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明风华

    大明风华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王学圻,张艺兴,俞灏明,吴越,梁冠华,栾元晖,李昕亮,苏可,师悦玲,孙耀琦,赵樱子,唐鉴军,孙骁骁,隆妮 

    导演:张挺 

    猜你喜欢

    • 第8集

      柳叶摘星辰

    • 第17集

      特别行动

    • 更新第28集

      这就是爱情

    • 更新至08集

      光·渊

    • 更新至第01集

      金猪玉叶

    • 全24集

      烈爱

    • 全28集

      见好就收

    • 42集全

      决战燕子门

     剧照

    大明风华 剧照 NO.1大明风华 剧照 NO.2大明风华 剧照 NO.3大明风华 剧照 NO.4大明风华 剧照 NO.5大明风华 剧照 NO.6大明风华 剧照 NO.16大明风华 剧照 NO.17大明风华 剧照 NO.18大明风华 剧照 NO.19大明风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明朝建文四年,朱棣率兵攻下帝都应天,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难,长女若微被副将孙愚所救,次女蔓茵为太子朱高炽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宫中,一在江湖,同时长大。十年之后,若微随一批靖难遗孤入城刺杀朱棣,刺杀失败,若微遭遇皇太孙朱瞻基,两个年轻人是敌是友,自有一份因缘。造化弄人,若微 与妹妹蔓茵同时嫁入宫中,目睹了国家正在从乱象中恢复,平关外,迁首都,通运河,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编撰《永乐大典》,盛世将成。若微决心放弃执念,辅佐登上皇位的丈夫朱瞻基,在丈夫死前发誓要替他守护好江山。她历经了北京保卫战等,重用于谦,救大明王朝于危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

     长篇影评

     1 ) 都散了吧,又是一个披着历史剧外衣的玛丽苏

    第一集孙若薇和胡善祥是亲生姐妹的设定像极了《芈月传》《锦绣未央》,接下来就等着女二嫁给男主,男主念念不忘女一,女二黑化,女一真善美白莲花,女一女二撕逼,女一得知女二身份又大义灭亲,男主用情专一温暖守候的狗血剧情吧。

    编剧和服装的历史知识真的是太匮乏了:服化道与明朝不符,礼部尚书领锦衣卫都指挥使这种不伦不类的官职差点笑掉大牙。

    尤为搞笑的是,电视剧还出现了这么一幕

    编剧你是有多脑残?靖难之役的后代脱离贱籍是三百多年后雍正干的事儿,什么时候轮到他朱瞻基了?如果是真的,朱棣的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了,非得一巴掌呼死这个傻逼孙子不可:你爷爷去世才几年啊,你就为了个小媳妇打我的脸?

    一代帝王明宣宗,就特么让编剧给写成了杰克苏,编剧,你要脸吗?

     2 )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看《大明风华》的时候,脑海中总响起一首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黄台瓜辞》的作者是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李贤,李贤写诗的时候正是太子。之前,武后废了萧淑妃的儿子李忠,立自己儿子李弘当太子,结果李弘很快猝死,年仅23岁。有传言,李弘是被武后毒死的……

    李弘死后,李贤继位,当上太子的他并没有因此位高权重,扬眉吐气,而是在母亲的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望面前不由自主流露出了自己的害怕与忧心,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像不像《大明风华》中梁冠华演的太子朱高炽?

    父皇朱棣去御驾亲征,他要留下监国,责任重大,结果父亲回来之后没有一句嘘寒问暖的话,先是一通劈头盖脸骂,然后查他批阅过的奏折……父亲遇刺是他失职,国家监管不力是他失察,没有政治手腕是他失志,但有了政治野心就更是失心疯,可以说是步履维艰。

    别人只能看到位高权重的风光,谁能看到位高权重背后的责任与压力呢?

    剧集看到现在,太子唯一松快的一刻居然是被父皇将监国的权力交给了弟弟,他终于可以在家舒舒服服喂狗了。

    但你以为太子弟弟们朱高煦、朱高燧过得就好吗?用的时候要你鞍前马后为皇上卖命,不用的时候便让你去就藩了,简直连臣子都不如。臣子做的不过是一份工,但偏偏皇子这份工并没有下朝的时候。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是在谋反,但大部分时候是不得不反。如果不反,活得久太憋屈了,或者说既然皇上总是要怀疑我谋反的,那不如不反了。

    可是皇上的怀疑有错吗?当他成为皇上,就注定了是万人之上的孤家寡人,人人都虎视眈眈他的位子,他一眼望去没有一个人能真的和自己一心,没有一个晚辈靠得住,所有的恭顺和听从不过是因为皇上这个身份,时时有暗箭袭来,必须小心提防。因为,有朝一日他们一旦翻身,就有可能也被踩在脚下。

    《大明风华》中也有一首诗,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亲子情,一步一回顾。”这首诗确实是明朝一首很有名的诗,原作者是明初宰相汪广洋,原诗基本上差不多:“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电视中,当朱家父子们看到这首诗,都忍不住哭了。这首诗放在这里确实很恰当,就算是百兽之王,无人敢惹,他仍有软肋,那便是亲情。可就因为是百兽之王了,连孩子们也不得不一入侯门深似海,先敬罗衣后敬人。

    现在很多帝王的电视剧已经拍不好帝王的亲情了,后宫充斥着勾心斗角,帝王高高在上,君威难测。很多帝王戏中的帝王与子女的对手戏都很单一疏离,父威子惧,仅此而已。《大明风华》在拍出君威的同时,也拍出了家人之间的生活气息。

    为什么相比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我更愿意看老朱家的生活日常呢?就因为他们不仅是皇上、皇子和皇孙,更是父亲、儿子和孙子。外人面前再仪态威严,一步不能错,家人面前也还是终于可以放肆一点点(但有时候也会格外严格一点点)。

    饰演朱瞻基的朱亚文接受采访说:“在这部作品中,虽然我们讲的是宫墙大院里的事情,导演和编剧更多的是希望让观众看到人和人之间真实的相处和摩擦。所以用一种风趣幽默的方式,更容易让大家有代入感。”

    朱棣有时候看着三个都与自己有相似之处,但又都各不争气的儿子,像极了一个失望又无奈的老父亲。爷孙之间的感情倒是很好,没办法,隔代总是会更亲一些。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和争端也是不断,仔细想想真的太接地气了,这和我们身边那些喝起酒来在一张桌子上能回忆到童年如何一起玩耍感情多么要好,但一提到房产就不免各有小算盘的亲兄弟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只能说王学圻、梁冠华、吴越这样的老戏骨演技是真的好哇,他们所饰演的角色虽高高在上,但又很接地气,虽有欲望和野心,但也有正常人的情绪起伏,角色丰富而多层次,能够立得住。

    吴越的太子妃,所有台词都说得特别日常化,仿佛她就是生在这个府中的,每天都操心着这些个事情。好像老版《红楼梦》中邓婕的王熙凤,台词活灵活现,特别自然,一点不突兀。除了演员的演绎,一定也是因为台词写得好。

    男女主角之间的互动也是如此。在最新更新的剧集中,朱瞻基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颇深:“做皇上身边的红人,过的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日子,我有腰牌傍身的时候我可以肆无忌惮,一切都理所当然,但没了腰牌,我就是个有闲无职的废人。爷爷在我眼前射箭,背对着我,只有十丈,我竟无法上前……”他说的很平静,但作为观众我却忍不住要红了眼眶。明明是爷孙,隔着一个腰牌,就是隔着万丈距离了。朱瞻基何尝又不是黄台下的瓜呢?时时害怕着“摘绝抱蔓归”。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他,虽保有赤诚,却也不乏狡诈,虽然聪慧,也难免多疑。他敏感孤高,却也渴望真爱。所以他对孙若微的感情,是很喜欢她,但是又不能轻易就喜欢她。她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和破绽,可是她又总能在最后关头放下仇恨,心生良善。

    这两个人的对手戏甜吗?当然是甜的!他手扶着手,脸贴着脸教她射箭,然后下一秒就把她抓了起来,狠心扔在了诏狱里。她为了给朱棣挡箭而身受重伤,他不离不弃在她身边陪伴,忧心忡忡。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和亲情一样,都与现实、身份纠缠,会有反复、有小甜蜜、也有大道义,并不是像那种偶像剧般的恋爱,而是苦里带着甜,玻璃渣子里面找糖吃。

    作为一个生活在南京的人,还不得不说,看《大明风华》真的非常亲切。毕竟我们走着走着就走到了郑和公园,再走走又去到宝船公园……看到剧中的郑和,不免想到当年他就是从这里出发,远航海上。还有南京城遭受的靖难之役,编撰《永乐大典》,迁都……朱家爷孙动不动就去鸡鸣寺找清净,男女主角总是去秦淮河游船……

    而说到秦淮河,我不禁想到去玩耍时,那里不仅有秦淮八艳的旧居,也有夫子庙、江南贡院,科举考场和风月场所毗邻而居。在你最紧张的关头,你需要过最放荡的生活,这便是人性。看似两个极端,却又和谐相连,最危险的也是最安全的,最亲近的也是最疏远的,最窝囊的也是最精明的,最深爱的可能也是最痛恨的……

    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写出《黄台瓜辞》的太子李贤,那般惊恐示弱,小心翼翼,但终于还是被母亲武后猜忌,因谋逆罪名被废为庶人。不久被逼自尽,终年仅29岁。这个结局也是李贤的宿命。

    让每个角色都能在各自的行为动机里逻辑自洽、都能经得起推敲,是影视作品很难做到的。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大明风华》目前为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期待后续情节了……

     3 )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追剧《大明风华》看的是吐血的节奏,百度输入胡善祥,问“胡善祥被汉王怎么了?”,你说你们这些编剧带给后世什么影响!忽然发现有网友举报该剧,看来不是我一人吐血。该剧颠覆了以往历史剧,太多太多的愚蠢桥段与胡编乱造真是误人子弟!追剧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看了会怎么想?!真可惜,可惜了王学圻梁冠华俞灏明邓家佳张艺兴等人出色的表演,演员很优秀,剧本太烂了。大明风华这部剧不但在历史人物时间表错误几十处,很多情节都是张冠李戴胡编乱造。这是众祸于后人!

    任何电视剧都是需要艺术加工与修改才能表达创作者的价值才能与观众共鸣,呈现给观众更精彩的感观,这无可厚非。如果该剧在前后添加戏说、演义、虚构等字眼或者字幕那无所谓,因为只要观众图乐就行,可是导演编剧们还要美其名曰官宣说是新时代历史正剧,无论什么时代,导演编剧们啊,你们选材明朝,你们选材历史,那么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因为追剧的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看了会以为这一段就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目前最糟糕的事实也证明了你们这部剧确实起到了误人子弟!

    编剧导演在网上回答网友说小时候是看四大名著和《金瓶梅》长大的,后来在中戏选修了《明史》。于是编剧导演就把四大名著与明史混为一体?编剧导演说希望观众沉浸在那种温泉式的观剧体验中,可是我们没有快乐,看到的只是扭曲历史真相、亵渎历史人物的剧情和镜头。汉景帝削藩导致七王之乱,晋武帝分封导致八王之乱,剧中说八王之乱是汉,一位70后的导演不应该是这水平吧!这是最基本的中学历史常识。关宁铁骑是在明末组建,由孙承宗所创建立,成型于袁崇焕。两军对垒,烧毁信件那是三国曹操在官渡之战一把火烧了信函既往不咎,不是朱瞻基。皇帝南巡死后晒咸鱼那是秦始皇。红夷大炮引入中国在万历末至天启期间。十三套遗甲起兵那是努尔哈赤,著名的张太皇太后被你们改编成农家是非婆婆,康熙十六年才设立的机构敬事房被搬入此剧……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加工?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胡善祥,品德高尚,以贤闻名,是朱棣钦点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胡皇后与孙贵妃不是姐妹,胡皇后是大明仁宣时期最忠厚贤德,历史给后人留下胡善祥的名字不是让你们胡编乱造诽谤攻击,史记后录胡氏身体赢弱衣着朴实举止端庄被废后当了道姑依然受到朱瞻基在废后以后给予皇后礼仪上的厚待,而后英宗恢复胡氏皇后之位。宣宗本人后期曾经这样评价废后一事“此朕少年事”,这算是朱瞻基对自己的一种解嘲与忏悔。然而在大明风华中胡皇后是一位被汉王强暴的心机婊。

    一位网友说“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尊重历史、尊重为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便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并不是所谓的历史粉圈,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探索者也是对历史发展到现实的践行者。举报历史虚无,我们说到做到。希望立刻删除或修改剧中、书中扭曲历史真相、亵渎历史人物的剧情和镜头。明确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可以做到立足当世、传之后人。”

    古人留下传记,留下墓志铭,留下生平纪要,留下名字是为什么?!不是让你们这些无知意淫的编剧和作者如此胡编乱造诽谤攻击你们的祖先,你们随心所欲篡改历史把以贤为名的胡善祥改编成为一个被人强暴、不择手段、心如蛇蝎的心机婊,胡家若有后人会亲手撕碎你们,你们为了几个钱真是逼脸不要,后世子孙也这样胡写你们糜烂一生艾滋缠身可以么?

    以忠贤以善良的胡善祥一定想不到几百年后被后世颠覆性的抹黑,让我们还原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胡善祥:

    胡善祥亲属:

    曾祖父:胡守仪,福建侯官县丞;

    祖父:胡文友;

    祖母:钟氏;

    父亲:胡荣,初为锦衣卫百户,因女胡善祥为皇后,官光禄卿、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事;

    母亲:待考证;

    兄弟:大哥,胡安,府前卫指挥佥事;

    二哥,胡瑄,府军前卫百户;

    姐妹:共有姐妹七人,其中大姐胡善围,明太祖初年以才色选入宫,为尚宫;

    公爹:明仁宗朱高炽;

    婆母:诚孝张皇后;

    丈夫:明宣宗朱瞻基;

    女儿:嫡长女,顺德公主;

    嫡次女,永清公主,早夭;

    女婿:石璟

    恭让章皇后胡氏(1402—1443年),全名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的元配妻。济宁人,生于洪武三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402年),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胡善祥知书识理,“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永乐十五年,朱棣下诏为自己的孙子朱瞻基选妃。当时,钦天监的官员向皇帝汇报,“后星直鲁也”。于是朱棣就派太监到山东去挑选,结果胡善祥被选中了。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她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而且她也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因此并不得宠。

    明宣宗朱瞻基比较贪玩,喜欢外出巡游、斗蟋蟀等活动。胡善祥认为自己是皇后,要襄助皇帝,于是经常规劝宣宗,让他以国事为重。这引起了明宣宗的反感,“上稍厌后”。而孙氏得到了宣宗的宠爱,事事顺从宣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宫廷斗争中,胡善祥显然不是孙氏的对手。孙氏颇有心机,最终制造了“盗子夺后”的闹剧。宣宗最宠爱的女人是孙贵妃,也只生有一女,没育儿子。孙贵妃暗取后宫宫人之子宣布为自己亲生的儿子(英宗)。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史记后录胡氏被废后当了道姑依然身体赢弱衣着朴实举止端庄,宣宗本人后期曾经这样评价废后一事“此朕少年事”,这算是朱瞻基对自己的一种解嘲与忏悔。宣宗母亲张太后非常喜爱和怜悯贤德的胡氏,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

    直到张太后病死,孙氏才得以报复。在张太后的丧礼上,胡善祥“祭奠列名妃嫔中,竟不得与孙后齿”,“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在讨论胡善祥的丧礼时,大臣因惧怕孙氏(此时已是太后),“竟用嫔御礼,别葬于金山”。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明英宗的皇后钱氏第一个站出来,为胡善祥鸣不平,并得到内阁的支持。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次年(1443)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谥号”静慈仙师“。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永清公主袱葬。

    以上史料来源:

    《明史 列传一 后妃》

    《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墓志铭》

    《万历野获编》 卷3

    《胜朝彤史拾遗记》

    尊重中国历史,中国人才会尊重你!

     4 ) 反驳一下那些觉得“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不要要求太高”的言论。

    “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说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用在明朝剧现状上并不合适。首先,历史粉从不要求做到纪录片水准,更何况国内的纪录片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大多数只求“看起来像明朝”,那真正的明朝什么样呢?像韩剧那样。我知道说这句话会被明粉喷,但是,和这部剧的画风比起来,真正的明朝只会更向韩剧靠拢。这样一来大家能理解了么。

    如果还不理解,我举个例子,清朝剧看过吧,试想一下,假如你从小看到大的清朝剧都是没有辫子的,由于你对历史不感兴趣,所以并不觉得违和,久而久之也就看习惯了。突然有一天,第一部号称有辫子的清剧出现了,大家激动不已,结果一看,大家梳的都是脏辫,但你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有辫子不就行了么?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现在能理解了么?)

    所以结论就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真正的明朝是啥样,也就无法正确评估电视剧的审美跟协调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道理明朝剧并不少,为什么大家不了解明朝呢?

    因为没有特色代表。结合我上面说的,明朝剧更像韩剧(或者说韩剧更像是mini版的明朝剧),我想大家就算不听声音也能正确分辨哪些是韩国古装剧吧,那为什么明朝剧就不行呢?回答:因为没有网巾,大帽,道袍,四团龙补服,护领等等这些明代基本元素。历史粉要的只是这些,试问很苛刻么?

     5 ) 明朝服饰资料这么丰富 这部剧却还要胡乱发明奇装异服

    服饰问题太多了,就拿下面这张图来说吧。皮弁服搭配翼善冠,而且翼善冠上面还有帽正,可以说最最基本的明朝服饰基本功都没有做到,这部剧的服饰完全不及格。

    明朝服饰科普资料现在这么多可你连抄都不会。《女医明妃传》至少还会抄虽然错误也有但都是细节问题所以可以勉强及格,但这部剧完全是0分。比较靠谱的明朝服饰推荐央视拍的《海龙屯》

    最后笔者想说,明朝离现在不远,皇家服饰的样貌有紫禁城里留下的明朝孤本书籍《明宫冠服仪仗图》,里面有皇帝、后妃、官员的服饰细节介绍,且都有插图,不同时候该怎么穿都是很清楚的。你们不要随便乱发明一些不知所云的服装好吗?你再不济也完全可以照着近年来的科普书籍《Q版大明衣冠图志》抄,不要自己发明了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衣服还说是明朝的。

     6 ) 你觉得戏说的部分恰恰源自于历史

    说实话我挺佩服敢拍《大明风华》这个故事的导演。明朝历史可是出了名的复杂,能在厚厚的《明史》里揪出孙若微这么个人并以她为线索人物进行叙事,是很独特的角度了。

    做为线索人物来说,孙若微这个人物太合适了。第一,与清朝的孝庄、慈禧相比,她的名气并不大,这就给了作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第二,这个人物确实经历了明朝的五代帝王,当然这也实在是因为朱高炽和朱瞻基这对儿父子短命,但这却给了孙若微一个宏观见证整个历史的机会。

    一个人的一生,竟然经历了靖难之役、迁都北京、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英宗复辟… …这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啊!

    首先吸引我看《大明风华》的其实是汤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她的第一部电视剧。但当我真的追完十几集,发现更吸引我的部分反倒不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啊爱啊什么的,而是这几个男人之间的亲情。

    朱棣祖孙三代之间的相爱相杀非常有趣。曾经有人评价说,朱棣父子之间,是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朱棣看不上自己那个不良于行的胖儿子朱高炽,但又对脾气秉性和自己很像的二儿子朱高煦心存芥蒂。朱棣自己的王位也是靠靖难之役得来的,这些既定事实都给了朱高煦一些希望——既然继承王位的不一定是嫡子长孙,那我朱高煦为什么就不能取而代之呢?

    然而对于朱棣来说,所处的位置不同,立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朱棣这种篡位而来的皇帝,对于篡位这种事是最忌讳的。在历史上,宋太祖也有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作为一国之主,最怕的当然也是自己的部下、子孙,也有样学样地来一出黄袍加身。一来朱棣担心有人会动摇皇权,二来朱棣深知这样得来的皇位也付出了极大代价。

    当然朱棣心里还有第三个原因,这一点在剧里也表露得很明显。在朱棣看来,他心里觉得真正可靠的继承人其实是朱瞻基。这有点儿类似于传闻康熙选择雍正是因为乾隆,皇帝为了长治久安,选择了孙子的同时,也忍受了平庸的儿子。这种戏剧性的描述未必属实,但这种说法对于小说家、剧作家来讲却是非常有趣的设定,可以从中衍生出很多有意思的情节。

    电视剧颇花了些笔墨来描述朱棣父子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手法上非常生活化。私下里,他们“你、我、爹、儿子、咱们爷们儿”的叫着,摒弃了那些“朕、父皇、儿臣”这些文绉绉的称呼,他们之间,就像市井人家的父子兄弟在拌嘴吵架。

    这种生活化的描述真实吗?尤其是这些市井人家才有的称谓,放到帝王家不违和吗?

    可以说,在这个历史时间段,这种表达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我们翻看史书,作为一个平民出身的伟大帝王,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之间的各种批阅其实都是大白话,接地气得很。

    虽然贵为天子,但作为帝国的一代目和二代目,他们戎马一生,没读过什么书,也没有时间去培养什么皇家礼仪。尤其是朱元璋,讨过饭,做过和尚,一朝成为天子,也绝对“不忘初心”,就惦记着那口珍珠翡翠白玉汤。而在军营里长大,随着朱元璋一道打天下的朱棣,一口一个咱们爷们儿也合情合理。

    要说那种讲话文邹邹的“贵族气质”,那还得是朱允炆、朱瞻基这样的,从小长在宫中,在博学鸿儒的熏陶与教育下长大的王子王孙们才会有。

    所以,在我看来,朱家三代人的生活化场景,恰巧赋予了这部剧真实感、历史感,同时也摆脱了宫斗剧、大女主剧这样的标签。而这段故事也比较符合我所了解到的史实,历史上的朱高煦,作为藩王早就应该就藩云南,然而他迟迟不肯离开南京,就是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到了后来朱瞻基登基做了皇帝,朱高煦学父亲朱棣,叔叔造了侄子的反,最后又被镇压,这恐怕也是朱家后代难逃的宿命。

    我相信,随着电视剧故事的发展,这些情节我们都会看到。但具体情节会怎样推动?人物动机会怎样呈现?这些我相信我们都会在将来的剧情中找到解答。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那种完全按照史书照本宣科而来的所谓“历史正剧”,那历史书早已经给我们剧透得一塌糊涂了。历史有90%的东西是确定的,但历史真正的魅力其实就在于那未知的、不确定的10%,而这也正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最有魅力的地方。

    历史已经写就,那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早已注定,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命运的终点的?

    结局是已知的,但这个过程是充满悬念的。你可以说它是“戏说”,但这样的戏说,我觉得是合理的、有趣的、值得看的。

     7 ) 不知道还有没有必要看豆瓣了

    我不是历史考据党我是逻辑党我才不管它什么不什么偶像的,服装不标准的。真要说历史它奉天殿还不合格呢,让人从新建一座?我就看演技看剧情看美女,毫无疑问它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所以我搞不懂那些才看一两集就打分要不是特别高要不就是特别低。

    你们看完了嘛?还是说你们从其他渠道看完了?评剧评烂点、哪部剧没有瑕疵你说说,烂点谁不会评还要你说?

    再说这部剧我才看第一、二集我也觉得剧情尴尬、所以我打算等它出完了再看再打评分(毕竟很多剧评分都是前高后低或者前低后高)就为了汤唯和朱祁镇那句“言不正也要打”。但出于无聊我看了新出的第三、四集剧情依然尬、所谓的接地气有些刻意了,大家可以看看《朱元璋》就是那个你就是馋她身子、你下贱的出处,真接地气。但是我可以看出来导演想拍些别的东西

    就是这随意的朴实无华的在每个人之间关于权力与亲情的的写照,心里恨不得对方马上去死但表面笑呵呵。(还有很多细节表现这一点)

    以及朱棣为什么要立朱高炽为太子而不是朱高煦这个更像自己的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因为朱瞻基但这部剧就把期中缘由演绎得很好(朱高炽并不蠢、且有能力)

    感觉他是不是很像历史上一些比较仁慈的太子,事实上他就跟他爸说了这么一句就什么都没再劝了,并不像历史上那些太子反复强调、劝说。然后亲眼看着很多人被杀也没再说什么(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表现这一点)

     8 ) 这部剧差点把我看出了精神分裂

    按理说我这人一向是不挑类型的,沙雕就沙雕,搞笑就搞笑,爽剧就爽剧,正剧就正剧……我连《延禧攻略》都能调好频道畅通无阻的磕下去,没道理会折在这部剧上,然而,但是,我真的就是败了。

    凭良心讲《大明风华》在扯淡程度上离《延禧攻略》还是差得远,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真的就是不行了,我精神分裂症都要看出来了!

    不知道是因为清宫宇宙在一代又一代的前人耕耘之下成功的构建出了一个独立于历史之外的小世界,所以不管怎么扯淡你都不会太有违和感呢?还是《大明风华》的演员都太正经了,这么多好演员一本正经的在演戏,你就本能的认为他们在演正剧。

    反正我在看剧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个斯巴达的分裂状态,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分类——你说他是个正剧吧,他很扯淡,你说他扯淡吧,他演的还挺认真的!

    以爽剧论,剧情走得还不错。

    以正剧论,漏洞密集的就跟鱼网一样……

    你说这剧要怎么看?

    这也太难为人了啊!

     短评

    男主扮相好像公公呀,女主也不怎么样,造型师出来挨打

    3分钟前
    • 士多啤梨酸奶球
    • 较差

    汤唯是李安打造的一次性筷子,她的生硬和造作正好符合王佳芝假定的表演情境,不得要领反而是画龙点睛,一旦脱离就是灾难,属于文艺片里的古月刘劲王伍福,特型就看怎么用,遇到编剧出身的文本型导演,九成九是祛魅。

    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较差

    原著党对造型持保留态度,官宣的阵容还可

    11分钟前
    • jsygncbl
    • 推荐

    一代废物孙皇后被改成历经六代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玛丽苏大女主,我就知道明史官的棺材板压不住了。但凡孙皇后长点脑子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子都不至于亲征被俘虏。别大明风华了,叫大明疯话吧!大明虽好不容易有个剧但也不是像你们这样糟蹋明史的。衣服丑绝人寰,张叔平做个人吧!

    16分钟前
    • 少绾
    • 很差

    果然动起来的造型比静态图片好看,服化道置景还挺精美的。实力派演员真的多,汤唯和朱亚文都是原声很好评。既靠着明史,又在乱编乱造。

    17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皇帝和太子这对父子关系堪称是最难搞的,特别是像朱棣这种特厉害的老爹,太子当的跟孙子似的。

    19分钟前
    • Little etialb
    • 力荐

    第一集开篇就来个鞋拔子明太祖,然后又是剃发和尚跑路的段子,必须0分差评

    22分钟前
    • 闻言
    • 很差

    清宫戏此起彼伏的时候,有个明朝的戏一下子就亮起来了,从题材本身就足够有吸引力,张挺执导让节奏和剧情的流畅度都不错。明宣宗的故事挺新鲜的,一开场朱亚文这个又苏又腹黑的小太孙也是很有意思。画面质感古意十足,极佳,算是美术置景的典范了。

    24分钟前
    • 蓥鄞一米
    • 推荐

    朱亚文太让人上头了!和汤唯两人在酒楼上相互试探非常可,你用酒试探我的身份,我也赌你不会真的让我死。聪明人就该这么对戏,假风流真腹黑,假小子真少女,人设一下子就立起来了,编剧可以。

    27分钟前
    • 英华
    • 推荐

    我太好奇燕王闯入宫城那一晚,朱允文究竟在想什么?会恐惧还是后悔?可无论怎样,我都不希望他是这样…减分…朱棣对子孙一字一泪,对比隔壁,鹤唳华亭的太子是充话费送的吧…这部剧难得在讲帝王家时添了许多烟火气,一家人说话像极了宅门百姓的苦辣酸甜。这个风格独特,有趣。ps:感情线和老朱家的鸡飞狗跳相比,真是无聊到死…而且汤唯的演技…俩人站一起,一丝cp感都没有…连带着朱亚文都要被质疑演技了…

    31分钟前
    • 碎碎念
    • 还行

    这节奏,这剪辑,这台词,稀巴烂

    32分钟前
    • 尼莫幸运鳍
    • 较差

    超乎想象的观剧感受,汤唯演技在线,朱亚文和梁冠华演的父子太逗了,大明王朝的故事太逗了,家长里短的故事另一个角度去看,特别好玩。

    34分钟前
    • 科克托马斯
    • 推荐

    刺杀朱棣三毛特效,假得不行,刀还没砍上人就飞出去了,OMG,还好小时候一笔带过,不过汤唯怎么了,演得咋咋呼呼的反而邓家佳令人印象深刻,演的灵气逼人。朱亚文演的也很奇怪,像个中二青年,虽然我是冲着朱亚文和汤唯去看的,但真的觉得不吸引人。

    38分钟前
    • 你不来我不敢走
    • 较差

    写了一大堆最后还是删了,槽点多到不想吐,我算是看明白了,中国真正缺的是好编剧,可惜了这些好演员。别叫大明风华了,您可当不起《大明》二字。看王学圻,梁冠华的面上给两星。

    42分钟前
    • CRITIC
    • 较差

    梁冠华老师确实不一般,朱高炽就是朱高炽,跟狄仁杰完全分得开,不出戏。

    45分钟前
    • TheStanshady
    • 力荐

    但凡花80块钱买一本大明衣冠图志和看看明史都不会拍出这种烂剧

    50分钟前
    • 温九斩华雄BJJ
    • 很差

    狄胖胖真的太萌了,就是一大把年纪了,在父皇面前依然惨兮兮的,只能靠卖萌才能生存。

    52分钟前
    • 一星期的你
    • 力荐

    史诗级灾难片。历史虚无主义这里怎么没适用呢

    55分钟前
    • 寂寞三叹
    • 很差

    汤唯演技太尬,台词是烫嘴吗

    57分钟前
    • 拳拳带风
    • 较差

    汤唯的男装扮相挺有气质的,确实撑住了这个造型,开始期待这部剧了。感觉也有好多熟悉的老演员出演哇。

    59分钟前
    • 泪染霜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