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善意的谎言1999

    善意的谎言1999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法国1999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汉娜·泰勒-高登,Éva Igó,István Bálint,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列维·施瑞博尔,艾伦·阿金 

    导演:彼德·卡索维茨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暴走财神2

    • HD

      暴走财神

    • HD

      疯岳撬佳人

    • HD中字

      我的叔叔

    • HD中字

      夏洛特烦恼

    • HD

      乘风破浪

    • 正片

      脱单舞会

    • 更新HD

      重塑人生

     剧照

    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1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2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3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4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5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6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16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17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18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19善意的谎言199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波兰,德军的铁蹄踏上了这片苦难的土地,一时间,生灵涂炭,此处成为了人间地狱。身为犹太男孩,雅各布(罗宾·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饰)和许多与他一样的男孩们被迫被德军做牛做马,所有的信息渠道被军队封锁,波兰成为了一座孤城。  一次偶然中,雅各布从收音机中听到了德军正在与苏军激战的消息,战斗地点不在别处,就在离波兰只有几百公里的本沙尼克。士气高昂的雅各布决定将这条珍贵的消息告诉更多的人,在雅各布的添油加醋之下,盟军苏联已然在争斗中获得了不可逆转的优势。这条虚假信息振奋了犹太人的士气,却也传到了德军的耳中,他们开始了缜密的调查,势要抓到造谣生事的始作俑者。

     长篇影评

     1 ) 所有波兰的犹太人唯一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苏联红军,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善意的谎言》,骗子雅各布。1999。这类面瓜般善良慈祥的小老头,就像是为罗宾威廉姆斯打造的。

    这个小老头因为抑郁症已经过世八年了。

    真正高级的喜剧尽管也会设计巧合,但会拿捏得不让人有一点尴尬的感觉。

    前面五分四相当完美,这样一部片子居然不太为人所知,包括我在内。

    本片中,所有波兰的犹太人唯一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苏联红军,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2 ) 生命的意义

    看完这部电影,不禁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尔认为,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他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这或许给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有一些指导意义。。。

     3 ) 最为重要的是希望

      第一次看这部《善意的谎言》时我非常为之所感动。应该说描写纳粹屠杀监禁犹太人的同类影片很多。而这部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黑色幽默时时令我发出笑声。不得不赞叹这部电影的原小说作者尤雷克•贝克尔太有才了。

      话说当谎言被说了一千遍后就成为了真理。犹太人雅各布一次意外宵禁后随口说出的话通过众人的口口相传成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所有人都以为他有一台收音机。尽管一开始他予以否认,但赋水早已难收。这台并不存在的收音机让得病的犹太小女孩奇迹地恢复了健康、让他的理发店朋友放弃了寻死的念头、更重要的是他的谎言成为了犹太人聚居区里所有人的精神支柱。此时这台收音机成为了这个遭受了残酷压迫民族的唯一一剂良药。它就是“希望”。一个我们如此熟悉的词语。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艾迪说过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件东西。人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希望。然而在逆境中人最容易失去的也正是这一宝贵的信念。雅各布的伟大在于他的平凡,一个卖薄饼出生的店主面临生死压迫时他所发挥出领导者的潜能。从谎言成真的那一刻起压力就无时无刻不陪伴着他。日复一日编造着新的战局战况,尽管漏洞百出,但大家依旧相信他,找出各种理由去填补错误。逐步成为了一种心理的暗示。影片在雅各布和小女孩伴随着音乐的舞步中达到了高潮。布满灰尘的留声机又一次播放出了音乐。这短暂的自由是何其的弥足珍贵,对自由的渴望在这一刻尽情地迸发了出来。

      影片通过夸张的结局兑现了雅各布生前的遗言。这一幕让我一下子想起了《美丽人生》这部相同体裁电影的结局。相似的美丽谎言同样的感人肺腑。

     4 ) 美丽的谎言

       二战的阴霾已经离我们过于遥远,但是每当看这类片子的时候,还是会感到空气的压抑和弥漫其中的束缚感。
        生活在隔离区的犹太人,没有广播,没有报纸,如同在黑暗的孤岛上日复一日的生存着。出卖自己的体力,以获得少得可怜的食物配给,能聊以安慰的不过是一段黑色的笑话,一个艳阳天,以及给人希望的流言。
    雅各布战前是个开饭馆的,卖他拿手的土豆薄饼。偶然的机遇,为了救自寻死路的青年人,他编造了有台收音机的谎言。从此,大家络绎不绝地向他打听关于战争的消息,而他也不得不把谎言越编越大,以给人们以生存下去的希望。他甚至为领回来的小姑娘模仿BBC来了段真人的DJ秀。但是,总会有告密者,雅各布历经严刑酷打后被带到了众人前,他抬头望望天空中飞翔而过的鸟群,却什么也没有交待,就这样被纳粹射杀。
        好在,故事还有个令人可以略微松口气的结局,驶往集中营的列车被苏军拦下,小女孩听着那优扬的手风琴声满含热泪,她想起了自己和雅各布在废弃的饭店里起舞的瞬间……

     5 ) 略带克制的二战电影极喜欢

    很喜欢这种略带克制的电影,所有的观影体验都藏在五脏六腑中,跌宕起伏,被剧情所吸引,而不会很快的淹没在剧烈的情感中。不论在这日常的生活,还是艰苦的战争年代,拥有生活哲学并努力活下去真的太重要了,男主Jacob就打开了那段黑暗时代的一盏灯,他最终没有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英雄,就义前他甚至没来得及演讲,就直接被击倒了,可是对和平的希望让更多人忍耐并活了下来,这已经足够了。其实整个片子没有过度描写犹太区的恐怖氛围,镜头偶然扫过的被吊死的尸体,和晚上扫射的灯光,空无一人宵禁的街道就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大篇幅描写犹太人如何在法西斯强压下的略带幽默的生活,更像是那个时代信息极度缺乏,大家苦中作乐的情景。其中犹太人的几个细节我挺喜欢的,他们每个人讲话都挺刻薄的,但是却有深情大义,讲信用;还有教授的地位极高,其实电影中的教授才是整个片子的精神核心,而男主是他的英勇骑士。

     6 ) 《善意的谎言》一些观后感

    一些黑色幽默与欢快的音乐使得这部战争片看起来并不显得太压抑,主人公的那句“缺乏希望比缺乏食物更糟糕”便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导演没有像别的描述犹太人战争片那样,着力去描写犹太人在德国纳粹统治下的苦难,更多是写犹太人的希望,而这个希望是由一个个善意的谎言组成,由[俄国人到巴扎尼卡]的消息传出,一传十十传百,竟然传成了主人公海姆有一个收音机,而为了让在压抑环境下的犹太同胞们不丧失对活着的希望,海姆只能继续编织着他的善意的谎言。 剧中海姆的形象有一个升华的过程,大量的内心独白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他前期主要性格特点是隐忍,后期性格主要特点是勇敢,而善良乐观的性格贯穿始终。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在海姆身上很难看到消极的一面,影片一开始,坐在墙边的海姆,回忆着与妻子汉娜的过往,适时的内心独白拉开了影片的序幕:“我们与世隔绝,只能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来支持我们,一段黑色笑话,一个艳阳天,一个给人希望的谎言”。海姆为了活着,机智谨慎地与德国值班官员周旋,机缘巧合下遇到跳下火车的小女孩。两人的一段对话令我记忆深刻,“你不喜欢猫?”“对,我更宁愿喜欢老鼠。”海姆的生存环境与老鼠何其相似,而猫隐喻的是小女孩,代表着自由与希望。小女孩有两次坐火车的经历,第一次是在母亲和犹太同胞的帮助下从火车底部的小洞中跳下火车,逃离了去往集中营的路;第二次是火车被俄军拦截,她获救了。两次火车都是去往集中营,而两次都得以获救,在她的身上被寄予着希望与自由。而海姆虽然死了,在他选择死的那个时刻,他的精神境界达到了最高层,他为了别人活着而放弃了自己活着的机会,从隐忍到勇敢,他一直都是那么善良。

    导演在剧中没有着重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残酷,但是观众仍然可以从许多镜头中看到犹太人所经历的生存困境。直观地可以看到海姆身上缝缝补补的衣服,理发师用着很钝的剃刀,一支烟轮流好几个人抽着,白天要做苦力晚上要宵禁等等。在面对这种生存困境之下的人性之美,也是导演想给观众看到的的。虽然有犹太区的人为了几块土豆揭发同胞的事情发生,但是观众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一面,如医生知道海姆撒谎但是选择帮助并且指导他,德军请他治病他选择宁死不屈;理发师几次不惜生命帮助海姆;又如米萨答应海姆的要求后,救下小女孩等等。这些都使得影片没有同类型的战争片所给人带来太多的沉重感。

    影片中的色调主要是以灰色为主,给人压抑之感,背景乐则是幽默诙谐为主,在色彩与音乐的对比下,也是为了突出主人公海姆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之下仍然坚强乐观的心态。

     7 ) 人总得有希望

    罗宾·威廉姆斯的作品之一,翻拍片。
    故事的节奏很慢,但到底是大牌,表现就是不一样。
    其实,故事满沉重的,但看过来,还是觉得有希望真好,一个人背负的担子太重。

     8 ) 希特勒那個王八蛋!心胸狹窄。

    電影的最後30秒我沒有看完,看到Lina回憶她與Jakob跳舞的鏡頭那一刻,發現自己的控制力達到了極限,掩面失聲痛哭。非常丟臉! 這是爲什麽我沒有完整看完電影的原因,亦做觀後心情。

    >>>>>>>>>>>>>>>>>>>>>>>>>>>>>>>>>>>>>>>>>>

    與1975年版的第一次同名小說改編電影相比,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部99年版.

    兩次拍攝版本所記錄的情節出入甚大。
    75年版影片完全按照小說情節發展,先後順序不變,按部就班而拍。內容上Kirschbaum自殺等幾段個人認為比較重要部份都沒有記上,甚至有匆忙過場之嫌。
    結局也是選擇了比較現實的那個結局,讓人感覺甚為不快。或許作為同名小說改編電影還算是合格。但從獨立電影角度來講,容我冒犯一句導演,[死]電影。
    99年版的此部影片則在小說大致內容發展的大前提之下穿插了許多個性元素, 不免讓看官感到一驚! 這似乎就是電影魅力所在。很多文字所能傳達的情感很難用動作表示, 正是藉助了這一難點, 亦給予了電影更大的發揮空間。在場景佈置上,導演發揮的比較大膽,且不過分。

    對比老版拍攝與小說,此影片中通過穿插更多的血腥暴力鏡頭來渲染當時猶太區的苦難氣氛。
    開場鏡頭是Jakob望見一張從圍牆外飄來的報紙,圍牆的另一端是一棵樹,他追逐著一張不可觸及的滿載著新聞的報紙,他跑跳著,穿過了小道和屋子跑到了廣場卻只見吊死的同胞們。在影片結局,他的下場亦是在同一處被殺。導演安排巧妙,一則帶出了電影中心思想-- 信息,希望與絕望之間的掙扎。二則成功導入了[日子很難]的壓抑氣氛。
    當你看到那極具被吊死的屍體時,電影開始說話,,[看官們, Getto已到! ]

    從Jakob開口說那則消息開始,他就已經點燃了人們心中的希望。不管願意與否,他都註定走向[英雄]之路。
    這位Jakob先生,不高大。在搬運時不如Mischa,不是人人爭搶著要合作的夥伴,顯然也沒有很大的力氣。在被監視光掃射到的時候,他唯唯諾諾,顫抖無力,明顯他不是心懷反法西斯思想的社會英雄。那麼何來英雄二字?
    首先他救了Mischa,在M要偷食物的時候,他爲了讓M注意力轉移,說了那則消息。
    而接下來,Jakob全然是被Mischa[出賣]了。而在集中營里的日子是不同于往常,如Frankfurt夫人與一幫婦人做的小迷信那樣,正如她說所,[日子已經夠難的了]! 而希望在猶太人心裡是無法掐滅的小火苗,迅速蔓延,是人性內心無法控制的那種強烈! Mischa管不住他的言語,消息迅速的傳遍了整個集中營。
    Herschel的英雄氣概因此被喚醒,他奮不顧身的跑向火車旁對那些要被運去死亡營的同胞們訴說希望。Kirschbaum教授也因此自殺,因為他知道,希望如此近,觸手可及。
    在劇情發展的后階段,他從門縫里看到有人走向他的房前,很快就似乎意識到了什麽,轉身便跟著納粹走了,他們走了,等待他們的是死亡,是被虐至燼的死亡。他無心說謊,卻使他人因此而死。他把真相告訴了Kowalski,K在痛苦中絕望了。但是他保護了真相而選擇了自殺。他們的犧牲使得Jakob肩上的壓力感更加沉重,他承受著承受著。責任,內疚,無形地隔離了他,使他越來越孤獨。他只能對著照片坦言心聲。
    他冒著生命危險收留了Lina,若是被蓋世太保發現是死刑的下場。只有他,饑餓的Jakob,分了有限的食物給Lina。這些足以讓他變得高大如山。

    與原版有出入的是猶太區里的反抗。
    以Jakob為首的反動計劃。正是希望在人們心中的驅使。而原版小說并無此項。
    原因有二。當時的現實狀態是,正常的死法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足以謝天謝地! 當然,想反抗的人很多,但沒有一個頭頭,無人組織。歷史及心裡因素也起了重大的作用。在猶太人長期處於低級人種且生活在特定區域里的歷史背景下,奴性就如烙印一樣打在他們的靈魂上。小說中的"我"亦提到過,他若可以殺死納粹,他一定這麼做。[若可以]? 就是表示不行! 他說,他千百回嘗試過,但歷史是無法擺脫的。
    此處的[鬧反動]劇情大變化是很大膽活躍的因素。不僅使[希望]發揮鮮明:你們生活要高度小心,若現在被射殺,死之前會意識到你們失去了未來;更能帶動看官內心共鳴。




















    未完待續

     短评

    想到了美丽人生

    6分钟前
    • 小雨
    • 力荐

    小女孩最后闭眼微笑的一幕 鼻子算到痛。。。

    7分钟前
    • luluya
    • 推荐

    Hope is what we need.

    8分钟前
    • severusn.V
    • 力荐

    与以往看过的类似的片子相较而言,此部不至于那么压抑.有翻译为<心灵DJ>,似乎这个更适合些.没有希望比没有煎饼更恐怖!

    9分钟前
    • 青城山下白素贞
    • 力荐

    还可以吧,基本的想法挺好,铺陈为一部电影有些内容不充实,所以整部电影很闷,但是最后的结局我喜欢,雅克布想发表关于自由反奴役的宣言,但只是简单地被纳粹给崩了,这就是现实的残酷,看惯了威廉华莱士,不如看看雅克布……

    14分钟前
    • 剧旁
    • 推荐

    强大的文本打造亦幻亦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善良的人设承托起社区的生存和反抗集体意志。威廉姆斯真切是一位语言天才,游刃有余发挥出他在脱口秀演技方面的独特造诣,对标着《早安越南》《死亡诗社》。

    17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我当时看的时候,片名被翻译成《说谎者雅各布》。罗宾·威廉姆斯不俗的演技,加上那个扑闪着一双大眼睛的犹太小姑娘(曾主演《安妮日记》中安妮一角)无疑给影片增色不少。不过,其本身的剧情已无需这些点缀。

    22分钟前
    • 爱锡狗
    • 力荐

    一直都很喜欢罗宾威廉姆斯。也向他祝福吧,希望他在天堂能够找到快乐。影片很温暖,战争来临的时候,士气与心灵救赎是多么重要,哪管是真是假,有了这样的安慰,只要活着,人们心中就还有一丝希望。

    25分钟前
    • 源源源源源er.
    • 力荐

    最后都看哭了……跟《美丽人生》类似的二战电影,自由和希望,需要用谎言来维系,很可悲,也很无奈。但是如果谎言能让更多的人活下去,又何尝不可?雅各布和教授演得最好。 (96)

    28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推荐

    好吧虽然结局一点也不出人意料

    31分钟前
    • 张一一
    • 力荐

    透过小女孩的眼神、透过列车的铁丝网,慢慢走来的拉手风琴的俄国人真美!!

    35分钟前
    • 鸡汁马
    • 力荐

    2014.4.24跟《美丽人生》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二战电影,同样的善意谎言,同样的让人微笑着流泪,只不过《善意的谎言》的结尾更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趋为光明。

    40分钟前
    • No More Tear
    • 力荐

    喜欢思考的人会从这部电影里收获很多

    42分钟前
    • 飞行
    • 力荐

    影片整体剧情像美丽人生,区别在于被骗的人,一个是孩子,一个是群体。结局一样,其他人活,主角…一样心疼,一样落泪。

    43分钟前
    • 棉花地
    • 力荐

    2012.03.20 国际法课上看的,相比看过的其他二战片,这部稍显轻松,结局也稍明朗和理想主义,第一次看战争片没有心里堵得慌,反而觉得有些宽心,大概是因为罗宾威廉姆斯吧……

    48分钟前
    • 幽猫
    • 推荐

    《善意的謊言》將原作灰黯的結局,轉換為光明,很難令人不聯想到前一年在奧斯卡奪下大獎的《美麗人生》,甚至招致「不如75版」的評價。相較於《美麗人生》的幽默,《善意的謊言》最後十五分鐘的血腥顯得太過刻意……全文:http://hou26.org/zeta/children06.htm#c

    51分钟前
    • 侯二六
    • 还行

    必须顶的片,小幽默,大辛酸。看着最后火车截停,竟然有些小眼红。

    52分钟前
    • 老李
    • 力荐

    威廉总是在电影里扮演拯救别人的善良的人,这是他的成功的戏路,也通过这种方式向全世界上亿人传播了善意,可是自己却死于自杀。他的内心一定有强烈的需要别人救赎的需求,可是他身边却没有这样的人!

    53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和75版相比太失望,还原了大多数重要镜头,但遗憾的是,仅靠Robin的演技并不足以支撑起观感。太美国化的犹太人失去了二战的严肃味道,从黑色幽默变成了“黑色喜剧”,反而失去了原版的精髓。

    58分钟前
    • 猫苦艾。
    • 还行

    难忘罗宾的蓝色眼睛

    1小时前
    • 解夏罂粟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