张会议照片,会议内容是美国政府高层讨论是否取消女性生产保险福利,在座的全是男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过去的事情,不代表不再发生。科技时代的进步,也不代表人类社会从此不会倒退。

    伊朗女性的现状就是例子。尽管小说写在1984年,放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它像是一根刺,埋在每个观众心底。剧中女主引用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那首著名的短诗——

    《我没有说话》
    起初他们迫害共产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马克思的信徒;
    后来他们迫害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日耳曼人;
    再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牧师;
    最后他们迫害到我头上,我环顾四周,却再也没有人能为我说话。
    —— 马丁·尼莫拉

    有些改变在悄然间发生,而反抗,也会在一次次妥协中消散。

    原著作者阿特伍德在第一季中客串了一个嬷嬷的角色,说了一句台词:“醒醒吧!”

    “醒醒吧!不要被恶人打垮。”

    文/方咻咻

    「巴塞电影」微信公众号(ID:MovieBase)。

     7 ) 《使女的故事 第二季》重点从不是爱情,也不是孩子

    允许我标题党一下,是的,我要写的是马上就要第二季完结的《使女的故事》。这篇剧评我不准备讨论剧情,因为比起Juce与Nick的虐恋情深,还有Juce的逃亡之路,我更想聊聊这部设在架空时代里的美剧,对我们这些姑娘的现实意义。

    不是政治正确,也不是强凹伟光正,这部剧每一集都让我看的泪流满面,更深地去思考我们作为一名女性应该怎么活着,我们如何对待社会赋予我们的这些身份,女儿,妻子,母亲。

    按照主流价值观里,好姑娘最好的标签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乖巧听话”。

    作为女儿,世间没有任何一对父母不是以自我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女儿,要好好学习,要选择稳定安逸的工作,要选择靠谱忠诚的伴侣,尽量活成标准化的“幸福人生”。

    我们每一个姑娘里,从小被潜移默化教育成的外表整洁美貌,举止娴雅,性情温顺,端庄听话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目标,对应提出的模板细节。

    作为一个女友/妻子,我们被要求忠贞,温柔,贤惠,识大体知进退,做一个符合直男审美的完美女神。

    作为一个母亲,我们被要求顾家,富有自我奉献精神,热衷于家族传承。

    这一切大家都以为理所当然,可能只是表现在对于主流世界里对于乖巧听话的小萝莉的喜欢,可能只是表现在对于“甜心歌星”和“软萌妹子”的主流性别审美,可能只是我们从不听见的装在“母亲”身份里那个独立灵魂的所思所需。

    我们的一生,都被宠爱,都被爱情,都被母爱,自始至终温柔地圈禁在一个叫做“乖巧听话”的好女儿,好女人,好母亲的精神牢狱里,而更可悲得是,好多看守都是女性同类。

    所以,《使女的故事》把这种要求 “乖巧听话”的主流标准放在一个极端的故事里。好了,在基列这个扭曲的社会里,作为一名女性,“乖巧听话”是生存法则最重要的一条。

    为了更好的执行“乖巧听话”的法则,每一个女性都不允许反抗,她们被简单粗暴地标签化,你是“主教夫人”“使女”“女佣”,甚至是边缘化的“荡妇俱乐部成员”、“殖民地流放人员”;

    人生意义也被细分化,你是主教夫人,就得端庄矜贵,每日针织养花维护家庭内部运转,做社会金字塔头部男人的门面装点,你是使女,就得服从温顺,共享你的子宫,让渡你的身体所有权,就得负责为权贵男人传宗接代;你是女佣,就得任劳任怨,低眉顺眼,没有任何情绪流露地,做点做饭打扫的体力活。

    所以,我总想提醒各位现实世界的姑娘们,请抛开那些乖女儿,好女人,伟大母亲的迷雾,去好好问过你的内心,

    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想拥有怎样的人生?你想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哪怕是抽烟喝酒纹身滥交,那些倾向于自我毁灭的极端同类们,起码这些人或许从始至终都是“我”的选择,不是父母的期许,不是伴侣的要求,不是儿女的需要。

    我们到底是谁?又有谁能够嘲笑《使女的故事》又有多可悲?又谁给的勇气觉得这一切离我们太远?

    美貌深情与选择权

    《使女的故事》弹幕里,很多人在刷Nick跟June的爱情,等着一对苦命鸳鸯的放糖时刻,确实,在极端环境下的,真爱确实唯美又伟大。问题是,爱情从来都是《使女的故事》的主旋律,如果真的想看无脑爱情故事,请移步《大扶摇》,那里有暧昧撩骚欲擒故纵一波三折虐恋情深各种爱情童话的打开方式。

    我认为《使女的故事》最可贵之处,在于最能展现女性的力量。

    在基列这样一种残酷畸形的环境下,使女作为最弱势的一种族群,她们每一个人对自我意识的坚持,对真善美的执着,对艰难求生中的忍耐和力量,如同那个手握炸弹奔跑进会场的使女一样,促进人类进步的或许从来不仅仅是一言不合就骑猛禽展现生物机能的猛男,也不是精于求生之术的正装动物,或许只是源于爱,源于对世间所有美好的信仰,源于置身千难万险之中永不改初心的坚持。

    英雄,从来都是无性别的,是我们的偏见,以为美貌深情才是我们幸福人生的必备技能,是我们的傲慢,以为爱情和婚姻可以给与我们所有,而不知道我们拿什么作为交换。

    那可能是我们选择过小日子,还是大事业的梦想选择权,

    那可能是我们选择跟什么样的人ooxx和作为自己孩子父亲的伴侣选择权,

    那可能是我们选择只爱自己的后代,还是热爱所有人类的生育选择权,

    当我们以迎合男权需求的“美貌深情专一”作为生存基石,当我们以为“爱对人嫁得好”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打开方式,《使女的故事》会用眼泪和冰冷故事,一遍又一遍地疯狂打脸,

    傻女人,都睁大眼睛去看看,你们都拿了什么去交换吧。

    贤惠伟大与“我”

    母亲,所有正能量的故事里,都一再表达对这个称谓的热爱和崇拜。

    问题是,母亲,她们作为一个独立人,她们的人生是怎样呢?

    是十月分娩之痛,是医学如何发达都无法归零的分娩死亡率,是职场与家庭永远实力不对等的拉锯战,是每一个中年女人都无法避免的失眠的夜,是抚养一个柔软的小生命长成三六九等人类社会的一言难尽的过程。

    所有人,都用最动听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歌颂着母亲,我们每一位女性,也大多认为“孩子”是上天赠与女人最美好的礼物,问题是,要不要成为一位“母亲”,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作为抛开所有标签的那个“我”,你究竟有没有问过自己。

    你想成为一个“母亲”吗?你知道这个称谓所意味的责任和代价吗?你究竟想成为多少人的“母亲”,当这份爱没有回报,没有赞美,只有抱怨和厌烦的时候,“我”会怎么想?

    《使女的故事》源于一个女人丧失生育权的悲伤故事,于是,瑟琳娜选择造一个基列国,让无数使女的悲剧来成全自己对于“母亲”身份的执念。

    June作为一个母亲,她发现当她跟她的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她的丈夫保护不了他们。当她有了第二孩子的时候,她与Nick的爱情又显得这么轻如鸿毛。

    如果你看得懂这些,我想问?

    你为什么要成为一个母亲。

    是因为爱情吗?

    是因为对新生命的热爱吗?

    美国魔幻剧《格林》里,以格林童话为原型创作。里面有一种怪物,总会吃掉婴儿。当主角尼克去调查发现,怪物之所以吃掉可爱婴儿,只是因为该爱的预见能力,他们看得见这些婴儿的后半生,可能是杀人犯,可能是QJ犯。而作为一个母亲,我们又怎能因为贪恋那柔软婴儿的美好,而枉顾抚育一个新生命的重担。

    当有人鼓噪成为母亲的伟大,当那个他用爱情来催眠,亲爱的你,可有问过那个“我”,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吗?

     8 ) 《使女的故事 第二季》刻画了怎样的女性形象?

    看剧的时候,我们总不自觉把自己 带入女主的视角,于是当入戏的自己,被女主出乎意料地搁浅在这个恐怖国度的时候,内心也是恐慌无比的。这种恐慌,常常转化成了一种对女主的指责:“你是不是傻!?”

    然而,一个好的人物形象的确立,势必是要有其人性的自由意志存在。当女主一次又一次地跌破观众的眼镜时,其实这才是June这个人物真正鲜活起来的关键。在这个我们十分不理解的选择与剧情走向中,我们或许才会不断真正地了解女主这个个体的存在。

    历史

    June的历史,是很有意思的。

    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以小三的身份嫁给Luke,对于妈妈说的“女权运动”不感兴趣,连母亲Holly,也在一次和女主的争吵中大声说道:“我不甘心!我的女儿竟然就这样甘心相夫教子、过平凡的人生。”

    所以女主本身的设定是平凡的。但从小所受到的耳濡目染的女权教育,又让June的历史不那么平凡,让她可以在碾压人性的基列国中最大地保障自己的人格尊严,没有被沦陷。

    实写到这里,想到美剧里对于亲子关系的态度,大多是讲“分离”的。

    比如,June第一季时,在泯灭人性的基列国感到力不从心时,于是就想起自己的母亲,通过回忆的片段,达成与母亲的和解,变得更加理解母亲的不容易,并且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母亲的坚强。在对二胎的命名上,起初也起名为“Holly",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母亲哀思的放下。

    当我们顺着二胎的起名故事线时,更会发现美剧对于“分离”这个主题的宣扬。

    ——女主在走之前,把孩子托付给Emily,并让她给孩子起名叫”Nichole",这里面其实也有认可Serena的意味在。

    Serena

    我一直都特别想分析一下这个可爱又可恨的女人。

    她可恨在,促使了June的被性侵,为了得到孩子,还要求June与司机性交,完全不顾使女本身的意愿、等。。。

    可爱到,这个女人,原本是那么坚定地相信着基列国的美好,在Fred受伤期间,还邀请Ofred一起审阅文件、等。。。

    在这个女人的身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徘徊在“自由”与“专制”之间的冲突。

    有时她专制到可以近乎发狂般揍June出血(第一季),有时也温柔到可以放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儿逃走(大结局)。

    不得不说,结局处Serena最后的选择,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神来一笔,把这个原本就复杂深刻的形象,刻画的更加真实。

    当我们想去完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ta的历史常常非常重要。

    从一些闪回的片段里,我们可以看到,Serena曾经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女人,甚至于,是非常女权的存在,比如在被枪击的事件里,Serena痛斥那个为自己嘤嘤哭泣的Fred道:“Be a man,plesea." 随后Fred就止住了哭声,转身就把袭击者和他的女朋友一起处决了,还是通过先让女方死去的方式,似乎在说:”让你也尝尝我的痛苦。“

    但真的是这样吗?Fred纯粹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Serena的爱吗?恐怕不是这样的,某种程度上,Fred只是在发泄自己被Serena打压后的情绪——发泄自己的恐惧、担忧,以及被打压的生气罢了。

    我觉得,任何非人的制裁,本质上都是不人道的。

    总之,后来基列国被建立,Serena和Fred之间原本那个微妙的“女强男弱”的关系被打破。在这个处处强调“男尊女卑”的专制社会里,Fred自发地建立自己对家里的专制权力。影片中好几次,都在Fred惩罚Serena的剧情上仔细刻画。我们了解到,Fred因为Serena帮自己签发文件,而拿皮鞭狠狠地抽她。表面上看,Fred总拿“这是按规矩行事,我是不得已的。”来为自己掩盖。然而就像他在第二季最后一集上说的那样:“对于我这样级别很高的人来说,规矩是可以被变通的。”

    于是这不禁让人发现,规矩本身就是Fred等议会男人确定自己专制地位的工具罢了。 比如第一季里讲“使女制“的出现时,会发现,最开始是没有这样的提议的。后来纯粹是为了”实现大主教们光明正大养小三“的需要,而把圣经上的内容拉过来使用而已。

    所以圣经在讲什么呢?真理又是什么呢?我不禁想到Eden对于这个问题的苦苦追思。然而,这个姑娘不懂的是,在他们的专制国度里,根本不存在什么真正的上帝,“上帝”不过是人用来掩饰自己罪恶的工具罢了。

    Eden真的不理解,为什么对于父亲来说,自己的生命没有家族的名誉重要;她也真的不理解,”追求爱情”分明是圣经里的原文,可为什么就自己错了呢?

    到死,这个姑娘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如果说她有错,那么她唯一错的地方,就是她天真地以为这个国家建立的原因,不是人的私欲,而是伟大的圣谕。

    总之,Fred病态地利用“规则”之类的概念,来不断发泄自己对于妻子的打压,或者说,不断发泄自己曾经被打压的不满。 最后一集里,Serena被切掉了小指,Fred虚伪地伤感道:“我们不得不这样做。”(所以大主教的演员,很深刻地表现出了自己“鳄鱼的眼泪”啊哈哈哈哈) 其实大主教有没有求情的可能?有没有避免惩罚的可能呢?

    我觉得是有的,是非常有的。当Serena被带走的时候,Fred完全一副“看戏”的表情,Serena指向Fred的苦苦哀求,是因为她知道,这一切都是Fred一手促成的手笔——他有那个权力。

    总之,把所谓的“规则”解构到最后,发现这些不过是一小部分人,行使专制独裁的工具罢了。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是Fred自己想切掉Serena的手指,以确立自己的“地位”与“尊严”。

    然而,心理学上经常讲,“一个人越没有什么,就会越要求什么。”所以,私以为,Fred这个角色,实在是非常“小男人”气息。

    最后,我们再绕回这个复杂的深刻的人物——Serena.

    第二季第十二集里,June独自一人大着肚子站在阁楼上时,Serena还以为June已经逃跑了。对孩子十分有执念(为什么有执念呢?值得分析)的她,于是非常崩溃。哭着大骂同行的Fred道:”我什么都没有了!我唯一所想要的,只是一个孩子。“

    这句话,对于一直隐忍克制、女王范十足的Serena来说,如果不是情绪的催化,那么是很不容易说出来的。

    然后Fred怎么回复的?他说:”别说什么你只想要一个孩子!?你还他妈有一堆的情感需求!“

    这句话莫名同时戳中我的笑点和泪点,让人哭笑不得。

    首先让我感慨的,是情绪化的当下,个人总是会借着情绪的”冲劲“说出一些一直被理性深深压抑的真心话。这样的情绪化争吵,其实蛮像两个抢糖吃的小孩子,大家对于”被爱“的渴望,那么直接露骨地表达出来。在森然陡峭的成人世界里,这一瞬间的”小孩子气“,才会真正让人想到:原来他们其实也只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孩子。

    这段畸形的亲密关系中,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情感需求。终于在这次情绪的爆发中表达出来了。让人感慨良多。

    然而,为什么Serena对于孩子有这么强烈的执念呢? 我想,是她“被Fred理解”的深刻渴望变相发展后的结果。

    回看Serena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对于“情感”下意识打压的女人。在Fred因担心她而哭泣的时候,她不耐烦地回复道:“像个男人一点吧,别哭了。’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理性世界森然陡峭、情感世界被深深埋葬的女士而言,即使在新时期里,”做一个服从的女人“对她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她也不愿意低下自己”女王“的头颅。

    这种隐性的排斥,也体现在最后一集Serena公然在国会面前翻开圣经、挑衅男性主权的行为上。 ——她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被看到。

    然而现实终归是残酷的,什么都无法阻碍”男权专制“者对既得利益的掌控。于是她被无情地切下了手指。到家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着的状态,只是问June说:“我的孩子在哪里。” ——你看,人终归是需要情感链接的生物。在成人世界不被接纳之后,只能呆在小小的、可以被拥抱的孩子身边了。

    这样的情节,与当今社会母亲们,对于孩子的过度控制,本质上是相似的。

    都是在亲密关系发展中受挫,转而把情感需求寄托于毫无攻击性的子女身上。 所以心理学上总说,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Serena得到“孩子已经睡下”的回答后。她就没有再去找孩子了,而是选择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卧室里,一个人消化这件事情。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其中与“中式母亲”之间的差别了。

    中式母亲,在经历极大的情感受挫后,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自己一个人扛着情绪的撕扯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跑到孩子的卧室,把孩子摇醒吧。

    所以Serena的这个行为,为她最后放June和孩子出逃的选择,作了潜在的铺垫。

    一开始,情感受创的Serena,无意中撞见June抱着孩子出去的时候,一度是难以接受的。毕竟,June抱着的,是Serena目前唯一的情感寄托了,唯一的喜乐。

    于是Serena想上去抢夺孩子。女主June在被抢时,很认真地对Serena说道:“听着,Serena,你知道的,她不适合在这里成长,你是知道这一点的。” 于是Serena有一瞬间的晃神,她似乎也想起了,前段时间,那个真心相信上帝的姑娘被淹死的下场,想起了自己的抗争所带来的后果。

    于是她开始哭泣,开始为自己的情感寄托逐渐失去而哭泣。同时变得理智,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她终归选择了放手。

    影片中,June解释道:“是因为Serena爱着女儿。”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又或者说,不单单是这样的。

    因为Serena对孩子的执念,本身就是对于自己被爱的渴望。我们的”爱“也好,”恨“也好,某种程度上,都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Serena的放手,是否就说明了,这位封闭情感的女士,在未来,会逐渐试着学会自己学着爱自己了? ——当她意识到对外界所有的执念本身、都是一个虚幻的泡影时,这位女性或许才会学着看到自己、好好对待自己的情感。

    总之,我觉得最让我受到冲击的一点,就是Serena对于孩子的人生,“高抬贵手”地放过了。

    这或许代表着,这位女士也开始对自己森然陡峭的情感世界”放过了“。

    预测

    而最引发争议的,是女主最后的选择了。她选择了留下了。

    我觉得,或许促使她做出这样决定的直接原因,来自于Emily的主教说的那番话,或许激发了女主复仇的斗志。看到这样一个”利益既得者“冒着被吊死的风险,帮忙偷渡使女,或许June觉得自己也能做些什么。再说,Hanna还被一个人留在基列国受苦呢。

    或许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有拍续集的现实需要。。。。

    在这里稍稍预测一下关键人物的走向:Serena逐渐觉醒,逐渐帮助June反抗。而June或许会发展自己的势力,建立类似于”Mayday"这样的地下组织。

    总之,这里面刻画的人物形象,无一都不复杂深刻,值得分析。

    在不断的分析中,带给我们反思和成长,我想,这就是影评所带来的最大价值了吧。

     短评

    看第一季时“Nick看起来好像反派哦!我不喜欢” 看第二季“Nick呢!我的Nick这一集怎么还没出来!”

    7分钟前
    • 关于小狗
    • 力荐

    堪称女性的《肖申克的救赎》。

    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极其出色的情绪调动力,心像被剧一直揪在手掌中。Moss已然炉火纯青的演技又再加了一把火 赞叹。

    13分钟前
    • 糖刺猬
    • 推荐

    想念Nick小哥哥!

    16分钟前
    • 上杉
    • 力荐

    女主炉火纯青的演技是全剧亮点之一啊。

    17分钟前
    • 夜江霖
    • 推荐

    想办一个加拿大签证备用

    22分钟前
    • Guns&Roses
    • 力荐

    没法讲。结合时事看此剧(毋宁说是Atwood的小说),那种恐怖/ 绝望 只有一星期看一集才能缓过来。

    26分钟前
    • ℨℨℨ
    • 推荐

    剧是好剧没得说 第一集绞刑台那里的配乐我真的跪 可是我好害怕她会因为女儿的威胁再回来 回忆部分也是一直疯狂暗示 她把脱下的衣服拿起来我差点以为她又要穿上了

    28分钟前
    • 有趣的皮囊
    • 力荐

    第一集第七分钟时哭出来,打破看剧哭瞎最快纪录。p.s Moss这演技有望蝉联视后

    30分钟前
    • reconsider
    • 力荐

    我希望看见巨大荒谬与现实对照后所产生的讽刺感,可是我现在只能看见巨大的荒谬。之所以四星,是因为就算它不够好也是仅有的了。ps可以别给女猪脚面部大特写吗?!?!!!四十分钟有三分之一都是特写我看的很绝望啊!

    33分钟前
    • 海山二条
    • 推荐

    这不只是关于女性的问题,而是关于自由的问题。

    34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他们的电视剧已经开始探讨这种话题了然鹅我们又臭又长的电视剧还忙着婆婆妈妈那点破事以及变着法各种往里加关系户。

    35分钟前
    • JazzIsland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 比什么鬼啊怪物恐怖片吓人多了

    40分钟前
    • Bernie
    • 力荐

    作者说,她从不写没有发生过的事。

    42分钟前
    • 可达鸭
    • 力荐

    跑路要趁早这不是治国攻略

    45分钟前
    • 已销注
    • 力荐

    原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在一件件成为现实,不寒而栗。

    48分钟前
    • 我的ABC
    • 力荐

    这并不是什么警示预言,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51分钟前
    • 牛岛隆太
    • 力荐

    第一集紧张到窒息,一环扣一环,从上一季未说的结局到第二季第一集便重获自由,女主最后把衣服烧掉,头发剪掉,还有用剪刀剪耳朵的那一段看得我热血澎湃,心惊肉跳,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视剧,我哭了!!!!我要给它100颗星

    56分钟前
    • Hrdd的小虎牙
    • 力荐

    为何nick明明浓浓的印度风相貌却单手脱t恤的样子可以帅至炸裂 @2018-05-27 19:44:34

    60分钟前
    • Lurgee
    • 还行

    看完两集。剧情是有些拖,不影响评分,依旧高水准。分不同人物线和时间线,脱掉血红色枷锁拼死反抗。以为尼克会暴走,现在看来是想多了。期待埃米莉和琼强强联手,推翻基列国的统治,建立新的母系社会。

    1小时前
    • 影人疯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