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硅谷第二季

    硅谷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5

    主演:托马斯·米德蒂奇,T·J·米勒,扎克·伍兹,库梅尔·南贾尼,马丁·斯塔尔,阿曼达·克鲁,乔什·布雷纳,苏珊·克莱尔,欧阳万成,爱丽丝·韦特兰德,马特·罗斯,克里斯·迪亚曼托普洛斯,布赖恩·提切纳尔,亚历山大·卓别林,杰克·普罗特尼克,大卫·里斯·斯内尔 

    导演:迈克·乔吉 

    猜你喜欢

    • 第6集

      年少轻狂 第三季

    • 第10集

      美国之锈 第二季

    • 第8集完结

      尝试 第一季

    • 更新第10集

      美国之锈第二季

    •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权利的游戏

    • 已完结

      秘密部队第一季

    • 完结

      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十六季

    • 完结

      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五季

     剧照

    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1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2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3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4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5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6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16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17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18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19硅谷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由年轻喜剧演员与老牌明星联合主演,《硅谷》叙说着一位住在“骇客旅社”的内向电脑工程师与他朋友们的故事。这群不太能融入社会的家伙被一位网路公司的百万富翁“关照”着,他允许这群工程师免费住在他的房子,不过条件是要取得他们专案的10%股份。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硅谷?

    提起硅谷,我们马上会联想到的是谷歌苹果,facebook这几家耳熟能详的明星公司,又或者是那两所闻名全球的知名学府,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大学。
    硅谷虽然只占了美国国土面积的0.2%,人口总和也不过500万,但却创造工业史和科技史的众多奇迹,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如今的硅谷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一谈究竟
    一,从硅谷的诞生时间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与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工业化地区的巨大差异。硅谷崛起于工业时代的后期,具体是二战之后,所以硅谷从一开始就跳过了工业时代的很多过程,是一个完全按照信息时代的特征,建立起来的产业中心。更重要的是,二战之后,科技行业发生了两件事对硅谷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的事件。第一件事,就是1946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这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开启。而第二件事就是1948年,控制论,信息论,的诞生。那什么是控制论?看一下如今互联网公司在开发产品中的流程,你就明白了,这其实都是运用了控制论所演变出来的方法。一款产品必须先上线,得到用户对产品的反馈,然后再不断修改才能得到完善,这种通过反馈,不断迭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也恰恰是控制论的精髓。那什么又叫做信息论呢?字面上很好理解吧,就是关于通信的理论嘛。其实信息论本质上就是一种解决生活中不确定性的方法。比如说,如今人力越来越贵,而且我们都不知道人力成本上限在哪,但计算机却一定是越来越便宜,所以把更多的工作交给计算机,交给人工智能就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叫做香农第一定律。我们再举第二个例子,原先,家里的带宽不够,所以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娱乐节目,一款节目再流行,全国同时段收视率也不可能超过5%。但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加,节目的传播能力大大提高,这才有了Paipi酱等网红的崛起,而传播渠道容量提升才是其中关键因素。这就叫做香农第二定律。

    好了,谈完时间方面的原因,我们再谈一下硅谷成功的第二个成功秘诀,文化。

    首先,是对叛逆的宽容。叛逆是硅谷的常态现象,这不仅和加州人素来爱冒险,喜欢尝试新东西的传统有关,同时也和当地的法律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比如在书中就介绍了,为了鼓励员工的叛逆行为,促进整个硅谷地区的技术进步,加州政府对于前公司员工在同行业之间跳槽现象,表现出了最大的宽容,甚至禁止公司之间私下里达成相互不挖角的君子协议。这就大大提升了硅谷人才的流动性,同时倒逼大公司去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创业。外界经常对硅谷有一种误解,认为伟大的公司都是从车库文化里中诞生的,其实在硅谷成功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真正的秘诀是在原来的公司和大学里孕育新的公司。

    硅谷文化第二个特点是国际化.在硅谷,不仅Facebook这种明星公司在努力全球化,同时即使不太出名的小公司也会在第一时间开拓国际市场。很多公司一开始就是要开发,给全世界的人们使用的产品,所以一口气上线20语言版本的产品在硅谷屡见不鲜,这源于硅谷人都自己多元文化的自信。举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根据2012年的人口调查,硅谷地区51%的家庭在家中使用的第一语言并非英语,而是他们移民来此地之前的母语。所以很多公司在和硅谷公司竞争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吃力,这是因为你并非是在跟哪个国家的公司竞争,而是在跟全世界竞争。

    硅谷文化的地三个特点是追求卓越。在美国硅谷地区的办公和生活成本远超美国平均水平。而房价更是和纽约不相向下。这就形成了市场淘汰机制,只有那些少数利润足够高,成长足够快的公司,才能占据核心位置,得到更多的市场资源。

    上述的这些,是硅谷所独有的特质,也是硅谷成功背后真正原因。

    如果你对硅谷,科技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和我聊聊!

     2 ) 做为程序员女友想了解下程序员而看的电视,但是被吸引。。。

        不是很追剧,看了琅琊榜后剧慌,男票在努力编程,感觉自己不被需要。。。嗯 除了百度一下“怎么当程序员女朋友”我本打算看看TBBT了解下nerds的世界。。。但是只看到下载的链接,所以就在等的时候无意中看了这部电视剧。。。硅谷里应该比较多IT geeks吧~嗯 在S01E01中看到D和G说到JAVA,SCALA这些,嗯,我就知道是要看这个,不是TBBT。嗯 看了第二集,我就知道我看到好剧了。哈~不知道女生观众有没有我这样的过程。。。
         言归正传。
         感觉R一开始为了迎合市场去做音乐版权搜索的PP,然后被别人发现amazing的Compression Solution,引起两大对头Peter和Gavin的争抢。嗯 弱弱的问,做为挑剔的IT人,R难道在自己一开始做PP网站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音乐的无损压缩播放和速度么?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会KO掉多少sucks的音乐和视频网站——他想到这个的可能性竟然低于他想一个音乐搜索来迎合市场。so whats a nerds?!不过,相比S01中出现的其他疯狂想创业的路人甲,这样的对比确实增加了戏剧性。有时候就是这样,疯狂的想做点什么,忘记了过程中更有“价值”信息。
         D和G我一开始是不懂他们的区别的,直到J和R开会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说自己能干什么,我才知道点。一个是搞系统,一个是编程软开。S02中我知道了,G还能自己搭载服务器,嗯,他们似乎买点零件就能建造一个“王国”。哇塞~他们两都超聪明的,比如很嫌弃SWOT,但是听过之后立马拿来分析“let xxx die”,而且看一眼那张黑板就能算出速度不对,而且,可以一本正经的计算800个人要多久,哇,这里除了R其他人都在认真讨论诶。。。G是gay?为什么第一季还有女友?唉~智商高的情商就低了点,他们对Big head的评价就很过份,他们后来不还是要请人么,而且也分了股份,为什么一开始就容不下big head。。。
        嗯 这时候团队中的J和E就十分必须。我还是佩服J发现了这个机会而且不遗余力的打进这个团队,我在S01中看到他那样的被无视,有点怕他变反派。。但是看S02的时候,发现自己想多了,he did it。最后一集,R最先发消息的是他。至于E,这群人中他是最会说话的。搞笑担当,dirty担当,忽悠担当。感觉虽然他有很多不靠谱,但是他是里面情商最高的。像big brother。哈哈~看到R受了委屈立马冲出去打了欺负他的熊孩子,虽然被强烈拒绝成为董事会成员,但是还是会过去陪着R,知道他需要他的支持,哪怕不进去说话。就不说送那个和服了。
         好了,说了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点就这样,反正我也是想到哪说哪,说不全的。
         我好奇的是后面的走向。
         S01是说发现算法的价值,拿到投资,成立公司。S02说的是和hooli的纠纷还有就是在初期犯的各种错误,当然,也有真正产品的使用。what's next?知识产权纠纷的结束,30万的视频点击率是最好的广告和实力证明。似乎,创业走到这里应该有happy ending了?接下来就是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hooli 换了Gavin,PP换了R,然后他们又争取回来位子?我不是很期待变成这样的局面。要看阴谋论我会看清宫戏。。。有几个可以发展的点:Big head 莫名其妙被广泛认可,他是一个可以写算法、可以编程开发、可以做安全,但是每个方面都不是那么出色而已。他也乐于悠闲~而且 他一直在帮PP哦~希望他不要被洗脑当反派然后在最后再救赎。R被炒了。哈哈~要是hooli的Gavin被炒了然后被聘用到这个团队。。。哇哦~反正满足了Gavin吧?R很难接受的是自己不是CEO,不能掌控公司发展?但是公司的发展感觉他一直也没掌控啊。。。好啦 吃饭去。再思考下。
        

     3 ) Silicon Valley S2 个人笔记

    E1 new funding,

    E2 lawsuit & merge,

    E3 owned by a bad guy,

    E4 recruiting new guy,

    E5 building servers,

    E6 meet double - asshole,

    E7 compete for customers,

    E8 cyber attack? No.

    E9 lawsuit,

    E10 winning n got fired.

     4 ) 神奇四侠之硅谷创业的篇

    乍一看屁屁团队是几个屌丝组成的没有愿景的公司,仔细想来各个身怀绝技堪比复仇者联盟。不同之处是妇联的英雄们各有心结难以凝结,而屁屁团队的屌丝们歪七扭八的外表下藏着一样的情怀。当每次获利退出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五位创始人坚决站在理想一方,为了做喜欢做的事,为了做和hooli不一样的公司,哪怕三十个小时就要关门,也要抗住流量压力提供直播。Erlich露胳膊挽袖子上阵写代码的场景很燃很悲壮。他们没有高雅到不谈钱,伟岸到如罗辑思维那般树起高耸的牌坊做一个大写的商人。也不同于BigBang里面不通人情的nerd,他们不是情商低而是价值观不同选择不同,不那么爱与人打交道,与其在大屏幕上被人追捧在热舞party上嗅探美女,不如带着电脑去创造些什么。
         核心英雄Richard是一个懦弱到被小孩子欺负,没用到见投资人前会尿裤子,决策前优柔寡断的CEO,但他是值得程序员跟随奋斗终身的人。首先他是个大天才,能大幅改进压缩算法。然后他很努力,长期每天两小时睡眠导致身体都垮了。再然后讲原则,不会为了利益说谎,这一点让我很佩服,生死攸关的时候还能坚持原则不撒谎。最后他很有种,一副懦弱的样子,却可以赌上一切跟各种大佬说no。其他的什么很讲义气一定要留下big head什么的就不提了。总之各位程序员们,如果生命中遇到这么一位老大就赶紧嫁了吧,人生会从此有意义。
         嗑药英雄Erlich的目标是jobs,然而他好像比jobs还要会写代码一些,至少缓存模块是这样。在跟CEO因为董事会的事儿上争吵过后依然回头相助,这个满嘴喷粪的人物胸怀还是宽广的。
         下一位,jared性格几乎是完美的,温和儒雅,敏锐能干。作为HR总监迅速摸清公司人员状况,作为CFO两天搞定未来三年财务分析理清资产和商业模式,在展会上面对即将到来的失败积极需求商业模式转型,作为项目经理在公司难以完成计划的时候引入敏捷开发,还异曲同工地设计了公司logo。总是表明自己的专业立场,但坚决支持CEO的决定(比如解雇big head,反对被hooli收购),被众人忽略而从不在意,自己一直睡在车库里直到被服务器赶走。从一开始追着要加入屁屁,到被Erlich说你放弃Hooli前程似锦的职业生涯跑来这个快关门的公司竟然毫无悔意简直有病。太完美了吧,马云有他还找什么蔡崇信啊。
         爆发力超强的英雄Gilfoyel帅爆了,异常冷静,危急时刻总要靠他。如果Richard被免职做CTO那么他当技术总监合适。
         总之这样的团队绝对不是草根,简直复仇者联盟啊,没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只能怪编剧折磨人。而我这个草根CTO为了家庭退出创业去打工了,只能在电视上苦等新的一季到来。

    瑕疵:
    0. VC们坏的是不是有点夸张啊?
    1. 那个老爱改人家架构的负责云的小孩子轻易就改了大家的代码,难道大家不用git回滚吗?
    2. 关于色情视频删除。按照流程貌似是上传到屁屁团队的车库服务器,这种情况应该没有在原服务器上的写权限吧,何况删除了。
    3. 缓存在现在高并发环境下应该是重要的提高吞吐量的办法,但是在直播线上就能增加缓存功能吗?何况视频流神马的应该命中率也不高吧。

     5 ) 一个创业者的观后感

    说它是部搞笑剧吧,但它又清晰呈现出创业路上的艰辛和巨大压力,问题接二连三发生,好像困难永远不会画上句号,不断在迎接和解决问题。

    说它是部商战片吧,面对一切问题,魔笛手所有成员都不是严肃正经的方式去解决处理,从头到尾无时无刻都在搞笑,吊儿郎当,幼稚的行为处处可见。

    也正是因为如此,反而让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轻松和快乐,因为奔溃,焦虑和情绪失控边缘不断徘徊是创业者们常见的症状,正在创业的我深有体会,即使面对巨大利益,还能嘻嘻哈哈fuck everything 我看到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金钱 还有女人 啤酒 酸奶 魔法 …

    看到很多人都说他们几个天天神神经经 也正是因为这种神经 反而到最后我在审视自己,对于事业的态度是否过于急功近利,这让我目前想去调节好面对事业的认知,不再由刻板情绪和行为经常支配,我也想变得神经起来,准确来说:是放松我自己的神经 ,放眼望去 还有很多情绪值得重视,这样的创业路也许能让我走的更远

     6 ) 硅谷第二季 /大公司的通病,小公司的激进

    这部《硅谷》第二季抒发了大公司的通病,小公司的求生欲望。大公司CEO加文· 贝尔森的咆哮,组织效率问题彻底是他们在创新上不如小公司魔笛手。做为观众我们更倾向于对魔笛手理査德的欣赏。但是,我们又有谁是加文· 贝尔森的知己?公司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战略目标也自然不一样。小公司求的是效率激进,大公司求的是稳定,和长久性的目标,及时在创新上也是有一些列流程制度。可能小公司创新产品已经做出来了,大公司计划文件还在领导办公桌上。这就是大公司组织复杂,每一个不经意的漏洞都会被人利用。理查德就是抓住加文· 贝尔森一个系统设备上的漏洞,打赢了一场侵占权,是一场持久的官司反败为胜。让我从中看到了一种见识,只是我对《硅谷》第二部的欣赏,不属于大众化的观点。

    我这里要谈的许多观后感,不写儿女情长,也不纯粹的抒发情感,而是将两者结合对这部电视剧的所感所悟。其实,我看电视剧,并不是沉迷与剧情里的人物。我总是有着自己的世界观,我总想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智慧,不过自身知识功底实在不够硬,能见识到的也是寥寥无几,但这并不妨碍我一颗求进的心。

    这部观后感是从大小公司的架构不同上来谈我想到了什么,故而文字粗糙简陋了些,逻辑见识不够。有幸的是置身于中大型公司,有无数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机会,这是我深入公司发展最大的心愿,再一次从这部电视剧里对市场竞争有了理智的辨别。加文· 贝尔森渴望垄断市场,不惜大量资金想要将魔笛手创新的压缩技术买到自己的麾下。可是硅谷这个科技创新的地带,世界行业佼佼者的聚集地,谁也不能永远的一家独大。虽然,理查德不知道,在他这条创业的路上还有多少难题等着他,但是,他渴求公司按照自己的想法生存下去,备感让人欣赏这股精神。

    这部电视剧让我联想到,身处在沉淀15年的互联网公司,公司里那些在奉贤上闪耀的英雄,是否也会在工作中如同电视剧里那些置身大公司的员工一般,在这个市场需求和公司权衡之间存有矛盾情况下,体现了公司与市场并存的价值?

    我认为在大公司和在小公司人的见识是不一样的,一是:大公司在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也会相对的失去一些东西,好比大公司追求控制和稳定的时候,必然会失去灵活性。因为大公司的控制都是为了防范风险性的损失。再说起创新,大公司企业里的管理者,和小公司的创业者拥有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思考的问题也是截然不同的。小公司创业者负担小、没有什么牵绊、手上抓到一个项目自然而然就会全力以赴,因为这是他们生存下来的核心目标;但是对于大公司的管理者,手上有N个项目,甚至在现金流和人脉上随时可以在市场上拿到很多项目,自然而然对于项目没有小公司的创业者那么重视,而且冒险性也不会那么高,毕竟考虑不成熟拿下的项目都是要损害公司原有业务线的。

    观点写到这里,我想一起经历过惠民项目的同事,都不陌生,在项目开展面前,我们都看到了那些小公司为了做好这个项目用到过各种手法,最为深刻的就是2018年惠民项目“梗”的时候,小公司不惜打价格战,也不计成本的去做一个接盘侠,别人放弃的市场,他们贴着好人的标签,来照单全收。从个人情怀和功德心的角度,我是从内心给他们点赞。从公司格局上来分析,我觉得虽败犹荣。因为,我们放弃不是能力而是给客户最好的一个交代,给公司也是最好的一个压缩成本。

    《硅谷》第二季值得创业者、失败者。大公司管理者、工作者。去看的一部电视剧,能从剧中看到自己的角色。这是我推荐这部电视剧的理由,别错过带来成长的机会。

     7 ) 一二季评——科技与创业的乐趣

    最近迷上了一部美剧《硅谷》,三季豆瓣评分分别为9.0,9.2,9.2的良心之作,关注的人却不是很多。估计不少人是被那句“非程序员看不懂”的话给拒之门外的,其实不然,虽然主角是几个程序员,但这部剧肯定不是教我们怎么编程。而是一个热血的创业故事,宅男变CEO,剧情并不枯燥,甚至还很有哲理。

    剧情大致是这样,主人公Richard开发了一款“魔笛手”的软件,它的本来功能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没什么用。却被天使投资人发现了其中强大的数据压缩算法,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这种算法受到了追捧。于是主人公拿到投资带着算法和小伙伴们开始创业。只是……

    (一)反派一号,乔布斯的作派,盖茨的手腕
    剧中最大的反派,Hooli公司(字幕组把它翻译成“互利”,也是一种讽刺)的CEO盖文贝尔森,一件黑色毛衣或许不算什么,不过那句天天挂在嘴边的“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乔帮主那句“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相传乔帮主脾气暴躁,追求完美,为了一个心目中的颜色,把设计师快要逼疯,剧里的贝尔森也是一个同样苛刻的人,他对员工不满意时绝不会委婉提出,通常都是大骂出口。乔布斯是个演说家,他能把苹果的发布会变成一场艺术般的演讲,同样,贝尔森也非常擅长产品包装和宣传,他们反向解析“魔笛手”的代码,开发出一模一样的“扭核力”并且把它打造的相当完美,全方位碾压“魔笛手”团队,要不是靠着撸管引发的灵感在技术上大幅度赶超,恐怕“魔笛手”都挺不过第一季了。贝尔森身边总跟着一位禅师,每天给他讲很多哲理(虽然看起来像是在拍马屁),这一点也像乔布斯相信佛教和东方神秘主义。

    作为唯一能和乔布斯匹敌的对手,盖茨也逃不了被黑。贝尔森视察公司时的那前呼后拥的副总裁们,真是盖茨作风。不过最明显的恐怕还是起诉“魔笛手”的知识版权问题。
    “魔笛手”的团队最初在“互利”工作,正是由于在互利不被重视,才单干创业,他们火了之后,贝尔森为了击垮他们,反而反咬一口,说是“魔笛手”盗走了互利的核心技术,他甚至挖走主角Richard的好朋友,给他高薪高职位却什么都不用干,就是为了让外界相信,魔笛手是这个好朋友在互利开发出来的。(这哥们真是人生赢家,白吃白喝白拿年薪几百万)
    这恐怕是在致敬IE浏览器和网景公司的诉讼大战了。当年盖茨的IE完全剽窃了网景的创意,靠着Windows的捆绑销售迅速占领市场,网景提起诉讼,官司打了几年,微软败了,赔了点钱,不过几年下来,网景的市场份额早已被微软吃掉,赢了官司却依旧难逃破产。剧情里,起诉的人变成了互利,争着要给“魔笛手”投资的风投公司们考虑到诉讼风险,立刻改口,一分钱也不愿意出了,显然互利是不可能赢得官司的,但是只要拖上个半年,“扭核力”的技术就能追上来,靠着互利的推广,“魔笛手”再无活路。这时候,谁还在乎官司的输赢。
    黑得漂亮。


    (二)科技改变生活,是否真的让生活更美好?
    第一季里,无人驾驶汽车惊艳了一把。“魔笛手”的财务负责人,小天使Jared到投资人Peter Gregory的公司拿一个合同。Peter的秘书特地让Peter的无人车回去(Peter第二天要到一个海岛上度假,无人车第二天会被送上海岛),无人驾驶汽车,刚一出现,相当帅气,自动避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还可以语音点歌,陪乘客聊天,简直就是一个老司机。
    作为科技达人Jared也是相当兴奋,摸摸这摸摸那。一帆风顺是不符合画风的。由于秘书把Peter假期时间输入错误,在送Jared回家的路途上,无人车按照设定程序,启动了海岛之旅。车子直接开到了港口旁边的集装箱里,高超的停车技术,车门几乎紧挨着集装箱两边,Jared的车门打不开,他被困在集装箱里,在海上飘了几天,差点挂掉。
    这里最令人感触的是,当他想尽办法从车里出来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海上平台。平台上忙忙碌碌,各种叉车、机械,但是唯独没有一个人。那一刻的孤独与苍凉,恐怕能叫人崩溃。

    当科技终于取代人工时,人类是否会感到寂寞?如果这是我们未来的生活,那真是想想都可怕。

    (三)估值这个东西,越高越好么?
    在科技博客举办的创业创新大会上,“魔笛手”的程序员们通过撸管得到的灵感通宵重写程序,终于拿到大奖后。无数的风投想给他们塞钱,前景远大的创业公司,谁不想早点入股呢。
    在几轮谈判后,可爱的程序员们发现,他们越是傲慢无礼,投资人给的钱就越高,于是谈判变成了大家轮流装逼的盛会。终于在一名联合创始人把他的蛋蛋放到一名投资人的办公桌上时,这名投资人给出了投资3000万美元,估值7000万的价码。最后,甚至有人愿意5000万,估值1亿的。这种事情,谁不愿意呢?
    这时候我们的女主角出场了,他告诉男主,不能接受这样的投资,因为他的公司目前根本不值那个价格的一半。如果把估值定的太高而后期又不能实现预期,那么估值只会越来越低,而估值下降对创业公司来说是绝对的灾难(表明他们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这样等不到二轮融资,公司就会垮掉。(剧中也确实有因为一轮融资太多,最后达不到投资人预期,最终贱卖公司的例子)

    一两年前,马云带着阿里巴巴赴美上市,股价定的超出市场预期,创造了史上最大规模IPO,一时间何等风光,只是,持续不了多久,股价就掉了下来,持久不能突破,比起谷歌上市十二年股票上涨17倍,阿里巴巴的投资回报率估计不会这么高了。
    (阿里巴巴是成熟企业,不是创业公司,所以马云这么做也有道理,不过 就要吐槽,谁让他家APP用起来那么卡)

    创业公司如此,人生如何?还是不要把自己想得太牛逼,搞点实际的,没事少立flag。



    在犯罪,反恐,历史大片这些商业元素充斥的美剧市场。这部短小精悍的美剧(一季8集,一集25分钟左右)真算是小清新了。画风也是极简风格,几个nerd or geek凑在一起,都没有女朋友(女主的戏比不上男二男三)。一部励志的创业大戏,以为他们可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事实却是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破产作斗争。IT大腕们的真人客串,创业的乐趣与艰辛,少年的稚嫩与走向成熟,真是叫人爱不释手。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遥看瀑布挂前川”。

     短评

    剧很好。不过真心不喜欢理查德这个角色,可能编剧是刻意塑造一个反面例子吧,一个不适合做企业领导者的反面典型,从决断,到沟通,到各种事,这人就不适合去做企业。当纯码农就好。

    7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第二季是从第一集开始惨到尾,先是投资人挂了,然后被竞争对手告了,接着融资方纷纷撤资,又冒出了个傻逼金主,算法也被人抄了,好不容易抱上了A片公司的大腿又搞砸了,最后从头来因为狗屎运可以终止诉讼,结果又对他们不利,期待最后一集大逆转啊

    9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黑中国人黑得可以啊,没有一个正常的……

    11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作为一部行业讽刺剧不够深刻,作为一部正统喜剧又不够好笑,这大概是硅谷最尴尬的定位吧

    16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商战,撕逼,董事会,VC,下三路损招儿,没完没了的诉讼和收购,技术偷窃山寨专利和生存搏杀,这一季把光鲜亮丽的IT行业暗黑内幕以及创业艰辛毫无保留的抛洒在你面前,好在作为轻喜剧的总体基调使得这一切始终在一种仪式般的荒诞感中无常反转,在这行当呆了十年真是代入感太强了,致我们的魔笛手们!

    19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有时候,失败就像压住delete键的酒瓶。而成功,却可能像是去拆摄像头无意摔落的工作人员。

    20分钟前
    • UglY_MoNey
    • 力荐

    太 好 看 了 大头蛋才是人生赢家;Jared最后这段释疑真把我打动了

    23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片头开始出现阿里巴巴了。还是很好笑啊,各种峰回路转,黑加拿大的时候有想到主演TJ米勒就是枫叶国来的嘛,小哥演技不错,nerd程度和sheldon方向不同但有的一拼,一季真心太短了,已经在反复看了。PS真想做大头这样的人啊,一路狗屎运

    26分钟前
    • ==
    • 力荐

    没看够!这剧里的一切都是矛盾综合体,在一个所有主角都在走下坡路的喜剧里,有一个有价无市的公司,里面有一帮活得没重点但是却有种莫名使命感的人物,最后用鬼扯的台词配上鬼扯的剧情,突然一切都说通了

    31分钟前
    • Iberian
    • 力荐

    如果说第一季是让你爱上全员的话,那第二季就是让你恨透他们。然而谁都没料到我tm最喜欢的角色竟然是Gilfoyle...

    35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好看好看好看!万万没想到这一季深深爱上了Gilfoyle

    37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力荐

    相比第一季越加平淡。希望不要烂尾

    38分钟前
    • 紫气东来
    • 推荐

    第一集就眼眶湿了,临时改的剧本吧

    39分钟前
    • 白老师
    • 力荐

    演Peter Gregory的演员Christopher Evan Welch是真的去世了...死于肺癌,吓跑河马然后自己跑步死这个梗应该是剧组按他自己的意愿来的吧,感谢他为我们第一季带来的欢乐。R.I.P

    43分钟前
    • SYRON
    • 力荐

    薛定谔包袱简直全剧最佳!!!It is magical!!!没想到看一个it剧竟然还有律政剧的high点!!!职务技术成果归属权止于自始无效的雇佣合同!!!这剧简直生命之光!!!

    48分钟前
    • 力荐

    典型的扎克伯格IT脸,紧张兮兮又文质彬彬的天才腔,不自信到底又突破自我无极限的nerd气质,男主找得可真好,几个配角也可爱。满分!!!!!

    50分钟前
    • 愈快乐愈堕落
    • 力荐

    Richard真的开始变讨厌了,尤其是讲话方式,希望他和伍迪艾伦能够互相咬断舌头死掉

    5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被两个地方感动得不行:一是房东拒绝卖房子怒撸代码,二是当房东问小贾是否后悔离开hooli时小贾说,工作到处有,但你看这里发生的一切,多么exciting and magical !【最后两集超~棒!】

    54分钟前
    • parachute
    • 力荐

    真是神剧,神经病剧。。。。

    56分钟前
    • Kiki
    • 推荐

    Snapchat的ceo也太帅了吧!

    57分钟前
    • 丁姑娘豪气干云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