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短剧

    评分:
    0.0很差

    分类:短剧大陆2024

    主演:关天逸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皇 剧照 NO.1皇 剧照 NO.2皇 剧照 NO.3皇 剧照 NO.4皇 剧照 NO.5皇 剧照 NO.6皇 剧照 NO.16皇 剧照 NO.17皇 剧照 NO.18皇 剧照 NO.19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女人被小混混从88楼扔下,重重地砸在车子上奄奄一息,这一幕被女人的丈夫通过直播看到,丈夫外出征战三年战功赫赫已是北境人皇,没想到妻子竟惨遭毒手,不仅如此他的妹妹也即将被富二代们侮辱,男人火速赶往医院先救妻子,却发现妻子经脉尽断当,尚有游丝可以救活,他刚要施救被一边的丈母娘拦住,男人一个眼神瞪过去吓得丈母娘立即住手,接着男人运转真气强行为妻子续命,足足三十秒才将妻子从鬼门关拉回来,可是妻子生气男人消失三年音讯全无,不愿睁眼与他相见....

     长篇影评

     1 ) 张五常的评论

    (1988.05.18)评《末代皇帝》

    几个月前在美国看了《末代皇帝》,觉得是难得的好戏。后来这部片在香港上映了,各方影评,在称赞中都有所保留。一些评论认为该片不忠于史实,一些认为除了摄影、导演外别无可取,也有一些认为若中国人亲自制作,会拍得更好。对这些评论,我莫名其妙,更不明白为什么对这部片的评价,外国的比香港的高,所以在百忙中我还是抽空去多看一次。其结论还是与第一次的相同:《末代皇帝》是好戏也!


    复杂故事一气呵成

    我与香港的评论者有分歧,可能是因为他们低估了拍这部影片的困难程度。溥仪的一生,传奇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传奇的故事真的是发生了。这个无知皇帝所经历过的时代演变,即使最富想象力的大文豪,喝醉了酒也想不出来。时代包括清末,军阀时期,「满洲帝国」,中日之战,国共之争,以至最后以疯狂的文革收场。在人类历史上,有谁的一生可以遇到更复杂的历史经验?无巧不成戏,这个人偏偏是一个皇帝!拍电影又从何入手?

    《末代皇帝》最明显的成功地方,就是观众看得明白。单是这一点就不容易了。我说的观众,不单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外国的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该片在美国公映时,高朋满座,散场时赞好之声不绝于耳)。老实说,我想不到有哪一位中国导演能将溥仪的一生及其背景,拍得连外国人也能看得明白的。

    当然,要在两小时三十五分内述溥仪而还能使观众明白,历史的简化、删减是必须的。这可算是不忠于史实了。吹毛求疵,责之何患无辞?我要问,那些批评《末代》不忠于史实的人,可否举出一部中国人拍摄而可看性高的历史影片,是比较忠于史实的?除了简化及一些删减外,《末代皇帝》当然与史实还有出入之处。投资了二千万美元的制作,怎可以忽略市场的品味需求?《末代》的「故事化」无可厚非。令人佩服的是,在需要争取市场的大前提下,《末代》没有故意歪曲史实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地方是言之过甚、哗众取宠。

    是的,《末代皇帝》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平凡地表达出来,在细节上添上趣味、感情,要说的重点说得清楚。整部片子没有冷场,而更重要的,是将一个复杂得无以复加的故事一气呵成了。


    我对溥仪有了改观

    多年以来,我们读到关于溥仪的文字,都往往把他形容为近于小丑的角色,毫无本领,是一个悲剧中的令人反感的人物。但看过了《末代皇帝》后,我对溥仪有了改观:我同情这个人。

    《末代皇帝》的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在同情的出发点上——不是在可怜的出发点上——肯定了溥仪这个人的性格。把他的性格刻划成这样,不一定对,但影片很有说服力,使我觉得这性格是可信的。溥仪的性格被形容为无知(深居禁宫多年,怎会不无知呢?),狂妄(自小就天天受人跪拜,当然狂妄了);另一方面,溥仪还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以园丁收场,也就可信了)。

    溥仪的无知与狂妄之所以令人同情,是因为他作皇帝不是他自己选择的。这一点,《末代皇帝》强调得很清楚。一个三岁的儿童,天真烂漫,在宫殿里游走嘻笑之际,被临死的慈禧宣立为皇。小孩根本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导演的刻划实在高明:慈禧下旨立君,小溥仪背向慈禧,对满堂拜倒的人视若无睹。中国的传统侮辱了小溥仪,小溥仪也就侮辱了中国的传统——这令我看得痛快!

    皇帝这个职位很特别。要得到这职位的人可能不择手段地来争取;但我想,被迫接受这职位的人应该是悲哀的角色了。当然,我们无从知道,溥仪若是可以选择,他会不会那么蠢,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选做皇帝。但他被选中了而非做皇帝不可,却是无辜!单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同情了。为了要争取观众对溥仪的同情心,《末代》用了几乎一半时间去述禁宫内的约束与三跪九叩。这也高明:在当时中国的多事之秋,上佳的题材俯拾即是,但制作者偏偏着重于溥仪的成长。

    令我在内心深处震动的,是溥仪从无知到狂妄,从狂妄到无知的狂妄,而到后来还是在共产制度下驯服如羊。一个狂妄而无知的皇帝,自己以为是「九五之尊」,竟然在共产的专政下不堪一击!这也是《末代》的成功之处。是的,我们看过其它描述共产的恐怖的电影,读过像《苦海余生》那样的书,也熟知那所谓「伤痕文学」。但这些只不过令人觉得恐怖与悲惨罢了。《末代》的「共产」并不「恐怖」,但却能使一个狂妄的皇帝自杀不成,摔倒于地。这使我思潮起伏,不能自已久之。

    重看《末代》时,我特别注意导演处理文革的一个片断,仅几分钟,可圈可点。在大墙上生动地画上毛泽东的巨像与一群红卫兵。几个持着毛氏巨像的人领先游行,跟着而来的是一群身穿军装的人押着一些「反动」的囚犯。溥仪突然认出了其中的一个犯人,是他坐牢时的好干部,连忙追上去查问究竟。「犯了什么罪呀?没有错也认了吧!」溥仪关心地说。他跟身穿军装的人理论,被推倒在地。这当儿,横巷中转出一群红卫兵,年纪轻轻的但一脸严肃,在喊口号,在跳忠字舞,在唱语录歌。

    短短几笔,镜头转接得如流水行云,一笔重于一笔。不夸大,不渲染,不恐怖,也不悲惨,但却令我「梦堕青云齿发寒」!

    假若《末代》的男、女主角是由外国演员担任的,那么我们的电影行业就更尴尬了。但尊龙与陈冲演得甚有分寸,难以苛求。一些评论者可能见他们未获提名竞选奥斯卡金像奖,就认为演技有所不逮。这一点,我是不同意的。

    溥仪这个角色由四个演员担任,四个都称职,而尊龙演晚年的溥仪,以中国男演员的水平而论,算是很有特色的了。单是在结尾时,他走上皇帝宝座,向小孩回头一笑,表现出一点神秘,一点天真,一点爱,就使人难忘。


    结论

    外国人拍中国的电影题材,比中国人拍得好,是值得我们反省的。以往,外国人所拍的中国戏,总是有点胡里胡涂,有点无稽,令中国人发笑。《末代皇帝》一改常规,胜了一着,再没有什么令中国人觉得可笑的。与其吹毛求疵地批评,自我安慰,倒不如自我反省一下,以之借鉴,有所改进。所以在这一意义上说,我认为输了一着是值得庆幸的事。

    要描述中国自清末以来腐败的政治效果,拍摄电影的人,大可把场面气氛弄得恐怖、悲惨,大事渲染——总不会是过分的吧!然而,《末代皇帝》的制作者的巧妙处是:他们完全不用这一套;在一看再看之下,该片令人感到有千钧之力。中国人有返璞归真之说,该片在艺术上,正是这样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了。

    《末代》在美国异常卖座,不容易明白,也更令我佩服投巨资者的眼光。它在日本票房甚佳,不足为奇,而最近在台湾的爆棚之盛,则是意中事了。我希望这部影片最好能在大陆公映:票价再低也有微利可图,而人民看了,温故知新,对中国大陆的改革总会有点好处吧。

     2 ) 在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作品中,《末代皇帝》的剧作表现处于什么水平?

    前几日贝托鲁奇的逝世,又翻了《末代皇帝》热潮。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允许,在故宫实拍的西方电影。影片中,光是幼年溥仪登基大典、百官朝拜就动用了一万九千余名群众演员,制片方还请到溥仪的弟弟溥杰担任电影的历史顾问。「门」作为最普通的建筑元素,在影片中却成为了界定边界、链接空间的重要关卡。它的开合关闭都寓意着这位末代皇帝在不同时期中遭遇的隔阂、阻挡、想要冲破又无力逃脱的处境。

    1987年,贝托鲁奇来到中国,带着《末代皇帝》的剧本开启了故宫尘封已久的大门。1988年,《末代皇帝》荣获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等多项荣誉,为世界打开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大门。清朝末年,光绪驾崩,爱新觉罗·溥仪3岁继承皇位,那轻飘飘的黄色帘帐,为这位末代皇帝揭开了变革的帷幕,也是影片中最有标志性的第一道“大门”。一个3岁的孩子,还未拥有辨别是非之力,就已要面对权政之门,天真无知的被推进了傀儡的一生。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在探讨历史与真相时,
    曾提出“回忆画面(memory-image)”这一观点:
    意思是人们对于过去的回忆总是以移动画面的形式重现脑海,纯回忆(pure memory)就是过去的感知总会因现在的即时视觉刺激,而一遍遍的被自我记忆拾起。于是在重复回忆(memory that repeats)中和在重现回忆(memory that recalls)中揉合交替,便在人们的意识里产生了回忆的画面(memory image)。那是一种虚实相间的画面,是现实与幻想的交错。人们的回忆总是会不自觉的参入当下的行为和感受,这就是我们经常会莫名意识到的“似曾相识”。

    大导演贝托鲁奇把这种“似曾相识”巧妙的与溥仪的回忆融合在一起,虚虚实实贯连影片隐喻的“门”。甚至连观看者也被带入到重复回忆、重现回忆的交错中里。影片中三处重要分离都是以“门”的开启、关闭、呐喊体现出来的。

    从乳娘的送离到生母自杀想要冲出紫禁城之外,再到伪满洲国与婉容的分离。每一次大门开启,每一次几步之遥秒变两世之隔,每一次囚笼呐喊,历史的画面总是惊人相似。

    电影也让观者处在回忆和现实的交织中,末代皇帝即是历史的主题,又是历史的对象。他每一次走出一个“门”的同时,又快速寻找到另一个“门”的入口。很多人说他的一生充满无奈和被掌控,但也许他的这些枷锁和禁锢也正是他自己无意识寻求和依附的安全港湾,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谎言中,每个不同的时刻人都会为“自以为是的真实”而活。贝托鲁奇在影片中有意描述溥仪少年时期近视一事,也清晰戳破了小皇帝当时的尴尬背景,大多数家奴们保护着他的“看不清”,只有少数人给他指出一条明路,告诉他世界的样子。

    马克思在谈论历史人物时说: “他们不能表述自己,他们只能被人表述”

    溥仪的命运,是被他者构建出来的人设和象征。年幼时期,他没能好好的先成为“自己”,再逐渐形成一个“身份”,而是被人们硬拉来填塞在早已设定好的位置上。在被欺瞒和寻找自由之路上,庄士敦教化他去革新、冲破自我、改变生活方式,战犯管理所所长教他挣脱自己,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然而导演又安排了戏剧化的一幕,让文革无情的批斗了”好“所长,而年迈的溥仪被推到在一旁,无力与之抗争。

    影片的最后,溥仪花了一角钱进入故宫,参观这个曾经的“家”。他把藏在龙椅下的蝈蝈送给门卫的小孩,消失在大殿内。镜头切换,此时大殿内游客无数,导游的话音落在:

    “这是太和殿,

    是皇上准备大殿的地方,

    最后一位在这里登基的是清朝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他当时只有3岁,

    1967年他在北京去世。”

    2018年就要过去了,

    我们很怀念他。

    HKY-ojoworld

     3 ) 末代皇帝:那要命的广角自然光


    《末代皇帝》创造了中国影视历史上的好几个第一:第一部在故宫取景的故事片(而非资料片),而且是完全清场移除护栏的取景,后来郑少秋的《戏说乾隆》中,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乾隆身后的太和殿正门被铁栏挡住。贝托鲁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讲述中国的故事。而且,这是关于中国的电影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奖。许出于对于大师的尊敬,中国人第一次没有对电影内容做出任何限制。

    或许,是贝托鲁奇的意大利共产党员的身份帮助了他?

    这部电影长达2小时35分钟。

    溥仪这个人,很难简单地用好坏来定论。他自小便是皇帝,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是民国政府和日本人用洋枪大炮向他示威。在五千年历史上,他是个罕见的“三起三落”皇帝,曾经三次称帝:满清的末代皇帝,张勋复辟时称帝,“满洲国”称帝;又三次投降:向民国投降,向日本人投降,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投降。总体来说,溥仪可看作是一个没什么能量,也没有个准确想法的人,或者说就是一个庸人,有点无知。不错,他也曾想做一番大事,例如投靠日本,以雪孙殿英盗挖祖坟之仇,但是他自身没有能力,那些接近他的人,只是想利用他。

    这样看来,说溥仪是一等战犯还真是高抬他了。他是一个王朝的牺牲品。王朝到了结局,总会有人不自主地被推上第一线,以粉身碎骨的方式维持它最后的尊严。

    回到电影上来。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导演以全新的视角,在两个多小时中讲述了溥仪的一生。在电影中,溥仪不再是我们一直理解的那个罪人,而是一个无知、本性中还有一丝善良的庸人。历史狂潮将他卷来卷去,他无能为力。

    导演对于光影的运用,已经趋于化境。影片几乎全部采用自然光,大量运用广角拍摄。任何一个想学习摄影或者摄像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看看如何运用光线表达人物的心情。贝托鲁奇说:“在紫禁城,溥仪从未获得过阳光的直照,他总是处在阴影中。在这段生活中,他在思想上始终同外界隔绝的,稍后,当他从老师庄斯敦那儿学到的东西愈多,我们就愈来愈多地感到阳光照着他了。光与影的博斗也就逐渐展开了,就像意识和无意识在你身上展开了搏斗一样。在满洲国那部分故事中,当他被日本人充当傀儡皇帝,而他自己也梦想着重返自己的帝国时,阴影几乎又笼罩了整个画面,就像又回到了他童年时代一样,后来,在监狱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愈是他懂得许多事情时,光和影也愈来愈趋向平衡,他应该在光和影完美无缺的平衡中,在平稳的色调中了结你的一生。我只希望能够实现这一设想。”在这里,光象征着开放、欢乐,而影象征着封闭、忧郁。

    溥仪的后半生,不可避免的提及那个年代。油头粉面、大腹便便的管教干部,疯狂的忠字舞,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些东西在我们的电影中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因此看到此处,心中仍不免惴惴。

    另外找到几个花絮:

    ·本片获得1987年第60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曲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美工奖。

    导演贝托鲁奇的另一部作品就是那部惊世骇俗之作《巴黎最后的探戈》。

    ·贝托鲁奇的同胞安东尼奥尼曾经在那个十年内拍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自称是“一个带着摄影机的旅行者”的安东尼奥尼遭遇了中国境内声势浩大的批判。当时贝托鲁奇声援安东尼奥尼,认为“这部描绘中国城乡诗篇的记录片《中国》是真正关于中国人的电影。”

    ·尊龙是贝托鲁奇面试的第一个男主角,但是贝氏不相信这个男一号会来得这么容易,所以又在美国以及亚洲地区寻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尊龙身上。

    ·邬君梅出演文秀的时候16岁,当时片酬只有600元人民币。但是拍摄此片后就赴美留学,后来星途坦荡。

    ·这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第一部在获准在紫禁城内拍摄的西方电影是Lucy Jarvis1973年为NBC公司拍摄的纪录片《紫禁城》。

    ·溥仪的长兄溥杰和帮助溥仪完成自传的李文达都被聘为本片顾问。

    ·剧组还采访了一些跟溥仪有关的人,包括他的妻子、监狱长、男仆都给与了本片一些意见。

    ·影片一共使用了1万9千名临时演员。

    ·片中出现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剧组特地为他们聘请了男性服装助理来协助他们穿衣。

    ·为了制作朝廷上人们的假发,发型师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头发。为了登基那场戏,他的工作人员花了10天培训了50名中国员工,使他们能在两小时之内搞定2000名临时演员的假发和辫子。

    ·剧组聘请了一名意大利厨师为摄制组的外国成员做饭。他一共带来了2万2千瓶意大利矿泉水,450磅意大利咖啡,250加仑橄榄油和4500磅面粉。

    ·片场的管理非常严格,饰演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Reginald Johnston)的彼得·奥图(Peter O'Toole)有一次因为忘带通行证而被剧组拒之门外。

    ·为了饰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头。长官劝说他们这显示了与意大利和英国间的国际友谊,并给每名士兵发放了3.5美元的奖金。

    ·影片使用了1100名学生来饰演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导演贝托鲁奇花了很多长时间来给他们灌输愤怒的情绪,因为这些孩子们都体会不到文革中的那种情感。

    ·贝托鲁奇当时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两个拍摄计划,另一个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 Malraux)的小说《人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中国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摄,并对内容没有作任何限制。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为本片提供了他们的摄影棚和大量的临时演员,作为回报他们得到了本片的国内发行权。

    ·建于15世纪的面积广阔的紫禁城有着高而厚重城墙,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绝佳的隔音效果,尽管当时中国的摄制组成员还不太习惯同期录音。

    ·由于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连彼得·奥图都只能用自行车作为工具出入片场。

    ·这是第一部被美国电影协会MPAA评为PG-13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制片人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单枪匹马地为影片筹得了2500万美元资金。

    ·影片拍摄期间恰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但是摄制组得到了政府的优先权,使得女王无法参观紫禁城。

    ·影片中扮演长官的英若诚当时是中国文化部副部长。

     4 ) 满宫残照,溥仪的前世今生

    [多年前的文,和现在文风差距较大,写得太嫩,大家凑合看看。] 1950年,东北中苏边境。一群满清战犯被押解安置。 故事从列车的停靠开始,从严寒中,黑压压的政治犯呼吸的霜雾开始,不断闪回,现实与过往交错更替,记忆与生存映照对比,如此还原了一位真实饱满的末代皇帝。 从满清灭亡到军阀割据,日本侵华最后共党称霸;从三岁登基到亡国之君傀儡皇帝,以致阶下囚最后平民园丁,这部荣获87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音效等九项大奖的史诗巨片,对中国的历史变迁及溥仪个人的命运悲欢,委实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那年,贝托鲁奇在接受法国《首映》杂志记者采访时说:“要是我对溥仪没有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在人如蝼蚁的时代波澜中,有时我们的确会被无奈的宿命论降伏。溥仪又是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一生里的数次变革,数重身份,数不尽的人事擦肩,来不及停顿更谈不上思考,历史便将其带往未知而无序的渊数。50年的世事动摇,其意志的表现只会显得孱弱无力。惟有如此,他为人所知的奴性才寻得一个应当的理由。 诚然,历史有其不公,但相信贝托鲁奇同情溥仪并非全因命运之把玩。如若人性浑然天成,时代背景又有何干?这不是一个描写傀儡人生的故事,因此才这般耐读。 性如白织 溥仪的人格在我看来,与常人无异。即使说其天生优柔寡断也无从考据。我记得他三岁登基,对皇宫一切均充满新鲜好奇。先帝光绪病危,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以“承继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将三岁的溥仪从醇亲王府召进紫禁城,立为嗣皇帝。一个月后,他便正式登基即位。影片此处的表现煞为戏剧,慈禧顶着白惨惨的妆容,满脸褶皱如枯树干,条条道道积压于下颚,无法窥测其表情变化,独唇齿相撞艰难发声。当她将立嗣之旨逶迤拖出,未等任何人作出反应,便瞠目僵直地坐着,一种不甚吉利的死亡方式。群臣下跪,有人为她蒙上一块白帕子,这张惊悚的面容才得以退出屏幕。小溥仪依旧吮指观望,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不知道这块帕子覆盖的,是他从今往后孤独的自由。 于是,满朝文武,军臣将士,太监宫女频频向其磕头,吾皇万岁万万岁。三岁的孩子懂什么,他既不明白他们缘何长跪不起更别提享受这顶礼膜拜。他稀奇地穿梭于人群间,左顾右盼,蹦蹦跳跳,毫不自知。此时,他被一阵蛐蛐叫声吸引,来到这位太监面前。太监示意把蛐蛐作为礼物献给皇上,小溥仪拿起蛐蛐筒,又重归无忧的欢笑中…… 所以,溥仪的天性是纯白的,或者还带有清高,他在醇亲王府也被视王子般宠溺。 而后在宫里的生活,无需说明便知是昌盛而无餍的。这般环境里年复一年,助长了傲慢,自恃,专制,独断,依赖性强等诸多极端品性的养成,无可质疑。 他的骄纵“得益于”那千秋万代的宫规。登基时他曾问:“我真的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得到肯定答案后便兴奋地向服侍其沐浴的太监泼水撒欢。幼童的独占心理得到满足,未构成框架的需索体系令其盲目地信仰皇帝这个称谓。然后他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孤独中。从小是害怕,怕与母亲分开,怕与奶娘分开。当有信告知他额娘去世,他只是骑着自行车,无泪无恸,绕着皇宫一圈一圈地周旋,方见城门大开,激起了他潜藏的思念之情,而侍卫是绝不会放其出宫的。他绝望地对着城门喊“open the door”。此前也有相同的情景,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皇帝”溥仪也仅在宫内执掌权势。他追赶着被谴走的奶娘马车,冲至城门,狂躁不安地嚷着“open the door”。这一扇门,阻隔了清冷的围墙与繁闹的市区,也阻隔了他无所住的灵魂与被禁锢的肉身。这般绝对的分裂只怕比用刑更令人怨忿。 此后,宫廷已对他毫无意义。他偕同婉蓉,文秀挨着屈指可数的日子。他虽麻木也未想真正离开皇宫,他早已深谙宫外并非他的世界,躲在防空洞里至少能持续填补那华而无实的占有欲。直至后来他抵达天津辅佐日本人在满洲建立傀儡政权,不过是一心妄图称帝所至。是蓬勃的野心,更确切地说,做皇帝锦衣玉食的生活蛊惑着他的意志,他渴望重返尊荣,重返虚荣,重获唯吾至上的优越感。这样的日子谁都想过,只是他拥有此种经历而更难以自拔地沉湎罢了。于是,做皇帝成了一种义务。是贪婪,抑或不甘。 溥仪向看守所所长复述这一段动机时说,由于他来自满洲,中国人都把他当异数,唯有日本人百般殷勤,待其如友人,自然愿随其往。并带着他复辟帝国之心,不想被日本人利用。而之前,他也积极拉拢过各派军阀头目,企图凭借军人的力量恢复祖业。此等用功无济于事时,才将日本视为“第一外援力量”,频繁接触,终被狡猾的日本人利用以达到独霸中国东北的野心。婉蓉再三劝阻,他无动于衷。他在桎梏的封闭一生,如何能与老谋深算的军人政客抗衡?即是一般人偶耍心机,他也未必有能力甄别觉察。要说他签订《日满条约》出卖我国东北主权,以致卖国求荣,俯首贴耳,他的懦弱与奴性均源自他的无知。而其无知,又在不可避免的人生经历中安置。不可避免的宿命。 日本投降,预示着它卵巢下的伪满洲国必将顷刻垮台。溥仪不幸沦为苏联红军的战俘,渡过了五年的囚拘生活。但这五年并非使他改头换面,他的起居照样有人服侍。1946年8月,他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这让我想起《东京审判》,无奈里面他的形象过于委琐灰暗。他揭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种种罪行,但同时也掩饰了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他仍放不下皇帝的架子,自然更谈不上认罪。可见溥仪人格的残缺性是根深蒂固的。他并非恶,只是过于任性。也可谓之冥顽不灵,他掩饰自己的罪行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还一意孤行着皇帝的骄矜。 最后那十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改造,让他真正脱胎换骨。他曾以为中国共产党会谋害他,正如古今中外所有被赶下台的皇帝没有好下场那样。过去受日伪统治残害的人民对他们这些民族罪人宽宏大量,这使溥仪的观念发生根本性转换。他开始向生活自理过渡。政府的关怀与照顾令其深受鼓舞,人生观世界观彻底改变,真正树立起重新做人的决心。当祖国为庆贺成立十周年,特赦一批改恶从善的战犯时,他为听到自己的名字而激动…… 这一天,标志着他前半生的结束,而下半生,他选择做一名普通植物园园丁,修葺着今后祥和的岁月轮廓。 溥仪的个中表现与心情是可被理解的。天性如白织,纯洁、透明,和所有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只是阅历塑造人的同时,也毁灭了童真,尤其他这般特殊的地位。 情如棉纱 关于亲情 一个从小养尊处优,呵护备至的孩子,自然对母亲的依赖与信任感比常人更猛烈。若不提及三岁进宫,哭天抢地地呼唤额娘,这时的他有多少俄狄浦斯情节,单是长大的皇帝面对奶娘的离去,伤痛欲绝,疯狂追赶,得知无可挽回仍喃喃道:“But she’s not my wet nurse, she’s my butterfly”随着年月增长,人增加更多的是客观性与疏淡,溥仪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丰厚。正如所有人一样,只是经历的人事一多,消磨耗损走了。耗损的本质是精神,精神支撑理性与情感,一旦疲怠,壁垒里的一切定土崩瓦解。对溥仪而言,信仰的称谓,每日恭维的喋喋不休,终究变得乏善可陈。奈何,如此徒有其表的地位,他也不忍抽身。 包括那两次如出一辙的“open the door!”他求永远做个孩子,一旦面对这坚实的城门,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会被狠狠撞击。他的长成,莫不是围墙内的生活所致,恐怕这扇城门也贡献不少。 关于爱情 婉容,文秀在溥仪16岁时同时进宫,一后一妃。画像挑妻,溥仪显然对文秀略感兴趣,其原因之一无外乎年龄相仿。但在新婚之夜,婉容与溥仪那段极具弗洛伊德象征手法的剧目,也是慑人魂灵的。我为着陈冲当年的姿色啧啧称奇。这女人并非标准意义上的端庄秀美,却有着一股毒性,妖冶,越吸越来瘾的。眼神存有流光,适时滑落,英姿生百媚。《太阳照常升起》里她的浮夸与年龄过分不熨帖,并没讨好我。尔后易太太倾泻出老上海女人的丰韵与细密,牌局上的若有所思,正应验了王安忆所说,这些女人的社交实在太少,因此难免全力以赴,结果将社交变成了情谊。这人,确是脚本里的“她”,毫无饰演的痕迹,不由分说。 溥仪是对婉容,文秀都好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结果当改名亨利的他离开皇宫,不再是享有多妻制的皇帝时,文秀决定离他而去,他仍霸道地制约。文秀是果敢的,她没有妥协任何的规劝,于一日滂沱雨下,毅然离去。起先仆人递给她伞,怕她淋着。文秀拄伞三两步后,突然愉悦地将伞抛出一条弧线,仰天喊着:“我用不着他了!我不用他了!”场景里旋转,彻底丢开了感情的包袱。她重归自由,洒脱得令我一时难以回神。 婉容的命运自是多舛。溥仪复辟心切,日本方事物集约处理,时局变革,无心顾及她的心理需求。她只得用大麻安抚自己,从而一蹶不振。她寂寞至极,与丈夫的司机苟且,只为生孩子有所陪伴。日本人自不会给以得逞,枪杀司机,处死婴儿。婉容的生命开始凋谢,无忮求,无期望,心如死灰,形同僵木。爱情?连钻入泥缝的气力也无,谈何开花结果? 这是溥仪前半生的爱情。情如棉织,极易聚集情感的水分,变得厚重而深沉。而棉织本身,却是弹指间灰飞烟灭的东西。 关于师生情 对溥仪影响最深的老师莫过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文学硕士庄士敦。庄士敦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欧洲生活方式,以及耐心细致的说教,对于从小被禁锢在紫禁城内的“小天子”来说,既陌生又好奇,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那些宫廷的变革,也是庄士敦教育影响的功劳:溥仪把名字改成了英文叫“亨利”,然后不顾遗老遗少和太妃们的阻拦,断然地割掉了清室的长辫子,穿上西装,登上皮鞋,学骑自行车,俨然一个“洋皇帝”;他一直向往欧洲,16岁时想上牛津大学;他和庄士敦说,我不是君子,谁都不准我说心里话,他们总是教我该说什么;他养了只小老鼠,庄士敦替他守秘;他视力退化,庄士敦为他请愿配副眼镜,尽管遗孀君臣难以接受这一摩登的事实;他说,皇上是世上最寂寞的孩子。分别后,他根据溥仪的前半生撰写了一本《紫禁城的黄昏》…… 他对溥仪有恩,可说是溥仪在宫中唯一的朋友。他们见面时长久地握手相笑,离开时也这样。此后再未谋面,有如君子之交,淡而隽永。 皇帝,这个国家最大的囚犯 溥仪见证了几乎整个中国近代史,又有几个皇帝适逢这独特的年份。 1967年,中国文革最疯狂最动荡的那年,百姓的极度信仰依旧存在,只不过不是皇帝,而是另一个伟人。当年的溥仪已在弥留之际。所以影片中所表达的这一切不言而喻:红色风暴的社会,连交通也变成了绿灯停红灯行,改造溥仪的共产党人同样被共产党人“改造”着,一切都逃不过历史的变迁。 当他看着当年的看守所所长被揪出批斗时,60岁的溥仪径直走向红卫兵,询问所长的罪行。他们说是腐败的右派,皇帝的跟班,修正主义分子,罪证听来言之凿凿,不可饶恕。溥仪只有一味重复“他是个好人,他是个好老师”这类较之软弱而真挚的辩驳,然后被无情地拖走。 一群文工团少女冲出,组成队形,跳起极为严肃的革命舞蹈,模样却有些可笑。 末了,溥仪来到已被设为景点的紫禁城,跨过太和殿门口的吊绳,想要登上熟悉的宝座。此时一位红领巾出面制止,对话饶有意味: “Stop.You’re not allowed in there.” “Who’re you?” “I live here.I’m the son of the Guardian.” “Well.I used to live here too.That’s where I sat.” “Who’re you?” “I was the Emperor of China.” “Prove it.” 言罢,溥仪兴奋地趔趄到宝座边,拿出底下的蛐蛐筒,递给红领巾。蛐蛐从筒里钻出,周身已发黄变黑,不见当年翠色,仍活灵活现,见证着五十年的沧海横流。 他一抬头,那个瘦小的背影早已不知去向。此番此景,令我恻隐许久…… 木心说,生活,是安于人的奴性和物的奴性的交织。 我们如此,皇帝也是。 原谅他无法选择的囚禁。 ps:海报与坂本龙一配乐亦非常之精美。

     5 ) 文化输出的正确姿势

    《末代皇帝》拍摄于1987年。1987年是个微妙的年份,中国正处在和西方世界蜜月期的尾巴上头。1987年以后,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风向变了,由80年代中期的笑迎八方客变成了选择性吸收。无论如何,像当年那样,为了配合一部电影拍摄而封闭整座紫禁城,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都参观不得的事情,再不会发生了。

    中国投之以桃,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也报之以李。纵然这部片多少带着点西方人对中国的猎奇眼光,但大体上还是不倚不斜地讲述了一个十分中国化的故事,没有太多偏见,也没有太多溢美之词。当然,辫子头、忠字舞、领袖同志这些已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东西,还是免不得被拿出来大书特书一番。没有办法,电影是要给观众看的,大多观众没时间,也没兴趣去细细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之处,必须拿这些已经定型的符号去冲击他们的眼球。就像我们一说美国,首先想到的也是汉堡、白宫、摩天楼和自由女神像一样。

    抛开这些表面化的符号,《末代皇帝》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完整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中国史书处理皇帝的方式,向来是用简单的两分法,要么是明君,要么是昏君,没有中间地带可言。溥仪自然要被归于昏君的那一类里头去,一说到他,懦弱、昏庸、叛国等大帽子立刻就扣上去了,这样的皇帝,似乎根本没有为他著书立传的必要。我们要写的,是秦始皇,是汉武帝,是唐太宗这样的帝王,让大家在他们纵横捭阖、开创盛世的伟业中感动地流下热泪。偶尔拍两部昏君的影视剧,也基本是当成爱国主义警示教育片来拍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这样的人,应该被永远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头去。

    《末代皇帝》没有这样拍,没有美化,没有贬低,它只是把溥仪当作了一个普通人,一不小心诞在了帝王家,莫名其妙地立为皇储,然后被大时代裹挟着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影片里的溥仪,没有什么大智慧,眼界既不深邃也不宽广,厚此薄彼、欺软怕硬都写在了脸上,平凡得跟紫禁城外的你我一样。在观影的过程中,大家很容易便忘了,他是一个皇帝,就像我们也很容易忘了——皇帝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皇帝。

    这种处理方式在当时无异是新奇的,哪怕放到现在也是凤毛麟角的,然而就是这种对人性的细致刻画,才让影片显得分外亲切动人。我们可以看到溥仪在享受皇位带来的前呼后拥时的虚荣,可以看到溥仪在和婉容新婚之夜时的青涩,可以看到他对西方花花世界的崇拜,可以看到他对自由的向往。哪怕在看到他人生中无法抹去的最大黑点——和日本人勾结成立满洲国时,也不会对他深恶痛疾。换作任何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可以重返往日崇高地位的巨大诱惑时,他有没有能力抵挡得住?

    这种对人性的细致描写,让我们从皇帝,这个在史书里尊贵得不可直视的面具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人物、时代和观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影片的效果便达到了,而附带的那些文化符号和历史进程,自然也就映入了观众的脑海。

    导演和编剧皆是西方人,他们当然知道,最能打动西方观众的是什么。文化有隔阂,但人性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末代皇帝》能在外国取得成功并不奇怪,就像大多中国观众不知道《哈姆雷特》发生在哪国、哪个时代,但对“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也心有戚戚焉。大多西方观众对清末、民国和共和国的历史也不那么清楚,但他们可以感觉到,个人在面对时代车轮时的渺小和无可奈何,那些表现出来的,或丑或美的嘴脸,他们都可以代入其中——至于历史,那不过是舞台而已。历史延绵了这么多年,什么背景都变了,但人,唯有人,才是舞台上不变的主角。

    说到底,这才是文化输出的正确方式。中国文化的那些符号,比如张国师最爱的那几个——长城、方阵、剑客、整齐划一的舞蹈等等,大多人已经看腻了。我们想看的是人,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中国人,不是那些混入宏大场面之中的,面目模糊的泥胎木偶。我记得王小波在书里写过,有位外国人告诉他,60到70年代的那段历史,虽然是社会的悲剧,但却是艺术家的宝库,在那个扭曲的年代里,不知道会发生多少精彩的人性故事啊!因为此,他甚至觉得有些嫉妒中国的艺术家。

    然而我们中国的艺术家却走偏了。在文化输出上,我们也一直在搞两分法。要么跟早前的“中国风”电影一样,一味买惨;要么跟如今的“中国风”电影一样,只拍盛世,完全忽略了人性的复杂,完全忽略了大时代下呈现出来的世间百态。这样的东西,一部两部是很新鲜,可三部四部下来,自然也就乏味了。

    《末代皇帝》之后,中国文化输出最成功的电影大概算是《卧虎藏龙》。这部片子的精彩之处也不在于武侠风打斗场面,而是类似于《哈姆雷特》般欲望和伦理的冲突,片中的人物个个是有血有肉的,不是机器,精彩的打斗不是为了战胜怪兽,是内心激烈的斗争折射到肢体和语言上而已。《英雄》在某种程度上也想要模仿《卧虎藏龙》的路子,可惜它还是忽略了“人”,更多是想说一些“大一统”、“天下苍生”之类大而空的中国性政治正确,没有深挖进个人内心,效果自然也就打折了。但纵使如此,它对西方观众的文化普及,也比什么一言不合就要去打怪兽的《长城》高明多了。

    为什么如今的中国电影无法打动人心?因为它们根本没想过要去写“人”。在这些影片里,人物全是符号,全是背景,都被导演和编剧构思出来的,匪夷所思的情节和逻辑推着走,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出来的事情。一部好的电影,“人”才是关键,情节和对白都是从“人”的心底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不在人性上头下功夫,中国的文化输出,始终都是一场自娱自乐的自high而已,方阵排得再齐,灯笼点得再多,也于事无补。

     6 ) 《末代皇帝》电影剧本

    《末代皇帝》电影剧本

    编剧:[英]马克·贝皮罗、[意]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
    导演:[意]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

    最近获奥斯卡大奖九项提名
    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
    北影继《马可·波罗》后再度与欧洲电影界合作钜制

    编者按:据《人民日报》2月17日发自罗马的电讯。记者罗晋标、史克栋报道:由意大利著名电影艺术家、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执导,以中国、意大利、英国合拍的描写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故事片《末代皇帝》,2月17日晚间在美国洛杉矶获得奥斯卡大奖的九项提名,有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服装、最佳剧本、最佳配音、最佳音乐、最佳美工和最佳剪辑奖。
    这一消息是《末代皇帝》联合制作人佛郎哥·乔瓦莱该晚向中国记者宣布的。乔瓦莱曾参加过中意合拍的大型电影《马克·波罗》的组织工作。这部获九项提名的影片,也是我国北京电影制片厂继《马可·波罗》之后再次与外国电影工作者合作拍摄的一部钜制。乔瓦莱对记者说:“奧斯卡奖一向被视为世界影坛的最高奖励,象《末代皇帝》这样一举获得九项大奖的提名,在国际电影史上实属罕见。”他还说,“本片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观众和影评界贏得了广泛的成功。这是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富有成效的合作的成果。它说明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及其文明表现出的越来越强烈的兴趣。”
    另据新华社2月25日伦敦电讯,记者张明德报道《末代皇帝》从该日起在伦敦、曼彻斯特、布里斯托尔等英国城市上映。这天晚间在伦敦举行了首映式,英国王储査尔斯和王紀戴安娜公主出席了首映式,并与包括英国各界名流在内的千余名观众一起观看了影片。在首映式上,王储和王妃还会见了专程前来参加首映活动并进行文化交流的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以及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婉容的中国电影演员陈冲。记者还报道说,伦顿各大报纸连日来纷纷发表文章及大幅剧照介绍《末代皇帝》。尽管各家报纸对溥仪的一生经历见仁见智,但评论界对影片的艺术造诣却一致给予较高的评价。
    世界影坛人士公认,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提名,同样是一种众望所归的荣誉。正式评选结果如何?这一届奥斯卡奖的最后结果将在本月上旬揭晓。现特于本期和下期分两次发表《末代皇帝》的剧木,以供读者和观众参考与研究。

    1.片头字幕
    鲜红的《宣统鉴赏》印鉴,辉煌的紫禁城,庄严的太和殿,玲珑多变的窗棂,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
    在以上画面上依次迭印字幕:
    杰米·托马斯公司出品
    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监制
    主要演员:尊龙
    陈冲
    彼德·奥图尔
    淡入片名:末代皇帝

    2.满洲里火车站月台·冬日·外
    一辆火车喷着蒸汽驶入车站。
    字幕:中苏边境,满洲里,1950年
    站台上站满戒备森严的中国士兵,一个个被报纸遮档的车窗划过,火车缓缓停下来,车门打开,在士兵严厉的命令声中一群疲惫不堪、衣着各异的战俘陆续走下车。
    监狱管理所所长在士兵的队列后面盯着下车的战俘。
    面色灰黄的溥仪走下火车,跟在他后面的是他弟弟溥杰和过去的贴身侍从大李。溥仪茫然无措。
    车站的大喇叭传出广播声:“战俘列队到候车室待命,不准讲话,服从卫兵,凡互相交谈者一律严惩。”
    管理所所长注视着战俘队伍。

    3.满洲里候车室大厅·冬日·内
    几百名战俘走进大厅,候车室的墙上挂着巨幅宣传画《井岗山会师》。
    溥仪竭力避开众人的眼光,以免被人们认出,但是……
    一个上年纪的战俘认出了溥仪:“皇上!”他诚惶诚恐地走到溥仪面前跪了下来。另一个也走过来叩头,接着第三个……
    溥仪:“这是要干什么?”
    大李和溥杰动手把人们一个个拉起来,接连地说:“回去,回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们不要命了!”
    跪下的战俘一个个站了起来,
    溥仪环顾左右,忙乱地走进洗手间,把门插上。
    溥仪打量一下简陋的洗手间。有桌子、水壶,炉子,刮脸用具等等。
    溥仪走到洗手池旁,慢慢地摘下手套,打量着镜子中的自己。
    镜子中的溥仪脸色苍白、无神地望着。
    溥仪把暖壶中的热水倒在水池中,慢慢地用刮脸刀割着自己的手腕,把手放在热水中。
    水池中,溥仪紧紧握着的拳头下,一股鲜血渐渐流出渗开。

    候车室中战俘正在开饭,他们排队领饭菜。
    大李端着一份饭菜向洗手间走去。
    管理所所长注视着洗手间门口的大李,大李敲门不开,转身走开。
    管理所所长急步走到洗手间门外,拧着门把,推门不开,使劲敲门。
    溥仪无动于衷,洗手池中的水已被鲜血染红。
    一声声急促的敲门声。

    4.醇亲王府·冬夜·外
    敲门声越来越急。
    门房边穿衣服边朝大门跑去。
    字幕:北京,1908年
    门房急忙打开王府的大门,宫廷卫队长骑着高头大马走进来,后面跟着一顶八抬大轿。
    房中,坐在母亲怀中的溥仪跳起来大叫:“二嫫!”
    乳母二嫫抱起三岁的溥仪。
    轿夫放下轿子,掀开轿帘,站立两旁。
    卫队长拿出一卷黄绢。
    侍队、马夫恭敬地跪在地上。
    卫队长高声宣读:“奉慈禧端佑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懿旨:醇亲王之子溥仪住在宫中教养,并上书房读书。钦此。”
    醇亲王福晋和乳母二嫫在宣旨声和呼号的风声中慌乱地给溥仪穿上衣服。
    呼啸的寒风中,满院的卫兵和侍从跪在地上。福晋和乳母二嫫抱着小溥仪走出房门,穿过游廊,来到轿子跟前。
    卫队长踏着跪在地上的马夫的脊背跨上马。
    福晋把溥仪交给坐在轿中二嫫,凄楚地说道:“二嫫,我把儿子交给你了,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
    卫队长急催:“快点!快点!”
    轿中的溥仪大哭,二嫫解开胸襟。

    5.故宫午门·冬晨·外
    紫禁城的角楼在寒风中战栗。
    午门外的广场上,零零落落地散歇着一些骆驼队和戴着枷的女囚犯。
    宫廷卫队带着轿子走向紫禁城。
    轿中小溥仪哭闹着:“我要回家!”
    二嫫把奶头塞进小溥仪嘴里,他不哭了,睁大眼睛从帘子的缝隙中向外张望。

    6.坤宁宫·冬晨·外
    坤宁宫玉阶下,一队喇嘛在喃喃地诵经。
    护送溥仪的队伍走过有汉白玉栏杆的甬道。

    7.坤宁宫·冬晨·内
    两名卫兵打开轿帘,醇亲王走过来:“把他给我。”抱起小溥仪。
    溥仪依恋地望着乳母:“二嫫!”
    醇亲王抱着溥仪战战兢兢地走进坤宁宫大门,他把溥仪放在旁边,跪在地上拜了三拜。
    小溥仪也模仿着叩了三个头。
    在一张很大的床上,八十岁的慈禧太后靠着垫子气喘着、咳嗽着,她统治中国已经快五十年了。一只小哈巴狗在她跟的玩耍着。
    一群御医、钦天监官员和扶乩师围在她周围焚香祝祷和占卜占凶。
    慈禧气息奄奄、招呼着溥仪:“溥仪,过来。”
    溥仪站起来,向前跑两步,又躲到柱子后面。
    醇亲王看看不明事理的溥仪,又向慈禧拜了下去。
    溥仪从柱子后走出来,又藏到另一柱子背后。
    慈禧:“你真小啊!”
    溥仪在柱子后看着那垂死的老太婆。
    慈禧:“你怕我吗?谁都怕我……我是老太后……我在这里住了好多年了。”
    溥仪绕过柱子看着慈禧。
    慈禧周围一群年迈衰弱、老态龙钟的老太太看着小溥仪。
    慈禧气喘吁吁:“他们都叫我老佛爷。”
    小溥仪忽然发现床上的小哈巴狗,跑了过去。不知怎的,这时他一点也不怕,兴致勃勃地看着小狗,打量着慈禧脖子上一串串的珍珠项链和手指甲上套着的半尺长的镶宝石的金指甲套。
    慈禧:“它叫牡丹,你喜欢它吗?”
    溥仪抚弄着小狗。
    慈禧:“你知道吗?……天黑以后,紫禁城里是不允许有男人的,就象你这种小人也……只有皇帝才能住在这里。……可是他驾崩了……他今天驾崩了。”
    慈禧笑了起来,又咳嗽不止,对溥仪说:“他们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男人,他们都是太监。现在他们全都在等我归天,所以他们把我的床放在房子中间的黑珍珠底下。”
    她接着又喃喃地说:“小溥仪……我已经决定,让你当皇帝,你就要成为天子了。”
    溥仪不解地看着。
    慈禧大睁着眼,张着嘴,她死了。一名御医把一颗黑珍珠放在她的口中,然后用白绸子盖上她的脸。
    一队喇嘛吹打着各种乐器跑进门来,绕着灵床跳跃着。
    众人全都跪倒在地上。
    小溥仪跑到醇亲王身边,推着父亲:“我们回家吧!阿玛?”

    8.太和殿·冬日·内
    溥仪,这个三岁的男孩,身穿明黄色的五爪金龙袍,坐在巨大的雕龙宝座上。
    醇亲王跪在宝座旁。
    双手握着的巨大的传位宝玺盖在黄绢上。
    宝座下一些人井井有序等待着登基大典的开始。
    溥仪已呆得不耐烦了,爬上宝座站了起来,使劲甩着两条小胳膊。
    醇亲王想制止又不敢起身:“嘘……”
    溥仪仍自顾自地舞弄着。
    醇亲王示意溥仪静下来,哄着他说:“快完了,快完了。”
    内务大臣看看醇亲王,面露不满之色。
    挂在门口的黄绸子透进耀眼的阳光。
    溥仪指着门外兴奋地叫:“看!”爬下宝座向门外跑去。

    9.太和殿·冬日·外
    风把黄绸帘子吹起,小小的溥仪跑到黄帘子下向大殿外张望。
    几千名朝臣贵族跪在丹陛上下,典礼官高声唱追:“跪拜!”几千人一起叩头在地,向新皇帝参拜。
    小溥仪看到这么多人拖着长长的辫子,跪在地上比他还矮,觉得很有意思,认为这一定是一场游戏。
    忽然,人群中传来一阵清脆的蝈蝈叫声。
    小溥仪立即兴奋地叫着:“蝈蝈!”
    小溥仪在跪在地上的老朽中穿走,到处寻找那“蝈蝈”虫鸣的地方,他终于停在一个朝臣面前。
    四十多岁的陈宝琛抬起头来。
    溥仪问:“蝈蝈在哪儿?”
    陈宝琛从胳肢窝下掏出一个编织精巧的蝈蝈笼:“皇上,它是我的朋友,在我的怀里它又舒服又暖和,是它陪我走了好远的路才到这儿的。”
    陈宝琛打开笼子盖,蝈蝈爬了出来。
    小溥仪好奇地看着这只淡绿色的小动物——蝈蝈。
    陈宝琛讨好地:“您看,它给皇上磕头哪。从现在起,它就是皇上的了。”

    10.养心殿·冬日·内
    一只小乌龟在地毯上蹒跚地爬着。
    小溥仪坐在便盆上哈哈大笑,旁边跪着两个太监。
    总管太监张指点着紫禁城的模型,哄着正在大便的溥仪:“皇上,这就是紫禁城。”
    张拿起一个小木宫殿:“这个小的是皇上的寝宫,我们就在这儿。”
    小溥仪:“今天我回家吗?”
    张总管:“今天不回去,不回去。皇上看这儿……”他拿起一座最大的宫殿:“这就是太和殿,皇上就是在这儿登基的。”
    溥仪的屁股刚刚抬起,太监驼背就用一块丝绸盖上便盆,双手端起它走出门去了。
    几个太监用银盆为溥仪洗屁股。
    张总管仍用模型哄着溥仪:“皇上,我给您拿个大门。”
    溥仪:“还有乾清宫。”
    张总官:“洗澡水准备好了。”
    溥仪:“我不愿意洗澡,我不洗!我不洗!”
    另一间屋中,太监驼背把便盆捧给御医。
    老御医趴在便盆上使劲嗅着,并仔细观看。
    便盆中几个小屎蛋滚动看,老御医皱皱眉头:“今天要吃素,忌荤。”
    几个太监扮着鬼脸,嘴里打着锣鼓点围着澡盆跳着,唱看。另外三个太监在精心地给溥仪洗澡。
    溥仪高声问道:“我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真的吗?”
    张总管:“当然,皇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皇上是万岁爷嘛!”
    溥仪使劲往驼背身上、脸上泼水。
    驼背笑着躲着:“别,别,皇上!”
    溥仪开心地大叫:“我是皇上!我是皇上!”
    二嫫从门外走进来,喜爱地看着洗澡的小溥仪。
    溥仪看到乳母,光着屁股跑出浴盆:“二嫫!”扑到二嫫怀中哭了起来:“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太监大脚急忙拿浴巾跑来为溥仪擦身,其他的人都跪在地上,二嫫心酸地哄着溥仪。

    11.寝宫·冬夜·内
    太监拉上寝宫的门。
    二嫫温柔地唱着哄孩子的催眠小调,拍着即将入睡的溥仪。
    溥仪衔着二嫫的奶头,安静地听着她讲的故事。
    二嫫:“好久好久以前,有一棵大树和大风,大风啊,大树啊总是常常打架……”
    太监大脚跪在床边,用嘴吹着床帐上绣的大树,床帐上的树木在气流中微微摆动。

    12.满洲里候车室大厅·冬日·内
    溥仪躺在地上,脸无血色、昏迷不醒,一只手在拍打着他的面颊。
    监狱管理所所长拍打着溥仪,想把他唤解。
    所长从自己的衣服上撕下一条布条。
    所长用布条缠着溥仪流血的手腕。
    大李端着饭菜等在洗手间门外。他对旁边的卫兵说:“汤快凉了。”
    溥仪喘息、咳嗽,渐渐恢复了知觉。
    溥仪迷迷登登地问:“我……在哪儿?”
    所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溥仪:“你干吗要阻拦我?”
    所长:“因为你是罪犯,必须接受审判。”

    13.监狱·冬日·外
    装满战犯的卡车驶进监狱的高墙夹道,战犯纷纷跳下车。越过监狱架着电网的牢固的高墙,监狱内的院中堆满一色的黑棉衣、裤和日用品。
    刚来的战犯依次领着衣服、脸盆等物品。
    一名看守人员用洋铁皮喇叭高喊:“重复一遍:犯人进入自己的房间时必须低着头,眼睛向下,不准东张西望。要听从看守人员的命令,哨兵会告诉你们怎么走,什么地方拐弯……”

    14.监狱牢房·冬日·内
    981号囚犯——溥仪孤零零地坐在牢房中的硬板床上,一动不动。
    一个战犯的脚步走着走着停在一间牢房门口。
    溥仪抬起头来。
    走进门来的是捧着东西的溥杰。
    溥仪惨然一笑:“溥杰。”
    溥仪看着眼前的胞弟回想起四十年前的事情……

    15.养心殿院中·夏日·外
    大门慢慢打开,醇亲王怀抱溥杰骑在一匹白马上。
    七岁多的溥仪坐在养心殿门前,旁边站着乳母二嫫。溥仪转过头来。
    一乘轿子抬进门来。
    陈宝琛对溥仪:“皇上,客人等候见驾,你母亲也来了。”
    溥仪拉着二嫫的手站了起来,不知所措。
    陈宝琛:“皇上好多年没看到母亲了。”
    溥杰毅然地走上前来。
    溥仪对陈宝琛说:“他比我小。”
    陈宝琛:“他是小,皇上。”
    有人在台阶下铺上垫子,溥杰走上前来,跪在垫子上向七岁半的皇上叩头。
    醇亲王福晋坐在轿中紧张地看着两个儿子的相见。
    陈宝琛:“皇上的弟弟,溥杰殿下。”
    溥仪注视着轿中的母亲,走下台阶,跨过跪在地上的溥杰走到轿前。
    福晋极为漂亮而有神的眼中充满着一种奇特的忧伤。
    溥仪叫着身后的乳母:“二嫫。”走到轿前:“额娘吉祥如意?”
    福晋:“好,皇帝长高多了?”
    溥仪:“额娘已经五年没看见我了。”他伸手掀开轿帘。
    福晋用扇子遮住脸:“你还能记得我的样子吗?”
    溥仪:“记不得了。”
    福晋:“那天晚上,他们骑着马来的……”
    溥仪:“弟弟每天都能看到您?”
    福晋:“溥杰能见到皇帝非常高兴,我们经常说起皇帝,都为皇帝感到荣幸。”
    溥杰把一个大风筝递给母亲。
    福晋把风筝送给溥仪:“他特地为皇帝选的。”
    醇亲王骑马离开养心殿走去。
    溥杰追出来朝父亲的背影大叫:“阿玛!”

    16.紫禁城大道上·夏日·外
    两名太监轰开道上的人们,众人马上脸朝墙站在路边。
    溥仪坐在肩舆上,溥杰扶着舆杆小跑跟着。
    溥杰:“看!他们为什么都转过头去?”
    溥仪:“当然,平民百姓是不准看皇上的,我太高贵了。”
    溥杰:“皇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真的吗?”
    溥仪:“那当然,要是我淘气,受罚的是别人,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一指众人。
    溥仪忽然站起一挥手:停下。”众人停下。
    溥仪:“皇上要走路!”众人放下肩舆。
    溥仪问溥杰:“我从来没见过别的孩子,他们都象你这样吗?”
    溥杰:“我有三个姐妹和两个朋友,皇上要是能到我家来,我们可以一块玩。”
    溥仪:“皇帝从来不离开这个宫殿。”
    溥杰:“我们一起作游戏吧!”
    溥仪:“我也知道一个游戏。”他拉起溥杰的手叫道:“跑!”两人跑进来。
    溥仪拉着溥杰疾跑。
    身后一大队太监:抬肩舆的,扶舆杆的,举罗伞的,捧马扎的,拿衣服的,拎食盒的……还有挑着常备小药的担子都亦步亦趋地跟着乱跑,跑得丢盗弃甲,喘吁不止。
    溥仪和溥杰开怀大笑。

    17.御花园·夏日·外
    亭台楼阁,垂柳碧荷,游廊曲桥……犹如一幅山水画。
    溥仪和溥杰沿游廊走来。
    池畔几个宫中女伶轻拉慢唱。
    湖中画舫上几位太妃观赏着风景。
    溥仪告诉溥杰:“坐在船上的那些人是太妃。”
    溥杰:“太妃?”
    溥仪:“是先帝的妃子,说她们都是我的额娘。可她们不是,她们不是。”
    太妃向这边张望。
    溥杰在狼吞虎咽地吃点心,溥仪把二嫫拉到一边,慢慢解开二嫫的衣襟。
    几个太妃举起望远镜向这边仔细观望。
    溥仪吃着二嫫的奶,二嫫疼爱地拍着儿子的后背。

    18.御书房·夏日·内
    溥仪专心写着大字,溥杰坐在他对面也在练大字,老太傅在一旁打瞌睡。
    突然溥仪看见溥杰黄色的袍褂衬里。
    溥仪:“你为什么穿那个,你们是不准穿明黄的!”
    溥杰急忙分辩:“不,是普通的杏黄。”
    溥仪:“是皇上独有的明黄。”
    溥杰:“不,不是的!”
    溥仪专横地:“我说是就是,只有皇帝才能穿这种黄色。脱下来!”
    溥杰不服气:“不脱!”
    溥仪起身要抓溥杰,溥杰围桌子躲着,跑着。
    溥杰:“不,你不再是皇上了!现在有一个新皇上,他没有辫子也不骑骆驼,他坐小汽车。”
    溥仪高叫:“你说什么?”
    溥杰毫不示弱:“你不再是皇上了!”
    老太傅急忙叫来太监大脚和驼背,他们也追来迫去,劝着架。
    溥仪:“你撤谎!”
    溥杰:“你不再是皇上了!”
    溥仪:“你好大胆子!”
    大脚和驼背终于拉住溥仪和溥杰,几个人一起站住。
    溥仪高声问大脚和驼背:“我还是不是皇上?”
    驼背:“皇上永远是皇上。”
    溥仪自豪地:“你看!”
    溥杰也不气馁:“有什么能作证明?”
    溥仪想了一下,命令道:“大脚!”端起盛满墨汁的砚台:“喝下去!”
    大脚为难地看看溥仪。
    溥仪:“喝!”
    大脚接过砚台,硬着头皮喝了起来。
    溥杰惊异地看着。
    溥仪不动声色。
    大脚一口一口地喝着墨汁。
    溥杰不忍目睹。
    溥仪得意地看着溥杰。
    溥杰不愿服输:“我带你去看!”两人戴上帽子向外面走去。

    19.太和殿的大院·夏日·外
    一堵正在建造的砖墙,溥杰带溥仪顺脚手架爬上墙顶,向墙外看着。
    这堵把故宫分成两半的墙这边,一队装束和满清服装完全不一样的士兵敲着铜鼓,迈着正步走进大院。
    袁世凯站在一辆汽车上,他胸前佩戴着勋章,身着元帅服,头戴一顶拿破仑式带金穂的帽子。他威风凛凛地检阅着队伍。
    溥杰:“看!就是那汽车,他就是共和国的大总统。”
    溥仪捡块石头扔过去。
    袁世凯走上汉白玉栏杆的大台阶。
    溥仪无力地从脚手架上爬下来。
    众大臣和太监围在下面。
    溥仪犮泄地解开发辫,走到内务府大臣面前:“为什么要在这儿砌墙?”
    内务大臣躲闪言词:“皇上,这只是一堵墙……没什么。”
    溥仪恼怒:“你撤谎!”对陈宝琛提出质问:“我还是皇帝吗?”
    陈宝琛圆滑地:“皇上是紫禁城内的皇上,不再是城外的皇上了。”
    溥仪不解:“我不明白。”
    陈宝琛:“外面已经是中华民国了,他们选了大总统。”
    众人一片沉寂,溥仪茫然地看看四周。
    溥仪:“二嫫,二嫫在哪?”
    众人困窘地低下头,无人回答。
    溥仪穿过众人寻找:“二嫫在哪?”
    太妃:“皇上,请……”
    溥仪叫嚷着:“你们全都撒谎!”跑出去。

    20.故宫小院·夏日·外
    张总管把二嫫从屋内推出:“走!走!”
    二嫫回身张望寻找着:“让我再见他一面……”
    太监催促着:“快走!快点!”把二嫫推上一顶简陋的布轿。
    二嫫恳求着:“他是我的孩子!”
    张总管把一个小包袱扔给二嫫,两个太监抬起轿子就走了。
    溥仪高声叫着,从另一门跑进院子来:“二嫫!二嫫!”

    21.二嫫住房·夏日·内
    溥仪茫然地走进屋来:“二嫫!”他坐在凳子上不解地自语:“我不明白,我不明白!”
    太妃画外音:“皇帝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不需要乳母了,这样更好,皇帝会更健康。”
    溥仪:“可她不是我乳母,她是陪我玩的人。”

    22.紫禁城院中·夏日·外
    溥仪追赶着已经走得很远了的轿子,高叫:“二嫫!”
    溥仪追到院中哭叫:“二嫫!”
    长满野草的荒凉的大院中,九岁的皇帝呼叫着唯一能绐他爱的人。

    23.监狱院中·冬日·外
    战犯坐在院中齐声唱着歌曲《东方红》。
    管理所所长提着一个包装用的小木箱,穿过战犯的队伍走到台前。
    歌曲唱完,所长把木箱放在地上,站上去。
    所长:“这里是抚顺战犯管理所,我是所长。战争期间,这里是日本人的监狱,你们当中很多人可能还记得这地方,因为你们曾和日本人一起建造这座监狱,把很多无辜的人关进来。
    你们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变成了可耻战犯?我相信人刚生下来是好的。我们认为,要改变这一切的唯一办法是找到真理,面对它,这就是你们今天为什么来到这里的原因所在。现在你们要开始写自己的历史,老实地认罪,能否走上新生的道路,全在于你们自己的态度。我奉劝你们要老实坦白交代,否则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所长讲话的同时,监狱看守员发给每个战犯笔和本子。

    24.监狱所长办公室·冬日·内
    管理所所长在自己简单的办公室中打开一本书的包装——精装的英文版《紫禁城的黄昏》。他把书放在桌上,翻开看起来。
    庄士敦画外音:“没几年,中华民国就变得同封建王朝一样的腐败。它很快落入了野心勃勃的军阀和腐败无能的官僚手中。”

    25.北京街头·夏日·外
    纷乱的北京街头。
    庄士敦画外音继续:“军阀混战的年代开始了。1919年5月,当我受命前往时,中国已战乱不堪。”
    游行的学生挥舞着旗子,呼喊口号:“还我青岛!”“惩处国贼!”
    一辆小轿车在人群中慢慢穿行。
    陈宝琛和庄士敦坐在轿车里。庄士敦,苏格兰人,高高的个子,身材匀称,五十岁左右,金黄色的鬓角已显露出几丝白发。他身穿燕尾服,膝盖上放着一顶巴拿马草帽。
    陈宝琛和庄士敦左顾右盼,情绪激昂的学生举着标语、小旗在汽车两边走过。
    唐司机紧张地扶着方向盘。
    两个学生把两条标语贴在汽车车窗上,标语是:“睡狮猛醒!”
    庄士敦挤过拥挤的游行队伍向前走来。
    一队骑马的卫兵奔她而来,他们在街口排成一列,等待着游行的学生。
    满街的学生仍然向前走着。
    卫兵把刺刀插上枪头,严阵以待。
    庄士敦随着学生向前走着,学生毫无惧色。
    游行的队伍看到了拦住街口的骑兵。
    卫兵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学生也有些紧张,庄士敦在队伍中关切地注视着。
    整个游行队伍和马队对峙着,谁也不愿后退一步。

    26.故宫午门·夏日·外
    一队全副武装的骑兵冲出画面。
    庄士敦和陈宝琛乘车驶进午门。

    27.养心斋·夏日·内
    溥仪坐在养心斋内的龙座上。
    陈宝琛和庄士敦穿过门廊走进来。
    陈宝琛:“禀皇上,这是新师傅雷金纳德·弗莱明·庄士敦先生。”
    庄士敦躬身揖拜。
    溥仪走上前来,握住庄士敦的手:“你好,庄士敦先生。”他显然对握手的仪式很生疏。
    庄士敦:“你好,皇上。”
    溥仪和庄士敦会意地笑起来。
    溥仪:我们上课去吧!”

    28.御书房·夏日·内
    庄士敦把帽子和提包放在桌上,回过身来对溥仪说:“皇上,我国的习惯是开始要先进行考试。”
    溥仪狡點地一笑:“可是皇上不能让别人来考的。”
    庄士敦思考一下:“那么可以改变一下形式,或者皇上先问我一些问题。”
    溥仪不知从何谈起:“你的祖先埋在哪?”
    庄士敦一惊:“苏格兰,皇上。”
    溥仪打量着庄士敦的衣着:“你的裙子哪去了?”
    庄士敦不解。
    溥仪:“你们国家男人穿裙子,不是吗?”
    庄士敦:“不,皇上,苏格兰人不穿裙子,而是穿褶叠短裙。”
    溥仪追问:“褶叠短裙?”
    庄士敦:“褶叠短裙,也许只是字眼不同,但字眼很重要。”
    溥仪:“为什么字眼很重要?”
    庄士敦:“如果你不能表达你的意思,你就会心口不一,而作为君子是不该心口不一的。”
    溥仪:“啊!一个君子,你是君子吗?”
    庄士敦:“我想成为一个君子,皇上,我争取做-个君子。”
    溥仪沮丧地:“我不是君子,他们不比我说真话,他们总告诉我该说什么。”
    庄士敦理解地:“皇上,你还年轻。”
    两个太监在门外偷看着。
    庄士敦从提包中取出英文版的报纸和杂志:“我想你或许喜欢看英国和美国的杂志,我刚收到的。”他把杂志递给溥仪。
    庄士敦转身看着墙上书法。
    溥仪机械而熟练地背诵着一段古文。
    溥仪:“这是孔子和庄子的一段对话。”
    庄士敦:“表示互相尊敬,皇上。”
    溥仪点点头,走过去,拿起那些英文杂志、报纸翻看起来,那是一份《星期六晚报》。
    溥仪指着报上的人像:“乔治·华盛顿是什么人?”
    庄士敦:“一个非常有名的美国人,一位革命将军,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溥仪:“啊,就象俄国的列宁先生吗?”
    庄士敦:“嗯,不,不大一样。”
    溥仪:“他有车吗?”
    庄士敦:“他生活在很多很多年前,皇上。”
    溥仪:“我真想要一辆车。”
    一只小白老鼠悄悄地从溥仪口袋里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庄士敦发现了老鼠:“我想你的小老鼠要逃走,皇上。”
    溥仪赶紧抓住老鼠,把它塞进了口袋:“请别告诉别人我有小老鼠!”
    庄士敦同情地默认地答应了。
    溥仪站起身:“下课了。”

    29.养心斋·夏日·外
    一大队太监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上面摆着一盘盘佳肴珍肴,一名尝膳太监依次品尝后,示意他们走过。
    庄士敦坐在溥仪旁边惊奇地看着这奇特的场面。
    尝膳太监不放过任何一道菜,极其负责任地尝着。
    庄士敦对这一切实在不理解,他可能饿了,有点不耐烦。
    溥仪对庄士敦同情地一笑:“我们的品膳官是个有胆量的人,你知道吗?我的祖先中很多人都是被毒死的。”
    品膳官终于完成了任务,双乎垂立站在一旁。
    庄士敦肚子已饿得咕咕叫:“皇上每天都是这样用餐吗?”
    溥仪哈哈大笑:“是的,每天,象演戏一样。”
    随身侍从大脚、驼背等人端上饭菜,摆在溥仪和庄士敦面前,两人吃了起来。
    溥仪边吃边问:“在西方,皇帝是怎样被杀的?”
    庄士敦有些惊异这小小年纪的孩子每天想的竟是这样的问题,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溥仪:“奥地利皇帝是被枪杀的,对吗?”
    庄士敦:“不,那是他儿,在大战前夕被暗杀的。”
    溥仪:“但俄国皇帝被枪毙的,他叫沙皇。”
    庄士敦点头。
    溥仪:“他霸占了我们满洲大片土地,我是满洲人,民国后也是我国的地盘。”
    那只顽皮的白老鼠又露出头来。
    庄士敦悄声提醒:“嗯……皇上,秘密又要暴露了。”
    可是溥仪已经愣住了,他倾听着什么。
    庄士敦:“你怎么了?皇上。”
    溥仪:“好象有什么声音。”他转向庄士敦:“出了什么事了?庄士敦先生。”
    庄士敦:“没有……”
    溥仪:“安静!”走下台阶,伏在院子中间,耳朵贴着地面。
    这时,群众游行的嘈杂声越过宫墙、飞檐一阵阵传进来。
    庄士敦走下台阶,他要对溥仪讲了真话:“皇上,我们来这儿的路上被一群大学生的游行队伍给拦住了,他们正在抗议国民政府,因为政府同意把中国的领上割让给日本。”
    溥仪:“听说很多人被砍了头,这是真的吗?庄士敦。”
    庄士敦:“是真的,皇上,许多人人头落了地,他们再也不能思考了。”
    张总管走过来打断他们的谈话:“皇上该歇息了。”
    溥仪:“学生们愤怒是有道理的,我也很气愤。”
    庄士敦赞赏地看着溥仪。
    溥仪终于压抑不住:“可人们不许我离开紫禁城。”溥仪气愤地走来走去,发泄地踢墙。溥仪高喊:“我要出去!庄士敦先生!”
    院中的太监全部跪拜在地:“万岁!”
    张总管带两名太监走过来:“钦奉谕旨:庄士敦著赏给二品顶戴,赏坐二人肩與。”
    太监双手捧过一顶花翎顶戴。
    庄士敦接过帽子庄重地戴在头上。

    30.监狱所长办公室·冬夜·内
    管理所所长仍在看着那本《紫禁城的黄昏》。时光已晚,他打开电灯,又翻了一页。

    31.故官院中·夏日·外
    庄士敦推着一辆自行车,走进紫禁城,向皇宫深处走去。

    32.养心斋·夏日·内
    太监在养心斋外的走廊上练拳习武,活动筋骨。
    养心斋内溥仪正指挥太监玩一种他喜爱的游戏:两个太监扯起一幅长长的绸子,两队太监分立两面,互相摸着对方。顿然发出一阵嬉笑。
    突然溥仪也伏到绸子上,另一面的太监摸索着他,好几双大手隔着绸子抚摩他,胳肢他,推摇他。
    溥仪在白绸的这边翻滚着,享受着不寻常的交流,他甚至有些陶醉了。
    推着自行车迈进门来的庄士敦,看见这场奇特的游戏。
    溥仪和太监们发现庄士敦就停止了活动,溥仪有些尴尬。
    庄上敦岔开话题:“我希望皇上……没忘记今天该上数学课。”
    溥仪盯着庄士敦推的自行车。
    庄士敦一拍自行车座:“给您的,皇上。”
    溥仪犹豫起来:“我的御医说,自行车对我身体没好处……”
    庄士敦:“没好处,胡说!”
    溥仪打量着这诱人的自行车:“怎么骑?”
    庄士敦:“啊,很简单。”他潇洒地跨上车在大殿里骑了一圈,他在溥仪身边停下,把车推给溥仪。

    33.养心殿院中·夏日·外
    陈宝琛走进养心殿的大门,听到笑声抬头一看,极为震惊。
    溥仪在养心殿的前廊台阶上骑着自行车。他抬头看看陈宝琛,似乎无动于衷地问:“我额娘真的死了吗?”
    陈宝琛在台阶上躬身:“是的,皇上,我悲痛万分。”
    溥仪仍骑着车转着圈:“我可不,她是自杀的,她吞吃了鸦片。”
    众太监跪在地上,陈宝琛和庄士敦沉默不语。
    溥仪突然说:“我要去看看她和我的弟弟。”
    溥仪骑车下台阶,驶出大院。

    34.故宫院中·夏日·外
    溥仪在长长的夹道中飞快地骑着。

    35.故官午门·夏日·外
    溥仪骑车穿过大院,向午门的门洞骑来。
    宫廷卫队长和众卫兵惊呆了。
    溥仪推车向大门走去,门外是一片灿烂的阳光和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卫队长忽然明白过来:“快关门!”
    溥仪推车疾走,奔跑的卫兵超过他。
    卫兵把沉重的宫门关上,也关上了溥仪出去的希望。
    溥仪大叫:“把门打开!”
    卫队长跪在地上:“万岁!”
    溥仪站在阴森森的门洞里望着无情的大门和无言的卫兵。
    溥仪掏出口袋里的小白老鼠,突然大叫一声向铁门摔去。
    小白老鼠摔在门上,血肉飞溅。
    溥仪跳上车又向院中骑去。

    36.故官院中·夏日·外
    庄士敦走来,看到一个太医正用竹竿抽打着那辆自行车。
    太医:“都怪你!都怪你!多管闲事。”
    庄士敦从太监手中夺下竹竿:“你这个不近情理的家伙,那孩子的母亲死了,你们都不准他去看看!”他把竹竿扔在地上。
    一群太监在院中慌乱奔走,寻找溥仪。
    溥仪在铺着黄色、绿色琉璃瓦的屋顶上边跑边哭喊:“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庄士敦和太监发现了溥仪,急忙跑来。
    溥仪叫着:“我要出去!”突然,他脚下一滑。
    庄士敦吓得高喊:“别动!”
    屋顶上的溥仪已走头无路,进退两难,趴在倾斜的屋顶上。
    庄士敦喊:“你这个傻瓜!停下!别动!”
    众太监紧张地望着,不知所措。
    溥仪趴在屋顶上哭泣。
    庄士敦招呼着张总管:张!”
    庄士敦带着大脚、驼背跑开。
    溥仪睁开眼睛,只看见模模糊糊的一片。
    庄士敦、大脚、驼背一个拉一个组成人索,向溥仪移去。
    溥仪吓得不敢动弹。
    庄士敦向溥仪伸出手,仍够不着他:“把手给我!伸过手来!”
    溥仪使劲向庄士敦伸出手臂,但他怎么也看不清庄士敦的脸和手。
    庄士敦终于抓伴了溥仪的小手。
    溥仪向庄士敦挪去,一下跌到他的怀中。
    庄士敦紧紧抱住这世界上最孤单的孩子。

    37.御书房·夏日·内
    透过放大镜看到的一只大大的眼睛。
    御书房中庄士敦请来的一位西洋眼科医生正在为溥仪检查眼睛。几个太妃在后面监视着。
    西医:“看我的左耳,谢谢。”
    西医又用电筒检查只一只眼睛;“看我的右耳,谢谢。”“眼睛跟着我的手指转。”他的手移动着。
    溥仪的眼神随医生的手指转动。
    西医检查完毕,放下器械对庄士敦说:“很简单,庄士敦先生,皇上需要一副眼镜。”
    溥仪满有兴致:“象哈罗德·劳埃德先生一样?”
    几个皇太妃不满地议论:“不行,皇帝是不能戴眼镜的!那是不许可的!”
    陈宝琛对太妃们解释:“现在年头变了。”
    太妃起身走出屏风,带着一帮宫女,太监走出门去。她们边走边撇嘴:“那象什么样子?”
    西医拿起药箱:“如果皇上不戴眼镜,庄士敦先生,他会失明的。”
    庄士敦示意驼背送眼科医生出宫去。

    38.养心斋·夏日·内
    庄士敦对内务大臣说:“如果皇上得不到眼镜的话,我就辞职。”
    内务大臣冷笑:可惜,是由我们说了算。”
    庄士敦反唇相讥:“可惜,我说的话要在中国各报刊上发表。”
    内务大臣有些紧张地站起来:“你想说什么?庄士敦先生。”
    庄士敦也站起来:“自登基之日起,皇上就被软禁在宫中,退位之后他仍是一名囚犯。现在他已长大成人了,也许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他是中国唯一不能走出自己家门的人!皇上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孩子,如果他双目失明看不见东西,那该是多么痛心,多么可悲的情景啊?”
    内务大臣故做不解:“看不见?庄士敦先生。”
    庄士敦:“看不见‘花费’,阁下,看不见保留一千二百名太监的花费,看不见三百五十名宫女和一百八十五名厨师的花费。看不见一个月买一百二十张貂皮,一个星期买三千只鸡的花费!……看不见内务府的八百四十名侍卫和随从,看不见只会填饱肚子的内务大臣!”
    内务大臣恼怒地:“你可真会算账呀,庄士敦先生!皇上虽然已经退位,可对百姓来说,他仍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庄士敦:“正因为如此,我才来到这里。”
    内务大臣:"我们一些人认为,终有一天他将成为不只是象征。”
    墙上的大钟嘀嗒作响,两人沉默,但谁都不肯让步。
    内务大臣突问:“眼镜的种类很多,你要哪一种?庄士敦先生。”
    庄士敦干干脆脆地答:“眼镜就是眼镜。”

    39.坤宁官·夏日·内
    这里曾是慈禧居住的地方。
    溥仪坐在大殿正中,两旁站满无数宫女。
    隆裕太后坐在一扇透明的屏风后,其余三个太妃坐在旁边,每人身后都站着好几个宫女。
    一个美丽的宫女把一本大相册放在溥仪面前,另一个宫女把眼镜放在桌上。
    几位太妃注视着。
    溥仪戴上眼镜,抬起头来,四下望着。
    一个个宫女果然清晰可见、美丽非凡,她们悄悄地看着溥仪,窃窃笑着。
    溥仪低头向相册看去。
    宫女打开第一页,指着一张椭圆形照片上的小姐说:“婉容格格,十七岁。”
    溥仪的心似乎不在这里。
    宫女又翻开一页:“吴珍格格,十五岁。”
    溥仪正了正眼镜,打量着翻相册的宫女,体会着戴眼镜的感觉。
    宫女:“丽丽格格。”看溥仪无反应,又翻开另一张:“芬英格格。”
    溥仪忽然注意到最后一张照片的:“这是谁?”
    照片上是文绣充满稚气地笑着,脸象一轮满月。
    宫女十分勉强地:“文绣格格,她才十二岁,皇上。”
    溥仪:“她的长相挺逗人的。”
    隆裕太后生气地把扇了扔在地上。

    40.故宫院中·夏日·外
    在甬道上停放着几乘轿子、肩舆、一些轿夫和太监一旁歇息着,他们突然站立起来。
    庄士敦、溥仪和溥杰走来。
    溥仪低声对庄士敦说:“不只是一位妻子,他们给我挑了一个皇后,一个淑妃。”
    溥杰:“两个妻子?”
    庄士敦:“那么,你挑选的皇后是谁?”
    溥仪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他们选的,她今年十七岁,太大了。”
    庄土敦安慰地:“还不算大,皇上。她品貌如何?”
    溥仪:“老式的!”
    这时画外传来司仪官的高声宣告声:“皇上已经选中蒙古郭布罗氏的婉容为皇后,满洲额尔德特家族的文绣为淑妃!”众人一片柷贺。
    溥仪恼怒地坐进轿子,对庄士敦说:“我想要一个现代的妻子,庄士敦。她要会说英语,会说法语。她应能跳快步舞!”
    庄士敦点点头。
    轿夫抬起轿子走了几步,溥仪忽然叫:“庄士敦!”
    轿子停下,庄士敦走过去。他掀开轿帘,望着溥仪。
    溥仪大声地:“我打算逃跑,庄士敦,我已准备好行装和去英国的船票,我要去上牛津大学!”
    庄士敦:“皇上,你要结了婚的话,就可以成为宫中的主人,结婚也许比你逃跑要实际一些。”
    溥仪不欣赏庄士敦的意见,一下子把轿帘拉下。

    41.乾清宫外·夏夜·外
    乾清宫外,灯火通明,所有的人都着大红的礼服,等待凤與的到来。
    鼓乐齐鸣,大红的龙风舆,向皇宫深处抬去。

    42.大戏台·夏夜·外
    锣鼓暄天,宫中舞台上正演着《闹天宫》。
    达官贵人高兴地欣赏着节目。
    醇亲王站在观众中间倒显得比任何人都冷静。

    43.乾清宫·夏夜·内
    上上下下一片红亮的乾清宫,是皇帝大婚的洞房,桌上摆满高贵的礼品和礼单。
    溥仪穿着盛典龙袍,庄士敦站在一边。
    溥仪突然问:“你为什么不结婚?庄士敦。”
    庄士敦一点也没想到皇上会向他提这样的问题,他尴尬地一耸肩:“噢!”

    44.乾清宫·夏夜·外
    龙风舆停在乾清宫外。
    十二岁盛妆的文绣款款地走下台阶,用银剪刀剪断彩带,掀起舆帘。
    文绣幽雅地朝婉容行个屈膝礼:“淑妃恭迎皇后!”
    遮着绣着龙凤红盖头的婉容轻声地:“皇后问候淑妃。”
    文绣搀扶婉容走下轿子。
    婉容悄悄地对文绣说:“你把一切都安排得这么并井有条。”
    文绣微笑着:“多谢皇后夸奖,我已经练习过好几次了。”
    贵妇人和女官组成的仪仗队在微笑,窃窃私语。
    婉容:“文绣,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好朋友的。”
    乐队奏着喜庆的音乐。

    45.乾清宫·夏夜·内
    一片红色的洞房里十四岁的溥仪和披着盖头的婉容坐在龙凤床上,沉默。
    婉容妩媚地打破沉寂:“皇上,你在想什么?”
    溥仪头也不敢转:“我想……假如我仍是真正的皇帝,我现在就可以成为中国的主宰了。”
    婉容:“如果真是那样,皇上想干什么呢?”
    溥仪:“我要改变一切,就连我们的这种结婚方法。”
    婉容温柔地:“皇上是反对包办婚姻吗?”
    溥仪气愤地:“不能自己选择结婚对象,简直是极大的耻辱!”
    婉容:“就连我,也不能自己选择。”
    婉容突然脱掉高底红缎鞋,拉着溥仪站起来,转过身去和溥仪背对背比着高矮。
    婉容:“再有一、二年皇上就会和我一样高了。”
    溥仪很吃惊,听任婉容的摆布。
    婉容:“听说皇上床下有只箱子是为去牛津上学准备的,是真的吗?”
    溥仪脸色骤变。
    婉容:“皇上愿带婉容走吗?”
    溥仪傻呆呆地看看婉容。
    婉容:“也许皇上出走之前愿意先看看我长得什么样?”
    溥仪:“是的,想看看你的容貌。”
    婉容拉住溥仪的手,指指盖头:“皇上必须亲自揭开盖头。”
    溥仪慢慢掀掉婉容的大红龙凤盖头。
    露出一张美丽非凡的少女的脸,她嫣然一笑,简直是绝代佳人。
    溥仪被婉容的美貌迷住了。

    46.大戏台·夏夜·外
    戏越演越红火,戏台上美猴王正在翻着跟斗。
    锣鼓震天。

    47.乾清宫·夏夜·内
    婉容亲吻着溥仪。
    溥仪不知所措地接受这爱情的抚弄和炽热的亲吻,他的脸上、头上满是鲜红的唇印。
    婉容一边吻着溥仪一边说着:“我也有过一个家庭教师,象庄士敦先生一样,她叫温泽小姐,美国人。温泽小姐教我跳快步舞,皇上知道怎么跳快步舞吗?”
    溥仪:“你教我好吗?”
    在他们亲热中间,两双手不断轻轻解开他们的衣扣,脱掉他们的衣服、裙子,最后只剩下内衣。
    一双手脱掉溥仪的靴子,它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掉鞋声惊醒了这一对小恋人。
    溥仪睁开眼睛,倍觉惊慌。
    婉容对周围的宫女:“去吧!去吧!”
    众宫女悄然退下。
    婉容望着溥仪的窘态:“假如皇上觉得和一个陌生女人亲昵,实在难为情的话,我们可以象一对新式夫妻那样从头开始。”
    溥仪:“一对新式夫妻?”
    婉容握着溥仪的手站起来。
    婉容:“晚安。”
    溥仪:“晚安。”急忙走出洞房,他边走边说:“你一定要跟我去牛津。”匆匆走下。
    宫女又都不知从什么地方走出来。
    婉容爱上了溥仪,她兴奋地:“我喜欢他,我喜欢他!他很快会长大的!”

    48.监狱走廊·冬日·内
    溥仪的脚穿着黑色布鞋在监狱的走廊里走着。
    溥仪走着,画外看守:“低下头!”溥仪把头垂得更低了。
    溥仪停在一间审讯室外。
    看守人员:“喊到?”
    溥仪:“981号犯人到。”
    看守:“大声点儿!”
    溥仪:“981号犯人到。”
    门内审讯官的声音:“开门!”
    溥仪机械地走进门去。

    49.监狱审讯室·冬日·内
    这是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和挂钟。屋内有两张桌子,分别坐着审讯官和书记员。
    正面墙上两条标悟:“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审讯官指着屋中间的一张凳子:“坐下。”
    溥仪坐在凳上等候提问。
    审讯官:“你叫什么名字?”
    溥仪:“爱新觉罗·溥仪。”
    审讯官指指地下:“写下来。”
    溥仪弯腰用粉笔头把名字写在地上。
    审讯官指指身后的标语,对溥仪说:“有两种交代形式,一种是‘挤牙膏’式,一种是‘自来水’式。”
    溥仪对这种比喻显然一无所知。
    审讯官:“‘挤牙膏’式的犯人需要别人经常挤,否则自己就不会主动交代。而‘自来水”式的人只需在开始时别人给他一点压力,后来就自觉了。”
    审讯官打量着溥仪。
    审讯官:“你是个聪明人,明白我的意思吗?”
    溥仪仍楞愣地坐着。
    审讯官:“好,现作审讯开始。溥仪,你知道你到这里来的原因吗?”
    溥仪:“我被指控为卖闻贼、汉奸、反革命分子。”
    审讯官拿起一本笔记本:“是你写的吗?”
    溥仪点点头。
    审讯员勃然大怒:“这就叫坦白吗?这只是一本流水账,哄小孩的鬼话!”把笔记本摔在地上。
    管理所所长走进来,溥仪连忙起立。
    所长:“坐下。”他自己也坐在墙边的椅子上。
    溥仪问审讯官:“你要我坦白什么?”
    审讯官:“你做过的事情自己知道,其他人做过的事你也知道,你为什么不愿主动坦白交待?”
    溥仪:“我不明白。”
    审讯官:“我们并不逼着别人坦白,何况我们对你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溥仪:“我……”无声了。
    审讯官:“继续说吧!”
    溥仪:“我想悔过自新。”
    审讯员:“悔过什么?”
    溥仪:“全部。”

    50.寝宫·冬日·内
    溥仪,现年整十八岁,戴着金丝边眼镜,显得温文而潇洒。
    溥仪激动地:“我要剪辩子!”
    御座两边的太监、士兵吓得跪在地:“皇上!”
    皇太妃们紧张地看着。
    溥仪用一把匕首割自己的辫子。
    婉容、文绣赞许地看着。
    溥仪割下自己的辫子,把它扔在地上。
    婉容、文绣欣喜地笑了。
    庄士敦不动声色地看着这场戏。
    婉容走过来拿起地上的辫子,她和文绣两人观看着。
    文绣:“真沉呀!”
    溥仪坚定地:“先帝因为想变革朝政被暗杀了。是这样吗?庄士敦。”
    庄士敦不置可否:“是的,皇上,可能是。”
    溥仪披散着短发:“好吧!看看我会不会因为要改革紫禁城而被杀害?”
    溥仪叫着内努大臣:“大臣!”
    内务大臣走过来听候溥仪的吩咐。
    溥仪:“我任命庄士敦先生的朋友、学者郑孝胥先生为内务府大臣,我让他监督清查宫中所有财产。”
    郑孝胥走上前来,他年逾六旬,显得精明能干。
    溥仪:“这样,我就会知道我有多少财产被盗。”

    51.寝宫·冬夜·内
    溥仪旁白:“紫禁城早已成为一个没有观众舞台,可为什么演员却还赖在台上?无非是要一件一件地偷道具。”
    他把枪放在枕头下。
    婉容穿着睡衣,绕过睡在地上的太监,悄悄地走进溥仪的寝室。
    溥仪警觉地翻身坐起,掏出枪来对着婉容的身影。
    婉容:“我能睡在这儿吗?我害怕极了。”
    溥仪点点头,让婉容上床。
    婉容:“你胆子真大,不害怕吗?”
    溥仪:“我兴奋极了,我再也不想出走了,我要执政!”
    婉容:“亲亲我。”
    溥仪搂抱着婉容,两人亲吻。
    文绣不知何时也来到床边:“我也和你们在一起行吗?”
    溥仪和婉容两人都笑了,给文绣让出地方,三人一起钻到被单里面。
    溥仪:“过去我常常和太监玩一种猜人的游戏,现在我看不见你俩了。”
    溥仪、婉容、文绣三人在被单下互相抚摩、玩耍,他们咯咯地笑着。
    ……
    窗外一片火光。
    张总管、大脚和驼背急急忙忙跑进来,跪在地上。
    张总管:“万岁,建福宫仓库起火了!”
    溥仪和婉容、文绣猛地坐起,望着窗外的火光,恐惧万分。
    溥仪掏出枕头下的手枪。

    52.建福宫废墟·冬日·外
    原来装满珍宝的建福宫已烧成一片焦土,一些人在仍在冒烟的废墟中翻找着……
    溥仪和郑孝胥沮丧地看着。
    溥仪旁白:“我料到太监们会来这手的,这是放火灭迹,使我们搞不请他们偷了多少东西。”

    53.午门上下·夏日·外
    午门内广场上,上千名太监坐在毒日下,不肯离去。
    溥仪和婉容走上午门城楼。
    溥仪旁白:“紫禁城里用很多太监,已经有八百多年了,今天仍然有一千多人。我决定把他们都赶走,这需要中华民国的部队帮忙。”
    广场上一队武装卫兵监视着这些太监。
    溥仪、婉容、文绣和陈宝琛等人登上午门城楼,从城垛中间向下看着。
    广场上的太监看见溥仪,全都跪拜在地高呼万岁。
    张总管、大脚、驼背等太监每人捧着一个小红盒穿过人群,悲壮地走过门洞。
    文绣问婉容:“他们拿的是什么东西?”
    婉容有些难于启口:“是……他们当年被阉割下来的生殖器官。”
    文绣:“太可怕了!”
    陈宝琛:“无论他们犯了什么罪,也不应被剥夺做一个完整男人的权利。”
    张总管、大脚、驼背等几个我们熟悉的太监跪在地上,向溥仪深深一拜。
    溥仪不忍目睹,转过身来。

    54.监狱审讯室·冬日·内
    溥仪停止了讲话,沉默。
    笔记员放下笔,抬起头来。
    管理所所长正在为自己缝着衣襟上的扣子。
    审讯官:“怎么样?”
    溥仪一时语塞:“我……我记不起来了,我刚才说到哪了?”
    审讯官:“你在浪费时间。”
    管理所所长终于开口了:“我们想了解日本人的情况。”
    溥仪不语。
    所长:“你和日本人的交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审讯官提问:“是谁给你介绍的?在什么时候?”
    溥仪努力地在回忆:“我想……那是在1924年,民国政府的国会被解散,总统外逃。起初我以为又是往常的军阀混战,但这次可不一样了,轮到了我头上。”

    55.故宫院内·夏日·外
    在故宫院中拉起了一个网球场。
    溥仪和婉容对溥杰和文绣正在进行混合双打,他们穿着轻便的传统服装,兴致勃勃,充满青春的活力。
    庄士敦坐在高高的裁判椅上为他们评比高低。
    大李——新来的男侍端着茶盘在一旁伺候。
    他们跳来跳去,却一点也没注意远处传来的枪炮声。溥仪、婉容又赢得一球。
    庄士敦:“30比15。”
    一些冯玉祥的国民军队,端枪从后面包围过来。
    溥仪等人停下来,不知怎么回事。
    军队一个队长走到溥仪面前向他宣布命令:“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已经完了。现在我们要清除封建垃圾,赶走躲在紫禁城里的皇室贵族。”
    众人惊呆。
    大李颤抖着,茶杯碰得茶盘嗒嗒作响。
    队长:“溥仪先生及其眷属必须在一小时之内离开皇宫,他们将被送到他父亲家,作为国家的犯人由卫兵监督,随时听候通知。”
    众人不知所措。
    溥仪对家人说:“你们还愣在这儿干什么?,平时你们总想离开紫禁城,现在你们还有一个小时的吋间收拾东西,快去吧!”
    众人散开。
    庄士敦走下裁判椅,来到溥仪身边。
    溥仪低声对他说:“原来我总以为我厌恶这个地方,可是现在要离开了,我又有些害怕了。你看他们会杀死我吗?”
    庄士敦:“你现在必须要按他们的话去做,皇上。我将尽量和英国使馆联系,请求他们同意你在那里避难,我想他们会同意的。”
    庄士敦又吩咐自己的唐司机:“你把我的车开到南门,让你开车去送皇上。”
    溥仪拣起地上的网球,在众卫兵的监视下慢慢离去。
    庄士敦拿出自己的相机,准备记录下这历史的一幕。

    56.午门·夏日·外
    紫禁城的大门第一次在溥仪面前打开了,他面无表情地走出来,说不出什么滋味。
    婉容、文绣惊慌失措。
    卫兵把大门关上,他们高声欢呼这一胜利。
    溥仪、婉容、文绣坐在庄士敦的汽车中。
    溥仪手里仍在摆弄那个小小的网球。
    满载皇亲国戚的车队,在军队摩托车队的监视下终于开动。
    从此,溥仪开始了他紫禁城之外的生活了。

    [本剧上期结束处情节:第56节——溥仪及皇室贵族被冯玉祥的军队赶出皇宫,紫禁城的大门打开,溥仪面无表情地走出来,从此,他开始了紫禁城之外的生活。]

    57.监狱审讯室·冬日·内
    审讯官继续审问溥仪:“可是,你没有去英国大使馆,对吧?你一直待在日本使馆。”
    溥仪:“日本人是唯一答应帮助我的人。”
    审讯官:“没有别的目的就帮助你吗?”
    溥仪:“日本有个天皇,我们几乎一样大,我以为这是他的好意。”
    溥仪有些痛苦地回忆着:“从那时候起我才意识到,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我是外族人,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我是满族人。有一个叫‘反满联盟’的组织甚至想暗杀我……”
    溥仪看了看墙上的地图:“所以,我去了天津。那是一个很不错的城市,有一个很大的海港,那时候还有一片很大的外国租借地。日本人认为:住在那里对我来说比较安全。”
    管理所所长仍坐在溥仪背后静静地听着。
    审讯官递给溥仪一支烟:“抽烟吗?”
    溥仪接过烟,审讯官为他点上火。
    审讯官:“你在天津时,日本人给你钱吗?”
    溥仪看了他一眼,苦笑一下:“当然不给。我在那租了一座别墅——张园,房租很贵,雇保镖也花很多钱,我在天津不知花了多少钱。”
    审讯官:“你们一直相信能复辟帝制吗?”
    溥仪迟疑地:“别人是这么认为的。当时我们这个流亡小朝廷正处在被流放的混乱时期,找也记不清楚他们让我花了多少翡翠、珠宝去交换同军阀、政客和一些白俄的友谊。”
    审讯官:“你还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
    溥仪:“我没完没了地买钢琴、手表和无线电。”
    审讯官插言:“只要是外国的?”
    溥仪:“对。我认为西方的任何东西都是好的,特别是薄荷口香糖、阿斯匹林和别克汽车。”
    管理所所长从后面站起来,走到溥仪前面:“你在天津时,中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在蒋介石的统治之下,你和国民党、蒋介石是什么关系?”
    溥仪:“没有任何关系,我觉得我在天津一事无成,那时我才二十一岁,我做梦都想去西方。我已成了一个花花公子。”他极力辩解。

    58.天津英国乡村俱乐部餐厅·夏日·内
    溥仪正在唱着一支外文歌曲,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礼服。宝石衬衫链扣、宝石领带卡子和白手套,他今年二十一岁,风度翩翩。
    舞厅里坐满了金发碧眼的西方人,他们都在聆听溥仪的独唱《我悲伤》。
    字幕:天津 1927年
    溥仪唱:“我悲伤,悲伤吗?
    我的眼泪自会倾泻。
    如果你打姑娘的主意每次都落空,
    要是我悲伤,你也会痛苦……
    曾几时,我是她唯一的心上人,
    可现在,只剩下我一人悲伤又孤独。”
    一曲完毕,溥仪脸带微笑回到鼓掌喝彩的人群中,回到桌边的两位妻子身边。
    婉容芳龄二十三,身材窈窕轻盈,梳着时新的发式,脚蹬高跟鞋,身穿拖地裙,显得比电影明星还要妩媚动人。
    十九的文绣虽不及婉容妖娆,但她回眸微笑的魅力使她象婉容一样迷人。
    甘粕先生,一个独臂的日本军官站在人群后面,板着冰冷冷的面孔看着。
    舞曲响起,溥仪挽着婉容走进舞池,她们虽是舞厅中的唯一一对中国人,但舞步轻盈优稚、一点不比别人逊色。
    文绣一人闷闷不乐地坐在桌边,看着舞池中欢快的溥仪和婉容,眼光不觉落到手中的两张船票上。
    这是两张“天津——香港——伦敦”的头等舱船票,一张是溥仪先生和夫人婉容的,一张是文绣夫人的。
    一个高个子美国人走过来,看到文绣手中的船票说:“那是一艘很漂亮的船,假如您坐头等舱的话。”
    文绣把一张船票放进婉容的提包,把自己的一张撕掉。
    文绣:“我哪儿也不去。”她抬头看着惊愕的美国人:“你愿意跳舞吗?”
    美国人兴致勃勃地和文绣走进舞池。
    甘粕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文绣跳着舞对美国人说:“你很勇敢,在这儿没人敢邀请我跳舞。”
    美国人:“为什么?”
    文绣:“因为我是中国人。”
    美国人觉得好笑:“我是美国人。”
    美国人带着文绣旋转着,他们都觉得很开心。文绣看着亲热的溥仪和婉容,她也示威似的把头靠在美国人的肩膀上。
    与此同时,溥仪和婉容边跳边谈。
    婉容悄声地:“你说去加利福尼亚,我说去法国。”
    溥仪:““去旧金山。”
    婉容:“蒙特·卡洛!”两人大笑。
    婉容瞥见文绣正和一美国人跳舞。
    婉容:“这次我们真的要走了吗?”
    和文绣跳舞的美国人看到溥仪和婉容,他问文绣:“那边那对是谁?”
    文绣:“噢,是亨利和伊丽莎白。”
    美国人:“是中国的皇帝?”
    文绣:“从前的皇帝和他的妻子。”
    美国人:“她真美。”
    文绣:“对,非常美。”
    美国人:“那么,你是谁呢?”
    文绣:“我是皇帝的另一个妻子。”
    美国人不禁停住舞步:“他的另一个妻子?”
    文绣:“第二个妻子。”
    美国人:“那好……有些人真有好福气!”
    一个英国人扛着一个收音机跑进门来,他穿过跳舞的人群向舞厅中间走着。
    甘粕仍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那个英国人把收音机放在桌上,站在椅子上大声喊起来:“女士们!先生们!蒋介石将军的军队已经占领了上海!”
    舞厅里人们立时停止跳舞了,围住了那个英国人。
    英国人:“国民党和赤党已彻底分裂,蒋介石用六个月时间就消灭了他们,红色政权就要完蛋了!”
    众人欢呼,打开香槟酒举杯庆贺。
    收音机中传出报道“四·一二”大屠杀的消息:“上海工人大罢工已彻底失败……”
    甘粕走到溥仪身边低声说:“皇上,现在最聪明的做法是回日本使馆,您的车正在等您。”
    溥仪:“谢谢,甘粕先生。”
    溥仪、婉容和文绣悄悄退出乱哄哄的舞厅。
    舞厅中人们围着那英国人狂热地欢呼着,那美国人突然回过身来寻找什么,已不见文绣等人的踪影了。

    59.汽车上·夏夜·外
    溥仪的轿车开出英国乡村俱乐部,它的后面紧跟着坐着日本保镖的小汽车。
    汽车中溥仪、婉容和文绣并排坐在后面,三人都沉默不语。
    文绣摆弄着手中的小哈巴狗。
    溥仪汀开一包口香糖递给婉容和文绣:“文绣,你要口香糖吗?”
    文绣很冷静地说:“我要离婚。”
    溥仪和婉容一愣。
    文绣:“我不想再做你的小老婆了。”
    溥仪不解地一笑:“我认为你是我的淑妃。”
    文绣:“在紫禁城里,你是皇帝,我算是你的淑妃。可现在你是亨利·溥仪,婉容是伊丽莎白夫人,而我是谁?我什么人也不是。”
    婉容同情地握住文绣的手。
    溥仪有些恼怒:“我不知道你这么不情愿。”
    文绣:“在西方你只能有一个妻子。”她坚定地:“我要离婚。”
    溥仪脸色煞白:“谁也别想和皇上离婚!”

    60.日本使馆·夏夜·外
    小轿车开进戒备森严的,挂着日本国旗的日本使馆。
    溥仪气冲冲下车,连看也没看文绣和婉容一眼,径自向楼内走去。
    文绣朝着溥仪的后背大喊:“我要离婚!”

    61.张园楼内·夏日·内
    文绣头戴帽子,穿着外套急步走来,把一个信封放在一间房门下,另一封放在对面房门下。
    外面正在下着雨。文绣跑下楼梯冲出门来。
    一群遗老遗少从门内探出头来惊愕地看着。
    大李拿伞追出来。

    62.张园·夏日·外
    大李拿伞追上文绣,把伞递给她。
    文绣接过伞:“谢谢。”但她看看天,看看雨,似乎她更喜欢无遮无挡的雨丝,她把伞扔在地上。
    文绣兴奋地叫着:“我不需要雨伞,我确实不要。”冒雨走出门去。
    一辆黑色的轿车开进园中,从车上走下一位身穿皮飞行服装的女子,她不顾一切径自走进来。

    63.张园楼内·夏日·内
    婉容手拿一封信,焦急地冲出文绣房间,一只小哈巴狗从房中走出来。

    64.文绣卧室·夏日·内
    婉容急切地寻找:“文绣!”
    屋内东西凌乱,衣柜打开,衣箱放在屋当中。
    婉容悲伤地哭起来:“文绣……”
    那个穿飞行员衣帽的女子——东宝不知何时走进来:“伊丽莎白,我可以进来吗?”
    婉容似乎认不出来她是谁了。
    东宝:“你难道不记得我了吗?”她摘下帽子,露出短发。“我穿得象个飞行员,可我还不会飞,仍然不会。”
    婉容慢慢想起什么:“东宝,我们一起上过舞蹈课。”
    东宝:“对,那是在你结婚之前,傻姑娘,你为什么要嫁人呢?”
    婉容摇摇头,不知如何回答。
    东宝看看周围的衣箱:“出什么事了?”
    婉容:“文绣走了,她再也不回来了……”
    ??

     短评

    有史以来一部最地道最出色的中国电影,居然,Made By Italian~

    10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喜欢尊龙。他把溥仪演的太好了。事实上溥仪哪里值得那么多同情呢,他的一生在不幸中成就了大幸,在那个乱世里,他比几乎所有人都过得要好,过着国宝大熊猫的生活。他做错了的事,有人代为受过。他没有的气节和美感,还有人演出来赐给他

    13分钟前
    • 周游雪场
    • 推荐

    我觉得对于一个外国人拍的中国人物传记来说,它最可贵的不是那些对比强烈的色彩和镜头,而是他的态度,他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他并没有评判什么但是他把故事默默地摆在那里,到结束,你会一时觉得心情复杂,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电影里不仅仅塑造了溥仪一个角色,而是通过细节也讲述了围绕着他的一些人的沧桑,这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我觉得异常珍贵。虽然还是有些次要人物显得有些脸谱化,呵呵。。。CC版本,3小时38分。。。

    17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神作。三个小时完全不觉得长,没有一个镜头是浪费的。有人觉得这个电影太过魔幻主义。但那个时代, 这群人,不用魔幻现实主义的镜头怎么能体现的出来!尊龙太美,绝望之极时眼神里也有傲气。只可惜时代弄人。最后蛐蛐的隐喻太太太太太贴切又催泪。

    21分钟前
    • 颜小兽
    • 力荐

    太寂寞太寂寞了,这样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寂寞的,好不容易有一点儿亲情、爱情、友情,很快都被剥夺掉了。他因为寂寞而衍生出的种种行为都挫败了,最终给他带来更深的寂寞感。这也是看了这么多遍,依旧这么打动我的地方吧。真是从一开始音乐一起就难过得不行。

    26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极致的美,极致的伤。音乐太灵,画面太精,原来早在1987年,外国导演就早于《活着》《霸王别姬》把20世纪中国历史拍的如此炉火纯青了…“我从未和家人分开过” 额娘,阿嬷,婉容,庄士敦,溥杰,皇宫…溥仪的一生都在告别,跟亲人,跟时代,跟历史,身不由己。@上海国际电影节 4k修复版

    3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城门开的那日 竟是离家之时

    35分钟前
    • Hauu
    • 力荐

    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者。

    36分钟前
    • 囍夭夭
    • 推荐

    文绣冲入大雨,婉容堕入烟楼,青白蛇与红白玫瑰俱凋落,徒留末代君王像失魄的十二少一样老去。

    3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不偏袒的好片儿!一个进自己原来的宫殿还要买票的皇帝。

    42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力荐

    作为一个外国导演不可能拍得更好了,但我是一个中国人。

    47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推荐

    贝托鲁奇镜头下的中国始终是存在于他想象中的红色国度。电影拍得过于西化了,但讨巧的用溥仪的命运承载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的变迁,进而阐释人与命运对抗的古希腊悲剧主题。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不断失去的过程,溥仪无疑是失去最多的,因为他曾经拥有整个中国...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尽管看一群中国人在屏幕上讲英语很是奇怪,但不能否认这是部出色的电影:它与国家无关,与王朝无关,这只是一个渴望自由却不得的人的编年史;"门"的意象被反复提及,寓意溥仪被禁闭的一生;贝托鲁奇娴熟的运镜,要人命的广角自然光,美妙的配乐。

    5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光影,音乐,及每一个具有寓意的表现手法都不用再多作笔墨褒赏,极惊讶导演对溥仪这个人的解读以至于成就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态度,把整个故事说完,尔后留观者独自在唏嘘。那个关于"门"的意象完全表现了溥仪近乎悲剧的一生,作为一个小孩,他却自幼被禁锢;作为一个皇帝,却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54分钟前
    • A-sun*
    • 力荐

    26岁的陈冲真是美得叫人目瞪口呆

    55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能赶上电影节3D巨幕演《末代皇帝》真不容易。全片处处都是痛点。尊龙演的溥仪太经典。最后登上宫殿时,小心翼翼回头看,那种微妙的感情,配上一只穿越半个多世纪的蝈蝈,精妙动人。

    5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溥仪只是那个大时代里一个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注定在历史洪流中成为悲剧人物。……贝托鲁奇并没有洋洋洒洒的去讲溥仪的故事与中国的历史,而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只是……紫禁城太监还有皇帝与皇妃在后宫都是一口英文……★★★★☆

    59分钟前
    • Q。
    • 推荐

    他痛哭流涕追阿毛、失魂落魄追婉容,但始终追不回那昔日辉煌的时代。他反抗太监偷窃文物、反抗日本傀儡操控,但终究反抗不了自己跌宕唏嘘的命运。他做了一辈子囚徒,在紫禁城在满洲国在抚顺管教所。终于买了张观光票,在赤色余晖中蹒跚进入太和殿。须臾一世,只有那皇座下藏着的蟋蟀,还认得他是帝王。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这不是你的错……这真的不是你的错。或许隔着银幕来看,溥仪的人生遭遇令人唏嘘,然而,比起前朝旧史的末代君王们,他这个退位皇帝已经算是得善终了。

    1小时前
    • 木卫二
    • 力荐

    一部酷似史诗的电影,张力很足,镜头娴熟大气,演员表演纯熟,从各个角度还原了中国的历史,细节十分出色。这部电影涵盖了太多的元素,耗资庞大,临时演员数量极多,场景大气恢弘。可以说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电影。只是关于历史的感慨和影片的深意或许还可以再深掘一点。总体而言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巨作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