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23

    主演:陈晓,李沁,张嘉倪,王天辰,唐曾,林永健,郭晓婷,刘威,李羽桐,刘奕铁,刘润南,赵峥,李光复,何赛飞,周野芒,黄梅莹,岳红,张天阳,郭凯敏,樊登,练练,涂凌,李宝安,赵千紫,红花 

    导演:阎建钢 

    猜你喜欢

     剧照

    人生之路 剧照 NO.1人生之路 剧照 NO.2人生之路 剧照 NO.3人生之路 剧照 NO.4人生之路 剧照 NO.5人生之路 剧照 NO.6人生之路 剧照 NO.16人生之路 剧照 NO.17人生之路 剧照 NO.18人生之路 剧照 NO.19人生之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改编自路遥先生的经典中篇小说《人生》。故事以80年代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起点,讲述了高加林、高双星、刘巧珍、黄雅萍等一批青年人走出黄土高原,来到上海,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感情与事业上几经波折,几个人不断奋斗、拼搏, 改变人生命运的真挚故事。

     长篇影评

     1 ) 看了一集看不下去了

    80年代初宝贝二八自行车直接飚飞轮,农村小青年吃饭馆,喝汽水,听大录音机,学生的桌子一人一张刷着光滑的油漆,开着大拖拉机进出县城,能不能再假点吗?女主上下拖拉机都是踢着芭蕾腿一摆而下,全县好几年没有一人能考上大学,好容易有一个还被替掉了,这怎么可能。这个魔改的人生之路,将悲剧改为励志剧,大大的服了,对得起路遥的大作吗?

     2 ) 80年代的青春与奋斗鼓荡了我的心

    漫山遍野的绿意昂扬,双马尾的少女和知青头的少年,奔驰的拖拉机、味道纯正的方言、拐弯磨出“火星子”的二八大杠,朝气蓬勃、慷慨激昂的青春力量……在《人生之路》中看到既陌生又熟悉的场景,想必不少观众一下子就被打动了。

    3月20日,由总台央视、爱奇艺出品,当代时光制作及联合出品,阎建钢执导,洪靖惠、未夕编剧,陈晓、李沁领衔主演,部分改编自路遥小说《人生》的现实题材剧《人生之路》于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爱奇艺同步播出。

    如果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展现了西北农村变迁的历程,写的是家族化史诗;那么,他的《人生》写的则是青葱岁月少年转角的“紧要几步”。作为一部只有15万字的中篇小说,要想改成一部37集的长篇电视剧,并不容易。

    《人生之路》给了观众一个很大的惊喜。初看3集,即感受到青春的脉动与力量。当刘巧珍(李沁 饰)从拖拉机翻身而下,当高加林(陈晓 饰)与高双星(王天辰 饰)踩着自行车瞪眼竞速,当马栓(唐曾 饰)在雨夜沮丧失意地念出“晓云将入岳阳天”……

    客观地说,味对了。这就是观众想看到的“青年力量”。

    方言、陕北,真实的中国土地

    《人生之路》的故事始于1984年。1984年陕北的农村,是什么样子?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还是蓬头垢面、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缺衣少食、贫穷落后,还是改革开放、一往无前?

    老实说,在看《人生之路》前,我曾数次想过主创会如何展示路遥原著中的场景。毕竟,那个年代距离如今太过久远了,久远到不敢真实。一旦真实,生恐让人产生隔阂。但没想到,它真的拍了真实的陕北农村,真实的1984年。

    《人生之路》的真实,是历史的真实,也是艺术的真实。

    它重塑了路遥笔下的陕北农村,也再造了以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张嘉倪饰)为首的一代奋进青年,高双星是原创人物,马栓的角色有所拓展,但放在剧中毫不违和。它写了彼时的乡土中国,也写了与如今年轻人并无不同的父辈的青春与奋斗。

    先来说方言的真实。

    2021年,脱贫剧《山海情》热播,剧中演员的宁夏方言、福建方言被观众不断夸奖。《人生之路》里也用了方言。但陕西话和宁夏话不同,高加林所在的陕北农村方言也和西安方言不同。路遥是榆林人,高加林自然也是如此。榆林位于陕西最北端,其方言其实是晋语,山西人用得比较多。

    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对方言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开的风已经吹到了内陆。如今被不断珍视的方言,在当时更像是一种“土”的代名词。人家一张嘴,是标准的普通话;你一张嘴,满满的陕普味。自卑顿时涌现。

    于是我们能看到,高加林、刘巧珍、高双星,说的是带着陕北味道的普通话;黄亚萍最标准,她来自上海,“早晚要回大城市的”;老一辈的人,不论是村支书高明楼(林永健 饰),还是有文化的民办教师,都是一嘴方言。

    再说制度的真实。《人生之路》开篇提到一个词:预考。

    什么是预考?这个词,对如今的很多观众来说很陌生,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有印象。

    知乎有个问题:八十年代高考有多难?不少回答谈到,最难的不是7月的高考,而是5月的预考。预考过后,班里还能剩下一半人就算不错。

    除了预考,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考,还有年龄要求。

    在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考报名条件之前,只有不超过25周岁、未婚者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所以马栓第三次预考失败时,他哭得不能自已。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明年就超龄了。

    或许很多观众疑惑,高加林明明决定复读,最后怎么还是去当民办教师了?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小顺遂,突遭挫折,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则是更重要的现实考量。这里插句题外话。其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学习好的穷人家孩子,都会放弃上高中的机会,去上中专。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回家就只能当农民。但你只要中专毕业,出来就有干部身份,国家包分配。

    像这样的细节,剧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陕北梯田,学校的撞钟,优秀学生奖品是暖水瓶,大星、双星、三星以及高杨氏的名字,电视机里的中国女排……可以说,在观众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人生之路》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而这些精良的细节,都成为搭建起了这部品质大剧的砖瓦,用极具真实感的场景,唤起了一代人的记忆,也让当今的更多年轻人共情。

    奋斗、青春,人生的转折

    路遥的原著中,高加林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他俨然唯一枢纽,不论是黄亚萍还是刘巧珍,都是为了服务他而存在的。路遥在他身上倾注了无数的骨血,叩问着自己的灵魂,写出了知识分子身上的青春与昂扬,也写出了软弱与局限。

    但要拍成电视剧,只写高加林一个人远远不够,《人生之路》是一部群像剧。

    高加林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一号角色。但高双星的出现,让这个人物变得更有温度与魅力。他依然张狂,却多了一分少年之气。不做滔滔不绝的流水,骑自行车也要飙到第一名。他依然意气,却多了一丝人情味。知道马栓无处而去,将其领到自己的宿舍,恳求刘巧珍给他一份工做。他依然热忱,临别时他将写着自己名字的钢笔赠给高双星;他依然诚恳,对老师、对长辈、对同学皆是如此。

    更难得的,是高加林身上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他的一生,不断遭受挫折。被冒名顶替,被村里人议论,失去教师资格,不再担任宣传干事……

    放在常人身上,每一件都要扒掉一层皮。但高加仍然走出来了。预告片中,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热烈欢迎著名作家高加林老师。比起原著中的失意结局,这个高加林更见力量。诚如他自己所说,“只要理想在,人就不会倒下。”

    高双星是另一颗“定盘星”。

    他是以高加林影子的姿态出现的。学习不如他,交际也不如他,模样还没有他俊俏。高考报志愿,他不知所以,也不懂得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但他有一个“好父亲”。他是善良的,但这种善良不足以扭转对大城市的渴望;他知道冒名顶替是错误的,但有人推一把也就甘之如饴了。

    高加林与高双星,因一次有意为之的“事故”,人生命运陡然而变。

    刘巧珍也变了大模样。剧中的她,更活泼也更自信。

    她仍然在为父亲没让她读高中耿耿于怀,但她绝不自卑。翻身下拖拉机的洒脱,烫大波浪头时的恣意,劝解马栓时的质朴,以及对心爱之人始终如一的情感,都让她熠熠生辉。看预告,刘巧珍后面还要去上海,先当保姆再开店,最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黄亚萍是孤高的孔雀,也是陷入泥潭的白天鹅。高双星去了上海,恐怕也见不到几个气质媲美黄亚萍的姑娘。黄亚萍是浪漫的,她对穷小子高加林颇有好感,甚至后来数次邀请他去上海、去美国;她也是现实的,爱情终究不能战胜面包。她为了照顾父亲放弃高考,为了去美国也愿意付出一切。就像演员张嘉倪在微博写的那样:她是开在贫瘠土壤上的理想之花…忠于自我想要的人生。

    还有马栓。前几集他的笔墨不多,但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

    雨夜,高加林和高双星偷跑到图书馆。诗兴大发,诵温庭筠之《咸阳值雨》,却忘了最后一句。马栓悠悠坐起,念“晓云将入岳阳天”,吓了高加林一跳。一则,他没想到这里藏个人;二来,他也没想过,三次预考失败的马栓,能背出自己忘的诗。

    这群青年,曾是1984年陕北农村最普通的一批高三学生。

    他们不了解国家大事,对时政的知晓还不如高明楼这个老支书;他们也不懂得爱与被爱,只知道对谁有好感,又对谁有热情。但他们敢做选择,敢为了选择不断奋斗。他们身上,有合辙的戏剧逻辑,丰富的人物弧光,还有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精神。

    大时代、小人物,永恒不变的青春命题

    《人生之路》原名叫《人生·路遥》,这个名字有两重意思,一个是指这部剧改编自路遥的小说《人生》;另一个意思是说,人生路遥远漫长,要不忘初心。改成了《人生之路》,减了灵动多了质朴,更有“续旧作开新篇”的味道了。

    《人生》的小说发表于1982年,今年是2023年。1982年,中国的GDP是5373.5亿元;2022年,中国的GDP是121万亿元,相差超过200倍。四十年来,我国经济腾飞,脱贫攻坚顺利完成,青年一代的理想也从昔日的“走出山沟沟”,变成了如今的返乡创业、带动家乡一起致富。41年过去了,高加林们似乎也不再是如今年轻读者的心头好了。但青春、挫折、奋斗的命题永不过时。

    高考依旧是最公平的考试。每年依旧有学生晕倒在考场上,依旧有学生代表领诵宣誓词,依旧有教师对学生“题太难”的开解——你不会,别人也不会。

    青春依旧是最萌动的阶段。面对心爱的人,喜欢没有那么容易说出口,每天只要见一面,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欢喜。面对家长的唠叨,恨不得放空到爪哇国。

    奋斗依然是最炙热的主旋律。高加林的选择,如今仍被无数高中学子面对。只不过,成功不再有唯一注解了。即使考不上好大学,也可以去学门技术,可以自主创业,甚至可以“专升本”。但这一代人也有了新的困惑需要解答。

    导演阎建钢在采访中表示,谁不曾年轻过,谁不曾在青春道路上与挫折不期而遇,遭遇挫折后,作何选择、如何奋斗以改变命运,是一道能超越时间的人生课题。

    《人生之路》并不能为困惑的青年做出决定,但新一代的观众能在高加林的人生抉择中,照见当下的困惑,找到面对人生两难困境的乐观与勇气。

     3 ) 《人生之路》首播,质感演员不错,但只是借路遥《人生》讲了个新故事

    根据路遥成名作《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终于开播了!追完第1集,说说追剧感受:这部剧看起来拍得确实挺用心的,画面大气,质感不错,演员演技也在线,但就是这味道不太对啊!

    只看第1集,再加上后面的剧情预告,就能感觉到:虽然这部剧打着改编自路遥作品的旗号,但,除了里面的主要角色以及人物关系,整部剧的故事和基调,已经跟路遥的《人生》没什么关系了!

    先说优点:

    一,画面大气,质感佳。

    该剧特意选在路遥的家乡,陕西榆林清涧县取景拍摄,剧情开篇,就为观众展现出了一幅西北土地辽阔壮美的画面,还有那滔滔不绝的黄河水,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地,画面大气,质感不错。

    还有那沟沟坎坎的山路,那一孔孔窑洞,老树、石碾,充满了质朴又美丽的西北乡土气息。

    二,所选演员比较贴合角色气质和特点,演员演技都在线。

    陈晓饰演的高加林,李沁饰演的刘巧珍,从服化道到演技,还是比较接地气的。

    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自信,对未来的憧憬,对自身命运的认知,高加林,这个雄心勃勃的陕北青年,陈晓将其比较不错地诠释出来了。

    但是陈晓毕竟也是35周岁的男人了,虽然不显老,但很明显,他身上缺少一名高中毕业生那种朝气蓬勃的活力,眼神中也没有对于未来的野心与欲望。

    李沁的动作灵敏矫健,有个农村姑娘的样儿。开起拖拉机来毫不含糊,停下拖拉机时,右腿大幅度跨过方向盘,显得大大咧咧,有点女汉子的风采。

    不过,李沁这个“巧珍”,完全不是原著中的巧珍,活脱脱就是一个现代农村女青年,剧中的拖拉机也是原著中没有的,李沁的演技也稍微有些刻意了。

    李沁(巧珍)作为一个农村的漂亮姑娘,其实脸可以不必涂这么黑的。谁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一定是脸黑乎乎的?

    农村有许多漂亮姑娘天生白皮肤,晒不黑,而且毕竟年轻爱美,再黑又能黑哪儿去?

    剧中李沁的脸有点抹得太黑了,而且她太瘦了,所以显得脸有点干巴巴的。

    农村姑娘,凡是勤劳能干的,其实都不是太苗条,不会是弱不禁风那种,因为干农活可以让人壮实,所以都是比较健壮、充满活力的美。原著中也是这样描述巧珍的。

    剧中已出场的几位老演员,表现都很棒。

    一出场一亮相,几句台词下来,就演绎出了各自角色的性格特点,让人一下子就能分清谁是谁,绝不会混淆。

    林永健饰演的村主任高明楼,几个细节就能看出来,这个高主任精明、自私、圆滑、有心机、望子成龙。

    刘威饰演的刘立本,虽然在第1集只有两个镜头,但是,一看就不是普通农民的角色,在原著中,他是村里的“二能人”,有生意头脑,在剧版中,设定不变。

    还有李宝安饰演的高玉德,也就是高加林的父亲,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疼爱儿子的憨厚农民角色。

    以及老戏骨李光复饰演的德顺爷,简直让人认不出是他本人来了。在该剧中,李光复好像使用了配音,说话不像是他的原声。

    虽然几位老演员的陕西味道方言,听上去貌似不太正宗,但不妨碍他们精湛演技的发挥。

    再说缺点:

    一,虽然《人生之路》的服化道,尽量想要去贴合上世纪80年代,但所呈现出来的味道却不太对!

    开篇一个镜头,味道就不是路遥作品的味道了!

    开篇镜头,高加林和同村同学高双星,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居然在山路上飙起了车!

    这哪里还是原著中那个家庭贫穷、内心有自卑感的高加林啊!分明是一个无忧无虑、生活丝毫不愁的农村时尚青年!

    高加林的家里,也丝毫没有给人一种贫穷、落后、卑微、寒伧的气息,感觉就是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家。

    读过路遥作品的人都能感觉到,路遥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既饱含着热爱,又对那种贫穷和苦难的生活体验深刻,描绘细腻,感慨万千,使人能时时共情。

    只看《人生之路》第1集, 我就感觉到,路遥原著中那种贫苦家庭出身的子弟,在同村富裕和有权的家庭(村主任高明楼家和经商者刘立本家)面前,在县城的高中同学面前,那种自卑与傲娇、自信与屈辱交织的矛盾心理,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与原著相比,这个剧版的《人生之路》太新,太时尚了,简直就不像是路遥笔下那个80年代的陕西农村。

    或许,导演就是要拍出这样一种带有时尚基调的农村年代剧,只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该剧?

    可是,《山海情》中所展示的农民生活那么苦那么土气,照样有大批的年轻观众喜爱呀!

    二,剧情设定高加林是县城高中的学霸,考上大学却被双星顶替,这与路遥《人生》的主题,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其实是挺简单的一个故事,但它所反映的时代现实和复杂人性,却又非常深刻。

    原著中,高加林就是高考落榜后回村,当了民办教师,然后,民办教师被双星(原著中名叫“三星”,剧中把“三星”改为了双星的弟弟)顶了。

    后来,高加林因为叔叔高玉智从部队转业回地区,当了劳动局的一把手,县里的劳动局副局长为了讨好高家,所以才给高加林安排了一个“以工代干”的县通讯干事的美差。

    高加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写作特长,踌躇满志地筹划着未来。在这期间,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爱上了他,并和自己的男友张克南分手,大胆示爱高加林,并许诺将来可以一起去她的家乡江苏南京发展。

    于是,高加林和农村女友刘巧珍分手,与黄亚萍在一起了。但是,命运却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

    高加林被张克南的妈妈举报走后门找工作,被报社辞退,灰溜溜地回了老家。而这时,巧珍已经和马栓结婚了!

    高加林悔不当初。

    然而如果再给高加林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可能还是会选择抛弃巧珍的!

    路遥的小说,情节看起来很简单,但却真实又尖锐地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巨大的城乡差别,农村户口对农村青年的束缚和难以逾越,以及有野心的青年,在面临诱惑时,人性如何经不住考验。

    可是到了剧版《人生之路》中,高加林摇身一变成了县城学霸,并且考出了县城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样的高加林,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了啊。是农村的人中龙凤了。

    后面剧情,竟然还有高加林大学名额被顶替的剧情。

    我不知道,80年代到底有没有这样顶替入学的现实事情。

    但是,单说这种剧情故事设置,就已经落入了俗套!导演把命运无情之手,变成了高明楼的黑心,这无疑是削弱了故事的现实力量。

    被顶替上大学,这的确是一件很悲哀、令人很愤怒的事情,但是,导演们,难道不觉得这样的剧情,现在有点太泛滥了么。

    单单去年,就有《幸福到万家》《玫瑰之战》,都写到了大学名额被顶替的剧情。

    在《人生之路》中加入这样的剧情,到底是为了披露现实,还是为了引起和迎合观众热议,就只有导演知道了。

    综上,感觉《人生之路》从服化道到演员,剧组、导演和演员都用心了,这部剧会是一部收视和口碑都不错的剧。

    就只是,这部剧其实和路遥的原著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只是借着路遥的名头以及他在读者和观众心目中的分量,来讲述一个全新的时尚大众版的励志故事而已。

     4 ) 生活的苦难和命运的恶意

    连着看了四天追完了9集,大概看剧时太投入了,代入感太强,常常看得气个半死,每次一看到高双星父子就开始生气,他们出现的画面内心就忍不住翻白眼,明明之前在《三体》里林永健饰演的还是我非常喜欢的杀伐果断的常伟思大将军,这里却是让人恨得牙齿痒痒的道德凹地高明楼书记。看完九集,目前属于又虐又忍不住想看的心理阶段,我不信高加林被偷掉人生之后还会继续这么惨,一辈子都要窝在山沟沟里,我期待着后面的剧情反转,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我不甘心,我要追着看完。

    命运的波澜曲折往往就是由一个微小事件的蝴蝶效应引起的,因为高考预考的学习成绩太好被人惦记上了,所以才会被高明楼盘算着要去顶替上大学这事,高加林在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机会之后,当教师期间既发表了文章又评上了先进,没想到紧接着天降横祸,又变成了一事无成的农民。命运的捉弄似乎能把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给人一种无力抗拒的恐惧,不知道高加林还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折磨,才能走上比较平顺的人生之路?

    他还有机会走上平坦的道路吗?

    偷得掉的机会,偷不掉的人生

    顶替高加林上大学,偷别人教育机会这一整件事,看起来村书记高明楼毫无疑问是主犯。高明楼有这颗顶替的心并不是在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临时起意的,其实他早就动过心思。一开始说预考成绩发布,高加林是第一名而高双星仅仅24名,不够资格见县长时他就不高兴,然后开始跟教育股长开始拉关系了。所以预考前十名见县长时,他才有那么多加戏的笔墨,而且还意外地发现县长还是他们家的老熟人,这似乎也为将来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顶替上大学这件事,高双星作为高加林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只不过是不得已,配合自己的老爹的一片苦心而已,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高双星明明有很多次机会跟高加林澄清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去澄清。

    吃完升学宴那个晚上,他知道真相后,跑到高加林家他没说,表面上他是被他爸拉走的才没说,实际上,被拉走的时候他又没被堵上嘴,嚷嚷起来都知道了。第二次是他去上海大学第一次开学时,在路上遇见了高加林,高加林给他祝福还送了他一支自己用了多年的钢笔给他,祝他有美好的大学生活,他竟然能心安理得地收下并继续顶着高加林的名字上路了。

    第一次是偷了高加林的上大学资格,第二次偷了高加林发表报告文学的荣誉,他完全有机会澄清的,他可以跟同学跟老师说,说那只是同名同姓,不是他写的,他完全可以说出来,可是他没有。他太自卑了,太需要一道光环来给他自己枯竭的内心一点自我安慰,因为他知道凭他自己的能力他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偷是可以偷来的,毕竟一回生两回熟,都轻车熟路成惯偷了。第三次偷是偷了陈秀礼关于《一个孩子的读书梦》创作思路稿子《如何发现现实和反映现实》,他把这篇稿子当成自己的创作心得在班级课堂上给同学们念,人怎么可以无耻得这么心安理得?高双星没什么文学才华,也没有进行文学批判的理论能力,更不可能有什么文学创作的心得了,但是当他被架在万众瞩目的位置上,只能是变得更贪婪地去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

    报告文学发表后,高加林和高双星两人境遇的对比多么强烈。

    高加林太有才华了,即使是在连报告文学都不知道是什么体裁时,就已经在全国性报刊《中国农民报》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即使是在既贫困又没文化的农村环境里,在命运摆布的恶意里,他的眼睛里永远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但是在高家村这个人均文盲的环境里,他找不到知己,没人能读懂他的内心,就算是爱慕他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巧珍也算不上真正地懂他,他只能自己发泄式庆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孤独的。

    高加林的报告文学发表后,在上海浦江学院,一群对于文学有极高热情的中文系同学老师以各种形式来热烈祝贺根本不属于他的荣誉,而高双星在这么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他一点都不快乐,只能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局促不安,非常窘迫,因为荣誉不属于他,这里不属于他。他只有在工地跟工人一起搬砖砌墙,被别人大声喊着高双星时,才能短暂地找回他真正的自我。即使是面对好几次帮助了他的陈秀礼,他多想告知别人自己的困境和为难之处,可是顶替上大学的真相太缺德,他说不出口。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孤独的。

    当然,人是立体,不存在单纯的反派,高双星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例如他在工地打工,发现工程老板拖欠工人工资,包工头也毫无办法,茫茫大城市四下无门,连到哪里去求情都不知道,于是他热心肠地帮着写了一份申诉资料托陈秀礼看看能否找到相关部门。他也不是单纯的坏,全然的坏,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他能帮的,他也愿意帮。农民的朴实,老乡间的仗义,他是有保留的;但那种底层的自卑与逆来顺受,不为正确的事发声、坚持本心,也是他的问题所在。毕竟在对待高加林这件事上,他是毫无争议地做错了。

    高双星毕竟刚上大学,也不过是二十来岁,他开始学习不好,但是他很珍惜这份得之不易(偷来)的学习机会,期末考试三优二良,没有挂科,看起来比他高中时期的成绩好多了。根据同宿舍同学的提点去念之前听都没听过的书,根据陈秀礼的提点去开阔眼界和改变思考方式,帮助农民工发声的事情之后不知道他会不会有更多的转变。

    望子成龙就可以突破道德底线吗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吗?如果真相大白,高加林和高双星的处境会怎么样?

    可是就算真相大白也弥补不了高加林曾经错失的一切。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在高加林人生转折最关键的时刻,那么宝贵的高等教育机会就这样被人轻易地偷走了, 他的人生损失是永远都没办法弥补了。

    高明楼就对偷高加林大学资格这件事老早就开始盘算了,剧集一开始听教育股长在那里说高加林学习成绩很好、能考第一时,他就很不高兴,他期待是自己家的祖坟冒青烟,自己的儿子能够高中,就算高中不了,偷也要把别人的偷来。高考结束之后,他就一直问高双星考得怎么样,以便看看能怎么样帮到自己的儿子,并不是看到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才忽然冒出来的想法。从一开始他就动了歪心思,搞定教育股长之后,把二儿子的升学宴和大儿子的喜宴合在一起大办特办,一定要搞得人尽皆知,其虚荣心可见一斑。升学宴都办好了,二儿子就算想反悔也会考虑一下自己被人发现真相之后的后果,被哄上高台,再走下来就难了。

    另外,高双星顶替上大学之后,高加林本来是铁定下决心要复读的,但是一去复读就会发现自己的学籍被人冒用了,顶替上大学的事情很快会暴露。为了蒙混过关,于是高明楼准备了连环计,推荐高加林去当民办老师,民办老师的待遇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比起种地的农民还是好很多了,偏巧不巧高加林母亲摘核桃时摔伤,家里没钱,本来连交复读的学费钱都没有,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他再不甘心也只能去当老师给家里糊口。高加林去当了老师,高明楼不但安了心,还坐拥帮扶高加林一家的好名声,让高加林一家对他感恩戴德当成救命恩人,完全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大恶人。

    不得不说,林永健这个反派的演技真的很不错,穿戴看起来土不啦叽,戴着黑色边框的眼镜,小眼睛咕噜咕噜地转,眼睛一转就开始动歪脑筋,人物的表情细节非常生动,让人恨得牙齿痒痒,这说明演员演得好。之所以很讨厌高双星父子两人,大概就是演得还不错吧,反派的命运就是被人恨。

    为了防着顶替上大学的事情被发现,当期末高双星写信回家说要回家过年见亲人时,高明楼当即心里一动,立刻冒着风雨拼命踩单车骑到县城的电信局,给儿子打昂贵的长途电话,命令他大学四年期间都不要回家,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出现任何纰漏,毕竟干的是见不得光的事情。高明楼不让儿子回家,就是为了防止儿子回家跟同学聚会时,一不小心说漏嘴,总之不回来一直呆在上海直到拿到毕业证为止,才能稍微喘口气。

    高明楼且不论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前程着想,他确实努力挺上心的,给大儿子娶个好媳妇,就算昧着良心也要鼓捣个机会出来让不成才的儿子上大学,花了很多钱打通关系让被学校开除的三儿子到供销社工作,开车搞运输。对每个儿子他都是真的用了心思,作为父亲为自己儿子好而努力情有可原,但是望子成龙就可以突破道德底线吗?

    高加林的父亲也爱自己的儿子,但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没什么本事。高加林连教师资格都被弄没了之后,他也能拿些新摘的茄子去求高明楼帮帮自己的儿子想想办法,找个事干,如果有一天他知道了他儿子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不过是因为高明楼剥夺了儿子最宝贵的上大学资格,他该如何想?

    出身平凡的高加林因为才华太出众,而被嫉妒他的宵小之徒盯上,因为这些宵小之徒的作恶,这位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得不长期地留在黑暗之地踟蹰不前,忍受各种心灵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命运的恶意让他几乎没什么抉择可言。高加林的身世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此前顶替上大学这种事情屡见不鲜,直到互联网技术发达信息共享和多重严格审查之后,此类冒名顶替的投机倒把之举才因为成功概率太低而逐渐减少。

    高加林文章发表后,刚开心没多久,很快又坠入了没有工作只能回家种地的深渊,看来目前他的命运在短短一两年之内波折起伏,但是真正有才华的人从来不会被时运埋没。身为普通人,看到高加林此类底层知识青年被稍微有点权势的恶人损害和折磨,很容易代入,引起共鸣。也希望高加林在今后的剧情里,可以早日走出黑暗,走过阴霾,见到阳光,早日寻回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5 ) 改编幅度太大,失去原著的精神内核,服装道具方言割裂感严重

    本陕北人说几句,首先剧情偏离原著,改动内容挺多的,失去原著的内核。再说一下妆容,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陕北人的肤色并不是这样的,黑不溜秋的看起来真难受,服装道具太新了,没有做旧的痕迹,另外方言割裂感严重,年轻演员讲的普通话,可谓字正腔圆,老一辈的讲方言,而且讲的也不错,为什么年轻演员不能学学呢,演员跟环境也有割裂感,直观感受这里根本不是他们的家,也不是他们住的村子,只是临时演戏的场所。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感受,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6 ) 是不是大家都瞒着我变成有钱人了

    我老家现在的水泥路都没有剧里那个年代的陕北高原的路好,我老家的孩子现在骑车都不敢像那个年代黄土高原的穷孩子糟蹋车子,我老家现在的年轻人说的普通话都没有那个年代黄土高原的穷孩子说的标准。

    以前只是资本拍的剧离群众太远,韩雪之流不懂真正的穷是什么,现在央视又是出让人奋斗就能开豪车,又是拍这种脱离现实的剧,真的让人绝望,穷人还没灭绝呢,那个年代的人也都还在呢,就要把我们遗弃在滚滚车轮里了吗?

    是不是大家其实都变富了独独在演我啊???是不是全世界只有我一个穷人了???

     短评

    美黑版李沁一时没认出来哈哈哈

    4分钟前
    • 这个杀手
    • 推荐

    李沁的演技好细节,刘巧珍的很多小表情都十分灵动,爱了爱了

    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黄土地教育疼痛文学。。这种剧 看多了就累了。。

    11分钟前
    • ChaosLio
    • 还行

    李沁把刘巧珍演活了,眼神揣摩的很到位

    15分钟前
    • ssica li🐈
    • 推荐

    现在这样的剧很不好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好还原老一代的建筑,不过还算是做到了,很不错的场景还原

    17分钟前
    • come!night
    • 力荐

    为什么米粉和羊肉烩面会出现在同一个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怎么可能会有米粉??谁能告诉我??没办法打分,我觉得这是魔幻剧,平行于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平行时空!!!

    22分钟前
    • 夜礼服假面
    • 还行

    李沁在这部剧里的演技确实不错,可圈可点,每一集都有高光

    25分钟前
    • 谢辞呀
    • 推荐

    李沁就像是被刻意做旧后丢进潘家园的假文物……

    28分钟前
    • 夏日终年
    • 较差

    前半段(到上海之前),我准备给这部剧五星,但后半段开始,越看越觉得剧情怎么如此拉胯,一查发现不是路遥原著里的内容,1. 在老奶奶家当佣人的剧情太过单薄,作为从未来过城里生活的人,不可能没有生活习惯差异导致的冲击和不和,这个很正常啊,为什么不写呢?2. 马拴和奶奶的死都太过突然,为了造悲剧而造悲剧,奶奶早上查出胰腺癌晚上就去世了,实在是突兀。3. 后半段编剧的逻辑就是:只要来了大上海啥都能干成:高加林事业有成,高双星步步高升,巧珍说贷款就贷,说开面馆就开,说承包食堂就承包,编剧这样“何不食肉糜”,剧情怎么可能打动人?4. 奶奶把洋房留给巧珍本来就很戏剧了,最后加个多余的打官司的环节后,又把房子捐了?捐了…?编剧是在逼着穷人去给社会行善吗?一点也不动人。5. 编剧对上海人的偏见太重。编剧能力太差

    30分钟前
    • Lolitaʚɞ
    • 还行

    小说里人生的苦难,变成了电视剧里的奋斗鸡汤,就像高考的一道命题作文,立意很高,但没什么价值。

    35分钟前
    • 戒烟在2009
    • 还行

    为什么就必须按照原著拍呢?剧组已经声明,是部分取材,并不是拍原著,有什么问题吗?请问西游记是还原了原著吗?还是说金庸还原了哪朝的历史呢?虽然早在八几年就看过原著,但不妨剖析一下,原著党一般有两种心理,一种是表达自己早已看过原著,且先入为主,思维已定型,你们这些看剧的人不过拾人牙慧,还津津乐道,一副没见识的样子,他们最想说的是:你们不懂....你们知道什么....。另一种是以自己为世界中心,企图阻止别人修改原著,破坏自己心中先入为主的“神圣”,当然他知道自己没这个能力,所以打1星泄愤。

    39分钟前
    • Sabre
    • 推荐

    单从角色来看李沁演的挺好的,而且有很多小细节都是经过用心设计的,赞一个。

    41分钟前
    • 为什么会这样呢
    • 推荐

    巧珍真的是一个很有行动力的女孩,她好勇敢

    46分钟前
    • 葡萄乐桃桃
    • 推荐

    不建议对这么经典的文学作品做明显的“改编”!编剧的文学功底没有作家好,想大刀阔斧改编还是对网文下手吧!

    51分钟前
    • 菠萝羊角
    • 较差

    把文学名著变成普通励志剧,将人生的无奈改成自强不息、愈挫愈勇的主旋律励志传奇,肯定不对味儿了呀

    55分钟前
    • 林木郎
    • 还行

    原著里的一些基本设定都做了修改 咱们亲爱的巧珍开起了拖拉机 而且主角们竟然没有一个说方言?《平凡的世界》里连晓霞都说的是方言,好!你说他们是在县城里上学的学生,也就罢了!可是巧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搞什么飞机呀!

    59分钟前
    • 王天真
    • 较差

    真的非常庆幸我们生逢当下这个信息发达的世代,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被人顶用。

    1小时前
    • 恋江山爱美人
    • 推荐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所有的文学作品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件事:‘人生太难了’”。剧中,被玩弄被错待的,在生活里碰得头破血流;偷走他人人生的,双脚被荆棘磨烂;把自我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注定会被辜负。也许到最后,剧中过得最幸福的人是脚踏实地认清现实的马栓,以及内心自洽的黄亚萍。

    1小时前
    • 枨不戒
    • 推荐

    陈晓真的很好的演绎出了高加林身上的自尊,自卑,脆弱,勇敢,朴实,虚荣,坚毅,浮躁等各种情绪,而且陈晓的演技完全能够把高加林的自尊和自卑,脆弱和勇敢这种复杂的情绪表达出来~看他的剧总能被他惊艳到!

    1小时前
    • 力荐

    看到预告李沁为了和人物形象贴合,直接变身小黑妞,造型上的突破增强了角色的真实感,是印象中纯真质朴的农村姑娘没错了!

    1小时前
    • 鹿苑长春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