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6

    主演:瑞恩·高斯林,艾玛·斯通,约翰·传奇,罗丝玛丽·德薇特,芬·维特洛克,杰西卡·罗德,水野索诺娅,考莉·埃尔南德斯,J·K·西蒙斯,汤姆·艾弗瑞特·斯科特,米根·费伊,达蒙·冈普顿,贾森·福克斯,乔什·平茨,艾米·科恩,特里·沃尔特斯,汤姆·谢尔顿,信达·亚当斯,克劳丁·克劳迪奥,D·A·瓦拉赫,特雷弗·里斯奥尔,奥莉维亚·汉密尔顿,安娜·查泽雷,马里乌斯·代·弗里斯,妮科尔·库隆,迈尔斯·安德森,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

      暴走财神2

    • HD

      暴走财神

    • HD

      疯岳撬佳人

    • HD中字

      我的叔叔

    • HD中字

      夏洛特烦恼

    • HD

      乘风破浪

    • 正片

      脱单舞会

    • 更新HD

      重塑人生

     剧照

    爱乐之城 剧照 NO.1爱乐之城 剧照 NO.2爱乐之城 剧照 NO.3爱乐之城 剧照 NO.4爱乐之城 剧照 NO.5爱乐之城 剧照 NO.6爱乐之城 剧照 NO.16爱乐之城 剧照 NO.17爱乐之城 剧照 NO.18爱乐之城 剧照 NO.19爱乐之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米娅(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至今她仍旧只是片场咖啡厅里的一名平凡的咖啡师,尽管不停的参加着大大小小的试镜,但米娅收获的只有失败。某日,在一场派对之中,米娅邂逅了名为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的男子,起初两人之间产生了小小的矛盾,但很快,米娅便被塞巴斯汀身上闪耀的才华以及他对爵士乐的纯粹追求所吸引,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  在塞巴斯汀的鼓励下,米娅辞掉了咖啡厅的工作,专心为自己写起了剧本,与此同时,塞巴斯汀为了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加入了一支流行爵士乐队,开始演奏自己并不喜欢的现代爵士乐,没想到一炮而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努力追求梦想的两人,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在理想和感情之间,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长篇影评

     1 ) 爱乐之城观后

    年纪大了,已经多年不去影院看片。今天破例到离家最近的五棵松成龙耀莱影城的杜比影厅,去看了这部呼声很高的,真正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的电影《爱乐之城》!

    我给它打四颗星。

    三颗星给视听制作,给歌舞片样式的完成度。一个85年出生的年轻导演,对百年电影传统,对好莱坞歌舞类型电影如此热爱与尊重,学习、模仿、创作得堪称精良 。

    第四课星,是感谢它唤起了我1986年在美国加州LA做访问学者一年的难忘记忆。片名LA LA LAND,巨大的银幕里,出色地展现了电影之城洛杉矶的许多著名景地。特别是那个放《无因的反抗》的电影院,分明是影迷和学子们周周要去的、UCLA学校边的艺术影院—NEWART。记得在那里,我补上了黑泽明、伯格曼、谷达尔等多少大师的名片经典啊;包括至今人们也很难看到的,让当时所有观众都目瞪口呆的《感官王国》、《楢山节栲》的彩色大银幕放映。

    当然不能给满分,因为从哪一方面讲,这部电影都没有什么创新的光彩。可是它却获得了许多奖,在即将揭晓的奥斯卡奖中获得了最多的提名,肯定也会摘得不少小金人。

    可悲啊,这个技术第一,娱乐第一的时代!

     2 ) 爱乐之屯(又名:LA LA VILLAGE)

    故事发生在当代的北京。

    两个人的相聚,缘于梦想,缘于爱情,缘于命运。

    石艾玛在南锣鼓巷的一家咖啡店打工。她二十出头,不漂亮,却颇有点儿特色。厚厚的嘴唇,大大的眼睛,直径14.2的美瞳闪烁着祖母绿光辉。她是家乡的时尚达人,拥有“铁岭小舒淇”的美誉。

    石艾玛来自铁岭。

    她看着二人转长大,从小接受艺术熏陶。打会懂事起,就仰慕那些在舞台上唱唱跳跳的人。高中毕业后,石艾玛决定不念书了,她要去北京。

    “你去北京做什么?”别人问。

    “我要当演员,”石艾玛坚定地说,“要成为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因此是南锣鼓巷,石艾玛背着行李直接来了这里,南锣鼓巷旁边就是中国表演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

    很可惜,石艾玛不知道中戏本科校区搬去了昌平。

    操你妈的中戏,石艾玛用纯正的铁岭腔在心里骂了一百遍。从此,每天下班后,她坐地铁到北京电影学院门口蹲点,祈求能混个群众演员。

    要感谢命运。如果没有这段经历,石艾玛便遇不到高司令了。

    高司令是来自陕西的民谣歌手。跟石艾玛一样,高中毕业后,他便不念书了,背着一把吉他来了北京,立志做歌手。

    一开始,高司令在后海酒吧里唱歌。老板让他唱《南山南》和《董小姐》,一晚唱一百次,八十块钱。高司令不,他有品位,他喜欢赵雷。那时候,赵雷没有上电视,不红。客人们没听过,一曲唱罢,纷纷离场走人,边走边骂,唱的什么鸡巴鬼玩意儿。

    于是高司令就被老板炒了鱿鱼。

    于是高司令只能去地铁卖唱了。

    于是在繁忙的北京地铁上,石艾玛遇到了高司令。

    石艾玛记得。那天,在拥挤的8号线上,她遇到了高司令。高司令的嗓子深沉而忧郁,手中的吉他更是勾起她丝丝乡愁,宛如童年听到的弹棉花声响。他唱的歌儿,石艾玛没有听过,恍惚记得里头有温柔、自由、小城之类的字眼。够了,那一幕,足以让她永生不忘。

    插入歌舞场景一、地铁乘客在高司令吟唱的《成都》一曲感染下,纷纷把手机插入兜里,抬头,眉眼紧缩,双口微张,目中淌出热泪,把脸上的粉底冲出一条条沟壑。如果没见过这类画面,可以参考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如下图:

    “你好。”石艾玛听得如痴如醉,忍不住走上前去,跟高司令打招呼。

    高司令看着眼前的姑娘,个头不高,穿一件假貂,口音是东北大碴子味儿,不过好在胸够大,于是回道:“你好。”

    “愿意一起去喝一杯吗?”石艾玛用了在南锣鼓巷学来的搭讪方法。

    “好。”高司令拨了拨前额的头发,淡淡地说。

    于是两人来到鼓楼,在饱尝炒肝、卤煮、豆汁儿的美味后,买了一瓶牛栏山二锅头,走在街上,一边喝,一边开心地谈天说地。

    “来点儿音乐吧。”石艾玛建议。她掏出手机,按下功放,《一人我饮酒醉》的旋律顿时响彻天地。

    插入歌舞场景二:鼓楼的行人开始起舞,动作整齐划一。街道的中央站着石艾玛和高司令,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尬舞。石艾玛作出下蹲姿势,胸膛随着音乐上下抖动,宛如抽搐。高司令紧贴着石艾玛的背脊,腰肢一扭一扭,嘴里还叼着一根中南海。此刻的他们,就是夜店里的舞蹈国王和皇后,如下图:

    尬舞结束,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爱情悄悄萌芽,在一个pm2.5高达800的冬夜里。高司令和石艾玛脸对着脸,只隔了二十公分,却看不清彼此的五官。没关系,这样显得更加美。

    “你喜欢民谣吗?”高司令问。

    “不喜欢。”石艾玛回。

    高司令怒了。他牵着石艾玛,转身走进了鼓楼一家民谣酒吧。他要了两杯假朗姆可乐,两人边喝边聊,耳边飘荡着外地民谣歌手的悠扬歌声。

    “世人不喜欢民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民谣。民谣是最纯粹最干净的音乐,它唱出了人们的梦想和心声……要用心聆听,否则你根本无法发现里头的故事……”

    “我的梦想,”高司令愁眉不展地说,“就是开一家民谣酒吧!”

    石艾玛似懂非懂。没关系,她只要看着高司令沧桑严肃的脸,就足够了。正在这时,有人拍了拍高司令的肩。

    “嗨。”

    石艾玛看那人。头发往后梳得油光水滑,脖子上戴一条粗粗的金链子,虽是晚上,脸上却架着墨镜,一看就是大哥派头。

    “……好啊,哥们儿。”高司令磨磨蹭蹭地站起来,跟他握手。

    “你还在做民谣?”

    “嗯。”

    “别搞那些瞎鸡吧鬼玩意儿了,”大哥说,“跟我喊麦去吧,我们那儿缺人,一个月底薪给你开六千,还有观众打赏,咱俩对半分!”

    “我再想想。”高司令半推半就坐下。

    “想好了回话!”大哥甩甩头发,走了。桌面上留下一大摊油渍。

    晚上,高司令带着石艾玛回到天通苑的地下室。一个月550,押一付一的那种。

    “刚才那人是谁?”石艾玛偎依在高司令怀里,低声问。

    “以前一起在酒吧唱歌的,”高司令说,“现在转行了,在直播软件上喊麦。”

    “他人挺好,还给你介绍活儿。”

    “不说了。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最近在排个相声,”听到“梦想”二字,石艾玛祖母绿颜色的眼睛亮起了光辉,“单口相声。我特擅长这个,能边转手绢儿边讲笑话,讲两个钟头不带落!我想好了,就在秀水街前头去演,那边人多,肯定有人会发现我的!”

    高司令看着石艾玛脸上孩子般的天真兴奋,他,决定要对这个女人负责。

    第二天,高司令找到了大哥,告诉他,自己愿意喊麦。

    “想通了就好!明天,我先带你去香河那边的酒吧喊两场,练练手,然后,再跟软件签约!”

    插入歌舞场景三、酒吧里人头攒攒,大家拼命摆动着脖子,状若癫痫。主持人一声大喊,下面,让我们欢迎,MC司令!热辣的电子音乐瞬间充斥了整间屋子。高司令张口,“曾经傲视天下号令雄师有百万……”,复杂的歌词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掷地有声。一曲唱罢,观众为之癫狂。如下图:

    MC司令红了。从那以后,保定、廊坊、邢台、衡水到处跑,连葫芦屯的酒吧都对其发出邀约。高司令终于过上了稳定的日子,但由于外出巡演,和石艾玛聚少离多,和自己的民谣梦也渐行渐远,两人的关系,慢慢产生了裂痕。

    “我还不是为了你,才天天唱这些破鸡吧东西的!”

    “你不是为了我,你是为了你自己!”

    “这不是你要买的?”高司令指着沙发上那件四万六千块买回来的貂,说。

    石艾玛站起身来,想了想,还是走过去,抓起貂皮大衣:“明天我要在秀水门口的地下通道里演单口相声,你不来,仔细削你!”

    说罢,石艾玛夺门而去。

    高司令最后没去。因为他忘了,自己有一个在水煮蛋家上的喊麦直播。等他直播完,匆匆跑到秀水门口时,石艾玛的单口相声已经演完了。

    演出搞砸了。高司令知道,他看到石艾玛第一眼时就知道了。她号啕大哭,脸上的妆花得像个抽象派画家手里的调色盘。

    石艾玛泣不成声:“城管把老娘的貂给收走了!”

    “赶明儿再给你买一件……不,三件!”高司令跑上去拉住她的胳膊。

    “都完了,一切都完了!”石艾玛甩开高司令的手,“我要回铁岭去!我要回铁岭去了!”

    说完,石艾玛转身冲进了雾霾里,高司令连她的背影都看不到。

    第二天,高司令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您好,我是伤心凉粉剧团的工作人员,请问您能帮我们联系到石艾玛小姐吗?”

    “啥事儿?”

    “我们剧院的头牌大明星肾疼先生,看到了石小姐的演出,非常欣赏,想跟她合作哩!但我们一直打不通她的电话,能帮个忙不?”

    “马上哎您!”

    高司令飞到铁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心灰意冷的石艾玛,在他的鼓励下,石艾玛重返北京,顺利通过了伤心凉粉剧团的面试。

    “我们在哪儿?”

    “在北京。”

    “不,不是那个——我是说,我们——”

    “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珍惜你的梦想。”高司令劝石艾玛说。

    “我永远爱你。”

    “我也是。”

    两人紧紧相拥。

    五年后。石艾玛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大明星。切了巨大的双眼皮,打了美白针,垫了山根,削了颧骨,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厚唇,极具混血风情。前不久,刚拍了一部电视剧,《自赏不孤芳》,人气爆棚。而且还钓到了金龟婿,某红三代地产老板,已经送了她巨大的鸽子蛋,不日便要完婚。

    功名成就的石艾玛,漫步在北京街头,想起了过去种种,这时,一阵悠扬的民谣传入了她的耳朵。

    她转头一看,是一间新开的酒吧,里头唱歌的人……

    石艾玛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啊,没错,是他,他,竟然一点都没变!

    “谢谢大家来我酒吧的开业礼,下面,我将给大家带来一首——”

    突然,高司令的话音打住了。他看到,台下有个女子在望着他。那是——

    两人四目交接,约有半分钟之久,之后,彼此露出了微笑。

    恭喜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石艾玛百感交集,眼中情不自禁地流出泪来。

    这骚逼娘儿们是谁?

    高司令看着石艾玛,半天没回过神来。

     3 ) 我看到你们的好评如潮 有点像看到Trump当选

    Musicals是很难拍的题材,想拍好,请写好强大的无可挑剔的剧本以及契合每个场景的音乐。请参考《悲惨世界》和《歌剧魅影》。

    想拍好爱情,想赚取观众眼泪,请铺垫好男女之间的特殊的emotional attachment,不要搞一个平庸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到最后强行点题说什么I'll always love you. 这和初中生写了一篇流水账然后在最后一个段落强行扯了两句中心思想有什么区别?就连美国郭敬明Nicholas Sparks写的《恋恋笔记本》都能让La La Land相形见绌。

    Mia和Seb在家里关于该不该放弃梦想吵架的那段戏,看得我整个人尴尬癌都犯了。导演想要展现人们在现实和梦想间的无奈挣扎是吧?好啊,那做好人物心理刻画啊!做好冲突的铺垫啊!Did Seb say anything when John Legend turned on the freaking electric piano? 他摇摇头,什么都没说。好吧,我以为导演会在接下来着力刻画Seb日复一日的挣扎,咿?结果他拿着一周一千刀的薪水过得开开心心的把他所谓的传统爵士抛在脑后了呢。还有,Mia和Seb在电影开端没有任何深度的交谈,怎么就在Seb给Mia准备了惊喜的时候Mia就好像在一瞬间分清了对错开始责备Seb的梦想被狗吃了呢?

    看到这,我在电影院的表情是这样的:

    我觉得这段吵架的戏份有一句台词写的很好,大概是Seb对Mia说: "You just liked me when I was nobody or nothing, because it made you feel better about yourself." 这简直就是一语道破这两个人正在面临的问题。导演想让这句话戳碎真心为Seb好的Mia的心,也让观众的心随着Mia的摔门离去而绞痛起来,结果讽刺的是,因为前期铺垫不够,这句话给不了Mia任何反击的机会,倒是给了观众足够的理由相信没错她在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天天在家等着Seb的怨妇。

    高司令一直都不是我的type,但他的形象真的非常适合文艺青年,他的演技也够格,好评。Emma Stone这个人又活泼又可爱怎么都讨厌不起来,但她在电影里一脸尴尬我什么都不想说了,想想有音乐剧功底的Amanda Seyfried代替她会是什么效果,自行体会去吧。

    这部电影倒不是没有可圈可点的桥段:

    1. John Legend对Seb说的那段关于迎合流行改变Jazz表演方式的话。"You keep holding on to the traditional Jazz. But Jazz is not about the past. It's about the future."

    2. Mia成了明星之后回到她之前打工的咖啡店买咖啡,完美的呼应了影片开头的桥段。镜头一直跟着第一个女演员,只给了背影,因为不需要她的正脸,不需要一个好莱坞大牌明星客串,观众就能从咖啡店的其他服务生及客人的表情里读出来导演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是电影最妙的地方,很多时候,不用多说,甚至极简,把能删掉的东西全部删掉,留下来的就是精髓。

    大家都在讨论说电影的结尾多棒多棒。我不否认这个所谓“遗憾”的处理是够及格的。但是一部电影只要及格就够了吗?这部电影,像新海诚的任何作品一样,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剧本永远是一个电影的灵魂!灵魂!没有任何戏剧冲突平淡了一个多小时的剧本想要靠最后10分钟的强行“升华”来扭转乾坤?我告诉你,没门儿!

    哎,我都不爱说,想一想你们大多数人初中时交的语文考卷作文吧,当然,我也包括在其中。有多少人敢说你们给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敢说你给了故事足够的波折,敢说你做好了铺垫再有理有据的把剧情推向高潮?你们先想想这个问题,再来评论这个电影吧。

    说真的,我看到网上对La La Land还有你的名字一边倒的好评时,仿佛看到了Trump当选的那天。

    这个世界的恶意真的太深了。是电影没救了?还是爱情没救了?

    2017.02.12

    大家都在问到底和Trump有什么关系。我来解释一下。

    大选那天大家都认为希拉里会稳赢,看到选票一个州一个州的向Trump倾倒,大家都在问这些给Trump投票的人都是哪来的。就在你身边被你忽视的,你认为理所当然不该存在的人和事就是这么存在着,敢问你对世界的态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对错?有没有好坏?

    我给不出答案。

    2017.03.06

    爱上这部电影的你们爱情生活一定都很幸福吧。嗯,你们幸福就好。

     4 ) 吃不进的少女春药

    对不住大家,这部能在豆瓣能刷到9.1分的《La La Land》,我就是要唱唱反调。国内的朋友也别急,3月就会上映了。这里还有个海量剧透预警,如果你仍然期待花两个小时做一场梦,这篇也先别看了。

    去看的原因很简单,身边的少女朋友强行喂我吃了一颗安利:此片关于梦想,关于错过,最重要的是,画面美到无药可救。最后,我还体验了传说中的『男默女泪』,因为少女语重心长的致命一击:『真的好感人,我都看哭了呢......』

    然而我坐在影院里,硬生生也没挤出一滴眼泪。

    当然,电影有很多用『你厉害啪啪啪』来追捧的点,一开始的长镜头就值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从音乐到歌舞到摄影都可以给五星好评,最后一段蒙太奇相信也是赚足泪水。金球奖也是集齐七枚召唤神龙了。

    不过就凭人设硬伤这一点,就让我一直很出戏。

    说的就是石头姐你啊喂!

    简单说下这对cp。石头姐扮演的女主Mia,设定是一个兜里揣着女明星梦实际却在洛杉矶屡试屡败的loser,6年来事业毫无起色,平时在咖啡店主职发梦,兼职打工,爱好宅。而高司令这位男主Seb,是略显清高的爵士发烧友,无奈生不逢时,要么是在餐厅可有可无地伴唱,要么是在派对唱小曲儿助兴,总之靠走穴混场营生。都挺惨的。

    两人好上之前,一共三次眉来眼去。

    第一次,在颇有山鸡特色的世纪大堵车中,开小差路怒症女司机向超车男司机比中指。

    第二次,在圣诞夜忘带钥匙无法回家的马大哈女主,一只孤魂野鬼飘到男主伴奏的餐厅,刚想表达对男主才华的艳羡之情,却因失业男主心情不佳被浇冷水。

    第三次,女主发现男主是派对助兴乐队主唱,故意点唱大俗辣歌曲。后来不知怎么的,派对结束,插着队找着车两个人就跳起了踢踏舞......

    这,这就好上了......

    蛤?

    不过毕竟是两个颜好的落魄人,不管人家有没有溜进闭馆的科技馆星空下飞起,在一起也是名正言顺。

    童话故事里的爱和梦想都是有敌人的,按照编剧的套路,就是要开虐了。那么问题马上就来了!

    石头姐和高司令在一起之前有这么个现任,而石头姐摇着『我要去追寻我的爱情了!』的大旗,竟然吃着饭就甩脸走人了,留下现任和现任的朋友们一脸懵逼。看到这里,我就想,导演觉得观众是会被主角光环闪瞎双眼的,并且人设离崩也不远了。

    当梦想不能变现,高司令的旧时好友John Legend向他抛出了橄榄枝,『00后不买帐有毛用,爵士就是被你们这种老古板害死的!』。高司令欲拒还迎,领着可观的薪水,撸着键盘和乐队巡演去了。

    此处插播一场高潮戏。男主回来给女主过生日,女主开作,你老出差我俩咋整?你真的喜欢那种音乐?接着步步紧逼,你的音乐梦想似森莫!男主一句话拆穿,『你当初和我在一起就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当真是说得一点也没错。女主甩着怨妇脸就走,饭焦了,留下哔哔哔直响的警报器。

    与此同时,女主心里打着靠原创话剧一炮而红的小算盘,吭哧吭哧埋头苦写。还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曾经的好闺蜜跑来和女主说『求带飞』的时候,女主不经心地回复,『可这是我一个人的独白话剧耶!』,我当下就翻了个白眼。

    首演当天,出差的男主没出现,台下观众寥寥,租的剧院也没回本。多少人日复一日地经营着自己的梦想,而女主只演了一次,就带着碎一地的玻璃心哭着闹着回娘家去了。

    所谓梦想,她不配。

    要不是男主开着老爷车找去女主老家,在住宅区乱按喇叭只为叫醒一个有手机的女人,轮得到女主去试镜讲自己姑姑的巴黎奇遇记?

    另外,男主当初去巡演,女主拼命打着梦想的幌子捆绑,而女主试镜时听说要去巴黎排3个月拍4个月,却头也不回地表示『我愿意』。

    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

    五年后,男主真的完成了开一个爵士酒吧的梦想,座无虚席我眼中却只有你。

    女主成为了家庭事业双收的闪亮明星,她挽着体面的丈夫坐在bar里,却脑补了和前任的结局。于男主的梦想,她贡献的,不过一个logo和当年一瓢冷水而已。

    这并不是什么『要梦想还是要爱情』的人生命题,在最后一段蒙太奇里,闪耀的只是噼啪作响得荷尔蒙。

    他们要的从来都是梦想,尤其对女主来说,可能和谁走入婚姻都一样。那也说不上什么错过了,只不过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遇到过那个你。

     5 ) 再见 天使之城

    【其实看完电影,翻了影评人和身边朋友的评价,我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我怀疑里。为什么我会这么不喜欢它呢?如果去看的那天我和同去的朋友不是恰好都沉浸在考试季的焦虑里,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如果我不是在洛杉矶这座城市身上投射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我是不是就能更平和地看待它?然而从我第一次无聊到拿出手机看微信的那一刻起,答案就已经无解了。对电影的感受是件很个人也很偶然的事。】

    洛杉矶有我所见过的最美的晚霞,沿着高速公路一直开下去的时候,感觉好像可以越过天际线找到永恒。所以后来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在这个城市谈恋爱,最浪漫的事情应该就是两个人漫无目的地开车开下去,掠过棕榈树雪山和沙漠,在终于进入黑夜的时候随便找家motel住,店门口要挂着那种闪着廉价荧光的霓虹灯。
    电影里的洛杉矶美得真让我心碎,她是整部电影里最生动的角色了。Seb和Mia在山丘上看华灯初上,天边玫瑰色的晚霞衬着整座城市闪烁的光,我左手边的朋友说,这是假的吧?当然不是假的了,洛杉矶每座稍微高那么一点的小山头,向远处一望都是这样温柔得发光的夜晚。有一次英语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放空冥想,我坐在宿舍的小窗户旁边,望着目力所及最远方一小段公路上来往的车辆看了半个小时。来回来去流动的光,他们都要回家了。
    洛杉矶的浮光掠影都那么肤浅,但是因为浅得实在有点太显而易见,又有点让人心疼。富人区开阔的大道上和宅邸间(一定要配上波光粼粼可以大型轰趴的游泳池),阳光下所有的喧哗和躁动都不是新鲜事,但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纽约就不一样,纽约太冷了,大家都被冻得愤世嫉俗,嘴上说着要扬名立万,其实从搬来这里的第一个冬天起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Joan Didion说纽约是个只属于年轻人的城市,我觉得这个判断也很适合洛杉矶,她所有虚假的承诺都只适用于二十八岁以下的青年人,如果到了这个年龄还是一事无成,大概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了,不然一辈子都要耗在十几岁时做过的梦里。别再醉心于派对上琥珀色的酒,套话和奉承,梦想大多是一戳就破的肥皂泡。我的高中接收了很多籍籍无名的中年导演诗人和剧作家,每个人剖析小资产阶级生活无意义的能力都不比每年批评界热捧的新晋宠儿差到哪里去——我曾经的英语老师写的剧本像海滩上清晨的雾气一样美好到惘然。可是有什么用呢?创意产业太残酷了,成功与否有时候只有靠运气,但人是要过日子的,要成家,要生活,要靠从众来拥有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该说说我为什么不喜欢这个电影了。它的所有缺点也都显而易见,浮夸的舞步让两个主演的笨拙实在太明显,故事推动实在太无力要靠更加苍白的台词来凑。但这一切在它对爱情和奋斗空洞的浪漫化面前都不算什么了。实话实说我看不出男女主角之间有任何的情感基础,在那场琐碎到气人的烛光晚餐吵架戏里Seb问了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你跟我在一起是因为我穷到可怜,你可以从中获得一点优越感吗?冷静地来看,识于微时的友情和爱情,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想怨天尤人的时候有个伴儿。Seb和Mia是不适合对方的。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在失意的时候竭尽全力地彼此安慰,因为他们或许都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寄托希望的地方,但是等到这样的希望成了真,他们倒是无法相处了。爱情于他们而言,是在贫穷的生活里所剩无几的理想,它变成现实以后就不那么美了。所以结尾处他们关于彼此那些温情脉脉的幻想本身就是悖论。之所以分开,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无法适应和磨合,他们怎么可能真的过上那种朝夕相处柴米油盐的日子呢?
    我也不喜欢它把洛杉矶拍成了一个玫瑰色眼镜里看到的大型旅游广告。她本来是一个多么人间烟火的城市啊。洛杉矶有山火,有大风,有已经历时好几年还没能解决的旱灾,但从beverly hills的豪宅到华人区的karaoke lounge,这里的人们总是在这样的粗粝里努力品尝着手边能抓到的所有快乐。洛杉矶有一望无垠的沙漠,除了最坚强的灌木以外寸草不生,但荒原的尽头也有海滩,穿过去就是无边无际的海。碧蓝的海洋拥抱天空,我们拥抱稍纵即逝的欢乐,哪怕下一秒一切就要改变了,还是要扬着脸跳舞。
    “Los Angeles weather is the weather of catastrophe, of apocalypse, and, just as the reliably long and bitter winters of New England determine the way life is lived there, so the violence and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Santa Ana affect the entire quality of life in Los Angeles, accentuate its impermanence, its unreliability. The wind shows us how close to the edge we are.”
    —Joan Didion, “Los Angeles Notebook”
    在阳光下,你一直笑,一直笑,直到心底什么东西突然破碎的时候,直到这里所有的谎言没办法再让你假装相信。
    在洛杉矶当两个爱做梦的年轻人实在是有太多可能性了。La La Land选择了其中最单调的一种。有点傻乎乎的少女长成了拿着腔调的妇人,天真鲁莽的青年被突如其来的成功震傻了到最后都没能完全恢复。其实可能比起爱任何人我们最爱的永远是自己,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而已。如果直面了这一点,又会是个多有趣的故事呢。
    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City of stars, there's so much that I can't see. Seb第一次在海边日落时的栈桥上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真的掉了眼泪。在那里生活过的每个异乡人都会有那种怅然若失的感受。天使之城经历过很多次地震和大火,还是默然地以群山拥抱一切,她从不特意为谁而闪耀。
    其实只要对得起自己,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成功。
    最近总是想起1 Corinthians里的一段话。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仁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说句我爱你多么容易,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说自己真正爱过呢。去爱,去承担和接受自己和别人的弱点,人不应该总是生活在宏大的自我感动里。

     6 ) 在纯粹的梦想面前,任何善意的非善意的揣测和同情都自惭形秽

    现已不接受任何转载,望谅。谢谢。

    ———————————————————

    影片结束,放映室灯光亮起,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久久没有起身。 La La Land,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打动我的片子。介于别的影评已经从不同角度(Chazelle独特的歌舞片风格、对好莱坞歌舞片黄金时代的致敬、写给洛杉矶的情书、高司令和Emma的神级演绎、触动人心的原声带等)专业地评价过导演、演员功力之厚,影片蕴含之深、情怀之重,我就仅写写自己作为一个被打动的观众的,关于梦想,关于艺术的所思二三吧。 看完之后心情非常复杂。硬要捋一捋,我觉得甜蜜而又悲伤,悲伤但却甜蜜,能够简短地总结这部电影给我的情感体验。 片名《La La Land》妙极。这个词是英语里的一个常用语。韦氏词典define "La La Land" as the following: "an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 即一种极乐的、在梦境中一般的、脱离残酷现实的精神状态。在我看来这个看似可爱无心的词,极准确、简练地形容了影片里的故事,同时也总结了该片想要向观众传达的一个讯息。另外,La La Land也是影片故事所在地LA洛杉矶的别名。洛杉矶,the city of stars, 无数年轻人来好莱坞寻梦、无数人的梦想在这里破灭,然而永远有人在寻梦,有人年轻着,这个城市的星光永远不会昏暗,似乎永远都那么美好。 而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片子,也正是因为它实在美好得无可救药,浪漫得一塌糊涂。事业不如意的年轻女演员和穷困潦倒的音乐家坠入爱河,一起追梦的故事其实已经被前人讲了很多次。然而31岁的导演Chazalle仍不厌其烦地再次向观众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固执让我感动。回顾他之前的作品Whiplash爆裂鼓手//movie.douban.com/subject/25773932/ 故事也相对类似。但Whiplash是更为愤怒的,孤注一掷的,饱浸汗水泪水甚至血水的,而La La Land相比之下,则是透明的,瑰丽的,干净的,如梦似幻的。 这个梦想的国度,是紫蓝色霞霁下的Lovely night,是黄昏望不见尽头的码头,是洒落了星光的璀璨银河,是你开心了就放肆地唱啊跳啊,音乐永不停止的dreamland, neverland。举目望去,一切颜色都是亮的、纯的,空气似乎都是甜的。 你说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纯粹的美好么?我们都知道那个答案。 这部电影妙就妙在,我们没有人愿意去问这个问题。 USA Today(今日美国,美国发行量第二大的国民报纸)评价这部电影用了一句话,我觉得很贴切 - "Cynicism's not welcome in 'La La Land' "/ 现实的冷言冷语、愤世嫉俗在La La Land里是不被欢迎的。它美好得如一个童话,虽然没有最后男女主人公Happily ever after的结局,它仍然是一个童话。它对一切的怀疑、顾虑都是免疫的。即使我们知道它是虚幻的,也不忍心戳破。 我们愿意去相信。 在那些追梦的年华里,我们是幸福的,快乐的。 导演给了我们一个La La land, 一个safe space. 它充满善意。这一点让我无比感动,感恩。所有的梦想一下子都变得值得追求的,值得被人尊敬。 影片里有很多让我泪流的时刻。当Sebastian唱着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星光璀璨的城市啊,你只为我闪耀吗?) 当Mia唱起Here's to the ones that dream. (为了那些勇于做梦的人们)。当Sebastian对试镜完的Mia说"You gotta give it all you have." (你必须全力以赴) 当影片最后台上台下的两人对望,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眼泪中我想起好多人好多事。 我想起大一的时候,我cohort里的一个男生,专业是爵士钢琴 - 就是影片中男主人公的专攻,多巧。我们当时觉得他很疯狂,交着那么贵的学费,住在全美开销最大的城市,学没有多少人再去听的爵士。我们擅自地为他的目盲感动惋惜。可我忘不了他谈到爵士时眼里的光。 我想起我大二实习的现代舞团的团长Alison和她的舞蹈演员们。他们没有一个人手头是富裕的。每一次办演出,不仅是我这个实习生,连团长都要到街上去发传单,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他们的作品。而这样的一群人,穿梭在纽约的大大小小的排练室,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作品。在美国大选结果出来的第二天,我看到他们自发地组织了一场在联合广场的公开art installation. 在他们的脸书艺术家召集令上,他们说“No make up or high legs required, only your soul” 我忘不了她们对艺术、生活的真挚。 我想起我的踢踏舞老师。他半开玩笑地劝我们,如果你们想过得舒坦,千万不要把踢踏舞作为自己的事业,因为这赚不了任何的钱。可当我问他要是不跳踢踏舞,他想从事什么工作,他看着我的眼睛,说“I can't think of anything else that I want to do” 我想不到其他我想做的事情 我想起前男友刚决定放弃原本的专业,转去学习歌剧的时候,他在自己的主页上写下这么一句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话,"有人问我学唱歌以后没钱吃饭怎么办,我说,我没想好,那就先饿着再说吧" 我想起一次和他一起出去吃饭。餐厅里有个卖唱的歌手。他唱的并不十分的好,但是唱的很认真。前男友听得很入神。我说,我觉得自己不太敢正视这些卖艺的人们,觉得他们好可怜,用一首又一首也许没有人在听的歌去换取极微薄的收入。我也不喜欢看迪士尼的表演,是因为我总会去想,在人前欢笑、舞蹈的背后他们到底有多辛酸呢?我承认自己善意的“怜悯”、揣测也许带有些许condescending的味道。前男友听了之后认真地跟我说,不要“同情“他们,你有什么”资格“同情他们呢?这是人家所选择的职业、生活,也许回报并不多,然后at the end of the day你又怎么知道他们不是快乐的呢?他们不比我们快乐呢?他的想法充满善意,然而无疑过于理想化、naive。但我那一刻还是被感动了,而且自惭形秽。 我想起我和前男友分开的时候。已经是歌剧演员的他抱着我说,我选择的这条路太难走,我无暇顾及其他,必须全力以赴,对不起。我流着泪点头说,嗯,没关系,我懂。 Here's to the fools that dream.追梦的路是很难走的。真正实现梦想的人们少而又少。但谁又真能高高在上地说这些坚持做梦的人们是傻瓜呢? 在纯粹的梦想面前,任何善意的非善意的揣测和同情都自惭形秽。 在做梦的人们,请你们一定不要放弃。 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最小的时候我想要成为一个舞蹈家。可惜先天软度不够,跳了十年,我放弃了。我不觉得可惜,因为身体条件确实不够。但我记得那些个在练功房挥汗如雨的日子,那些压腿压得哭哑了嗓子也仍然坚持的日子,那些在一遍又一遍的拍子、音乐中跳跃、旋转的日子,那些辗转在各地的演出场所表演的日子,那些纯粹得因为热爱而热爱的日子。 我想起我曾经想成为一个播音员。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一直在学校有自己的广播节目,也是校内外大大小小活动的主持,还代表中国去过外国访问演出,被大使接见。看着我长大的叔叔阿姨似乎都认定我将来要去电视台主持个什么节目。可我是什么时候放下了话筒的呢? 我想起稍大了些我想做一个话剧演员。我喜欢刻画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喜欢在漆黑的剧场里,我站在舞台的镁光灯下声音一直传到最后一排观众耳朵里的感觉。申请大学的时候,有几所学校我申请的都是戏剧专业,也居然被录了。可我为什么没有去呢? 我的梦在哪里呢?它们都去哪儿呢?我是什么时候把它们弄丢了呢?我要怎么把它们找回来呢?我用它们换了些什么?它们现在又是什么呢?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我们中的一些人却在仰望星空。 我们其实都有过梦想,只是有些人变换了,有些人放弃了,而有些人一直坚持着。 你能去可怜他们,说他们不是快乐的么? 影片最后在酒吧里各自实现了梦想但早已天各一方的二人,在目光相汇的那一刻,分明是微笑着的。 I trace it all back, to that 多年之后当我回顾,我想起 Her, and the snow, and the Seine 她,那雪,那塞纳河 Smiling through it 笑对着人生种种 She said 她说 She'd do it, Again 倘若有来世,愿再从头来过 我想起立鼓掌。 我的La La Land 电影原声带乐评 《倘若有来世,愿再从头来过》 //music.douban.com/review/8223865/

     短评

    本年度最被高估的片子就是La La Land了 一个八五后导演的野心之作 可惜阅历不足 剧本各种尴尬俗套 各种故作姿态 浪费了两个优秀演员的表演

    5分钟前
    • paul屋
    • 还行

    今年最浪漫唯美的爱情电影,很多段落让人有重温“雨中曲”的感觉。是爱乐之城,也是星光之城,还是梦想和现实缘起缘灭的地方。事实证明有个好的结尾多么重要,它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叙事一步登天!多一星给石头,明年奥斯卡影后坚决站定你~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年度十佳!最后在情字上找到了一个引人共鸣的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逐梦想的旅程,在某个时间点上,一个人遇到一个人,他们一起成长,相互鼓励,有美好,有痛苦,有成长,有遗憾,这就是人生。导演非常成熟老道,不仅有野心,也有足够的才华,歌舞元素几乎就是整个歌舞片的发展史,适合迷影爱好者。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感情戏想到的是《阿黛尔的生活》,更猛的是那段“回忆杀”,直接串到《泰坦尼克号》片尾重逢,《艺术家》式对经典的致敬天衣无缝。用音乐和歌舞串起所有往事,假如…或许…可能…梦想与现实冲突的拉城,却让心灵相契的人拥有最美的回忆。2016年度最佳!

    1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前一个半小时都在出戏 从5 years later之后才有点感觉 觉得想找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画风失败 想找伍迪艾伦的文艺失败 想找宝莱坞电影一言不合就歌舞失败 唯独成功是最后的平行世界桥段 算是能赚观众一点同理心

    18分钟前
    • Mo
    • 还行

    各自梦想实现之时,发现梦想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假如可以重来,我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吻你,推掉工作来看你的第一次表演,随你搬到巴黎去,巴黎也有好的爵士乐,在把孩子丢给保姆的夜晚,开车带你去吃饭,然后一起走进酒吧,听别人弹奏我曾经做梦都想弹奏的曲子。可惜,现实中没有如果,但电影和想象里有!

    21分钟前
    • L'automne
    • 力荐

    看這部片會想起的那個人,一定是忘不了的

    25分钟前
    • Noe
    • 力荐

    我们在穷困潦倒时爱得一塌糊涂,却无法在各自功成名就时手拉手出门散步。

    30分钟前
    • Safina_
    • 力荐

    不过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复古还真的一点都没看出来,把洛杉矶拍得像instagram旅游号,高司令从头到尾一副刚睡醒的样子,和那些经典音乐剧电影比起来缺少太多质感。现在连卖给少女的春药都是那么的廉价。

    33分钟前
    • 奇奇弟弟
    • 还行

    二刷。又悲傷又溫暖,藝術互相影響生命。最後一幕用一場夢、一場電影彌補愛情的遺憾尤為動人,二人因對藝術的喜好相識相知,互相影響、鼓勵、成就彼此的夢想,感情雖沒有開花結果,卻在各自生命留下不可抹滅之印記。哭著離場。

    36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验证了语文老师的话:只要开头结尾精彩,中间无所谓。

    38分钟前
    • 寇国威
    • 还行

    预告片里说得没错,已经没有人在拍这样的电影了。即使不是年代戏,手法和色彩运用也极具年代感。满足了外人对这座城的一切幻想,又为身在洛杉矶的人拍出了这座城会让你遍体鳞伤的事实。他是真的很爱洛杉矶。 在洛杉矶看La La Land真的是太奇妙的体验。很特殊的感情。

    41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力荐

    这部电影有多好呢?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二十年后的一个傍晚,你开着车(或者车载着你)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扬声器里开始放起这首电影里的旋律,听到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所有的情绪全都涌上来,就好像二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你第一次听到它们的时候那样。

    43分钟前
    • C.W
    • 力荐

    最动人的永远是梦想和爱情。但我们没有在一起,这就是现实。

    4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你可以无限接近电影,当演员,写剧本,挨着英格丽·褒曼的照片睡觉,在《卡萨布兰卡》的阳台外上班,但生活永远不会成为电影。梦醒时分你看着与你共浴亦真亦幻的泡影中人,转头,微笑,离开,这或许是人生最像电影的一刻。

    4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同比《纽约,纽约》类比《艺术家》,返璞归真用音乐、歌舞片形式讲述一个通俗化爱情故事,主要技法登峰造极。串联影史不同音乐、歌舞类型分支(米高梅、金姐弗雷德、大爵士、雅克德米及当代乐队片、演唱会电影)在不同段落相映成趣,既是传承又带出类型演变,复古又革新,且能升华爱情主题,内外兼修。

    5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十年前一部恋恋笔记本,十年后一部爱乐之城。说的都是错失的梦想和爱情,演的都是浪漫的不着调男文青和性格张扬又复古风格的美国小妞。今夜愿你们都与爱人共舞,永浴浩瀚星河。

    54分钟前
    • 枫小莫
    • 力荐

    最后两人一吻上,眼泪就完全止不住,最后一直是痛哭。那段蒙太奇展示的就是电影的魔力啊!生活给不了的,电影可以给你,是那么浪漫、那么神奇的情感再现,最佳的电影造梦时刻。而至于理想、爱情、迷影、歌舞片、怀旧等等其他元素和小技巧反而可以放在之后了。最感慨的仍是电影的魅力,做一场电影梦吧!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我们那些曾经错过的美好人生啊……

    1小时前
    • 张小北
    • 力荐

    分开以后,生活中我们未必会再相遇了,但在记忆里,我们都还很年轻,我们坐拥无限可能,敢说爱,敢说永远。其实啊,有过,才是永远。谢谢你啊,把我变成了更好的人。祝我们各自幸福。

    1小时前
    • 宋小君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