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变态医生
那医生太没道德,未经允许把不相识的女孩的脸皮割下来。然后害女孩自杀后弃尸。活该最后被做实验的狗群咬死。果然变态到处有,医生特别多。
2 ) 这个也没点
这是60年代的一部黑白电影,故事题材不算新鲜,讲的是一名著名的外科医生驾车不慎,让自己正直芳龄的女儿面部遭重创而毁容,只剩一双没有面孔的眼睛,女孩终日带着一个白色的硬壳面具,孤独的住在小阁楼,象幽灵一样,生不如死。医生只有这么一个深爱的女儿,为了挽回自己的过失补偿女儿的幸福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恰巧他本人就是权威外科医生,绝活是植皮和换皮,于是他在自己家的地窖搭建了一个严密的手术室,伙同他的女助理找来(骗来)和女儿年纪相仿,面貌相仿的年轻女孩儿,活取整张脸皮,植入女儿脸部。但由于人体有强烈排异反应,每次手术后的一个月内,女儿新植入的脸皮就开始腐烂至坏。医生坚信总能找到和女儿体质完全一样的脸皮,于是走上了一条疯狂的嗜人之路——不断的从各处骗来年轻女孩,实施手术,被活取走了脸皮的女孩最后不是被自己吓死,就是被杀害。华丽的别墅成了埋葬少女脸皮和生命的坟墓。
导演是法国异色电影宗师Georges Franju,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是恐怖异色电影(Cult Film)里比较经典的一部。通过诡异离奇匪夷所思的取脸事件探索世界的黑暗面,影片没有伪饰的道德观和明确的对错观,每个人都在顽固坚守自己的原则办事,医生的行为出于一个父亲对女儿深切的爱,女助理的残忍出于对恩人的报答,女儿放狗弑父出于对少女的同情。从正面看,这些人的行为恐怖阴暗令人发指,从背面看,却无一不是正常甚至具备高尚人格的家伙。不过这也正是异色电影的趣味所在,大胆揭示着世界和人的多样性,复杂性。并非旗帜鲜明的颠覆正常世界观,大概少数人才能体会个中妙异之处吧。(也可称个人恶趣味:))
另外本片最大的特色是很具美感,虽然是部黑白片,丝毫不妨碍它层次分明的华丽,女演员从主角到配角清一色的法国美人。医生那座郊外古墓般沉重的别墅,女儿的白色面具造型,垂死少女的木乃伊式裹法,都透着深深gothic气息。特别要提及最后一个镜头:清冷悠长的音乐下少女带着白色面具,身着垂地蕾丝睡袍,手臂上托着一只白鸽子,走向黑暗的森林,这一幕神秘怪异充斥凛凛的死亡气息,太歌特了~
3 ) 少一点温度和颤抖
三个·多月没去上班,居然第一天回去加班就在路上不小心打开了一部恐怖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基本路上就看完了。剧情跌宕起伏,一个吊人胃口的开头,在差不多1/6处就交代了凶手甚至凶手的动机,还是被接踵而至的高潮抓得坐立不安,一个个起承转合搭配得丝丝入扣,没有丝毫浪费的笔墨。
第一个高潮在我等待Christina可怖的面容时,却在她俏皮的短发和过分纤细赢弱的身材中溜过,看她戴着精致的面具,套着宽松的裙子,推开门走下楼梯,犹如飘飘而至,不知不觉的爱上了她自然的优雅,白暂修长的手暗示着她原本姣好的面容。她的烧焦的面容,却突然在第一个女学生惊吓的眼神中不期而至。
第二个高潮是导演不余遗力地展示手术的全过程,划线、刀割,即使是黑白的也能感觉到血涌出来……用夹子把整张脸皮拓下来……这一整段我都是用手遮住2/3个屏幕看完的。镜头一转,Christina在一边的沙发上冷漠地坐着等待自己的一张新脸。这时候她不再优雅,是一个冷血的人。如果要问这部电影缺了什么?那就是Christina的温度。她过于冷静和冷漠,无论是坐等手术结果,还是最后一刀直插母亲的咽喉,或者放狗咬死了自己的爸爸。导演也许是以此表现她的绝望,如果能表现出绝望下颤抖的心灵,影片就更上一个层次了。
瑕不掩瑜,结尾美轮美奂,Christina就如画中那样,托着鸽子,回归了丛林。人原是自然的一部分,终有一天,到生命结束时都要回归自然。只是没有人事先知道自己将什么时候、以哪一种方式回归。
通篇都是美女帅哥,尤其妈妈(女秘书)的演员年轻时,美得无以言表,即使是爸爸(医生)的演员,年轻时也是帅哥一枚。
4 ) 那个结尾,有点后怕~~~
大师就是大师,60年代就预感到科技带来了种种弊端,困惑了。
现在变脸的手术虽然已有成功的案例了,也还是不知道那些整容医生看了的话,晚上还会不会作噩梦的~~~~~
5 ) 为什么没有脸,不知道
科学越来越促进人类掌控事物的信心,既能膨胀出极端的想法又能创造出诸多奇迹。它与人类情感和向往的混融,使我们越来越受其影响,超越一切,最终突破人类所有底线。教授内心的愧疚和科学精神的相互促进,成为将不可能转为可能的资本,从而毫不顾忌。影片最终诉诸的不是警察与法律,而是人类的道德良心,也许这才是根本出路,毕竟它们是外在的,无奈毕竟人心不古,也绝非易事。科学作为工具性存在有利有弊,最糟糕的莫过于这种手段去挑战、拒绝和反对人类存在之根本。如果该片让美国佬拍,准是结束时警察举起手枪,喊道“举起手来”,“别动”,然后一长串“你有权保持沉默……”等等,法国佬才不会这样做呢,倒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太便宜那些罪犯,而是教授和女秘书都没得到好下场,那才有快感,这只能怪美国佬没艺术细胞,当年王蒙就在《水浒传》“武松痛杀潘金莲”中知道了这种快感。也许还有另一方面,法国佬普遍认为他们的警察都是笨蛋(《的士速递》),自己都难堪得很,还遑论保国卫民的重担。
6 ) 60年代的Cult电影
剧情:
漆黑的夜晚,Louise开车将一具年轻的女尸抛到河里。她是器官移植权威医生Génessier的助手,医生因为一次车祸使女儿毁了容,为恢复女儿容貌,他把别人的脸移植到女儿身上,但却一次次失败,这次Louise所弃尸体就是受害者之一。不久,尸体被发现了,因为医生对外称女儿因为车祸失踪,所以警局把他叫来辨认,为隐藏罪恶,Génessier冒认尸体是自己的女儿,同来认尸的被害者父亲却失去了认领的机会,对此,医生还对他说,起码你还有机会!年轻的女儿Christiane毁容后带上了惨白的面具,整日躲在住所,但她的眼神却流露出无助和希望,面对父亲所为,她深感内疚和自责,一次次的失败更增加了她的罪恶感,有一次手术后她说:“望着镜子里的面容,感觉像在看着别人,而对方也在看着我,但却是那么的遥远。”随着受害者的增多,也是警方怀疑上了Génessier医生……。
评论:
电影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很细致,演员表演很到位,音乐也别具特色,虽没有什么血腥场面,但整部电影不会出现冷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Cult电影。多处场景和对白十分感人,如:作为父亲的Génessier对他所为是这样说的,“身为父亲,有某些事是我必须做的!”显露出了他们之间的父女情深;还有就是,Louise被刺了一刀后,愣愣的眼睛在死前流露出的不解。
详细海报图片:
http://www.lomeke.com/2011/11/06/eyes-without-a-face-poster-dvd-photos/ 7 ) 《无脸之眼》
无脸之眼,无脸的天使。
影片将一种犯罪类型片的紧张悬念和诗意般的惆怅完美的融合一起。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对光影的处理。白天的外景降低到了极限,突出了室内、夜景复杂的光源设置,特别主要场景:教授的住所、手术区、医院,甚至是车辆内部,将人物的内心、人物间关系辅助性的表达;而同样在警局等次要场景的光线则简单得多。
虽然带着面具,轮廓仍然很美啊,那种病态的美感,所谓诗意的恐怖,都来自于克里斯蒂娜。
一部非常诗意的惊悚片。我想主要诗意在女主角骨瘦如柴,又披着薄纱轻盈曼妙的步伐上。那种静谧与典雅的气氛与电影内容的惊悚反差强烈。手术剖皮的那个画面虽然是五十年代的技术,还是挺不错的,有点心理惊悚感。我想我对于导演弗朗瑞的更多敬意还是在他建立的法国电影图书馆,这个电影本身倒还觉得一般。
带着病态的恐怖片,克里斯蒂娜带着面具也依然美得像一个天使。影片的配乐把时而诡异,时而童话般美好的氛围营造的恰到好处,特别是最后一幕,两种声音的交叠突出,究竟是天使战胜了恶魔,还是恶魔侵蚀了天使?
故事整体太过predictable,内在逻辑不足自圆其说;但结尾一幕的氛围异常动人,堪称经典。
大学时候看的捏。我怎么觉得这个造型很美的说。。。
3.5星,不喜欢这种节奏,有些旁支根本是多余的显得累赘,但是最后诗意的鬼魅的奇妙的无脸女孩大爆发还是相当的劲爆,手托鸽子消失在树林中的画面带给人奇异的感受。。。后来的导演借鉴这部影片太多也让它毫无疑问的占据了影史一页。。。
9.0/10。①医生中年男主不断谋杀年轻女孩为毁容的女儿换脸(不断换脸是因为实验总失败),以及女儿因不堪道德和实验的双重压力而干掉父亲走向自由与迷茫。②不管是很美的摄影+大量低调打光+表现主义光影、气质儒雅/优雅的角色们+他们遭受的或实施的恶行(包括戴面具的女主)、大量叠化、丝滑的运镜/场面调度、配乐,还是割脸手术那段,都指向一种「唯美优雅而又诡异瘆人」的气质。③不过整体来说唯美是够了但瘆人不够,而且收尾有点软;另外叙事节奏较拖。
看来看去都是父亲对女儿的变态控制欲(纤弱瘦小的女儿简直就是尚无反抗能力的小女孩一枚),迷宫般一扇又一扇门的大宅子,以及,看出了特殊化妆的演变史。放狗之类的细节,用今天眼光来看,过于直白。惊悚归惊悚,做脑电图的妹子好美,整体人物造型设计都还不错!
好多此类电影的影子,弗朗叙对氛围和节奏的掌控超好,剪辑处理重复事件干净利落。斯考博(最近作品是将来的事里于佩尔的老妈)结尾露着迷茫的大眼睛带着面具端着白鸽的形象反而比她那美丽的脸庞更加反衬出天使的感觉,冲出了家庭自身社会罪恶的那些压迫,虽说手术有些黑科技但表现的很瘆人。法盟dcp
静谧包裹着的冷艳恐怖;Scob带着影史最迷人的面具,割颜手术一段在技术层面堪称那个年代的巅峰之作
只有自然流露出的人性安静,人物的语言也只有只言片语一种诡密,一种病态的美丽。
果然氣質好必需得瘦
3+ 知道这变态一家子的根源何来咩? 都是他喵的大男子主义+完美主义啊! 同志们啊,害死人啊! 大夏天夜里看看,还是挺凉快的~ 女主的扁细胳臂 修长立领 日渐败坏的精致面容 与憧憧空洞的步调 真是绝配~ Ps 其它倒一般 尤其手术情节 又臭又长......囧
换脸的理念影响了后世诸多影片,如[他人之颜][吾栖之肤][变脸][假面][睁开你的双眼][神圣车行][灰姑娘]等。但本片在当事人身份认同层面上未充分展开,只是讲了个古典的哥特式恐怖故事。Edith Scob美得惊艳,面具也掩饰不了,致使影片代入感有所减弱。放狗弑父+手托白鸽入暗林的白衣少女。(8.5/10)
要是没有排斥反应,多好。所以父亲科学家往往是靠不住的,爱女心切往往带来坏结果。脸蛋儿是女人的生命,只有一双眼睛没有脸,这不再是女人,而是怪物。确实,就算是戴着面具,那双眼睛的气质也没有办法被人忽略,残酷于此,同样也是一种美丽。故事本身是简单的,和新浪潮关系也不大,感人部分恰到好处
单是片名就已经很惊悚了。吾栖之肤绝对是借鉴了这片子,但弗朗叙无论气氛还是故事都做得更胜一筹。音乐很棒,片头字幕的音乐已经足够把人拉进惊悚的世界。不同环境下的声音处理也特别细致,惊悚片要的不就是这个范儿么。Christina有着一种病态的美感,最后一个镜头说不清是惊恐还是自由。
两星半,典型的平庸之作。风格不够强烈,没有作者性辨识度;故事槽点太多讲不圆满更讲不出深度,留给影史的无非一个创意,等敕使河原宏和阿莫多瓦去补完。
制片要导演拍摄一部恐怖片。不能太血腥,否则法国电检通不过;不能虐待动物,否则英国电检通不过;不能有变态医生,否则德国电检通不过。不过据导演自己的解释,看起来有问题的人变态那不是变态,而看起来正常的人变态起来才恐怖。电影中的詹尼西尔教授显然属于前者。
低于预期。题材放在当时绝对前卫,手术段落也的确骇人,可悬疑与惊悚感严重不足,许多剧情的交代毫无必要,场面调度方面缺乏亮点。诗意感是有,但其实可以在女主的内心挖掘上着力更多的。
镜头移动、艺术指导和音乐一流,剧中大量的留白(无对话、无背景音乐,人物的行为近于日常生活)来表现一种逼真感。爱迪丝斯考博带上面具后的无表情表演是影史上的经典——尤其是剧终从墓穴中走出的一段。(在网路上搜其近照,真有杜拉斯所谓「被岁月摧残得不堪」)